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的故事

合集下载

关于三顾茅庐的历史故事

关于三顾茅庐的历史故事

关于三顾茅庐的历史故事三顾茅庐故事官渡大战后,曹操打败了刘备。

刘备只得投靠刘表。

曹操为得到刘备的谋士徐庶,就谎称徐庶的母亲病了,让徐庶立刻去许都。

徐庶临走时告诉刘备,隆中卧龙岗有个奇才叫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第二天,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去拜访诸葛亮。

谁知诸葛亮刚好出游去了,书童也说不准什么时候回来。

刘备只好回去了。

过了几天,刘备和关羽。

张飞冒着大雪又来到诸葛亮的家。

刘备看见一个青年正在读书,急忙过去行礼。

可那个青年是诸葛亮的弟弟。

他告诉刘备,哥哥被朋友邀走了。

刘备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说渴望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平定天下。

转眼过了新年,刘备选了个好日子,有一次来到隆中。

这次,诸葛亮正好在睡觉。

刘备让关羽、张飞在门外等候,自己在台阶下静静地站着。

过了很长时间,诸葛亮才醒来,刘备向他请教平定天下的办法。

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说:“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业,和曹、孙成三足鼎立之势。

”刘备一听,非常佩服,请求他相助。

诸葛亮答应了。

那年诸葛亮才27岁。

三顾茅庐又名三顾草庐,典出《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东汉末年,汉朝宗亲左将军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他们的谈话内容即《隆中对》三分天下的战略决策。

顾:拜访;茅庐:草屋。

原为汉末刘备去南阳卧龙岗的诸葛亮家去访聘诸葛亮的故事。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公元207年冬至公元208年春,当时屯兵新野今河南新野的刘备,带着大将关羽、张飞,三次到南阳邓县隆中诸葛草庐请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

此后传为佳话,渐成典故,载《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出师表》。

现在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三顾茅庐的故事

三顾茅庐的故事

三顾茅庐的故事:三国时,刘备听说诸葛亮很有才识。

一天,他带着礼物到隆中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帮他。

到达后,却被告知诸葛亮不在,刘备失望而回。

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

不料又被告知诸葛亮不在,关羽和张飞非常生气。

他们纷纷劝说刘备不要再去了,可是刘备坚持再去。

他们第三次拜访诸葛亮,诸葛亮正在睡觉。

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等到诸葛亮醒来。

诸葛亮看到了刘备的决心和诚恳,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了蜀汉皇朝。

三顾茅庐的寓意:三顾茅庐是指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三顾茅庐造句:为了劝小明报考北大,老师三顾茅庐,终于说服了小明。

三顾茅庐翻译:repeated a whole-hearted invitation。

三顾茅庐详细故事

三顾茅庐详细故事

三顾茅庐详细故事东汉末年,刘备攻打曹操失败,投奔荆州刘表。

为了日后取得大成,他狠抓招揽人才,请荆州著名学者司马徽推荐。

司马徽说:“这里有一个‘伏龙’,一个‘凤霄’,两人得一,就能平定天下。

”刘备四处打听,得知“伏龙”就是隐居在襄阳城西二十里陇的诸葛亮。

在中部,他住茅草屋,务农自食,苦读史书。

他是一位杰出的人才。

这时,谋士徐庶也向刘备推荐:“诸葛亮是奇才。

”为了请求诸葛亮帮助自己打天下,刘备、关羽、张飞带着礼物专程来到隆中(今河南省南阳市西,又称湖北省)。

襄阳城西南)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援助。

恰巧那天诸葛亮不在,刘备只好留下名字失望而归。

几天后,刘备听说诸葛亮回来了,带着关羽、张飞冒风雪。

没想到诸葛亮又出去了,刘备等人又空了一趟。

张飞不愿意回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促他回去。

刘备无奈,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请他出来助自己挽救国家危局。

过了一段时间,刘备准备再次邀请诸葛亮。

关羽说诸葛亮或许有假名,但未必有真才实学,所以没必要去。

张飞却坚持要他单独打电话。

如果他不来,他就会被绳子绑起来。

刘备骂了张飞,第三次去隆中拜见诸葛亮。

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打扰他。

直到诸葛亮醒来,他才坐下来互相交谈。

在这间茅草屋里,诸葛亮和刘备一起讨论时局,分析形势,运筹帷幄,谋划如何夺取政权、统一天下。

刘备大为感动,愿意拜诸葛亮为师,请他出来帮助复兴汉室。

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草堂”的诚意深深打动,答应了刘备的请求,离开隆中去施展政治抱负。

成语“三访草堂”由此而来,比喻拜访贤才,诚邀他人。

此后,诸葛亮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帮助刘备东联孙武,北伐曹魏,占领荆州、益州,北上中原,建立蜀汉政权,与东吴、曹魏形成对峙的局面。

刘备死后,诸葛亮继承刘备遗志,继续出兵伐魏。

他在给主公刘禅的奏疏中写道:“先帝不轻视群臣,而自己猥琐冤屈,三度茅房密切关注群臣……”可见他始终没有忘记刘备给予的理解和相遇之恩。

——《教师指南》三顾茅庐故事遭专家质疑其实这也不能说很奇怪,而且诸葛亮虽然来自荐,虽然是非主流意见,但还是有一批历史学家支持这种说法。

三顾茅庐的详细故事原文

三顾茅庐的详细故事原文

三顾茅庐的详细故事原文
三顾茅庐是指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的故事,出自《三国演义》。

故事大意是刘备三次前去拜访诸葛亮,最终成功说服诸葛亮出山辅
佐自己的故事。

具体原文如下:
“却说刘备自得了荆州,即日便请孔明商议前事。

孔明曰,
‘今荆州已定,可速取益州。

’备曰,‘益州刘璋势穷,何不就此
乘势而取之?’孔明曰,‘益州刘璋,乃先主之弟也,不可侵犯。

’备曰,‘我欲得益州,汝何如?’孔明曰,‘若要取益州,须得先
主亲自去得之。

’备曰,‘汝可为我图之。

’孔明曰,‘某自有妙计。

’备曰,‘如何?’孔明曰,‘某自往犹豫,不可立即答应。

’”。

以上是《三国演义》中关于三顾茅庐的故事原文的一部分。


个故事通过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的过程,展现了刘备对诸葛亮的诚
意和诸葛亮对刘备的忠诚,也表现了诸葛亮深藏不露的智慧和谋略。

这个故事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后人广为传颂。

三顾茅庐成语小故事

三顾茅庐成语小故事

三顾茅庐成语小故事
三顾茅庐的故事: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帮助自己打天下,就同关羽、张飞一起带着礼物专程到隆中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

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好留下姓名,失望地回去。

隔了几天,刘备打听到诸葛亮回来了,又带着关羽、张飞冒着风雪前去。

哪知诸葛亮又外出了,刘备他们又空走一趟。

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

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准备再去请诸葛亮。

又和他俩第三次去隆中拜访诸葛亮。

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就在这间茅庐中,诸葛亮和刘备共同探讨时局,分析形势,设计如何夺取政权统一天下的方略。

刘备大为叹服,愿以诸葛亮为师,请他出山相助,重兴汉室。

诸葛亮深为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所打动,答应了刘备的请求,离开隆中一展自己的政治抱负。

成语“三顾茅庐”由此而来,比喻访贤求才,真心诚意地邀请别人。

(完整版)三顾茅庐的故事

(完整版)三顾茅庐的故事

三顾茅庐的故事
官渡大战后,曹操打败了刘备。

刘备只得投靠刘表。

曹操为得到刘备的谋士徐庶,就慌称徐庶的母亲病了,让徐庶立刻去许都。

徐庶临走时告诉刘备,隆中有个奇才叫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第二天,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去拜访诸葛亮。

谁知诸葛亮刚好出游去了,书童也说不准什么时候回来。

刘备只好回去了。

过了几天,刘备和关羽。

张飞冒着大雪又来到诸葛亮的家。

刘备看见一个青年正在读书,急忙过去行礼。

可那个青年是诸葛亮的弟弟。

他告诉刘备,哥哥被朋友邀走了。

刘备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说渴望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平定天下。

转眼过了新年,刘备选了个好日子,有一次来到隆中。

这次,诸葛亮正好在睡觉。

刘备让关羽、张飞在门外等候,自己在台阶下静静地站着。

过了很长时间,诸葛亮才醒来,刘备向他请教平定天下的办法。

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说:“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业,和曹、孙成三足鼎立之势。

”刘备一听,非常佩服,请求他相助。

诸葛亮答应了。

那年诸葛亮才27岁。

1。

三顾茅庐_成语故事

三顾茅庐_成语故事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1 成语故事-三顾茅庐
故事梗概: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三国时颍川长社人,为著名谋土)和司马徽(三国时颍川阳翟人,也是著名谋士)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现今湖北襄阳县)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

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

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看大风雪第二次去请。

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

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

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

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

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地捆来。

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

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

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敦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

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之句。

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敦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

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

三顾茅庐概括

三顾茅庐概括

东汉末年,刘备很仰慕诸葛亮的才干,想请他帮助自己统一国家。

一天,三人来到隆中,但孔明不在,他们只好失望而归。

回到新野,刘备听说诸葛亮回来了,叫人立即备马。

到了草屋,书童说
诸葛亮被人请走了。

三人怏怏而回。

时间过得很快,刘备打算三访孔明。

三人第三次来到隆中,离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便下马步行。

这时,诸葛亮在午睡,为了不打扰他,刘备恭敬地在台阶下等候。

张飞见了,很生气,想放火,但没有。

孔明醒来,谈论起国家大事.诸葛亮见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便答应与刘备共图大业。

三顾茅庐后来成为形容求贤若渴的成语。

也用来指诚心诚意一再邀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顾茅庐的故事
官渡大战后,曹操打败了刘备。

刘备只得投靠刘表。

曹操为得到刘备的谋士徐庶,就慌称徐庶的母亲病了,让徐庶立刻去许都。

徐庶临走时告诉刘备,隆中有个奇才叫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第二天,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去拜访诸葛亮。

谁知诸葛亮刚好出游去了,书童也说不准什么时候回来。

刘备只好回去了。

过了几天,刘备和关羽。

张飞冒着大雪又来到诸葛亮的家。

刘备看见一个青年正在读书,急忙过去行礼。

可那个青年是诸葛亮的弟弟。

他告诉刘备,哥哥被朋友邀走了。

刘备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说渴望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平定天下。

转眼过了新年,刘备选了个好日子,有一次来到隆中。

这次,诸葛亮正好在睡觉。

刘备让关羽、张飞在门外等候,自己在台阶下静静地站着。

过了很长时间,诸葛亮才醒来,刘备向他请教平定天下的办法。

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说:“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业,和曹、孙成三足鼎立之势。

”刘备一听,非常佩服,请求他相助。

诸葛亮答应了。

那年诸葛亮才27岁。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