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山涛生平简介
山涛

山涛,竹林七贤里的“老大”清风慕竹/文魏晋时期,山涛、嵇康、阮籍、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7人,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吟诗作赋,他们蔑视礼法,崇尚放达,世人称为“竹林七贤”。
在这七贤之中,山涛被尊为“老大”,这不仅因为他在7人中最年长,更因为他的风神气度无人能比。
让妻子偷窥帅哥山涛,字巨源,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人。
山涛的父亲曾当过县令,也算官宦之家。
可惜父亲早逝,他便成了孤儿。
从那时起,山涛就与同龄的孩子不太一样,有种卓尔不群的气质。
长大后,山涛一心向学,很快有了名气。
40岁之前,他一直没做官,家徒四壁,穷得叮当响。
山涛的妻子姓韩,跟着丈夫忍饥受寒,毫无怨言。
世上有些人往往爱屋及乌,韩氏就是个典型,她不但关心山涛,有一阵子,突然对山涛的两个朋友来了兴趣。
“竹林七贤”中,山涛与阮籍和嵇康最要好,据说三个人只见了一面就“契若金兰”,成为至交。
山涛整天和他们泡在一起不说,回家后嘴里还叨念不止,说:“我可以作为朋友的,只有他们二人而已!”时间一长,韩氏十分好奇,说:“我也想看看你的两位朋友,可以吗?”山涛听了夫人的话,不仅没有丝毫醋意,还慨然允诺。
有一天,正巧阮籍、嵇康二人前来拜访,山涛非常高兴,马上摆酒。
韩氏忙里忙外,一边准备酒菜,一边暗地里观察这两个人。
阮籍身上散发着一股傲然不羁的气息。
嵇康风姿特秀,更是帅哥中的帅哥。
韩氏大约从未见过如此潇洒的人物,悄悄跟山涛说:“能否让你的朋友留宿一晚?”山涛说:“只要你不嫌弃,那还有什么问题?”天色很快暗了下来,韩氏为他们点上油灯,然后退到内室,躲在墙边听他们的谈话。
越听,韩氏越不甘心,于是找来工具,在墙上掏了起来,很快便弄出个小洞,她借此可以向里偷看。
三个人把酒言欢,通宵达旦,韩氏也看了整整一夜,简直比时下的“粉丝”还疯狂。
第二天,山涛向韩氏请教观感。
韩氏指了指墙上的小洞,说:“我观察了你们一夜,你的才智情趣与他们比,差得太远了,只在见识气度上还可以与他们比一下。
山涛,竹林七贤里的“老大”

山涛,竹林七贤里的“老大”山涛,竹林七贤里的“老大”魏晋时期,山涛、嵇康、阮籍、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7人,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吟诗作赋,他们蔑视礼法,崇尚放达,世人称为“竹林七贤”。
在这七贤之中,山涛被尊为“老大”,这不仅因为他在7人中最年长,更因为他的风神气度无人能比。
让妻子“偷窥”帅哥山涛,字巨源,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人。
山涛的父亲曾当过县令,也算官宦之家。
可惜父亲早逝,他便成了孤儿。
从那时起,山涛就与同龄的孩子不太一样,有种卓尔不群的气质。
长大后,山涛一心向学,很快有了名气。
40岁之前,他一直没做官,家徒四壁,穷得叮当响。
山涛的妻子姓韩,跟着丈夫忍饥受寒,毫无怨言。
世上有些人往往爱屋及乌,韩氏就是个典型,她不但关心山涛,有一阵子,突然对山涛的两个朋友来了兴趣。
“竹林七贤”中,山涛与阮籍和嵇康最要好,据说三个人只见了一面就“契若金兰”,成为至交。
山涛整天和他们泡在一起不说,回家后嘴里还叨念不止,说:“我可以作为朋友的,只有他们二人而已!”时间一长,韩氏十分好奇,说:“我也想看看你的两位朋友,可以吗?”山涛听了夫人的话,不仅没有丝毫醋意,还慨然允诺。
有一天,正巧阮籍、嵇康二人前来拜访,山涛非常高兴,马上摆酒。
韩氏忙里忙外,一边准备酒菜,一边暗地里观察这两个人。
阮籍身上散发着一股傲然不羁的气息。
嵇康风姿特秀,更是帅哥中的帅哥。
韩氏大约从未见过如此潇洒的人物,悄悄跟山涛说:“能否让你的朋友留宿一晚?”山涛说:“只要你不嫌弃,那还有什么问题?”天色很快暗了下来,韩氏为他们点上油灯,然后退到内室,躲在墙边听他们的谈话。
越听,韩氏越不甘心,于是找来工具,在墙上掏出个小洞,她借此可以向里偷看。
三个人把酒言欢,通宵达旦,韩氏也看了整整一夜,简直比时下的“粉丝”还疯狂。
第二天,山涛向韩氏请教观感。
韩氏指了指墙上的小洞,说:“我观察了你们一夜,你的才智情趣与他们比,差得太远了,只在见识气度上还可以与他们比一下。
竹林七贤-山涛的故事

竹林七贤-山涛的故事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白衣彳亍晋朝(英语:The Tsin Dynasty,265年-420年)[2]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
其中西晋为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东晋则属于六朝之一,两晋共传十五帝,享国一百五十五年。
266年司马炎篡曹魏,建立政权,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司马炎即西晋世祖。
280年,西晋灭孙吴,完成统一。
后经历八王之乱和永嘉之祸,国势渐衰。
313年,晋愍帝迁都长安,316年,西晋被匈奴人灭亡。
317年,西晋皇室南渡江南,司马睿在建邺(今江苏省南京市)延续晋朝,史称东晋。
东晋曾多次北伐中原汉地。
383年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后,东晋以少胜多,得到暂时巩固。
两晋时期北方南迁的汉人将大量生产力与先进技术带入江南,进一步开发了江南地区。
420年,刘裕建立刘宋,东晋灭亡。
中国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
天才梦(张爱玲)|节选山涛(公元205—283年),字巨源,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人),在竹林七贤中山涛年纪最大。
山涛出身寒门,却有着非凡的才干,史书上说“少有器量,介然不群”,年纪轻轻就在乡里赢得了美名,有名望的前辈也不敢轻视他。
山涛大概3岁的时候,他的一个表姑名叫张春华,张春华嫁给了司马懿(河内温县人,和山涛是同乡),成为司马懿的原配正妻,司马师和司马昭都是张春华所生,所以山涛和司马家族是既是老乡关系,又是表亲关系。
山涛前半生安贫乐道、隐居不仕,把功名富贵置之度外,有记载说山涛做官之前,家里一贫如洗,他的妻子韩氏觉得这日子实在没法过,就对山涛发牢骚,山涛半真半假地对韩氏说:“你暂且忍耐一下,我以后肯定能做上三公的高官,让你过上好日子,只是不知道你配不配做三公夫人啊?”直到公元244年,山涛40岁时才出来做官,先后担任“河内郡主簿”“河内郡功曹”等职务,后来又担任“部河南从事”,这时候他的顶头上司,正是曹爽集团的党羽。
公元247年,张春华死了,司马懿借丧妻之痛的理由,称病不朝,山涛从这件事中,嗅到了司马集团的杀气。
山涛简介,关于山涛的典故和故事

山涛简介,关于山涛的典故和故事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养生之道网导读:山涛,字巨源。
山涛河内郡怀县人。
三国曹魏及西晋时期名士、政治家,“竹林七贤……山涛,字巨源。
河内郡怀县人。
三国曹魏及西晋时期名士、政治家,“竹林七贤”之一。
早孤,家贫。
好老庄学说,与嵇康、阮籍等交游。
山涛将离选职,欲召嵇康代之,嵇康致书与之绝交。
年四十,始为郡主簿。
山涛见司马懿与曹爽争权,乃隐身不问事务。
司马师执政后,欲倾心依附,被举秀才,除郎中,累迁尚书吏部郎。
山涛前后选举百官都选贤用能。
在武帝下诏罢除天下兵役时,认为不应该废除州郡武备,他的论点很精湛,众人都认为“不学孙、吴,而暗与之合。
”后来天下混乱,州郡无力镇压,果如山涛所言。
早有识度山涛的父亲山曜,官至宛句县令。
山涛早年丧亲,家中贫困。
少年时即有器量,卓尔不群。
喜好《庄子》、《老子》,常隐居乡里,掩盖自己的志向才能。
与嵇康、吕安为友,后又遇阮籍,常在一竹林中交游,志趣契合,为莫逆之交。
嵇康后来因得罪司马氏而被治罪,临死前对儿子嵇绍说:“有巨源在,你就不会孤独无靠了。
”山涛四十岁时才入仕途,最初担任郡里的主簿、功曹及上计掾。
后被举为孝廉,又被州里征辟为河南从事。
一次,山涛与石鉴共宿,夜里起来用脚踢一下石鉴,对他说:“现在是什么时候,你还在睡!知道太傅称病卧床是何用意吗?”石鉴回答说:“宰相多次不上朝,给他个尺把长的诏书让他回家就是了,你何必操心呢!”山涛说:“咄!石生不要在马蹄间来往奔走啊!”于是丢弃官符而去。
公元249年,司马懿果然发动高平陵之变,诛灭了曹爽集团,山涛于是归隐不问世事。
侍母极孝后入朝为侍中,迁尚书。
因母亲年老请求辞职,武帝下诏说:“您虽然想要奉养老母,然而职务有上下公私之分,家中早晚有人侍奉医药,您应当暂割情爱,以兴一心在公之德。
”山涛决心辞官,表疏上了几十次,武帝很久才答应了他的要求,授议郎衔返回府第。
武帝因山涛清贫俭约,无法供养家人,特别供给每日膳食,加赐床帐被褥。
魏晋名士山涛:举贤荐能,道德楷模

魏晋名士山涛:举贤荐能,道德楷模枯木在“竹林七贤”里面,山涛和王戎是出仕后官职最高的两位,位至三公。
然而,王戎功名心最盛,为人贪鄙吝啬,善于清谈,明哲自保,是一个典型的政客。
而山涛则有宰相之才,为官清廉,气量宽宏,知人善任,瞩目高远,是晋朝著名的贤臣,赢得后世赞誉。
山涛(205年-283年),字巨源,河内郡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人。
父亲山曜官至宛句县县令,山涛早年丧亲,居家贫寒,幼时器量不凡,卓然不群,喜欢老庄学说,韬光养晦,直到四十岁才出仕。
开始为郡主簿,后被举为秀才,历任郎中、尚书吏部郎、行军司马,西晋建立后,被封为新沓子,升任大鸿胪,进爵新沓伯,累迁冀州刺史、侍中、吏部尚书、太子少傅、左仆射、右仆射、司徒等职,位至三公,去世谥号”康”,后世多以“山公”尊称。
《晋书·山涛列传》内容详尽,记载了山涛在政事、见识、交友、人品、家风等方面的卓越才能和高贵品格,对山涛赞誉有加,溢于言表,我们就择其一些典故事例回顾山涛的风采。
识量过人,卓然不群山涛年少就以识量过人著称,善于识人,器量不凡,梁代文学家任昉评价:“在魏则毛玠公方,居晋则山涛识量。
”,说的就是山涛见识深远、度量宏大,而毛玠为官忠诚正直,都堪为师表。
“竹林七贤”中,嵇康为灵魂人物,山涛年事最长,平素与嵇康、吕安相善,后来引入阮籍、阮咸,嵇康引入向秀、刘伶,阮籍引入王戎,从而游于竹林,意会心领,成为“忘言之契”,莫逆之交,被誉为“七贤”。
从史料看,山涛为人有器量,能够发现别人优点,性格温和仁厚,年龄又最高,因此赢得其他几位的敬重,是名副其实的组织者和协调者。
山涛任职冀州刺史时,当时的冀州风俗鄙薄,相互之间不推荐,山涛便广为搜罗贤才,任命三十多人,使得这些人皆明显当时,于是冀州风俗为之一变,开始崇尚贤能良才。
(《晋书》)山涛前后两次担任吏部官职,几乎考察遍了朝廷内外百官,举荐的人都是才尽其用,并无失才,唯只有用陆亮,因为是皇帝诏书任命,山涛不同意,争辩不得只好同意,后来陆亮因为受贿而被撤职,也说明山涛的识鉴之能。
竹林七贤之——山涛

竹林七贤之——山涛文/百里冰,号琬雪宜人大器晚成山涛(205—283年),字巨源,西晋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陵)人。
竹林七贤的“老大”。
山涛四十岁才踏入仕途,官运来的很迟,也算是“大器晚成”,但就这迟到的“官运”,还要经过一波三折、二次考验。
山涛的表姑是司马懿的老婆,娘家人自然要多加照顾,山涛在表姑的关照引荐下,司马懿让他做河南从事,既然是靠着亲戚的鼎力相助做了官,那就要经常走动一下以示不忘人家的恩德,山涛听说司马懿病了,就急忙登门探望,哪知这一探病探出了另一番暗藏的玄机,从表面看司马懿说话有气无力、面色苍白、大脑似乎处于糊涂状态,但他还是看出了司马懿并非真的生病,他马上就联想到了政治局势的险恶。
回去后一连多天他都夜不能寐,都在思索司马懿装病背后的玄机。
一天夜里,他和同僚石鉴同塌而眠,半夜里,山涛忽然被惊醒,他越想越怕,不由得出了一身的冷汗,就推了推鼾声如雷的石鉴,对他说:“现在是何等形势,你居然还睡得这么香甜!你知道太傅司马懿为何呆在家里吗?”石鉴却满不在乎,“他呆在家里和你我有关系吗?”说罢,翻了个身依旧酣睡。
山涛连声叹息,连夜起身,“挂印封金”找地方隐居去了。
且说魏明帝曹叡临终托孤,把齐王曹芳托付给曹爽和司马懿。
曹芳即位后,曹爽和司马懿一直暗中较劲。
曹爽结党营私,专擅朝政,挤兑司马氏的权力空间。
司马懿是何等样人物,他敢和三国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诸葛亮一试高低,一决雌雄,而且还做到了势均力敌,司马懿是诸葛亮军事生涯中遇到少有的一位棋逢对手,将遇良才的敌人,连诸葛亮都十分佩服他的才能,诸葛亮在与司马懿的对决中每一步都需要小心翼翼,都要反复论证。
而自不量力的曹爽却没有把司马懿放到眼里,最初的交锋中曹爽看似占了上风,司马懿看似被逼得退归林下,殊不知这是司马懿采取以退为进的战略,表面不与曹爽争权,闭门“养病”,其实他是在等待时机、积蓄力量、伺机反扑。
这曹爽不懂得这其中的玄机,还沾沾自喜,他以为胜算在握,曹爽虽然是个大白痴,但对司马懿是否真病还是不放心,于是他就派亲信李胜前去探看司马懿的病情,谁知李胜更是个大白痴,他看到司马懿卧床不起,言语混乱,手脚不听使唤,李胜经过一番言语试探,他确认司马懿已经离死不远了。
《世说新语》山涛

山涛
山涛和嵇康、阮籍见一次面,就情意相投。山涛的妻 子韩氏,发现山涛和两人的交情不一般,就问山涛。山涛说 :“我这一生最要好的只有这两位先生罢了!”他妻子说: “僖负羁的妻子也曾亲自观察过狐偃和赵衰,我心里也想偷 着观察一下他们,行吗?”有一天,他们两人来了,山涛的 妻子就劝山涛留他们住下来,并且准备好酒肉;到夜里,就 在墙上挖个洞来察看他们,看到天亮也忘了回去。山涛进来 问道:“这两个怎么样?”他妻子说:“您才能、情趣根本 比不上他们,只能靠见识、气度和他们结交罢了。”山涛说 :“他们也常常认为我的气度优越。”
赏誉第二十一
山涛
有人问王衍:“山巨源探究名理的学问怎么 样?是和谁同类的?”王衍说:“这个人从来不 肯以善于清谈自居,可是,他虽然不读《老子》、 《庄子》,常常听到他的谈论,倒是处处和老庄 思想相合的。”
山涛
山公与嵇、阮一面,契若金兰。山妻韩氏, 觉公与二人异于常交,问公,公曰:“我当年可 以为友者,唯此二生耳。”妻曰:“负羁之妻亦 亲观狐、赵,意欲窥之,可乎?”他日,二人来 ,妻劝公止之宿,具酒肉。夜穿墉以视之,达旦 忘反。公入曰:“二人何如?”妻曰:“君才致 殊不如,正当以识度相友耳。”公曰:“伊辈亦 常以我度为胜。”
—
名 器 山 涛
山涛
山涛,字巨源,魏晋时期名士,竹林七贤之一。 好老庄哲学,四十岁进入官场,晋初任吏部尚书、 尚书右仆射等职位。选用官吏,亲作评论。晚年 多次曾多次以老病辞官,皆不准。
山涛
山司徒前后选,殆周遍百官,举无失才,凡 所题目,皆如其言。唯用陆亮,是诏所用,与公 意异,争之,不从。亮亦寻为贿败。
山涛
晋宣武讲武于宣武场,帝欲偃武修文,亲自 临幸,悉召群臣。山公谓不宜尔,因与诸尚书言 孙、吴用兵本意,遂究论,举坐无不咨嗟,皆曰 :“山少傅乃天下名言。”后诸王骄汰,轻遘祸 难,于是寇盗处处蚁合,郡国多以无备,不能制 服,遂渐炽盛,皆如公言。时人以谓“山涛不学 孙、吴,而暗与之理会”。王夷甫亦叹云:“公 暗与道合。”
【竹林七贤】——山涛

【竹林七贤】——山涛竹林七贤:山涛其实是优秀人才山涛字巨源,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入仕三十余年,官至司徒,位极人臣,《晋书》和《世说新语》记载:山涛在选人用人上眼光精准、堪称一流,在为人处世上清廉节俭、谨慎低调,当时的皇帝称他“道德为世模表”。
伯乐再生举无失才涛再居选职十有余年,山司徒前后选,殆周遍百官,举无失才,凡作题目,皆如其言,唯有陆亮,是诏所用,与公意异,争之不从,亮亦寻为贿败。
涛甄拔隐屈,搜访贤才,旌命三十余人,皆显名当时,人怀慕尚,风俗颇革。
山涛掌管选拔官吏重任十余年,前前后后选拔的官吏,几乎遍及文武百官,凡是经过他考察的官吏,都和他说的一样,只有陆亮是皇上下诏用的,当时山涛的意见和皇上不同,力争皇上也不从,陆亮不久也因为受贿被撤职。
在任冀州刺吏期间,深入民间,选拔了埋没的人才三十余人,皆享有声望,带动了民风的转变。
每一官缺,辄启拟数人,所奏甄拔人物,各为题目,时称《山公启事》。
“绍平简温敏,有文思,又晓音,当成济也,犹先做秘书郎。
”“阮咸贞素寡欲,深思清浊,万物不能移,若在官人之职,必绝与时”。
简叹曰:“吾年几三十,而不为家公所知!”差额推荐和公开启奏是《山公启事》的特点,推荐嵇绍和阮咸的两则启事,通俗易懂,简练务实,堪称优秀公文。
山简感叹:“我年近三十,仍不为父亲所了解!”山涛推荐父亲被判刑的嵇绍、好酒有争议的阮咸以及前文提到的寒门人才,而不推荐自己的儿子山简,由此可见,山涛选官的过人之处表现为:标准为德才兼备,特别重视品行;知人善任,扬长避短;不拘一格选人才,重视提拔被埋没的人才和寒门人士;在选人上不存私心。
这在“家天下”的封建社会,实属可贵。
山涛不但独具慧眼,而且见识非凡。
直言反对皇帝的“偃武修文”政策,虽然意见未被采纳,但后来时势的发展,验证了他的远见,宰相王衍叹道:“山涛所论,与道暗和。
”淤泥荷花高山仰止在征召任命的用人制度下,山涛取得了“举无失才”的成就,这得益于他近乎圣人的个人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竹林七贤山涛生平简介
山涛是三国曹魏至西晋时期的名士,是竹林七贤之一。
下面是本人为你收集整理的山涛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山涛简介
山涛(205年—283年3月3日),字巨源。
河内郡怀
县(今河南武陟西)人。
三国曹魏及西晋时期名士、政治家,“竹林七贤”之一。
早孤,家贫。
好老庄学说,与嵇康、阮籍等交游。
山涛将离选职,欲召嵇康代之,嵇康致书与之绝交。
年四十,始为郡主簿。
山涛见司马懿与曹爽争权,乃隐身不问事务。
司马师执政后,欲倾心依附,被举秀才,除郎中,累迁尚书吏部郎。
司马炎代魏称帝时,任山涛为大鸿胪。
入为侍中,迁吏部尚书、太子少傅、左仆射等。
每选用官吏,皆先秉承司马炎之意旨,且亲作评论,时称“山公启事”。
曾多次以老病辞官,皆不准。
后拜司徒,复固辞,乃归家。
未几,卒,谥曰康。
有集十卷,亡佚,今有辑本。
袁宏在《名士传》中称山涛等七人为“竹林名士”。
山涛前后选举百官都选贤用能。
在武帝下诏罢除天下兵役时,认为不应该废除州郡武备,他的论点很精湛,众人都认为“不学孙、吴,而暗与之合。
”后来天下混乱,州郡无力镇压,果如山涛所言。
山涛的故事
山涛与嵇康、阮籍的故事,还有一则“我度为胜”的故事。
山涛、嵇康和阮籍是莫逆之交,好得就像是一个人似的了,山涛的妻子韩氏见到后,觉得他们三人之间的交情似乎已经超过了一般的友情。
韩氏感到非常的奇怪,就问山涛这是怎么一回事。
山涛回答她说:“现在能和我成为朋友的也只有他们俩而已了。
”山涛这样的回答,非但没能解答韩氏心中的疑惑,还令她感到非常的好奇。
于是,韩氏就对山涛说:“既然这样,我能不能也去见见他们。
”
过了没多久,嵇康和阮籍就又来拜访山涛了。
于是,韩氏就让山涛将二人留下来住宿一晚,并准备好酒菜来款待他们。
这一晚,韩氏为了看他们,不仅将隔在他们房间的墙给钻穿,并且是等到一宿将过之时,才回到卧室。
等嵇康和阮籍走后,山涛问及韩氏对此二人的看法,韩氏看着山涛,坦白地对他说:“你与他们相比,智慧和情趣真是相差得很远,但是凭你的见识去和他们交朋友还是可以的。
”
本来听到妻子这么夸奖别人,而正微微吃醋的山涛,总算是找回了一点面子,连连点头说:“就是这样啊,他们也总是觉得我的气度在他们之上呢。
”
嵇康与山涛的故事
在偶然之下,山涛与嵇康得以相识,从此后便成为了莫逆之交。
他的妻子还曾打趣他们之间的交情已经超过了一般的友情。
只是,他们虽然是至交好友,但有的时候,也并不一定就一定了解彼此。
当初,山涛在即将调任时,曾举荐嵇康来担任自己的位子。
在嵇康获知这一消息后,就立马写了一封信给山涛,向他表明了自己志不在仕途,生性狂放任性,不愿受到官场拘泥的的种种想法。
虽然如此,嵇康与山涛之间的友情却没有就此消散,嵇康对山涛还是很信任的。
在嵇康临死之前,他还把自己的儿
子和女儿托付给了山涛。
他对自己的子女说:“有山涛在,你们不会孤单的。
”从这句话中,足见嵇康对山涛的信任,也足见他们俩人之间深厚的感情。
当然,山涛也没有辜负嵇康的信任,他将嵇康的子女视如己出,一直将他们抚养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