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人物形象鉴赏分析》教学设计
概括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特点(教案)-文学类阅读-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

第二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04.2概括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教学目标掌握小说人物形象的类型特点教学重点难点正确分析并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教学过程一题点必备知识1.人物形象构成2.熟记人物形象术语(1)性格类正面:善解人意、富有爱心、温柔沉静、心灵手巧、通情达理、纯真质朴、聪明伶俐、天真可爱、富有活力、朝气蓬勃、懂事能干、自尊自爱、沉稳果断、开朗自信、真诚善良、友好谦恭、宽容忍让、勤劳朴实、慈爱宽厚、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彬彬有礼、不拘小节、睿智大气、聪慧通达、幽默风趣、善于变通、向往自由、追求平等、热爱生活、热爱自然、乐于挑战、永不服输、精明强干、大智若愚、足智多谋、沉着冷静、目光敏锐等。
反面:胆小怯懦、妥协退让、敏感自闭、故步自封、妄自菲薄、冷漠自私、粗鲁莽撞、粗俗不雅、狂妄自大、目中无人、孤傲自负、刚愎自用、奸诈多疑、老气横秋、消极悲观、圆滑世故、尖酸刻薄、唯利是图等。
(2)品质类正面:洁身自好、淡泊名利、安贫乐道、仁义守信、乐善好施、虚怀若谷、胸有大志、志存高远、心胸宽广、宽宏大量、豁达大度、坦荡无私、德艺双馨、诚实守信、知恩图报、宠辱不惊、言而有信、表里如一、不耻下问、与世无争、不慕权贵、知错就改等。
反面:爱慕虚荣、追名逐利、鼠肚鸡肠、投机取巧等。
①拼搏类正面:顽强拼搏、自强不息、不怕困难、坚强不屈、积极乐观、身残志坚、自食其力、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矢志不渝、勤勉刻苦、不畏艰辛、吃苦耐劳等。
反面:贪图享乐、自暴自弃、拈轻怕重等。
②奉献类正面:无私奉献、自我牺牲、任劳任怨、不事张扬、默默奉献、毫无所求、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废寝忘食等。
反面:斤斤计较、自私自利等。
③职责类正面:恪尽职守、尽职尽责、勇于担当、爱岗敬业、治学严谨、诲人不倦、秉公执法、不徇私情、勇于探索、锐意进取、敢于创新、以身殉职、奉公守法、铁面无私、赏罚分明、严于律己等。
反面:以权谋私、徇私枉法、畏首畏尾、贪生怕死等。
④大爱类正面:热爱集体、家国情怀、关注民生、忧国忧民、精忠报国、壮志凌云、民族气节、舍生取义、浩然正气、无私无畏、深明大义、见识高远、顾大体识大局、舍生取义、忠心耿耿、公而忘私、大义灭亲、疾恶如仇、扶危济困、刚正不阿、远见卓识等。
人物形象分析教学设计

人物形象分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和技巧,能够准确、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2、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3、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如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等。
学会从细节描写中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和品质。
2、教学难点理解人物形象与作品主题的关系。
能够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全面、准确地分析人物形象。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人物形象分析的相关知识和方法。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激发学生的思维。
3、阅读分析法: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通过分析文本理解人物形象。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好!今天咱们要一起走进文学的奇妙世界,去探索那些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
比如说,大家都看过《西游记》吧?里面的孙悟空神通广大、机智勇敢,猪八戒贪吃懒做但又憨厚可爱。
那你们知道作者是怎么把这些人物塑造得这么深入人心的吗?这就需要我们来好好分析一下人物形象啦!(二)知识讲解1、首先,咱们来聊聊什么是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啊,就是作者通过文学作品展现出来的人物的外貌、性格、品质、思想等方面的特点。
就像我们身边的人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样子和性格。
2、那怎么去分析人物形象呢?这就得靠一些小技巧啦!咱们先来说说人物描写的方法。
外貌描写:比如说,“他身材魁梧,浓眉大眼,一脸正气。
”通过这样的描写,我们就能大概想象出这个人的样子,可能是个很有正义感的人。
语言描写:“‘哎呀,这可怎么办呀?’她着急地说道。
”从这句话,我们能感觉到这个人可能比较慌张、没什么主意。
动作描写:“他猛地一跺脚,转身就走。
”这动作是不是能体现出他的生气或者果断呢?心理描写:“我心里暗暗想着,一定要考个好成绩。
”能让我们了解这个人的想法和决心。
神态描写:“她的脸上露出了甜甜的笑容。
初中名著人物评析教案模板

初中名著人物评析教案模板教学目标:1. 了解《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背景及主要内容。
2. 分析保尔·柯察金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及其意义。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重点:1. 保尔·柯察金的人物形象分析。
2. 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人物进行评价。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保尔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
2. 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相关资料,包括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等。
2. 学生预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了解故事情节,对保尔·柯察金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及其作品背景。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保尔·柯察金的初步印象和感受。
二、人物形象分析(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保尔·柯察金的性格特点,如坚韧、乐观、忠诚、勇敢等。
2. 学生讨论保尔的人物形象在作品中的意义和价值。
3. 教师总结保尔的人物形象,强调其作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典型的意义。
三、评价与启示(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保尔的人物形象进行评价,思考其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评价和感悟,讨论保尔的形象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保尔·柯察金的人物形象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学生表示对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悟。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读后感,重点分析保尔·柯察金的人物形象。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准备进行课堂讨论。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柯察金这一人物形象,培养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保尔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名著导读水浒传鲁智深人物形象赏析课教学设计人教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鲁智深这一英雄人物形象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鲁智深形象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 评价学生的作业书写是否规范,是否能够按时完成作业。
5. 教师评价与反馈:
- 针对学生在课堂表现、小组讨论、随堂测试和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的表现,给出具体的评价和反馈。
- 鼓励学生优点,并提出改进建议,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
- 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困难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帮助和支持。
典型例题讲解
3. 文化理解:通过学习《水浒传》这部作品,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学艺术特点,增强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4. 审美情趣:引导学生欣赏古典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审美趣味,激发他们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学习者分析
1. 知识基础: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水浒传》有了初步的了解,掌握了故事情节和部分人物形象。他们对于古典文学的基本阅读方法和鉴赏技巧也有一定的掌握。
教学资源拓展
1. 拓展资源:
- 《水浒传》原著:为学生提供原著文本,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鲁智深人物形象。
- 相关论文和学术文章:推荐一些关于《水浒传》和鲁智深研究的论文和学术文章,帮助学生从学术角度更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
- 网络资源:提供一些与《水浒传》相关的网站和论坛,让学生在网络上与他人交流学习心得,拓展视野。
教学评价与反馈
1. 课堂表现:
高考小说人物形象分析公开课

题
型
一、概括(分析)人物形象 二、分析人物形象的作用
解决预习案
1、《古渡头》 概括作品中的渡夫的性格特点。 2、《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 小说主人公马里诺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 要分析。
小组讨论
《古渡头》
生一:渡夫是一个勤劳坚强,命运坎坷、生活悲惨,年老爱抽烟、心事重重的 老人。 1分 审题不准,答案不规范 生二:①贫穷但不失坚强的气节;②痛恶北佬兵,不畏强权;③仁厚善良,轻 视钱财,热切关心他人。 3分 任意拔高,要点不全
情节
环境 主题
这个人或直接或间接体现某种主题。 这个人身上寄寓着作者的某种情感。
《溜索》中的“我”有什么作用?请简 要说明。 参考答案 ①写“我”更好地衬托了领队冷静、从容不 迫的形象。 ②用“我”的视觉来观察,用第一人称来叙 述,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感。 ③写“我”从另一角度揭示了小说的主旨: 人会在艰苦磨炼中成长。
当堂训练
课堂结语 仔细审题 全面思考 言必有据 规范答题
课后作业
《核按钮》 P104《峡谷》第3题 P116《威风》第1题
谢 谢
《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
生一:马里诺是一个为了家庭生计奔波、有责任心的父亲。他采用“骗术”来获 得食物,宁愿受到他人的嘲讽、怀疑也要使自己的三个孩子填饱肚子。同时,他 也为每天的表演而苦恼,警察对他的警告使他不得不忧愁。2分 引述过长,角度单一 生二:①骗术高超、善于伪装:欺骗观众,在众人面前十分镇定地吃喝,然后还 接着行骗;②夸夸其谈、不劳而获:每次被警察发现却还是不找工作靠自己的双 手赚钱;③胆小怕事、死要面子:面对警察的吼叫,他不敢反抗。 0分 理解错误,褒贬不当 生三:风度翩翩,技艺高超,深爱家人。 1分 要点不全,缺乏分析
林黛玉进贾府——王熙凤人物描写赏析

一、教学设计意图本课的教学内容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四第一单元,小说单元。
是《林黛玉进贾府》的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王熙凤是《红楼梦》中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重要的人物,理解王熙凤的人物形象对赏析《红楼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的重点是为了让学生从人物描写的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入手,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掌握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和研究《红楼梦》的兴趣,为将来更深入的探讨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一)单元教学目标: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分析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本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根据人物肖像、语言、动作等描写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体会作者对人物出场描写的匠心。
2、教学方法:提问法、讨论与交流、自主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文化审美品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评价和鉴赏能力、写作能力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本课教学重点是结合人物肖像、人物语言、人物动作描写的分析,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四、教学过程设计及教法分析(一)课前检测小说定义: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具体环境描写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
1、小说的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
2、分析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人物的肖像、_动作__、__语言__、__心理__描写等。
(二)激趣导入:《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古人云: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今天我们就踏进红楼的欣赏之旅。
曹雪芹在小说中以判词的形式暗示了主要人物的命运。
由曹雪芹给王熙凤的判词导入“凡鸟偏以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提问:从判词中能看出王熙凤的性格和命运如何?”(生自主理解—师规范解答)(三)初读文本,感知性格(发现法----师点拨)提示:王熙凤的性格在文中贾母是怎么评价的?捕捉关键词语用2分钟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鲁迅小说人物形象专题教学设计初探--以《故乡》《社戏》《孔乙己》为核心

鲁迅小说人物形象专题教学设计初探——以《故乡》《社戏》《孔乙己》为核心♦重庆师范大学贺琳玲摘要:对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进行鉴赏与分析,历来都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针对中学教育界多采用单篇教学方式而效果有待提升的现状,本教学设计利用专题教学的设计理念,对鲁迅小说《故乡》《社戏》《孔乙己》中的人物形象进行了专题鉴赏与分析&在具体展开过程中,该教学设计根据人物形象分析的特点及这三篇小说的特征,将其中涉及到的儿童身份、环境、情节、语言的相关片段依次组合成不同的文本,通过设计细致而又环环相扣的问题,为教师如何分析这三篇小说中的儿童形象提供了参考,为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习得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提供了可行性路径。
关键词:鲁迅小说;专题教学;人物形象【中国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20)10B-0068-05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一直以来都是中学语文教师头痛的。
诸多教师在对鲁迅教学设计时,彳针单篇文计。
单篇教学学好地理解具体文本的主题和中心主旨,但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思展和同时也不利于学生掌握文章的具体方法。
而基于“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展开的教学模式——专题教学,不是简单地聚篇为类进行教学,而是集中探讨某一个方面的内,如人物、著作、历史、话题、、等,以此来帮助学生提高思维发散和拓展能力。
于此,本教学设计专题教学的特点,对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选编的《社戏》《故乡》《孔乙己》三篇文章的内容进行重组,人份、环节、语言、情节构建不同的文本,对鲁迅的鉴赏与分析。
—、构建文本一,分析人物身份和经历人物是要素之一,判断一个人的类型,通常是从人份出发。
人份是一个人的标签,从标签这类人的共同特征和。
以人份为出发点,结合阴聲*;2020/10人物的人生经历和关键事件,可以分析出人物的和性格特征。
因此,笔《社戏》《故乡》《孔乙己》三篇文于人份和经历的描写文本组合成文本一。
文本一,设定以下教学内容。
第四单元阅读梳理《走进小说世界,品悟人物形象》(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阅读梳理《走进小说世界,品悟人物形象》(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人物形象的概念和特点。
2.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品味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体会它对情节和主题的作用。
3. 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能够准确运用人物形象刻画技巧,提升文学鉴赏和写作水平。
重点难点:1. 掌握人物形象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小说中人物形象对情节和主题的作用。
3. 学会用具体的细节描写人物形象,提升写作水平。
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法:通过阅读小说,提高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感悟。
2. 朗读表演法:通过朗读小说,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演绎法:通过让学生扮演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让学生更深入地感悟和理解其形象特点和心理特征。
教学步骤:A. 导入1. 利用课前预习的问卷调查结果,搜集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知,提出问题进入主题。
2. 介绍本节课的知识点和学习目标,确立学生学习人物形象的重点和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B. 讲授1. 讲解人物形象的概念和特点:外在形象特征和内在心理特征,人物行为特征和语言特点,以及人物形象的特色、独特之处。
2. 讲解人物形象对小说情节和主题的作用,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如何打动人的心灵和引发读者的共鸣。
3. 介绍如何用具体的细节描写人物形象,包括描写外貌、行为、语言、心理等方面,让学生掌握人物形象的细节描写技巧。
C. 阅读与分析1. 让学生阅读《小兵张嘎》的片段,把握人物形象。
2. 引导学生针对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展开讨论,包括人物形象特点、形象塑造的细节描写、人物形象与情节、主题的关系等方面。
D. 练习与拓展1. 给学生提供其他小说片段,让学生动手练习如何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人物形象。
2. 让学生针对其他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剖析和分析,培养学生对小说的独到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E. 总结与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主要知识点,让学生掌握人物形象的特点和形象塑造的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人物形象鉴赏分析教学设计课程分析:关于人物形象鉴赏分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2014年高考考试大纲》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人教版必修五第一单元为小说单元,单元提示中谈到“人物性格的刻画往往直接提示主题……注意细节描写,体会小说刻画人物的艺术特色”。
由此可见小说中人物形象鉴赏分析是小说鉴赏重要内容....................,是小说教学中的重点........。
而且文学类文本的人物形象分析手法基本是一致的,学好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对于诗歌鉴赏中的人物分析也有借鉴意义......................,并且对实用类文本传记中传主形象分析也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阅读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特点有一定的的分析和理解,但往往存在鉴赏方法掌握不到位,分析方法单一,人物形象概括简单,不能体现出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和深刻性,考试答题时不规范,要点不全等问题。
教学目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鉴赏分析设计思路: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高考考试大纲为方向,以人教版必修教材为依据,整合必修一到必修五的课本教材教学资源,通过直击高考、真题回放,总结提问方式和利用教材知识指导鉴赏方法,深入浅出富于启发的引导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小说阅读中人物形象鉴赏分析方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流程:导入:大千世界,既有王侯将相,又有贩夫走卒;既有英雄豪杰,又有才子佳人;从古到今,由中到外,我们的每一部小说都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所以对中外小说中人物形象的鉴赏分析理所当然成为高考小说阅读命题中的热点重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中外小说阅读中人物形象的鉴赏和分析。
一、知识概述学习目标:(PPT展示)1.掌握人物形象鉴赏的基本方法2.学习人物形象鉴赏题的切入点3.提升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二、直击高考真题回放(PPT展示)2013年课标卷Ⅱ阿城《峡谷》小说中的“骑手”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6分)2014年课标卷Ⅱ刘庆邦《鞋》小说中守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她有什么样的心态,请简要分析(6分)2015年课标卷Ⅱ刘震云《塾师老汪》东家老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2016年课标卷Ⅱ战争[美]迈尔尼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6分)2017年全国卷3《我们的裁缝店》考人物语言--“可能干什么都一样的吧?”(理解某句话在句中含义)(6分)2018年全国卷3《微纪元》请简要分析文中先行者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规律总结(PPT展示)①每年必考②主观题简答③分值6分常考考点:*常见考点一:人物形象特点类:设问:文中XX(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或XX具有哪些性格特点?*常见考点二:人物形象塑造方法类:设问:请简要分析对XX(人)的描写方法*常见考点三:人物形象心理特点分析类:设问:请分析XX(人)的心理变化过程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PPT展示)正面描写:肖像描写(直接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侧面描写:其他人物:正衬(他人评价)、反衬(对比)(间接描写)环境衬托学生小牛试刀:请在五分钟内说出以下人物描写的方法及其人物形象:(PPT展示交流结果)1、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她一手提着竹篮。
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支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祝福》肖像描写祥林嫂:被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摧残的悲惨的劳动妇女。
2、他便排出九文大钱。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
动作描写有力地表现了孔乙己的经济拮据状况,反映了他迂腐的性格特点。
3、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
“什么东西?”他拿着宝匣往窗前走去。
“噢,是真金!金子!”他连声叫嚷,“这么多的金子!有两斤重。
啊!啊!查理把这个跟你换了美丽的金洋,是不是?为什么不早告诉我?这交易划得来,小乖乖!你真是我的女儿,我明白了。
”------ 《守财奴》语言描写葛朗台:生性贪财吝啬,爱钱如命,他的名字,也成了守财奴的代称。
4、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陌上桑》侧面描写罗敷的美丽5、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到沉寂。
鲁迅《祝福》环境描写侧面烘托衬托我孤寂悲愤的心情,对祥林嫂悲惨遭遇的同情6、这藤野先生,据说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
(鲁迅《藤野先生》)细节描写、侧面生活简朴、马虎、不拘小节7、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把自己的脸也“藏在竖起的衣领里”------他“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他坐马车“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正面肖像描写别里科夫:封闭、顽固守旧补充注意点:1、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2、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四、方法指津(PPT展示)1、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的性格由于高太尉等人的不断迫害,从善良安分忍辱负重到逆来顺受苟且偷安再到后来的勇敢反抗逼上梁山,显示出英雄本色。
是随着情节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又如初中教材俄国契诃夫的《变色龙》中围绕小狗主人胡情节,展现出了警官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媚上欺下胡丑恶形象。
2、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如《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的形象,写她的语言:“邢夫人苦留吃过晚饭去,黛玉笑回道:“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
望舅母容谅。
”写她的动作:在贾政处,王夫人再四携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
写她的心理: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不肯多走一步路,不肯多说一句话。
透过这些描写我们看到了一个寄人篱下、多愁善感、小心谨慎的林妹妹形象。
3、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如教材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风雪”;鲁迅《祝福》开头结尾胡大雪纷飞场景;又如沈从文的《边城》通过对茶峒地区的风俗民情及青山绿水的描写烘托出边城小镇的人物人性的淳朴自然、优美健康。
4、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如《林黛玉进贾府》中作者曹雪芹通过《西江月》两首判词明贬实褒来赞美宝玉蔑视世俗,独立不羁的品质。
六、答题模式(PPT展示)一、人物形象特点类:-------分点概括人物形象(双音节词语或者四字词语)+陈述事实分析分点概括人物形象+陈述事实分析(答案尽量使用概括性短语)如:(2018年内江三摸《理发室里的笑声》)5.小说中“女理发师”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①为人热情,待人和善(概括特点):“笑着与人打招呼,送去问候。
”(陈述事实分析)(2分)②勤劳刻苦,严谨踏实:“做事认真,一丝不苟,二十多年的勤奋工作。
”(2分)③性情开朗,自信乐观:“总是笑着说话,做事;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都挺满意。
”(2分)二、人物形象塑造方法类:---分点概括人物描写方法+陈述事实分析如:2018年内江三摸6题小说运用了哪些方法来塑造“女理发师”这一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5分)①正面描写(描写方法):通过描写“女理发师”的外貌(肖像)和语言等来表现她的热情好客、勤劳踏实的个性特点。
(陈述事实分析)(2分)②侧面描写:小说中的“徒弟”“丈夫”“我”“知情者”等次要人物都是用来侧面衬托主人公精神品质的;“顾客盈门”和“买了两套房子”也从侧面衬托了“女理发师”手艺好,取得的成绩大。
(3分)三、人物心理特点分析类---分点概括心理特点+陈述事实分析2018年高考全国卷3小说阅读《微纪元》5题请简要分析文中先行者的心理变化过程。
(6分)答案:①心存侥幸,复杂纠结(概括心理特点):先行者着陆之前,已经知道地球灾难的发生,一方面心存侥幸,一方面又深知连侥幸也不过是幻想,心情复杂纠结(陈述事实分析);②濒临崩溃:着陆后亲身感受到地球的荒凉,自认是宇宙间最后一个人类,巨大的孤独感和绝望使他濒临崩溃;③重新燃起希望:意识到画面有可能并非虚拟,感到震撼,重新燃起了希望。
七、课堂小结(结合板书总结)中外小说阅读---人物形象鉴赏分析怎么考怎么解怎么答考1:形象特点分析类借故事情节分析特点+分析考2:塑造形象分析类借描写方法分析方法+分析考3:心里特点分析类借环境描写分析心理特点+分析借作者倾向分析找句子→析方法→品特点八、学生当堂训练父亲父亲决定去一趟深圳。
父亲两个月前就想去深圳了。
父亲很早就听说深圳是个美丽的城市,但他从来没有想过要到深圳去走一走看一看,因为他觉得那个城市再好,也只能是别人的城市,他只要种好他的两亩地,他这一生就算是平稳了,也无憾了。
然而命运就是捉弄人,父亲晚年平静的生活被一个意外打破了--父亲的大儿子,我哥,因病去世了。
这个噩耗从深圳传来,我们一家人都无法接受。
父亲听了走回他的房间,沉默了整整一个晚上才出来。
大哥去深圳打工已经十多年了,每年都要回来一趟,看看老父亲,每次回来,都带上大包小包的东西,父亲对那些东西没有兴趣,每次都告诉大哥,下次回来,不要再带那些东西了,只要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顿饭,他就高兴。
大哥今年春节回来,还是带回很多的东西。
父亲也没有多看,他盯着大哥看了一会,说:工作不要那么拼命,干不下去就回来,家里还有两亩薄田呢。
从父亲的话里,我发现大哥比去年消瘦了,估计在那里干得太累了吧。
大哥笑笑说:没事儿想不到半年之后,大哥就走了。
大哥是被癌症夺去生命的。
大哥是一名普通的工人,对于大哥的不幸,有人说大哥不是死于癌症,而是死于职业病,甚至有人说是死于安全事故。
对于这样的猜测,我也产生了怀疑,怀疑大哥的死是不是真的跟他的工作有关。
后来了解到的事情,使我的怀疑更加加深了。
听说大哥在住院期间,他所在的公司给了他一笔医疗费,又发动员工捐款。
可再多的钱也无法挽回大哥的生命了,大哥住进医院没多久就不治了——大哥的病发现时已经是晚期的后期了。
那时候父亲是想亲自到深圳去处理大哥的后事的,但考虑到父亲内心的悲痛和他的身体状况,在我们的一再阻止下,父亲才没有去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