2014年福建省中小学教师中级职称晋升考试小学语文真题及答案
2014年福建省中小学教师中级职称晋升考试小学语文真题及答案

2014年教师晋升考试小学语文试卷一、教育基本知识的运用(30分)1. (8分)蔡同学藏在箱子里的200元钱不翼而飞。
班主任黄老师调查后,在班上说:“我相信这位同学只是一时糊涂做了错事,希望这位同学能勇敢改正错误,想个法子将钱还给蔡同学。
如果经济确实有困难,我们班集体会帮助他的。
”第二天早晨,同学们发现宿舍门下有一个信封,里面装着“还”给蔡同学的钱。
(1)(2分)黄老师的做法保护了学生的A.隐私权B.生命健康权C.人格尊严权D.人身自由权(2) (6分)联系材料简要分析黄老师如何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 (10分)13岁的初中女生刘某自尊心强,性格倔强,学习成绩欠佳。
其父忙于生意,与孩子交流甚少,遇到女儿表现不好就斥责、打骂。
其母则袒护孩子,认为孩子还小,长大了自然就会懂事。
刘某屡次不交作业,科任老师在班上点名批评她时,她直视着老师,一副桀骜不驯的样子,叛逆心理非常明显。
(1)(2分)案例中的刘某处于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初期D.青年中期(2)(2分)下列对初中生典型心理特征描述正确的是A.幼稚B.依赖C.半幼稚、半成熟D.辩证思维为主(3)(6分)联系材料分析刘某父母和科任老师的教育方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
3. (12分)刘老师采用民主投票的方式推荐3名三好学生。
全班同学投票的结果是王阳第一,李雪第二,林红和陈杰并列第三。
班长问:“刘老师,两个第三怎么办?”刘老师想了想说:“我投一票给他俩中的一位,不就解决了吗?”不料有个学生举手问:“刘老师,你为什么要投票?”刘老师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是老师,当然可以投票。
”“可是,老师你不能等结果出来后再投票呀!”……(1)(4分)从师生关系的角度看,刘老师要补投票的想法是否正确?为什么?(2)(8分)联系实际,简述教师应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学科教学原理、规律的运用(50分)4. (20分)假定《月光曲》(节选)是第三学段课文,请阅读本文,完成题目。
小学语文教师中、高级职称试题及参考答案

第二部分 专业素养考查(100分)五、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40分)根据提供的教材《望月》(五下第七单元第24课),按新授课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本文的教学目标,并简要说明理由。
(10分) 教学目标:理由:2.写出本文的教学重点,并作简要分析。
(10分) 教学重点:分析: 注意:下面这道题,申报小学高级职称者做甲题;申报中学高级职称者做乙题。
3.甲:请你为本节课预设完整的教学流程,并说明设计思想。
(20分) 乙:请你为本节课设计一个学生学习活动,并说明设计思想。
(20分)…………………………………密………………………………封………………………………线…………………………………六、解题(40分)(一)选择(8分)(请将1—4题的正确答案填入下面的表格中)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A.踱.步(duó) 枯涸.(hé) 沉淀.(diàn) 戛.然而止(jiá)B.钦.佩(qīn) 蓦.然(mò) 媲.美(pì) 姹.紫嫣红(chà)C.伎.俩(jì) 顷.刻(qǐnɡ) 迸.射(bènɡ) 不屑.置辩(xiè)D.胆怯.(què) 沉湎.(miǎn) 瞋.视(chēn) 屏.气凝神(bǐnɡ)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A. 精粹精络精疲力竭精诚所至,金石为开B. 赠予授予予人口实同甘共苦,祸福予共C. 即将立即若即若离一言即出,驷马难追D. 挥毫毫发毫无二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3.下列语句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上海世博会是继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举办的又一世界盛会,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B.上海世博会山东馆的主题为《齐鲁青未了》,寓意是齐鲁文化之树常青、城市发展之树常青、和谐生活之树常青。
C.电脑显示屏上,一个超级斗拱在关注的目光中缓慢旋转,整体与细部、鸟瞰与侧面、个体与环境,无不展现中国文化的内在魅力和哲学思考。
2014年福建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14年福建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第一部分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2. 第二部分专业知识第一部分教育理论基础知识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誊(téng)写粗犷(kuàng) 美轮美焕(huàn)B.拂(fò)晓遨(áo)翔按图索骥(jì)C.翕(xī)动鹰隼(sǔn) 铤(tīng)而走险D.搀(chān)扶陷井(jǐng) 囫(wú)囵吞枣正确答案:C解析:A项,粗犷(guǎng),美轮美奂;B项,拂(fú)晓;D项,陷阱,囫(h ú)囵吞枣。
C项各组字音字形全部正确。
2.下列汉字笔画书写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A.水:B.长:C.主:D.丰:正确答案:D解析:A项,“水”字,应先写中间的“J”,再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写两边的笔画;B项,“长”字,应先写“J”,再写“一”,最后写“\”;C项,“主”字,最后一笔是“一”。
D项笔画正确。
3.下列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当前课外补习蔚为大观,孩子们失去了假日,背上了沉重的课业负担B.虽然搜索马航MH370失联飞机的工作困难重重,但各国依然全力以赴C.单单一个“小升初”就让许多家长和孩子焦头烂额,无计可施D.想要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中国只能独辟蹊径,走科学发展道路正确答案:A解析:蔚为大观:蔚,茂盛;大观,盛大的景象。
意思是发展成为盛大壮观的景象。
形容事物美好繁多,给人一种盛大的印象。
A项成语使用错误,其余三项均正确。
4.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部分网络写手随意糟蹋祖国的语言文字,甚至写作态度极为粗疏B.促进社会收入公平的关键在于社会保障是否全覆盖C.京广高速铁路连接着大多数主要的金融中心和大型城市D.语言本身积淀着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是民族文化之根正确答案:D解析:A项,属于语序不当,应改为“部分网络写手写作态度极为粗疏,甚至随意糟蹋祖国的语言文字”。
201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级语文真题答案

2014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精选)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作家作品的年代及主题思想。
A项孙犁的《芦花荡》,B项艾青的《我爱这土地》,D项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都是描写抗日战争时期,中华儿女奋起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的,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C选项李大钊的《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一文流露出了革命者的乐观主义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但本文的主题更侧重于强调毫不放弃的精神。
故选择C选项。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绝句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绝句,中国诗体,是近体诗的一类。
又称截句、断句、绝诗。
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
简称五绝、七绝。
也偶有六绝。
A选项王之涣的《登鹳雀楼》,C选项李清照的《夏日绝句》,D选项卢纶的《塞下曲》都是五言绝句。
B选项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很显然是一首七言绝句,故选B选项。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审美教育的具体运用。
审美教育有两层含义:狭义地讲是通过艺术手段对人们进行教育;广义地讲是运用自然界、社会生活、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中一切美的形式给人们以潜移默化的教育,以达到美化人们心灵、行为、语言、体态,提高人们道德与智慧的目的。
本诗没有体现出反衬,故A项不选;B、C选项都是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进行阐述,D选项从诗歌的节奏美、语言美等审美角度展开,故选择D选项。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古今词义的异义。
古汉语中有大量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
A选项“中间”的古意是“其中夹杂着”,“中”是“中间”之意,“间”则是“夹杂”的意思,这是两个词;而“中间”如今的意思为“在……中”,表示方位。
C选项有两处出现古今异义。
第一处,“肉食者”的古意是指当权的达官贵臣,今意则是吃肉的人或动物。
第二处,“间”在文中是“参与”的意思;现在则表示“房间、缝隙”等多种意思。
D选项“垄断”在题中是两个同。
小学语文中、高级职称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中、高级职称试题及答案(一)选择(4分)(请将1—4题的正确答案填入下面的表格中)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1分)A.挑衅.(xìn)挑剔.(tī)褪色.(shǎi)锲.而不舍(qiè)B.只得.(dé)沏.茶(qì)树冠.(ɡuān)卓.有成效(zhuó)C.矿藏.(cánɡ)圆茎.(jīn)蒙.骗(mēnɡ)悄.然无声(qiǎo)D.惬.意(qiè)收敛.(liǎn)烽.火(fēng)时光荏.苒(rè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1分)A.皎洁闭门羹如火如荼胜不骄,败不馁B.和偕摇控器廉洁奉公心有灵犀一点通C.克隆忘年交脍灸人口一年之计在于春D.憧憬展销会意想天开言必信,行必果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1分)A.居高不下的房价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沉重负担,人们要求平抑房价的呼声也一直不绝如缕。
B.有人以为,细节无关紧要,其实细节常常决定成败,一个细节的疏忽有可能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
C.在西南地区遭遇了60年不遇的特大旱灾之际,王强一家人又是捐钱,又是捐物,真可谓大方之家!D.中央领导多次亲临汶川灾区视察,指示地方政府尽早做好重建工作,确保灾区人民生活安居乐业。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1分)A.在节约型社会里,人们有效利用资源进一步增强。
B.在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更要全面继承和发挥中华文化传统。
C.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D.网络作为传媒,必须承担社会教育责任。
(二)名句填空(10分)注意:报小学高级职称者做1-5题;报中学高级职称者做6-10题。
1.秦时明月汉时关,。
(王昌龄)2.不要人夸颜色好,。
(王冕)3.,南望王师又一年。
(陆游)4.,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5.儿童相见不相识,。
中级职称笔试小学语文试卷

1. 下列字音正确的是:A. 炽热(zhì)B. 精彩(jīng)C. 粗心(cū)D. 灵敏(míng)答案:C2. 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是:A. 美轮美奂(měi lún měi huàn)B. 精益求精(jīng yì qiú jīng)C. 满载而归(mǎn zài ér guī)D. 良师益友(liáng shī yì yǒu)答案:C3.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错误的是:A. 天上的星星像眼睛,一眨一眨的。
B. 小草像绿色的毛毯铺满了大地。
C. 雨后的彩虹像一座七彩的桥。
D. 那朵花真美,就像一个美丽的公主。
答案:D二、填空题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词性分别是:A. 这本书很有趣,让人百读不厌。
(形容词、动词)B. 小明长得真高,像一棵小树苗。
(名词、动词)C. 我们要热爱祖国,保卫祖国。
(动词、名词)D. 雨过天晴,阳光明媚。
(形容词、动词)答案:A、B、C、D2.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在词语中的词性分别是:A. 愉快(形容词)B. 美丽(形容词)C. 飞翔(动词)D. 雪白(形容词)答案:A、B、C、D三、简答题1. 简述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
答案: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包括: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实践性、针对性、多样性等。
2. 简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
答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包括:指导学生学会阅读、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速度、理解阅读内容、掌握阅读技巧等。
四、论述题1. 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答案: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乐于写作;(2)加强写作技巧指导,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3)鼓励学生多阅读、多积累,丰富写作素材;(4)注重写作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5)关注学生的写作个性,尊重学生的写作风格。
小学语文教师职称考试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教师职称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应(yīng)聘应(yìng)该应(yìng)声虫B. 强(qiáng)迫强(qiǎng)迫症强(qiǎng)词夺理C. 模(mó)样模(mú)糊模(mó)拟D. 乘(chéng)车乘(shèng)机乘(chéng)客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老师耐心的教导,小明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B. 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不能浪费时间。
C.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人品也好。
D. 这个问题的答案,我还没有想出来。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脱缰的野马,奔跑在草原上。
B. 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闪烁。
C. 他的心情像天气一样变化无常。
D. 这棵树高得像要碰到天空。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花儿开了,草儿绿了,鸟儿唱了。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人品好,还乐于助人。
C. 这个房子既宽敞又明亮,既舒适又温馨。
D. 秋天的景色真美,金黄的稻田,火红的枫叶,碧蓝的天空。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嗓门大得像喇叭。
B. 他跑得像风一样快。
C. 她笑得像花一样灿烂。
D. 他的心像石头一样硬。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时间吗?B. 他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件事呢?C. 你难道不觉得他很帅吗?D. 你难道不觉得这个问题很难吗?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为什么总是这么早到学校?因为他热爱学习。
B. 他为什么总是这么早到学校,因为他热爱学习。
C. 他为什么总是这么早到学校?因为他热爱学习。
D. 他为什么总是这么早到学校,因为他热爱学习。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复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着这个动作。
2014年福建省新任教师招聘考试中小学教育综合答案

2014年福建省新任教师招聘考试中小学教育综合试卷参考答案(仅供参考)一、选择题1~5:CBBAC 6~10:AABCD 11~15:CCBCA 16~20:DDDCD21~25:BDCDD 26~30:ACBCA 31~35:DADAB二、填空题36.人大(人民代表大会)37.奖学金38校长39.网络40专业理念41.智力42.班主任43.学生学44.选择45.研究者46.拓展型47.榜样法(榜样示范法)48.创造想象49.黏液质50.间接兴趣51.马斯洛52.有意义的接受学习53.建构主义54.预见性55.操作三、简答题(简答题答出其中四点即可得满分)56.(请参考闽试教育冲刺宝典的第52页)1.意志是人特有的自觉确定目的的行为。
2.意志对行动有调节支配和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发动和制止两个方面。
3.克服内部和外部的困难是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特征。
4.意志行动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57.1.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高低)。
2.能力的类型是不一样的,多元智力。
3.表现早晚是不一样的。
4.性别差异。
58.(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请参考闽试教育冲刺宝典的第81页)1、促进发展2、评价主体多元化3、评价对象从被动到主动参与转化4、评价方法向综合、多层次、全方位方向发展5、评价目的由关注总结性到形成性的发展四、分析题59、(1)网吧老板、不良青年柯某(2)1.《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第十七条“学校应当健全门卫制度,学校门卫应当由专职保安或者其他能够切实履行职责的人员担任”。
材料中学校聘用的门卫年老体弱,不能很好地履行职责。
因此门卫的聘用是不合格的,学校的做法违反了相关规定,安全管理不到位。
2.《未成年保护法》相关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
”材料中的校方的相关做法是对的。
3.《教师法》规定教师的义务有“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材料中的王老师的做点是不对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教师晋升考试小学语文试卷一、教育基本知识的运用(30分)1. (8分)蔡同学藏在箱子里的200元钱不翼而飞。
班主任黄老师调查后,在班上说:“我相信这位同学只是一时糊涂做了错事,希望这位同学能勇敢改正错误,想个法子将钱还给蔡同学。
如果经济确实有困难,我们班集体会帮助他的。
”第二天早晨,同学们发现宿舍门下有一个信封,里面装着“还”给蔡同学的钱。
(1)(2分)黄老师的做法保护了学生的A.隐私权B.生命健康权C.人格尊严权D.人身自由权(2) (6分)联系材料简要分析黄老师如何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 (10分)13岁的初中女生刘某自尊心强,性格倔强,学习成绩欠佳。
其父忙于生意,与孩子交流甚少,遇到女儿表现不好就斥责、打骂。
其母则袒护孩子,认为孩子还小,长大了自然就会懂事。
刘某屡次不交作业,科任老师在班上点名批评她时,她直视着老师,一副桀骜不驯的样子,叛逆心理非常明显。
(1)(2分)案例中的刘某处于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初期D.青年中期(2)(2分)下列对初中生典型心理特征描述正确的是A.幼稚B.依赖C.半幼稚、半成熟D.辩证思维为主(3)(6分)联系材料分析刘某父母和科任老师的教育方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
3. (12分)刘老师采用民主投票的方式推荐3名三好学生。
全班同学投票的结果是王阳第一,李雪第二,林红和陈杰并列第三。
班长问:“刘老师,两个第三怎么办?”刘老师想了想说:“我投一票给他俩中的一位,不就解决了吗?”不料有个学生举手问:“刘老师,你为什么要投票?”刘老师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是老师,当然可以投票。
”“可是,老师你不能等结果出来后再投票呀!”……(1)(4分)从师生关系的角度看,刘老师要补投票的想法是否正确?为什么?(2)(8分)联系实际,简述教师应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学科教学原理、规律的运用(50分)4. (20分)假定《月光曲》(节选)是第三学段课文,请阅读本文,完成题目。
①两百多年前,德国有个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谱写了许多著名的乐曲。
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叫《月光曲》,传说是这样谱成的。
①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来到莱菌河边的一个小镇上。
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①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忽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
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
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quàn)太贵了,咱们又太穷。
”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①贝多芬听到这里,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
茅屋里点着一支蜡烛。
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
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失明了。
①皮鞋匠看见进来个陌生人,站起来问:“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了吧?”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⑥姑娘连忙站起来让座。
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
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①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①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
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1)(10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根据这一要求,为第①段中“清幽”一词的教学写一个片段教学设计。
(2)(10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即不仅要引导正确理解文本内容,体会感情,还要让学生领悟写法,运用语言。
根据这一要求,为第①段的教学写一个片段教学设计。
5. (20分)阅读《月光曲》(节选)的两个教学片段实录,完成题目。
教学实录(一)师:同学们,你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听写几个词语。
《月光曲》讲述的是一个传说,请写出——传说。
这个传说主要讲《月光曲》这首曲子是怎样谱写的,请写出——谱写。
下面再听写一组词语:盲姑娘,蜡烛,琴键。
师:(抽查学生听写的练习)你把“蜡”写成了“火”字旁,为什么?生:蜡烛跟火有关。
师:“蜡”是古代的一种动物的油。
所以,“蜡”是“虫”字旁。
师:还有这个“键”是左右结构的字,如果“金”字旁能写小些,就好看了。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从刚才听写词语中选择一个或几个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生1:课文讲了《月光曲》是怎样谱写出来的。
生2:课文讲的是贝多芬在幽静的路上散步,听到钢琴声,就走进盲姑娘的家,在琴键上即兴创作了《月光曲》。
生3:课文讲贝多芬在幽静的路上散步,听到钢琴声和对话声,走进茅草屋看见盲姑娘借着蜡烛的微光弹琴,并知道她非常喜欢听贝多芬弹的曲子,于是在琴键上弹起来。
师:同学们,究竟是什么打动了音乐家贝多芬的心,让他创作出传世名曲《月光曲》?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从字里行间寻找原因,同桌间可以进行讨论。
……教学实录(二)(多媒体出示第6段、第7段的文字内容)师:这是写贝多芬和盲姑娘间的对话,你们有什么疑问?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并做一些批注,小组内可以合作交流。
生1:盲姑娘什么都看不见,根据什么判断出来人是贝多芬?生2:当盲姑娘问他是不是贝多芬时,贝多芬为何没有承认?生3:为什么盲姑娘会知道为她弹奏的就是贝多芬?师:同学们这些问题提得非常好。
这三个问题,其实问的是同一个问题:盲姑娘双目失明,而且与贝多芬素不相识,为什么她能猜出弹琴的就是贝多芬?请再次细读这两段,说出自己的见解。
生1:因为盲姑娘很喜欢音乐,也懂得贝多芬的音乐。
生2:弹得这么纯熟,感情这么深,只有贝多芬才能做到。
生3:贝多芬没有回答,就是默认了。
生4:盲姑娘热爱音乐,也是贝多芬的知音,所以他能确定是贝多芬弹奏的。
师:这位同学的发言中用了一个词——知音。
你们知道了哪些关于“知音”的故事和诗句。
生:《伯牙绝弦》(上一篇课文)讲钟子期是俞伯牙的知音。
师:我国留下许多描写知音的千古名句。
请同学看课件: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认识贵相知,何用金与钱。
师:知音能缩小空间距离,知音能慰藉彼此心灵,知音能消除穷富鸿沟。
盲姑娘能从贝多芬的琴声中判断出来人是贝多芬,也就不足为奇了。
同样,贝多芬没想到在一间茅屋里遇到了自己的知音,内心十分激动,所以决定为盲姑娘再弹一曲。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贝多芬再弹一曲为的也是知音。
(1)(10分)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学段的“目标与内容”和“教学建议”,举例简析教学实录(一)中识字与写字教学的优点。
(2)(10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特别是人的资源因素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生成的资源因素”。
依据这个要求,举例简析上述两个教学实录是如何有效利用教学资源的。
6. (10分)以下是六年级某班53位学生平时修改作文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请根据表格内的统计数据,完成题目。
(1)(4分)从以上统计数据中,你发现该班学生在修改作文方面存在什么问题?(2)(6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要考察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
”请根据这一要求,针对该班学生修改作文存在的问题提出三条改进建议。
三、学科核心知识的运用(70分)7. (10分)阅读下面元曲,完成题目。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4分)首句“枯藤老树昏鸦”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2)(3分)下列各句中,与“断肠人在天涯”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似的是A.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B.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D.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3)(3分)下面对这首曲子运用的表现手法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情景交融B.映衬C.白描D.托物言志8. (20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读书与看书林语堂曾国藩说,读书与看书不同,“看者如攻城拓地,读者如守土防隘,二者截然两事,不可缺,亦不可混。
”读书道理,本来如此。
曾国藩又说:“读书强记无益,一时记不得,丢了十天八天再读,自然易记。
”此是经验之谈。
今日中小学教育全然违背此读书心理学原理,一不分读书、看书,二叫人强记,故弄得学生手忙脚乱,浪费精神。
小学国语固然应该读,文字读音意义用法,弄得清清楚楚,不容含糊了事。
至于地理常识,常令人记所不当记,记所不必记,真真罪恶。
譬如说,镇江名胜有金山、焦山、北固山,此是常识,应该说说,记得固好,不记得亦无妨,以后听人家谈起,或新游其地,自然也记得。
试问今日多少学界中人,不知镇江有北固山,而仍不失为受教育者,何苦苛求于三尺童子?学生既未见到金山、焦山、北固山,勉强硬记,亦不知所言为何物,只’知念三个名词而已。
扬州有瘦西湖,有平山堂,平山堂之东有万松林,瘦西湖又有五亭桥、小金山、二十四桥旧址,此又是常识,也应该说说,却不必强记。
实则学生不知五亭桥、万松林为何物,连教员之中十之九亦不知所言为何物。
今考常识,学生曰,万松林在平山堂之西,则得零分;在平山堂之东,则得一百分,岂不是笑话?卫生一科,知道人身有小肠大肠固然甚好,然大肠明明是一条,又必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等,又是无端添了令人强记的名词,笑话不笑话?弊源有二:一是教科书编者,专门抄书,表示专家架子;二是教员不知分出重轻,全课名词,必要学生硬记。
学生吓于分数之威严,为所屈服,亦只好不知所云地硬记,于是有趣的常识变为无味的苦记。
殊不知过些时候,到底记得多少,请教员摸摸良心自问,何故作践青年精神光阴?(选自《读者》2013年第3期)(1)(3分)作者在这个文段里表达的主要观点是A.读书强记无益,一时记不得,丢了十天八天再读,自然易记。
B.今日中小学教育全然违背“一不分读书、看书,二叫人强记”的读书心理学原理。
C.小学国语固然应该读,文字读音意义用法,弄得清清楚楚,不容含糊了事。
D.作者认为“常识”、“名词”不必强记。
(2)(4分)作者认为造成“一不分读书、看书,二叫人强记,故弄得学生手忙脚乱,浪费精神”的原因是什么?(3)(5分)文中例举的两类不必强记的“常识”是什么?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4)(4分)结合文本,说说你对文中划横线句子“看者如攻城拓地,读者如守土防隘”的理解。
(5)(4分)文中划波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9.(40分)写作以“赢在课堂”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