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读书报告

合集下载

高性能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在现代建筑领域,高性能混凝土的出现和应用无疑是一项重大的突破和创新。

它以其出色的性能和广泛的适用性,正在逐渐改变着建筑行业的面貌。

高性能混凝土,顾名思义,是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混凝土。

与传统混凝土相比,它在强度、耐久性、工作性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提升。

先来说说高性能混凝土的高强度特性。

在一些重大工程中,如高层建筑、大跨度桥梁等,对混凝土的强度要求极高。

高性能混凝土通过优化原材料的配比和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能够达到很高的抗压强度。

这使得建筑物能够承受更大的荷载,提高了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高强度的高性能混凝土还可以减小构件的截面尺寸,增加建筑的使用空间,降低工程造价。

耐久性是高性能混凝土的另一个重要优势。

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如海洋环境、化学腐蚀环境等,传统混凝土往往容易出现裂缝、剥落等问题,从而影响结构的使用寿命。

而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渗性、抗冻性和抗化学侵蚀性,能够有效地抵抗外界因素的侵蚀,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例如,在一些沿海地区的建筑中,使用高性能混凝土可以减少海水对建筑物的损害,降低维修成本。

工作性也是高性能混凝土的一大特点。

它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填充性和可泵性,能够在施工过程中更加顺利地浇筑和成型。

这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还保证了混凝土结构的质量。

在复杂的建筑结构中,高性能混凝土能够更好地填充模具,减少空洞和蜂窝等缺陷的产生。

高性能混凝土的优异性能离不开其优质的原材料和科学的配合比设计。

水泥是混凝土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性能混凝土通常选用高强度、低水化热的水泥品种。

骨料的选择也十分关键,优质的骨料具有良好的级配和坚固性,能够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此外,还会添加一些外加剂,如高效减水剂、缓凝剂等,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高性能混凝土的生产过程需要严格的质量控制。

从原材料的采购、检验到搅拌、运输和浇筑,每一个环节都要遵循严格的标准和规范。

搅拌设备的先进与否也会影响高性能混凝土的质量,先进的搅拌设备能够使各种原材料充分混合,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

浅谈对高性能混凝土的认识和推广应用

浅谈对高性能混凝土的认识和推广应用

浅谈对高性能混凝土的认识和推广应用浅谈对高性能混凝土的认识和推广应用一、高性能混凝土的认识高性能混凝土〔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简称HPC〕是一种新型高技术混凝土,是在大幅度提高普通混凝土性能的根底上采用现代混凝土技术制作的混凝土。

它以耐久性作为设计的主要指标,针对不同用途要求,对以下性能重点予以保证:耐久性、工作性、适用性、强度、体积稳定性和经济性。

为此,高性能混凝土在配置上的特点是采用低水胶比,选用优质原材料,且必须掺加足够数量的矿物细掺料和高效外加剂。

1950年5月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和美国混凝土协会〔ACI〕首次提出高性能混凝土的概念,在1990年由两家共同主办的一次研讨会上正式定名。

高性能混凝土具有高抗渗性〔高耐久性的关键性能〕;高体积稳定性〔低干缩、低徐变、低温度变形和高弹性模量〕;适当的高抗压强度;良好的施工性〔高流动性、高粘聚性、自密实性〕。

中国在?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CECS207-2006〕对高性能混凝土定义为:采用常规材料和工艺生产,具有混凝土结构所要求各项力学性能,具有高耐久性、高工作性和高体积稳定性的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是近期混凝土技术开展的主要方向,国外学者曾称之为21世纪混凝土。

由于高性能混凝土具有综合的优异技术特性,引起了国内外材料界与工程界的广泛重视与关注。

十多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相继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进行该项研究与开发应用,使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原料的选择、配合比设计、物理力学性能、耐久性、工作性、结构性能以至应用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既有理论根底又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

二、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一〕高性能混凝土在路桥路面混凝土中的应用随着对交通运输要求的日益提高,开展“长寿命低维护路面〞,采用高性能路面混凝土,提高混凝土的抗折强度与耐久性是当前路面混凝土的开展趋势。

1、国际化目标要求:1997年召开的第十六届国际混凝土路面会议上,路面设计不仅要提出平均强度要求,还应提出耐久性要求,在未来开展方向中提出抗拉强度达17MPa的超高强混凝土,用于铺筑连续的混凝土路面。

混凝土实践心得体会

混凝土实践心得体会

一、引言混凝土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道路、桥梁等领域的建筑材料,具有高强度、耐久性、可塑性等优点。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作为一名建筑工程专业的学生,我有幸参与了混凝土的实践操作,以下是我对混凝土实践的一些心得体会。

二、实践过程1. 混凝土制备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首先学习了混凝土的制备方法。

混凝土由水泥、砂、石子、水等原材料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

制备过程中,我们要严格控制原材料的配合比,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在搅拌过程中,要注意搅拌时间、搅拌速度等因素,以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

2. 模板工程模板工程是混凝土施工中的重要环节。

实践过程中,我们学习了模板的选用、制作、安装和拆除方法。

在选用模板时,要考虑模板的强度、刚度、稳定性等因素。

制作模板时,要确保模板尺寸准确、平整,避免因模板问题影响混凝土质量。

安装模板时,要注意模板的垂直度和水平度,确保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

拆除模板时,要在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进行,避免对混凝土结构造成损害。

3. 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是混凝土施工的关键环节。

实践过程中,我们学习了混凝土的浇筑方法、浇筑顺序、浇筑速度等。

在浇筑过程中,要注意混凝土的均匀性,避免出现离析、蜂窝、麻面等问题。

同时,要确保混凝土的浇筑高度不超过规定值,避免出现溢出或流淌现象。

4. 混凝土养护混凝土养护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重要环节。

实践过程中,我们学习了混凝土的养护方法、养护时间、养护条件等。

在养护过程中,要保证混凝土表面湿润,避免出现裂缝、干缩等问题。

同时,要根据混凝土的种类、强度等因素,合理选择养护时间。

三、心得体会1. 混凝土施工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

通过实践,我深刻认识到理论知识在混凝土施工中的重要性。

只有掌握了扎实的理论知识,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游刃有余。

2.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细节决定成败。

在实践过程中,我意识到每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如原材料的质量、模板的选用、混凝土的浇筑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谈一谈对高性能混泥土的认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谈一谈对高性能混泥土的认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谈一谈对高性能混泥土的认识一、高性能混凝土产生的背景传统混凝土的原材料都来自天然资源,每用1t水泥,大概需要0.6t以上的洁净水,2t砂、3t以上的石子;每生产1t硅酸盐水泥约需1.5t石灰石和大量燃煤与电能,并排放1tC02,而大气中CO2浓度增加是造成地球温室效应的原因之一。

由于用量庞大,过度开采矿石和砂石骨料已在不少地方造成资源破坏并严重影响环境;另一方面,由于混凝土过早劣化,如何处置费旧工程拆除后的混凝土垃圾也给环境带来威胁。

因此,未来的混凝土必须从根本上减少水泥用量,必须更多地利用各种工业废渣作为原材料;必须充分考虑废弃混凝土的再生利用,未来的混凝土必须是高性能的,尤其是耐久的,耐久和高强都意味着节约资源。

“高性能混凝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二、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与普通混凝土相比,高性能混凝土具有如下特点:1、耐久性:高效减水剂和矿物质超细粉的配合使用,能有效减少用水量,减少混凝土内部的空隙,能够使混凝土结构安全可靠地工作50~100年以上,是高性能混凝土应用的主要目的。

2、工作性:坍落度是评价混凝土工作性的主要指标,在振捣的过程中,高性能混凝土粘性大,粗骨料下沉速度慢,在相同振动时间内,下沉距离短,稳定性和均匀性好。

同时,由于高性能混凝土水胶比低,自由水少,且掺入超细粉,基本上无泌水,其水泥浆的粘性大,很少产生离析现象。

3、力学性能:高性能混凝土中的高效减水剂对水泥的分散能力强、减水率高,可大幅度降低混凝土单方用水量从而提高强度。

在高性能混凝土中掺入矿物超细粉可以填充水泥颗粒之间的空隙,改善界面结构,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提高强度。

4、体积稳定性: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较高的体积稳定性,即在硬化早期应具有较低的水化热,硬化后期具有较小的收缩变形。

5、经济性:高性能混凝土良好的耐久性可以减少结构维修费用,延长使用寿命,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高性能混凝土的高强度可以减少构件尺寸,减小自重,增加使用空间;良好的工作性可以减少工人工作强度,加快施工速度,减少成本。

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之我见

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之我见

适的搅拌 时间 , 通过人 际对 话对 搅拌站进行监 控、 采 集数据和 分析。 搅拌时需注意水泥温度 , 南方不宜高于 6 0  ̄ C , 北方必须控 制在 1 0 5 0 ℃之 间。开工 时, 需要分析好拌合物的塌落度、 含气
量、 泌水量等 , 并做好耐久性试验 。
硅酸盐水泥 由硅 酸盐水泥熟料 、 6 ~ 1 5 %的混合材料 、适量石膏 混合 磨细制成 的水硬性胶 凝材料 , 称 为普 通硅酸 盐水泥 , 简称
2 . 1 水 泥
水泥 是混凝土的主要胶凝材料 , 隧道衬砌是一项 高要求的 工程 , 为保证列 车 的安全形 势 , 对 于水 泥 的抗 压强 度 , 抗折 强
度, 安定性和凝结时间要求十分严格 。隧道 高性 能混凝 土优先 使用 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以硅酸盐水泥熟料和适量 的石膏 、 及规定的混合材料制成 的水硬性胶凝材料 。硅 酸盐水 泥的主要 特性 为早期强度及 后期强度 均高 , 水化热较 高 , 耐磨 性、 抗 冻性均较高 ; 但耐热性、 耐水性和抗腐蚀 能力较 差。普通
耐久 性、 安全性等 性能, 因此对于混凝土 的质量有严格 的要求 。 而在在施 工过程中 , 特 别是原材 料要求极为严格 , 混 凝土 配制 、 搅拌 、 运输 、 浇筑、 养护都极为重要 。本文将从高性能混凝土 的 原料选择 、 施 工过 程以及后期养护等方面来阐述高性 能混凝土
能采用含有有 害物质 的水 。在高性能混凝 土的拌制过程中 , 粉 煤灰 能提 高混凝土 的工 作性能, 可 以更好地改善混凝土 的外观
3 高性 能混凝土的施工及养护
3 . 1 搅 拌 与检测
在选 定好原材 料之后 ,先对材料进 行调 查和预先 抽样检 测, 严格按照配 合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量 计量 , 控制计量偏差 , 水泥和掺合料不 能超 过 1 %, 水和外加剂不能 1 %, 骨料不 能超过 2 %。最后采用 精确的原材料 自动称量系统和计算机 自动控制系统 , 设定好合

3、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应用总结

3、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应用总结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应用总结一、应用概况本工程基础底部采用C80桩,施工用桩总长度6857米。

二、施工技术要求1、技术内容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简称HS-HPC)是具有较高的强度(一般强度等级不低于C60)且具有高工作性、高体积稳定性和高耐久性的混凝土(“四高”混凝土),属于高性能混凝土(HPC)的一个类别。

其特点是不仅具有更高的强度且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多用于超高层建筑底层柱、墙和大跨度梁,可以减小构件截面尺寸增大使用面积和空间,并达到更高的耐久性。

HS-HPC的水胶比一般不大于0.34,胶凝材料用量一般为480~600kg/m3,硅灰掺量不宜大于10%,其他优质矿物掺合料掺量宜为25%~40%,砂率宜为35%~42%,宜采用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

2 、技术指标(1)工作性新拌HS-HPC最主要的特点是粘度大,为降低混凝土的粘性,宜掺入能够降低混凝土粘性且对混凝土强度无负面影响的外加剂,如降粘型外加剂、降粘增强剂等。

混凝土拌合物的技术指标主要是坍落度、扩展度和倒坍落度筒混凝土流下时间(简称倒筒时间)等。

对于HS-HPC,混凝土坍落度不宜小于220mm,扩展度不宜小于500mm,倒置坍落度筒排空时间宜为5~20s,混凝土经时损失不宜大于30mm/h。

(2)HS-HPC的配制强度可按公式f cu,0≥1.15f cu,k计算;(3)HS-HPC因其内部结构密实,孔结构更加合理,通常具有更好的耐久性,为满足抗硫酸盐腐蚀性,宜掺加优质的掺合料,或选择低C3A含量(<8%)的水泥。

(4)自收缩及其控制1)自收缩与对策当HS-HPC浇筑成型并处于绝湿条件下,由于水泥继续水化,消耗毛细管中的水分,使毛细管失水,产生毛细管张力(负压),引起混凝土收缩,称之自收缩。

通常水胶比越低,胶凝材料用量越大,自收缩会越严重。

对于HS-HPC一般应控制粗细骨料的总量不宜过低,胶凝材料的总量不宜过高;通过掺加钢纤维可以补偿其韧性损失,但在氯盐环境中,钢纤维不太适用;采用外掺5%饱水超细沸石粉的方法,或者内掺吸水树脂类养护剂、外覆盖养护膜以及其他充分的养护措施等,可以有效的控制HS-HPC的自收缩。

高等混凝土读书报告

高等混凝土读书报告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要点汇总摘要:地震灾害具突发性,至今可预见性仍很低,给人类社会造成损失严重是各类自然灾害中最严重的灾害之一。

根据我国现有科学水平和经济条件,对建筑抗震提出了三个水准的设防目标,即通常所说的“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地震设防区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在工业和民用建筑中应用广泛,由于结构本身的力学特点,抗震‘性能较差。

通过加强技术措施,挖掘材料潜力,可以得到有效改善。

针对框架结构设计中常见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设计中注意的要点。

ABSTRACTWith a sudden earthquake disaster, has predictability is very low, to human society caused serious loss i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disasters of all kinds of natural disasters.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cientific level and economiccondition, put forward three levels of fortification goal for seismic design of buildings, which is usually called "minor earthquake, repairable under moderate earthquake, earthquake does not fall".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 is a common building}structure form, widely used in the industry andcivil architecture, due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chanical, have the poorer anti-seismic performance.Through to strengthening the technical measures, excavate materials potential, it can be improve effectively. Analyze to some problems according to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common framework, to bringforward the key point of the design.关键字混凝土结构框架结构结构抗震结构设计KEY WORDSConcrete Structure, Frame Structure, Structural Seismic, Structure Design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我国多高层建筑中最常用的结构形式,广泛用于地震设防区,在合理的设计下具有良好的抗震性,所以以框架结构为例来阐述混凝土的抗震设计。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探索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探索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探索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材料,而高性能混凝土则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新型建筑材料。

高性能混凝土以其优异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吸引了众多研究者和工程师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的发展历程、特点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和发展历程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混凝土材料,其抗压强度、抗折强度、耐久性、抗渗透性等指标均远高于普通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最初是由日本学者提出并应用于工程实践中。

随后,欧美等国家也开始对高性能混凝土进行研究和推广,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二、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1. 抗压强度高:高性能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通常在100MPa以上,远高于普通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2. 抗折强度优异:高性能混凝土在抗折强度方面表现出色,能够承受更大的荷载。

3. 耐久性好: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良好的耐久性,能够抵抗氯离子、硫酸盐等侵蚀。

4. 抗渗透性强:高性能混凝土的抗渗透性能优秀,能够有效阻止水分和有害物质的渗透。

5. 施工性能好:高性能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易于浇筑和成型,能够满足复杂结构的需求。

三、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的探索1. 材料优化: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与材料的选择和配比密切相关,研究者通过优化水泥、骨料、掺合料等材料的选择和比例,提高混凝土的性能。

2. 掺合料应用:掺合料在高性能混凝土中起着重要作用,矿物掺合料、粉煤灰等的应用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3. 施工工艺改进:在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采用先进的浇筑技术和养护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性能和质量。

4. 技术标准制定:制定高性能混凝土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对于推动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四、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的应用领域1. 高层建筑:高性能混凝土在高层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优异的性能能够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和稳定。

2. 桥梁工程:高性能混凝土在桥梁工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提高桥梁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摘要:高性能混凝土(HPC)是一种具有高强度、高耐久性与高工作性的混凝土,HPC的W/C≤0.38,混凝土中的水泥石只有凝胶孔无毛细孔,具有高的抗渗性和耐久性。

在传统混凝土的基础上,通过添加一些掺和料、外加剂,来改善其混凝土的性能,达到提高其耐久性的目的。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活性矿物掺合料,高效减水剂,配合比设计1、高性能混凝土简介高强度混凝土不是高性能混凝土。

过分强调混凝土的强度,特别是早期强度,对混凝土的其他性能是不利的,因为要求了早期强度,则势必大幅度增加水泥用量,并还要用各种技术手段来加速水泥的水化。

这样,混凝土内部由于水化反应过快,水化物来不及迁移,造成局部应力,大孔隙问题,使混凝土的整体性能下降。

它还有可能造成后期(28天或56天)强度大大超过设计强度。

这是非常危险的,因为钢筋混凝土理论中,强度过高,与配筋不协调,成为少筋混凝土结构。

这种结构在破坏以前没有任何先兆,为脆性破坏。

所以,在此条件下,不能称为高性能混凝土。

高弹性模量混凝土不是高性能混凝土。

混凝土的高弹性模量,在进行预应力施工时,可能会减少预应力的损失,从而混凝土结构在受力方而更为有利。

这往往造成一种错误的认识,若混凝土结构处于温度变化较大,特别是全天温度变化较大的环境中时,由于高弹性模量,造成的温度应力也更大。

同理,在其他环境中因混凝土体积变化造成的应力也越大。

因为混凝土早期的化学收缩、塑性收缩及失水收缩等,均会形成混凝土的拉应力,而此时弹性模量增长过快,弹性模量越高,拉应力相应也越大,此时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还很低,极易造成混凝土开裂。

所以,这也不能叫高性能混凝土。

大流动度混凝土不是高性能混凝土。

过大的流动性,甚至自密实性混凝土,可能过多地使用胶凝材料,这会使混凝土的长期性及耐久性性能降低。

只有在某些特定的施工场合下,才用高流动度或自密实混凝土。

比如,钻孔灌注桩,由于桩孔中有泥奖护壁或深桩孔等等。

高密实度、低渗透性混凝土也不是高性能混凝土。

一般的认为,混凝土越密实、低渗透性,从而外界的侵蚀性介质不易渗透进入混凝土中。

因而,混凝土不易遭受侵蚀,其耐久性更好,这样的混凝土可以认为是高性能混凝土,但是,过于密实的混凝土,内部水分迁移也很困难,极有可能在外部水介质或湿度发生变化时造成内部水分不均衡,从而产生应力,特别是会产生拉应力,使混凝土开裂。

因此,单纯强调混凝土的密实度、低渗透性,也不是高性能混凝土。

我国资深院士吴中伟认为:高性能混凝土为一种新型高技术混凝土,是在大幅度提高普通混凝土性能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混凝土技术制作的混凝土。

是以耐久性作为设计的主要指标,针对不同用途的要求,对下列性能有重点的加以保证:耐久性、施工性、适用性、强度、体积稳定性和经济性。

高性能混凝土具有丰富的技术内容,尽管同业对高性能混凝土有不同的定义和解释,但彼此均认为高性能混凝土的基本特征是按耐久性进行设计,保证拌和物易于浇筑和密实成型,硬化后有足够的强度,不发生或尽量少发生由温度和收缩产生的裂缝,内部孔隙结构合理而有低渗透性和高抗化学侵蚀。

因此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性能优点:(1)、高性能混凝土具有一定的强度和高抗渗能力,但不一定具有高强度,中、低强度亦可。

(2)、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工作性,混凝土拌和物应具有较高的流动性,混凝土在成型过程中不分层、不离析,易充满模型;泵送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还具有良好的可泵性、自密实性能。

(3)、高性能混凝土的使用寿命长,对于一些特护工程的特殊部位,控制结构设计的不是混凝土的强度,而是耐久性。

能够使混凝土结构安全可靠地工作50~100年以上,是高性能混凝土应用的主要目的。

(4)、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较高的体积稳定性,即混凝土在硬化早期应具有较低的水化热,硬化后期具有较小的收缩变形。

概括起来说,高性能混凝土就是能更好地满足结构功能要求和施工工艺要求的混凝土,能最大限度地延长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年限,降低工程造价。

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2.1高性能混凝土对材料的要求高性能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使用基本相同的原材料(如水泥、砂、石) ,同时必须使用外加剂和矿物细掺料。

但由于高性能的要求和配置特点,原材料对普通混凝土影响不明显的因素,对高性能混凝土就可能影响显著,高性能混凝土对材料的要求如下:(1)水泥:高性能混凝土所用的水灰比很低,要满足施工工作性的要求,水泥用量就要大,但为了尽量降低混凝土的内部升温和减小收缩,又应当尽量降低水泥的用量,同时,为使混凝土有足够的弹性模量和体积的稳定性,对胶凝材料总用量也要加以限制,因此用于高性能混凝土的水泥的流动性能比强度更重要。

高性能混凝土所用水泥最好是强度高且同时具有良好的流动性能,并与目前使用的高效减水剂有良好的相容性。

我国一般采用42. 5号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

(2)粗骨料:粗骨料应该选用级配合理、粒形良好、质地均匀坚固、线涨系数小的洁净碎石,也可采用碎卵石,不宜采用砂岩碎石。

(3)细骨料:细骨料应该选用级配合理、质地均匀坚固、吸水率低、孔隙率小的洁净天然中粗河砂。

(4)矿物掺和料(包括硅灰、粉煤灰、磨细矿渣、天然佛石岩、磨细石灰石粉、石英砂粉等) : 在配置混凝土时加入较大量矿物掺和料,可降低温升,改善工作性,增进后期强度,并可改善混凝土的内部结构,提高抗腐蚀能力,增强混凝土的耐久性。

因此矿物细掺料应选用品质稳定的产品。

不同矿物掺和料的掺量应根据混凝土的施工环境特点、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以及耐久性要求通过试验确定。

一般来说矿物掺和料掺量不宜小于胶凝材料总量的20%。

当混凝土中粉煤灰掺量大于30%时,混凝土水胶比不宜大于0.45。

预应力混凝土以及处于冻融环境中的混凝土中粉煤灰掺量不宜大于30%。

(5)外加剂:主要指无需取代水泥而外掺小于5 %的化合物。

外加剂的主要性能是改善新拌混凝土和硬化混凝土的性能。

用于高性能混凝土的外加剂有减水剂、缓凝剂、引气剂等。

其中高效减水剂使得混凝土的水灰比能降得很底却仍可有很好的工作性。

因此外加剂应采用减水率高、塌落度损失小、适量引气、能明显提高混凝土耐久性且质量稳定的产品。

外加剂与水泥之间应具有良好的相容性。

外加剂的掺量都很少,使用外加剂时应当延长搅拌时间,以得到均匀的混凝土拌合物。

(6)水:饮用水即可。

2.2配制高性能混凝土的目标及影响因素2.2.1耐久性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首先要保证其满足耐久性要求,这与普通混凝土不同。

耐久性要求包括抗渗性、抗冻性、抗化学侵蚀性、抗碳化性和体积稳定性以及碱一集料反应等[2]。

由于大多数造成混凝土劣化的原因都是有害介质通过水的侵入而发生的,所以混凝土抗渗性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耐久性。

2. 2. 2强度混凝土的强度是其最基本的性能特征。

高层建筑、大跨度桥梁等都对混凝土强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般认为,只要水胶比低于0.38,各种强度等级的混凝土都可做成高性能混凝土。

影响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水胶比和矿物细掺料的用量。

2. 2. 3工作性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比强度还重要,是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的关键。

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具有高流动性(坍落度应不小于120mm、可泵性,同时还应具有体积稳定、不离析、不泌水等特性。

影响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的因素主要有水泥砂浆用量、集料级配、外加剂品种及用量等。

2. 3配合比的参数选择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的参数主要有水胶比、浆集比、砂率和高效减水剂掺量。

2. 3. 1水胶比低水胶比是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特点之一。

为达到混凝土的低渗透性以保证其耐久性,无论设计强度是多少,高性能混凝土的水胶比一般都不能大于0. 40,以保证混凝土的密实。

实践证明,当水胶比降到0. 40以下时,随水胶比的降低,混凝土强度却能继续提高。

其原因是,尽管水泥水化不完全,但较低的水胶比能够降低混凝土孔隙率并减小孔隙尺寸,而未水化的水泥颗粒则作为一种坚强的细微集料发挥其作用。

在较低的水胶比(镇0. 40)范围内,水胶比的稍微变化就可使混凝土强度发生较大的变化,所以严格控制水胶比是保证高性能混凝土质量的一个关键。

水胶比确定后,用矿物细掺料的掺量来调节强度。

2.3.2浆集比水泥浆和集料的比例为浆集比。

美国Mehta和Aitcin认为,采用适宜的集料时,固定浆集体积比35:65可以很好地解决强度、工作性和尺寸稳定性(弹性模量、干缩和徐变)之间的矛盾,配制出理想的高性能混凝土。

根据经验,高性能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总用量应不超过550kg/m3,并随混凝土强度等级下降而减少。

其中水泥用量应尽量减少,而以干缩小的矿物细掺料部分取代之,以减少混凝土的温升和干缩,提高抗化学侵蚀的能力,增加密实度,降低造价。

但是,为了保证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胶凝材料总用量也不能低于300kg/m3。

根据国内外有关研究报告和工程实践资料,建议配制C50 ~C70的高性能混凝土,可单独掺加15%~30%的优质粉煤灰或20%~50%矿渣代替水泥;配制C80以上的混凝土,可用5%~10%的硅灰和15%~35%的优质粉煤灰或矿渣混合掺入。

2. 3. 3砂率砂率主要影响混凝土的工作性。

高性能混凝土中的粗集料用量应该比中低强度等级混凝土中多一些。

当水胶比不同时,高性能混凝土中的最优砂率也有所不同。

一般而言,随着混凝土砂率的增加,强度呈增长的趋势,而弹性模量则呈下降趋势。

高性能混凝土的砂率可根据胶凝材料总用量,粗细集料的颗粒级配及泵送要求等因素来选择。

2.3.4高效减水剂掺量高性能混凝土的高强度、高耐久性是以低水胶比和低用水量为保证的,高效减水剂是实现大流动性的唯一途径。

高效减水剂的掺量要根据混凝土坍落度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用量越大,坍落度增加越高,但超过一定量后效果不再显著,也不经济。

高效减水剂均有其最佳掺量,大多数在1%~2%之间,以此为参照可以确定高效减水剂掺量。

2. 4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高性能混凝土由水泥、矿物细掺料、砂、石子、水和超塑化剂等多种成分按严格的比例关系组成,传统配合比设计方法不可能得到优化的配合比,而"全计算法"在设定条件下能精确计算出每个组分的用量和相互比例。

HPC配合比全计算法设计步骤如下:1、配制强度fcu.p=fcu.o+1.645σ式中:fcu.p—配制强度,MPa;fcu.o—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

2、水胶比W/(C+F)= 1/[(fcu.p/(Afcu.o+B)] 式中:A,B-回归系数3、用水量W=Ve-Va/[1+0.335/(W/B)]式中:Ve—浆体体积,L;Va—空气体积,L.4、胶凝材料的用量C+F=W/[W/(C+F)]=QC=(1-a)QF=a*Q式中:Q-胶凝材料用量(kg/m3);a-细掺料掺量(%);C-水泥用量(kg/m3);F-细掺料用量(kg/m3).5、砂率及集料用量Sp=(Ves-Ve+W)/(1000-Ve)*100% S=(D-W-C-F)*SpG=D-W-C-F-S式中:D-混凝土容重(kg/m3);G-石子用量(kg/m3);S-砂的用量(kg/m3);Ve-浆体体积,L;Ves-干砂浆体积,L.6、复合超塑化剂(CSP)掺量µ=[(VWo -VW)/VWo+Δη]*3.67%式中:VWo一坍落度为7cm ~9cm基准混凝土用水量,与石子最大粒径有关,L; Vw—用水量,L;Δη—减水剂增量系数,取决与高性能混凝土的初始坍落度;当SL一16cm~18 cm时,Δη=0.04;当SL一20cm~22cm时,Δη= 0.06.3、高性能混凝土质量的施工中控制(1)振捣方式的质量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