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内科学重点 考试专用

合集下载

西医内科学考试题+参考答案

西医内科学考试题+参考答案

西医内科学考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IOO题,每题1分,共100分)1、患者男,18岁。

全身浮肿15d,血压130/8OmmHg,尿蛋白+,24h尿蛋白定常规:红细胞1--2个/Hp,最可能的临床诊断量4g,血浆白蛋白16goA、急进性肾小球肾炎B、慢性肾小球肾C、肾病综合症D、急性肾小球肾炎E、糖尿病肾病正确答案:C2、判断肺结核患者有无传染性,最主要的是A、结核菌素试验阳性B、消瘦、血沉增快C、痰中找到结核菌D、痰中带血E、肺部有无空洞正确答案:C3、关于心包炎的治疗措施正确的是A、肿瘤性心包炎填塞者可多次心包穿刺或心包切开B、心脏损伤后综合征心包填塞需治疗原发疾病C、结核性心包炎患者不能用糖皮质激素D、化脓性心包炎不能心包穿刺以免感染扩散E、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心包穿刺是较特异性治疗方法正确答案:A4、8岁男性患儿,近3年来反复出现讲话或行动突然中断,双眼凝视不动,手中东西掉落,呼之不应,一般持续数秒后立即清醒,继续原先的活动,对发作无记忆。

该患儿可能的癫痫类型是:A、Jackson发作B、失神发作C、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D、精神运动性发作E、癫痫持续状态正确答案:B5、女性患者,24岁,咳嗽、痰中带血半个月,X线摄片示右肺斑片状模糊阴影,右中肺可见1OCmXI.5cm薄壁空洞,痰涂片结核杆菌(+),诊断考虑是A、血行播散型肺结核B、原发性支气管肺癌C、原发型肺结核D、结核性胸膜炎E、继发型肺结核正确答案:E6、女性患者,主因间断心悸半年入院,心悸呈突发突止,心悸发作时心率:160次/分,查体: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此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A、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B、室性心动过速C、窦性心动过速D、房性心动过速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A7、男性,60岁,一年来在生气后劳力时发生左胸前闷疼,伴左后背部酸疼,有时休息时也有发生。

心电图未见异常。

最有价值的无创检查方法是A、超声心动图B、心脏X线检查C、动态心电图D、心脏晚电位E、核素运动心电图负荷试验正确答案:E8、女性,60岁。

西医内科学复习重点

西医内科学复习重点

内科学复习要点1、CAP与HAP的定义及区别社区获得性CAP: 肺炎球菌占40-50%,指在院外感染,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医院内获得性HAP: G-杆菌占50% ,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感染潜伏期,而于入院48小时后在医院内发生的肺炎。

2、肺炎球菌肺炎的临床表现起病急、高热、寒战、咳嗽、血痰及胸痛3、肺炎球菌肺炎的诊断依据:金标准:病原学诊断症状:高热、胸痛和咳铁锈色痰等体征:口唇疱疹、肺实变等典型肺部X线表现4、各型肺炎的鉴别要点及首选抗生素⑴肺炎支原体肺炎:常见,占肺炎的10%,非G性肺炎的1/3以上。

秋冬好发、多见于儿童和青壮年。

临床表现:起病较缓,类似上感症状。

低热、干嗽为突出症状。

肺部体征不明显。

LAB: X线缺乏特异性;WB C多正常;血清学检查(冷凝集试验、支原体抗体检测)诊断:症状、体征和X线表现缺乏特异性,刺激性咳嗽经普通抗菌治疗效果不佳者,应考虑本病。

血清学检查是本病的主要诊断手段:冷凝集试验、支原体抗体检测治疗:首选红霉素为代表的大环内酯类。

⑵葡萄球菌肺炎:多见于婴幼儿、老年人及原有慢性疾病的人。

中毒症状严重(起病急、高热、寒占、胸痛),咳粉红色乳状痰。

X线:片状阴影+空洞液平;易变性治疗:首选耐青霉素的半合成青霉素或头孢菌素、多肽类。

5、慢支炎的诊断标准慢支炎: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诊断标准:咳嗽、咳痰或伴喘息,每年发病持续三个月,连续两年或以上,并排除其他心、肺疾患时,可作出诊断6、COPD的临床表现①慢性咳嗽:常为首发,咳嗽后常咳少量黏液性痰,清晨较多;合并感染痰量增多,脓性②气短或呼吸困难:是COPD的标志性症状③喘息:不是COPD的特异性症状④肺外(全身)效应:体重下降、食欲减退、外周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精神抑郁、焦虑7、COPD长期氧疗的指征①PaO2≤55mmHg 或SaO2≤88%②PaO2 50~70mmHg 或SaO2<89%,并有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水肿或红细胞增多症。

(完整版)西医内科考试重点总结

(完整版)西医内科考试重点总结

西医内科学一、名词解释: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一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成进行性发展,主要累计肺部,也可引起肺外各器官的损害。

2.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指慢性肺胸廓疾病或肺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右心室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室衰竭的心脏病。

3.肺性脑病:指慢性肺、胸疾病伴有呼吸衰竭,出现缺氧、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的精神障碍、神经系统症状的一种综合征,为肺心病死亡的首要原因。

4.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由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介导的气道慢性炎症。

临床常以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性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为特征,,常在夜间和清晨发作。

5.肺炎: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肺组织充血,水肿和渗出性炎症,以细菌感染最为常见,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难。

6.失代偿性呼吸衰竭:若在呼吸衰竭发病过程中并发呼吸道急性感染或由于其他原因,加重呼吸功能损害,代偿丧失,则称失代偿性呼吸衰竭。

7.心力衰竭:多种原因引发心脏的收缩或舒张功能障碍,心排血量减少,不能满足组织代谢的需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8.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持续性升高为特征的心血管综合征,动脉压的持续升高可导致靶器官如心脏、肾脏、脑和血管的损害。

9.高血压危象:指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某些诱因作用下,以血压突然和显著升高,伴有症状或心脑肾等靶器官急性损害为特点的高血压。

10.心绞痛:指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短暂的缺血缺氧所致,出现以发作性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11.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所引起的心肌缺血性坏死。

12.消化性溃疡:形成与胃酸与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损伤超过肌层,主要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

13.复合溃疡:指胃和十二指肠同时发生的溃疡。

14.球后溃疡:发生在十二指肠球部远端的溃疡称为球后溃疡。

15.肝硬化: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为特征的慢性肝病,主要表现为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

同等学力西医综合内科学考试重点

同等学力西医综合内科学考试重点

同等学力西医综合内科学考试重点内科学作为同等学力西医综合考试中的重要部分,涵盖了众多的知识点。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以下将对其重点内容进行梳理。

一、呼吸系统疾病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

常见病因包括吸烟、空气污染、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感染等。

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出现喘息和胸闷。

诊断主要依靠肺功能检查,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70%可确定存在持续气流受限。

治疗包括戒烟、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抗感染、氧疗等。

2、肺炎分类众多,如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等。

常见症状为发热、咳嗽、咳痰,有时伴有胸痛、呼吸困难。

诊断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病原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胸部 X 线或 CT)。

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原体选用敏感的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

3、肺结核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肺部传染性疾病。

临床表现可有咳嗽、咳痰、咯血、低热、盗汗、乏力等。

诊断依靠痰涂片和培养找结核分枝杆菌、胸部影像学检查、结核菌素试验等。

治疗原则为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使用抗结核药物。

二、循环系统疾病1、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

分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

左心衰竭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右心衰竭主要表现为体循环淤血。

诊断需要结合症状、体征、心脏超声等检查。

治疗包括改善症状(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和改善预后(如ACEI/ARB、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的药物治疗,以及必要时的器械治疗和心脏移植。

2、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等。

常见症状有心悸、头晕、晕厥等。

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如抗心律失常药物)、电复律、射频消融术等,治疗方案取决于心律失常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完整word版)西医内科学重点(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西医内科学重点(word文档良心出品)

名词解释: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种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的肺部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指慢性肺、胸廓疾病或肺血管病变所引起的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右心室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

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

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的增加,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是原发于各级支气管上皮的恶性肿瘤,其发病与吸烟及环境污染等因素有关肺上沟癌(Pancoast癌):压迫颈部交感神经引起同侧眼睑下垂、眼球内陷、瞳孔缩小、额部少汗等Horner综合征上腔静脉综合征:侵犯纵隔,压迫阻滞上腔静脉回流,出现头、颈、前胸部及上肢水肿淤血等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指心肌收缩力下降,使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的表现急性心力衰竭:是指由于急性心脏病变引起心排血量显著、急骤降低,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淤血的综合征。

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综合征。

难治性高血压:约10%的高血压患者在应用改善生活方式和包括利尿剂在内的合适剂量的3种以上抗高血压药治疗的措施,血压仍未达到目标水平时,称为难治性高血压或顽固性高血压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官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它与冠状动脉痉挛一起,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

心绞痛:是指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短暂缺血缺氧所致,出现以发作性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西医内科学考试重点

西医内科学考试重点

1.哮喘的发病机制:①变态反应学说;②气道炎症学说;③神经-受体失衡学说;④其他机制。

2.呼吸衰竭:简称呼衰,是指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3.慢性呼吸衰竭:主要指在原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的基础上,呼吸功能障碍逐步加重而引起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4.呼吸衰竭根据其发生的病理生理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还可分为I型呼吸衰竭和II型呼吸衰竭,I型呼吸衰竭是由于换气功能障碍所致,有缺氧,不伴有二氧化碳潴留;II型呼吸衰竭是由于通气功能障碍所致,既有缺氧又伴有二氧化碳潴留。

5.血气分析的诊断标准:①I型呼吸衰竭为海平面平静呼吸空气的条件下PaCO2正常或下降,PaO2<60mmHg。

②II型呼吸衰竭为海平面平静呼吸空气的条件下PaCO2>50mmHg,PaO2<60mmHg。

6.I型呼吸衰竭与II型呼吸衰竭氧疗治疗的比较:I型呼吸衰竭患者吸氧浓度可适当提高,尽快使PaO2>60mmHg,但一般吸氧的浓度也不超过40%。

II型呼吸衰竭患者,吸氧宜从低浓度开始,逐渐提高浓度,一般不超过33%。

7.慢性呼吸衰竭的治疗原则包括病因治疗,去除诱因,保持呼吸道通畅,治疗与防止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及其所引起的各种症状,同时积极处理心力衰竭,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8.肺结核的临床类型:原发型肺结核、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急性粟粒型肺结核、亚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继发型肺结核(浸润性肺结核、空洞型肺结核、结核球、干酪样肺炎、纤维空洞型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干性胸膜炎、渗出性胸膜炎)、其他肺结核。

9.肺结核的临床表现:轻者可无症状,仅在X线检查时始被发现,尤其是老年慢性病患者常被其他疾病所掩盖。

①全身症状:全身中毒症状表现为长期低热,多见于午后,可伴乏力、盗汗、食欲减退、体重减轻、面颊潮红、妇女月经失调等。

当肺部病灶急剧进展播散时,可有高热,多呈稽留热或弛张热。

西医内科学考试重点整理版

西医内科学考试重点整理版

西医内科学考试重点整理版西内考试重点1.呼吸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 5.房颤:心电为P波消失,代之以小而不规则14.二尖瓣狭窄的心脏体征体征:①二尖瓣面容的基线波动,形态与振幅军变化不定,称为f②口唇紫绀③心前区隆起④心尖部舒张期细震碳潴留,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波。

频率为350—600次/分,心室率在颤⑤拍击性S1、P2亢进分裂⑥开瓣音⑦心尖部应临床表现的综合症。

100—160次/分。

舒张期隆隆样杂音⑧格-斯杂音⑨胸骨下端收缩2.心力衰竭概念: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特征:1.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一,形态不期吹风性杂音⑩肺A瓣听诊区收缩期喷射音导致心脏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而引起的综合同,间隔不等的f波,频率为350~600次/分;15.如何治疗溃疡?治疗:治疗目标1消除病因征。

2.R-R间期绝对不等。

室性期前收缩,这是2缓解症状3促进愈合4预防复发5防治并发症。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一种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一保守治疗:1减少胃酸等侵袭因素—抗胃药2硬化,使血管腔狭窄、阻塞,导致心肌缺血6.心肌梗死临床表现:先兆:以新发生心绞增强粘膜防卸能力—粘膜保护药3根除Hp-抗菌缺氧,甚至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它和冠状痛,或原有心绞痛加重为最突出;素二手术治疗(适应症:大量出血内科治疗无动脉功能性改变一起,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症状:1.疼痛:程度重、时间长、休息或含效、急性穿孔、瘢痕性幽门梗阻、疑有癌变、顽病。

化硝酸甘油无效;2.全身症状:发热、心动固性溃疡内科治疗无效)3.心绞痛: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过速;16.心绞痛和心梗的区别?致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3.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上腹胀痛;4.心心绞痛有以下两特点:1.心前区收缩样绞痛持以发作性胸痛和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律失常:最多见,尤其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续时间不超过15分钟;2.舌下含服酸甘油片后综合症。

西内必考重点

西内必考重点

内科学复习资料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肺、胸廓或肺血管慢性病变引起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使右心扩张、肥大,伴或不伴有右心衰竭的心脏病。

高血压:以体循环动脉血压高于正常为主要特征,可伴有心、脑、肾和血管等靶器官损害的临床综合征。

其标准为:静息时,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或者两者皆高。

晨僵:因炎症导致受累关节肿胀、僵硬、疼痛,不能握拳和持重物,晨起时尤为突出。

:肺性脑病:肺性脑病又称肺心脑综合征,是慢性支气管为并发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及肺功能衰竭引起的脑组织损害及脑循环障碍血糖水平》11.1或OGTT2.吸氧3.应用吗啡4.快速利尿:首选襻利尿剂5.应用血管扩张剂:通过扩张外周小动脉、小静脉,降低心脏负荷,促进心功能恢复。

(硝普钠、酚妥拉明、硝酸甘油)6.增强心肌收缩力:强心苷类、肾上腺素受体兴奋剂。

7.应用氨茶碱8.应用糖皮质激素9.消除诱发因素、积极治疗原发病三、心绞痛的分型及其临床特点(P144)分型诊断:1.稳定型心绞痛:最常见,指劳累性心绞痛发作的性质在1—3个月内无改变,即疼痛发作次数大致相同,诱发疼痛的劳累和情绪激动程度相同,每次发作胸痛的性质和部位於改变,疼痛持续时限相仿,含服硝酸甘油后胸痛缓解时间相同。

2.不稳定型心绞痛:为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之间的中间状态,包括除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外所有类型的心绞痛,还包括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心绞痛、冠状动脉旁路术后心绞痛等新近提出的心绞痛类型。

四、简述二尖瓣狭窄的体征(P135)1.视诊:二尖瓣面容(两颧部及口唇轻度发绀);心前区隆起见于久病患儿。

2.触诊:心尖区可触及舒张期震颤,严重狭窄患者可不明显。

3.听诊:A、心尖部拍击性第一心音亢进。

B、舒张早期二尖瓣开放拍击音(又称开瓣音)。

若瓣叶失去弹性或僵硬,拍击性第一心音亢进与开瓣音可消失。

C、心尖部舒张中、晚期隆隆样杂音,收缩期前加强,左侧卧位或活动后听诊较明显,最为特征性的体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科学重点考试专用1.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表:起病缓慢,病程长,反复急性发作而加重。

症状:慢性咳嗽,咳痰,喘息,气短,并发阻塞性肺气肿后,可出现轻重不等的气短,逐渐加重,是COPD的标志性症状,还可有体重减轻,食欲减退。

体征:早期多无异常体征。

随病情进展可出现视诊:桶状胸,,呼吸浅快;触诊:语颤减弱;叩诊:肺部过清音,肺下界下移,心界缩小;听诊:呼吸音减弱,呼吸延长,在背部或肺底可闻及干,湿性啰音。

2.肺炎球菌肺炎症状:发病前常有受凉,疲劳,病毒感染史。

起病多急骤,高热,寒战,全身肌肉酸痛,体温常在39-40度,呈稽留热。

患侧胸痛,咳嗽加剧。

痰少,可带血或呈铁锈色,偶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体征:患者呈急性病容,口周有单纯疱疹。

早期体征可无明显异常,呼吸音减低及胸膜摩擦音。

肺实变时叩诊呈浊音,触觉语颤增强并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严重感染时,可伴休克昏迷等。

3.心力衰竭的诱因:①感染;②心律失常;③血容量增加,④过度体力劳累或情绪激动;⑤治疗不当;⑥合并其他疾病或原有疾病加重。

4.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①防治引起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和诱因;②改善血流动力学,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

③拮抗过度启动的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心力衰竭的代偿机制④改善心肌的能量代谢,保护心肌细胞5.典型心绞痛的胸痛特点:①部位:疼痛多发生在胸骨上中段的后方,可稍偏左波及心前区。

常向左肩,左上肢尺侧直至环指和小指放射②性质:多表现为压榨样或紧束感样胀闷或闷痛,常伴濒死样恐惧;③持续时间:大多3~5分钟,不少1不多15分钟;④诱因:劳累和情绪激动寒冷饱食时⑤缓解措施:停止活动后或舍下含化硝酸甘油,疼痛常2-3min完全缓解。

6.临床上根除幽门螺杆菌多采用三联治疗方案包括兰索拉唑或果胶铋(铝碳酸镁)、克拉霉素或阿莫西林、甲硝唑或地硝唑。

7.慢性肾衰竭常见的原因有: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狼疮肾炎;多囊肾;梗阻性肾病。

8.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措施:①限制钠、水的摄入;②利尿剂的应用;③放腹水加输注白蛋白;④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⑤腹水浓缩回输;⑥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

9.尿路感染入侵的途径有:①上行感染;②血行感染;③淋巴道感染;④直接感染。

10.沿海平原贫血的血红细胞标准:男性低于120g/L,女性低于110g/L孕妇低于100g/L。

11..糖尿病的特点1型:青少年多见,体型较瘦,起病急;三多一少明显,常有酮症及酮症酸中毒;胰岛素水平低下,自身抗体多阳性,需要胰岛素治疗。

2型特点:中老年多见,体型较胖,起病缓慢,三多一少不明显,少有酮症或酮症酸中毒;胰岛素可降低,正常或升高,自身抗体多阴性,可不需胰岛素治疗。

12.肝功能减退的表现:1.全身症状:消瘦乏力,面色黝黯无光泽2.消化道症状:腹饱胀不适、恶心呕吐3.出血倾向和贫血:脾功能亢进血小板减少4.内分泌紊乱:⑴性功能障碍、乳房发育,蜘蛛痣和肝掌⑵醛固酮灭活功能减退⑶低胆固醇血症、低血糖13.门脉高压临床表现:1.脾肿大功能亢进2.腹水①门脉高压增高②肝淋巴液生成增多③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④继发醛固酮和加压素增多,水钠潴留⑤肾脏排钠排水能力降低水钠潴留3.食管胃底静脉曲张1.慢性肺心病:由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的肺组织结构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室扩张肥厚,伴或不伴右心衰的心脏病。

2. 心绞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等原因引起的心肌急剧而短暂缺血,缺氧所致的综合症。

3.急性心肌梗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由于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或痉挛造成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其供应心肌发生严重持久的急性缺血所导致的坏死病变。

4. 消化性溃疡:主要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因溃疡的形成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而得名。

5. 肝硬化: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成特征的慢性肝病。

6. 贫血:指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比容低于相同年龄性别和地区的正常标准。

7. 肺性脑病:是由于呼吸功能衰竭,缺氧或二氧化碳潴留引起的各种神经精神症状。

8. 呼吸衰竭: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至于在静息状态下也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临床表现的综合症。

9. 心力衰竭: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功能受损而引起的一综合征。

1.肺结核化疗的原则有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

常用做首选的化疗方法是短期化疗。

2.心力衰竭的发生部位可分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全心衰竭。

3.左心衰竭呼吸困难表现形式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急性肺水肿。

4.心力衰竭最常见的诱发因素呼吸道感染,诱发心力衰竭最常见的心率失常是心房颤动。

5.心律失常按发生原理课分为冲动形成异常,冲动传导异常。

6.心房颤动的典型体征心律绝对不齐,S1强弱不等,脉搏短绌。

7.抗高血压治疗的目标是将血压恢复至:140/90mmHg,伴糖尿病或慢性肾病至130/80mmH。

8.慢性胃炎常见发病部位分类:慢性体位性炎,慢性胃窦炎。

9.消化性溃疡临床表现:慢性病程,周期性发作,节律性疼痛。

10.消化性溃疡常见并发症有: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癌变。

11.肝硬化失代偿期主要有:肝功能退减,门静脉高压症。

12.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有: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感染饭,肝肾综合症,原发性肝癌。

13.急性胰腺炎的病理变化分为:水肿型,出血坏死型。

14.多尿指尿量大于2500-3000ml,少尿指小于400ml,无尿指小于100ml。

15.肾脏科分泌:前列腺素,肾素和血管紧张素,促红细胞生成素。

16.按病因贫血分为: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过多,失血性。

贫血表现体征皮肤粘膜苍白。

17.急性白血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贫血,发热,出血,器官和组织浸润的表现。

18.过敏性紫癜有:单纯型,腹型,关节型,肾型,混合型。

19.类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由多种状态集合形成,具有明显气流阻塞,最大呼气流速的降低、肺用力排气延缓。

20.风湿性关节炎关节损害主要表现是晨僵,疼痛,肿胀,畸形,功能障碍。

21.左心衰竭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咳血,两肺底有湿啰音,肺淤血,心界向左扩大、心尖闻及舒张期奔马律22.右心衰竭临床表现:周围发绀,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肝脏因淤血肿大伴压痛,身体最低垂位部位为对称性和可压陷性,心脏向左扩大、3、4肋闻及舒张奔马律鉴别题脑血栓与脑出血发病年龄 50岁以上 50-70岁常见病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诱因休息睡眠,休克脱水后无前驱症状部分有肢体无力和麻木,以一侧明显或眩晕无起病缓急较缓骤起颅内压及意识障碍不明显明显CT检查脑内低密度影脑内高密度影支气管哮喘与心源性哮喘病史部分患者有过敏病史,既往有哮喘反复发作史,青少年多见。

患者多有高血压病,冠心病或慢性新瓣膜病史,老年人多见。

临表发作以秋冬季较多见,为带有喘鸣的呼吸困难,两肺可闻及啸鸣音,心脏正常。

多在夜间熟睡中发作,发作时必须坐起,吸气和呼气均感困难,重症者咳粉红色泡沫痰,体检可见原有心脏病体征,肺部可闻及湿啰音和啸鸣音。

X线哮喘发作时两肺透亮度增加,缓解期正常,心影正常。

有肺淤血征和心脏扩大影像。

内科学八大系统疾病一。

呼吸系统疾病: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本病在临床上最常见,尤其是急诊科,但是由于它很简单,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内容,所以上课时一般不会讲,考试也一般不考,所以不要花太多时间和精力!个人认为,有时间的话还是熟悉一下,毕竟上了几年学,如果连这么简单的病都不会处理,我想也够没面子了吧?呵呵2、慢性阻塞性肺病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本节乃是绝对的重点,考试经常会出病例分析!一般的病例都是病史很长,由慢性支气管炎逐步发展成肺气肿、肺心病、心衰、呼吸衰竭、肺性脑病,而且还会合并一些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所以要求有较强的综合分析的能力才能答满分。

连接本节知识的主线是其病理变化,所以掌握了本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对于理解、记忆本节内容有很大帮助!下面归纳一下本节重点内容:(1)慢性支气管炎的分期和诊断标准,以及与支气管哮喘的鉴别诊断;(2)肺功能检查对于阻塞性肺气肿诊断的意义;(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的产生机制(相对重点);(4)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并发症;(5)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辅助检查以及急性加重期的并发症(其中治疗相当重要)。

3、肺栓塞:一般上课不会讲述,考试也不会考,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

4、支气管哮喘:一般不出大题,重点看一下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知道药物有哪些类)。

另外,哮喘持续状态的治疗原则也要熟悉,有时候会考简答题。

5、支气管扩张:一般不会考,可以看一下其临床表现还有X线特点。

6、呼吸衰竭:多数情况都是结合病例考,但是要掌握两种呼吸衰竭的判断标准、简单的血气分析(病理生理学都讲过,不记得可以复习一下)、氧疗方法以及治疗原则!另外,注意一下“肺性脑病”的名词解释就差不多了!7、肺炎:掌握“社区获得性肺炎”和“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概念,还有一些常见肺炎的典型症状、X线征象和首选的抗生素(书上应该有一个总结表格)。

肺炎球菌肺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比较重要,但一般不会出大题!8、肺脓肿:不是重点,熟悉一下临床表现、X线特点和治疗原则就可以了!9、肺结核病:比较重要。

要掌握其临床类型病原学检查、结核菌素试验的结果判定(尤其要知道阴性结果的意义)、并发症和化疗的原则(对于一线药物要掌握其不良反应)。

另外熟悉一下咯血的处理方法和治疗失败的原因,本节就算基本掌握了!10、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上课一般不会介绍,考试也不会出现,所以不是重点内容。

11、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掌握其临床表现及诊断(特别是要知道哪些人群需要排癌检查)。

另外,熟悉一下病理分型(常以小题目出现)。

12、胸膜疾病:重点掌握实验室和特殊检查(尤其是渗出液和漏出液的鉴别),临床表现是相对的重点!13、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不是重点,有兴趣的话就看一下,呵呵~二。

心血管系统疾病:个人认为本篇是内科学的一个难点,部分内容很不好理解,尤其是心律失常一节,如果前面的基础课没有学好的话,理解起来还是有些吃力的!要想真正把本篇学透的话,我认为还是先把有关的知识(如生理、病理生理、药理等)复习一下为好!不过也不要有太大的负担,也不要想一下全部掌握,毕竟一些知识还是要在实习过程中慢慢融会贯通的,呵呵~记住:本科阶段的目标就是让学生掌握一些常见病、多发病!这样,复习起来也就会有的放矢了!1、心力衰竭:本节是重中之重,而且考点比较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比如诱因、临床表现、心功能分级、治疗(记住心内科治疗的三***宝:强心、利尿、扩血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