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圆的认识(二)
六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单元 圆(第2课时)圆的认识 ppt课件

动手试一试
请你拿出两个大小不同的学具圆, 你能分别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吗?你 能找到几条?你发现了什么?
课堂练习
在下列各图形中,你能分别画出几条 对称轴?
动手试一试
请你在练习本上画一个只有一 条对称轴的四边形;再画一个只有2 条对称轴的四边形。
第 二 单元 圆
第 2 课时 圆 的 认 识(2)
复习
一、判断正误
(1)所有的圆的直径都相等。(× )
(2)等圆的半径都相等。
(√ )
(3)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
(4)半径是2cm的圆比直径是3cm的圆大。
(√ )
复习
二、用圆规画一个半径是3cm的圆,并 用字母o、r、d标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 径。
•
•
6、成功就是简单的事情不断地重复做 。
•
•
7、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 遇里百 折不挠 。
•
•
8、伟人与常人最大的差别就在于珍惜 时间。
•
•
9、生命不是要超越别人,而是要超越 自己。
•
•
1、命运把人抛入最低谷时,往往是人 生转折 的最佳 期。谁 若自怨 自艾, 必会坐 失良机 !
•
•
2、成功的秘诀是努力,所有的第一名 都是练 出来的 。
•
•
3、目标的实现建立在我要成功的强烈 愿望上 。
•
•
4、不管失败多少次,都要面对生活, 充满希 望。
•
•
5、人生,最宝贵的莫过于光阴;人生 ,最璀 璨的莫 过于事 业;人 生,最 快乐的 莫过于 奋斗。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圆 1.2 圆的认识(2)

易错点 对圆的特征理解不透而导致解题错误
4.下图中圆的半径是4 cm,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4×2=8(cm) 8×8=64(cm2)
提升点 1 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
5.把一张边长是8 dm的正方形纸片,剪成半径是1 dm 的圆形纸片,一共可以剪成多少个? (先画出草图,再解答) (画图略) 8÷(1×2)=4(个) 4×4=16(个)
返回
圆的认识(2)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3)在同一圆内,圆上两点间的距离,圆 的直径最长。
返回
圆的认识(2)
课后作业 1.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从课时练中选取。
返回
第2课时 圆的认识(一) 圆的特征的实际应用
BS 六年级上册
习题课件
1圆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1
2
3
4
5
6
7
2.请你用所学的圆的知识解释水桶的盖子为什么要做成 圆形的?
因为直径是圆中最长的线段,所以 盖子不会掉入桶中。
3.体育老师要在操场上画一个半径为5 m的圆,没有这 么大的圆规,该怎么画?
将一根5 m长的绳子的一端用铁钉固定在操 场地面上作为圆心,拉紧绳子转动一圈,另 一端在地面划过就可以画一个半径为5 m的 圆。(绳子无弹性)(答案不唯一)
圆北的师认大识版(2数)学 六年级 上册
1圆
圆的认识(2)
课前导入
探究新知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入
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图形是圆的?
返回
圆的认识(2)
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图形是圆的?
车轮为什么是圆的呢?
返回
圆的认识(2)
探究新知
第二课时:圆的认识(二)

第二课时:圆的认识(二)1. 圆的特性回顾在上一节的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一些关于圆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回顾一下:•圆是由一条闭合曲线组成的,它的每个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
•圆的直径是通过圆心的两个点之间的距离,它的长度是圆的半径的两倍。
•圆的周长是圆上任意两点之间的弧长,它的值等于直径乘以π(pi),即周长 = 直径× π。
•圆的面积是圆内部的所有点构成的区域,它的值等于半径的平方乘以π,即面积 = 半径² × π。
2. 圆上的弧2.1 弧长我们已经知道,圆的周长就是圆上任意两点之间的弧长。
那么如何计算弧长呢?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下面的公式来计算弧长:弧长 = 弧度 × 半径其中,弧度是度数除以180再乘以π所得到的值。
例如,一个90度的弧对应的弧度就是90/180 × π = π/2。
2.2 弧度制与度数制的转换在数学中,我们使用两种不同的角度制度:度数制和弧度制。
度数制是最常见的,我们使用的角度单位是度;而弧度制是数学中常用的一种角度量度方式,我们使用弧度作为单位。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度数制与弧度制之间的转换:弧度 = 度数× π/180度数 = 弧度× 180/π例如,将 60 度转换为弧度,可以使用60 × π/180 = π/3。
3. 圆的面积与周长计算3.1 圆的周长计算在前面的回顾中,我们已经知道圆的周长等于直径乘以π。
我们可以使用如下的公式计算圆的周长:周长 = 直径× π3.2 圆的面积计算同样地,在前面的回顾中,我们已经知道圆的面积等于半径的平方乘以π。
我们可以使用如下的公式计算圆的面积:面积 = 半径² × π4. 圆与其他几何图形的关系4.1 圆与正多边形的关系在数学中,正多边形指的是所有边和角都相等的多边形。
圆可以看作是一个具有无限多边形的正多边形,因为圆上的任意一条弧都可以看作是无限多个边的集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2课时圆的认识(二)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2课时圆的认识(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圆,掌握圆的周长及圆的周长与半径之间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1. 圆的周长2. 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
2. 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含义,记住圆周率的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圆的模型、圆规、直尺、绳子、计算器。
2. 学具:每人一个圆规、直尺、绳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复习圆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到的圆的性质。
2. 新课:介绍圆的周长,讲解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实验验证这一关系。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利用学具测量不同圆的周长,计算圆周率,并讨论圆周率的含义。
4. 应用: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如计算自行车轮胎的周长等。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以及圆周率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圆的周长2. 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3. 圆周率的含义与计算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测量家中圆形物品的周长,计算圆周率,并记录下来。
2. 设计一些关于圆的周长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解答。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的理解程度如何,是否需要进一步巩固?2. 学生在实验中是否能够正确测量圆的周长,计算圆周率?3. 学生是否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4.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对学生掌握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有所帮助。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重点关注的细节: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一、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圆的周长(C)与半径(r)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为:C = 2πr。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2课时 圆的认识(二)

课后反思:一、六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解答题1.佳惠超市按商品标价的80%进行促销。
光明小学在此超市按促销价购买了200支钢笔,共付2040元。
(1)每支钢笔的标价是多少元?(2)如果每支钢笔超市的进价是8.5元,问超市是在进价基础上加价百分之几将这200支钢笔卖给光明小学的?2.如图是光明小学的运动场的示意图,阴影部分为跑道.求跑道的占地面积.3.如图,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图1是在长方形内所作的最大半圆,图2是长方形外的最小半圆。
我们知道:①图1中,长方形的面积与半圆的面积比为 4π 。
②图2中,半圆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面积比为 2π。
请从上面两个结论中选择一个,写出你的证明过程。
4.图中两个正方形的面积相差400平方厘米,则圆A 与圆B 的面积相差多少?5.列出综合算式,不计算。
一根电线先截去它的40%,还剩下12米,再截去多少米后,这时正好剩下这根电线全长的1?46.工程队挖一条水渠,第一天挖了全长的20%,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挖72米,这时已挖的部分与未挖部分的比是4∶3,这条水渠长多少米?7.一辆快车与一辆慢车分别从甲、乙两站同时相对开出,在距中点5千米处相遇.已知快、慢车的速度比是3:2,甲、乙两站相距多少千米?(用方程解)8.一玩具商从批发行购进两种大小不同的玩具熊100个,共花了3600元。
在零售时,其中70个大号玩具熊以每个54元卖出。
(1)如果余下的小号玩具熊以每个15元售出,求玩具商在这次买卖中的盈利率。
(2)如果在大号玩具熊卖完后,每个小号玩具熊应定价多少元,才能使盈利率达到25%。
9.如图所示,大圆不动,小圆贴合着大圆沿顺时针方向不断滚动。
小圆的半径是2cm,大圆的半径是6cm。
(1)当小圆从大圆上的点A出发,沿着大圆滚动,第一次回到点A时,小圆的圆心走过路线的长度是多少厘米?(2)小圆未滚动时,小圆上的点M与大圆上的点A重合,从小圆滚动后开始计算,当点M 第10次与大圆接触时,点M更接近大圆上的点()。
小学数学西南师大六年级上册二圆西师版六年级数学上《圆的认识》第2课时教学设计

西师版六年级数学上《圆的认识》第2课时教学设计课题圆的认识(二)单元第七单元学科数学年级二年级学习目标1.理解和建立扇形的概念,认识圆心角和弧;利用画圆的方法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
2.通过自主探究与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总结归纳的思维能力。
3.通过认识扇形与设计图案,让学生感受圆的神奇以及圆在生活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重点认识圆心角和弧,并利用画圆的方法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
难点让学生了解圆周可以近似地看成是由许多小线段组成。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一、复习旧知1.画一个半径是厘米的圆,并标出圆心o、半径r、直径d。
2.图中,圆的半径是多少厘米?圆的直径是多少厘米?二、导入新课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神秘的礼物,你想知道是什么吗?课件出示:有皮无肉,几根瘦骨,摇摇摆摆,风头出足。
(打一物)课件出示:师:这就是我们平时用的折扇。
课件出示:学生独自计算,然后集体订正。
学生:扇子。
通过复习旧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利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新课,结合教材的内容,同时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与探究欲望。
师:一把扇子打开后的形状,在数学上,我们称之为扇形,这节课我们就走进扇形,去认识它好吗?板书课题:圆的认识(二)讲授新课一、认识扇形师:扇形像我们学习的什么图形?课件出示:标出∠1,并指出:∠1的顶点在圆心,这样的的角叫做圆心角。
师:大家看看圆心角是由什么组成的?顶点在什么上?师:大家再看看这个扇形,你发现它还有什么?课件出示:学生:像圆,但只是圆的一部分。
学生独自观察,然后自由说说:圆心角是由两条半径和圆心组成的,顶点在圆心上。
学生:还有一条弯曲的边。
通过说一说、看一看等形式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圆心角的特点,加深印象。
通过学生的师指出:圆上A、B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弧,读作弧AB或弧BA。
大家看看弧与圆之间有什么关系?师:现在你们能准确地说说扇形是一个怎样的图形吗?引导学生得出:由圆心角的两条边和圆心角所对的弧围成的图形就是扇形。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5单元第二课时《圆的认识(2)》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5单元第二课时《圆的认识(2)》教案一. 教材分析《圆的认识(2)》是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五单元第二课时的一节课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圆的认识,主要包括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圆的特征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圆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着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对数学产生兴趣,并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原理,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通过实践体验,加深对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
3.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圆的模型、圆规、直尺、剪刀等。
2.教学素材: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的相关例题和练习题。
3.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成数学实验室,以便于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和交流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如车轮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引发学生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2课时 圆的认识(2)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2课时圆的认识(2) 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在于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
下面是我根据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2课时“圆的认识(2)”所准备的教学方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97页至第99页的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生将学习如何利用圆的周长公式和面积公式进行计算,并理解其背后的原理。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能够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掌握,难点则是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圆的模型、绳子、尺子、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会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硬币、轮子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圆的特征。
2. 讲解与演示:我会利用圆的模型和绳子,现场演示圆的周长的测量方法,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圆的周长。
然后,我会介绍圆的周长公式,并解释其推导过程。
3.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有关圆的周长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场练习,并及时给予指导和解答。
4. 讲解与演示:我会继续讲解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并利用学具进行现场演示。
然后,我会介绍圆的面积公式,并解释其推导过程。
5.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有关圆的面积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场练习,并及时给予指导和解答。
六、板书设计七、作业设计1. 请计算下面圆的周长和面积:半径为5厘米的圆。
答案:周长=31.4厘米,面积=78.5平方厘米。
2. 请计算下面圆的周长和面积:直径为14厘米的圆。
答案:周长=43.96厘米,面积=153.平方厘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方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它们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让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做完后交流汇报。
2、完成“练一练”巩固圆的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3、完成“填一填”
让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并试着填一填,有困难的向老师或同桌请教。汇报交流,说答题根据。
4、完成书后第3题
四、课后总结让学生自由发言,归纳板书出来。
圆的画法圆的半径和直径以及他们的关系
圆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优越性圆的对称性
教学难点:在折纸的过程中体会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亮亮借助光盘画了一个圆,剪出了一个圆纸片,这个圆的圆心在哪里呢?他很快找出来了。你有办法找出来吗?
Hale Waihona Puke 二、探索活动:1、引导学生开展折纸活动,找到圆心。
(1)自己动手找到圆心。
(2)汇报交流找圆心的过程,并说出这样做的想法。2、通过折纸你发现了什么?理解圆的对称性。
第2课时圆的认识(二)
教学内容
圆的认识(二)
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折纸活动,探索并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理解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2、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体会圆的对称性。
3、在折纸找圆心验证圆是轴对称图形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同一个圆的半径都相等,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并体会圆的对称性。
利用圆设计美丽图案
补评: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1)欣赏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2)再折纸,体会圆的轴对称性,画出圆的对称轴。
(3)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
3、通过折纸你还发现了什么?理解同一个圆里直径和半径的关系。(1)边折纸边观察思考同一个圆里的半径有什么特点?(2)边折纸边观察思考,同一圆里的直径与半径有什么关系?(3)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一个圆的直径与半径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