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戏曲4艺术特色
戏曲表演艺术的特殊性

戏曲表演艺术的特殊性戏曲表演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和表现形式。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戏曲表演艺术在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挑战。
戏曲表演艺术的特殊性使得它在当今社会中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从戏曲表演艺术的表演形式、表演特点和社会价值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戏曲表演艺术的独特魅力。
戏曲表演艺术的特殊性体现在其独特的表演形式上。
戏曲是一种综合性的表演艺术,包含了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艺术性。
在戏曲表演中,演员不仅需要具备出色的表演技巧,还需要精通唱、念、做、打等多种表演技巧,这对演员的要求非常高。
戏曲表演还注重角色扮演和表演技法的传承和发展,演员需要在表演中兼顾传统和创新,力求在保持传统韵味的同时赋予作品新的艺术内涵,这对演员的创造力和表现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戏曲表演艺术的特殊性还体现在其独特的表演特点上。
戏曲表演在表演形式上追求高度艺术化和舞台化,注重舞台效果和视听感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审美价值。
在表演内容上,戏曲作品多以中国传统文学名著为蓝本,对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进行改编,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传承和发扬。
而且,戏曲表演还在表演手法上有着独特的表演风格和技法,如脸谱、化妆、服饰等都有其独特的表演规范和技术。
戏曲表演艺术的特殊性还体现在其独特的社会价值上。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戏曲表演艺术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和教育意义。
戏曲表演可以作为重要的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促进文化多样性和社会和谐发展。
戏曲表演还对培养和陶冶人的情感、意志、品格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培养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戏曲表演艺术具有独特的表演形式、表演特点和社会价值,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在当今社会,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戏曲表演艺术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中国戏曲的艺术品貌与个性

•••••••••••••••••中国戏曲的艺术品貌与个性中国戏曲的艺术品貌与个性摘自《中国戏曲》始终趋于综合一般来说,古代各个民族在前艺术阶段(即原始宗教阶段),各种艺术因素的萌芽是综合在一起的。
到艺术阶段,欧洲各艺术种类趋于逐渐分化。
譬如在古希腊时代的欧洲戏剧是有歌有舞的,后来经过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等人的改革,歌(舞)队渐渐失去作用,成为以对话、动作为手段的单纯戏剧。
这种戏剧由诗的对话,演变为现在的完全模仿生活语言的对话,由诗剧转化为话剧。
而歌、舞分化出去,以歌剧、舞剧的形式在整个戏剧领域各占一席之地。
中国戏曲的情况就不同了,它始终趋于综合,趋于歌、舞、剧三者的综合。
从秦(前221-前206)汉(前206-220)俳优作为中国戏曲早期渊源起,中间经历汉代百戏,唐代(618-907)参军戏,直至宋代(960-1279)南戏、元代(1279-1368 )杂剧,这是一门艺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为了能把五光十色的人间生活都铺展于小小的舞台,也为了使平素过着单调枯燥日子的百姓能在观剧时感受到种种意想不到的精神刺激,它不断地吸收其它姐妹艺术,如诗歌、音乐、舞蹈、绘图、说唱、杂技、武术等诸多营养,逐渐成为一种包容广泛,花样繁多得令人目不暇接的综合性艺术。
换句话说,中国戏曲是在文学(民间说唱)、音乐、舞蹈各种艺术成份都充分发展、且又相互兼容的基础上,才形成了以对话、动作为表现特征的戏剧样式。
以歌舞演故事只要看过戏的人大概都晓得,戏剧的一般特征是以演员扮演人物,以人物的对话和动作来表现具有一定长度的故事情节。
在这个基本点上,中国戏曲毫不含糊,也不例外;但它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却始终寻求并保持着表现生活的独特法则。
这种独特法则主要是以音乐性的对话和舞蹈性的动作为标志。
用中国学者王国维(1877-1927)的话来说,就是“以歌舞演故事”。
音乐性的对话,在戏曲里叫做“唱”、“念”(即说);舞蹈性的动作,在戏曲里叫“做”、“打”。
中国传统戏曲艺术欣赏

中国传统戏曲艺术欣赏中国传统戏曲艺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艺术内涵。
从古代开始,戏曲就是中国人传承和表达文化的一种方式。
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以其丰富多样的剧种和独特的表演形式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本文将就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流派、角色、音乐、舞蹈以及其欣赏体验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戏曲流派中国传统戏曲艺术有四大流派,分别为京剧、豫剧、越剧和黄梅戏。
每个流派都有自己独特的表演特点和风格,代表了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的艺术形式。
京剧以其雄浑激昂的唱腔和精彩的表演技巧而著名,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戏曲流派之一。
豫剧以其豪放激情的唱腔和激烈的剧情而受到观众的喜爱。
越剧则以其柔婉细腻的唱腔和独特的表演形式见长,是中国最具女性特色的戏曲表演艺术之一。
黄梅戏则是以其婉转悠扬的唱腔和独特的音乐伴奏而著名。
二、角色扮演戏曲艺术中的角色扮演是中国戏曲一大特色。
在中国传统戏曲中,演员需要通过嗓音、舞姿、面部表情等多种方式来表达角色的性格和情感。
戏曲中的角色形象丰富多样,包括正派的英雄、反派的恶棍、悲剧的女子等。
演员通过训练和表演技巧的积累来塑造角色,并将其呈现给观众。
观众通过观赏演员的表演来感受和理解剧中角色所传达的情感和价值。
三、音乐与舞蹈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音乐和舞蹈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戏曲中的音乐以其独特的格调和富有动感的节奏使得整个演出更加生动有趣。
戏曲中的舞蹈则通过优美的舞姿来衬托剧情和角色。
音乐和舞蹈在戏曲演出中起到了独特的补充和推动作用,使得观众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戏曲艺术的魅力。
四、欣赏体验欣赏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不仅是一种观赏体验,更是一种文化交流和情感沟通的方式。
观众在观看戏曲演出时,可以品味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到戏曲所传达的情感和价值观。
同时,观众也可以通过戏曲艺术来思考和理解中国的历史和社会。
欣赏戏曲艺术需要观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欣赏能力,同时也需要他们对戏曲艺术的专业知识和独特魅力的认同。
戏曲艺术名词解释

戏曲艺术名词解释一、戏曲概述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艺术形式之一,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它通过演员的唱、念、做、打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音乐、舞蹈和戏剧元素,来讲述故事和传达情感。
戏曲艺术以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成为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
二、常见戏曲剧种1. 京剧(Beijing Opera)京剧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北京地区,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流传。
它以唱腔为主要表现形式,结合动作和化妆来展现角色性格特点。
京剧具有高度规范的表演技巧和独特的音乐体系,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2. 黄梅戏(Huangmei Opera)黄梅戏是湖北省黄梅地区流传最广的一种地方戏曲剧种。
它以柔婉悠扬的唱腔和精美细腻的舞蹈为特色,常常表现浪漫的爱情故事。
黄梅戏在20世纪50年代的电影《天仙配》中受到了广泛关注,成为中国流行文化的一部分。
3. 歌仔戏(Gezi Opera)歌仔戏是福建省和台湾地区流传的一种戏曲剧种,具有浓厚的闽南文化特色。
它以独特的唱腔和词曲结合形式为主要表现手段,通常讲述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
歌仔戏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灵动的表演形式,吸引了众多观众。
4. 评剧(Pingju Opera)评剧是河北地区流传最广的一种戏曲剧种,起源于清朝时期。
它以评书为基础,结合唱腔、念白、做功等表演形式来展现故事情节。
评剧具有独特的曲调和语言风格,被誉为中国北方文化的代表。
三、戏曲艺术表演形式1. 唱腔(Changqiang)唱腔是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表演形式,指演员以特定的音调和节奏进行唱歌表演。
不同剧种的唱腔风格各异,如京剧的咬字清晰、宽音高亢,黄梅戏的柔婉悠扬等。
唱腔是戏曲表演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2. 念白(Nianbai)念白是戏曲中用来讲述故事情节和对话的表演形式,通常由男性演员担任。
念白要求演员准确地掌握台词并带有情感色彩,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传达角色之间的关系。
传统中国戏曲剧种的特点与风格

传统中国戏曲剧种的特点与风格中国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表现形式。
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中国戏曲有着多种剧种,每一种剧种都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传统中国戏曲剧种的特点与风格。
一、京剧京剧是中国戏曲中最有代表性的剧种之一,以其高亢激昂的唱腔、丰富多彩的表演和独特的化妆、戏服而闻名于世。
京剧以它独特的旦、青、净、末四大行当为基础,塑造了一大批经典角色形象。
京剧在表演上,力求“文白兼备”,即既要具备文人雅士的优雅,又要有百姓喜闻乐见的通俗性。
另外,京剧曲调古朴庄重,旋律独特,给人以独特的艺术享受。
二、豫剧豫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一支重要剧种,源于河南地区,以其清新明朗的唱腔、细腻丰满的表演而著称。
豫剧在表演风格上更加注重细腻和真实感,通过细腻的表演和独特的唱腔,深入人心。
同时,豫剧的武打动作也非常精彩,以周到细腻的布局和技巧著称。
三、越剧越剧是浙江地区的一种戏曲剧种,以其婉转柔美的唱腔和精细的表演而受到广泛欢迎。
越剧注重艺术的细腻和精湛,演员通过婉转柔美的唱腔,将故事情节和人物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越剧的表演还强调舞蹈和化妆的精美,使得整个演出更加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性。
四、粤剧粤剧是广东地区的一种戏曲剧种,以精湛的唱腔和高超的表演技巧而备受推崇。
粤剧的唱腔刚中带柔,明快婉转,给人以独特的感觉。
粤剧在表演上更加注重舞台布景和服饰的精美,舞台布景的繁复和服饰的华丽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
五、湘剧湘剧是湖南地区的一种戏曲剧种,以其独特的“韵律足音”和“快板儿”而闻名。
湘剧注重唱腔的生动传神和表演的精湛技巧,通过独特的唱腔和表演形式,展现了湖南地区的民俗风情和独特的精神面貌。
以上是传统中国戏曲剧种的一些特点与风格,每一种剧种都有自己独特的表演形式和特点,都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通过欣赏戏曲剧种,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也可以深刻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对戏曲的认识

对戏曲的认识1. 什么是戏曲?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结合了音乐、舞蹈、演技和美术的综合艺术形式。
它以唱、念、做、打的方式表演,通过演员的表演和音乐的伴奏,来讲述故事、传递情感和展示人物形象。
2. 戏曲的起源与发展戏曲起源于古代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经过漫长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艺术形式。
最早的戏曲可以追溯到汉代,当时主要有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两大流派。
随着时间的推移,戏曲逐渐成为一种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艺术形式,并在不同地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剧种。
3. 戏曲的分类中国戏曲根据地区和风格可以分为多个剧种,其中最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有京剧、豫剧、越剧、粤剧等。
每个剧种都有独特的表演风格、音乐曲调和剧目内容。
•京剧是中国最著名的戏曲剧种之一,以其高亢激昂的唱腔、夸张的动作和精湛的表演技巧而闻名。
它通常讲述历史故事和传统戏剧作品,如《红楼梦》、《白蛇传》等。
•豫剧是中国北方地区流行的一种戏曲剧种,它注重唱腔和表演技巧的结合,以其豪放激烈的风格而受到观众喜爱。
常见的剧目有《祥林嫂》、《单刀会》等。
•越剧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流行的一种戏曲剧种,以其细腻婉转的唱腔和柔美优雅的表演风格而闻名。
经典剧目包括《窦娥冤》、《西施》等。
•粤剧是广东地区特有的一种戏曲剧种,与其他剧种相比,它在唱腔和音乐上更加注重旋律和节奏感。
代表作品有《南洋十大刺客》、《红楼梦》等。
除了以上几种剧种,中国还有很多其他地方性的戏曲剧种,如湖南花鼓戏、四川川剧等。
每个地方的戏曲剧种都有其独特之处,反映了不同地区的文化和风土人情。
4. 戏曲的表演形式戏曲表演主要包括唱、念、做、打四个方面。
•唱:戏曲中的唱腔是一种特殊的声乐表演形式,它以旋律优美、音调变化多样为特点,通过唱出角色的心情和情感。
•念:念是指念白,也就是角色在表演时念出的台词。
念白通常要求清晰明了,并配合适当的动作和表情来传达角色的意思。
•做:做是指角色在表演中的动作和姿态。
戏曲音乐的表演艺术特色

戏曲音乐的表演艺术特色戏曲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独具魅力的一部分,它不仅承载着古老的历史和文化,更是一种独特的表演艺术形式。
戏曲音乐以其独特的音乐语言和表演形式,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特色。
首先,戏曲音乐以其丰富多样的表演形式引人入胜。
戏曲音乐融合了音乐、歌唱、舞蹈、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在表现手法上别具一格。
例如,京剧中的"唱、念、做、打"四项要求,使得表演更具戏剧性和舞蹈性。
戏曲音乐以自身独特的表现形式,将表演者和观众融为一体,在瞬间创造出了绚丽多彩的艺术画面。
其次,戏曲音乐独特的音乐语言和编曲风格也是其艺术特色之一。
戏曲音乐在使用乐器上独具特色,常见的有梆子、大鼓、板胡等。
这些乐器在演奏中,通过不同的节奏和音色变化,展现了戏曲音乐的独特韵味。
同时,戏曲音乐以其独特的音乐语言,通过声腔、音高、音节等的变化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演唱的技巧。
无论是高亢激昂的念白,还是细腻柔美的唱段,都让观众可以深入地感受到角色的内心世界。
另外,戏曲音乐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了中国古老的审美观念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戏曲音乐不仅承载了传统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还通过演唱、表演等形式传递了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传统。
通过观看戏曲音乐,观众可以了解到不同时代的社会风貌、历史典故以及道德伦理观念等。
戏曲音乐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与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民间传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而成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媒介。
最后,戏曲音乐不仅可以唤起观众的情感共鸣,还能够提供艺术享受和精神放松的空间。
戏曲音乐的艺术表演,通过表现角色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等情感,使观众能够代入剧情中,感受到人性的真实和世俗的喜怒哀乐。
同时,戏曲音乐中的激昂的唱腔、悠扬的音乐旋律以及精湛的表演技巧,也能够给观众带来极大的艺术享受和情感愉悦。
在喧嚣纷杂的现代文化中,戏曲音乐成为了一处可以沉浸自我、感受内心平和与宁静的精神世界。
总之,戏曲音乐以其独特的音乐语言、表演形式和艺术精神,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特色。
简述中国戏曲的艺术特色300字

简述中国戏曲的艺术特色300字摘要:一、概述中国戏曲的起源及发展背景二、分析中国戏曲的艺术特色1.表演艺术的高度综合性2.唱腔、念白和表演的多样性和个性化3.舞台美术的视觉冲击力4.剧本结构的严谨性和情节性5.寓意丰富的题材和主题三、探讨中国戏曲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正文:一、概述中国戏曲的起源及发展背景中国戏曲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表演艺术,起源于先秦时期的祭祀活动,历经汉、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多种地方戏曲流派,如京剧、越剧、黄梅戏、豫剧等。
各地方戏曲相互借鉴、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
二、分析中国戏曲的艺术特色1.表演艺术的高度综合性中国戏曲表演艺术融合了唱、做、念、打等多种表现手法,既有歌唱、念白,又有身段、表情、动作等表演元素,形成了高度综合的表演艺术。
2.唱腔、念白和表演的多样性和个性化中国戏曲的唱腔丰富多样,各具特色,如京剧的腔调高亢激昂,越剧的腔调柔美婉约。
念白方面,戏曲演员通过独特的韵白、散白、京白等形式,展现了角色的性格特点。
表演上,戏曲演员注重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夸张的肢体动作,使角色形象鲜明、个性突出。
3.舞台美术的视觉冲击力中国戏曲的舞台美术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如戏服的设计,色彩艳丽、图案寓意丰富;道具、布景的设置,注重寓意和象征意义,展现了古代建筑、民俗风情的美感。
4.剧本结构的严谨性和情节性中国戏曲剧本结构严谨,情节曲折,矛盾冲突激烈,人物关系清晰。
故事内容多取材于历史典故、民间传说和小说,既有教育意义,又具有娱乐性。
5.寓意丰富的题材和主题中国戏曲题材多样,既有歌颂忠臣义士、英雄豪杰的,也有批判封建统治、反映人民疾苦的。
戏曲作品注重道德观念的传达,强调忠、孝、节、义等传统美德,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
三、探讨中国戏曲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戏曲面临着观众流失、演出市场萎缩等困境。
为了传承和发扬这一优秀的民族艺术,我们需要在保持传统精髓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京剧的艺术特征讲解戏曲如下基本问题2) 戏曲有什么? (组成部分?) (元素)6) 戏曲如何演? (艺术观念?) (程式、虚拟、夸张)7) 戏曲靠什么演?(招徕观众的本领) (功法+技法)8) 为啥这样演? (原因&效果) (比较文化学品评)特征:文化特征,艺术特征, 表演特征,音乐特征,装饰特征。
一 戏曲的组成结构和综合性特征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包含着剧本、音乐、化装、服装、道具、布景等等因素。
…通过演员的表演,才能成为一出完整的好戏。
——— 梅兰芳概括:以唱、念、做、打4大技艺综合表演为中心。
以音乐、化装、服装、道具、美术布景配合(环境)。
演绎中国历史背景故事,戏以载道。
民族化的艺术特色、演唱风格、乐器和服装。
1 戏曲的主要元素(1) 剧本—— 一剧之本,联系诗、词、曲、赋,语言极丰富。
源自古今传奇、小说,文化巨匠编剧思想、艺术性升华。
(2) 演员(主体)= 角儿 + 龙套角色——戏中具体人物,在化装、服饰和表演上有区分。
行当——演唱时把角色规范化的类型:生、旦、净、丑。
(3) 表演功法与技法表演——唱、念、做、打、舞的综合。
(后述)(4) 音乐 (后述)乐器:民族化(丝竹金木)区分文、武场;唱腔、伴奏板式化,演奏曲牌化 夜深沉(5) 舞台美术化装——面部化妆脸谱化。
(千人一面)正面人物俊扮化;性情人物花脸化;滑稽人物小丑化。
服饰——行头,基于明朝汉服和满人旗装,因身份而异。
道具——实物简约化(一桌二椅、布景、把子)。
工具环境虚拟化:车、马、风、水。
(指代) 场所——庙会戏台,堂会。
上下场门(出将入相)、布景。
2 戏曲结构的设计特色表演技巧—程式化+多样化:唱、念、做、打/舞;音乐伴奏—民族化(丝竹金木)、曲牌化,分文场武场;道具布景—简单化、虚拟化,一桌二椅;角色安排—主演、配角搭配(流派),戏份轻重,特色。
故事演绎—分场次,过场和重头戏,结局,谢幕;如《杨门女将》:寿堂—惊耗—请缨—比武—定计—探谷—凯旋,塑造巾帼英雄穆桂英贤惠、慈祥、孝顺、多谋善战的舞台形象。
二 戏曲的艺术观念和特色——程式化、虚拟、夸张1 程式化及其功能程式 — 规范化的类型、法式或模式。
程式化— 规范化、标准化,便于剧目结构化组装和重构。
(类似软件设计的函数/子程序过程,或硬件的部件组件攒成整机)。
戏曲有—行当程式;音乐程式(文武场);化妆程式;表演程式。
表演程式—对生活中动作提炼、美化、夸张处理形成的艺术规范。
类似太极拳:陈氏、杨氏是流派,24式/36式套路是程式。
程式化的功能:行当程式化使演员一生在选定的专业类别上精益求精;音乐程式化使演唱和演奏选用最适合的曲牌和锣鼓经;化妆程式化使演员演同一角色时形象与性格归一化脸谱化。
表演程式化规定唱、念、做、打、舞的固定套路。
作用:为教授和演练提供规范,便于检查和判定表演质量、水准。
概括:程式化保证教、练、演符合质量标准,不走形变味。
程式化须与流派与创新结合,实现风格多样化,避免雷同。
流派不同,唱、念、做、打、舞风格有明显差异。
2 西方戏剧与中国戏曲的不同艺术观(1)舞台艺术(戏剧)基本课题解决舞台时空与社会时空矛盾,把社会大场景映射到舞台。
(与影视剧不同,类似数学力学空间变换)(2)世界三大表演体系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布莱希特体系;中国戏曲表演体系(京剧——梅兰芳为代表)。
(3) 戏曲与西方戏剧在艺术观念的比较z西方戏剧 — 摹仿求真(经典的西方油画、工笔画)。
大场面 改为 典型小场景 + 逼真布景、道具、服饰;大事件 通过 对话表现。
如《茶馆》数十年沧桑全在一个茶馆演绎。
z戏曲(京剧)—虚拟、写意、夸张(写意国画)虚拟:以虚(动作、音响)表实,以此表彼,以少表多…写意: 长时变短,大事化小. 与虚拟相近。
夸张: 短时变长,小动作放大,心思变有形动作3 戏曲(京剧)表演的特色—虚拟、写意、夸张、反置(1) 虚拟----以虚表实演绎事物事件。
原因故事的时、空、物变化万端,舞台的时、空、物有限; 戏班游移演出,物多则耗费大、运移困难;有些物不能搬上舞台:山、水、气候、城楼、老虎……能搬上舞台也非常麻烦:牵马、隔墙……。
解法:抓纲略目。
1) 以演故事、阐事理、悦观众为目标,不求细节真实;2) 将实体主要特征进行艺术凝炼和夸张;3) 用虚拟动作摹仿,让观众想象感悟而“显现”实体。
(百姓描述事物早用此法了!戏曲是艺术升华而已) 虚拟的类别:以虚表实,指鹿为马,以少充多,时空凝缩……虚拟的功能:靠演员的虚拟动作,由虚生实,在有限舞台表演变 化万端的时、空、事物,经观众想象进而认同。
虚拟的方式:时间虚似:更鼓声表现时间(《文昭关》);在2小时内演多年故事必须浓缩时间,以虚拟和写意手法实现。
《文昭关》。
将伍子胥整夜辗转反侧彻夜不眠的状态,以几段唱腔及音乐节奏中伴以更鼓声的方法,凝炼在20分钟。
此处采用写意、虚拟浓缩时间流程。
为揭示伍子胥焦虑心情,唱词、唱腔、表演、动作均十分细腻,似工笔细描。
而漫漫长夜的时间流程,如写意画的淡墨点染轻笔一带。
《空城计》。
孔明在西城等候军情,察看兵力布置图至街亭失守,司马懿大兵逼近西城,实际历一二天;在舞台上,自白、喟叹、自责、思考、判断、决策的复杂思维活动,如短镜头切换,巧妙地加快了时间流程,不足10分钟。
空间虚拟:1) 靠演员的虚拟表演实现所处空间的转换;2) 靠舞台调度、“出将入相”实现舞台空间随剧情转换。
环境虚拟:动作表爬山涉水;风、水旗表风浪。
风旗 火旗水旗 云片人物虚拟:四、八龙套 = 千军万马;动物虚拟(指代):鞭代马,人演动物(《盗仙草》鹿童、鹤童);虚拟的骑马程式:右手持鞭,左手挽缰,抬左腿踏蹬,跨右 腿坐骑,一个蹲裆骑马的造型,扬鞭策马而去。
物体虚拟:动作开关门,步态表上下楼……开门由手臂拉开门闩,分开双门,抬脚迈过门槛组合而成。
关门由手臂插住门闩,闭合双门组合而成。
船夫持桨摇橹表行船,身体起伏晃动,跑圆场,舞台变江河。
坐车、乘轿以车旗、轿帘代之。
西厢船(5分)情景虚拟z唱念描绘在唱、念中配合音乐-声响效果(如雨、雷、风声,鸟鸣马嘶等)描述景物,引发观众联想产生形象感。
"游园":通过唱词眼神动作触发观众联想“呈现”官府花园的撩人春色。
z形态摹拟以舞蹈摹拟形体动作表达景物特征,联想产生剧中的景物形态。
如:由登山、涉水、喂鸡,对烈日、风、雪等引发的形体动作,触发联想,产生山、水、鸡鸭、烈日、风、雪等想象的景物形态。
如: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十八相送":小桥、池塘、井台、庵堂等不同景色的产生、转换和消失。
情景随角色表演而转换。
z龙套烘托景物由龙套演员扮演仪仗、侍从、卫士、宫娥、衙役、士兵等角色,四人为一堂,组合成护卫的队列,以显示帝后、将帅、各级官员等不同身份、地位和环境特色。
他们既是剧中角色,又是构成某种场景的实体的一种物质条件。
(2) 写意与虚拟类似。
侧重大化小,长化短,多化少,繁化简。
两将分率四八龙套交手,表千军万马鏖战,两分钟决胜负。
五、七步转一圈千里百里,扬鞭挽缰几圈圆场千山万水;一壶酒几只杯就是盛宴;伸懒腰吹灯闭眼伏案靠椅上床安睡。
桌上铺纸磨墨,在“三枪”曲牌中,提笔挥毫,片刻信写成。
(3) 夸张、反置 (不合常理的处理)吹胡子瞪眼,大笑,水袖翻飞。
聚焦激活人物,他人呆若木鸡。
(定格)关键处工笔重彩,次要处轻描淡写。
面向观众自报家门,向观众倾诉在场演员浑然不觉。
获胜先耍把子,后追穷寇。
《拾玉镯》(21分)同学自看《三岔口》(玉堂春 会审)《牡丹亭》“游园”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曲牌:皂罗袍)(唱)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倦,云霞翠轩,风丝雨片,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看的那韶光贱!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糜外烟丝醉软。
那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剪,呖呖莺声溜溜圆。
4 戏曲(京剧)与西方戏剧的艺术特征比较1)西方戏剧:不仅表演方式分离,服务对象(观众)也分离。
典雅戏剧面向贵族富豪在剧院演出,财力充沛道具完整逼真。
面向平民:大篷车:马戏、杂耍、民间歌舞(吉普赛),难演故事。
2)中国戏曲:面向大众:权贵 + 士农工商,高雅艺术,雅俗共赏。
大舞台、堂会、庙会、田间均可表演,场所喧嚣游移。
戏班常经济困顿,物力、运力困难,非简约不能生存;必须通过以虚表实,靠传神演技演绎故事,征服观众。
通俗艺术歌舞、曲艺可表述故事,戏曲才能完整演绎故事。
只有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民族才有此伟力实现。
3)西方戏剧家的评述我有幸结识了梅兰芳博士的戏剧,……使我惊叹不已,同时也使我深受鼓舞。
这是同伟大的艺术,第一流的戏剧,相结识。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中国戏剧提供了一种有益的清除错觉的作用。
它不要求观众自始至终保持那种把戏当成真事的幻觉。
……中国戏剧所发展的间离化方式看来在这方面极为有用。
——布莱希特 这是一种以令人迷惑而撩人的方式使之臻于完美的、古老而正规的艺术,相比之下我们的表演似乎没有传统,根本没有旧有的根基。
——罗勃特·里特尔 中国戏剧,以它那已经发展到极高水平的艺术形式所蕴含的力量,向我们表明那种一再折磨我们艺术的‘忠实于生活’的要求是一种与其说是先进,毋宁说是落后的审美观。
……根据历史发展的逻辑,电影注定要成为新型的综合性艺术,中国戏剧在这方面给它指出了方向。
——爱森斯坦(电影艺术大师) 看完了他(指梅兰芳)的一次表演,然后再到我们那些剧院里转一圈,你就会同意我的说法,那就是该把我们那些演员的手都砍掉——我认为对苏联戏剧来说,中国戏剧将具有重大意义。
也许再过20-30年,我们就会看到这些不同经验的综合。
——梅耶荷德(前苏联戏剧大师)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