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中的古文知识

合集下载

古诗文类四字成语

古诗文类四字成语

古诗文类四字成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悲欢离合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老骥伏枥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桃花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心有灵犀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柳暗花明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青梅竹马我力劝天公轻披长,不拘一格再降人才——不拘一格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怒发冲冠乘风破浪可以有时,捷区云帆济沧海——乘风破浪《行路难》李白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登第》孟郊无穷无尽就是往昔,天涯海角寻思不下——无穷无尽、天涯海角《挥沙行》晏殊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万紫千红《春日》朱熹柔情似水,佳期例如梦,忍顾鹊桥归路——柔情似水《鹊桥仙》秦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悲欢离合、阴晴圆缺《水调歌头》苏东坡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启程——无可奈何《浣溪沙》晏殊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千淘万漉《浪淘沙》刘禹锡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物是人非《武陵春》李清照捱三顶四八万四千巴三览四巴三揽四板板六十四版版六十四半三不四臂有四肘不三不四差三错四朝三暮四楚歌四合楚歌四面楚歌四起倒三颠四低三下四颠三倒四调三惑四调三窝四调三斡四丢三拉四丢三落四丢三忘四放之四海而皆准放诸四海而皆准烽火四起横三竖四横三顺四家徒四壁接三连四街坊四邻九州四海九洲四海狂三诈四拉三扯四狼烟四起连三并四连三接四六通四辟六通四达名扬四海暮四朝三拿三搬四囊括四海偏三向四骈四俪六欺三瞒四牵五挂四三病四痛三长四短三从四德三翻四复三翻四覆三反四覆三老四少三邻四舍三朋四友三妻四妾三亲四眷三清四白三求四告三拳不敌四手三三四四室徒四壁说三道四四百四病四不拗六四冲八达四冲六达四大皆空四方八面四方辐辏四方之志四分五裂四分五落四分五剖四纷五落四海波静四海承风四海鼎沸四海皆兄弟四海九州四海飘零四海升平四海升平四海他人四海为家四海一家四海之内皆兄弟四荒八极四郊多垒四角俱全四脚朝天四马攒蹄四面八方四面出击四面楚歌四面受敌四平八稳四清六活四衢八街四山五岳四时八节四时之气四书五经四体百骸四体不勤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四亭八当四停八当四通八达四通五达四姻九戚四战之地四战之国四肢百骸四肢百体四至八道挑三拨四挑三豁四挑三拣四挑三检四挑三嫌四条三窝四投诸四裔推三推四推三阻四危机四伏微机四伏文房四宝文房四侯文房四士文房四物文房四艺五湖四海五零四散五洲四海言三语四眼观四处,耳听八方眼观四路,耳听八方眼空四海扬名四海一谦四益语四言三再三再四张三李四遮三瞒四志在四方志在四海重三迭四重三叠四。

巧用成语学习文言文

巧用成语学习文言文

巧用成语学习文言文顾:顾影自怜(转头看)、三顾茅庐(造访)、不屈不挠(考虑)。

疾:讳疾忌医(疾病)、疾恶如仇(痛恨)、疾风知劲草(强,猛)。

举:举足轻重(抬起)、选贤举能(推荐)、举国上下(全)。

名:不可名状(说出)、不名一钱(占有)、沽名钓誉(名声,名望)。

如:自愧弗如(比得上)、心满意足(适合)、突如其来(然,词尾)。

胜:略胜一筹(超过)、美不胜收(尽)、引人入胜(优美的景色)。

务:游手好闲(致力,从事)、不急之务(事务,事情)、除恶务尽(必需)。

相:相机行事(辨别,审察)、开诚相见(偏指一方)、肝胆相照(彼此)。

于:青胜于蓝(比)、受制于人(被)。

与:与人为善(同意)、与日俱增(随着,随着)、欲取姑与(给予)。

以:以己度人(用)、以貌取人(凭)、以谣传讹(拿,把)。

因:因人成事(依托)、因利乘便(凭借,依托)、因材施教(按照)。

通假字1.同声旁的形声字通假。

如:①春华秋实:“华”通“花”,开花;②夫唱妇随:“唱”通“倡”,提倡;③被坚执锐:“被”通“披”,穿上。

2。

同(近)音形异字通假。

如:①矢口否定:“矢”通“誓”,立誓;②流言蜚语:“蜚”通“飞”,无按照;③秀外惠中:“惠”通“慧”,伶俐。

3.形声字与它的声旁字通假。

如:①拨乱终归:“反”通“返”,返回;②励精图治:“励”通“厉”,振作;③一暴十寒:“暴”通“曝”,晒。

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1)名词用作一般动词的。

如:①不经之谈:经,常理,在这个成语中是“合常理”的意思(以下只指出活用意思);②萍水相逢:期,“约定”;③密云不雨:雨,“下雨”。

以上都是加了副词“不”而使原来的名词用作动词。

又如:①如覆薄冰:覆,“踩”;②衣锦还乡:衣,穿;③经天纬地:经、纬,计划。

以上都是带有宾语,名词用作动词。

(2)名词用作使动(意动)的.用作使动的如:①汗马功劳:汗,“使……出汗”;②损人利己:利,“使……得利”。

用作意动的如:①自相鱼肉:鱼肉,“以……当鱼肉”;②幕天度地:幕,“以……为幕”,席,“以……为席”;2.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

成语中的古文知识④:宾语前置

成语中的古文知识④:宾语前置

古代汉语有些句法结构和现代汉语不同,主要包括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其中宾语前置又分3种情况,是童鞋们必须掌握的知识点。

先了解一下宾语前置的3种情况,这3种情况大家必须熟记在心:
疑问代词作宾语要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要前置
用代词“是、之”复指宾语
疑问代词作宾语
何去何从:这里“何”是疑问代词,作“去、从”的宾语,按现代汉语语序应该是“到哪里?跟着谁?”,但文言文中不能说成“去何从何”,而要说成“何去何从”。

类似的成语还有“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等。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时不我待:这个成语中有否定词“不”,同时代词“我”作宾语,所以说成“时不我待”,不能按现代汉语的语序说成“时不待我”。

类似的成语还有“岁不我与”“人莫予毒”等。

用代词“是、之”复指
唯利是图:本来应该说成“唯图利”,“只图利益”,但为了强调宾语“利”,特意把它提到动词“图”之前,并用代词“是”复指。

类似的成语还有“唯你是问、唯命是从、马首是瞻”等。

古文中还常见状语后置(也叫“介宾短语后置”)的句子,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按现代汉语语序应说成“在忧患中生存,在安乐中死亡”。

类似成语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无动于衷、无济于事”等。

巧妙利用成语复习古文词汇及句式

巧妙利用成语复习古文词汇及句式

巧妙利用成语复习古文词汇及句式前言在学习古文时,除了需要熟悉基本的文言文读写技巧外,还需要掌握古代汉语所使用的词汇和句式。

虽然有些古文词汇和句式已经不太常用,但是它们仍然是了解中国文化、历史、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复习古文词汇和句式,我们可以利用成语作为工具。

在本文中,我将会推荐一些常用的成语,并且和你分享如何利用它们来复习古文词汇和句式。

鸟语花香“鸟语花香”是指春天里鸟语声和花香飘荡在空气中的一种美好景色。

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形容一处美景或者形容好的气氛。

可以利用这个成语来复习古文中的形容词和副词。

这是因为在古文中,经常使用形容词和副词来描写一个地方。

比如,“古刹千年,此地沉睡了千万人的骨灰,静谧而肃穆”这个句子中,就用到了形容词“古”、“千年”、“静谧”和副词“而”。

“古”和“千年”都是描述这个地方的年代和历史的词语,而“静谧”则是形容这里的气氛。

一衣带水“一衣带水”是指两岸相隔的水流,通常指兄弟地区或友邦间的友好关系。

可以利用这个成语来复习古文中的动词和句式。

因为在古文中,经常使用动词来描述人物的行动或者事件的发生。

比如,“了然于心,落笔$~\\underline{\\hspace{0.5cm}}~就”的句子中,就用到了动词“了然”,“落笔”和句式“$\underline{\hspace{0.5cm}}就”。

金玉满堂“金玉满堂”是形容家中珍贵财宝多得不可收拾。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复习古文中的名词。

因为在古文中,经常使用名词来描述人物、场景或事件。

比如,“座无虚席,演讲造诣震惊海内外”的句子中,就用到了名词“座”、“演讲”、“造诣”和“海内外”。

通过学习这些名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本中所包含的意思。

心灰意冷“心灰意冷”是形容人感到失望和疲惫的一种心境。

可以利用这个成语来复习古文中的代词。

因为在古文中,经常使用代词来代替前面提到过的名词,避免重复。

比如,“人心本是水,但急流勇退,却阵阵心灰意冷”这个句子中,就用到了代词“却”,来代替前面提到过的“人心本是水”,避免造成重复。

出自古文的成语

出自古文的成语

三顾茅庐:出自诸葛亮《出师表》;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妄自菲薄:出自诸葛亮《出师表》;指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作奸犯科:出自诸葛亮《出师表》;指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危急存亡:出自诸葛亮《出师表》;指关系到生存灭亡的紧急关头。

临危授命:出自诸葛亮《出师表》;指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计日可待:出自诸葛亮《出师表》;可以数着日子等待,形容为时不远。

醉翁之意不在酒: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水落石出: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暴露出来。

山肴野蔌: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指山中的野味和野菜。

峰回路转: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形容山水名胜路径曲折复杂。

觥筹交错: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形容许多人聚会喝酒时的热闹场景。

舍生取义:出自《鱼我所欲也》;舍弃生命为正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思贤若渴:出自陈寿《隆中对》;比喻迫切地想延揽有才德的人。

心旷神怡: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形容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气象万千: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

黔驴技穷:出自柳宗元《黔之驴》;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用完了。

一鼓作气:出自《曹刿论战》;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不求甚解:出自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比肩继踵:出自《晏子春秋》;肩挨着肩,脚跟着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不蔓不枝:出自周敦颐《爱莲说》;既不蔓延,也不分枝;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

刮目相看:出自司马光《孙权劝学》;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朝发夕至:出自郦道元《三峡》;早上出发晚上就能到达;形容路途不远或交通方便。

世外桃源: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1. 明察秋毫:意为眼睛明亮得能看清楚秋天鸟兽身上新生的细毛。

跟着成语学古文

跟着成语学古文
8.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通信的 总称。
9.学而不厌——古义:满足;今义:讨厌。 10.爱莫能助——古义:同情;怜惜。今义:喜爱热爱。 11.不假思索——古义:凭借、依靠;今义:与“真”相对。 12.不速之客——古义:招致,引伸为邀请;今义:迅速。 13.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古义:护城河;今义:池塘。 14.吊民伐罪——古义:慰问;今义:悬挂。
顾:顾影自怜(回头看)、三顾茅庐(拜访)、奋不顾身(考虑)。 疾:讳疾忌医(疾病)、疾恶如仇(痛恨)、疾风知劲草(强,猛)。 举:举足轻重(抬起)、选贤举能(推荐)、举国上下(全)。 名:不可名状(说出)、不名一钱(占有)、沽名钓誉(名声,名望)。 如:自愧弗如(比得上)、称心如意(适合)、突如其来(然,词尾)。 胜:略胜一筹(超过)、美不胜收(尽)、引人入胜(优美的景色)。 务:不务正业(致力,从事)、不急之务(事务,事情)、除恶务尽(必须)。
成语中形容词的活用
第一类,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就是形容词代替了具有自己特性的名词,如:
抱残守缺、避重就轻、飞短流长、扶强抑弱、扶危济困、改邪归正、好高鹜远、 怙恶不悛
第二类,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可分为三种情况:
1、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如:正本清源(使……正、使……清)、独善其身 (使……善)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如:不耻下问(以……为耻)、不远千里(以……为远)。
六、成语中文言实词释义 不易(改变)之论 不刊(删改)之论 不过尔尔(如此) 无可适(去)从 以己度(推测)人 质(询问)疑问难 登峰造(至)极 怨天尤(责怪)人 缘(攀援)木求鱼 引(拉长)吭高歌 寡廉鲜(少)耻 家徒(只有)四壁
尸位素(白)餐 不学无术(本领) 如释(放下)重负 不速(邀请)之客 不期(约定)而遇 文(掩饰)过饰非 出类拔(超出)萃 蔚为大观(景象) 寄(依附)人篱下

出自古诗文的成语四字成语

出自古诗文的成语四字成语

出自古诗文的成语四字成语
嘿,朋友!你知道吗?好多我们现在常用的四字成语居然是出自古
诗文的呢!就比如说“柳暗花明”,这不就是从陆游的里来的嘛!“山重
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描绘的场景,多绝啊!就好像你在
迷宫里转啊转,觉得没出路了,突然眼前一亮,出现了一条光明大道。

再看看“悲欢离合”,这可是出自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这不就跟我们的生活一样吗?有时候开心得像中了大奖,有时
候又难过到想哭,这不就是人生的各种滋味嘛!
还有“万紫千红”,来自朱熹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那画面,想象一下,各种各样的花儿争奇斗艳,红的、紫的、粉的,多热闹,多好看呀!
你想想,这些出自古诗文的成语,多有韵味啊!它们就像一颗颗璀
璨的明珠,从古代流传到现在,让我们的语言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道你不觉得这是一件特别神奇、特别美妙的事情吗?
我的观点是:这些出自古诗文的四字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我
们应该好好传承和运用,让它们在现代生活中继续绽放光彩!。

源自寓言古文的成语

源自寓言古文的成语

源自寓言古文的成语●守株待兔守株待兔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最早出自《韩非子·五蠹》。

该成语一般比喻死守经验,不知变通。

亦用以讽刺妄想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

寓言古文内容: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画蛇添足画蛇添足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最早出自《战国策·齐策二》。

该成语指画蛇时给蛇添上脚,后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多此一举。

寓言古文内容:陈轸曰:“令尹贵矣,王非置两令尹也。

臣窃为公譬可也?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

’未成,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今君相楚而攻魏,破军杀将得八城,不弱兵,欲攻齐。

齐畏公甚,公以是为名居足矣。

官之上非可重也。

战无不胜,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后归,犹为蛇足也。

”昭合以为然,解军而去。

●自相矛盾自相矛盾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最早出自《韩非子·难一》。

该成语比喻行事或言语先后不相应、互相抵触。

寓言古文内容: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众皆笑之。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杯弓蛇影杯弓蛇影是一则由寓言故事演化而来的复句式成语。

成语有关典故最早见于东汉学者应劭的《风俗通义·怪神》,《晋书·乐广传》又有类似故事记载。

该成语原义是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后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寓言古文内容:予之祖郴为汲令,以夏至日请主簿杜宣,赐酒。

时北壁上有悬赤弩照于杯中,其形如蛇。

宣畏恶之,然不敢不饮。

其日便得胸腹痛切,妨损饮食,大用羸露,攻治万端不为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中的古文知识
一、积累重点实词
掌握实词的含义是读懂文言文的第一步,而成语中则保留了重点实词的特殊意义。

利用成语,可以比较轻松地掌握实词的意义:
飞禽走兽:走,奔跑
引而不发:引,开弓;发,射箭
扬汤止沸:汤,热水
短兵相接:兵,兵器
相机行事:相,仔细看
不刊之论:刊,删减
不易之论:易,改变
亡羊补牢:亡,逃跑;牢,牲畜的圈
感激涕零:涕,眼泪
揭竿而起:揭,举起
穷兵黩武:穷,终极,竭尽
无声无臭:臭,气味
尾大不掉:掉,摇摆
扬长而去:去,离开
无可适从:适,去
以己度人:度,推测
怨天尤人:尤,责怪
缘木求鱼:缘,攀援
寡廉鲜耻:鲜,少
家徒四壁:徒,只有
尸位素餐:素,白
如释重负:释,放下
不速之客:速,邀请
文过饰非:文,掩饰
词语都有本义和引申义。

上面展示的都是词语的本义,也就是其本来意义,在本意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意义叫做引申义。

词义的延伸很有意思,各种意义之间井然有序,似乎都藏着一个思维故事。

请看下面两个词语词义的变化过程:
兵——
本义是武器,“兵不血刃”“短兵相接”“厉兵秣马”
引申为“军队”,“兵多将广”“草木皆兵”“兵临城下”
进一步引申为“战争”,“纸上谈兵”“兵连祸结”“兵荒马乱”
引申为“用兵、指挥作战”,“兵贵神速”“兵不厌诈”
穷——
本义为“终极、竭尽”,“穷兵黩武”
引申为“到尽头”,穷途末路、山穷水尽
引申为“探究”,穷根究底
引申为“处境不好”,穷寇勿追、穷当益坚
引申为“仕途不顺利”,穷而后工、穷达有命
我们可以用成语积累重点实词的一词多义现象,比如:
备:德才兼备(具备,具有)、关怀备至(周到,尽)、戒备森严(防备)
达:四通八达(通达)、通宵达旦(到达)、达官贵人(显达)
当:势不可当(抵挡)、首当其冲(对着,面对)、安步当车(当作)
负:负隅顽抗(依仗,凭借)、忘恩负义(背弃)、不分胜负(失败)
故:故步自封(与新相对)、非亲非故(老朋友)、明知故犯(故意)
顾:顾影自怜(回头看)、三顾茅庐(拜访)、奋不顾身(考虑)
疾:讳疾忌医(疾病)、疾恶如仇(痛恨)、疾风知劲草(强,猛)
举:举足轻重(抬起)、选贤举能(推荐)、举国上下(全)
名:不可名状(说出)、不名一钱(占有)、沽名钓誉(名声,名望)
如:自愧弗如(比得上)、称心如意(适合)、突如其来(然,词尾)
胜:略胜一筹(超过)、美不胜收(尽)、引人入胜(优美的景色)
务:不务正业(致力,从事)、不急之务(事务,事情)、除恶务尽(必须) 相:相机行事(鉴别,审察)、开诚相见(偏指一方)、肝胆相照(互相)
与:与人为善(赞成)、与日俱增(跟着,随着)、欲取姑与(给予)
因:因人成事(依靠)、因利乘便(凭借,依靠)、因材施教(根据)
二、词类活用
在现代汉语中,很多词语都有其固定的语法功能,但在古代汉语中,有些词在特殊的语言环境下,可以临时改变词性,具有新的语法功能,这就叫做“词类活用”。

用成语来归类学习词类活用,是很好的方法。

1.名词用作状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