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校园绿化景观的功能及植物配置
试析校园绿化景观植物配置

试析校园绿化景观植物配置校园绿化在校园建设中属于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校园物质环境来讲,校园绿化不仅是构成之一,也作为重要的标志来体现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可以说在校园所有环境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
通过科学的校园植物配置方法可对良好环境氛围的营造起到促进作用,使景观本身的功能更好的展现出来,将校园的绿化效果与绿化率提升。
一、校园绿化景观配置方法(一)配置的基本原则在对校园景观植物进行配置时,最先对植物产地加以思考,优先选择当地具有特色的植物,这样不仅能植物同当地生态环境相适应,促进植物的生长,在低投入的同时展现出良好的效果,并且还能很好的将本地区的特色体现出来。
杜绝盲目引进不切实际的引进名贵物种,不仅难以保证成活率还增加了投入成本;禁止选择配置易引发过敏、有恶臭或者是多刺的植物。
(二)校园不同位置配置方法解析主路:以主路周围的建筑形式为依据,配置树形高大、挺拔的植物,以此使主路的路线能够很好的凸显出来,法桐、柳杉等树形美观的乔木均可作为行道树种植在主路两侧。
宿舍:宿舍是为学生提供休息与娱乐的地方,可以设置封闭草坪,并配合一些建筑小品,可选择四季变换的合欢、美人蕉、木绣球以及紫薇等花木。
教学楼:教学楼应当给人以安静、优美、整洁的感觉,所以主要选择树木进行配置,可将常绿树木与落叶树木结合在一起进行配置,比如桂花、雪松、广玉兰、桧柏等。
操场:学生需要在操场上进行自由的活动,因此应当将耐践踏、无需精细管理的草皮种植在跑道内部空间,可以选择结缕草、小糠草等。
校園四周:可在校园周围种植一些大型的乔木,使校园能够同周围的环境实现很好的分割,用以建立出绿色的屏障,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尘、隔音以及防护的作用,可以选择的植物有梧桐、樟树、水杉等。
二、校园绿化景观的功能解析(一)促进校园环境的改善校园中种植的绿化植物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还能通过分泌杀菌素将周围环境中的有毒气体吸收并溶解,起到消灭细菌、净化空气、改善空气质量的作用。
校园植物配置

校园植物配置校园植物配置是指在校园内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并将其合理布置在校园各个区域,以增加校园的美观度和环境质量。
下面将详细介绍校园植物配置的标准格式文本。
一、校园植物配置的目的和意义校园植物配置的目的是为了打造一个美丽、舒适、环保的校园环境。
通过合理选择和布置植物,可以增加校园的绿化面积,提高空气质量,改善校园氛围,为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二、校园植物配置的原则1. 生态原则: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本地植物,减少对外来物种的依赖,保护和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2. 美观原则:选择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注重植物的色彩、形态和季节性变化,使校园呈现出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3. 功能原则:根据校园的不同区域和功能需求,选择具有净化空气、调节温度、防止土壤侵蚀等功能的植物。
4. 维护原则:选择易于管理和养护的植物,考虑到校园植物配置后的日常养护工作量和费用。
三、校园植物配置的步骤1. 调研和分析:对校园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土壤状况等进行调研和分析,了解各个区域的植物配置需求和限制条件。
2. 植物选择:根据调研结果,选择适应当地环境条件的本地植物,考虑植物的生长习性、抗逆性、观赏价值等因素。
3. 区域划分:根据校园的功能区域,如教学区、活动区、休闲区等,将植物配置需求进行区域划分,确定每个区域的植物种类和数量。
4. 布置方案:根据区域划分,制定植物配置的布置方案,确定植物的种植位置、间距和密度等。
5. 养护管理:制定植物养护管理方案,包括浇水、施肥、修剪等工作的频率和方法,确保植物的健康生长和美观效果的持久性。
四、校园植物配置的实施效果评估1. 美观度评估:根据植物配置的布置方案,评估校园的美观度,包括植物的色彩搭配、形态变化和景观效果等。
2. 环境效果评估:通过监测校园的空气质量、温度和湿度等环境指标,评估植物配置对校园环境的改善效果。
3. 师生满意度评估:通过调查问卷和反馈意见等方式,了解师生对校园植物配置的满意度和意见建议,为后续的改进提供参考。
浅谈景观化校园中的植物配置

浅谈景观化校园中的植物配置摘要植物是营造校园景观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校园景观建设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异于其他景观环境,校园环境中的植物配置也和其他环境中的植物配置有所不同,它的植物也应该有其独特的特点。
植物作为不断生长的生命体,其景观不仅可以形成一个环境优美的校园环境,更重要的是构建一个轮廓明确的校园交流场所。
关键词景观化校园;植物景观;植物配置校园环境作为影响学生成才的重要外部条件之一,在校园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有利于改善和提高教学质量,还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陶冶情操,增强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意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想要创造一个人文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景观化校园,植物的配置显得尤为重要。
景观化校园的植物配置,应该站在一个城市的高度进行考虑,相互协调、层次丰富、色彩和谐、植物各得其所,充分利用阳光、土壤、水分的植物配置,从而为在校师生创造一个优美、清新、舒适的校园环境。
1 景观化校园的作用1)提供多层次的交往、学习、休憩空间。
景观化校园的主旨是以人为本。
将校园环境各要素以人本主义为思考原则来组织,通过合理的规划和植物配置,形成或静或动、风格各异的空间,在满足感官愉悦的同时,为校内师生提供娱乐、交流、休闲的场所,达到削减压力、疏松心理的作用。
2)反映校园文化与文脉。
校园作为学校的物质财富之一,其环境本身是文化的一种表现。
景观化校园从校园的自然环境和历史出发,继承并改善校园的物质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校园文化。
景观化校园在注重校园文化的同时尊重校园历史,通过环境再创造、协调新旧景观,形成有机的校园整体。
3)调节环境小气候。
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呼出氧气,吸收二氧化碳,使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达到均衡;而通过蒸腾作用则可以增加空气湿度,降低空气温度;同时,植物还能阻挡和吸附飞扬的粉尘,改善空气质量;另外,植物还能够有效地吸收、减弱声音,起到降低噪声的功能。
2 景观化校园中绿化植物的选择与配置2.1 景观化校园中植物选择的基本原则1)风格与校园总体规划相统一。
校园植物配置

校园植物配置引言概述:校园植物配置是指在校园中合理选择和布置各类植物,以美化校园环境、改善空气质量、提升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舒适度。
正确的校园植物配置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一个美丽的学习环境,还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本文将从植物选择、布置位置、养护管理、教育意义和环境效益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校园植物配置的重要性和具体要点。
一、植物选择:1.1 适应性:选择能适应校园环境的植物,如耐阴性强、耐干旱、抗污染等特性的植物,以确保植物能够在校园环境中良好生长。
1.2 观赏性:选择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如花朵美丽、叶片丰富的植物,以增加校园的美感和艺术氛围。
1.3 教育性:选择能够教育学生的植物,如具有植物生长周期、生理特点等教育价值的植物,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对自然的热爱。
二、布置位置:2.1 前庭花坛:在校园的入口处或主要通道设置花坛,以迎接来访者和学生,提升整体的氛围和形象。
2.2 教学楼周围:在教学楼周围布置植物,如绿化带、花坛等,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舒适感。
2.3 校园中心区域:在校园的中心区域设置大型植物,如花草树木等,以营造良好的休闲和交流氛围。
三、养护管理:3.1 定期浇水:根据植物的需水量,制定合理的浇水计划,确保植物得到足够的水分供应。
3.2 植物修剪:定期对植物进行修剪,保持植物的整洁和形态美。
3.3 虫害防治:定期巡查植物,及时发现并处理植物的虫害问题,以保持植物的健康生长。
四、教育意义:4.1 培养责任感:通过参与植物的养护管理,学生能够培养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4.2 激发创造力:观察和接触植物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
4.3 增加知识面:了解植物的生长特点和养护方法,学生能够增加对自然的认识和了解。
五、环境效益:5.1 美化校园:校园植物配置能够增加校园的美感和艺术氛围,提升整体的环境质量。
5.2 改善空气质量: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能够改善校园的空气质量,提供清新的学习环境。
校园植物配置

校园植物配置校园植物配置是指在校园内合理布置和选择适合种植的植物,以美化校园环境、提升空气质量、增加生态景观等目的。
校园植物配置旨在打造一个舒适、宜人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为学生和教职工提供一个绿色、健康的校园。
一、校园植物配置的意义和目标1. 美化校园环境:通过合理配置植物,可以增加校园的色彩和层次感,营造出宜人的校园氛围,提升校园环境的美观度。
2. 提升空气质量: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空气,降低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改善校园空气质量。
3. 增加生态景观:校园植物配置可以创造出一个生态多样性的校园环境,吸引各种鸟类和昆虫,增加生物多样性,丰富校园生态景观。
4. 提供学习资源:校园植物配置可以为学生提供实地学习的机会,了解植物的生长特点、生态功能和保护意义,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校园植物配置的目标是在校园内合理布置各种植物,创造出一个绿色、健康、美丽的校园环境,提供一个舒适、宜人的学习和生活场所。
二、校园植物配置的原则和方法1. 选择适宜的植物:校园植物配置应根据校园的气候条件、土壤状况和光照情况,选择适应性强、抗逆性好的植物品种。
2. 多样性原则:校园植物配置应注重植物的多样性,选择不同种类、不同季节开花的植物,以实现全年绿化、花开不断的效果。
3. 布局合理:校园植物配置应根据校园的地形、建筑物分布和功能区域,合理布局植物,创造出统一、和谐的景观效果。
4. 绿化与功能结合:校园植物配置应结合校园的功能需求,如在教学区域配置适合学习的植物,如绿萝、仙人掌等,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
5. 养护管理:校园植物配置后,应加强对植物的养护管理,及时修剪、浇水、施肥等,保持植物的良好生长状态。
三、校园植物配置的具体实施方案1. 校园主入口:主入口是校园的门面,应配置高大挺拔、树形美观的树木,如国槐、法桐等,以营造庄重、大气的校园形象。
2. 校园道路:校园道路两旁可种植绿化带,选择耐污染、抗逆性强的植物,如银杏、榆树等,以增加道路的绿化效果。
学校管理-校园景观中绿化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校园景观中绿化植物的选择与配置一、校园绿化的作用优美的校园绿化能培养同学们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使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生命的激昂和生活的丰富多姿,给人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
使同学们学习轻松,老师们工作舒适。
优美的校园绿化环境不仅会在闲暇时给同学们带来自然享受,还可以激发写作上的灵感。
勿庸置疑,校园绿化环境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异常重要的。
二、校园绿化的基本原则环境育人,校园中良好的绿化环境能满足教师、学生生理及心理上的需求,使人适时得到休息放松,心地平和,情感端正,对健康品格的塑造具有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
高校校园应因地制宜布置绿化和小品,体现现代高校特点和校园文化特点,形成环境幽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现代高校校园环境。
从以上角度考虑,校园绿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以下几点:一是以人为本。
高校校园是人群聚集的地区,教职工、学生是校园的主体。
校园绿化应尽量满足他们教学、科研、学习、生活的需要。
如为学生学习建造亭廊,为学生交流设计广场,为学生展示设计舞台,为学生休闲布置小游园、桌椅、庭荫凳等。
尤其是校园面积不大的高校合理造园显得至关重要。
二是适地适树。
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是校园绿化中的基本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植物健康生长。
具体操作中,要做到乡土树种先行,驯化树种次之,避免分泌有害物质、飞花飞絮等“绿化污染”。
三是体现特色。
校园绿化要与校园文化和谐,自然景观要与人文景观搭配。
如北京大学校园绿化围绕未名湖等景观及历史人物造景,让厚重文化与东方园林结合,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四是突出重点。
校园绿化以绿为主,但也应分主次,即:普通绿化区以绿为主,注重改善生态环境;重点绿化区以景为主,注重提升美化水平。
如校园正门入口区、重点教学区、集中绿化区就是重点绿化区,运动区、生活区、服务区为普通绿化区。
这样还可以将有限的绿化经费用在刀刃上。
五是科学搭配。
校园绿化和养护,应有专业人士参与。
校园绿化的整体把握应以绿为主,注重造景,在绿化布局和植物搭配上注重造型和色彩搭配,做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点(景点)、线(道路)、面(绿化区)结合,乔、灌、花、草相搭配,营造各种绿化空间,使校园充满生机与活力。
高校校园绿化植物配置应用探讨

高校校园绿化植物配置应用探讨摘要介绍高校园林绿化植物的功能及其配置原则,并分区域介绍了高校园林植物的选择与配置方法,以为提高高校校园绿化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校园;绿化植物;配置高校园林绿化是高校校园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校园绿化既参与构成了校园物质环境,又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整个学校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园的绿化率和绿化效果对于维护生态环境、美化学习环境、优化育人环境起到重要作用,搞好校园植物配置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提高校园绿化率和绿化效果。
1校园园林绿地的功能1.1美化环境,陶冶情操的功能通过合理搭配园林植物,可以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景观效果,使人们身心愉悦。
同时,不同的植物常由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生活文化以及历史习俗等原因,而被赋予一定的思想感情,甚至将植物人格化。
例如月桂树在欧洲许多国家被认为是光荣的代表,橄榄枝是和平的象征;四季常青的松柏在我国常代表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同时也是长寿、永年的象征。
园林树木的这种特性常被画家、诗人、文学家借喻,象征着美好理想。
如象征坚贞、气节和理想的松、竹、梅代表高尚的品质,被称为“岁寒三友”;一些地区于春节期间在家中摆放玉兰、海棠、迎春、牡丹、桂花,寓意为“玉、堂、春、富、贵”,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各种植物的不同配植组合,能带给人们丰富多彩的精神享受。
诗人王维用诗句表达了对园林植物形成“静”的感受:“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这是诗人白居易对园林植物形成春光明媚景色的描绘[1]。
1.2改善环境,净化空气的功能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科学数据显示,每 1 hm2森林每天可消耗1 000 kg二氧化碳,释放730 kg氧气。
这就是人们到公园中后感觉神清气爽的原因。
城市中,园林植物是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调节器。
校园植物配置

校园植物配置一、概述校园植物配置是指在校园内合理选择和布置各类植物,以美化校园环境、提升空气质量、增加生态景观等为目的的一项工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校园植物配置的标准格式。
二、校园植物配置的重要性1. 美化校园环境:植物的色彩、形态和芳香可以为校园增添自然的美感,提高师生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2. 提升空气质量: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并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改善室内外空气质量。
3. 增加生态景观:校园植物配置可以创造一个生态多样性的校园环境,为师生提供一个与自然亲近的学习和生活场所。
三、校园植物配置的标准格式1. 植物选择:(1) 根据校园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土壤状况,选择适应性强、抗逆性好的植物品种。
(2) 根据校园的功能需求,选择不同种类的植物,如观赏植物、果树、草坪等。
(3) 考虑植物的生长速度和高度,避免影响建筑物、道路和视线。
2. 植物布局:(1) 根据校园的空间规划和景观设计,合理布置植物,形成独特的景观效果。
(2) 将大型树木布置在校园的主要景点和广场,起到引领和点缀的作用。
(3) 在校园的道路、人行道和庭院等地方种植适合的地被植物,增加绿化面积。
3. 植物养护:(1) 定期修剪和修整植物,保持其良好的生长状态,防止过度生长影响校园的整体美观。
(2) 给予植物适量的水分和养分,保持土壤湿润和肥沃,促进植物的健康生长。
(3) 定期除草和清理落叶,保持校园的整洁和卫生。
4. 生态保护:(1) 鼓励校园师生积极参与植物配置和养护工作,提高生态环保意识。
(2) 选择本地特色的植物品种,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和生态系统。
(3) 配置适量的花坛和花境,吸引蜜蜂、蝴蝶等昆虫,促进生态平衡。
四、校园植物配置的效果评估1. 通过定期的植物生长观察和调查问卷调查,评估植物配置对校园环境的美化效果。
2. 通过空气质量监测和室内外温度测量,评估植物配置对空气质量和温度的影响。
3. 通过师生的反馈和参与度,评估植物配置对校园生态景观的满意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校园绿化景观的功能及植物配置
在校园景观设计中,园林植物对学校产生的影响比较深远,学校可以通过植物配置展现校园文化和精神风貌。
因此,越来越多的教育单位开始注重植物配置在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本文基于此,探讨校园绿化景观的功能及植物配置,以供参考。
标签:校园绿化;景观功能;植物配置
学校植物的配置与造景直接影响着校园的环境,运用科学合理的技术方法,充分发挥生态植物的吸附灰尘、降低噪音、遮阴庇护、美化环境的作用,建设环境优美的生态校园,既能帮助师生缓解心理疲劳,释放工作、学习及生活压力,陶冶情操与启发灵感,也能对师生的教科研活动以及身心健康发展起一定的积极作用。
1、校园绿化景观的功能
1.1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由于树冠的截流,地被植物的截流以及地表植物的吸收和土壤的渗透作用,植物能有效减少和减缓地表经流量和流速,因而,在校园的山地、坡地及裸露地段,栽植适量的乔灌木地被,可起到水土保持,涵养水源的作用。
1.2防风固沙、吸降尘埃
栽植树木、灌木及草坪的绿地,可降低风速,阻挡风沙,吸降尘埃,对防止尘土飞扬是十分有效的
1.3监测大气污染
部分绿化景观植物对大气中毒很“敏感”,没有抗性和解毒作用的,对有毒气体反应特别敏感,表现受害症状,可以利用其敏感性作为监测手段,确保师生生活在合乎健康标准的环境中。
如雪松、月季等可用来监测S02、F、HF等;石榴、竹类等可用来监测Cl2、HCl等。
2、校园绿化景观的植物配置原则
2.1 生态学原则
绿色景观对促进学校的发展以及老师和同学的生活实践有着关键的作用和价值,在对绿化景观植物进行配制时,学校必须要以生态性原则为立足点和核心,因为植物景观也是具有生命的有机体,每一类植物都有自身的发育特性,植物的生长以及发展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对不同的植物进行选择时必须要有立
足于自身的实际环境条件选择相对的绿色植物,采取因地制宜的形式来营造良好的校园绿化景观。
2.2 目的性原则
绿色植物对提高校园环境有着关键的作用以及价值,植物具有改善校园环境以及美化校园环境的作用,在植物配置的过程之中,首先需要以植物功能的目的为立足点,分析植物所发挥的主要功能,不管是观赏性功能还是改善环境的功能,学校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选择,保障每一个植物都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之中做出应有的贡献以及价值。
2.3 稳定性原则
绿色植物是一个有机体的,同时植物自身的生产以及发展会受到时间推移的影响,每个植物都有自身的生命周期,因此学校在对不同的绿色植物进行配置以及选择的过程之中必须要考虑植物在未来的变动性以及发展性,结合植物变动的实质情况进行选择,保障绿色植物的稳定性及长期性,将不同的绿色植物纳入现有的校园文化景观的建设之中。
3、校园绿化景观的植物配置要点
3.1 校园教学区植物配置要点
校园教学区一般位于广场入口两侧,是校园地带中的主体部分,设计师可配合建筑和场地格局来设置园林植物美化教学区。
比如对称式的建筑布局,植物的布置也可以选择较规整的形式。
靠近教学楼区域需要通风采光,因此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可以设计一些体积高度较小的灌木、小乔木。
在进行大乔木配置时,应该控制好植物和建筑物之间的距离。
一些高校中的教学楼层级较高,间距又较小,从而影响到采光效果。
对于这种情况,可以配置耐阴性较强园林植物,比如二月兰、桂花、栀子花等植物,确保植物的正常生长。
在进行教学楼周边区域植物配置时,应该体现出学校的文化特色,通过学校景观衬托出学校的人文精神。
例如,松、竹、梅象征着气节和理想,代表着高尚的品德;而柳树则被赋予了依依惜别的感情;桃李寄托了师生间的深厚感情;松柏由于四季常青,象征着永恒,这些都是校园景观中常用的树种。
在教学楼中庭景观设计方面,可利用紫薇、紫叶李、南天竹、大叶黄杨等设计出具有层次感的植物,使校园环境看上去更加自然、和谐、统一。
3.2 校园区域景观植物配置要点
校园区域是指在校园景观园林中具有共同特征,且空间范围较大的部分,比如校园停车场、校园广场和文化景区等。
因为校园区域类型比较多,所以各区域之间园林植物景观配置也会出现变化。
设计师应该结合不同校园活动区域内人的生理特征与心理特征进行设计。
在进行青少年校园活动区域园林植物配置设计时,设计师可以根据青少年的活泼特征与好奇心理进行植物配置设计,将一些植
物形态有一定特色的观赏性较强的或色彩和芳香巨有一定吸引力的园林植物配置到活动区域,满足青少年对校园景观的观赏性需求。
滨水区域在进行植物配置设计时,可将垂丝海棠和银杏、柳树等设置在池水周边以供人观赏,并选择玉兰、木槿、柿树及腊梅等具有季节特色的植物作为点缀,营造出一种诗情画意般的滨水环境。
3.3 校园多元化植物配置要点
北方地区气候比较独特,能够适应校园地理条件的园林植物类型相对较少,这对校园景观生态稳定和校园环境持续发展可能会造成一定的阻碍。
因此,在进行园林植物配置时,设计师应该从乡土树种和外来物种等方面进行园林植物的多元化发展,丰富校园景观的植物品种,营造良好的校园景观效果,改善校园生态环境。
在校园植物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应该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对不同文化、地形及生态条件的学校进行园林植物的合理配置。
南方校园的行道树应以常绿树为主,北方院校则应该以落叶树为主,从而突出南北校园的气候差别。
如华南农业大学的林荫大道以大王椰子为行道树,北京林业大学则以银杏为校园干道的行道树,秋冬落叶季的校园也不失一种别样的风采。
而艺术类院校还可以通过植物营造一种烂漫的氛围,医学类院校可以在植物选择上考虑既有观赏价值又有实用价值的中草药等,通过植物配置突出各自校园的特点。
总之,建设学校生态校园,通过园林植物树种选择以及合理配置,改善校园的小气候,进而美化校园环境,以充分发挥学校校园绿化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以及综合功能。
通过山、水、植物、建筑、石体等相互搭配,积极创建绿色生态校园。
参考文献:
[1]李海波.浅析高校校园的绿化景观与植物配置[J].新商務周刊,2018(7).
[2]卢蓉.校园景观设计中园林植物的配置要点研究[J].中国房地产业,2018(12).
胡金义,湖北大学,湖北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