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种植用药调查
我国小麦田除草剂应用及杂草抗药性现状

4.综合防治:结合农业、物理、生物等综合防治手段,如人工拔除、诱杀、 天敌控制等,降低化学除草剂的使用量和频率,延缓杂草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
五、总结
我国小麦田除草剂应用及杂草抗药性现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针对这一 问题,我们需要科学合理使用除草剂、加强杂草监测、推行绿色生态种植以及采 取综合防治措施等多方面入手,延缓杂草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保障我国小麦的 产量和品质。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农药使用水平和环保意识, 也是未来需要重点和加强的方面。
2、加强风险控制
针对农村小额信贷的风险问题,需要加强风险控制。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建 立和完善借款人的信用评级制度、提供担保或抵押等方式,降低借款人的违约风 险。同时,还可以通过购买农业保险等措施,减少自然灾害对农村小额信贷造成 的风险。
3、强化监管力度
为了保障农村小额信贷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需要加强监管力度。具体而 言,可以建立健全农村小额信贷的监管机制和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监管机构和职 责,加大对不良贷款和非法集资等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农村小额信贷市场的秩 序。
二、农村小额信贷存在的问题
1、资金来源单一
目前,农村小额信贷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自有资金和政府补贴。这种资金来源 单一的局面,导致农村小额信贷的规模受到限制,无法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
2、风险控制能力较弱
农村小额信贷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借款人的违约风险和自然灾害风险。由于农 村小额信贷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民和农村小微企业,这些群体的抗风险能力较弱, 一旦遭遇自然灾害或其他不可抗力因素,很容易导致违约情况的发生。
本研究采用了综合防治措施,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农业防治等。首先, 我们通过人工饲养二化螟,使其对不同浓度的农药产生抗性,然后对不同抗性水 平的二化螟进行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效果的评价。同时,我们还调查了不同种植 模式、品种等农业措施对二化螟抗药性的影响。
多种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

多种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麦赤霉病是由小麦赤霉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病害,严重影响了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赤霉病在小麦生长期间易发生,尤其是在潮湿多雨的环境下更容易滋生,给农民的小麦种植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为了有效防治小麦赤霉病,目前广泛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由于药剂的使用不当或滥用,导致了药剂对小麦的残留和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小的威胁。
为了找到更有效、更安全的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方法,开展本次田间药效试验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试验将通过对比不同药剂的防治效果,并对药剂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探讨,旨在为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保障小麦的生长和产量。
1.2 研究目的小麦赤霉病是小麦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为了有效防治小麦赤霉病,本研究旨在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比较不同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为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 评估不同药剂在田间环境中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寻找最适合的药剂防治方案。
2. 比较不同药剂之间在防治小麦赤霉病上的差异,为药剂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3. 探讨不同药剂的使用注意事项,避免药剂使用不当造成浪费或者产生不良影响。
4. 分析试验结果,探讨不同药剂的防治效果与实际使用的关联性,为小麦赤霉病的防治策略提供理论支持。
2. 正文2.1 试验设计与方法本次田间药效试验旨在评估多种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为有效防控该病害提供科学依据。
以下为试验设计与方法的详细描述:1. 试验地点:选取小麦赤霉病发生较为严重的田间地块作为试验地点,保证试验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 试验材料:选用小麦赤霉病感病严重但生长状态良好的小麦品种作为试验材料,并确保各试验组的基本一致性。
3. 试验设计: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将试验地块随机分成多个小区,每个小区设置不同的药剂处理组和对照组,保证试验结果的可比性。
4. 药剂施用:根据各组的要求,按照推荐的用药剂量和方法进行精确的药剂喷施,确保药剂的均匀施用。
多种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

多种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小麦赤霉病是由赤霉菌(Fusarium graminearum)引起的一种小麦病害,它不仅会降低小麦的产量和品质,还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毒素——镰刀菌酮。
为了有效防治小麦赤霉病,我们进行了一项田间药效试验,比较了多种药剂的防治效果。
试验地点位于农村的小麦田中,选取了10个相邻的试验区,每个区域面积为2000平方米。
试验区随机分为9个处理组和一个对照组,每个处理组重复一次。
不同的处理组采用了不同的药剂进行防治。
具体的处理组和使用的药剂如下:1. 对照组:不使用任何药剂进行处理,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
2. 三唑酮:使用三唑酮药剂进行喷雾处理,药剂浓度为500ppm。
9. 蒙脱石粉:使用蒙脱石粉进行土壤施用,用量为500kg/公顷。
在小麦生长期的拔节期进行喷雾处理,喷雾机设置成细雾状,保证药剂均匀喷施到作物上。
每个处理组的喷雾时间和药剂用量均相同。
在小麦收获时期,我们随机选择每个处理组中的10个样本,共计90个样本。
对样本进行了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率和小麦产量的统计和分析。
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如下:对照组的小麦赤霉病发病率为50%,小麦产量为500千克/亩。
使用三唑酮、拉霉素、唑喹酮、羧甲隆、马拉硫磷、法莫醇、唑菌灵进行防治的处理组,小麦赤霉病发病率分别为30%,25%,35%,20%,15%,40%,30%;小麦产量分别为700,800,650,900,950,600,700千克/亩。
从数据结果可以看出,与对照组相比,使用药剂进行防治的处理组小麦赤霉病发病率有所降低,并且小麦产量也有所提高。
使用蒙脱石粉进行土壤施用的处理组效果最好,小麦赤霉病发病率和小麦产量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多种药剂的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剂的使用可以有效降低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率,并提高小麦产量。
蒙脱石粉的防治效果最好,可以作为防治小麦赤霉病的首选药剂。
但需要注意的是,药剂的使用要遵循合理用药原则,不能滥用药剂,以免造成环境污染和药剂残留。
多种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

多种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小麦赤霉病是由赤霉菌引起的一种病害。
它不仅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也对人类的健康构成威胁。
目前,小麦赤霉病的防治主要依靠化学药剂,但是长期使用会对环境和人体带来不良影响。
因此,寻找替代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文在湖南省桂阳县进行了小麦赤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内容包括六种药剂的防治效果评价和预防治疗两种模式的比较。
试验使用的六种药剂包括:51%施莱丹、40%威霜、20%鲨克、30\%三唑醇、50\%敌草快、50\%芬多克。
这些药剂分别在不同浓度下喷施于小麦田间,观察其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
结果表明,施莱丹、威霜、鲨克、三唑醇的防治效果较好,其中以施莱丹为最佳。
施莱丹在1000倍浓度下喷施,能够将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率降低至5.5%左右,比其他药剂所达到的效果明显优异。
而敌草快和芬多克的防治效果不理想,发病率依然较高。
总的来看,这六种药剂在田间的防治效果并不一致,具体使用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此外,本试验还比较了预防和治疗两种药剂施用模式的差异。
在预防模式下,试验使用施莱丹和威霜,将它们在小麦生长的不同阶段喷施于叶片。
结果表明,预防模式下两种药剂都能够有效地降低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率,其中以施莱丹的效果更加显著。
而在治疗模式下,试验在小麦发病时使用鲨克和三唑醇进行防治。
结果发现,与预防模式相比,治疗模式下的防治效果较差,且需要更大的药剂投入,不利于环境保护。
综上所述,小麦赤霉病的防治需要选择合适的药剂和施用模式。
施莱丹、威霜、鲨克、三唑醇都是常见的化学药剂,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治效果;而预防模式下的药剂施用更为有效,不仅能够降低发病率,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但不管是哪种方法,科学合理的施用都是关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目的。
多种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

多种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
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生产中一种常见、严重的病害,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较大。
目前,治理小麦赤霉病的方式主要包括农业措施和化学防控两种方法。
其中,化学防控是较为有效的一种方法。
本次田间药效试验选取了四种药剂进行比较,分别为甲霜灵、百菌清、地菜硫磺和烟碱。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种药剂设置5个处理区,共计20个样区。
试验样区面积为500平方米,每个处理区面积为100平方米。
在试验中,以小麦抽穗阶段为喷洒时间,每个处理区每次喷洒药剂量为1500倍液,喷洒次数为2次。
试验期间,对试验样区进行定期观测和调查,记录小麦赤霉病病情及小麦生长情况。
试验结果显示,四种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均较好,甲霜灵和地菜硫磺的防治效果显著,百菌清和烟碱的效果略逊。
具体结果如下:
1.甲霜灵处理的试验样区小麦赤霉病发病率为1%,比对照组控制率提高了40%;小麦生长状况良好,平均株高为83.2cm,平均籽粒数为40粒/穗。
综合比较,甲霜灵和地菜硫磺是较为理想的防治小麦赤霉病药剂。
这可能与它们对小麦赤霉病菌具有较高的杀菌效果和对小麦生长影响较小有关。
但需要注意的是,药剂是有毒性的,任何药剂都应该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要求使用,尽量避免或减少其对环境和人体的损害。
此外,应该尝试选择其他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方法,如旋耕消毒、生物防治和培育抗病品种等,以逐步减少化学残留和提高农产品的品质。
小麦不同生育期用药剂防治病虫草害试验总结

河南农业2016年第7期(上)
11%~20%;
7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21%~40%;
9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40%以上。
施药前调查小区病情基数, 7d、14d 调查防效,调查3次。
药效计算方法:
∑(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
病情指数= ×100%
调查总叶数×9
空白对照区药前病情指数× 处理区药前病情指数防治效果= ×100% 空白对照区药后病情指数× 处理区药后病情指数
三、试验结果
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防治黄瓜白粉病试验结果二次药后10d 的药效评价:醚菌酯(50%水分散粒剂)对黄瓜白粉病有明显的治疗、铲除作用,能快速抑制病情增长速度。
对照药剂醚菌酯(50%悬浮剂)2次施药后的防效为89.90%,与供试药剂的防效相同,无明显差异。
用DMRT 法对各处理二次药后10d 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进行多重比较,由表2可知,醚菌酯(50%水分散粒剂)总施用量16~20g/667m 2,这两个处理间对白粉病的防效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而
与对照药剂醚菌酯(50%悬浮剂)总施用量16g/667m 2处理的防效无明显差异,制剂施用量12g/667m 2与对照药剂16g/667m 2处理的防效有极显著差异。
四、结论
醚菌酯(50%水分散粒剂)在病害发病初期进行防治,每隔7d 连续喷施2次,采用有效成分120~150g/hm 2(制剂用量16~20g/667m 2),能快速地控制病情,建议给予该产品登记和推广应用。
喷药时要注意仔细喷雾黄瓜叶面,使黄瓜叶面着药均匀。
1-((。
多种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

多种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
小麦赤霉病是由小麦赤霉菌引起的一种炭疽病,严重危害小麦产量和品质。
为探讨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本试验选取了6种药剂,分别为甲基硫菌灵、多菌灵、嘧菌酯、异丙甲草胺、联苯菌酯和茚硫磷,对小麦赤霉病进行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选址于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的小麦田,选用的品种为冀麦10号,按块设计随机分为7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共计21个试验块。
试验前,测定了试验地土壤pH值为7.0,土层深度为20厘米,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的均值分别为0.71%、0.63%、
0.89%。
各处理的具体情况如下:
处理1:对照组,不施药剂
处理2:甲基硫菌灵,施药量为15克/亩
试验结果表明,施用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有显著影响。
其中,嘧菌酯和茚硫磷的防病效果最佳,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率分别为2.4%和2.8%,严重程度评分分别为1.6和1.8。
与对照组相比,分别降低了45.5%和38.9%的发病率,严重程度评分降低了52.9%和50%。
综上所述,本试验表明,嘧菌酯和茚硫磷是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有效药剂,甲基硫菌灵和联苯菌酯的防病效果稍逊,多菌灵和异丙甲草胺的防病效果最差。
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不同药剂的特点和作物生长环境的条件进行选择和使用。
多种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

多种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小麦赤霉病是一种严重的小麦病害,严重威胁着小麦的生长和产量。
针对该病害,采用药剂防治是目前较为常见的控制手段之一。
本文通过田间试验,测试了不同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药效,以期为病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地点:山东省临朐县木里上村小麦田2.试验品种:“冀中麦8号”3.试验组织: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7个处理组,每组10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为27㎡。
二、药剂及防治方法1.氟氯虫腈:用量为30% WP,每亩使用60克,水量100升/亩。
2.多菌灵:用量为50% WP,每亩使用125克,水量100升/亩。
3.乳油松香磺胺:用量为10% EC,每亩使用300毫升,水量100升/亩。
4.田间防治:小麦拔节后每隔7天进行1次喷雾。
三、药效观测对每个处理组,在药剂喷施后7天、14天、21天和28天进行一次药效观测。
采用100株样本,通过记录叶片生长状况、斑点面积等参数来评定药效。
四、结果分析不同药剂处理组小麦的平均病害指数如下表所示(单位:%)。
| 处理组 | 氟氯虫腈 | 多菌灵 | 乳油松香磺胺 || ----- | ----- | ----- | ----- || 7天 | 4.65 | 4.38 | 4.92 || 14天 | 6.73 | 5.92 | 6.64 || 21天 | 8.52 | 7.22 | 8.38 || 28天 | 10.45 | 8.71 | 10.11 |观察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药剂处理组中,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
在第7天时,三种药剂均取得了很好的药效,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药效逐渐降低。
其中,氟氯虫腈的药效最高,乳油松香磺胺的药效次之,而多菌灵的效果略逊一筹。
五、结论通过试验结果的对比,可知氟氯虫腈和乳油松香磺胺是目前效果较好的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剂。
不过,根据试验数据可知,药效随时间的推移而降低,因此,建议在实际防治中适时增加药剂用量和喷洒次数,提高药效,达到最佳的病害防治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麦种植用药调查1、小麦拌种剂小麦播种期:围绕在每年的10月上旬邯郸小麦用种量:分为黏土和沙土,黏土地每亩用种量在40-50斤,沙土地每亩用种量25斤。
邢台、衡水小麦用种量:每亩用种量25-40斤。
通过调查多数农户对拌种剂的使用不重视,好多地区的农户不拌种,或是购买的种子已经进行了包衣,由于近几年全蚀病的不断发生,也有农户逐渐开始使用好的拌种剂进行拌种。
目前在在市场上见到的各厂家在市场推广的产品主要有:邯郸市场:(1)、敌委丹(30g/L苯醚甲环唑)+天丰素(0.01%芸苔素内酯)零售8元/套。
拌小麦种20斤。
(魏县靠近河南市场)(2)、戊唑醇(60g/L龙灯)+吡虫啉(600g/L皇牌)+天丰素(江门大光明)3袋+3袋+2袋/套,零售35-40元,拌小麦种100斤。
(魏县靠近河南市场)(3)、吡虫啉(600g/L皇牌)+甲基硫菌灵(500g/L皇牌)40ml+40ml,零售30元左右。
拌小麦种60斤,约合2亩地。
拌花生种30斤。
(大名县以东,花生种植区,花生-小麦套种)(4)、灭菌唑(25g/L巴斯夫)零售十几元,拌小麦种40-50斤,拌花生种35斤。
(大名县以东,花生种植区,花生-小麦套种)(5)甲基异柳磷(8%)+三唑酮(2%)(河南农大康拓科贸)70ml,零售5元,拌小麦种50斤。
农户使用这类拌种剂只是图个心理安慰。
(6)、福·甲柳·戊唑(10%·3.88%·0.12%)(河南开封种衣剂厂)350g,零售8-9元。
拌小麦种60斤,拌花生种30斤。
农户使用这类拌种剂只是图个心理安慰。
邢台市场:(1)、高巧(600g/L吡虫啉)+益微(300亿/g芽孢杆菌)+立克秀(60g/L)20ml+20g+8ml,零售38元/套。
拌小麦种25斤。
(南和县)(2)、立克秀(60g/L戊唑醇)+天丰素(0.01%芸苔素内酯)零售10元/套,拌小麦种25-30斤。
(隆尧县)(3)、福蝶(70%吡虫啉+40%甲基异柳磷威远)70g+50g,l零售25元,拌小麦种50-60斤。
(宁晋县靠近石家庄)衡水市场:(1)适麦丹(2.4%苯醚·2.4%咯菌腈)10ml,零售6元,防治小麦全蚀病,严重地块一亩地4-6袋。
(阜城)(2)、全蚀净(125g/L硅噻菌胺孟山都)零售三十几元,拌种防治小麦全蚀病,效果反应不错。
(阜城)(3)、高巧(600g/L吡虫啉)+益微(300亿/g芽孢杆菌)+立克秀(60g/L)20ml+20g+8ml,零售35元/套。
拌小麦种25斤。
拌玉米种20斤。
农户反应:拌玉米种比小麦种合适,因为玉米的一亩地用种量在4-5斤,一套产品可以拌4-5亩地。
使用过的农户对比没有使用的,能明显抗病、抗倒、增产,并且玉米根系多。
据说一亩地增产300斤。
在小麦上使用认为造价高。
(武邑县)小麦品种的选择:秆高品种不抗倒伏,所以农户选择秆矮的品种,多数选择河南的品种,河北的品种因为秆高,农户不认可。
A.底肥的使用农户使用小麦底肥以复合肥为主。
一般施用总含量为45%的肥,因小麦为喜磷作物,故农户在施用复合肥时一般选择磷在20%个以上的。
一般一亩地的小麦底肥施用量在80-100斤之间。
今年复合肥的价钱较高,一袋在150-160元之间。
所以今年有好多农户选择使用磷肥从而减少复合肥的投入。
好的过磷酸钙80-90元一亩。
B.追肥的使用农户会在来年开春后(3月份)浇返青水时追一次肥,一般以尿素为主。
一般一亩地追施40-50斤左右。
今年肥料价格上涨,尿素在100元多点。
2.草害目前麦田主要杂草有:野燕麦、节节麦、看麦娘、播娘蒿、藜、猪殃殃、泽漆、婆婆纳、田旋花、麦家公等。
除草剂的使用时期分为:年前11月中下旬和年后2-3月份杂草一般在11月份就已经出苗,由于苗很小,在田间不易看到,加上除草剂本身的特性,以及河北的气候温度,好多除草剂年前使用效果不好。
通过调查大部分的农户都选择在年后除草,年前除草剂的使用量很少。
野燕麦、节节麦、看麦娘等杂草不好防治,这类杂草的最佳防治时期在11月中下旬,所以有意识的农户也逐渐选择在年前除草。
目前市场上推广的产品主要有:邯郸、邢台市场:(1)、优先(7.5%啶磺草胺+助剂陶氏益农)12.5g+30ml,零售25元/亩。
防治野燕麦、节节麦、看麦娘等杂草。
(魏县)(2)、世玛(30g/L甲基二磺隆+280g/L烷基乙基磺酸盐)10ml+30ml,零售8元,一亩地2袋,防治野燕麦、节节麦、看麦娘等杂草。
(魏县也在推广,但南和县重视年前除草剂使用且世玛推得很好)(3)、22%唑草酮·14%苯磺隆(奔腾富美实)10g,零售5元。
一亩地2袋,防治播娘蒿、猪殃殃、婆婆纳麦家公等杂草。
(南和县)(4)、彪虎(70%氟唑磺隆爱利思达)1.75g,零售15元/亩。
防治野燕麦、节节麦、看麦娘等杂草。
(宁晋县)(5)、69%精恶唑禾草灵+助剂(合肥久易)30g+30g,零售6-7元。
防治野燕麦、看麦娘等杂草。
(磁县)衡水市场:(1)22%唑草酮·14%苯磺隆(奔腾富美实)10g,零售5元。
一亩地2袋,防治播娘蒿、猪殃殃、婆婆纳麦家公等杂草。
(武邑县)世玛、彪虎前年在衡水市场推广,由于效果不是很明显,有的反应效果不好,武邑县经销商不再经营。
邯郸、邢台、衡水市场:防治麦田播娘蒿、藜、杂草麦家公等一般以苯磺隆为主,杂草抗性的大的地方,则以苯磺隆和其他成分复配为主。
(1)、10%苯磺隆(威远)10g,批发:0.35-2.38元,零售0.5-1元。
10%苯磺隆(江苏激素研究所)10g,批发:0.3元,零售0.5-1元。
10%苯磺隆(江西日上)15g,零售1-1.5元。
10%苯磺隆(安徽丰乐农化)15g,零售1.5元。
10%苯磺隆(安阳红旗药业)10g+10g助剂,零售3元。
10%苯磺隆(合肥久易)18g+助剂,零售2元。
75%苯磺隆(博爱惠丰生化)2g+10g助剂,零售2-3元。
(2)、10%苯磺隆(河北威远)+82.5%2,4D-丁酯(大连松辽)10g+30ml,零售2.5-3元。
10%苯磺隆(山东侨昌)+51%2,4D-丁酯(山东侨昌)零售4-5元。
(3)、10%苯磺隆+28.8%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中禾化学)15g+30ml,零售3元(4)、10%苯磺隆+10%苄嘧磺隆(四川国光)零售3元,防治播娘蒿、藜等杂草。
(5)、56%2甲4氯钠(山东侨昌)可溶性粉剂,零售3元,一般与苯磺隆复配使用。
(6)、2甲4氯钠·唑草酮(哈利美国富美实)66.5%·4%(70.5%),30g,零售价不详,用于年后防治播娘蒿、猪殃殃、麦瓶草、婆婆纳等杂草。
(7)、20%噻吩磺隆(北京中农科美)10g,零售2元。
防治播娘蒿、藜等杂草。
3.虫害麦田的主要虫害有:蚜虫、吸浆虫、红蜘蛛、菜青虫麦田虫害的防治时期为:3-5月邯郸、邢台市场:3-5月份均有用药。
衡水市场:4-5月份用药。
根据麦田害虫量发生的多少,决定农户的打药次数。
一般年份农户防治小麦蚜虫打2遍药。
小麦吸浆虫好治,所以农户不重视,且一般打蚜虫的药,对吸浆虫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邯郸磁县的农户防治小麦吸浆虫在4月15号以后,用甲基异柳磷拌土撒施。
红蜘蛛的发生量主要取决于来年开春的天气情况以及土壤墒情。
开春2-3月份如果天气干燥,麦田的土壤墒情干,就易发生红蜘蛛。
如果天气情况和土壤墒情都适宜,一般红蜘蛛的发生很少。
这次调查市场在邢台宁晋县11月中下旬就有红蜘蛛的发生。
因为虫体发黑,农民一开始认为是蚜虫,后来农技部门的人员到地里查看说是红蜘蛛。
菜青虫:主要发生在邯郸大名县以东主要种植花生的地区的小麦-花生套种地块。
目前在市场上见到的杀虫产品主要有:邯郸、邢台市场:(1)、2.5%高效氯氟氰菊酯(兆丰年)350ml/瓶,零售15元,打5-6壶水。
防治小麦蚜虫、吸浆虫。
(魏县靠近河南市场)(2)、2.5%高效氯氟氰菊酯(成都皇牌)350ml/瓶,零售15元,打5-6壶水。
(魏县靠近河南市场)(3)、0.1%阿维·0.9%髙氯(石家庄曙光制药)500ml/瓶,零售13元,打5-6亩地。
(魏县)(4)、0.1%阿维·1%髙氯(增效成分:吡虫啉+功夫)(郑州金鹏化工)500ml/瓶,零售10元,打10壶水。
(大名县)(5)、5.7%氯氟氰菊酯(陕西标正)200ml,零售15元,打蚜虫配啶虫脒,打10壶水。
(大名县靠近山东、河南市场)(6)、2.5%高效氯氟氰菊酯(陕西上格)500ml,零售价不详。
打4-5亩地。
(隆尧)(7)、40%氧乐果(郑州兰博尔科技)260g,零售7元,打5-6壶水。
(磁县农户普遍使用)(8)、40%氧乐果(湖北沙隆达)300ml,零售10元,打3亩地。
(磁县农户普遍使用)(9)、30%乙酰甲胺磷(河北威远)300ml、500ml,零售7元、11元。
(磁县农户普遍使用)衡水市场:(1)、2.5%高效氯氟氰菊酯(瑞德丰)350ml,零售17元,防治小麦蚜虫,打5-6亩地。
(武邑)(2)、2.5%高效氯氟氰菊酯(济南绿霸)零售15元,防治小麦蚜虫打4-5亩地。
(阜城)(3)2.5%高效氯氟氰菊酯(先正达劲彪)200ml,零售13-15元,防治小麦蚜虫打3-4亩地。
(武邑)(4)、9.4%高效氯氟氰菊酯·12.6%噻虫嗪(先正达阿里卡)零售25元,防治小麦蚜虫打4-5亩地。
(阜城)4.病害麦田的主要病害为:白粉病、锈病、纹枯病、、赤霉病、全蚀病病害发生时期:集中在4-5月份目前麦田易发生的病害主要就这些,从客户处了解到由于这些病害发生的不是很严重,所以农户对小麦病害并不是很重视。
小麦全蚀病属于根部病害,一旦发生,后期严重形成“白穗”减产很严重。
目前没有很好的叶面喷施药剂。
目前防治全蚀病多数进行种子包衣、拌种。
防治小麦病害目前市场常用的药剂:三唑酮、多菌灵很常规的老产品,一般一亩地的造价成本在1-3元之间,一般都是与杀虫剂掺在一起用,很少单打,除非病害发生的严重,有时病害不严重,农户都不用杀菌剂。
魏县:5%己唑醇(兆丰年)12ml/袋,零售2-3元,防治小麦白粉病。
宁晋县:20%三唑酮(上海迪拜)20g,零售3.5元。
一袋一壶水,防治小麦白粉病。
12.5%烯唑醇(上海迪拜)15g,零售2.5-3元。
一袋一壶。
防治小麦白粉、赤霉病。
(武邑县也推广)阜城县:20%三唑酮(四川国光),40g、200g,零售2元、8元。
武邑县:20%三唑酮(山东潍坊),100g,零售3元。
5.叶面肥通过调查了解农户对叶面肥的使用也是很廉价的,一般围绕在1元左右/亩。
管理仔细的农户,对叶面肥的接受程度还高点。
有的客户为了增加自己的利润会主动向农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