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方法例谈

合集下载

浅析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浅析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浅析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环节。

为了使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更加有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发声和语调。

语音语调对于朗读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可以利用录音设备或者语音软件,将标准的朗读样本录制下来,让学生听后进行模仿。

同时教师也要对学生的朗读进行实时纠正,指导他们掌握正确的发声和语调。

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韵律感。

朗读是一种有节奏感的表达方式,学生要通过朗读来表达出文章的情感和表情。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上的韵律操练、合唱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文章中的韵律和节奏,培养他们的语感和韵律感。

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朗读不仅仅是机械地读出文字,更重要的是理解并传达文章的意思。

教师可以在朗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情节和情感,帮助他们通过朗读来传达作者的意图。

可以采用小组朗读、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传达文章的内容。

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朗读是一种情感的释放,学生在朗读中要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教师可以通过情感导入、情感拓展等方式,让学生与朗读的内容产生情感共鸣,激发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还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和肯定,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朗读中能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方法包括注重发声和语调的培养、培养语感和韵律感、注重培养理解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等。

通过采用这些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策略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其对于学生的语文整体水平和文学素养有着直接的影响。

以下是几条朗读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直接关系到朗读的效果。

如果学生对作品缺乏兴趣,那么朗读的效果难以达到最佳状态。

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朗读名著、讲解名人故事、分享读书体验等。

二、建立正确的朗读习惯朗读时,学生需要通过良好的习惯来保证声音、速度、语调等方面的表现。

老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大声朗读,同时要求学生遵循语音语调、停顿抑扬等朗读基本规范,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习惯,提高朗读技巧。

三、强化对标准音的认知学生在朗读中需要越来越准确地使用标准音,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指导和训练。

可以通过大声朗读、词、句之间的对比,让学生更好地感知标准音,使得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掌握使用音。

四、有效的朗读训练方法在朗读训练方面,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训练方法,如课堂朗读、集体朗读、个人朗读等。

不同的方法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达到不同的目标。

例如,课堂朗读可以让学生在听老师读后,进行即时跟读以增强朗读技巧和准确性;集体朗读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一种群体对声音、节奏、表情的统一要求,感受到团队合作的力量;个人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独立思考,准确把握文学作品的情感。

五、配合课文的朗读在朗读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具体的文学作品,确定正确的朗读方式。

例如,对于古诗、古文等课文,朗读需要注意句式语气等,特别是某些字词发音的不规则变化,所以教师需要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专门的维护和训练。

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朗读不仅是单纯的声音表达,还需要学生具有清晰明了的语言表达,为此,教师需要加强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和表达能力训练。

例如,教会学生运用不同的语音语调,使语言的表达更具感染力,掌握不同作品的情感表达技巧等等,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小学语文朗读指导方法(实用5篇)

小学语文朗读指导方法(实用5篇)

小学语文朗读指导方法(实用5篇)1.小学语文朗读指导方法第1篇一、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朗读是一门有声语言的艺术,是朗读者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说明道理,再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再创造过程。

这一过程就是让文章"复生"过来,赋予文章生命力。

让文章"复生",所以朗读时需要有一定的基本技巧。

古人云:"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 。

叶圣陶老先生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

所以我们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实际和学生朗读水平的实际,加强对学生朗读方法的指导,强化朗读技巧的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一是从朗读方式上讲,要让学生能通过轻声朗读、放声朗读、诵读等方式训练学生对朗读技巧的感悟。

二是从朗读方法上讲,要让学生在朗读中能够注意停顿,声音的轻重、速度和节奏、语调等技巧来领略朗读的妙处,提高朗读的水平。

在朗读教学中,教给学生一些技巧是必要的。

对学生的朗读加以有效指导体现了一个出色教师应有的素质。

然而有的教师为了快速、简捷、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便直接传授学生朗读秘诀:什么地方重读,什么地方轻读,什么地方停顿长些,什么地方停顿短些,什么地方带着微笑读,什么地方读出伤心来……这是纯技术性的朗读技巧的灌输,至于为什么要这样读,教师不加解释,学生的朗读便成了"邯郸学步"。

一旦脱离了老师的技术指导,他们就无所适从了。

所以,我们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时,千万不能滑向形式主义泥潭,既要重视技巧,又要不"唯技巧"。

"唯技巧"即声音上形似,而没有内心的情感依据。

学生也有自己的思想,看法和生活经验,对句子的理解体会也各不相同,所以读出来的感情也就不相同。

如果我们不告诉学生应该在什么地方注意什么,而是创设一个情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多体验,获得真切的感受,拥有情感的体验,那么,学生朗读动情时声音自然有高低之分,轻重缓急,有了变化就成了艺术。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要点与方法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要点与方法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要点与方法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朗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素养。

本文将介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要点和方法,为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要点1.重视朗读的语调、重音和停连等技巧的指导和训练。

在小学阶段,学生对于朗读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教师的指导和训练,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提高朗读水平。

2.注重朗读的情感表达。

朗读不仅仅是将文字读出来,更是对文字的理解和表达。

教师在进行朗读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情感,通过朗读将情感表达出来,提高朗读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3.强调朗读的积累和运用。

朗读是一种语言实践,通过朗读可以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教师在进行朗读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多读、多背、多运用,积累语言素材,提高语文素养。

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方法1.示范朗读法示范朗读法是指教师通过自己的朗读示范,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和情感表达。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经典的课文或者段落,进行有感情的朗读示范,让学生感受到朗读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示范朗读法可以通过录音机、多媒体课件等形式进行展示。

2.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是指通过引导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朗读表演的方式,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表现力。

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选取一些适合的角色扮演的课文或者段落,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表演的方式进行朗读教学。

3.小组合作法小组合作法是指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通过小组内的合作和讨论,共同完成朗读任务的方式。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设计一些需要小组合作的朗读任务,如分角色朗读、齐读、小组比赛等,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和交流,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4.课外拓展法课外拓展法是指通过课外活动的方式,进行朗读教学的延伸和拓展。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设计一些适合课外进行的朗读活动,如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课本剧表演等,让学生在课外进行实践和锻炼,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如何指导朗读的方法

小学语文如何指导朗读的方法

小学语文如何指导朗读的方法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感、表达能力以及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以下是几种指导小学生朗读的方法:一、听读结合法听读结合法是指通过听读两种方式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朗读训练。

教师可以首先朗读一段文章,引导学生仔细听,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感表达,然后再让学生跟读。

在跟读时,教师可以逐句逐句地朗读,让学生模仿发音、语调,注意语速和停顿的位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

二、分段朗读法分段朗读法是将一篇较长的文章分成若干个段落,让学生按照段落进行朗读。

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朗读训练,提高朗读的流畅性和连贯性。

在分段朗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先通读一遍,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然后再逐段逐句地朗读,注意语音语调的变化,根据情感变化做适当的停顿和语气调整。

三、情感朗读法情感朗读法是指通过表达情感的方式来进行朗读训练。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富有情感的文本,例如诗歌、故事等,让学生通过朗读来表达对文本中的情感的理解和感受。

在情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声音、语调、语速等来传达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情感内涵。

四、合作朗读法合作朗读法是指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朗读练习。

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篇适当的短文进行朗读。

小组内的学生可以互相帮助、交流,共同完成朗读任务。

在合作朗读中,学生可以相互观摩,互相改进,提升朗读水平。

同时,合作朗读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五、自由朗读法自由朗读法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文本进行朗读练习。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或课外阅读书目,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

在自由朗读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评述、感悟,分享自己的朗读感受和体会。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之间进行自由朗读展示,提供一个相互欣赏和学习的平台。

通过以上的朗读方法指导,可以帮助小学生提高朗读技巧,增强语感,培养阅读兴趣,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方法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方法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方法语文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而朗读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朗读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还有助于塑造正确的语音语调与阅读习惯。

本文将探讨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方法,以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与热爱。

一、启发式朗读法启发式朗读法是一种通过教师示范和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的方式进行的朗读训练。

教师可以先选择一篇适合年级的文章,然后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进行示范朗读。

接着,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为什么要读得慢一些?”“为什么在这个地方停顿?”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并帮助他们理解朗读的目的与技巧。

二、分组对读法分组对读法是指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派选一名代表进行朗读,其他组员则进行同伴评价与反馈。

这种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倾听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朗读的积极参与。

教师可以通过设定朗读标准和评价指标,引导学生进行互评,例如语音准确性、语速控制、情感表达等方面。

通过分组对读,学生可以相互借鉴、互相帮助,提高朗读的整体水平。

三、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是通过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模仿角色的语音语调进行朗读练习。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故事情节或对话,并将角色分配给学生。

学生扮演角色后,需要根据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感表达来进行适当的语音调节。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情境,提高朗读时的情感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四、课外朗读活动除了课堂上的朗读训练,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课外的朗读活动,拓展学生的阅读广度和深度。

可以组织小组或全班进行朗读比赛,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并选取自己喜欢的文章进行朗读。

为了增加趣味性,可以设置一些奖励机制,例如每周朗读之星、最佳配音等。

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舞台表演能力。

五、多媒体辅助朗读在现代科技的支持下,多媒体设备可以成为朗读教学中的得力助手。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方法与能力培养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方法与能力培养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方法与能力培养语文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一门学科,而朗读是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朗读,小学生能够培养语感、提高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增强语文表达能力,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朗读教学方法1. 教师示范朗读在进行朗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示范的作用。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诗词或文章进行朗读示范,要求学生在听老师朗读的用心感受语言的美感和韵律感,同时也可以通过教师的示范来引导学生正确的朗读技巧和语音语调。

2. 分段练习在进行朗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较长的诗歌或文章进行分段练习。

教师可以对整篇文章进行示范朗读,并对重点段落进行重点讲解。

然后,将全文分成若干小段,让学生依次进行朗读练习,逐渐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和思想表达能力。

3. 听力朗读在朗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进行听力朗读,即通过听音音频进行朗读模仿。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语音语调的变化,提高朗读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4. 合唱朗读合唱朗读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朗读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朗读一部分文字,然后全班一起进行合唱朗读。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朗读技巧,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5. 背诵朗读背诵朗读是朗读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诗词或文章进行背诵,然后要求学生进行朗读表演。

通过背诵朗读,学生可以更好地领悟文学作品的内涵,提高语文素养。

二、朗读能力培养1. 学习音韵朗读教学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音韵感。

在朗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感受文字的音韵美感,帮助他们领会诗词或文章中蕴含的音韵之美。

2. 训练语音语调语音语调是朗读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朗读和练习朗读,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提高朗读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3. 提高表达能力4. 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朗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还可以帮助他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方法论文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方法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方法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大声诵读反复吟咏,容易入情入境,加深理解。

不论默读还是朗读,都可以通过书面语言规范口头语言,同时训练语感,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引下,如何让小学生真正喜欢上语文课,有效提升孩子们的语文能力?笔者认为,应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强化朗读训练,要让孩子们在朗读中不断感悟,在朗读中培养和提升语感,在朗读中着力强化情感的陶冶,从而全方位地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简单谈谈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一、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要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要让学生有读的兴趣和欲望。

激起学生的兴趣,才可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才能确保其主动地学习。

其次在朗读中要让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只有入情入境才能真正掌握内容把握情感,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范读激趣。

教师以清新、流利、饱含情感的语气范读课文。

学生在教师的朗读中充分感受课文的意境,体会文字的美妙。

一种对美的追求油然而生,自然而然地会产生出读的欲望。

同时,他们也会在范读中学会欣赏和品味。

根据课文的不同情况,我把范读分为以下几种:(1)范读全文。

叙事性课文有时放在解题后范读,以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有时讲完课文后进行总结性范读,给学生完整的印象,使其融会贯通。

(2)范读重点段落。

有些课文重点段的语调较难处理,有的是衬托人物内心活动的地方,学生对语速不好掌握,我就选择这样的段落进行范读。

(3)范读重点语句和模棱两可、含糊不清的难句。

对于关键性的语句,声音重轻强弱难以处理的语句要范读。

(4)有些课文可让朗读技巧好的学生范读,但次数不宜过多,读前给予提示,读后加以指导,以教师带学生,以学生促学生。

2、插图激趣。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课文都配有色彩鲜明的插图。

在教学中,可将插图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先以直观形象的方式接触课文,自然会引起其注意力和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方法例谈
〔关键词〕语文教学;朗读;集体读;角色读;情感;
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4)19―0103―01
语文教学是一种科学和艺术有机结合的创造性活动,要搞好教学就不得忽视教学艺术,语文教学中的朗读也不例外。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体会文本思想感情,熏陶学生的情操,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笔者在三十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就课文朗读的方法作出以下思考。

一、创设情境――集体朗读法
创设情境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情趣,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在学习《称象》这篇课文之前,笔者精心设计了这样一段开场白:有人给曹操送来一头大象,曹操带着儿子和官员一同来看大象,今天老师也带你们去参观这头大象。

这时,笔者打开电子白板,一幅曹冲称象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笔者问:“同学们,你们看到的大象是什么样儿的?”有的说:“身子像堵墙。

”有的说:“腿像四根柱子。

”笔者接着说:“大象这么大,要想知道
它的重量不容易,现在我们就一起去看看曹冲是怎样称大象的。

”学生迫不及待地打开了课本。

笔者采用集体朗读的方法,目的是让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情感的阀门被打开,想象的思维活跃起来。

创设情境和集体朗读的方法,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观念,由此及彼,充分、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理解课文――角色朗读法
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朗读要富有情感,朗读时吐字要清晰、明亮、流畅,使学生有美的享受。

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较差,在学习课文时,教师应采用角色朗读法,让学生扮成各种不同的角色。

如,笔者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让学生分别扮演小蝌蚪很懂礼貌、很友好的样子,鲤鱼妈妈和蔼可亲的样子。

当小蝌蚪看到乌龟,误以为找到了自己的妈妈时,乌龟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这一部分学生要用不同的语气朗读出小蝌蚪找到“妈妈”的兴奋和乌龟的热情和善。

让学生在朗读中扮演角色,使朗读和表演巧妙结合,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掌握了知识,在表演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体会了思想内涵,增强了学生的表现欲望,调动了学生个性的发挥,同时也给教师认识和了解学生的差异创造了机会,为培养学生的特长奠定了基础。

三、多措并举――综合朗读法
朗读可采用多种形式,除了集体朗读和分角色朗读外,教师还应采用领读、自由读、仿读等方法。

如,笔者在教学《丑小鸭》这篇课文时,在指导学生朗读鸭妈妈卧在稻草堆里,等待小鸭子出世时,笔者让学生自由读,体会鸭妈妈的心情,当小鸭子出生后,被同类嘲笑和冷落时,笔者让学生齐声读。

最开始,学生朗读句子的语调一律是大声有力地读,笔者及时给予指导,指出这些是描写丑小鸭处处受到歧视和被冷落的句子,应该用委婉的、同情的语气读。

当丑小鸭发现自己并不是一只丑鸭子,而是一只漂亮的白天鹅时,就要用惊喜的、惊讶的、激动的语气来读。

总之,朗读的语气要随课文中主人公情绪的变化而变化,这样才能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增强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对假、恶、丑的厌恶。

四、激发情感――评价朗读法
卡耐基曾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

”儿童尤其喜欢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和赞美,哪怕是一个微笑,一个眼神,都足以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1.教师评。

低年级学生识字量较少,阅读中出现的生字大多要靠拼读来解决,这就决定着低年级学生不可能一步到位地把文章读得非常熟练。

只要学生读得基本正确、流利,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和表扬。

2.学生互评。

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往往更具有吸引力,
因为来自同伴的称赞和认可,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同时,由于参与评价的学生能及时发现别人朗读的优点和缺点,这在无形中也提高了他们的朗读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用心倾听他人朗读的习惯。

3.自我评价。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自我评价能够消除被评者的对立情绪和疑虑,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还能引导学生以批判的眼光剖析自己、认识自己,在反省中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通过语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朗读有助于深入理解课文。

学生如果能绘声绘色地朗读,不但能逐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更有助于培养良好的文学修养,也能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编辑:马德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