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9高中语文 选练9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共24套82页)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习题]全汇总
![(共24套82页)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习题]全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664553cae009581b6bd9eb26.png)
(共24套82页)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习题]全汇总课时跟踪检测(一)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滕王阁从军行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淑.气(sh ū) 绮.筵(q ǐ) 银烛.(zh ú) 扁.舟(bi ǎn) B .物候.(h òu) 宦.游(hu àn) 铁骑.(q í) 江渚.(zh ě) C .绿(p ín)凤阙.(ju é) 端倪.(n í) 凋.旗画(ch óu) D .琴瑟.(s è) 环绕.(r ào) 牙璋.(zh ān ɡ) 金樽.(z ūn) 2.对下列词语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A.⎩⎪⎨⎪⎧ 长河:银河绮筵:华丽的筵席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B.⎩⎪⎨⎪⎧淑气:美好古调:古代的歌曲宦游人:离家做官的人 C.⎩⎪⎨⎪⎧ 西京:代指长安凤阙:相合的兵符凋旗画:指旗上的图画黯然失色D.⎩⎪⎨⎪⎧ 帝子:帝王槛外:栏杆的外面江渚:水中的小块陆地3.填入下面横线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月光是令人清心的,因此在中国旧诗词中,像“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但那多半是赞秋月的,而今夜是冬月,没有①________,没有②________,但空旷、辽阔。
A .①虫的吟唱、浓浓的树影②花的清香、淡淡的秋风B .①花的清香、虫的吟唱②浓浓的树影、淡淡的秋风C.①花的清香、淡淡的秋风②虫的吟唱、浓浓的树影D.①虫的吟唱、花的清香②淡淡的秋风、浓浓的树影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云霞出海曙,________________。
(2)忽闻歌古调,________________。
(3)闲云潭影日悠悠,________________。
(4)阁中帝子今何在?________________。
最新高中语文 综合检测(2)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考试必备)

2018--2019苏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综合检测(2)李仕才(时间:120分钟分值:150分)一、基础巩固(21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偏惊物候新偏:特别、尤其忽闻歌古调古调:此指陆丞诗《早春游望》B.江渚渚:指水中陆地日悠悠悠悠:深远C.铁骑绕龙城铁骑:穿铁甲的骑兵宁为百夫长百夫长:指中级军官D.不胜愁胜:承受得住皎皎空中孤月轮皎皎:洁白的样子【解析】C项,“百夫长”指军队中低级军官。
【答案】 C***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游人只合..江南老只合:只应该B.日日花前常病酒..病酒:为酒所病,饮酒过量而感不适C.还与韶光..共憔悴韶光:美好的时光D.细雨梦回..鸡塞远梦回:梦里回到【解析】D项,“梦回”意为“梦醒”。
【答案】 D2.下列各项中,与例句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句: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A.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欧阳修《生查子》)B.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晏殊《蝶恋花》)C.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木兰花》)D.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王安石《桂枝香》)【解析】A项为类比;B项为拟人,作者赋予“明月”以灵性;C项为“移情”手法;D项为比喻,“似练”“如簇”与例句同。
【答案】 D3.下列词句中不能体现苏轼词豪放高旷风格的一项是( )(3分)【导学号:75302078】A.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B.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C.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D.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解析】A句出自《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词人对人世悲欢离合的理解,齐宠辱,忘得失,超然物外,把作为社会现象的人间悲怨、不平,同月之阴晴圆缺这些自然现象相提并论,表现了词人洒脱、旷达的襟怀;B句是《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开头句,气势恢弘,把人们带入奇伟雄壮的景色和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中;C句出自《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幽怨缠绵,耐人寻味;D句出自《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表达出词人潇洒如仙的旷达襟怀,是他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声。
苏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苏教版l、“风神初震”的初唐诗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陈子昂※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从军行——杨炯滕王阁——王勃春江花月夜——张若虚2、“声律凤骨兼备”的盛唐诗望月怀远——张九龄※送魏万之京——李颀山居秋暝——王维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燕歌行——高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岑参3、“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李白※送友人——李白将进酒——李白4、“沉郁顿挫”的杜甫诗兵车行——杜甫旅夜书怀——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杜甫※客至——杜甫5、“创新求变”的中唐诗※寄李儋元锡——韦应物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柳宗元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西塞山怀古——刘禹锡※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白居易天上谣——李贺6、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安定城楼——李商隐九日齐山登高——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长安晚秋——赵嘏商山早行——温庭筠7、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韦庄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冯延巳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李璟※乌夜啼——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李煜8、“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晏殊※踏莎行(候馆梅残)——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欧阳修苏幕遮(碧云天)——范仲淹※天仙子(水调敷声持酒听)——张先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柳永9、“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苏轼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苏轼※卜算于(缺月挂疏桐)——苏轼10、“格高韵远”的北宋来词(二)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晏几道清平乐(春归何处)——黄庭坚踏莎行(雾失楼台)——秦观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贺铸※苏幕遮(燎沉香)——周邦彦11、“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满江红(怒发冲冠)——岳飞卜算子(驿外断桥边)——陆游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鬲溪梅令(好花不与歹带香人)姜夔12、“龙腾虎掷”稼轩词※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辛弃疾l、“风神初震”的初唐诗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2019-2020年高中选修语文《唐诗宋词选读》苏教版练习题七十二

2019-2020年高中选修语文《唐诗宋词选读》苏教版练习题七十二第1题【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字形和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故垒樯橹(qiánɡ) 酹江月(lèi) 惊涛拍岸B、料峭萧瑟(sè) 应笑我(yìnɡ) 雄姿英发C、何仿纶巾(ɡuān) 浪淘尽(táo) 一蓑烟雨D、芒鞋吟啸(yín) 千堆雪(zhuī) 山头邪照【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大江东去(长江)卷起千堆雪(比喻浪花)B、樯橹灰飞烟灭(代指曹操的水军)酹江月(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C、一蓑烟雨任平生(沙湖道中雨)已而遂晴(过一会儿)D、回首向来萧瑟处(风吹雨落的声音)故国神游(古战场)【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中写登高所见的秋江景色,抒发了常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感情。
B、本诗第一二句写诗人的所见所闻,一连出现了六个特写镜头,渲染了秋江景物的特点。
C、有人认为本诗第三四句“无边”“不尽”两词多余,其实正是有了这两个词,诗的意境才显得更为广阔深远,气象万千。
D、诗的最后两句,写外界环境带给作者的艰难苦恨和自身随着年龄增长而白了的头发,使得自己连喝酒的兴致都没有了。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字形和加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拮据(jié)收敛苦心孤诣(yì)人声顶沸B、臆测(yì)凋零义愤填膺(yīng)长途跋涉C、躯壳(ké) 地窖惟妙惟肖(xiào) 深恶痛嫉D、黝黑(yǒu) 狼籍浩瀚无垠(hàn) 吹毛求疵【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句中加下划线实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画图省识春风面(知道)B、一去紫台连朔漠(离开)C、渚清沙白鸟飞回(回旋)D、艰难苦恨繁霜鬓(极)【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面对《定风波》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全篇即景抒情,语言自然流畅,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了东坡词独特的审美风格。
2018-2019高中语文 选练6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2018--2019苏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选练6)李仕才一、基础巩固层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闻道欲来相问讯问讯:探望B.犹自音书滞一乡犹自:仍然是C.肯将衰朽惜残年肯:愿意D.吊影分为千里雁吊影:形影相吊,孤独寂寞【解析】C项,肯:岂肯。
【答案】 C***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晓镜但愁云鬓..改云鬓:美发如云B.猜意..雏竟未休猜意:猜想C.残星几点雁横塞..横塞:越过关塞D.凫雁满回塘..回塘:回到池塘【解析】D项,“回塘”应为“曲折回环的池塘”。
【答案】 D2.古人常借“杜鹃”寄寓哀怨、悲苦的情思。
下列诗句中没有表现这种情思的一项是( )A.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B.杜鹃也报春消息,先放东风一树花。
C.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D.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解析】“杜鹃”报春,繁花满树,表现的是盎然春意。
【答案】 B3.陆游《西村》诗中“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两句,以“声”“色”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受。
下列诗句“声色兼备”的一项是( )【导学号:75302029】A.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
(李商隐《齐宫词》)B.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陈羽《从军行》)C.春来茗叶还争白,腊尽梅梢尽放红。
(韩元吉《送陆务观福建提仓》)D.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代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其表达技巧的分析。
所谓“声色兼备”实为视听结合的手法。
B项中,“横笛闻声”为听觉,“红旗”和“雪”为视觉,体现了“声色兼备”;A项中,“歌管”和“铃”只是体现了听觉;C项中,“争白”和“放红”只是体现了视觉;D项中,“留酸软齿牙”体现了味觉,“分绿”体现了视觉。
【答案】 B4.下列诗句所用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B.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2019-2020学年度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习题精选七十二

2019-2020学年度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习题精选七十二第1题【单选题】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读音,每对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薄暮/薄雾浓云重阳/接踵而至缜密/玉枕纱厨B、晶莹/暗香盈袖妆奁/帘卷西风悲戚/凄凄惨惨C、还是/乍暖还寒相识/博闻强识堆积/疾风劲草D、将来/最难将息憔悴/渔翁樵夫床笫/次第花开【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诗句是某学生默写的古诗文名句,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①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②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粪土当年万户侯。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B、①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
(柳永《雨霖铃》)②小楼一夜听春雨,明朝深巷卖杏花。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C、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论语》)②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王勃《滕王阁序》)D、①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王勃《滕王阁序》)②怎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柳永《八声甘州》)【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结合整首诗来看,下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仅存的一首名诗,被称为是“孤篇盖全唐”的杰作,闻一多称之为:“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B、“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赋予月光以人的灵性,描绘出了月光笼罩着思家的游子,更以悲悯的柔光追随着游子徘徊的步伐久久不忍离去的迷离之景。
C、“卷不去”“拂还来”的不只是月光,更有化不开遣不散的相思之愁。
D、“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不动声色地将典故化到春天滨江景物之中,用典笔法可谓了无痕迹。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对《醉花阴》的赏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全词内容单纯,上阕主要写秋日无聊秋夜凉,孤寂之感自生。
B、下阕写重阳独酌,倍觉销魂,人比菊瘦。
C、词中作者善于以正侧结合点染之笔来塑造自我形象,词中对人物的容貌、服饰进行了简约的描述,便使一个闺阁佳人的形象呼之欲出。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习题(九)寄李儋元锡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课时跟踪检测(九) 寄李儋元锡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项中注音、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 .惊风乱飐.(zh ǎn) 圣明 滁州 峣关 B .薜.荔(b ì) 黯然 衰朽 贬谪 C .瘴.江(zh àn ɡ) 李儋 荒僻 水龙头 D .整饬.(ch ì) 芙蓉 阻桡 停滞2.下列各组诗句中使用了相同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①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②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B .①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②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C .①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②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D .①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②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A .汉赋⎩⎪⎨⎪⎧ 西汉辞赋家 司马相如 《上林赋》东汉辞赋家 班固 《两都赋》B .唐诗⎩⎪⎨⎪⎧ 古体诗 杜甫 《兵车行》近体诗 于谦 《石灰吟》C .宋词⎩⎪⎨⎪⎧ 豪放派 苏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婉约派 柳永 《雨霖铃·寒蝉凄切》D .元曲⎩⎨⎧ 杂剧 马致远 《汉宫秋》散曲⎩⎪⎨⎪⎧ 套数 睢景臣 《高祖还乡》小令 张养浩 《山坡羊·潼关怀古》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1)身多疾病思田里,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海天愁思正茫茫。
(3)欲为圣明除弊事,________________。
(4)去年花里逢君别,________________。
(5)岭树重遮千里目,________________。
(6)一封朝奏九重天,________________。
二、拓展阅读5.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文后问题。
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部编本人教版)最新高中语文 选练9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经典练习】

2018--2019苏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选练9)李仕才一、基础巩固层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采桑径里逢迎逢迎: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B.楼高莫近危阑倚危阑:高楼上的栏杆C.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好梦:指回家欢聚的梦D.渐霜风凄惨凄惨:寒冷逼人【解析】A项,逢迎:相逢,相遇。
【答案】 A***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一蓑烟雨任.平生任:任凭B.夜来幽梦.忽还乡幽梦:梦境隐约C.料峭..春风吹酒醒料峭:形容早春微寒的样子D.何妨吟啸且.徐行且:连词,表递进【解析】D项,且:表并列。
【答案】 D2.下列语句中没有运用白描手法的一项是( )A.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B.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
正梳妆。
C.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解析】白描指简练单纯、不加渲然烘托的写作手法。
A句运用比喻的手法,用“月”“霜雪”作喻,描绘了卖酒少女冰清玉洁的美丽。
【答案】 A3.对下列词句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导学号:75302054】A.“似花还似非花”,看其出手便自不凡,已定一篇咏物宗旨:既咏物象,又写人言情。
D.“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
C.“也无人惜从教坠”句中的“无人惜”,是说天下惜花者虽多,惜杨花者却少,暗示作者对杨花的厌弃。
D.“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词人在这里是以落红陪衬杨花,盖无论万红凋零,抑或杨花飞尽,都意味着花事已尽,春色将逝。
【解析】C项中“暗示作者对杨花的厌弃”错,句子是一种反衬法,暗示作者对杨花的怜惜。
【答案】 C4.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半个世纪后,当那些台湾老兵带着满面烟尘,顶着满头白发回归故土时,他们儿时的记忆早已在现实中找不到丝毫痕迹。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苏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选练9)李仕才一、基础巩固层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采桑径里逢迎逢迎: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B.楼高莫近危阑倚危阑:高楼上的栏杆C.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好梦:指回家欢聚的梦D.渐霜风凄惨凄惨:寒冷逼人【解析】A项,逢迎:相逢,相遇。
【答案】 A***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一蓑烟雨任.平生任:任凭B.夜来幽梦.忽还乡幽梦:梦境隐约C.料峭..春风吹酒醒料峭:形容早春微寒的样子D.何妨吟啸且.徐行且:连词,表递进【解析】D项,且:表并列。
【答案】 D2.下列语句中没有运用白描手法的一项是( )A.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B.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
正梳妆。
C.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解析】白描指简练单纯、不加渲然烘托的写作手法。
A句运用比喻的手法,用“月”“霜雪”作喻,描绘了卖酒少女冰清玉洁的美丽。
【答案】 A3.对下列词句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导学号:75302054】A.“似花还似非花”,看其出手便自不凡,已定一篇咏物宗旨:既咏物象,又写人言情。
D.“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
C.“也无人惜从教坠”句中的“无人惜”,是说天下惜花者虽多,惜杨花者却少,暗示作者对杨花的厌弃。
D.“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词人在这里是以落红陪衬杨花,盖无论万红凋零,抑或杨花飞尽,都意味着花事已尽,春色将逝。
【解析】C项中“暗示作者对杨花的厌弃”错,句子是一种反衬法,暗示作者对杨花的怜惜。
【答案】 C4.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半个世纪后,当那些台湾老兵带着满面烟尘,顶着满头白发回归故土时,他们儿时的记忆早已在现实中找不到丝毫痕迹。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病树逢春恢复生机在于它有执着的信念,如果人们执着追求持之以恒,同样会收获成功。
C.“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身处山中总是难以看清它的真面目,人们有时深陷生命泥沼是因为对困境缺少清醒认识。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览名岳大川时,只要我们用心感受美,数不胜数的自然风景就会不时映入我们的眼帘。
【解析】A项《江城子》表达的是对亡妻的思念,此处是台湾老兵回归故乡。
B项寄寓在诗句中的是新陈代谢的进化思想和辩证地看待自己的困厄的豁达襟怀。
D项指在逆境中往往蕴涵着无限的希望。
【答案】 C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导学号:75302055】苏东坡的这种自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而是一种极其诚恳的自我剖析②他在无情地剥除自己身上每一点异己的成分③不是一种走向乖巧的心理调整④目的是想找回一个真正的自己⑤哪怕这些成分曾为他带来过官职、荣誉和名声A.③①④②⑤B.③④⑤②①C.⑤②①④③D.⑤①④③②【解析】③①紧承首句,同时又有关联词相连;②⑤之间有“成分”相连;④为③①的总结句。
【答案】 A6.文学常识填空。
苏轼与欧阳修一起树立了一种稳定成熟的散文风格,世称“________”;苏轼又是宋代著名书法家,他与________、米芾、________并称“四大家”。
【答案】欧苏黄庭坚蔡襄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导学号:75302056】(1)苏轼的《定风波》作于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词人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运用双关的修辞手法,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2)苏轼的《定风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雨滴打在竹叶上发出响声,你不要感到扫兴,如果你把它当成美妙的音乐来欣赏,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了。
对客观事物、客观存在不要太在意,不妨去欣赏它。
(3)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作者设想死者的痛苦,却寄寓着自己悼念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轼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开头一韵,非同凡响,道出了杨花的性质和际遇。
(5)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这样寒冷的夜晚。
【答案】(1)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2)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3)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4)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5)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二、阅读提升层8.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的题目。
醉翁操①苏轼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
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
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
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②。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
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
山有时而童巅③,水有时而回川。
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
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④。
【注】①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水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
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
②蒉:草筐。
《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③童巅: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
④徽:琴徽,系弦之绳。
此处代指琴。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响空山”与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的“空山”,都写出了山的空寂。
B.“荷蒉”两句以《论语》中荷蒉者对孔子击磬的评价,赞赏醉翁懂得鸣泉之妙。
C.“醉翁去后”两句描写醉翁离开琅琊后,作者空对流泉,以吟诵表达思念之情。
D.词作最后三句是说醉翁虽已离世,声和流泉的美妙意境却仍然得以留存人间。
E.词作开篇几句运用了以声写声的手法,用玉声形容泉声的清亮圆润。
如“商声寥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两句,也是以声写声。
【解析】本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项,曲解文意,“朝吟夜怨”的“吟”字并非是指作者的“吟诵”,而是指泉水流动的声音,所以C 项错误。
E项,“商声”“羽声”都是古代五音之一,不是以声写声。
【答案】CE(2)欧阳修《醉翁亭记》描写了琅琊山的四时景色,表现了作者以山水自适、与民同乐的情怀。
与之相比,苏轼这首《醉翁操》所描写的景色和所表现的情怀有何不同?【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词的上片描绘了山谷空寂、明月皎洁、山风轻拂、夜露润物的美好景色,醉翁在这样的境界中弹奏的乐曲清琅、圆润,响彻空山,令词人向往这种人与自然相融的境界。
下片主要是抒情议论,醉翁的啸咏与流泉相应,醉翁逝去了,流泉仿佛在早晚幽咽,词人借山有时光亮、水有时回转与自己对醉翁的思念无尽对比,表达对醉翁的思念之悲。
【答案】(要点一)泉响空山、月明风露的幽静之景,醉翁啸咏与流泉之声应和的景象,写出作者对人与自然相融的境界的向往。
(要点二)醉翁离去后流泉的“朝吟夜怨”,表达了“思翁无岁年”之“悲”,作者借以抒发对欧阳修的怀念之情。
(或:作者既借流泉的“朝吟夜怨”抒发了对欧阳修的怀念之情,也直接表达了“思翁无岁年”之“悲”。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的题目。
【导学号:75302057】江城子·东武雪中送客①苏轼相从不觉又初寒。
对樽前,惜流年。
风紧离亭,冰结泪珠圆。
雪意留君君不住,从此去,少清欢。
转头山②上转头看。
路漫漫,玉花翻宽,何处是超然③?知道故人相念否,携翠袖,倚朱栏。
【注】①东武,密州(今山东诸城)。
客指章传,苏轼在密州时,与其多有唱和。
②转头山,在诸城县南。
③超然,指超然台,苏轼在密州所修。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相从不觉又初寒。
对樽前,惜流年”既包含着对往昔的留恋,又有离别的伤感。
B.“风紧离亭,冰结泪珠圆”突出了环境的寒冷,渲染了伤感的氛围,情与景交融。
C.“离亭”就是驿亭,它和南浦、灞桥、朱雀桥等意象,在古诗词中常常象征离别。
D.“雪意留君”是说天降大雪,有意留君,雪尚如此,那么作者留客之意更不待言。
【解析】C项,“朱雀桥”错,它不是古诗词中象征离别的意象。
【答案】 C(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简析这首词的下阕。
【答案】①下阕前五句虚写。
从对方写起,设想客行未远,而思念之情已生,回看别离之地。
②下阕最后三句实写。
从自己写起,询问对方是否知道自己对他的思念,然后刻画自己伫立离亭,倚栏远眺的形象。
虚实结合,尽抒离愁别苦。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的题目。
临江仙·夜到扬州席上作①苏轼尊酒②何人怀李白,草堂遥指江东③。
珠帘十里卷香风④。
花开又花谢,离恨几千重。
轻舸渡江连夜到,一时惊笑衰容。
语音犹自带吴侬。
夜阑对酒处,依旧梦魂中。
【注】①苏轼因与掌权者政见不合,出京任杭州太守,后被召回朝廷,赴京途中过扬州,友人设宴,此词作于席上。
②出自杜甫《春日忆李白》中的句子“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③江东:杜甫在成都时,李白正放浪江东。
④出自杜牧诗句“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起首两句用典,含蓄地抒发了词人对友人的思念,奠定了愉悦的感情基调。
B.“珠帘”句化用杜牧的诗句“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巧妙点出扬州的繁华。
C.“花开又花谢”象征时光流逝,突出离别之久;“几千重”夸说离恨之深,化抽象为具体。
D.全词叙写了相忆、相聚、叙旧等丰富的内容,几处化用前人的诗句,感情深婉真挚。
【解析】A项,“奠定了愉悦的感情基调”不准确,应该是奠定了悲喜交集的感情基调。
【答案】 A(2)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