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3 生态学一级学科

合集下载

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条目

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条目

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名录一、二级学科名录01 哲学0101 一级学科:哲学010101 马克思主义哲学010102 中国哲学010103 外国哲学010104 逻辑学010105 伦理学010106 美学010107 宗教学010108 科学技术哲学02 经济学0201 一级学科:理论经济学020101 政治经济学020102 经济思想史020103 经济史020104 西方经济学020105 世界经济020106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0202 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020201 国民经济学020202 区域经济学020203 财政学(含∶税收学)020204 金融学(含∶保险学)020205 产业经济学020206 国际贸易学020207 劳动经济学020208 统计学020209 数量经济学020210 国防经济03 法学0301 一级学科:法学030101 法学理论030102 法律史030103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030104 刑法学030105 民商法学(含:劳动法学、社会保障法学)030106 诉讼法学030107 经济法学030108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030109 国际法学(含: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030110 军事法学0302 一级学科:政治学030201 政治学理论030202 中外政治制度030203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030204 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030206 国际政治030207 国际关系030208 外交学0303 一级学科:社会学030301 社会学030302 人口学030303 人类学030304 民俗学(含:中国民间文学)0304 一级学科:民族学030401 民族学030402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030403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030404 中国少数民族史030405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0305 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0305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30502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03050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030504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030505 思想政治教育0306 一级学科:公安学04 教育学0401 一级学科;教育学040101 教育学原理040102 课程与教学论040103 教育史040104 比较教育学040105 学前教育学040106 高等教育学040107 成人教育学040108 职业技术教育学040109 特殊教育学040110 教育技术学(可授教育学、理学学位)0402 一级学科:心理学(可授教育学、理学学位)040201 基础心理学040202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040203 应用心理学0403 一级学科:体育学040301 体育人文社会学040302 运动人体科学(可授教育学、理学、医学学位)040303 体育教育训练学040304 民族传统体育学05 文学0501 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050101 文艺学050102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50103 汉语言文字学050104 中国古典文献学050105 中国古代文学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050107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分语族)050108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0502 一级学科:外国语言文学050201 英语语言文学050202 俄语语言文学050203 法语语言文学050204 德语语言文学050205 日语语言文学050206 印度语言文学050207 西班牙语语言文学050208 阿拉伯语语言文学050209 欧洲语言文学050210 亚非语言文学050211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503 一级学科:新闻传播学050301 新闻学050302 传播学05 一级学科:艺术学 050401艺术学 050402 音乐学050403 美术学050404 设计艺术学050405 戏剧戏曲学 050406 电影学050407 广播电视艺术学 050408 舞蹈学06 历史学0601 一级学科:考古学060101 考古学史和考古学理论060102 史前考古060103 夏商周考古060104 秦汉魏晋南北朝考古060105 唐宋元明清考古060106 科技考古060107 文化遗产与博物馆060108 古代文字与铭刻060109 专门考古0602 一级学科:中国史060201 历史地理学060202 历史文献学060203 史学理论及中国史学史060204 中国古代史060205 中国近代史060206 中国现代史060207 专门史0603 一级学科:世界史060301 世界史学理论与史学史060302 世界古代中古史060303 世界近现代史060304 世界地区国别史060305 专门史与整体史07 理学0701 一级学科:数学070101 基础数学070102 计算数学07010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070104 应用数学070105 运筹学与控制论0702 一级学科:物理学070201 理论物理070202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070203 原子与分子物理070204 等离子体物理070205 凝聚态物理070206 声学070207 光学070208 无线电物理0703 一级学科:化学070301 无机化学070302 分析化学070303 有机化学070304 物理化学(含∶化学物理) 070305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0704 一级学科:天文学070401 天体物理070402 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0705 一级学科:地理学070501 自然地理学070502 人文地理学070503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0706 一级学科:大气科学070601 气象学070602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0707 一级学科:海洋科学070701 物理海洋学070702 海洋化学070703 海洋生物学070704 海洋地质0708 一级学科:地球物理学070801 固体地球物理学070802 空间物理学0709 一级学科:地质学070901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070902 地球化学070903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含:古人类学)070904 构造地质学070905 第四纪地质学0710 一级学科:生物学071001 植物学071002 动物学071003 生理学071004 水生生物学071005 微生物学071006 神经生物学071007 遗传学071008 发育生物学071009 细胞生物学07101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071011 生物物理学071012 生态学0711 一级学科:系统科学071101 系统理论071102 系统分析与集成0712 一级学科:科学技术史(分学科,可授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学位)0713一级学科:生态学0714一级学科:统计学(可授理学、经济学学位)08 工学0801 一级学科:力学(可授工学、理学学位)080101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080102 固体力学080103 流体力学080104 工程力学0802 一级学科:机械工程080201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080202 机械电子工程080203 机械设计及理论080204 车辆工程0803 光学工程注: 本一级学科不分设二级学科(学科、专业)0804 一级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080401 精密仪器及机械080402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0805 一级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01 材料物理与化学080502 材料学080503 材料加工工程0806 一级学科:冶金工程080601 冶金物理化学080602 钢铁冶金080603 有色金属冶金0807 一级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01 工程热物理080702 热能工程080703 动力机械及工程080704 流体机械及工程080705 制冷及低温工程080706 化工过程机械0808 一级学科:电气工程080801 电机与电器080802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080803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080804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080805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0809 一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可授工学、理学学位)080901 物理电子学080902 电路与系统080903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080904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0810 一级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081001 通信与信息系统081002 信号与信息处理0811 一级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0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081102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081103 系统工程081104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081105 导航、制导与控制0812 一级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可授工学、理学学位)081201 计算机系统结构081202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081203 计算机应用技术0813 一级学科:建筑学081301 建筑历史与理论081302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081303 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081304 建筑技术科学0814 一级学科:土木工程081401 岩土工程081402 结构工程081403 市政工程081404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81405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081406 桥梁与隧道工程0815 一级学科:水利工程081501 水文学及水资源081502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081503 水工结构工程081504 水利水电工程081505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0816 一级学科:测绘科学与技术081601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081602 摄影测量与遥感081603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0817 一级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01 化学工程081702 化学工艺081703 生物化工081704 应用化学081705 工业催化0818 一级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081801 矿产普查与勘探081802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081803 地质工程0819 一级学科:矿业工程081901 采矿工程081902 矿物加工工程081903 安全技术及工程0820 一级学科:石油与天然气工程082001 油气井工程082002 油气田开发工程082003 油气储运工程0821 一级学科:纺织科学与工程082101 纺织工程082102 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082103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082104 服装设计与工程0822 一级学科:轻工技术与工程082201 制浆造纸工程082202 制糖工程082203 发酵工程082204 皮革化学与工程0823 一级学科:交通运输工程082301 道路与铁道工程082302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082303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082304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0824 一级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082401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082402 轮机工程082403 水声工程0825 一级学科: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082501 飞行器设计082502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082503 航空宇航制造工程082504 人机与环境工程0826 一级学科:兵器科学与技术082601 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082602 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082603 火炮、自动武器与弹药工程082604 军事化学与烟火技术0827 一级学科:核科学与技术082701 核能科学与工程082702 核燃料循环与材料082703 核技术及应用082704 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0828 一级学科:农业工程082801 农业机械化工程082802 农业水土工程082803 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082804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0829 一级学科:林业工程082901 森林工程082902 木材科学与技术082903 林产化学加工工程0830 一级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农学学位)083001 环境科学083002 环境工程0831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医学学位)注∶本一级学科不分设二级学科(学科、专业)0832一级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农学学位)083201 食品科学083202 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083203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083204 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0832 一级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农学学位)0833 一级学科:城乡规划学0834 一级学科:风景园林学(可授工学、农学学位)0835 一级学科:软件工程0836 一级学科:生物工程0837 一级学科:安全科学与工程0838 一级学科:公安技术09 农学0901 一级学科:作物学090101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090102 作物遗传育种0902一级学科:园艺学090201 果树学090202 蔬菜学090203 茶学0903 一级学科:农业资源利用090301 土壤学090302 植物营养学0904 一级学科:植物保护090401 植物病理学090402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090403 农药学(可授农学、理学学位)0905 一级学科:畜牧学090501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090502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090503 草业科学090504 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含:蚕、蜂等)0906 一级学科:兽医学090601 基础兽医学090602 预防兽医学090603 临床兽医学0907 一级学科:林学090701 林木遗传育种090702 森林培育090703 森林保护学090704 森林经理学090705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0908 一级学科:水产090801 水产养殖090802 捕捞学090803 渔业资源10 医学1001 一级学科:基础医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100101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100102 免疫学100103 病原生物学100104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100105 法医学100106 放射医学100107 航空、航天与航海医学1002 一级学科:临床医学100201 内科学(含:心血管病、血液病、呼吸系病、消化系病、内分泌与代谢病、肾病、风湿病、传染病) 100202 儿科学100203 老年医学100204 神经病学100205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100206 皮肤病与性病学100207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100208 临床检验诊断学100210 外科学(含:普外、骨外、泌尿外、胸心外、神外、整形、烧伤、野战外)100211 妇产科学100212 眼科学100213 耳鼻咽喉科学100214 肿瘤学100215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100216 运动医学100217 麻醉学100218 急诊医学1003 一级学科:口腔医学100301 口腔基础医学100302 口腔临床医学1004 一级学科: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100401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100402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100403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100404 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100405 卫生毒理学100406 军事预防医学1005 一级学科:中医学100501 中医基础理论100502 中医临床基础100503 中医医史文献100504 方剂学100505 中医诊断学100506 中医内科学100507 中医外科学100508 中医骨伤科学100509 中医妇科学100510 中医儿科学100511 中医五官科学100512 针灸推拿学100513 民族医学(含:藏医学、蒙医学等)1006 一级学科:中西医结合100601 中西医结合基础100602 中西医结合临床1007 一级学科:药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100701 药物化学100702 药剂学100703 生药学100704 药物分析学100705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100706 药理学1008 中药学注∶本一级学科不分设二级学科(学科、专业)1009 一级学科:特种医学1010 一级学科:医学技术(可授医学、理学学位)1011 一级学科:护理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11 军事学1101 一级学科:军事思想及军事历史110101 军事思想110102 军事历史1102 一级学科:战略学110201 军事战略学110202 战争动员学1103 一级学科:战役学110301 联合战役学110302 军种战役学(含∶第二炮兵战役学)1104 一级学科:战术学110401 合同战术学110402 兵种战术学1105 一级学科:军队指挥学110501 作战指挥学110502 军事运筹学110503 军事通信学110504 军事情报学110505 密码学110506 军事教育训练学(含∶军事体育学)1106 一级学科:军制学110601 军事组织编制学110602 军队管理学1107 军队政治工作学注∶本一级学科不分设二级学科(学科、专业)1108 一级学科:军事后勤学与军事装备学110801 军事后勤学110802 后方专业勤务1109 一级学科:军事装备学1110 一级学科:军事训练学12 管理学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授管理学、工学学位)注∶本一级学科不分设二级学科(学科、专业) 1202 一级学科:工商管理120201 会计学120202 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120203 旅游管理120204 技术经济及管理1203 一级学科:农林经济管理120301 农业经济管理120302 农村区域发展1204 一级学科:公共管理120401 行政管理120402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可授管理学、医学学位)120403 教育经济与管理(可授管理学、教育学学位)120404 社会保障120405 土地资源管理1205 一级学科: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120501 图书馆学120502 情报学120503 档案学。

一级学科简介及博士硕士学位

一级学科简介及博士硕士学位

一级学科简介及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研究生院二○一四年三月目录1-1 0710生物学一级学科简介 (1)1-2 0710生物学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8)2-1 0713生态学一级学科简介 (14)2-2 0713生态学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19)3-1 0802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简介 (25)3-2 0802机械工程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31)4-1 08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简介 (37)4-2 08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41)5-1 0815水利工程一级学科简介 (48)5-2 0815水利工程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52)6-1 0817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简介 (60)6-2 0817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67)7-1 0828农业工程一级学科简介 (77)7-2 0828农业工程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82)8-1 0830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简介 (93)8-2 0830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99)9-1 0832食品科学一级学科简介 (110)9-2 0832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114)10-1 0834风景园林学一级学科简介 (120)10-2 0834风景园林学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124)11-1 0901作物学一级学科简介 (129)11-2 0901作物学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135)12-1 0902园艺学一级学科简介 (147)12-2 0902园艺学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150)13-1 0903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157)13-2 0903农业资源环境一级学科简介 (165)14-1 0904植物保护一级学科简介 (168)14-2 0904植物保护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171)15-1 0905畜牧学一级学科简介 (176)15-2 0905畜牧学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181)16-1 0906兽医学一级学科简介 (187)16-2 0906兽医学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191)17-1 0907林学一级学科简介 (197)17-2 0907林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202)18-1 0908水产学科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212)18-2 0908水产学科博士学位基本要求 (216)19-1 0909草学一级学科简介 (220)19-2 0909草学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223)20-1 1201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简介 (229)20-2 1201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235)21-1 1203农林经济管理一级学科简介 (242)21-2 1203农林经济管理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246)0710生物学一级学科简介一级学科(中文)名称:生物学(英文)名称: Biology一、学科概况生物学是人类在对生存环境和自身认识的长期积累中,逐渐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古老学科,与医学、农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一级学科名称环境科学与工程生态学专业名称环境科学环境

一级学科名称环境科学与工程生态学专业名称环境科学环境
序号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内容、特色与意义
研究生导师(博导注明)
环境科学
1
环境化学
研究内容:环境化学是环境科学学科的重要分支。本研究方向力求在分子或原子的微观水平上研究宏观的环境变化。从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入手,以环境污染物的监测和生态效应为研究重点。目前的研究内容包括:1、新型污染物和优控污染物在多介质界面间的迁移、转化、归宿,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生态效应;2、农药(包括传统有机磷、有机氯和菊酯类农药和新型唑类、氨基甲酸酯类、杂环类等)和兽药的水环境复合污染及其风险评价;3、现场、原位、快速的分析监测新方法技术和设备的研究。4、大气环境化学及空气污染健康影响。
黄邦钦(*)
王大志(*)
焦念志(*)
史大林(*)
朱小明
陈炳章
郭丰
5
环境毒理学
研究内容:(1)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免疫学技术,开展海洋动物免疫相关新基因的分离、鉴定及其功能研究(如海洋鱼类、蟹类、贝类等抗菌肽的研究与利用);深入研究与挖掘海洋经济动物具有特殊生物学功能的新基因和蛋白质,并研究其在水产、食品安全、农业及其医学上等的潜在应用价值;为解决目前我国海水养殖环境存在的抗生素污染、水产品药物超标、病害以及生长发育不良等国家需求和社会关切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附件2
厦门大学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从2012级开始适用)
一级学科名称环境科学与工程、生态学
专业名称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管理、生态学
专业代码083001、083002、083020、0713
培养单位(公章)环境与生态学院
研究生院2012年05月制表
2012年6月30日修订
一、主要研究方向
专业

生态学学科(0713)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生态学学科(0713)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生态学学科(0713)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方针,培养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正确的政治立场,严谨的治学态度,求实的创新精神,较高的专业素质,可在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政府机关、企业和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生产、推广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1.政治思想要进一步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学术正派,团结协作,品行端正,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努力奋斗的理想。

2.业务水平要求掌握本学科某一领域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理论研究或技术研究中有新见解。

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3.学术素养及能力掌握本学科某一领域的实(试)验研究的设计方法、实(试)验技术及数据分析与处理方法;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独立的工作能力;具备较强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洞察力和获取知识能力;具有较强的技术开发、技术实验等实践能力;具有较强计算机应用能力;善于与他人沟通与合作,遵守学术规范。

4.具有良好的体魄。

二、学术方向根据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结合生态学专业特点和学科的发展趋势,本专业设立3个研究方向。

1.农业生态系统生态学根据农业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研究农业生产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及自然资源高效利用的关系,通过对农业生态系统的诊断、分析和调控,达到优化结构、完善功能、提高系统生产力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管理目标,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行的途径。

2.植物生态学在植物个体、种群、群落乃至生态系统水平,研究不同时空尺度下植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机理,旨在通过对植物与环境相互作用规律的认识,控制、利用、改造和创造不同尺度的植物-环境系统协调的关系,为保护环境,建设高效、健康的生态系统提供理论依据。

0713 生态学一级学科

0713 生态学一级学科

0713 生态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第一部分学科概况和发展趋势1869年德国动物学家赫克尔(Haeckel)首次提出生态学这一概念,认为生态学是研究生物有机体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1935年英国植物学家A.G.Tansley 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标志着生态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超出了生物学的领域,其研究领域越来越广泛,从分子、个体一直到生物圈乃至与社会经济的关系。

现代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更进一步向微观与宏观两个方面发展,如分子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

近几十年来,生态学迅速发展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是应用生态学的发展。

随着人们对人口、环境、资源等问题的普遍关注,生态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多学科交叉应用性很强的基础学科。

国际生态学研究在半个世纪以来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化,生态学改变了长期以来的纯自然主义的倾向,正越来越紧密地域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并服务于生产实践,有关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分析以及生态工程设计等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全球变化研究、可持续发展研究、生物多样性研究、生态系统与生物圈的可持续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于生态设计、转基因生物的生态学评价、生态预报、生态过程及其调控、生物入侵、流行病生态学等成为现代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领域,而湿地生态学、景观生态学、脆弱与退化生态学、恢复与重建及保护生态学、生态系统健康、生态经济与人文生态学等则是以全球变化为起点和主题的新兴研究领域。

随着复杂系统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自然生态系统提供了很好的模式系统类型,企业生态、产业生态、区域经济生态以及生态管理等逐渐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研究领域。

总之,以生态系统为中心,以人地关系为基础,以高效和谐为方向,以生态工程为手段,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是现代生态学的主要特征。

生态学发展至今,其内涵和外延的关系有了明显变化,因此生态学的定义不能局限于当初经典的含义,结合现代生态学发展动向,归纳各种观点,可将生态学定义为: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主要研究方向可以概括为生态科学、生态工程与生态管理,其目的是保护和利用生物多样性,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安全性,人与生物圈(即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协调性,现代经济发展的高效性与可持续性,实现人类社会的永续发展。

0713生态学一级学科简介

0713生态学一级学科简介

0713生态学一级学科简介一级学科(中文)名称:生态学(英文)名称: Ecological一、学科概况生态学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而且是多元起源的。

概括地讲,大致可分出4个时期:生态学的萌芽时期;生态学的建立时期;生态学的巩固时期;现代生态学时期。

1、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公元16世纪以前)2、生态学的建立时期(公元17世纪至19世纪末)进入17世纪之后,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学做为一门科学开始成长。

进入19世纪之后,生态学得到很快发展并日趋成熟。

3、生态学的巩固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20世纪初期,动、植物生态学并行发展,出版了不少生态学著作与教科书。

在动物生态学方面,关于生理生态学、动物行为学和动物群落学等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

植物生态学在这一时期也得到重要发展,出版的专著有《植物社会学》;《实用植物生态学》;植物生态学》;《生物地理群落学与植物群落学》(1945)等。

由于各地自然条件、植物区系、植被性质及开发利用程度的差异,使植物生态学在研究方法、研究重点上各地有所不同,在这一时期形成了几个著名的生态学派,主要有:北欧学派(Uppsala学派);法瑞学派;英美学派;苏联学派。

4、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开始)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工业的高度发展和人口的大量增长,带来了许多全球性的问题(例如, 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和能源问题等),涉及到人类的生死存亡,造成对人类未来生活的威胁。

上述问题的控制和解决,都要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因而引起社会上对生态学的兴趣与关心。

从上面的叙述中不难看出,随着科学的发展,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的许多环境问题都成为生态学学科发展中的前沿热点问题,生态学越来越融合于环境科学之中。

特别是以人类生存环境为中心的生态学研究,更显得突出。

值得特别提出的是21世纪的生态学,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更加紧密地结合社会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不断突破其初始时期以生物为中心的学科界限,未来的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向解决社会当前面临的社会问题发展,并在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的作用。

071012 生态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071012 生态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贵州大学生态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23版)(学科代码:0713)生态学一级学科主要从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以及景观等层次开展研究工作,其研究对象包含了森林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及其包含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等。

重点开展森林植被、野生动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生物个体适应性、人工林培育理论与实践、喀斯特植被恢复理论与方法、石漠化生态工程治理技术等。

本硕士学位点研究生招生培养设置四个学科方向招生培养。

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生态学学科视野,严谨的工作态度,诚恳合作的求实创新精神,在生态学方面具有坚实理论基础,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具较宽的知识面、生产实践知识、较强的工作适应性,具有从事生态学教学、科研及生态环境建设的专业人才。

二、学科方向【植物生态学】以西南喀斯特山地植物为研究对象,重点开展喀斯特适生植物对生态因子的个体适应、种间关系、生态因子与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植物菌根共生机理、植物种群结构与种群动态、植物群落组成与结构、植被演替与生物多样性维持等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支撑西南喀斯特高原生态建和贵州生态文明建设。

【修复生态学】以退化喀斯特生态系统植被恢复、高原湿地生态修复和喀斯特区生物多样性维持的科学问题,从生态系统退化、生境脆弱性、生物逆境适应机制、种间关系以及群落配置机制开展系统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支撑西南退化生态工程工程建设,服务于国家生态文明发展战略。

【微生物生态学】以西南山地生态环境真菌资源发掘、真菌多样性、植物病害种类系统发育,微生物与动植物功能关系进行微生物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支撑西南山地生态有机产品生产以及农林生产服务。

【动物生态学】以喀斯特高原山地兽类、鸟类、两爬类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物种及其栖息地的野外生态学、保护生物学及区域多样性研究。

重点包含:从动物群落的组成、结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动态变化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入手,解析喀斯特高原动物多样性维持机制,为退化喀斯特生态系统恢复提供动物生态研究支撑;从珍稀濒危特有动物基础生态、区域生物多样性调查与监测、自然保护地管理成效评估及民族生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关系入手,开展动物生态学与保护生物学研究,支撑喀斯特山地物种保育决策与管理;服务于喀斯特高原自然生态保护事业。

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条目

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条目

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名录一、二级学科名录01 哲学(学科门类)0101哲学(一级学科)010101 马克思主义哲学(二级学科,又称”专业”)010102 中国哲学010103 外国哲学010104 逻辑学010105 伦理学010106 美学010107 宗教学010108 科学技术哲学02 经济学0201 一级学科:理论经济学020101 政治经济学020102 经济思想史020103 经济史020104 西方经济学020105 世界经济020106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0202 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020201 国民经济学020202 区域经济学020203 财政学(含∶税收学)020204 金融学(含∶保险学)020205 产业经济学020206 国际贸易学020207 劳动经济学020208 统计学020209 数量经济学020210 国防经济03 法学0301 一级学科:法学030101 法学理论030102 法律史030103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030104 刑法学030105 民商法学(含:劳动法学、社会保障法学)030106 诉讼法学030107 经济法学030108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030109 国际法学(含: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030110 军事法学0302 一级学科:政治学030201 政治学理论030202 中外政治制度030203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030204 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030206 国际政治030207 国际关系030208 外交学0303 一级学科:社会学030301 社会学030302 人口学030303 人类学030304 民俗学(含:中国民间文学)0304 一级学科:民族学030401 民族学030402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030403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030404 中国少数民族史030405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0305 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0305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30502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03050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030504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030505 思想政治教育0306 一级学科:公安学04 教育学0401 一级学科;教育学040101 教育学原理040102 课程与教学论040103 教育史040104 比较教育学040105 学前教育学040106 高等教育学040107 成人教育学040108 职业技术教育学040109 特殊教育学040110 教育技术学(可授教育学、理学学位)0402 一级学科:心理学(可授教育学、理学学位)040201 基础心理学040202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040203 应用心理学0403 一级学科:体育学040301 体育人文社会学040302 运动人体科学(可授教育学、理学、医学学位)040303 体育教育训练学040304 民族传统体育学05 文学0501 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050101 文艺学050102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50103 汉语言文字学050104 中国古典文献学050105 中国古代文学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050107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分语族)050108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0502 一级学科:外国语言文学050201 英语语言文学050202 俄语语言文学050203 法语语言文学050204 德语语言文学050205 日语语言文学050206 印度语言文学050207 西班牙语语言文学050208 阿拉伯语语言文学050209 欧洲语言文学050210 亚非语言文学050211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503 一级学科:新闻传播学050301 新闻学050302 传播学05 一级学科:艺术学 050401艺术学 050402 音乐学050403 美术学050404 设计艺术学050405 戏剧戏曲学 050406 电影学050407 广播电视艺术学 050408 舞蹈学06 历史学0601 一级学科:考古学060101 考古学史和考古学理论060102 史前考古060103 夏商周考古060104 秦汉魏晋南北朝考古060105 唐宋元明清考古060106 科技考古060107 文化遗产与博物馆060108 古代文字与铭刻060109 专门考古0602 一级学科:中国史060201 历史地理学060202 历史文献学060203 史学理论及中国史学史060204 中国古代史060205 中国近代史060206 中国现代史060207 专门史0603 一级学科:世界史060301 世界史学理论与史学史060302 世界古代中古史060303 世界近现代史060304 世界地区国别史060305 专门史与整体史07 理学0701 一级学科:数学070101 基础数学070102 计算数学07010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070104 应用数学070105 运筹学与控制论0702 一级学科:物理学070201 理论物理070202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070203 原子与分子物理070204 等离子体物理070205 凝聚态物理070206 声学070207 光学*-070208 无线电物理0703 一级学科:化学070301 无机化学070302 分析化学070303 有机化学070304 物理化学(含∶化学物理) 070305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0704 一级学科:天文学070401 天体物理070402 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0705 一级学科:地理学070501 自然地理学070502 人文地理学070503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0706 一级学科:大气科学070601 气象学070602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0707 一级学科:海洋科学070701 物理海洋学070702 海洋化学070703 海洋生物学070704 海洋地质0708 一级学科:地球物理学070801 固体地球物理学070802 空间物理学0709 一级学科:地质学070901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070902 地球化学070903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含:古人类学)070904 构造地质学070905 第四纪地质学0710 一级学科:生物学071001 植物学071002 动物学071003 生理学071004 水生生物学071005 微生物学071006 神经生物学071007 遗传学071008 发育生物学071009 细胞生物学07101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071011 生物物理学071012 生态学0711 一级学科:系统科学071101 系统理论071102 系统分析与集成0712 一级学科:科学技术史(分学科,可授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学位)0713一级学科:生态学0714一级学科:统计学(可授理学、经济学学位)08 工学0801 一级学科:力学(可授工学、理学学位)080101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080102 固体力学080103 流体力学080104 工程力学0802 一级学科:机械工程080201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080202 机械电子工程080203 机械设计及理论080204 车辆工程0803 光学工程注: 本一级学科不分设二级学科(学科、专业)0804 一级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080401 精密仪器及机械080402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0805 一级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01 材料物理与化学080502 材料学080503 材料加工工程0806 一级学科:冶金工程080601 冶金物理化学080602 钢铁冶金080603 有色金属冶金0807 一级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01 工程热物理080702 热能工程080703 动力机械及工程080704 流体机械及工程080705 制冷及低温工程080706 化工过程机械0808 一级学科:电气工程080801 电机与电器080802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080803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080804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080805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0809 一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可授工学、理学学位)080901 物理电子学080902 电路与系统080903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080904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0810 一级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081001 通信与信息系统081002 信号与信息处理0811 一级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0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081102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081103 系统工程081104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081105 导航、制导与控制0812 一级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可授工学、理学学位)081201 计算机系统结构081202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081203 计算机应用技术0813 一级学科:建筑学081301 建筑历史与理论081302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081303 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081304 建筑技术科学0814 一级学科:土木工程081401 岩土工程081402 结构工程081403 市政工程081404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81405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081406 桥梁与隧道工程0815 一级学科:水利工程081501 水文学及水资源081502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081503 水工结构工程081504 水利水电工程081505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0816 一级学科:测绘科学与技术081601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081602 摄影测量与遥感081603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0817 一级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01 化学工程081702 化学工艺081703 生物化工081704 应用化学081705 工业催化0818 一级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081801 矿产普查与勘探081802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081803 地质工程0819 一级学科:矿业工程081901 采矿工程081902 矿物加工工程081903 安全技术及工程0820 一级学科:石油与天然气工程082001 油气井工程082002 油气田开发工程082003 油气储运工程0821 一级学科:纺织科学与工程082101 纺织工程082102 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082103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082104 服装设计与工程0822 一级学科:轻工技术与工程082201 制浆造纸工程082202 制糖工程082203 发酵工程082204 皮革化学与工程0823 一级学科:交通运输工程082301 道路与铁道工程082302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082303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082304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0824 一级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082401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082402 轮机工程082403 水声工程0825 一级学科: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082501 飞行器设计082502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082503 航空宇航制造工程082504 人机与环境工程0826 一级学科:兵器科学与技术082601 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082602 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082603 火炮、自动武器与弹药工程082604 军事化学与烟火技术0827 一级学科:核科学与技术082701 核能科学与工程082702 核燃料循环与材料082703 核技术及应用082704 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0828 一级学科:农业工程082801 农业机械化工程082802 农业水土工程082803 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082804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0829 一级学科:林业工程082901 森林工程082902 木材科学与技术082903 林产化学加工工程0830 一级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农学学位)083001 环境科学083002 环境工程0831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医学学位)注∶本一级学科不分设二级学科(学科、专业)0832一级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农学学位)083201 食品科学083202 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083203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083204 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0832 一级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农学学位)0833 一级学科:城乡规划学0834 一级学科:风景园林学(可授工学、农学学位)0835 一级学科:软件工程0836 一级学科:生物工程0837 一级学科:安全科学与工程0838 一级学科:公安技术09 农学0901 一级学科:作物学090101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090102 作物遗传育种0902一级学科:园艺学090201 果树学090202 蔬菜学090203 茶学0903 一级学科:农业资源利用090301 土壤学090302 植物营养学0904 一级学科:植物保护090401 植物病理学090402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090403 农药学(可授农学、理学学位)0905 一级学科:畜牧学090501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090502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090503 草业科学090504 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含:蚕、蜂等)0906 一级学科:兽医学090601 基础兽医学090602 预防兽医学090603 临床兽医学0907 一级学科:林学090701 林木遗传育种090702 森林培育090703 森林保护学090704 森林经理学090705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0908 一级学科:水产090801 水产养殖090802 捕捞学090803 渔业资源10 医学1001 一级学科:基础医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100101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100102 免疫学100103 病原生物学100104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100105 法医学100106 放射医学100107 航空、航天与航海医学1002 一级学科:临床医学100201 内科学(含:心血管病、血液病、呼吸系病、消化系病、内分泌与代谢病、肾病、风湿病、传染病)100202 儿科学100203 老年医学100204 神经病学100205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100206 皮肤病与性病学100207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100208 临床检验诊断学100210 外科学(含:普外、骨外、泌尿外、胸心外、神外、整形、烧伤、野战外)100211 妇产科学100212 眼科学100213 耳鼻咽喉科学100214 肿瘤学100215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100216 运动医学100217 麻醉学100218 急诊医学1003 一级学科:口腔医学100301 口腔基础医学100302 口腔临床医学1004 一级学科: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100401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100402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100403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100404 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100405 卫生毒理学100406 军事预防医学1005 一级学科:中医学100501 中医基础理论100502 中医临床基础100503 中医医史文献100504 方剂学100505 中医诊断学100506 中医内科学100507 中医外科学100508 中医骨伤科学100509 中医妇科学100510 中医儿科学100511 中医五官科学100512 针灸推拿学100513 民族医学(含:藏医学、蒙医学等)1006 一级学科:中西医结合100601 中西医结合基础100602 中西医结合临床1007 一级学科:药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100701 药物化学100702 药剂学100703 生药学100704 药物分析学100705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100706 药理学1008 中药学注∶本一级学科不分设二级学科(学科、专业)1009 一级学科:特种医学1010 一级学科:医学技术(可授医学、理学学位)1011 一级学科:护理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11 军事学1101 一级学科:军事思想及军事历史110101 军事思想110102 军事历史1102 一级学科:战略学110201 军事战略学110202 战争动员学1103 一级学科:战役学110301 联合战役学110302 军种战役学(含∶第二炮兵战役学)1104 一级学科:战术学110401 合同战术学110402 兵种战术学1105 一级学科:军队指挥学110501 作战指挥学110502 军事运筹学110503 军事通信学110504 军事情报学110505 密码学110506 军事教育训练学(含∶军事体育学)1106 一级学科:军制学110601 军事组织编制学110602 军队管理学1107 军队政治工作学注∶本一级学科不分设二级学科(学科、专业)1108 一级学科:军事后勤学与军事装备学110801 军事后勤学110802 后方专业勤务1109 一级学科:军事装备学1110 一级学科:军事训练学12 管理学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授管理学、工学学位)注∶本一级学科不分设二级学科(学科、专业) 1202 一级学科:工商管理120201 会计学120202 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120203 旅游管理120204 技术经济及管理1203 一级学科:农林经济管理120301 农业经济管理120302 农村区域发展1204 一级学科:公共管理120401 行政管理120402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可授管理学、医学学位)120403 教育经济与管理(可授管理学、教育学学位)120404 社会保障120405 土地资源管理1205 一级学科: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120501 图书馆学120502 情报学120503 档案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713 生态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第一部分学科概况和发展趋势1869年德国动物学家赫克尔(Haeckel)首次提出生态学这一概念,认为生态学是研究生物有机体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1935年英国植物学家A.G.Tansley 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标志着生态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超出了生物学的领域,其研究领域越来越广泛,从分子、个体一直到生物圈乃至与社会经济的关系。

现代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更进一步向微观与宏观两个方面发展,如分子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

近几十年来,生态学迅速发展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是应用生态学的发展。

随着人们对人口、环境、资源等问题的普遍关注,生态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多学科交叉应用性很强的基础学科。

国际生态学研究在半个世纪以来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化,生态学改变了长期以来的纯自然主义的倾向,正越来越紧密地域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并服务于生产实践,有关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分析以及生态工程设计等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全球变化研究、可持续发展研究、生物多样性研究、生态系统与生物圈的可持续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于生态设计、转基因生物的生态学评价、生态预报、生态过程及其调控、生物入侵、流行病生态学等成为现代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领域,而湿地生态学、景观生态学、脆弱与退化生态学、恢复与重建及保护生态学、生态系统健康、生态经济与人文生态学等则是以全球变化为起点和主题的新兴研究领域。

随着复杂系统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自然生态系统提供了很好的模式系统类型,企业生态、产业生态、区域经济生态以及生态管理等逐渐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研究领域。

总之,以生态系统为中心,以人地关系为基础,以高效和谐为方向,以生态工程为手段,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是现代生态学的主要特征。

生态学发展至今,其内涵和外延的关系有了明显变化,因此生态学的定义不能局限于当初经典的含义,结合现代生态学发展动向,归纳各种观点,可将生态学定义为: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主要研究方向可以概括为生态科学、生态工程与生态管理,其目的是保护和利用生物多样性,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安全性,人与生物圈(即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协调性,现代经济发展的高效性与可持续性,实现人类社会的永续发展。

第二部分博士学位的基本要求一、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及结构培养能熟练掌握生态学基本理论、研究方法或生态工程规划与设计技术,熟悉本学科专门领域的发展动态;具有能独立从事与生态学相关的研究能力和学科视野,以及利用生态学原理分析与解决相关问题的创新能力。

生态学科方向的博士生应掌握扎实的自然科学理论基础,特别是系统科学和生物学的专业知识,主要是室内及野外试验分析方法以及从种群至生态系统的生态模型,具备揭示复杂系统的各个层次内在激励和机制的能力,如研究从分子至生物圈生态系统,有机体演化的生态过程、基本规律和一般原理等;生态工程方向的博士生应将基础生态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熟练掌握不同生态系统的能流、物流、价值流、信息流以及智力流的调查、分析和评估方法,能够从事自然生态系统保护、恢复与重建,农业及工业生他系统规划设计等相关工作;生态管理方向的博士生应该具有良好的生态学素养和广博的人文社科知识,能够熟练地将基础生态原理应用到各个领域,能够从事自然保护区规划与管理、生态服务价值测算与评估、生态资产与风险评估、生态系统效益评估,企业、产业及区域经济生态系统的战略分析、评估、规划与设计等工作。

二、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1 学术素养生态学博士生,应具有良好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对生态学研究怀有浓厚的兴趣。

掌握现代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实验技能和生态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并了解生态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熟悉国家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的同时,具有一定的与本学科相关的知识产权、社会伦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并掌握资料的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和使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

2 学术道德科学研究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因此要求生态学博士生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追求真理的高尚品德,严格遵守学术规范。

在研究工作中保证调查、观测、实验等数据客观真实,立论依据充分,推理逻辑严密,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

科学论文或学术会议上发布的结果应该是所做工作研究工作的真实反映,杜绝任何剽窃他人成果、捏造和歪曲数据资料、有意提供误导性推论等不当学术行为。

三、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1 获取知识能力有能力获得生态科学、生态工程、生态管理领域开展研究所需要的生物学、系统科学、生态学、生态设计、生态规划、自然保护与管理等方面的背景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确定研究选题并设计可行的解决方案,并取得新的成果。

应具备相对广博的知识以便与国内外同行进行有效的口头和书面交流。

能够有效地使用数据库检索、数据处理等信息技术获得生态学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

参与一些对本科生和硕士生的教育过程(如作为助教,指导教师或实验课教师),扩大自己在研究论文内容之外的广泛兴趣、培养指导他人从事科学探索的能力。

2 学术鉴别能力博士生需要熟悉某一特定生态学研究领域的文献,而且领会文献的学术思想、建立假说的依据和推理、调研和试验策略、技术方案、实验材料与方法、结果的分析与讨论等,在归纳了大部分已经积累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提出的新的理论、观点和模型。

在熟悉文献的基础上,博士生需要能够判断研究领域的现有成果和研究争论,并根据现有研究基础进行选题论证,开展研究。

对这些能力进行培养和评价的手段包括:博士生培养过程中的开题报告、进展报告、中期考核、小组讨论等培养过程训练;练习从事科学研究的准备工作和撰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报告;经常浏览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主要学术刊物并加以分析;定期以书面和口头形式给出研究工作进展的学术报告;按照学术论文规范整理研究结果并撰写博士学位论文。

3 科学研究能力博士生应该在生态科学、生态工程、生态管理领域中的某一专门方向获得足够的技能,至少掌握生态学科某一领域的基础实验操作技能或者模型模拟手段等基本技能,掌握包括对先关理论和工程技术体系、对研究中使用的必要仪器设备的构造原理和对调查或实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有良好的理解;能够提出有关的科学问题并能够设计(包括设置有效的对照、重复等)和完成为解决某一科学问题而需要进行的调查、观测或实验;并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及合理性评价,建立可检验的假说或模型来解释调查、观测或实验结果。

4 学术创新能力创新性思维和创新性研究是本学科博士生的基本素质。

创新性可以体现新的生态学理论、新的生态规律、新的生态学研究方法;可以提交性的设备、工程或工艺;也可以是新的技术应用等。

鼓励博士生开展具有原始创新意义的探索性研究工作,如对尚未被解释的自然、社会和经济的规律或现象进行探索性探究等。

学术创新能力的培养有赖于博士生和相应领域的国内外同行专家建立广泛的联系,参与对本学科问题的讨论,参加不同学科的学术报告,拓宽自己的视野,获得与其他科学家合作的能力。

主要研究成果能够发表在SCI/EI/SSCI收录的本专业领域国际期刊上。

5 学术交流能力在科学方面的交流方式包括符合逻辑的辩论、条理清楚的演讲和简明准确的写作。

博士生应该通过实践来逐步培养这些能力。

学术交流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日常研究工作中的环节来辩论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做学术报告或进行墙报展示,论文写作或发表过程中与导师、合作者以及审稿人的沟通等。

主要体现在能够熟练的应用英语等发表国际论文、做学术报告等。

6.其他能力博士生应该具有团队精神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应有意识的培养自己尊重他人,与他人(包括老师、同学、领导、服务保障人员)平等相处,相互信任、合作共事的能力。

四、学位论文基本要求1.选题和综述的要求博士学位论文应选择生态学科的某个前沿领域的科学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或选择对我过生态建设、生态文明传播等有重要应用价值的课题进行深入探索。

论文应具有创新性和可行性。

在学位论文的综述中,应在充分阅读与研究课题相关的主要文献的基础上,掌握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该领域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分析,并对论文立题依据加以透彻的阐述。

2.规范性要求博士学位论文应是一篇系统的完整的学术文章,有博士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

论文应该立论依据充分,学术观点明确,技术路线设计合理,调查、观测或实验记录规范、数据翔实,统计分析方法正确,结果可信,结论具有明显的创新。

论文图表应符合相关学科规范,论文撰写层次结构清晰,符合逻辑,语言简明流畅,格式符合学位授予单位的要求。

3成果创新性要求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应体现在生态学科前沿某一研究方向上有明显的突破和创新,或在某项生态工程技术或生态管理的研究中取得突出成果。

理论探索类型的论文应具有新的学术思路,探索有价值的新现象、新规律,提出新命题、新方法,创造性地解决了本学科的科学问题。

生态工程技术类型的论文要在技术、方法上有创新性,并能够解决相关的世界问题。

生态管理类型的论文在生态规划、自然保护、生态风险评估或生态文明传播等组织管理的理论方面有创新性,解决当前生存、竞争与生态发展的实际问题。

第二部分硕士学位的基本要求一、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培养具有现代生态学专业理论基础,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

了解生态学的理论与技术发展的基本态势;具有生态学专业素养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基本具备独立从事本专业教学、科研、技术研发以及咨询与管理工作的能力。

二、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1 学术素养硕士生应系统掌握生态学相关学科基础知识,熟悉生态学专业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并掌握和应用生态学的试验操作技能,具备严谨的科学精神、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并具备运用生态学专业知识解决理论探索或应用研究领域中科学问题的基本能力,能在本学科发展的前沿上不断创新和探索,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现金的仪器设备,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能力。

还应了解本学科相关的知识产权、生态伦理等方面的知识,具备从事生态学教学、科研和农业综合开发与管理及生态规划的能力。

2 学术道德科学研究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因此要求硕士生具有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务实的科学品德,严格遵守学术规范。

在研究工作中保证实验数据真实,立论依据充分,推论逻辑严密,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

三、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1 获取知识的能力有能力获得在生态科学、生态工程、生态管理领域开展研究所需要的生物学、生态学、生态设计、生态规划、自然保护与管理等方面的背景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