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法概论试卷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罗马法试题

高三历史罗马法试题

高三历史罗马法试题1.《十二铜表法》第6表第3条规定:“凡占有土地(包括房屋)二年,其他物品一年的,即因占有取得所有权。

”该项法律规定A.适用于罗马境内一切自由民B.导致私有财产得不到有效保护C.缓和了贵族与平民之间的尖锐矛盾D.调节财产所有人与占有人之间权利矛盾【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凡占有土地(包括房屋)二年,其他物品一年的,即因占有取得所有权,”这句话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罗马法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在调节财产所有人与占有人之间权利矛盾。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十二铜表法》2.公元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钦定的法学教科书中说:“皇帝的决定也具有法律效力,因为根据赋予他权力的王权法,人民把他们的全部权威和权力移转给他。

”这说明A.《社会契约论》影响深远B.古罗马有重视法律的传统C.古罗马皇帝崇尚“君权神授”D.王权法丧失了法律效力【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社会契约论》属于启蒙思想,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从“皇帝的决定也具有法律效力,因为根据赋予他权力的王权法”的信息可以看出,王权法没有丧失法律效力,故D项错误;“君权神授”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从“皇帝的决定也具有法律效力,因为根据赋予他权力的王权法”的信息可以看出,皇帝的权力是法律授予的,这说明古罗马法律的地位很高,故B项正确。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政治文明•罗马法•民法大全3.(30分)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近代以来,“法制是政治文明最坚实的基础,是让法律成为治理国家最高权威的手段”。

材料一:图一:查士丁尼及廷臣材料二:著名法学家耶林格曾说在他所著的《罗马法精神》一书中说:“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指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

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历史罗马法试题

历史罗马法试题

历史罗马法试题1.“尽管罗马法律在妇女继承财产上做了严格限制,但一些聪明人往往能找到法律的漏洞……随着罗马在地中海地区的扩张,妇女们也开始占有大宗财产。

……许多妇女管理着家庭的财政事务和大地产。

”这段话表明A.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B.罗马法关于财产关系的规范不够严密C.妇女的财产继承权富有自然法的精神D.妇女的财产占有体现公民法的灵活性【答案】B【解析】题中所述“一些聪明人往往能找到法律的漏洞”,正是因此妇女才开始获得或掌管财产。

故选B。

【考点】必修一:罗马法。

2.“十二铜表法自从定下来之后,……有些条款甚至一直保留下来,到罗马后期仍然有效。

罗马人后来对这一古代法典有一种引以为傲的感情。

十二铜表法的语言也成为后世法典语言的典范。

”这段论述表明《十二铜表法》()①适用于整个罗马帝国②成为罗马成文法的起点③对后世立法影响深远④标志着罗马法体系形成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史料分析的能力,考查罗马法的内容。

解题关键在于《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最早的成文法,所以②正确;“十二铜表法的语言也成为后世法典语言的典范”,所以③正确。

适用于整个罗马帝国的是万民法;罗马法体系形成的标志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颁布。

3.罗马法是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

下列司法理念中,明显违背罗马法原则的是()A.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B.被告有权利在法庭上同原告对质C.主要按照以往的习惯和判例进行判决D.主要按照法律和法学家解释进行判决【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的基本原则。

A项体现罗马法的“疑罪从无”原则,B项体现罗马法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当然并没有真正实现),D项体现罗马法“按律判决”的原则。

在罗马成文法出现之前,主要是按照习惯法进行判决,不符合罗马法的基本原则,故选C项。

4.公元前509年,罗马进入共和国时期,这一时间也可表述为A.公元前5世纪初B.公元前5世纪末C.公元前6世纪初D.公元前6世纪末【答案】D【解析】用数轴法熟悉历史年代划分,前600年至前501年为公元前6世纪,前509年在公元前6世纪末。

高三历史罗马法试题

高三历史罗马法试题

高三历史罗马法试题1.德国法学家耶林说:“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征服。

”以下说法较准确地解释了“罗马第三次征服世界”观点的是A.在古代罗马,平民和奴隶的利益均受到法律的保护B.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并且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罗马法经历了从习惯法、成文法到万民法的发展历程D.罗马法维系了国家的统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罗马第三次征服世界”可知本题考查罗马法的世界性影响。

A为罗马法的国内意义,B为罗马法强调的原则,C为罗马法发展历程,以上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D项是对罗马法世界意义的正确表述。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罗马人的法律·罗马法的影响2.恩格斯指出:“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

”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

”罗马法在近代世界“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的原因包括 ( )①罗马法注重调节经济关系,法律程序严谨②罗马法中包含人人平等、公正之上的法律观念③近代资产阶级需要法律维护其利益④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的推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罗马法律。

结合所学及罗马法的内容可知,罗马法符合资本主义发展和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需要,再加上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推动,是罗马法“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

故应选D。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罗马法的作用3.比较法学者彼得•克鲁兹认为,“在公元前二世纪罗马进行地区扩张重要历史时期,她吸收和修正了希腊思想和哲学,造就了几近完美的一个制度,即罗马法,它具有适应性,持久且实用。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罗马法的形成得益于对希腊的征服B.罗马法是对古希腊文明的继承和发展C.罗马法渊源于古希腊的思想和哲学D.罗马法因完美而持久、实用【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罗马法的掌握与理解,强调学生运用材料来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古代罗马法律试题答案

古代罗马法律试题答案

古代罗马法律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罗马法中,被称为“十二铜表法”的法律文献是在哪个时期制定的?A. 王政时期B. 共和国时期C. 帝国时期D. 晚罗马时期答案:B2. 以下哪项不是罗马法的三大分支?A. 文学法B. 公民法C. 万民法D. 宗教法答案:A3. 罗马法中,关于财产继承的法律主要是基于哪种原则?A. 遗嘱继承B. 法定继承C. 家族继承D. 赠与继承答案:B4. 在罗马法中,奴隶被视为:A. 物品B. 公民C. 自由人D. 外国人答案:A5. 罗马法对现代法律体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个方面?A. 法律制度B. 法律思想C. 法律实践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二、填空题1. 罗马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__________”,意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 罗马法中,公民法主要适用于__________之间的法律关系。

3. 罗马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__________,即法律的普遍适用性。

4. 在罗马法中,__________是指由皇帝或其代表制定的法律。

5. 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深远,其中__________原则被广泛采纳,即任何人不能因为自己的行为而受到损害。

答案:1.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 罗马公民3. 法律普遍性4. 皇权法5. 不得伤害他人三、简答题1. 简述罗马法的形成过程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答:罗马法的形成经历了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的转变,最初是基于社会习俗和法官的裁决。

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法律体系逐渐完善,形成了公民法和万民法两大体系。

罗马法对社会的影响深远,不仅在当时维护了社会秩序,还对后世的法律体系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在民法体系中,许多基本原则和制度都是基于罗马法的原则发展而来。

2. 阐述罗马法中的“无过错责任”原则。

答:“无过错责任”是罗马法中的一种责任原则,意味着即使行为人没有过错,也可能因为其行为导致的损害而承担责任。

这种原则主要体现在对奴隶和动物的管理上,如果奴隶或动物造成了损害,即使主人没有过错,也必须对损害后果负责。

高一历史罗马法试题

高一历史罗马法试题

高一历史罗马法试题1.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

这说明A.罗马法本质上是资本主义法律B.罗马法在近代西方社会得到广泛运用C.罗马法内容包罗万象且条理明晰D.罗马法的某些理念具有普世性的意义【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的影响。

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是财产私有制,罗马法中关于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成为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

因此选择D。

A、B、C不符合史实,排除。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的起源于发展·罗马法的精神2.“在共和国晚期,特别是在罗马帝国时期,司法者……建立起一项原则,即在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被告有权利在法庭的法官面前同原告对质。

”这项“原则”A.推动了罗马法由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B.确保了古罗马境内居民权利的平等C.反映出民主是罗马法精神的本质内涵D.体现出古罗马司法追求公平公正【答案】D【解析】A项内容是无关项,所以排除A项。

B项是错误项,在古罗马奴隶是没有任何权利的。

C项是错误项,民主政治是雅典的特点,古罗马最后的政体是元首制,不是民主制度,所以答案选择D项。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3.法律的历史和文明的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五表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第九表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十二铜表法》材料二诸八议者(注:八议指亲、故、贤、能、功、贵、勤、宾),犯死罪,皆条所坐及应议之状,先奏请议,议定,奏裁(注:一般死罪可降为流罪)。

……流罪以下,减一等。

——《唐律疏议》材料三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除非由于合法认定的公共需要的明显要求,并且在事先公平补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不能被剥夺。

高一历史罗马法试题

高一历史罗马法试题

高一历史罗马法试题1.罗马法在世界法律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关于罗马法的表述正确的是①罗马法代表罗马共和国所有人的利益②《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是贵族的胜利③《查士丁尼法典》使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④罗马法是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罗马法不代表罗马共和国所有人的利益,只代表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是平民反对贵族的胜利,故①②错误,本题选择D。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政治文明·罗马法·发展过程2.推动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的主要动力是A.平民的斗争B.帝国皇帝的重视C.罗马的不断扩张D.法学家的努力【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罗马法。

公元前3世纪中期之前,罗马法律的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被成为公民法。

随着罗马对外征服地区的扩大,被征服者得不到公民法的保护,罗马政治经济活动产生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公民法已无法适应这些新变化。

于是,帝国统治者将公民法发展为适应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称为“万民法”。

故选C。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3.罗马帝国极盛时,有这么一件事,一个自由的男子娶一女奴为妻后又后悔,将妻子“休”回“家”。

该女子决定到法庭起诉前夫。

那么法庭将A.进行调解B.宣布“休妻”无效C.干脆不予理睬D.要求男子赔偿【答案】C【解析】罗马法保护奴隶制度,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该女子为女奴,故不受罗马法的保护。

本题选C项。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4.《十二铜表法》第八表规定:“利息不得超过一分,超过的,处高利贷者四倍于超过额的罚金。

”、债务人对所欠债务的偿还“有30天的法定宽限期”。

这一条款实质A.维护借贷双方的平等权利B.保护罗马公民的利益C.限制罗马贵族的特权D.确立等价交换的原则【答案】B【解析】在材料中对于利息的规定“利息不得超过一分,超过的,处高利贷者四倍于超过额的罚金”和债务的宽限期“有三十日的法定宽限期”可以看出这是《十二铜表法》通过法律对平民的保护,也是当时阶级斗争的结果,材料没有涉及ACD项。

高二历史罗马法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历史罗马法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历史罗马法试题答案及解析1.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指出:“执政官乃是会说话的法律,而法律乃是不会说话的执政官。

”他强调的是A.罗马法由执政官制定B.罗马法是统治阶级的法律C.罗马法至高无上D.公民在罗马法面前人人平等【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提取信息能力再认再现能力。

在古代罗马,执政官拥有最高统治权,那么“执政官乃是会说话的法律”,表明连地位最高的执政官都必须依据法律办事。

“法律乃是不会说话的执政官”,就等于说法律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体现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根据所学可知罗马法并非只由执政官制定,排除A项。

材料并不是强调罗马法为哪个阶级服务,排除B 项。

材料并未涉及法律在调节不同阶层利益关系时所体现的平等原则,排除D项。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自然法2.下图为古罗马神话中的正义女神朱斯提提亚,她身穿白袍,右手提天平,左手执剑,双眼蒙布。

如今在世界各地很多法院的门口都可以看到朱斯提提亚的雕像,雕像的背后大都刻有一句发人深省的古罗马格言:“为了正义,哪怕天崩地裂。

”对该女神像的理解正确的是①双眼蒙布,表示摒弃亲疏远近,理性客观②左手执剑,代表维护统治阶级的权威③右手提天平,象征公平裁判、人人平等④身穿白袍,象征一身清白、刚正不阿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正义女神的长剑象征着力量和权力,但并不代表维护统治阶级的权威,女神用来对付那些社会正义和秩序的破坏者。

对于不公不义的人与事,挥剑便砍。

所以凡是含②均是错误的。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公平裁判、人人平等3.(19分)法制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积淀的精华。

自古至今,法律都起着保障社会稳定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

材料一“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因为它们和罗马法不相符合。

高一历史罗马法试题

高一历史罗马法试题

高一历史罗马法试题1.“十二铜表法自从定下来之后,……有些条款甚至一直保留下来,到罗马后期仍然有效。

罗马人后来对这一古代法典有一种引以为傲的感情。

十二铜表法的语言也成为后世法典语言的典范。

”这段论述表明《十二铜表法》①适用于整个罗马帝国②成为罗马成文法的起点③对后世立法影响深远④标志着罗马法体系形成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答案】B【解析】《十二铜表法》是成文法的起源,使审判、量刑有法可依,适用范围主要限于罗马公民,适用于罗马帝国的是万民法,标志着罗马法体系形成的是《查士丁尼法典》,所以选②③。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十二铜表法2.之所以说“万民法”是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是因为它A.在罗马帝国统治地区内适用B.用来管理所有罗马帝国公民C.包含了罗马帝国的全部法律文献D.适用于罗马帝国各民族以及外邦自由民【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罗马法的发展经历过公民法向万民法的转变,其重要原因是帝国统治疆域的扩大,万民法适用范围扩大到罗马帝国各民族以及外邦自由民,所以答案选D,A B两项说法不够准确, C项说法错误与史实不符。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罗马法的发展3.《查士丁尼法典》规定“一切债务,以应给付的物清偿,或经债权人同意以他物代为清偿…… ”。

这条法令A.保护债务奴隶制B.协调了奴隶与平民之间的关系C.保护私有财产权D.加强了奴隶主对平民的剥削【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一切债务,以应给付的物清偿,或经债权人同意以他物代为清偿……”说明罗马法一方面保护债权人的私有财产的不受侵犯,另一方面也强调不可过多地剥夺债务人的财产所有权,所以罗马法以保护私有财产为核心,故答案选C,A B D三项不符合上述题意。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罗马法的功能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公元前6世纪,梭伦对国家政权机构进行了改革,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马法概论试卷
(2002年)
(当堂开卷考试,可以看教材、笔记和其他资料,但不得讨论)
一、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
1、解放;
2、样态
3、家外人
4、空虚所有权
5、遗留
二、简述(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恶意诈欺的抗辩制度
2、自权人收养及其法律效力
三、论述题(共4题,任选两题,每题20分)
1、论优士丁尼改善血亲地位的措施
2、论罗马法中的遗嘱自由原则及其限制
3、论罗马法中的破产制度
4、论解放自由人的地位
四、文本评释(共2题,任选1题,每题20分)
1、I.2.1.11
然而,物以许多方式成为个人的。

事实上,我们根据自然法--如同朕说过的,它被称作万民法--取得某些物的所有权;我们根据市民法取得某些物的所有权。

因此,从更古老的法律开始更为方便。

而显然,自然法更为古老,因为它是由自然与人类本身同时传授的事务。

事实上,市民法则在城邦开始被建立、长官开始被创立、法律开始被写成文字时,才开始存在。

2、I.1.2.6
但元首决定之事也有法律的效力,因为人民已以被颁布的关于其谕令权的王权法,把自己的一切谕令权和权力授予给他和其个人。

因此,皇帝以书信规定的任何事情,或在审理中决定的任何事情,或以告示命令的任何事情,显然就是法律。

这些就是被叫作敕令的法律。

显然,这些规定中某些是针对人的具体情况的,也不被取作先例,因为元首无意如此。

事实上,由于某人的功劳而容许他的东西、或如果裁决处以某人刑罚、或如果不作为先例地救济某人,都不超出该人。

然而,其他决定,在它们具有普遍性的情况下,毫无疑问,约束所有的人。

3、I.2.1.29
在某人于自己的土地上以他人的材料为建筑的情况下,该人被认为是建筑物的所有人,因为在土地上被建筑的一切,添附于土地。

而材料的前所有人并不因此停止作为其所有人,但此时,因为十二表法,他既不能要求返还它们,也不能就出示它们起诉,该法规定:某人不得被迫拆除已被联结在其建筑物中的他人的粱木,但他由于被称作已造横粱之诉(然而,“粱木”的名称,指一切据以营造建筑物的材料)的诉权,要为此提供双倍的【罚金】。

之所以如此规定,乃是为了不必拆毁建筑物。

但如果建筑物由于某种原因毁坏,材料的所有人,如果尚未诉追双倍【罚金】,则可要求返还它们并就出示它们提起诉讼。

四、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
1、自然法
2、补充继承人
3、债
4、正义
五、简述(共4题,每题10分,共40分)
3、罗马法中法的分类理论
4、罗马法中债的发生根据
5、罗马法的亲等计算方法与我国的亲等计算法的换算
6、取得时效制度的社会性
六、论述题(共4题,任选两题,每题20分)
5、论万民法上的取得方式
6、论罗马法中的继承权依据
7、论罗马法对军人的保护
8、论监护制度与保佐制度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