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湿热敷操作步骤(9分钟)
中药湿热敷技术操作方法及常见疾病的中药湿热敷技术

中药湿热敷技术操作方法及常见疾病的中药湿热敷技术中药湿热敷技术是将中药加工成药散,或水煎汤,或用95%的乙醇浸泡5~7天,然后用纱布蘸药汤敷患处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具有抑制渗出、收敛止痒、消肿止痛、控制感染、促进皮肤愈合等作用,适用于软组织损伤,以及骨折临床愈合后肢体功能障碍者,也适用于疖、痈等急性化脓性感染疾病还未溃破者。
一、基本操作技术1.将煎好的药汤乘热倒入盆内,用消毒纱布7~8层或干净软布数层蘸药汤乘热摊放患处,另用1块消毒纱布不断地蘸药汤淋渍患处,使摊敷在患处的纱布层得以保持一定的湿热度,持续淋渍湿敷,根据病情,每次湿敷20~30分钟。
2.将煎好的药汤乘热倒在盆内,用消毒纱布7~8层或软布蘸药汤,浸湿药液,轻轻绞干,以不滴水为度,再折叠数层,乘热敷在患处,两手轻轻旋按片刻,稍凉再换,如此连续操作。
根据病情,每次湿敷20~30分钟。
特别提示:中药湿敷技术使用时应注意消毒灭菌。
二、常见疾病的中药湿热敷治疗(一)唇风(慢性唇炎)以唇粘膜肿胀,色暗红,干燥,有广泛灰白色秕糠状鳞屑,或有皲裂,局部发痒、发干、灼痛、肿胀、液体渗出、结痴为常见症状。
其发病与寒冷、干燥、日光照射、烟酒刺激以及舔唇、咬唇、乐器吹奏等因素有关。
中医认为本病或因风火毒邪搏结于唇;或因过食辛辣厚味,脾胃湿热,熏灼唇部;或因皮经血燥生风所致。
本病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治则治法】清热解毒,祛风利湿。
【组方】白鲜皮15g,蛇床子10g、川槿皮10g,地肤子30g、苦参30g。
【操作步骤】将中药置砂锅内煎煮,煮沸约10分钟,离火之后,去除药渣待温后,将药液倒出,用消毒纱布7~8层或软布蘸药汤,浸湿药液,轻轻绞干,以不滴水为度,再折叠数层,乘热敷在患处,两手轻轻旋按片刻,稍凉再换,如此连续操作。
每次30~60分钟。
每日3次。
5天左右为一疗程。
(二)漆疮(接触性皮炎)接触性皮炎是皮肤粘膜由于接触外界物质,其临床特点为在接触部位发生边缘鲜明的损害,轻者为水肿性红斑,较重者有丘疹、水疙甚至大疤,更严重者则可有表皮松解,甚至坏死。
中药湿敷法操作流程图

中药湿敷操作规范一、概述湿敷法是将无菌纱布用药液浸透,敷于局部,以达到疏通腠理、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二、适应症减轻局部肿胀、疼痛、瘙痒等症状。
三、操作方法物品准备治疗盘、遵医嘱配制药液、敷布数块(无菌纱布制成)、凡士林、镊子、弯盘、橡胶单、中单、纱布等。
操作程序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取合理体位,暴露湿敷部位,注意保暖。
遵医嘱配制药液,药液温度适宜并倒入容器内,敷布在药液中浸湿后,敷于患处。
定时用无菌镊子夹取纱布浸药后淋药液于敷布上,保持湿润及温度。
操作完毕,擦干局部药液,取下弯盘、中单、橡胶单,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单位。
整理用物,做好记录。
四、注意事项操作前向患者做好解释,以取得合作。
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治疗过程中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如出现苍白、红斑、水疱、痒痛或破溃等症状时,立即停止治疗,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五、禁忌证1、一般内科疾病不宜使用。
2.大疱性皮肤病及表皮剥脱松解不宜使用。
六、注意事项l. 纱布从药液中捞出时,要拧挤得不干不湿,恰到好处。
过干了效果不好,过湿了药液漫流。
2.药液不要太烫,防止烫伤。
3.药物组成可根据不同的疾病,作适当的调整和化裁。
4.在应用湿敷疗法的同时,还可根据病情适当配合熏洗、药物内服和针灸等疗法,以增强疗效。
5.注意保持敷料湿润与创面清洁。
中药湿敷法操作流程图素质要求记 录评 估评 价整 理物品准备敷 毕患者准备定 位湿 敷观 察评估患者发病部位、症状、相关因素、既往 史及心理状态等体位及皮肤情况;药液温度、患者感受等擦干局部药液核对姓名,诊断,部位方法,做好解释,关闭门窗,屏风遮挡,取适宜体位,暴露湿敷部位,注意保暖。
将药液温度适宜后倒入容器,敷布在药液中浸湿后,敷于患处。
记录并签名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卧位,整理床单,用物清洗整理好,归还原处,洗手。
患者体质及湿敷部位的皮肤情况。
再次核对,确定湿敷部位,并根据不同疾病准备同药物。
中药湿敷的操作方法

中药湿敷的操作方法
中药湿敷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疗法,通过将药物煎煮后敷在患处,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药湿敷不仅具有疗效显著的特点,而且
操作简便,适用范围广泛。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中药湿敷的操作方法。
首先,准备好所需的中药材和器具。
选择适合疾病的中药材,
如黄连、板蓝根、薄荷等。
将中药材洗净,切碎或研磨成粉末状。
然后准备好煎药的器具,如煎药壶、煎药布等。
其次,煎煮中药。
将切碎或研磨好的中药材放入煎药壶中,加
入适量的清水。
用文火慢煎,煮至水剩下一半左右时即可关火。
然
后将煎好的药液倒入煎药布中,待稍微冷却后即可使用。
接下来,进行湿敷操作。
将煎好的药液倒入浅盘中,然后用干
净的纱布或棉布蘸取药液,轻轻拧干后敷在患处。
注意敷药的温度
不要过高,以免烫伤皮肤。
敷药的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根据具
体情况可适当延长。
最后,注意事项。
在进行中药湿敷时,要注意保持患处的清洁
和干燥,避免感染。
另外,在敷药的过程中要保持舒适的姿势,放
松身心,有助于中药的吸收和疗效的发挥。
总的来说,中药湿敷是一种简单易行、疗效显著的中医疗法,
适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
通过以上介绍的操作方法,相信大家对中
药湿敷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能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中草药热熨敷技术操作流程(9分钟)

中草药热熨敷技术操作流程(9分钟)中草药热熨敷技术操作流程 (9分钟)
目标
本文档旨在介绍中草药热熨敷技术的操作流程,帮助操作人员
正确地使用该技术。
准备工作
在开始操作之前,请确保已准备好以下材料和设备:
- 中草药熨敷贴
- 温水
- 干净的毛巾
操作步骤
1. 打开中草药熨敷贴包装,将熨敷贴取出。
2. 将熨敷贴放入温水中浸泡片刻,直至贴子完全湿润。
3. 取出湿润的熨敷贴,轻轻拍去多余的水分,确保贴子不滴水。
4. 将熨敷贴贴在需要治疗的部位上,并用干净的毛巾覆盖在贴
子上。
5. 用手按住毛巾,使热敷效果更好。
6. 注意观察使用者的感受,如有不适,立即停止使用。
7. 将熨敷贴保持在疗程要求的时间内,一般为9分钟。
8. 操作结束后,将熨敷贴取下,并轻轻清洁皮肤。
注意事项和安全提示
- 在使用中草药热熨敷技术时,请先阅读产品说明书,并按照说明进行操作。
- 确保中草药熨敷贴没有破损或过期。
- 使用时务必保持清洁,并避免接触眼睛、口腔等敏感部位。
- 如果出现过敏或不适反应,请立即停止使用。
- 请遵循使用规定的疗程时间,不要超时使用。
以上就是中草药热熨敷技术的操作流程。
请按照上述步骤进行操作,并遵守注意事项,以确保安全有效的使用该技术。
中药湿敷的操作方法

中药湿敷的操作方法中药湿敷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将煎煮好的中药药液浸泡在纱布或棉布中,然后敷在患处,利用中药的渗透作用和药效来治疗疾病或缓解症状。
中药湿敷的操作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保健。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中药湿敷的操作方法。
首先,准备好所需的中药材和器具。
选择适合治疗病症的中药材,如黄连、板蓝根、决明子等,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搭配。
然后准备好煎煮中药所需的器具,如煎药壶、纱布或棉布、保温瓶等。
其次,煎煮中药。
将准备好的中药材放入煎药壶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然后用文火煎煮,直至药液呈现出浓厚的颜色和味道。
煎煮中药的时间和火候需要掌握好,以充分释放药效为目的。
接下来,浸泡纱布或棉布。
将煎煮好的中药药液倒入一个容器中,然后将纱布或棉布浸泡其中,使其充分吸收药液。
待纱布或棉布完全浸泡后,拧干多余的药液,使其不滴水为宜。
然后,敷在患处。
将浸泡好的纱布或棉布敷在患处,可以用绷带或胶布固定住,以防止敷料移动。
敷料的面积和厚度可以根据病情和医嘱进行调整,一般情况下每次敷料的时间为20-30分钟。
最后,注意事项。
在进行中药湿敷时,需要注意保持敷料的清洁和干燥,避免受凉或感染。
同时,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和病情变化进行调整,不宜随意更换中药材或增减敷料时间。
总之,中药湿敷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中医疗法,可以在家中进行,对于一些慢性病症和慢性疼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但在进行中药湿敷时,仍需谨慎对待,避免不当操作导致不良后果。
希望大家在使用中药湿敷时,能够根据医生的建议和指导进行操作,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药湿热敷技术操作流程(9分钟)

中药湿热敷技术操作流程(9分钟)一、仪表:仪表端庄,戴表。
二、核对:核对医嘱。
请老师帮忙核对医嘱:1床,王红,女,30岁,住院号:123456,诊断:湿疹(湿热内蕴型)。
医嘱予三黄洗剂中药湿热敷30分钟日一次。
医嘱准确,谢谢老师。
三、评估:口述:敲门进病室。
携带医嘱执行单,核对床头卡,1床,王红,女,30岁,住院号:123456。
王女士您好,我是您责任护士XX,请您说一下名字,我看一下腕带,1床,王红,女,30岁,住院号:123456。
(注意核对腕带时医嘱执行单与腕带距离不可过远,在同一平面,勿压迫患者,注意保暖)。
王女士您感觉哪里不舒服?根据您的症状我将遵医嘱为您进行中药湿热敷,使用的药物是三黄洗剂,我刚刚看过您的病例,您既往健康,无过敏史,也不在妊娠期,对热的耐受程度良好,那我看一下您的皮肤情况(注意保暖,保护患者隐私),您右手臂有一片红色的皮疹,没有破溃。
四、告知:王女士,您以前做过中药湿热敷吗?那我为您介绍一下,中药湿热敷是将纱布用药液浸透,敷于局部,以达到疏通腠理,清热利湿的目的。
操作过程中您局部有温热感,操作时间20-30分钟。
您需要去卫生间吗?请您稍等,我准备一下,马上过来。
五、用物准备:检查手消毒液,口述:检查手消毒液在有效期内,可以使用。
洗手(手背按压取手消毒液,每步不少于5次,时间不少于15秒),戴口罩。
物品准备:处置车上层:医嘱执行单、治疗盘、记录单、手消毒液、中药液、湿敷垫(6-8层纱布)、剪刀、水温计、治疗巾、治疗碗、镊子、弯盘、纱布。
处置车下层:医疗垃圾桶、生活垃圾桶、回收桶。
口述:药液在有效期内,可以使用。
水温计、治疗碗、镊子、纱布、剪刀、治疗巾,所有物品已检查完毕,符合要求。
六、环境与患者准备推车至病室(一)评估病室环境:病室环境整洁,光线充足,温湿度适宜,必要时屏风或围帘遮挡。
(二)为患者取舒适体为,暴露操作部位(注意保暖,保护患者隐私。
治疗巾垫于手臂下),您这个体位还可以吗?七、操作过程(一)核对医嘱,请说一下您的名字好吗?1床,王红,湿疹(湿热内蕴型),三黄洗剂湿热敷30分钟日一次。
中药热熨敷技术操作流程(9分钟)

中药热熨敷技术操作流程(9分钟)一、仪表:仪表端庄,戴表。
二、核对:核对医嘱。
请老师帮忙核对医嘱:1床,王红,女,30岁,住院号:123456,诊断:带下证(寒湿瘀滞型),医嘱予吴茱萸中药热熨敷30分钟日一次。
医嘱准确,谢谢老师。
三、评估:口述:敲门进病室。
携带医嘱执行单,核对床头卡,1床,王红,女,30岁,住院号:123456。
王女士您好,我是您责任护士XX,请您说一下名字,我看一下腕带,1床,王红,女,30岁,住院号:123456。
王女士您感觉哪里不舒服?根据您的症状我将遵医嘱为您进行中药热熨敷以缓解您的不适,使用的药物是吴茱萸,我刚刚看过您的病例,您既往健康,无过敏史,也不在妊娠期,对热的耐受程度良好,那我看一下您的皮肤情况(注意保暖,保护患者隐私),您腹部皮肤无红肿破溃,干爽无汗。
四、告知:王女士,您以前做过中药热熨敷吗?那我为您介绍一下,中药热熨敷是将中药或能导热的物体加热后,作用于人体相应的部位,通过来回旋转移动,达到温经散寒,使气血流通的目的,操作过程中您局部有热感,操作时间15-30分钟。
您需要去卫生间吗?请您稍等,我准备一下,马上过来。
五、用物准备:检查手消毒液,口述:手消毒液在有效期内,可以使用。
洗手(手背按压取手消毒液,每步不少于5次,时间不少于15秒),戴口罩。
物品准备:处置车上层:医嘱执行单、治疗盘、记录单、手消毒液、毛巾、中药包、凡士林、棉签、测温计、纱布。
处置车下层:医疗垃圾桶、生活垃圾桶、回收桶。
口述:凡士林在有效期内可以使用,棉签在有效期内可以使用,毛巾、中药包、测温计、纱布,所有物品已检查完毕,符合要求。
将药包加热到60-70度备用。
六、环境与患者准备推车至病室(一)评估病室环境:病室环境整洁,光线充足,温湿度适宜,必要时屏风或围帘遮挡。
(二)为患者取舒适体位,充分暴露操作部位(注意保暖,保护患者隐私,用毛巾为患者保暖),您这个体位还可以吗?七、操作过程(一)核对医嘱,说一下您的名字好吗?1床,王红,带下证(寒湿瘀滞型),吴茱萸中药热熨敷30分钟日一次。
湿热敷法操作程序(最全)

湿热敷法操作程序
目的:用于消炎、消肿、解痉和镇痛。
评估:
(1)病人病情、热疗部位局部组织状况。
(2)病人对温度的敏感性,确定用热时间和温度。
(3)病人的自理能力、合作程度,对湿热敷的知识水平及心理反应。
计划:
(1)用物准备:治疗盘内盛小盆热水、敷布2块、敷钳2块、凡士林、棉签、纱布、棉垫或大毛巾,橡胶单及治疗巾、水温计、必要时备热源。
(2)环境准备:酌情调节室温,如需暴露病人,用屏风或床帘遮挡。
热源置于安全处。
(3)病人准备:取舒适体位。
(4)护士准备:着装整齐,戴口罩,洗手,备齐用物。
实施:
(1)操作步骤:
护士携物至床旁→核对解释→敷布放入热水盆内→暴露局部→垫治疗巾及橡胶单→涂凡士林→盖纱布→盖敷布→盖棉垫或大毛巾→更换敷布(每3~5min 一次)→用热源或热水袋保温→结束后揭开纱布→擦凡士林→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
(2)注意事项:
①注意观察局部皮肤的颜色,防止烫伤。
②伤口部位作湿热敷,应按无菌操作进行,热敷结束后,按换药法处理伤口。
③面部湿热敷者,敷后15min方能外出,以防感冒。
④操作时随时与病人交流,了解感受及需要并给予及时处理。
如感觉过热,可揭起敷布一角,局部散热。
评价:
(1)操作方法正确,能达到热疗的目的,病人未发生烫伤。
(2)能进行有效的护患沟通,满足病人身心需要,得到病人的理解与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湿热敷操作步骤(9分钟)中药湿热敷操作步骤(9分钟)
简介
中药湿热敷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疗法,用于缓解身体不适和促进疾病康复。
本文档将介绍中药湿热敷的具体操作步骤,旨在帮助读者正确进行中药湿热敷。
材料准备
1. 中药材:选用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散瘀等功效的中药材,如黄芪、金银花等。
2. 纱布袋:用以装入中药材,方便湿热敷操作。
3. 清水:用于煮制中药。
操作步骤
1. 将选用的中药材洗净,去除杂质,并晾干备用。
2. 准备纱布袋,根据需要的药量将中药材装入纱布袋中,并扎紧口。
3. 准备一锅清水,将装有中药材的纱布袋放入锅中,煮沸10分钟,煮熟中药材。
4. 将煮熟的中药材隔去,保留中药水。
5. 取得干净的毛巾或棉纱,在中药水中浸泡一段时间,确保毛巾或棉纱充分吸收中药水。
6. 拧干毛巾或棉纱,并稍微晾干一段时间,使其温度适宜。
7. 确保准备好湿热敷的区域,如脸部、颈部或关节部位,清洁干净并干燥。
8. 将温热的毛巾或棉纱敷在所需部位,轻轻按摩或揉搓,促进中药水的渗透。
9. 持续湿热敷时间约为5-10分钟,根据需要可适当延长。
10. 湿热敷结束后,用清水清洗所敷部位,保持干燥。
注意事项
1. 湿热敷前应先洗手,确保操作的清洁卫生。
2. 中药湿热敷具有刺激性,敷用部位不宜有伤口或皮肤破损。
3. 在进行湿热敷时,使用的中药材应符合个人体质和需要,最好在专业中医的指导下使用。
4. 湿热敷后如出现过敏或不适症状,应立即停用,并咨询医生的意见。
结论
中药湿热敷是一种简单有效的中医疗法,在缓解疼痛、舒缓身
体不适方面有一定的功效。
通过正确掌握中药湿热敷的操作步骤,
并注意事项的遵守,可以更有效地进行这项疗法,达到更好的效果。
这份文档介绍了中药湿热敷的操作步骤,包括材料准备、具体
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和结论。
旨在帮助读者正确进行中药湿热敷,
提供舒缓身体不适和促进疾病康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