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语文必修3、4文言文翻译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译文全套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译文全套必修一·文言文译文全集劝学(节选)/荀子师说/韩愈赤壁赋/苏轼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必修二·文言文译文全集六国论/苏洵阿房宫赋/杜牧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必修三·文言文译文全集离骚(节选)/屈原《指南录》后序五人墓碑记/张溥烛之武退秦师/《左传》谏太宗十思疏/魏徵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鸿门宴/司马迁秋水(节选)/庄子非攻(节选)/墨子上篇下篇察今(节选) /《吕氏春秋》必修四·文言文译文全集季氏将伐颛臾/《论语》寡人之于国也/孟子《黄花岗烈士事略》序/孙文蜀道难/李白登高/杜甫琵琶行(并序)/白居易锦瑟/李商隐虞美人/李煜蝶恋花/晏殊雨霖铃/柳永声声慢/李清照滕王阁序(并诗)/王勃秋声赋/欧阳修第五册·文言文译文全集陈情表项脊轩志报任安书(节选)渔父逍遥游(节选)兰亭集序初中语文北师版山行/杜牧天净沙秋思/马致远秋词/刘禹锡采桑子.重阳/毛泽东登高/杜甫诗歌三首当我死时/余光中春/朱自清诗词九首江南春绝句/杜牧游园不值/叶绍翁玉楼春宋祁鹧鸪天代人赋/辛弃疾春夜喜雨/杜甫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钱塘湖春行/白居易春/艾青初春/王宜振过零丁洋/ 文天祥示儿/陆游诗三首自嘲/鲁迅有的人……臧克家啊,船长,我的船长/惠特曼毛泽东词二首卜算子.咏梅沁园春.雪愚公移山/列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小石潭记/柳宗元敕勒歌/北朝民歌边塞诗歌四首凉州词/王之涣从军行(其四)/王昌龄使至塞上…王维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诗词五首夜雨寄北/李商隐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如梦令/李清照声声慢/李清照浪淘沙.北戴河/毛泽东革命烈士诗三首囚歌/叶挺就义诗/吉鸿昌我的自白书/陈然三峡/郦道元诗词十一首饮酒/陶渊明归园田居/陶渊明过故人庄/孟浩然田园乐/王维独坐敬亭山/李白望岳/杜甫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滁州西涧/韦应物江雪/柳宗元题李凝幽居/贾岛西江月.遣兴/辛弃疾爱莲说/周敦颐诗词三首采莲曲/王昌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苏幕遮/周邦彦荔枝图序/白居易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苏轼竹/郑夑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曹刿论战/左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口技/林嗣环岳阳楼记/范仲淹登岳阳楼/杜甫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其三)/李白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游岳阳楼记/袁中道醉翁亭记/欧阳修咏月诗四首把酒问月/李白月下独酌/李白关山月/李白望月/杜甫苏轼咏月诗文记承天寺夜游水调歌头.中秋月诗两首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鸟鸣涧/王维乡愁诗三首逢入京使/岑参渡汉江/宋之问乡愁/余光中送别诗三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别董大/高适陋室铭/刘禹锡桃花源记/陶渊明渔歌三首渔翁/柳宗元渔歌子/张志和渔舟唱晚/姜耕。
(完整word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重点文言翻译

必修四文言翻译《季氏将伐颛臾》1、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译文:史官周任有句话说:“施展自己的才能担任职务,如果不能胜任就辞职。
”2、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译文:遇到危险却不去保护,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何必要用那个做相的人呢?3、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译文:老虎犀牛从木笼里跑出来,龟甲和玉器在木匣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4、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译文:君子憎恨那种不愿直接说自己想得到而偏要找借口的人。
5、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译文:不怕财富少就怕分配不均,不怕民众贫困就怕社会不安定。
6、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译文:如果这样,远方的人还不服从,那么就发扬教化礼仪来招抚他们。
7、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译文:我担心季孙的忧患,不在颛臾,而在鲁国的宫廷内部啊。
《寡人之于国也》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如果黄河以北地区发生灾荒,就把那里的灾民迁移到黄河以东地区,把黄河以东地区的粮食运往黄河以北地区。
2、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咚咚咚地敲击战鼓,交战开始了,士兵丢弃盔甲拖着武器逃跑。
3、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只不过没有逃到一百步而已,但是这也是逃跑啊。
4、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细蜜的渔网不入池塘,鱼和鳖就吃不完。
斧头根据时节进入山林砍伐,树木就用不完。
5、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注重学校的教育,把孝敬父母敬爱兄弟的道理反复强调,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负着东西了。
6、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狗和猪吃的是人的食物却不知道制止,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知道开仓赈济。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1、以坚毅不扰之精神,与民贼相搏,踬踣者屡。
(革命党人)凭借着坚毅不扰的精神,与民国的敌人搏斗,多次遭遇挫折失败。
2、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
苏教版高一语文下学期必修三的翻译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 然不应。 3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 胜,天下皆叛之。4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5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6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 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 7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 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8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 9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1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 震动天地。 2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3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
4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5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 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6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 以纾祸。 7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 然微 失信,数吕师孟叔 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9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2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 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3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 能克终者盖寡。 4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 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 不心服。 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 亦无所害。 6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 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苏教版高级中学语文必修三古文翻译.doc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古文翻译必修三古文翻译一、指南录后序原文: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
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
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
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
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
昔人云: 将以有为也。
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
中兴机会,庶几在此。
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
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
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真州逐之城门外,几旁徨死;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救死;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至通州,几以不纳死;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必修4古文字词解释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必修4古文字词解释苏教版语文必修三,四文言文知识汇总指南录后序通假字缙绅(缙,通“�|”。
插)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陵,同“凌”。
欺侮)层见错出(见,通“现”。
出现)臣死有余�J(�J,通“戮”。
罪)即具以北需,实告东西二阃(具,通“俱”。
仔细,详细)古今异义穷饿无聊,追购又急(无聊:没有依托)以至于永嘉(至于:到达)初至北营,抗辞慷慨(慷慨:十分激烈)为巡船所物色(物色:搜寻)几彷徨死(彷徨:走投无路)国事遂不可收拾(收拾:挽回)不复顾利害(复:再)(利害:个人安危)以父母之遗体行殆(遗:赠予)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可以:可以用)一词多义间:间以诗记所遭(间或,有时)得间奔真州(机会)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缝隙)扁鹊立有间(一会儿)出没于长淮间(之间)中间崩倒之声(夹杂)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安得广夏千万间(量词)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悄悄地,秘密地)靡: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倒下)相如传目叱之,左右皆靡(后退)徒靡弹药,无益吾事(浪费)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奢侈)天高地迥,号呼靡及(无,不。
靡及:达不到)如: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往??去,到??去)劳苦功高如此(像)固不如也(比得上)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唯恐,就怕)绝无有者,则治之如所言(按照)其如土石何(“如??何?”固定句式,“把??怎么样”)数: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列举)则胜负之数(命运)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计算)辄倾数家之产(几,几个)词类活用北虽貌敬(名词作状语貌:表面上)予分当引决(名词作状语分:按本份)草行露宿(名词作状语草:在荒野里。
露:在露天下。
)日与北骑相出没(名词作状语日:每天)夜趋高邮(名词作状语夜:在晚上)道海安、如皋(名词作动词道:取道)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名词作动词前:走上前)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词作动词序,为??作序)道中手自抄录(名词作动词手:亲手)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动词作名词巡徼:巡徼的人)北亦未敢遽轻吾国(形容词作动词轻:轻视)其他字词解释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除:授官。
必修三文言文带翻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于孔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求,尔与三子者何如?”对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母吾以也。
”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曾皙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翻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坐在孔子身边。
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纪稍长,所以不要因为我而不敢说话。
平时你们常说:‘没有人了解我。
’如果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做什么呢?”子路立刻回答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战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来的军队,接着又是饥荒。
如果让我来治理,等到三年,可以使人民有勇气,并且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微笑着。
“冉求,你怎么样?”孔子问。
冉求回答说:“一个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来治理,等到三年,可以使百姓富足。
至于礼乐教化,那就等待有德行的人来施行了。
”“公西赤,你怎么样?”孔子又问。
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够做到,但愿意学习。
在宗庙祭祀或者诸侯会盟的时候,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
”“曾点,你怎么样?”孔子再问。
曾点弹着瑟,渐渐减速,然后放下瑟站起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个人的志向不一样。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冉求,你和那三个人相比怎么样?”曾点回答说:“因为我比你们年纪稍长,所以不要因为我而不敢说话。
高中语文必修3必修4重要文言语句翻译

高中语文必修3、必修4重要文言语句翻译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必修4重要文言语句翻译1.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我)打算(把这部诗集)保存在家里,让后代的人读到它,能同情我的心志。
2.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
即使我正义凛然问心无愧,但是没有向国君和父母自我表白过,国君和父母会怎么说(或是看待)我呢?3.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译文:我们(复)社(里那些)道德品行可以作为读书人表率的人替他伸张正义,募集钱财送他起行,哭声震天动地。
4. 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译文:而(这)五(个)人生在民间,平时没有受到过诗书的教诲,却能为大义所激励,踏上死地而不反顾,(这)又(是)什么缘故呢?5. 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译文:他们可耻的人格,卑贱的行为,比起(这)五(个)人的死来,(意义)轻重到底怎样呢?6. 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
译文:凡四方的士人经过(五人墓时),没有不跪拜而且流泪的,这真(是)百代(难得)的际遇呀!7. 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译文:所以,我和同社的各位先生,惋惜这(座)坟墓空有那(块)石碑,就替它写了这(篇)碑记,也借以说明死生的重大(意义),平民(一死),关系国家。
8.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译文: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9.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译文:越过别的国家而把远地(郑国)作为(秦国)的边邑,您知道这是很难的。
10.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译文:(它)已经把郑国当作东边的疆界,又想扩张它西边的疆界。
11. 阕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译文:损害秦国而让晋国受益,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
12.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译文: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积聚(自己的)道德仁义。
必修三、四文言文文句翻译(展示版)

必修三、四文言文文句翻译1、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
【当时】,元国的军队已经逼近临安城外,作战、防守、迁都都来不及实施。
2、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国家的事情(发展)到这个程度,我不能够爱惜自身;料想元国也还可以凭借言辞说动。
3、众谓余一行为可以纾祸。
众人以为我走一趟是可以解除祸患。
4、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余羁縻不得还。
不幸运的是起先吕师孟(在元人面前)陷害,后来贾余庆又(在元人面前)讨好。
我被扣押不能够返回(宋国)。
5、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
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我【按道理】应当自杀,但是却含垢忍辱地前往。
古人说:‚将要凭借(这条生命)有所作为。
‛6、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变换姓名,隐蔽行踪,【在草间】行进【在露天】住宿,【每天】与元军的骑兵【在长江淮河之间】相互出现、隐没。
7、死生,昼夜事也。
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死生是早晚间的事情。
死就死吧,但境遇危险恶劣,层叠交错地出现,不是人世间所能忍受的。
痛苦过去了回想那痛苦,还有怎样的痛苦能比得上这种痛苦呢?8、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余志焉。
将要(把它)藏在家里,使得后世的人读到它,同情我的(救国)的志向。
9、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但这五个人出生于民间,从来没有接受过诗、书的教诲,(却能)被大义所激励,踏上死地也不回头,又是什么缘故呢?10、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他们的可耻的人格,卑贱的行为,比较这五个人的死,轻重的差别到底怎么样呢?11、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
所有四面八方的有志之士,经过这里没有不跪拜、流泪的,这实在是百代难得的际遇啊。
12、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必修3、必修4文言文翻译1.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译:大家认为我去一趟就可以解除祸患。
国事到了这种地步,我不能顾惜自己了;料想元方也还可以用言辞打动的。
2.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
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译:我按理应当自杀,然而仍然含恨忍辱地前去。
正如古人所说:“将因此而有所作为啊!”3.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译:不得已,只能改变姓名,隐蔽踪迹,奔走草野,宿于露天,日日为躲避元军的骑兵出没在淮河一带。
困窘饥饿,无依无靠,元军悬赏追捕得又很紧急,天高地远,号呼不应。
4.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译:唉!死和生,不过是昼夜之间的事罢了,死就死了,可是像我这样境界险恶,坏事层叠交错涌现,实在不是人世间所能忍受的。
痛苦过去以后,再去追思当时的痛苦,那是何等的悲痛啊!5.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馀僇;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
译:要求做一个忠臣,国君受到侮辱,做臣子的即使死了也还是有罪的;要求做一个孝子,用父母留给自己的身体去冒险,即使死了也有罪责。
6.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
译:这也就是古人所说的:“誓不与贼共存”,“恭敬谨慎地竭尽全力,直到死了方休”,这也是义。
7.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复何憾哉!译:以前,假使我丧身在荒野里,我虽然正大光明问心无愧,但也不能掩饰自己对国君、对父母的过错,国君和父母会怎么讲我呢?实在料不到我终于返回宋朝,重整衣冠,又见到皇帝,即使立刻死在故国的土地上,我还有什么遗憾呢!还有什么遗憾呢!8.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译:(墓中的)五个人,就是当周蓼洲先生被捕的时候,激于义愤而死于这件事的。
9.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译:我们社里那些道德品行可以作为读书人的表率的人,替他伸张正义。
10.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译:但这五个人生于民间,从来没受过诗书的教诲,却能被大义所激励,踏上死地也不回头,又是什么缘故呢?况且当时假托的皇帝的诏书纷纷传出,追捕同党的人遍于天下,终于因为我们苏州人民的发愤抗击,使阉党不敢再株连治罪;魏忠贤也迟疑不决,畏惧正义,篡夺帝位的阴谋难于立刻发动。
11.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译:也有的剪发毁容、闭门不出,或假装疯狂不知逃到何处的,他们那可耻的人格,卑贱的行为,比起这五个人的死来,轻重的差别到底怎么样呢?12.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
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译:所有四方的有志之士经过这里没有不跪拜流泪的,这实在是百代难得的际遇啊。
不这样的话,假使让这五个人保全性命在家中一直生活到老,尽享天年,人人都能够像奴仆一样使唤他们,又怎么能让豪杰们屈身下拜,在墓道上扼腕惋惜,抒发他们作为有志之士的悲叹呢?13.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译:也用以说明死生意义的重大,(即使)一个普通老百姓对于国家也有重要的作用啊。
14.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译:晋侯和秦伯合兵围困郑国,因为郑伯曾经对待晋侯没有礼貌,并且怀有二心亲近楚国。
15.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译:越过晋国把远处的郑国作为秦国的边邑,您知道它的困难;怎么能用灭掉郑国来给邻国(晋国)增加(土地)呢?16.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译:倘使放弃进攻郑国,把它作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您的外交使者的来往,郑国可以供给他们资粮馆舍,对您没什么害处。
17.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缺秦,将焉取之?缺秦以利晉,唯君图之!译:晋国已经要把郑国作为它东面的疆界,又要扩展它西面的疆界;倘使不来损害秦国,还会到哪儿去扩展呢?损害秦国来使晋国得到好处,只请您仔细考虑吧!18.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译:依靠人家的力量反过来损害人家,是不仁义的;失掉了自己的同盟国,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是不勇武的,我们还是回去吧。
19.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译: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20.人君当神器之重〔1〕,居域中之大〔2〕,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译:国君掌握着国家的重要职权,据有天地间重大的地位,不考虑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这也(如同)是砍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住源泉而想要泉水流远啊。
21.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译: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保持到底的(却)很少。
22.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译:竭尽诚心,就会使敌对的势力(和自己)联合,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路之人。
虽然(可以)用严酷的刑罚监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人们)最终苟且免于刑罚但不会感恩戴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里却不服气。
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老百姓;(他们像水一样)能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
23.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译:想到(自己的地位)高高在上充满危机,就要不忘谦虚来(加强)自我修养;害怕会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样能够容纳千百条河流;喜爱狩猎,就想到网三面,留一面。
24.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译:施加恩泽,就要考虑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
25.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译: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尽到他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散播他的恩惠,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
26.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译:文臣武将争着做好自己的事情,君臣就会没有多少烦忧的事,国君就可以尽情享受出巡游玩的快乐,享有神仙一样的长寿,或演奏琴瑟或垂衣拱手,不必多说,百姓就可得到教化。
27.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译:我们离开父母兄弟而来侍奉您,不过是因为仰慕您的高尚品德。
28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译:相如虽然才能低下,难道偏偏害怕廉将军吗?但是我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轻易侵犯赵国,只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存在啊!现在如果两虎相斗,势必不能都活下来。
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私仇为后啊!28.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我进入关中,一点东西都不敢据为己有,登记了官吏百姓,封闭了仓库,等待将军到来。
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出入和意外的变故。
29.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译:樊哙说:"我死都不怕,一杯酒有什么可推辞的,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唯恐不能杀尽,惩罚人唯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
30.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译: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
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肉,告辞干什么呢?31.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译:俗话有这么一种说法:“听到的道理很多,以为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若:比得上),说的就是我呀。
并且我曾经听说过,有小看孔子的学识、轻视伯夷的义的人,开始我还不相信;如今我看见您(指海神若)的广阔无边,(假如)我不是来到您的门前,就危险了。
我将长久地被大方之家耻笑。
32.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译:如果损人越多,他越是不仁,罪越重。
33.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译:今天最不义的事,是进攻别国,却不知道谴责,反而称赞它,说它是义。
这能说知道义与不义的分别吗?34.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译:孔子说:“冉求!恐怕应该责备你吧?颛臾,先王曾经任命他主持东蒙山的祭祀,而且它处在我们鲁国的疆域之中,这正是跟鲁国共安危的藩属,为什么要去攻打它呢?”35.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译:孔子说:“冉求!贤人周任有句话说:‘能够施展自己的才能就任职;如果不行,就该辞职。
’比如瞎子遇到危险,不去扶持;将要摔倒了,不去搀扶,那又何必用助手呢?况且你的话错了。
老虎犀牛从栅栏里逃了出来,龟甲和玉器在匣子里毁坏了,这应责备谁呢?”36.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译:若是财富平均,便没有贫穷;和平相处,便不会人少;安定,便不会倾危。
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发扬文治教化招致他们。
使他们来了以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37.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译:咚咚地敲起战鼓(填:象声词,形容鼓声),兵器刀锋相交撞击,扔掉盔甲拖着兵器逃跑。
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下,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下。
凭着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他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38.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译:百姓对供养活人安葬死人都没有遗憾,就是王道的开端了。
39.40.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译:注重乡校的教育,反覆进行孝敬父母、敬爱兄长的教育(申:反覆)(庠序:学校,殷代叫序,周代叫庠),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道路上肩挑头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