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000基础地理信息地形要素数据规范编制说明

合集下载

1﹕500 1﹕1000 1﹕2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建库技术规定

1﹕500 1﹕1000 1﹕2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建库技术规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建库技术规定(1:500 1:1000 1:2000)2018年5月发布 2018年5月开始实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XXXXXXX发布目录1 范围 (3)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3 术语和代号 (3)3.1 术语 (3)3.2 代号 (4)4 空间定位 (4)4.1 数学基础 (4)4.2 图幅分幅及编号方法 (4)4.3 有向点、线规定 (5)5 要素分类编码原则 (5)6 要素分类 (6)7 要素编码 (6)8 分类与代码扩充原则 (7)9 要素分层及图层属性 (7)10 入库数据的要求 (8)10.1 数据编码、数据结构要求 (8)10.2数据格式转换要求 (9)10.3逻辑一致性要求 (9)10.4接边处理要求 (9)11 数据入库 (9)附录A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大类、中类) (10)附录B 1﹕500 1﹕1000 1﹕2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代码 (12)附录C 1﹕500 1﹕1000 1﹕2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分层 (51)附录D 1﹕500 1﹕1000 1﹕2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分层属性表 (53)附D.1 一般规定 (53)附D.2 测量控制点(CPTPT) (53)附D.3 坐标公里网(CPTLN) (54)附D.4 水系点(HYDPT) (54)附D.5 水系线(HYDLN) (55)附D.6 水系面(HYDPY) (56)附D.7 居民地点(RESPT) (57)附D.8 居民地线(RESLN) (59)附D.9 居民地面(RESPY) (61)附D.10 交通设施点(LRDPT) (63)附D.11 交通设施线(LRDLN) (64)附D.12 交通设施面(LRDPY) (65)附D.13 管线点(PIPPT) (67)附D.14 管线线(PIPLN) (67)附D.15 管线面(PIPPY) (68)附D.16 境界与政区点(BOUPT) (68)附D.17 境界与政区线(BOULN) (68)附D.18 行政区面(BOUPY) (69)附D.19 地貌点(TERPT) (69)附D.20 地貌线(TERLN) (70)附D.21 地貌面(TERPY) (70)附D.22 植被与土质点(VEGPT) (71)附D.23 植被与土质线(VEGLN) (72)附D.24 植被与土质面(VEGPY) (72)附D.25 文本注记 (73)1 范围本标准规定1﹕500、1﹕1000、1﹕2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用以标识数字形式的基础地理信息要素类型。

1∶1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采集规程

1∶1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采集规程

1∶1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采集规程一、前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地理信息数据的采集与应用日益广泛,为满足社会各领域对地理信息的需求,特制定本规程,以规范1∶1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的采集工作。

二、采集目标本规程旨在规范1∶1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的采集工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和及时性。

三、采集内容1.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包括:地形、地貌、地物、水系、交通、居民地、植被等。

2.具体采集内容应依据实际需求和项目规划确定,并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分类和编码。

四、采集方法与技术1.遥感技术:利用卫星或飞机搭载的遥感设备获取地面信息,通过遥感影像处理与分析,提取相关要素数据。

2.全球定位系统(GPS):利用GPS接收机获取地面点的空间位置信息,结合实地测量,提高数据精度。

3.实地调查与测量:通过实地调查和测量,获取详细的地物信息和地形数据。

4.数字摄影测量:利用摄影测量技术获取地形和地物信息,通过图像处理与分析,提取相关要素数据。

5.地图数字化:利用扫描仪将纸质地图转化为数字地图,再通过地图处理软件提取相关要素数据。

五、数据质量要求1.准确性:采集的数据应真实反映地物的实际情况,误差应在允许的范围内。

2.完整性:采集的数据应覆盖整个测区,不遗漏任何必要的地理信息要素。

3.一致性:采集的数据应符合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保持数据格式和编码的一致性。

4.及时性:采集的数据应及时更新和处理,以满足项目进度和用户需求。

六、数据整理与存储1.采集的数据应进行整理,分类存储,便于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2.数据存储应采用适当的数据格式和存储介质,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读性。

3.数据存储应定期备份,防止数据丢失。

七、安全保密要求1.所有参与采集工作的人员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保密规定,确保数据安全。

2.采集的数据应进行加密处理,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泄露。

3.数据传输和存储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如设置防火墙、定期更换密码等。

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整合及质量探讨

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整合及质量探讨

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整合及质量探讨摘要:本文主要介绍将1:10000数据分区块、分层数据整合,然后将整合数据合并的方法进行全省1:10000数据整合,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数据整合的工作效率。

对在整合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本文也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为以后的同类项目中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整合;数据迁移;探讨1、引言全国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整合升级项目是按照国家数据规范和省专业技术设计的要求对原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进行整合处理和补充完善。

由于浙江省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数据结构、要素选取和属性内容及表达方式与国家数据规范存在差异,为了使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满足浙江省和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的需求,我部门参与了浙江省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整合升级。

现就整合中遇到的问题、处理方式以及个人的体会做一个小结,供大家在以后的同类项目中借鉴和参考。

2、工作内容及技术方案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要素繁多,整合内容复杂。

按类别分主要包括交通、水系、居民地及设施、管线、地貌、植被、境界与政区和地名共八大类,本次数据整合主要是对原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进行要素表达方式的改造、内业要素补充采集和元数据改造。

数据整合的技术方案主要包括数据分层、属性表结构和属性项定义等,并依据现势性较强的DOM影像数据对要素进行补充完善。

为了提高数据整合效率,摸索出适合自己的一套作业方法,即首先对整合区域按一定数量的图幅进行区块分割,然后把分割区块中的要素层进行要素分类,主要分为交通要素类、水系要素类、居民地和其它要素类共三大要素类。

作业人员按照《1:10000(1:5000)基础地理信息地形要素数据规范》、《浙江省数据整合处理生产专业技术设计书》和《浙江省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整合处理作业指导书》的要求采用省标分类代码对各要素类数据进行图形整合、补充完善和各要素属性挂接。

1∶1000000地形数据库更新缩编要点及质检重点分析

1∶1000000地形数据库更新缩编要点及质检重点分析
1 技术流程
以2019版1 :250 000地形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利用 旧版1:1 000 000地形数据的等高线、高程点、等深线、等
深点及相关参考资料,综合采用全要素缩编和分要素缩 编的方法来完成1 :1 000 000地形数据库的更新生产工 作。 如图 1 所示。
1.1技术要求
主要依据国家相关编绘规范«1:1 000 000地形数据 库更新技术规定》,生产地形图数据,兼顾地理底图的应 用需求,在表示内容方面,根据可以公开表示底图内容的 有关规定,进行取舍和综合,数据位置精度待入库后,再 进行脱密处理。
摘要:1:1 000 000地形数据库更新项目由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牵头组织实施,并每年更新一次,本文结合历 年缩编更新工作实际,对1 :250 000数据更新为1 :1 000 000数据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及质检要点进行总结提炼,
希望对以后的工作提供参考,在保证成果质量的前提下,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更新缩编工作,达到在测绘地理
需注意道路网格的大小应与居民地分布的疏密相关 联,应反映其构网特征。应注意省级及以上道路均应表 示,并保持其RN的连续性,县级及以下道路可视路网密 度进行取舍。高速公路应注意与其他公路、铁路的相交 关系,有立交桥处应打断处理,并采集立交桥,无立交桥 处则应连续表示,不打断。
铁路一般均应表示,个别通往工矿区的2 cm以下的 支线铁路可取舍。铁路车站一般应全部选取,应注意与 其对应的居民地也应尽量选取,注意电气化铁路的TYPE 属性项应赋“电”。 3.1.5管线
管线缩编时可以进行综合取舍,新增国家级大型海 底光缆应尽量表示,其他管线不表示。 3.1.6境界
境界线的弯曲综合应与河流、道路、等高线等线状要 素协调处理,不能显得太突兀,界线的图形概括允许“删 除”或“拉直”小弯曲,但一般不用“夸大”去强调某些弯曲 特征,但应注意以河流为界时,应尽量保留细小弯曲和转 折点;以双线河流中心线或主航道为界时,境界线应严格 控制与河流中心线或主航道一致,并分清河内岛、州的归 属。一般情况下国界不更新,但如果由于其他等级的境 界更新而产生连带变化,则需要认真核实,确保正确 合理。

1:10000矢量核心地形要素数据(DLG)生产技术规定

1:10000矢量核心地形要素数据(DLG)生产技术规定

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更新与建库技术设计暂行规定1:10000矢量核心地形要素生产技术规定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producing 1:10000 digital line graphics (DLG) of fundamental topographic features( 征求意见稿)国家测绘局二○○一年一月目次前言 (I)1范围 (1)2引用标准 (1)3术语 (1)4基本要求及技术指标 (2)5作业方法与工艺流程 (3)6数据采集技术要求 (7)7操作规程 (10)8质量控制 (14)9数据更新 (15)10文件命名和数据组织形式 (16)11产品归档 (17)前言本规程是应1:10000数字化测绘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中对1:10000核心地形要素生产技术规定的需要,根据目前技术水平制定的。

本规程由国家测绘局提出并归口。

本规程起草单位:陕西测绘局山西省测绘局本规程主要起草人:曹建成李建平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更新与建库技术设计暂行规定1:10000矢量核心地形要素生产技术规定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producing 1:10000 digitalline graphics (DLG) of fundamental topographic features1 范围本规程规定了1:10000核心地形要素生产的技术要求、质量控制、工艺流程。

适用于1:10000矢量核心地形要素的采集、更新与建库。

其它专题矢量要素及相关复合产品的制作也可参照其执行。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程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在本规程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程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的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3990-92 1:5000、1:10000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ZBCH02-85 1:5000、1:10000地形图航片综合判调作业规程GB/T 5791-93 1:5000、1:10000地形图图式GB/T 13923-92 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GB/T17798-1999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GB/T××××1:10000矢量地形要素内容与分类GB/T××××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数据文件命名规定GB/T××××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元数据GB/T 13989-92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与编号GB 2260-95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 917.2-89 国家干线公路路线名称和编号GB 1945-87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路线名称代号SL213-98 水利工程基础信息代码编制规定3 术语3.1要素真实世界现象的抽象。

1万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word资料22页

1万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word资料22页

前言 0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01.1主题内容 01.2适用范围 (1)1.3引用标准 (1)2术语 (1)2.1基础信息 (1)3分类、编码原则 (1)3.1科学性、系统性 (1)3.2相对稳定性 (1)3.3基本不受地形图比例尺的限制 (1)3.4完整性和可扩展性 (1)3.5适用性 (1)3.6数据分层要求 (2)3.7图形数据库及数据文件命名规则 (2)4分类与编码方法 (2)4.1特征列表 (3)4.2分类代码表 (3)测量控制点 (3)居民地 (4)工矿建(构)筑物及其他设施 (5)交通及附属设施 (8)管线和垣栅 (11)水系及附属设施 (12)境界 (15)地貌和地质 (16)植被 (18)5.分类与编码规范的维护 (20)5.1分类与编码规范维护分为日常维护和阶段维护 (20)5.2阶段维护的内容 (20)5.3采用顺序码或系列顺序码的文字值代码的维护原则 (20)前言本分类与编码规范是根据国家1:1万基础信息数据的分类原则,并为适应水利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特点而编写的。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主题内容本规范规定了1:5000、1:10000、1:25000、1:50000、1:100000数字地形图地形要素的分类与代码。

1.2适用范围本标适用于1:5000、1:10000、1:25000、1:50000、1:100000数字地形图地形图测绘时地形要素的采集、存储、检索、输出与交换。

各部门在建立地形图数据库时可根据本专业的需要和地区特点,按本标准所规定的分类体系和编码方法适当扩延和补充。

1.3引用标准GB/T5791-931:5000、1:10000地形图图式GB12342—90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图式2术语2.1基础信息地球表面的自然和社会基础信息。

本规范主要指测量控制点及国家基本比例尺系列地形图所表示的信息。

可用于基本国情分析和作为专业信息三维空间载体,还可用于编绘或更新地形图及专题地图。

110000地形图绘制标准讲解

110000地形图绘制标准讲解
带号及坐标大数结合表汉字
细等细等
30 10 HZ TK TK 10 30 HZ
不依比例轻便不依比例建筑依比例轻便铁 路铁路铁路 依比例缆车轨 电车轨道电车轨道电杆 道 依比例架空索不依比例缆车 架空索道柱架 道轨道
不依比例架空 有雨棚的站台站台雨棚索道
露天的站台天桥台阶天桥
矮柱色灯信号高柱色灯信号 地道机机
臂板信号机水鹤车挡
高速公路 转车盘收费站 (0.2mm)
等级公路主线等级公路边线等外公路 (0.1mm)
过江管线标信号杆系盘浮筒
露出的沉盘淹没的沉船通航起迄点
急流急流范围线沉船范围线
岸滩、水中滩旋涡旋涡范围线
石滩
10管线设施
名称符号名称符号名称符号
9
输电线电缆地面上的输地面下的输 电线标电线
配电线电缆地面下的配地面上的配 电线标电线
依比例电线 电线架电杆 塔 电线杆上变不依比例电电线杆上变 )单杆双杆压器(压器线塔) ( 不依比例变依比例变电 电线入地口室电室
钟楼鼓楼城楼依比例亭依比例钟楼
依比例碉堡旧碉堡宝塔经塔
依比例宝塔烽火台庙宇
依比例土地庙土地庙依比例庙宇
依比例教堂清真寺教堂
过街天桥依比例清真寺过街地道
不依比例地下依比例地下建 过街地道入口筑物出入口建筑物出入口
窑独立坟台式窑
坟群独立坟范围散坟
有平台露天货 堆式窑地磅栈
9交通设施
名称符号名称符号名称符号
(3)宽底符号(蒙古包、烟囱、水塔等)在底线中心。
(0.4)底部为直角的符号(风车、路标、独立树等)在直角的顶点。
(5)几种图形组成的符号(敖包、教堂、气象站等)在其下方图形的中心点或交叉点。
(6)下方没有底线的符号(窑、亭、山洞等)在其下方两端点间的中心点。

省级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设计与应用

省级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设计与应用

省级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设计与应用发表时间:2019-10-29T11:21:45.80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5期作者:王琦高文利[导读] 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是省基础测绘的重要工作,本文适用于省基础测绘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工作,是指导生产和各专业技术设计编写的重要依据。

吉林省航测遥感院吉林长春 130051摘要: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是省基础测绘的重要工作,本文适用于省基础测绘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工作,是指导生产和各专业技术设计编写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DLG);更新;设计与应用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1:10000 Basic Geographic Information Data Updating in the 13th Five-Year Plan of Jilin Province Wang Qi,Gao Wenli(Aerial Remote Sensing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Changchun 130051,China) Abstract:1:10000 basic geographic information data updating is an important work of Jilin Province's basic surveying and mapping.This paper is suitable for the updating of 1:10000 basic geographic information data of Jilin Province's "13th Five-Year Plan" basic surveying and mapping,and i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guiding production and compiling various professional technical designs. Key words:1:10000 Basic Geographic Information Data(DLG);Update;Design and Application 0 引言随着吉林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自然资源调查等行业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需求越来越多,因此吉林省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测绘项目是根据吉林省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规划、省级基础测绘规划的要求,紧密结合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的测绘地理信息保障需求而安排的基础测绘项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0000基础地理信息地形要素数据规范》编制说明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2014年9月3日目录1 工作概况 (1)1.1 项目背景 (1)1.2 任务来源 (2)1.3 主要工作内容 (2)2 编制原则和依据 (3)2.1 编制原则 (3)2.2 相关标准规范 (3)3 国外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情况的说明 (4)4 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关系 (4)5 标准主要内容特别说明 (5)5.1数据分幅说明 (5)5.2数据分层说明 (5)5.3 数据格式说明 (5)5.4要素选取表示说明 (5)5.5现势性说明 (6)5.6元数据说明 (6)6 预期社会经济效果 (6)7 贯彻国家标准的要求及措施建议 (7)7.1 贯彻要求 (7)7.2 实施日期建议 (7)1 工作概况1.1 项目背景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作为重要的省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广泛应用于国家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等各领域。

“十五”起,全国各省区开始开展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至“十二五”初,大部分省区已建立了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部分省份开展了相关更新工作。

1:10000地形要素数据是1:10000基础地理信息的重要数据产品之一。

目前,与1:10000地形要素数据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方面,主要包括《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等,但缺乏具体描述1:10000地形要素数据产品规格和具体指标的标准规范,不利于1:10000基础地理信息的生产、建库、更新与和分发服务。

由于缺乏统一规范的1:10000基础地理信息产品标准,各省区建立的1:10000数据库的产品模式、技术指标等各不相同,难以交换共享、集成应用。

为实现全国各省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规范统一、与国家1:5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关联衔接奠定基础,2013年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部署启动了全国1:10000数据库整合升级工作。

在全国1:10000数据库整合升级工作中,工程设计单位充分参考了相关的国家标准规范,结合现有的生产现状,研究制定了《1:10000(1:5000)基础地理信息地形要素数据规范》,具体规定了数学基础、精度与现势性要求、数据分层及组织、选取指标和原则、要素和属性内容、元数据等内容,规范统一了1:10000地形要素数据产品的产品规格和具体指标。

为了进一步确立1:10000基础地理信息地形要素数据产品的统一性和规范化,促进全国各行业、各部门对1:10000地形要素数据的广泛使用和便捷共享,迫切需要将《1:10000(1:5000)基础地理信息地形要素数据规范》升级为国家推荐标准。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作为《1:10000(1:5000)基础地理信息地形要素数据规范》的牵头编制单位,联合陕西测绘地理地理信息局、黑龙江测绘地理地理信息局、四川测绘地理地理信息局、海南测绘地理地理信息局、浙江测绘与地理信息局、山东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向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了关于制定《1:10000基础地理信息地形要素数据规范》的标准提案。

1.2 任务来源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下达了《2013 年地理信息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将《1:10000基础地理信息地形要素数据规范》标准的制定工作下达至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等单位,要求2014年完成标准编制。

1.3 主要工作内容1、广泛调研在收集、整理各省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生产、建库、更新及运行维护等基础上,对各省1万数据建设和使用情况展开调查,通过实地走访、电话、邮件等方式,征求各单位对当前数据内容、结构、组织方式、采集指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有关建议。

2、形成初稿在上述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结合《1:10000(1:5000)基础地理信息地形要素数据规范》,对1:1000地形要素数据中要素和属性内容、选取原则和指标、分类编码、精度与现势性要求、数据分层及组织、元数据要求等进行了完善和提炼,形成标准初稿。

3、生产试点根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的统一安排,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牵头实施了全国1:10000数据库整合升级工作,充分采用了《1:10000基础地理信息地形要素数据规范》的设计内容,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验证和完善。

4、征求意见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对标准初稿先后开展了三轮意见征求,共有35个单位反馈意见建议共计521条,采纳或解决了466条。

5、修改完善,形成送审稿编写组经充分、认真的分析讨论,对该标准初稿进行了修改完善,并编写了编制说明,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

2 编制原则和依据2.1 编制原则1、兼容性原则充分考虑国家已有的相关标准规范,以及目前1:10000数据库建设现状,在其之上进行引用、细化和扩展,保证与现有标准规范和工程技术文件的兼容。

2、实用性原则在标准编制前详细调查了相关各行业、各部门、各级用户的需求,充分参考目前已在全国1:10000数据库整合升级工程中广泛使用的《1:10000(1:5000)基础地理信息地形要素数据规范》,确保在本标准指导下形成的数据成果具备较强的实用性。

3、衔接性原则充分考虑现有1:50000等比例尺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现状,进行了统筹设计,实现了各级比例尺下基础地理信息地形要素数据的衔接,有利于后续的跨尺度联动更新。

2.2 相关标准规范在本规范的研制过程中,编写组调研收集了与之相关的已经颁布的国家和行业标准以及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

主要包括:GB/T 13989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GB/T 13923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7798 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GB/T 20257.2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2部分:1:5000 1:10000地形图图式GB/T 20258.2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第2部分:1:5000 1:10000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GB/T 17278 数字地形图产品基本要求GB/T 1007 地理信息元数据3 国外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情况的说明国外有很多关于地理空间数据的内容标准和规范说明,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建设与使用作了明确规定。

由于国情不同,中国现有的地形要素数据状况较为复杂,与国外差别很大,国外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技术规范并不适合中国国情。

本标准在深入分析我国现有基础地理信息地形要素数据的生产、更新、建库、应用等方面的基础上,为适应我国基础地理信息地形要素数据库的建设和应用而制定,通过多种方式查询,未发现其他国家的类似或相关的标准。

4 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关系本标准的制定主要依据了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和相关部门有关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使用的指导政策,是对这些政策文件内容的具体化,以确保所构建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实用化。

本标准在编制时,为了避免雷同与重复,能引用的直接引用了相关已经发布的标准,经在国家标准网上查询,未见与之内容雷同的国家标准。

各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生产和更新已开展多年,例如全国1:50000数据库已经建设完成并完成多轮更新工作,各省1:10000数据库建设也基本完成过半。

但是数据的生产建设多采用项目技术规范,未有统一的标准进行约束,数据库的内容、组织形式、管理功能都难以保证一致。

在信息化初期这种分头建设尚未暴露问题,一旦需要进行城市间、省区间、国家级的共享时,就难以实现,即延误工作又浪费资金。

行标的颁布一定程度上可解决上述问题,但囿于其使用范围,现需要升为国标,以便在更大范围统一认识,发挥作用。

随着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地理国情监测、数字城市等工程进入广泛的建设和应用阶段,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尤其是地形要素数据将成为基础数据源的重中之重,这就非常需要有国标对其进行约束。

基础地理信息地形要素数据的国标发布,会保证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产、数据库建设和各项应用接口的统一,有利于其它应用部门理解与使用基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各项服务,推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全面共享与高效服务,迫切需要将该标准升为国标。

5 标准主要内容特别说明5.1数据分幅说明本标准中1:10000基础地理信息地形要素数据的分幅范围,按照《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的要求执行。

同时考虑目前对1:10000基础地理信息地形要素数据的大范围应用需求,本标准增加了数据区域组织方式。

5.2数据分层说明本标准中,要素分类引用了《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并进行了适当的扩展和调整,增加了地名大类,共9大类要素。

数据分层参考了《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并根据要素几何形态(点/线/面)进行了细分,在9大类要素的基础上划分为39个数据图层。

5.3 数据格式说明本标准中,数据格式引用了《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但鉴于该标准的实际应用范围尚不广泛,通用地理信息平台系统对其支持力度不足,本标准增加采用主流通用的GIS空间数据格式。

5.4要素选取表示说明本规定中要素的选取,主要依据《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1:5000 1:10000地形图图式》等国家标准,并充分研究顾及了数据更好地满足当前用户的需求。

与原来的地形图比较,对少数应用意义不大的要素进行了舍弃,同时新增加了部分重要要素。

在确定选取指标时,主要依据1:1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外业规范,以及1:10000地形图图式和编绘规范等,并对新增要素的选取指标进行了补充确定,对少部分要素的指标,根据需要和便于作业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5.5现势性说明按照《基础测绘条例》条例要求,国家基础测绘成果应至少5年更新一次。

另外,结合当前国家1:10000数据库建设与更新情况,并充分考虑国民经济发展对部分重要地理信息的更高的现势性要求,本标准中将地理信息要素划分为重点要素和一般要素。

重点要素(如铁路、高速公路等)应保持1-3年现势性,一般要素现势性不超过5年。

5.6元数据说明在《地理信息元数据》的基础上,适当删减和调整部分元数据项,形成了本标准的元数据结构。

本标准的元数据内容为成果元数据,不涉及生产、质检等过程信息,是对地形要素数据的最基本描述。

6 预期社会经济效果本标准作为我国各级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规范的系列标准之一,其颁布实施将对推动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共建共享,促进我国的国家级、省区级地理信息资源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在社会效益方面,有助于促进基础地理信息的共享和广泛应用。

随着社会信息化工程的逐步展开,各行各业对地理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基础地理信息社会化共享的要求日趋迫切。

通过应用本标准建立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能够实现数据库与各种专题信息的集成,促进基础地理信息的共享和广泛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满足不同部门、不同层次、不同应用的地理信息需求,全面促进我国的信息化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