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
20232023我与改革开放成长主题征文3篇

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主题征文3篇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主题征文范文一“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98年的春晚上,一首《春天的故事》传遍大江南北,至今仍让人回味,这也是作为90后的我,第一次知道“改革开放”。
1998年,全国多处爆发了百年难得一遇的洪水,其中就有我的家乡,当时正年幼的我跟着奶奶呆在家,通过电视来了解各地的受灾情况。
面对着这一场百年难遇的自然灾害,,中华民族开始了顽强的抗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各方势力都在向着抗洪地点集结: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始终坚守在抗洪第一线,党员干部们奔波于各个抗洪地点,热心的群众们也关心着、照料着守在抗洪战线上的同志们。
源源不断的物资被送往抗洪救灾的地区,牵动着人们的抗洪消息也时时刻刻在更新着。
在洪水消退后奶奶给我讲:听老一辈说,1932年,嫩江流域也曾经发生过洪灾,当时哈尔滨市的松花江大堤溃决20多处,市区淹没在水里长达一个月。
而98年的这场洪水要比32年的洪水还要大,但损失却要远远低于那年的损失。
高速有效的抗灾救灾行动需要建立在足够雄厚的实力之上,从1978年到1998年,这20年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0.36万亿元增至1997年的7.47万亿元,纵横交错的空中、地上交通网络,快捷及时的通讯手段,把前线和大后方紧紧联结在一起。
在上学之后我偶然发现我们地区许多村落的名字里都带了“新”字,问了父母才知道,洪水过后,国家为了帮助村民们在灾后重建家园,派遣了专业的人员进行科学选址、科学规划,在当年就为失去家园的村民们盖上了带着小院子的砖房,新村落不仅有着漂亮的砖房,还有着平整的水泥路面,这些归根结底都要感谢改革开放政策。
2008年,恰逢我初中毕业,这一年不仅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也是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第一次在中国举办。
举办奥运会,给我们提供了进一步改革开放的难得机遇:通过奥运会传递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精神,让奥运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加快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升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向世界展示中国开放、透明、负责的形象。
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

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改革开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个时期,它的发生和实施直接和间接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社会环境和人民生活水平,使中国一步步走向现代化。
对我个人而言,改革开放也与我的成长息息相关,无论是在家庭、学校还是社会生活中,改革开放都对我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首先,家庭是我成长的第一步。
在改革开放之前,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家庭都是封闭的。
家庭成员不仅仅代表着亲情,更是生活的唯一陪伴。
但是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渴望打破束缚、开拓视野。
我的父母也不例外,他们开始了解和接触外面的世界,逐渐开始倡导自由、民主的观念。
这让我获得了在家庭背景下开阔眼界的机会,能够接触到更广泛、更开放的思想,让我不再受固有观念的束缚,也培养了我更加独立自主的品质。
其次,学校是我成长的第二个起点。
改革开放后,教育改革在全国陆续展开,人们对教育的目标和方向发生了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我所在的学校也不例外,在改革开放的氛围下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文化的多元化。
在这种环境下,我接触到了各种外来文化,从中学到了开放包容的品质,培养了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
同时,教师们也更加注重兴趣爱好和个性化发展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这种教育方式也让我逐渐形成了独立思考、创新实践的习惯。
最后,社会环境也对我的成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改革开放后,中国发生着质的变化,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明显提升,经济、文化和生活水平得到了全面提高。
这种改变让我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了更广阔的视野,看到了新的机会与挑战,让我成长的过程充满了机会和挑战。
总之,我与改革开放共同成长,改革开放造就的新生活、新思想、新的机会推动了我的发展。
它不仅影响了我的成长,也影响了整个中国人的命运。
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个人的自由和平等受到极大程度的保障,社会的进步和繁荣必将持续推进。
我深信,改革开放的火种在中国正在不断燃烧,未来我们将沿着改革开放的道路,不断迈向更加繁荣富强的未来!。
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

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对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正是我们与改革开放共同成长,才有了今天的中国繁荣和进步。
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的第一印象,是改革开放给我的家庭带来的巨大变化。
我的祖辈和父辈曾经经历过封闭的年代,他们只能在自己所在的领域里谋生,没有更广阔的机会。
而改革开放让他们看到了希望,也给他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我的父亲就是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迈出了自己的第一步,他离开了家乡,到大城市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
在他的努力下,我们的家庭逐渐走上了小康之路。
这让我明白,改革开放为每个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发展空间,只要我们付出努力,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的是通过教育制度的改革。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教育体系非常封闭,资源有限,只有少数人能够接受高等教育。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的教育制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有幸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接受了优质的教育。
我可以学习最新的知识,接触先进的教育理念,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
而且,我还可以接触到世界各地的学习资源,通过交流与合作,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正是由于改革开放的教育机会,我才能有更广阔的舞台去发展自己的才华。
除了教育方面的改革开放,社会生活的多元化也是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的重要方面。
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中国吸收了外来文化的精华,也给予了我们更多的自由和选择。
我们可以看到电影、听音乐、阅读书籍等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作品。
我们可以品尝到各种各样的美食,感受到不同社会风貌。
正是这种多元化的社会生活,使我成为一个更开放、更包容的人。
我从中学会了尊重他人的差异,接纳不同的文化和观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价值观,这对我个人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不仅是受益于改革开放带来的改变和机遇,更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与改革开放同行,实现了个人价值的提升。
无论是家庭的变化,教育的机会还是社会生活的多元化,都为我提供了更好的成长环境和发展平台。
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40周年征文精选9篇

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40周年征文精选9篇这也许可称得上是一种守护愚昧无知习以为常与求知求新之异类之间的碰撞吧。
其次,年轻人走出去看世界的冲动与习惯于面朝黄土背朝天且墨守陈规中老年人之间的思想冲突。
上世纪80、90年代,每每回家乡省亲,常听说一些年轻人又到城市甚至外地找工作,而在家长期务农的长辈们,往往要大加斥责:不好好种地,就知道往外跑,简直就是不务正业,简直就是败家子!但无论斥责多么激烈,这些被冠以不务正业的年轻人还是走出去了,逐渐长辈们也就见怪不怪了。
这就是不同的思想火花在那时的激烈碰撞,这就是生活、生产以及就业方式开始被一步步扭转的现实。
这就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流动人口大军的雏形。
第三,无论精神的还是物质的变化,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更是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实际这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可以说是俯拾即是。
上面主要提到的是个人和同龄乡邻在精神层面的变化,不再赘述。
下面着重讲一讲物质方面的变化。
日常吃穿用行变化有目共睹,我们不必多说。
但是,这毕业当初的几个没想到,是不是我们都有同感。
一没想到,由原来住集体宿舍、职工家属院、进城租住别人房子,到90年代后期住上了楼房;二没想到,由原来近20年时间几经更换,都离不开的骑自行车代步,到21世纪初期开上了私家车;三没想到,20世纪末和21世纪最初几年,我们才刚刚起步,陆续电脑打字、写文章、极其简单的文字传输,不久就用上了互联网,诸如网上浏览新闻、各种资料和QQ、微信等网上交流工具这些没想到的巨变,似乎都是我们平民百姓最基本的。
大到国家各行各业大型工程的惊艳登场,更是像天上的繁星一般,能数说得过来吗?恐怕很难!我们这些知天命的人们,可以说是最幸运的一批,因为赶上了黄金年龄能与改革开放共成长,能与国家日益繁荣富强共成长岂不乐哉!【三】农民是最淳朴、最善良、最富情感的群体,身上积淀着深厚的传统美德,你对他们付出一份真情,他们就会以加倍的信赖和拥戴来报答你。
农民的质朴感动了我,让我选择信合事业,能成为一名信合员工,是我最初的信合梦。
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

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改革开放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亲历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革,也在这个历史时期中获得了成长和收获。
我出生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见证了中国从封闭与贫穷走向开放与富裕的历程。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亲眼目睹了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国家实力的不断增强。
改革开放给予了我更多的机会和选择,让我有能力接受更好的教育和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我所在的城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老旧的建筑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建筑和设施。
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人们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城市的文化、教育、医疗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这一切都让我深刻感受到改革开放给予我们的成长和发展。
改革开放也让我对外界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接触。
通过对外开放的政策,我得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结交了许多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朋友。
这些交流让我看到了不同国家的文化和风景,开阔了我的视野,也激发了我对于知识的渴求。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我的成长与之密不可分。
改革开放让我得以接受更为优质的教育,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也培养了自主思考和创新能力。
这些都为我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也深刻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给予我的机会和挑战。
在激烈的竞争中,我不断努力奋斗,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技能,从而逐渐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
改革开放给予了我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这个时代里,我有更多的选择和机会,可以追寻自己的梦想和兴趣。
我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和行业,可以到更大的舞台上展现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这种自由与权利的获得,让我有了更大的动力和动力,也更加努力地为自己的未来打拼。
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我也变得更加勇敢和自信。
我学会了积极面对挑战,勇敢地迎接未知的未来。
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我不再害怕失败和挫折,我更加勇敢地去尝试和探索,寻找属于自己的成长之路。
改革开放也让我更加关注社会和国家的发展。
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

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作为一个年轻人,我与改革开放共同成长。
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自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不断推进,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也让我受益良多。
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出生于这个时代,所以也亲身经历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崛起。
改革开放让中国经济从一个计划经济逐渐转型为市场经济,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就我所在的家庭而言,我的父母在改革开放后的几十年里,自己创业,孜孜不倦地努力工作,培育着自己的事业,为我们兄妹创造了更好的成长环境。
改革开放也让社会的多元化发展成为可能,我自己也从小受益于改革开放,能够接触到更多的文化、思想和艺术作品,更加开放和包容地看待世界。
改革开放还推动了教育的发展,这对我个人的成长影响尤为深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进步迅速,教育资源也得到了极大的扩充,学校和教育机构的数量不断增加,学科设置也越来越丰富,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条件也不断改善。
与此同时,改革开放也带来了国际化的教育,让我遇到了更多有才华的老师和同学,在国际化的学习环境中不断成长。
此外,改革开放还带来了人文精神的进步,也对我有一定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开始更加注重个人的人权和尊严,思想的多元性受到保护,精神生活更加多样化。
在此背景下,我能够自由地思考、表达和创作,学会热爱生活,热爱自己。
总之,改革开放共同见证了我的成长。
我深感自己有价值地生活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刻,在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望中,我坚定地相信,改革开放不仅将给中国带来更多的机遇,也将让我们有更多的责任和担当。
我希望能够在未来的发展中,以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

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为这一历史时刻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我有幸亲眼目睹祖国从闭关自守走向开放,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富强的巨变。
在这场伟大的变革中,我与改革开放共同成长,不断接受着新的知识、观念和文化,塑造着自己的人生和思想。
改革开放使我拥有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知识。
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一直处于封闭状态,民众的视野受到了很大的局限。
但是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理念,逐步打破了封闭的局面,让我们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国外文化和知识。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我也深深感受到了这一点。
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我了解了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先进的科技成果、丰富的文化传统,这些都让我受益匪浅,让我的视野得以拓展,让我有机会真正感受到这个世界的多样性。
这种开放的环境和这种多元文化的交流,对我的人生观、世界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我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改革开放也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机会和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社会各行各业都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这为我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许多机会,让我有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我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从事更广阔的工作,拥有更高的生活质量。
但是与此也带来了更多的竞争和挑战。
改革开放让我明白了,只有不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社会中立足,并且取得更好的成绩。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给自己设定更高的目标,不断追求更大的进步,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改革开放也改变了我对家庭和社会的认识和态度。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崇尚个性和自由的文化氛围也在不断壮大。
在这样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社会中,我深刻地意识到了家庭和社会对我的重要性和影响。
我明白了家庭是我成长途中的温暖港湾,是我学习、成长、进步的基石。
我也明白了社会是我生活的舞台,是我实现自己的梦想、价值和目标的重要条件。
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征文稿精选3篇

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征文稿精选3篇篇一过去,我们壶关县是有名的干壶,家乡南塔底村又是县内最干旱缺水的地方之一。
平常年景吃水,村里有早并积存天上的雨水,可吃到来年初春,然后再到离村一里多地的山池里吃上一段时间,勉强可接住下雨。
遇旱年,旱井和山池就流不上多少水。
为了能多吃一段时间,刚收罢秋,村干部就组织大家把山池里的水担回来,然后把井锁住控制起来,隔几天开一次,按人口多少分水吃。
还没过年,旱井里的水也没有了,只有到五龙头村担水。
五龙头村井沟有一眼出水量不大的活水井。
我村离五龙头说的是5里,实际有6里多,再加上下井沟还有一里,总共7里还多五龙头村是公社机关所在地。
在严重缺水的1978年,我在本公社工作,那时候纪律很严,干部职工没有上下班之说,即使黑夜不请假也不能回家。
因吃缺水,领导照顾我,特批每天可以回家送一担水。
我每天早上来上班时担上桶,抽空下井沟担一担水放在办公室,傍黑送回家。
不误工作也不误担水。
其他人可没有我这个条件。
担水成了主要任务,家家户户都得来回跑15里路才能担回一担水这条路上有担上空桶去的,有挑着重担回的,一派繁忙热闹的景象。
水桶里的水面上漂浮着各式各样的打课有柳条圈、有高粱棒、有透上窟窿的薄木板……作用是防止水不漾出来。
人们担水不怕出力,不怕流汗,最怕快到家了,担杖又折了,或担杖钩断了,或人绊倒了,或桶漏了。
这些意外情况一且发生,就会前功尽弃我没有打过水,桶底漏过一次,有人告诉我抓进去一把土,还真把漏洞给糊上了,有惊无险了一次。
记得当时下了一场中雪,把人们高兴坏了,纷纷担上桶,拿上勺或碗到野外挖雪,挖回来倒在缸里。
近处挖完上远处挖,向阳处的雪化了就到背阴处挖,吃了十来天雪水,省了很多事。
担水困难,水就特别金贵,除保证吃饭喝水以外,其它方面尽量节约,被迫发明创造了很多非常实用节水办法。
被褥再脏也不拆洗,衣服尽量洗,就是洗也是要集中处理:先洗白的,再洗浅灰色、深灰色、浅蓝色、深色,最后洗黑色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现在人们往往按出生的年代把人分为70后、80后、90后,我出生于1971年,算是紧赶慢赶赶了个70后。
人都说70后的人活得很累,在家里是顶梁柱,上有老下有小;在单位是中坚力量、业务骨干,你不吃苦谁吃苦呢。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们70后也是幸福的一代,因为我们是跟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
每当我静下心来,把自己的成长放到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中去回忆时,我不得不发出这样的感慨,我们是改革开放成果的受益者,我们是改革开放一路风雨的见证者,我们也是改革开放的推动者,我们,是幸福的。
30年前,我8岁,刚好开始上学。
学校的课桌是用泥土砌的土墩子,一茬一茬的学生用他们的破衣袖把“桌面”磨得油光锃亮,凳子是学生从家里自带的小板凳,开学时带来放假时再带回家。
我们的老师全是清一色边种地边教书的民办教师,我已不记得他们怎么教语文、数学,但我记得我一年级时就有音乐课可以上,这一点和同龄人比起来是很幸福的了,因为教我们一年级的苏老师会拉二胡。
每到音乐课,苏老师就带着他那把二胡来教我们唱歌,永远只唱一首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苏老师只会拉这一首曲子呢,还是有意要在我们的心中埋下爱国的种子,至今也不得而知。
我也永远记得这样一幕:那时母亲在大队小厂里上班,一天厂里发了两根油条,母亲没舍得吃,一根带回家给弟弟,一根送到学校来给我和姐姐,母亲把油条从中间分开,给我和姐姐一人一半,同学们看着我能美美地吃上半根油条,那种羡慕的眼神啊!
1984年,我小学毕业进入大巷中学读初中。
改革开放仅仅6年,学校环境、人民生活已经起了很大的变化。
我跟着父亲住在乡政府大院里,在乡政府食堂吃饭,每天早晨都可以吃上油条了,晚上写完作业还可以偷偷溜到政府会议室里看大院里那唯一的一台大彩电。
我的中学老师们也有很多科班出身的了,音乐课不仅有风琴伴奏,还可以跟着录音机学唱《蜗牛和黄鹂鸟》、《兰花草》这样的流行歌曲了。
三年后,没有任何悬念,我这个优等生顺利地考上了扬州师范学校,此时的学习条件更加好了,每个教室都有一台大彩电,还有气派的篮球场、大大的图书馆、漂亮的舞蹈房、宽敞的音乐教室。
90年,我师范毕业分配到大巷中心小学任教。
带着青春的理想,带着满腔的热血,从一个校园进入另一个校园,我这个70后教了一帮80后。
这些80后孩子好幸福啊,他们早已经不知道我们小时候坐过的土墩子课桌为何物了,学校也不再有一边种地一边教书的民办教师了。
那些民办教师早已经沐浴了改革开放政策的春风,从民办教师转为吃国家饭的正式教师了,他们对祖国对党充满了感激,唯有倾自己的所有来培育祖国的花朵。
经过基层学校4年的锻炼,1994年,我调入育才小学。
育才小学,地处桑园深巷,没有一流的办学条件,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却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家长的信任,孕育了和谐的、朴素的人文环境。
在育才这棵大树的庇护下,在教育的改革开放大潮中,我的从教之路越走越宽。
2003年,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开展了起来,我有幸成为市新课程改革学科指导组成员。
学科指导组,成了我一个新的成长起点。
指导组成员经常进行培训,学习新课程理念,指导组成员还要给学员们上课,作讲座,这些都逼着我学习学习再学习。
一本本新课程理论书籍,一本本中外经典名着,我尽情吮吸着书籍给予我的营养,尽情享受着新课程带来的精神盛宴。
此时,我的人生目标也悄悄地起了变化。
以前,我满足于上好每一节课,班级学生考试成绩名列前茅,公开课能够得到认可。
可现在,我已经不满足于这些,我不满足于仅仅做个教书匠,我要努力做个科研型教师。
于是我加入了省级课题“拓展思维空间,学生自主习作”、扬州市级课题“写字教学研究”等课题的实验,还主持了扬州市级课题“小学语文作业的发展性评价”实验研究。
随着课题实验的深入,我的研究论文《自主习作,信笔生花》、《新课程下的作业有效性探索》等先后在仪征、扬州乃至全国获得一等奖,《从作业变化看理念更新》、《倾听花开的声音》等多篇文章在《小学教学参考》、《小学语文研究》等杂志发表。
一系列教科研成果的取得,使得我三年跨了三个台阶。
2006年,我被评为仪征市名教师,2007年,我被评为扬州市学科带头人,2008年,我被评为扬州市首批特级教师。
回顾我的成长历程,从小学到中学、师范,再回到学校,成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整整三十年,恰好是祖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
三十年来,校园里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太多的惊喜,太多的震撼,太多的感慨。
感谢这个座谈会,让我有机会拾起自己一路成长的印迹,不知不
觉,我们成了时代的见证者。
改革开放30年,我有幸与你同行,而且,将一如既往追随你,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