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背诵《七步诗》《鸟鸣涧》
古诗词背诵 《七步诗》《鸟鸣涧》阅读练习·及答案【原创】

七步诗 (三国·魏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1)解释下列字的意思。
持:____________________ 漉:__________________泣:____________________ 菽:__________________(2)“萁在釜下然”的“釜”解释为__________,写出一个同义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用“豆”和“豆秸”分别比喻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反映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曹植巧比妙喻,诗中用“豆”比喻______________,用“萁”比喻____________,“同根生”指_________________。
“相煎”指___________________;(6)诗中“泣”字用得极为传神,请作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什么意思?实意(内涵)是指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诗人以___________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兄弟的_________________。
小学生考级必背古诗词

一下(9)山居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 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 满架蔷薇一院香。
一下(10)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二年级上 必背古诗篇目(10首) 二上(1)苏游杂诗八首(选一)
(汤国梨) 故乡虽好不归去, 客里西风两鬓秋, 不是洋澄湖蟹好, 人生何必住苏州!
四上(2)雨过山村 (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 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 闲看中庭栀子花。
四上(3)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四上(4)望亭驿酬别周判官 (唐·白居易)
何事出长洲,连宵饮不休。 醒应难作别,欢渐少于愁。 灯火穿村市,笙歌上驿楼。 何言五十里,已不属苏州。
萁 在 釜 下 燃 ,豆 在 釜 中 泣 。
běn shì tóng gēn shēng xiāng jiān hé tài jí
本 是 同 根 生,相 煎 何 太 急 。
一上(3)古朗月行(节选)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二下(10)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三年级上(一级) 必背古诗篇目(9首)
三上(1)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催。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三上(2)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二上(2)别董大 (唐·高适)
小学1-6年级必背古诗词分类汇总,超全整理,快给孩子收藏!

小学1-6年级必背古诗词分类汇总,超全整理,快给孩子收藏!春景诗1.《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3.《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4.《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晚春》唐·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6.《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7.《题都城南庄》唐·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8.《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徘岢荆?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9.《江南春绝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0.《游园不值》宋·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1.《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3.《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4.《相思》唐·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6.《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7.《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5年级古诗词背诵篇目

一年级课外古诗(20首)1、《江南》 汉乐府民歌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2.《风》 唐 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3、《秋浦歌》 唐 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4、《相思》 唐 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5、《杂诗》 唐 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6、《登鹳雀楼》 唐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7、《古朗月行》 唐 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8、《鹿柴》 唐 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9、《咏雪诗》 清 郑板桥一片二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芦花总不见。
10、《出塞》 唐 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1、《芙蓉楼送辛渐》 唐 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2、《杏花》 唐 王涯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
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
13、《七步诗》 三国 曹植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4、《青 松》 陈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15、《鸟鸣涧》 唐 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6、《采莲曲》 唐 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17、《逢老人》 唐 隐峦路逢一老翁,两鬓白如雪。
一里二里行,四回五回歇。
18、《明日歌》 明 钱鹤滩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19、《劝学》 唐 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0、《登幽州台歌》唐 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背诵(七步诗、鸟鸣涧等)

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 在令人叹为观止。“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 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 说明此诗在一幅春山月夜图:春夜,深山空旷, 万籁无声,桂花从枝上无声地飘落。忽然,一轮明月破 云而出,幽柔的清光洒满山林。被月色惊扰的山鸟,啼 鸣于深涧之中。诗人以花落、月出的动态和鸟鸣的声音, 非常生动细致地表现出春山月夜的清幽闲静。这种闲静 又因为有声音动态而显得富于生机和情趣。花落、月出、 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 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幽静,动 的景物反而取得静的效果。全诗通过描写深山幽谷夜晚 寂静的情景,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黄四娘:杜甫住成都草堂时的邻居。 独步寻花: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找花欣 赏。
诗词大意
黄四娘家的小路上开满了鲜花,千朵万朵压垂 了枝条。嬉戏流连的彩蝶不停地飞舞,自在娇媚 的黄莺啼鸣声和谐动听,美妙无比。
诗词赏析
这是一首别具情趣的写景小诗。小路上花团锦簇, 花下的枝条被压得垂下来,花瓣之上是流连忘返的 彩蝶、娇媚的黄莺,它们活泼自在的神态,给人一 种轻松愉悦的感觉。“时时”“恰恰”这种极富韵 律的字眼,使得全幅明丽纷繁的画面充满了动感, 也使得诗歌有着更明快、更流利的节奏。语言口语 化,读起来非常亲切,而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 衷的快乐也跃然纸上。
于谦 (1398—1457),字廷益,号节庵,明代著
人教版中小学课本古诗词大全

人教版小学语文全册古诗词一年级上册:共5首1、《一去二三里》(又名:山村咏怀)(唐)邵康节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2、《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3、《画》(唐)王维[又一说作者为(清)高鼎]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4、《画鸡》(明)唐寅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5、《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一年级下册:共4首1、《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3、《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yuè)。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4、《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二年级上册:共4首1、《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2、《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4、《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二年级下册:共7首1、《草》(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3、《敕勒歌》(南北朝)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4、《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5、《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十首古诗写作风格填空与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古诗词十首》赏析填空及答案1《七步诗》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表现了(作者被兄弟相逼,骨肉相残的不满与厌恶的)感情。
2《鸟鸣涧》,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
《鸟鸣涧》中,不仅可以看到(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那样一种迷人的环境,而且还能感受到(盛唐时代和平安定的社会气氛)。
这首诗主要写(春山夜景)。
(花落,月出,鸟鸣,)都是动的,作者用的是(以动衬静)的手法,收到“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
3《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送别)诗。
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
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4《江畔独步寻花》这是一首别具情趣的写(景)小诗。
小路上花团锦簇,长满花朵的枝条被压得低垂下来,花瓣之上是流连忘返的彩蝶,它们围绕着花枝翩翩起舞。
从这里,我们嗅到了浓郁的花香。
花旁的小路上,有清脆啼鸣的黄莺,它们活泼自在的神态,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
诗人用“时时”、“恰恰”这些(极富韵律的字眼),使得全幅明丽纷繁的画面充满了动感,也使得诗歌有着更明快、更流利的节奏。
全诗语言充满了(口语化色彩)。
读起来令人感到非常亲切,而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跃然纸上。
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赞美春天),(向往宁静的生活)的思想感情。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是()。
“蹊”是(小路)。
“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
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
“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
“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
这句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
古诗词背诵2、《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春天的夜晚寂静无声,桂花不知不觉地凋落, 寂静使春夜里的山更让人觉得空空荡荡。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月亮出来了,竟惊动了正在栖息的小鸟,
山涧中不时传出一阵阵清脆的鸟鸣声。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山中春景的喜爱之情。
作品赏析:
这首诗写春山之静。“静”被诗人强烈地感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了。为什么 呢?是由于“山静”,所以人静。人静缘于心静,所以觉察到桂 花的坠落。 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景,却反衬出春山的幽静。 鸟鸣涧,是一处风景极优美的地方。涧,是山涧,夹在两山 间的流水。 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山夜晚异常幽静的景象。诗的大意 说:在寂静没有人声的环境里,桂花(四季桂)自开自落,好像 可以感觉到桂花落地的声息。夜静更深的时候, 景色繁多的春山 ,也好似空无所有。月亮刚出,亮光一显露,惊动了树上宿 的小 鸟,它们在春涧中不时地鸣叫几声。 这首诗主要写春山夜景。花落,月出,鸟鸣,都是动的,作 者用的是以动衬静的手法,收到“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
创作背景:
王维写《鸟鸣涧》的背景是安定统一的 盛唐社会,该诗是王维题友人皇甫岳所 居的云溪别墅所写的组诗《皇甫岳云溪 杂题五首》之首。五首诗每一首写一处 风景,接近于风景写生,而不同于一般 的写意画,或许是一处景点。《鸟鸣涧》 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在王 维这首诗中,不仅可以看到春山由明月、 落花、鸟鸣所点缀的那样一种迷人的环 境,而且还能感受到盛唐时代和平安定 的社会气氛。表达了作者对山中春景的 喜爱 。
鸟鸣涧
唐· 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该诗是王维题友人皇甫岳所居的云 溪别墅所写的组诗《皇甫岳云溪杂 题五首》之首。五首诗每一首写一 处风景,接近于风景写生,而不同 于一般的写意画,或许是一处景点。 《鸟鸣涧》,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 的宁静幽美。《鸟鸣涧》中,不仅 可以看到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 所点缀的那样一种迷人的环境,而 且还能感受到盛唐时代和平安定的 社会气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提醒学生注意几个字的读音,意思:漉、菽、箕、釜
2、指名讲解诗句的意思。
(四)、创设情境,加深感悟,引导读背
1.想象当时的情景。
2、赏析诗句。
(五)、背诵这首诗。
三、学习《鸟鸣涧》
(一)、解题及简介作者
(?二)、体会诗的意境
1、提出问题:
(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的哪些景物
4、注意重读“落”、“空”、“惊”这三个词语。
5、学生齐读。
(六)、1、课堂小结。
2、学生朗读并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1、七步诗
曹 植
豆和豆秸
相煎何急
2、鸟鸣涧
????????????????????花落
???????人闲????? 夜静山空????月出
????????????????????鸟鸣
教后反思:
浔中中心小学2013年_春_季__六__年级___语文_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古诗词背诵《七步诗》、《鸟鸣涧》
主备人
执教者
教学目标
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
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品质和习惯。
熟背两首诗。
教学重难点
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个人使用批注
一、导入
本学期的语文书最后一个章节——《古诗词背诵》让大家一起学习10首古诗词。今天先来学习其中的《七步诗》和《鸟鸣涧》。
二、学习《七步诗》
(一)学生初读古诗,质疑
1.出示古诗,指名读,齐读,教师相机提醒“持、漉、菽”几个生字。
2.学生自由读古诗,质疑。
(二)、学生交流本诗写作背景,帮助理解诗意。
(2)诗中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三)、自由读诗,了解诗意
1、学生自由读诗。
2、小组合作交流诗句的意思。
(四)、感悟诗境
1、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学生在课本上批画圈点。
2、这首诗写出了夜的什么特点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五)、指导朗读
1、指名学生读。
2、教师评议并指导。
3、教师范读,学生标出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