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技法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雕刻教学大纲(大全五篇)

雕刻教学大纲(大全五篇)

雕刻教学大纲(大全五篇)第一篇:雕刻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雕刻》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艺术设计专业本科授课学时:总学时36(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学分:3 课程性质:《雕刻》是一门“职业技能课程”,它的开设旨在强化学生的专业精神,注重学生的艺术设计实践能力和专业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了解立体造型特点,掌握三维的立体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了解材料性能,掌握雕刻的制作程序和方法,培养学生综合性创作能力。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木雕技法的特殊性、取料的严肃性,以及木雕的必备工具、操作要领、制作方法和制作过程。

课程简介:我国木雕最具艺术魅力的有乐清黄杨木雕、东阳浮雕、福建龙眼木雕、潮州金漆木雕。

这几种木雕被今人称为“四大木雕。

中国民间木雕是我国传统民间雕刻艺术,从古至今,它存在于生活的每个角落。

简单的木雕在用器的局部雕刻一些图纹,点缀情趣,繁杂的甚至在整件木器上通体雕刻。

”,包括了木雕的全部技艺、技法、构图、取材、打坯、用料,不同程度地满足了人们欣赏、实用、把玩、装饰、建筑等方面的不同需求,从而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国木雕在原始社会就已经产生,如果追溯更远一些,穴居先民用石刀、骨刀在木头上刻纹记事,就是后世木雕艺术的发端。

漆器的发明使木雕艺术大大地向前推进。

南北朝时佛教兴起,大量江南寺庙、楼台、木雕菩萨的出现,使我国木雕艺术发展到新的高峰。

到了明清,木雕艺术品类繁杂,出现了各种不同名称的木雕,一些名家、名匠的弟子传承,开始了木雕艺术的分宗立派。

现代家装越来越多的融入雕刻艺术元素,比如把装饰性立体浮雕作为餐厅墙的装饰、客厅背景墙的装饰等。

第一章概述第一节木雕的历史第二节中国木雕的主要流派一、浙江黄杨木雕艺术二、福州木雕艺术三、东阳木雕艺术四、潮州木雕艺术第三节黄杨木雕的销售与收藏第二章市雕的基础技艺节第一节木雕的材料与工具一、黄杨木的特性和产地二、黄杨木雕的工具三、工具的类型四、工具的磨砺第二节黄杨木雕的雕刻程序一、工具的操作要领和作用二、雕刻程序第三节木雕人物的造型基础一、人物雕刻的基本比例二、传统人物的脸型种类三、传统题材人物的造型特征第四节乐清黄杨木雕技法一、雕刻七法二、修光六要三、木雕实例雕刻方法四、仿模机雕刻法第三章市雕作品赏析教学策略与方法建议:搜集民间雕刻材料,组织学生就近到环江采风;合理使用呈现工具、探究工具、交互工具、设计工具,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雕塑艺术教学大纲模板范文

雕塑艺术教学大纲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了解雕塑艺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流派及其特点。

2. 掌握雕塑创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对雕塑艺术的热爱,提高艺术修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雕塑艺术概述1.1 雕塑艺术的定义、分类及特点1.2 雕塑艺术的发展历程1.3 雕塑艺术的流派及代表作品2. 雕塑创作技巧与方法2.1 雕塑材料及工具2.2 雕塑基本技法(如雕刻、塑造、焊接等)2.3 雕塑创作步骤与注意事项3. 雕塑艺术欣赏与批评3.1 雕塑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3.2 雕塑艺术作品的创作背景与时代背景3.3 雕塑艺术作品的批评方法与标准4. 雕塑艺术实践4.1 创作主题与构思4.2 雕塑创作过程4.3 作品展示与评价5. 雕塑艺术与其他艺术的融合5.1 雕塑与绘画的关系5.2 雕塑与建筑的关系5.3 雕塑与装置艺术的关系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雕塑艺术的基本理论、技巧与方法。

2. 演示法:展示雕塑创作过程,让学生直观了解雕塑艺术创作。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优秀雕塑作品,引导学生学习创作技巧。

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雕塑创作,提高动手能力。

5.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四、教学进度安排1. 雕塑艺术概述(2课时)1.1 雕塑艺术的定义、分类及特点1.2 雕塑艺术的发展历程1.3 雕塑艺术的流派及代表作品2. 雕塑创作技巧与方法(4课时)2.1 雕塑材料及工具2.2 雕塑基本技法(如雕刻、塑造、焊接等)2.3 雕塑创作步骤与注意事项3. 雕塑艺术欣赏与批评(2课时)3.1 雕塑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3.2 雕塑艺术作品的创作背景与时代背景3.3 雕塑艺术作品的批评方法与标准4. 雕塑艺术实践(4课时)4.1 创作主题与构思4.2 雕塑创作过程4.3 作品展示与评价5. 雕塑艺术与其他艺术的融合(2课时)5.1 雕塑与绘画的关系5.2 雕塑与建筑的关系5.3 雕塑与装置艺术的关系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认真完成作业。

雕塑课程教学大纲

雕塑课程教学大纲

雕塑课程教学大纲1. 课程简介雕塑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和美学素养,通过研究和实践雕塑技法,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雕塑原理和方法,培养他们的创作思维和审美意识。

2.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应能够:- 理解雕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掌握常见的雕塑材料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熟悉雕塑技法和表现手法,能够运用其进行创作;- 培养观察力和思考力,提高创作思维和审美水平。

3. 教学内容3.1 雕塑基础知识- 雕塑的定义与分类- 雕塑史概述- 雕塑艺术流派- 雕塑材料和工具3.2 雕塑技法与表现手法- 塑造技法:包括造型、雕刻、塑胶等技法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方法;- 材料运用:研究不同雕塑材料的特点和运用方法,如木材、石材、金属等;- 表现手法:通过线条、质感、光影等手法来表现雕塑作品的效果和意境。

3.3 创作实践- 设计与构思:研究创作前的构思方法和设计策略;- 实践与创作:运用所学技法和表现手法进行实际创作;- 作品展示与评价:研究作品展示的方法和评价标准,提升自身创作水平。

4. 教学方法- 讲授与示范:通过课堂讲授、展示范例作品等方式向学生介绍雕塑知识和技法;- 实践与演练:组织学生进行实际的雕塑实践活动,指导并纠正他们的操作方法;- 互动与讨论: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互动,提高他们的创作思维和分析能力;- 作品评价与反馈:定期评价学生的作品,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5. 评价方法- 作品评价:根据作品的创作难度、审美表现和技术运用等方面进行评价;- 参与度评价: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实践活动和作品展示等方面的积极程度;- 综合评价:综合考虑学生的作品、参与度和课堂表现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6. 参考资料- 《雕塑艺术教程》- 《现代雕塑技法与实践》- 其他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以上为《雕塑课程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具体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珍贵艺术学院保留对该大纲的最终解释权。

《雕塑》课程教学大纲

《雕塑》课程教学大纲

《雕塑》教学大纲一、说明(一)本课程的目的、要求雕塑艺术属立体造型艺术范畴,在动画专业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

动画专业学生学习掌握雕塑知识和技艺,对于他们完善知识结构,动画软件的学习、动画的创意和造型设计、动画表现手法和风格的定位、动画衍生产品的开发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内容选取和实施中注意的问题由于专业特点和学时数的限制,本课程不可能涉及雕塑专业的所有内容,必须针对动画专业的特点,选取部分针对性较强的内容实施教学。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注意学生前修课程的基础和兴趣点的不同有所区别的加以辅导。

(三)教学方法1.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既注意理论的讲授,又结合动手练习,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

2.在教学中,应采用课外设置思考题独立预习,课堂讨论,对话与分析评价的教学方法,注意运用新的教育理论与方法,使用现代教学手段,灵活实施学生互动,师生对话的课堂教学形式。

3.教师应作必要的课堂示范介绍雕塑的专业技法。

4.学生在作业练习时,教师应进行辅导答疑,及时指导。

5.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鼓励与肯定学生的创新尝试与实践,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6.作品赏析应运用多媒体手段。

(四)考核方式本课程为考查科,学期成绩以平时作业成绩(四次以上)综合评定。

学生考试成绩的评定,可采取作品展示,三位教师以上集体评分的方式。

(五)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二、大纲内容第一章雕塑艺术概论1.雕塑发展简史。

从史前到近代的西方和中国的雕塑发生、发展的基本概况、代表性艺术家、作品的介绍、欣赏、分析。

2.雕塑的发展现状。

对19世纪末以来的西方雕塑的现代艺术思潮及形成的雕塑流派、作品进行介绍分析。

说明与要求:从雕塑艺术发生、发展的角度对雕塑的观念、作品形式和材料进行介绍、分析。

进而了解雕塑的艺术特点。

第二章雕塑训练条件1.绘画能力与雕塑。

素描、速写为雕塑艺术的先修内容之一,人体解剖知识为雕塑艺术先修内容之二。

美雕技术教学大纲模板

美雕技术教学大纲模板

一、课程名称美雕技术二、课程代码XXX三、课程类别专业技能课程四、适用专业艺术设计、雕塑艺术、工艺美术、美术教育等五、学分3学分六、教学总时数48学时七、教学安排1. 理论教学:24学时2. 实践教学:24学时八、课程简介美雕技术是一门结合美学原理、雕塑技艺和现代材料技术,旨在培养学生掌握雕塑基本技能、提高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专业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雕塑的基本理论、技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实践。

九、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雕塑的基本理论、美学原理和材料知识;(2)了解国内外雕塑艺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3)熟悉雕塑创作的基本流程和技法。

2. 技能目标:(1)熟练运用雕塑工具和材料;(2)掌握雕塑创作的构图、造型、雕琢等基本技法;(3)具备独立完成雕塑作品的能力。

3. 素质目标:(1)培养良好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2)提高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3)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价值观。

十、教学内容模块一:雕塑基础知识1. 雕塑概述- 雕塑的定义与分类- 雕塑的历史与发展- 雕塑在艺术史上的地位与作用2. 雕塑美学- 美学原理- 雕塑形式美法则- 雕塑与环境的协调3. 雕塑材料与工具- 传统雕塑材料(如石、木、金属等)- 现代雕塑材料(如塑料、玻璃钢等)- 雕塑工具的使用与保养模块二:雕塑创作技法1. 雕塑构图- 构图原则- 构图方法- 构图与主题的关系2. 雕塑造型- 造型基本规律- 造型技法- 造型与主题的契合3. 雕琢与修饰- 雕琢技法- 修饰技法- 雕琢与修饰在雕塑创作中的作用模块三:雕塑创作实践1. 实践项目一:基础雕塑练习- 目标:掌握雕塑工具的使用,熟悉雕塑材料的特性 - 内容:简单的雕塑作品制作,如石雕、木雕等2. 实践项目二:主题雕塑创作- 目标: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主题雕塑创作- 内容:根据给定主题,进行雕塑创作实践3. 实践项目三:雕塑作品展示与评价- 目标:提高作品展示与评价能力- 内容:展示学生作品,进行互评与教师点评十一、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雕塑基础知识、美学原理、创作技法等;2. 演示法:通过教师现场演示雕塑创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学习;3. 实践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实际操作能力;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审美能力;5.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经典雕塑作品,加深对雕塑艺术的理解。

《雕塑》课程教学大纲

《雕塑》课程教学大纲

《雕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了解雕塑的概念、基本发展历史及不同时期的艺术特点。

2.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掌握雕塑常用的技术和工艺流程,具备一定的设计与制作能力,能够独立或者合作的方式完成作品的设计与制作,
3.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项目实践的意义和方法,将雕塑课程蕴含的创意思维,动手实践能力和学习兴趣以项目实践作品的形式体现出来
4.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艺术鉴赏水平、审美意趣和人文素养,能较为深入地评价和鉴赏雕塑艺术作品。

5.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熟悉地域文化和工艺特色,了解地域文化和工艺特色于雕塑设计应用的意义和重要性,能够将地域文化和工艺特色与雕塑设计实践相结合进行创作应用。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
五、课程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建议教材
[美]奥利弗·安德鲁著,孙璐编译.《现代雕塑家手册》,广西美术出版社,2015年版1.主要参考书
1.[英]赫伯特·里德著,曾四凯等译.《现代雕塑简史》,广西美术出版社,2015年版
2.王晓强、李亚静主编.《中国当代雕塑》,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版(3)王铁成,刘玉婷编著.《装饰雕塑》,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年版
3.王黎明著.《西方现代雕塑》,山东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

《雕塑》教学大纲

《雕塑》教学大纲

《雕塑》课程教学大纲一、《陶艺》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07132013(二)课程英文名称:Sculpture and Ceramics(三)开课对象:美术学专业(四)课程性质:雕塑与陶艺作为一门造型艺术,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手工成型能力和创造能力。

使学生在较为系统地学习本课程的基础上,提高对三维造型形式美的认识,培养其动手能力;增强审美意识,提高审美水平;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教学目的:本课程旨在研究陶艺与雕塑成型的艺术表现的形式,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三维造型的统一认识和加深了解。

1.了解陶艺具体的成型方式:泥条成型、泥板成型、拉坯成型、手捏雕塑成型以及综合成型方法。

2.通过雕塑的立体方式感受造型与空间的相互关系和形式的审美法则。

3.能够运用陶艺的成型方法充分表达和体现作者的思想与情感。

4.熟知泥的特性,具有较强地驾驭泥性的能力。

(六)教学内容:1.介绍了解陶艺与雕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2.掌握陶艺与雕塑的制作技法3.具体练习陶艺手工成型的不同方法之不同之处,并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

4.陶艺与雕塑的创作。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学时数:72学时学分数:2学分讲授:14 实践:58学时数具体分配:教学内容讲授实验/实践合计陶艺与雕塑概述 4 0 4泥塑创作 4 20 24模型制作 2 6 8陶艺成型 2 8 18 陶艺创作 2 24 18合计14 58 72 (八)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课堂练习和校外实践(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本课程为考试科目,成绩来自学生平时上课纪律情况,平时作业完成情况和考试成绩,按四/六比例分配。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第一章:泥塑技法与材料教学要点:通过对雕塑基本技法的掌握和理解,为接下来的实践性课程打好基础。

教学时数:8学时教学内容:1、雕塑的概念2、材料的准备3、雕塑的技法与手段考核要求:1、翻阅雕塑方面的书籍,巩固对雕塑的理解2、将接下来实践性课程需要的材料准备好第二章:雕塑创作教学要点:1、平面图形到三维立体的思维转换2、雕塑技法的掌握教学时数:20学时教学内容:1、雕塑技法示范2、学生创作一系列雕塑考核要求:完成一两件雕塑泥稿创作第三章:模型制作教学要点:掌握模型制作技巧教学时数:8学时教学内容:1、外模的翻制技法2、内模的翻制3、丙烯颜色装饰考核要求:完成一件雕塑的翻制第四章:陶艺基本成型方法教学要点:陶艺的成型手法练习教学时数:18学时教学内容:1、拉坯2、泥条盘筑3、泥板成型考核要求:课堂完成拉坯、泥条盘筑、泥板成型的造型各一件第五章:陶艺基本装饰教学要点:1、陶瓷器皿上的绘画技法2、镂空技法3、颜色釉的装饰技法教学时数:18学时教学内容:1、青花釉里红的釉下彩绘2、陶瓷器皿的镂空装饰3、颜色釉装饰考核要求:课堂完成青花釉里红釉下绘画2件、陶瓷器皿镂空装饰1件、颜色釉装饰1件三、推荐教材和参考书目基本教材:《陶瓷雕塑》张景辉、邓和清、刘海峰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参考教材:《雕塑基础教程》黄月新张鸣朱连城编广西美术出版社《浮雕课堂教程》房中明编天津人民美术《陶瓷雕塑造型与材料应用》曹春生陈丽萍邵长宗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执笔人:刘雅丽审核人:虞斌审定:艺术学院。

雕塑实践课程教学大纲(3篇)

雕塑实践课程教学大纲(3篇)

第1篇一、课程名称:雕塑实践二、课程性质:实践性课程三、课程简介:雕塑实践课程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雕塑创作能力和审美素养的实践性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雕塑的基本技法、材料运用、空间处理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提高其艺术素养。

四、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雕塑的历史、流派及发展概况;(2)掌握雕塑的基本技法、材料运用和空间处理;(3)熟悉雕塑创作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2. 技能目标:(1)掌握雕塑的基本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2)能够运用所学技法进行雕塑创作;(3)提高空间想象力和造型能力。

3. 素质目标:(1)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2)提高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3)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感。

五、教学内容:1. 雕塑基础知识(1)雕塑的历史与发展;(2)雕塑的分类与流派;(3)雕塑的材料与工具;(4)雕塑的基本技法。

2. 雕塑创作实践(1)雕塑创作的基本流程;(2)雕塑作品的构思与草图;(3)雕塑作品的制作与修改;(4)雕塑作品的展示与评价。

3. 雕塑材料与工具(1)雕塑材料的种类与特性;(2)雕塑工具的种类与使用方法;(3)雕塑材料的加工与处理。

4. 雕塑空间处理(1)雕塑作品的空间布局;(2)雕塑作品的光影效果;(3)雕塑作品的立体感与层次感。

5. 雕塑创作实例分析(1)中外著名雕塑作品的赏析;(2)雕塑创作中的创新思维;(3)雕塑创作的风格与特点。

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雕塑基础知识、创作实践等内容,使学生掌握雕塑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2. 演示法:通过教师的现场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雕塑创作的流程和技巧。

3. 实践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提高雕塑创作能力。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5. 作品赏析法:通过赏析中外著名雕塑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

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介绍课程、雕塑基础知识、雕塑材料与工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雕塑技法Ⅱ》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831016
课程名称:雕塑技法Ⅱ
总学时数:48
实验学时:
先修课及后续课:先修课雕塑技法Ⅰ
后续课模型与塑造
一、说明部分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面向艺术设计专业本科学生。

2、课程教学的目的及意义
《雕塑技法Ⅱ》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为必修课,是学生将来从事公共艺术设计所必须具备的重要专业设计能力之一,是《雕塑技法Ⅰ》的后续课程。

通过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浮雕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分析形体与整体性思维的能力;提高和发展学生的视觉空间压缩能力和造型素质;增进学生从事浮雕制作与表现的实践动手能力。

课程教学遵循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习原则,将紧密联系石膏浮雕实践,要求学生理解浮雕的造型规律和表现技巧的运用。

3、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教学内容:
·浮雕概述
·各种简易浮雕技法
·装饰浮雕练习
·头像浮雕练习
·浮雕设计创作练习
教学要求:了解浮雕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以及浮雕制作的具体过程,掌握浮雕技法运用的基本理论、实践操作和各种简易浮雕技法,打下浮雕造型艺术的坚
实基础。

课程教学将紧密联系泥塑实践,要求学生关注头像的解剖、运动
规律和表现技巧的运用。

4、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实际技巧的操作训练。

教学难点:浮雕制作的具体过程和空间及透视压缩。

5、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课堂讲授:板书和理论讲授,课堂讨论。

作业:课堂测验,课题训练。

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叶庆文.《雕塑艺术/美术教材丛书》.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5年9月.
[2]布鲁诺·卢切斯.广西:《雕塑技法头像雕塑》.广西美术出版社.2007年11月.
7、其他
二、正文部分
第一章浮雕概述
一、教学要求
理解雕塑概念的内涵,形成完整的雕塑概念的体系。

了解雕塑制作的媒介应用。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浮雕的概念和特征
知识要点:浮雕的定义。

第二节浮雕的起源与发展
知识要点:浮雕的基本分类。

第三节浮雕的表现样式与风格类型
知识要点:各种浮雕材质的质地、属性、性能。

三、本章学时数 4课时
课堂讲授 3课时课堂讨论 1课时
第二章各种简易浮雕技法
一、教学要求
了解泥塑浮雕常用的基本工具,
掌握材料准备的事项,熟悉基本的制作底板的方法和简易浮雕技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认识工具
知识要点:雕塑刀,石雕凿,石雕锤,木雕刀,比例弓把。

第二节材料准备
知识要点:铁钉、棕绳、雕塑刀、薄膜、喷水壶等。

第三节制底板
知识要点:制作浮雕头像底板,保持水分,从而减小泥的收缩性,较好地控制裂缝。

第四节简易浮雕技法
知识要点:揉,捏塑,工具压塑,穿刺,压模与延伸技法,接合,重迭色黏土或上色四、本章学时数 4课时
课堂讲授 3课时课堂讨论 1课时
第三章、装饰浮雕练习
一、教学要求
了解装饰浮雕构思过程,获得一定的三维造型能力和空间控制力,
掌握独立设计、制作丰富多彩的装饰雕塑作品的基本技能。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备泥加工
知识要点:制作浮雕头像底板。

第二节装饰浮雕塑大形
知识要点:通过设计浮雕样式,在理解的基础上敏锐、大胆地进行塑造,立体地捕捉大型。

第三节装饰浮雕深入刻划
知识要点:各形体间在比例尺寸上更精确,空间感更好,体量更浑厚,对象的细节刻画更充分,表面肌理处理更完善。

第四节装饰浮雕整体调整
知识要点:整体是第一重要的,当细节与之发生冲突时,一定要忍痛割爱,以取得最佳的整体效果。

三、本章学时数:12课时
课堂讲授 2课时课堂讨论 10课时
第四章、头像浮雕练习
一、教学要求
了解各种简易雕塑技法的原理和效果。

掌握常用技法的运用和基本的雕塑技能。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画像
知识要点:先设定一个光源,以便使板面成中间色调,并选定一个角度,初学者最好是半侧面或侧面,然后用线准确地描绘出对象,同时,注意对象的比例、动态和透视,以及画面的构图。

第二节加泥
知识要点:比例、动态、重心、体量、构图,大形大面的关系。

第三节进一步塑造
知识要点:构图、比例、动态和透视的调整,解剖结构的塑造。

第四节深入塑造
知识要点:主要是对五官特征、形象气质的塑造。

三、本章学时数:12课时
课堂讲授 2课时课堂讨论 10课时
第五章、浮雕设计创作练习
一、教学要求
了解把握自己的特殊的泥塑语言,主动塑造。

掌握如何整理自己的感受,将观察与塑造手段统一于鲜明的整体观念之中。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设计命题
知识要点:寻找真命题,或设置假命题,有的放矢,以特定环境为主题进行设计。

第二节设计定位
知识要点:明确设计目标和文化定。


第三节构思构图
知识要点:根据设计意图进行构思,推敲构图。

第四节设计表现
知识要点:使用一定的手段表现浮雕整体和细节。

第五节完成设计说明
知识要点:要求学生在完成雕塑作品的同时,完成一篇以研究人体语言为命题的学术论文,阐述自己对自然人体语言在审美样式,人体艺术理念,及当代雕塑发展的认识。

三、本章学时数:16课时
课堂讲授 2课时课堂讨论 14课时
教研室:艺术设计教研室执笔人:马云系主任审核签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