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剧变的经验教训

合集下载

苏东剧变的教训

苏东剧变的教训

苏东剧变的教训苏东剧变的教训苏东剧变是十月革命以来社会主义最严重的挫折,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受到空前严重的损害。

一直以来, 人们对苏联东欧剧变的原因、教训及价值评判的探讨一直在进行之中。

但是,它也从反面教育了全世界的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

我们要吸取苏东剧变的教训,以便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以苏联解体为标志的苏东剧变可以说是20 世纪的大事变。

它对整个世界的影响,对人们特别是搞社会主义的人们心灵的震憾是巨大的。

苏东剧变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 我们究竟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弄清这些问题,对于我们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那么苏东剧变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呢?我想有以下几个。

第一,在经济建设上,在历史上苏东经济建设也有过辉煌的成就。

但长期以来, 国民经济明显地表现出下降的趋势, 即由“发展速度比较快一一比较慢一一停滞发展、零增长和负增长” , 到80年代后期, 苏东各国经济普遍出现大滑坡, 通货膨胀严重, 债台高筑, 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面对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相对稳定发展的国际背景, 则更加容易引发当地人民对共产党领导的不满和对社会主义的离心倾向。

第二,在自身建设上,共产党的干部从上到下一形成了一个宝塔形结构, 加入这个结构的人往往不是由人民选举, 而是由党来一级一级由上到下任命的。

虽然不能说全部、但相当多的干部是能上不能下,是为任命他的上级负责, 而不对人民负责。

更有甚者, 利用手中的权力, 不是很好地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而工作, 而是以权谋私, 假公肥私,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抛到九霄云外, 把做人民的公仆逐渐变成骑在人民头上的老爷。

这样, 在苏东各国, 人民当家做主逐渐被任命式的、终身制的、能上不能下的领导制度和组织制度所代替。

这就是说, 长期保护着官僚主义者的苏东各国的领导制度和组织制度, 最后作为重要原因导致了自己的垮台这不仅成为反对派和西方资产阶级多年来攻击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口实, 而且导致在共产党被赶下台的关键时刻, 大多数群众没有起来保护共产党, 而是采取了冷眼旁观甚至跟着反对派走的态度。

苏东巨变的历史经验及教训

苏东巨变的历史经验及教训

浅析苏东巨变的历史经验及教训2010级教育硕士A班学科教育(地理)陈学菊 Z10420110005十年前不可一世的超级大国苏联土崩瓦解、一朝覆亡,那一幕幕历史戏剧的场景仿佛就在昨天。

尽管我们都知道盈虚消长、盛极而衰的道理,但苏联的崩溃所带来的历史震撼毕竟是太强烈了,十年来它持续地吸引着人们的思绪;苏联的崩溃使历史发生了断裂,从巨大的缝隙中我们可以窥探历史变动的奥秘。

从这个意义上说,苏联的解体为人们观察、认识历史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

毛泽东说过,革命不是请客吃饭,革命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

十年前的苏东巨变,应当说也是一场社会变革,然而却没有以往社会变革的激烈社会对抗,暴风骤雨般的群众运动甚至是暴力冲突、战争。

与以往许多社会变革比,这一次要平静得多,似乎没有多少人激动、抗争,没有大规模的动乱和流血。

苏联剧变是20 世纪人类历史的一件大事, 它不只意味着一个超级大国的崩溃, 而且还意味着长达70 年之久的苏联社会主义和一批东欧社会主义试验的失败。

这个历史事件要比一百多年前巴黎公社失败所包含的内容与提供的历史教训丰富得多和深刻得多。

因此, 从苏联发展历史过程中来研究其兴亡原因, 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无疑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

特别要指出的是, 当东欧各国和苏联剧变而导致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 我国通过改革开放转变体制, 决心摆脱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 把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推向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之际, 通过对苏联兴亡历史的研究并得出科学结论, 这对今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更具有直接的意义。

苏联的兴亡, 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历史过程。

苏联演变并非命中注定, 但却事出有因。

苏联剧变后, 对苏联的兴亡问题尤其是在分析苏联解体原因问题上, 国内外学术界的观点差异很大。

因此得出的经验教训亦不相同。

一、苏东巨变的原因(一)历史原因从国家发展史角度看, 带有古老的“直接民主制”特点的村社制度对俄罗斯产生了重要影响。

苏东剧变的经验教训

苏东剧变的经验教训

苏东剧变的经验教训苏东剧变是20世纪最引人注目的历史事件之一。

在苏东,一个个执政党、一个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没有任何有效抵抗的前提下顷刻间轰然倒塌,留给人们无尽的感叹和反思。

一、苏东剧变的原因1、体制僵化、经济衰退是根本性的原因。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和过度集权的体制。

在这种情况下,处在冷战局面中的东欧各国,脱离了本国实际,大多照搬了苏联的经济发展模式,整个社会处于僵化、封闭和麻木的状态。

纵使改革了30年,直到解体,旧体制的基本框架仍几乎原封不动,以军事和重工业为主题的经济方针导致国内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人民生活水平长期低下,导致矛盾不断积累和激化。

直到苏东剧变前夕,苏东各国的经济形势严重恶化。

2、历史问题的沉淀所造成的潜伏危机是苏东剧变的历史原因十月革命开辟了新时代,但是改革本身没有解决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

斯大林的改革模式有其历史的合理性,尤其是在二战期间,对于抗战的胜利起了关键的作用,但是改革却没有适时调整,在社会主义建设上不但没有起到作用,反而被严重扭曲了,从而在整体上减缓了社会主义的发展。

此后几任领导人推行的改革,都没有从根本上脱离原有模式的束缚。

长期冷战思维导致不断扩军备战,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在稳固社会主义国家的同时,却延缓了经济建设、削弱了国力;对社会主义阵营内部推行的霸权主义,导致各国对社会主义丧失信心,严重损害了社会主义形象。

这些问题的长期积累,对东欧各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带来了极大影响,而这些历史问题的积淀造成的苏东社会潜伏的危机,是苏东剧变的深刻的历史原因。

3、西方敌对势力推行“和平演变”战略是苏东剧变的外部原因。

从20世纪50年起,西方国家就没有停止对苏东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他们通过各种手段进行渗透和破坏,最突出也最有效的就是支持这些国家的政治反对势力,从波兰的团结工会、匈牙利的民主论坛,到捷克斯洛伐克的公民论坛,无一不是依靠西方的赞助和扶持下发展起来的。

第六讲 苏联东欧剧变及其教训

第六讲  苏联东欧剧变及其教训

二、苏东剧变的原因分析
• 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 (l)历史原因。苏联由于体制上的弊端和 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起来 许多问题和矛盾。 (2)内部原因。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 的错误路线和政策。 (3)外部原因。西方和平演变。
三、苏东剧变应吸取的教训
• 1.执政党建设关系列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 和国家的兴亡。 • 2.改革必须坚持并发展科学社会主义。 • 3.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人民 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 4.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 5.要努力解决好民族问题
二、苏东剧变的原因分析
• 李凤林(前中国驻俄罗斯大使、现任国务院发展 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苏共实 际上被广大民众抛弃了。”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工 人阶级、先进分子都对它寄予厚望,但苏联社会 主义实践的结果却令人失望。”他进而指出: “为什么苏联没能实现十月革命的理想,未能满 足人们对和平、土地、面包、自由的要求?我们 应该从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失败中吸取什么教训? 值得每一个共产党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 者思考。”
二、苏东剧变的原因分析
• 5)“经济没搞好说” 。首要的决定因素是在苏 美竞赛中失败了,特别是在最近的技术革命期间, 苏联的中央集权经济不能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经 济并驾齐驱。 • 6)“斯大林模式说”。这种说法认为苏联演变是 实行“斯大林模式”的结果,苏联高度集中的政 治经济体制窒息了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阻碍 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 • 7)“错误路线说”。该观点认为苏联演变的决定 性因素是党的主要领导人推行错误的“改革”路 线,即所谓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把 国家引上了资本主义复辟的道路。
二、苏东剧变的原因分析
• 摘自经济学家黄苇町 :对苏共亡党的原因,我国 理论界已谈得很多,如帝国主义的颠覆破坏和和 平演变活动;苏共长期拒绝改革开放,坚持高度 集中的计划体制导致的经济停滞和落后;还有后 来推行错误的改革路线,背弃马克思主义原则, 削弱党的领导等等。但还有一个不能忽略的重要 事实,人们谈得相对较少,即苏联共产党不仅被 国内外的反共势力搞垮,还被她一直代表的工人 阶级和苏联人民抛弃。而这后一点,是导致苏共 亡党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苏东剧变的教训

苏东剧变的教训

苏东剧变的教训【摘要】苏东剧变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上统制、政治上专制、思想上控制的社会主义体制,我们应从中吸取教。

这有助于我们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更有有助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

【关键词】苏东剧变; 社会主义体制; 教训一、苏东剧变的原因苏东剧变的根本原因在于苏联的社会主义体制。

有人不同意这种说法。

他们反驳说,同样是这个体制,却在上个世纪20 年代初到30 年代末,把一个资本主义国家排行第七的封建的军事帝国主义的俄国迅速变成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强国;也是这个体制,使苏联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成为中流砥柱和领导中心;还是这个体制,在二战后几十年间创造了经济持续增长的奇迹;正是这个体制,在冷战期间使苏联成为能够与美国抗衡的超级大国。

这些又该如何解释呢?这些反驳乍看起来似有道理,实际上是站不住脚的。

不能说一种体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起过一定的作用,就说这种体制没有问题,就不应该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迁。

如果我们这样看待问题,就不能正确地从苏东剧变中吸取教训。

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苏联的社会主义体制本身存在着致命的缺陷,即使在苏联体制最辉煌的时期也潜伏着严重的危机。

这种社会主义体制的根本缺陷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经济上统制。

苏联东欧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统制经济的基础之上的。

这种统制经济的主要特征是单一的所有制结构和计划经济的运行方式(实际上是指令经济)。

这种统制经济虽然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起过一定的作用,但从长过程来看,它远远落后于现代市场经济,严重地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苏联的重工业、军事工业虽然上去了,但轻工业,农业发展长期滞后。

在斯大林时期,苏联的粮食产量始终未达到沙皇时代的水平。

直到戈尔巴乔夫当总书记时,人们仍然是排队购买食品。

苏共中央经常为居民的日用品供应而发愁。

苏联从上个世纪70 年代起[1],经济就出现停滞的趋势。

到80 年代继续恶化。

按苏联官方的统计,1981—1985 年经济年增长率为3. 6 % ,这个本来不高的数字还包含着很大的水分,按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推算苏联在这期间的增长率为1. 8 % ,还有人推算为0. 6 % ,实际上增长几乎为零。

苏联东欧剧变的原因及教训

苏联东欧剧变的原因及教训

苏联东欧剧变的原因及教训被人称之为历史之谜”的苏东剧变至今已时过近20年。

在苏东,一个个执政党、一个个社会主义国家,怎么会在未作任何有效抵抗的情况下,就自行覆灭了呢学术界有人把决定性原因归结为经济因素,有人断言政治因素是最重要的原因,也有人认为体制问题是根本原因,有人认为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即僵化的苏联模式的弊端是根本原因。

以上观点都有失偏颇。

在总结苏东剧变的历史教训时,学术界同样也存在不同的看法和争论。

对此,我们只有站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上来看待和分析,才能得出科学的、有价值的结论。

这篇论文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苏东剧变的原因;第二部分是苏东剧变的教训与启发。

一、苏东剧变是多种因素形成“合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任何重大的社会变迁和历史事件,都是一种“合力” 的结果。

作为20 世纪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苏东剧变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既有历史原因,又有现实原因;既有内部原因,又有外部原因;既有直接原因,又有根本原因。

因此,我们应该进行客观的、历史的、全面的、辨证的分析。

当然,强调全面分析不是不分重点,强调诸因素综合作用,不是不讲主次,而是要分析其中哪一个是关键的、决定的因素,从中找出根本原因。

这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l、西方敌对势力推行“和平演变” 战略是苏东剧变的外部原因。

从20 世纪50 年代开始,西方国家就采用各种手段,对苏东国家推行“和平演变” 战略: 他们利用人员往来,“以接触促演变”;利用大众传播媒介,进行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以维护“人权” 为名,干涉社会主义国家的内政;大力扶植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反对派组织,支持他们搞动乱,乱中夺权;利用经济贸易和援助,对社会主义国家施加压力,迫使其作出政治上的让步,等等。

在上述手段中,最突出的就是支持这些国家的政治反对派。

东欧国家的反对派,从波兰的团结工会、匈牙利的民主论坛,到捷克斯洛伐克的公民论坛和保加利亚的“生态公开性”组织,无一不是依靠西方的赞助和扶持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苏东巨变的历史教训

苏东巨变的历史教训

苏东巨变的历史教训苏东巨变是20世纪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它给世界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这场巨变发生在苏联东欧盟国家,包括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地。

这些国家在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初期,相继发生了一系列政治、经济、社会的变革,最终导致了苏联的崩溃。

这场巨变的历史教训主要有以下几点:苏东巨变揭示了一个国家的政权不可持久的真相。

苏联在二战后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但随后却面临着严重的经济问题和政治腐败。

这些问题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这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政权并不是永恒的,它需要不断的改革和调整才能保持稳定。

苏东巨变揭示了国家经济体制和社会制度的重要性。

在苏东国家,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集体所有制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人们对自由市场经济和私有产权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这是苏联政府无法满足的。

这个教训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经济体制和社会制度必须与时俱进,与人民的需求相匹配。

苏东巨变揭示了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的重要性。

在苏东国家,政府的专制统治和严格控制导致了社会的不平等和不满。

人们渴望自由、民主和人权保障,而这些都是苏联政府无法提供的。

这个教训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必须建立在公正、透明、民主的基础上,才能保证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苏东巨变揭示了国家间的相互依存和影响。

苏联是一个强大的超级大国,但它的崩溃却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个教训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命运与其他国家紧密相连,我们不能忽视国际关系的重要性,需要保持和谐的国际合作和互利共赢的局面。

苏东巨变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政权、经济体制、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都必须与时俱进,与人民的需求相匹配。

同时,国家间的相互依存和影响也需要我们认识到国际关系的重要性。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重蹈苏东巨变的覆辙,确保国家的稳定和繁荣。

这是一个深刻的历史教训,我们应该牢记并不断努力实现。

苏东剧变的原因及教训

苏东剧变的原因及教训

苏东剧变的原因及教训一、苏东剧变的经过波兰1989年发生剧变后,紧接着8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剧变。

蒙古国于1990年发生剧变。

白俄罗斯、乌克兰、俄罗斯联邦三国领导人于1991年12月7日在明斯克秘密会晤,讨论了苏联的前途问题。

并签署了著名的《明斯克协定》。

同年12月21日,苏11个加盟共和国(格鲁吉亚除外)在阿拉木图签署了《关于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议定书》,并发表了《阿拉木图宣言》,“随着独立国家联合体的成立,苏联将停止存在”。

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核武器控制权由叶利钦接管。

同时,白、红、蓝三色俄罗斯国旗代替了苏联的镰刀锤子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升起。

最高苏维埃于12月26日举行最后一次会议,通过了宣言。

二、苏东剧变原因苏联的剧变不仅仅是一个超级大国的解体,更是苏联社会主义试验的失败。

苏联的剧变并非偶然,而是由多个方面的原因导致的。

所以,总结苏联剧变的原因,有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

1、旧思维和专制主义俄罗斯在过去有过“直接民主制”的村社制度,这种制度主要表现为集体主义。

在后期,鞑靼蒙古人又对俄罗斯进行了200多年的漫长统治,这种“独裁传统”,主要表现为“专制主义”和“集权主义”,这使得俄罗斯人民和政府改良的社会实践性严重缺乏。

俄罗斯历史的旧制度、旧习俗、旧思维对苏联的新体制、新制度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更为严重的是,苏联政府、决策层中存在严重的专制主义。

在斯大林时期,斯大林的强制性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社会发展的阻碍越来越显现出来。

这种强制性一直持续到苏联解体。

更为严重的是,苏联时期,竟然还出现了赵神运动,他们把国家领导人当做神仙,盲目的崇拜。

后来进行大清洗,稍有不同意见,即会被清理。

好多先进和优秀的党员和干部群众被冤枉,社会惶恐。

2、领导人水平不高前民主德国党的总书记克伦茨认为戈尔巴乔夫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不够,水平不高。

经常夸夸其谈,没有真正的实际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东剧变的经验教训:苏东剧变是20世纪最引人注目的历史事件之一。

在苏东,一个个执政党、一个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没有任何有
效抵抗的前提下顷刻间轰然倒塌,留给人们无尽的感叹和反思。

一、苏东剧变的原因
1、体制僵化、经济衰退是根本性的原因。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和过度集权的体制。

在这种情况下,处在冷战局面中的东欧各国,脱离了本国实际,大多照搬了苏联的经济发展模式,整个社会处于僵化、封闭和麻木的状态。

纵使改革了30年,直到解体,旧体制的基本框架仍几乎原封不动,以军事和重工业为主题的经济方针导致国内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人民生活水平长期低下,导致矛盾不断积累和激化。

直到苏东剧变前夕,苏东各国的经济形势严重恶化。

2、历史问题的沉淀所造成的潜伏危机是苏东剧变的历史原因
十月革命开辟了新时代,但是改革本身没有解决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

斯大林的改革模式有其历史的合理性,尤其是在二战期间,对于抗战的胜利起了关键的作用,但是改革却没有适时调整,在社会主义建设上不但没有起到作用,反而被严重扭曲了,从而在整体上减缓了社会主义的发展。

长期冷战思维导致不断扩军备战,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在稳固社会主义国家的同时,却延缓了经济建设、削弱了国力;对社会主义阵营内部推行的霸权主义,导致各国对社会主义丧失信心,严重损害了社会主义形象。

这些问题的长期积累,对东欧各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带来了极大影响,而这些历史问题的积淀造成的苏东社会潜伏的危机,是苏东剧变的深刻的历史原因。

3、西方敌对势力推行“和平演变”战略是苏东剧变的外部原因。

从20世纪50年起,西方国家就没有停止对苏东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他们通过各种手段进行渗透和破坏,最突出也最有效的就是支持这些国家的政治反对势力,从波兰的团结工会、匈牙利的民主论坛,到捷克斯洛伐克的公民论坛,无一不是依靠西方的赞助和扶持下发展起来的。

所有的这些和平演变,对于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和东欧剧变都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二、苏东剧变的影响
苏东剧变使世界社会主义遭受了巨大的挫折和损失,其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打击的规模是空前的。

苏东剧变作为一种社会制度试验的失败,给亿万人们群众带来的是对曾经向往的新社会制度的失望,甚至是理想信念的丧失,不仅对社会主义国家,对世界各国的共产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而且也不可避免的涉及到了其他社会主义思潮和流派。

苏东剧变严重削弱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力量,改变了世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力量对比,国际形势对社会主义国家极为不利。

但是,在客观上,苏东剧变后,社会主义各国进一步反思苏联模式的弊端,反思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

苏东剧变后,马克思主义在某些范围内引起了人们更大的兴趣。

苏东剧变后,一些新的社会主义思潮和流派相继出现,一些原有的社会主义流派也对自己的理论和政策进行了大幅调整,并获得了迅速发展。

三、苏东剧变的教训
1、社会主义建设应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邓小平同志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第一原则和首要任务是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社会主义国家优越性的真正体现。

“如果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发展的速度比资本主义国家慢,还谈什么优越性?”从这个角度来看,苏东国家的演变是个历史的必然。

经济建设上不去,人民的生活问题得不到解决,国家和政党都不会得到支持,甚至会发动动乱来推翻国家政权。

因此,苏东国家的剧变深刻的教训从反面说明,只有把经济搞上去,改善人民的生活,才能得到最广大人民的支持,坚定人民的社会主义信念,增强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凝聚力。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践相结合,坚持与时俱进的改革创新。

“离开本国的特点去照搬外国的东西,这条普遍真理就不能实现。

”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依据和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必须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十月革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都照搬苏联模式,从而经济政策脱离本国实际,尤其在苏联模式陷入困境后,苏东国家在经济建设上不知所从,导致了指导方针陷入被动,在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背景下,导致了最终的瓦解。

尽管原因不尽相同,但都犯了一个致命性的失误,即没有把马克思主义跟本国的实际相结合,历史已经证明,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本国实际相结合,注重理论创新和不断改革,才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

3、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教育,防止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十月革命的胜利在资本主义链条中打开了一环,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稳固本国的统治等原因势必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渗透和演变。

东欧剧变的发生验证了这一论断的正确性。

同时,社会主义国家是在开放条件下建设的,这在客观上也给他们和平演变提供了条件。

所以,在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同时还应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领导地位,旗帜鲜明的坚持马克思主义路线,抵制西方国家的“分化”“西化”,才能从根本上坚定社会主义路线。

4、加强执政党建设,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说到底,我们共产党内部要搞好”,这是邓小平同志总结苏东剧变后得出的结论。

苏共在执政期间,内部滋生的腐败问题,严重脱离里人民群众,动摇了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这一历史教训向人民声明:共产党执政后,要使党坚强有力,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党始终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遏制腐败问题的发生,加强和人民群众的沟通,不断改善民生问题,使人民群众真正从内心里支持用户社会主义政党,才能推动社会主义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