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微珠高折射率的测定及其分布
(重要)高折射率玻璃微珠的研究和应用

根据干福熹的理论研究和各种氧化物在玻璃中 的作用,确定玻璃组成如表1所示。
率较高,能适当提高玻璃的耐碱性,但ZnO含量过
表1玻璃化学组成
W/%
注:玻璃折尉翠是用V-棱镜测量的o 1.2玻璃性能分析
在试验中,BaO由碳酸钡和硝酸钡引入,除 ZrO:外,其余氧化物均由工业原料引入。将各种原 料按照设计的玻璃组成,准确称量搅拌均匀后,置于 白金坩埚中熔化40 min,倒人模具中成形。 1.2.1玻璃折射率的影响因素
图3玻璃微珠回归反射图
当人射角C≠O时,发生回归反射条件可根据 折射定理:
,z。sin C=nsin b,由于,l。=1,所以sin C= nsin b。由光学理论得出C=2b,所以玻璃微珠折射 率丸=2cos b。从光学原理中我们知道,C≤90。。也 就是6≤454。因而只有当n≥√2时,玻璃微珠才会 发生回归反射现象,但这时由于反射光线不能集中 在一个小的角锥内,玻璃微珠的回归反射现象不太 明显。而靠近光轴的光束经折射率蹿≥√2的玻璃微 珠折射后随折射率不同而有3种聚焦情况:
】24
万方数据
是通过加热后,它从四面体转变成八面体,引起玻璃
的快速析晶。
高折射率玻璃都有一个很大的析晶温度范围,
析晶温度在700~1 150℃,随着温度的不同,玻璃
的析晶速度也有很大的区别。在700℃时加热数
10 min后,玻璃才开始析晶,在900~1 000℃时,玻
璃经过很短的加热后,就已经全部变成晶体。所以
收集器中,气体和玻璃颗粒分离。成珠工艺如图1
所示。
gHS
图1成珠工艺
建材世界
2009年第30卷第2期
1.4试验结果 我们在试验中通过对加料方式、烧嘴的燃烧状
高折射率玻璃微珠技术研究

TiO2—BaO—SiO2系统高折射率玻璃微珠的研制摘要:以TiO2—BaO—SiO2系统为高折射率玻璃微珠的玻璃系统,采用X射线衍射、梯度炉、光学显微镜等测试手段探讨了玻璃微珠的析晶、成型方法和折射率的测定方法。
结果表明,TiO2—BaO—SiO2玻璃系统随着TiO2/BaO摩尔比的增大,析晶倾向增大,所制得的玻璃微珠通过固体介质熔融比较法测得2.0<nD<2.1。
关键词:TiO2—BaO—SiO2系统;玻璃微珠;高折射率高折射率(nD≥1.9)玻璃微珠是制造回归反光新型光学功能复合材料的核心。
回归反光材料是由高折射率玻璃微珠、反光衬底材料、耐候性高分子树脂及高性能胶粘剂组成的复合型贴膜材料。
随着我国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的加大,尤其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回归反光材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目前国内使用的贴膜材料几乎全部是从美国3M公司进口。
高折射率玻璃微珠在我国只有少数厂家采用铂金坩埚熔融法生产,其产品技术参数很不稳定,且设备投资大、耗能高、成品率低,难以大规模批量生产。
所以,深入研究高折射率玻璃微珠的化学组成、成型方法以及性能参数的测定评价等,对于完善高折射率玻璃微珠的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及降低成本等,在我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TiO2—BaO—SiO2系统为高折射率玻璃微珠的玻璃系统,采用X射线衍射、光学显微镜等手段探讨了玻璃微珠的析晶、成型方法和折射率的测定方法。
1 实验部分实验中TiO2、BaCO3和SiO2等均采用分析纯试剂。
将各种原料按照一定的配比,称量混合均匀后,在刚玉坩埚中熔化并保温一定时间,将熔融液迅速倒入水中进行淬冷,得到的玻璃粉采取两种方式成珠。
采用日本理学D/max 2200 X射线衍射仪进行物相分析。
利用梯度炉测定玻璃析晶温度范围,成珠后的样品采用德国Leitz Laborluxl2 POL型光学显微镜进行玻璃微珠的失透、珠径和圆整度的观察。
2 分析与讨论2.1 玻璃微珠组分的确定nD=1.93时球状透明体的焦距恰在球体的表面,此时作成的反射膜回归反射性能最好。
玻璃的折射率测量实验方法与数据处理

玻璃的折射率测量实验方法与数据处理折射率是衡量光在介质中传播速度变化的指标,也是评估材料光学性质的重要参数之一。
在材料科学和光学研究中,准确测量折射率对于理解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机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玻璃的折射率测量实验方法与数据处理。
一、实验方法1. 原理说明玻璃的折射率可以通过测量入射光线在空气与玻璃之间的折射角和折射光线在玻璃与空气之间的折射角,利用斯涅尔定律计算得出。
对于一束从空气垂直入射到玻璃表面的光线,其入射角为i,折射角为r。
根据斯涅尔定律,有折射定律的表达式:n1*sin(i) = n2*sin(r)。
其中,n1为空气的折射率(近似为1),n2为玻璃的折射率。
2. 实验装置为了测量玻璃的折射率,我们需要以下实验装置:- 一束光源- 一个可转动的望远镜和刻度盘- 一块平面玻璃样品- 一个角度测量装置3. 实验步骤(1)将光源对准玻璃表面,使光线垂直入射。
(2)通过调节望远镜和刻度盘的角度,将望远镜准确对准折射光线的方向。
(3)记录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数值。
(4)重复实验多次,取平均值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二、数据处理为了得到准确的玻璃折射率,我们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
1. 数据处理方法(1)计算入射角的正弦值sin(i)和折射角的正弦值sin(r)。
(2)利用斯涅尔定律的公式,根据测得的sin(i)和sin(r)计算折射率n2:n2 = n1 * sin(i) / sin(r)。
2. 典型数据示例为了更好地理解数据处理方法,我们给出一个典型的数据示例。
假设我们测量的入射角为30°,折射角为20°。
代入斯涅尔定律的公式中,可以得到玻璃的折射率。
n2 = 1 * sin(30°) / sin(20°) ≈ 1.5三、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我们得到了玻璃的折射率。
玻璃的折射率值通常与材料类型和成分有关。
不同类型的玻璃具有不同的折射率,而且随着光的波长变化,折射率也会有所不同。
玻璃微珠的几何参数测定及其分布

玻璃微珠的几何参数测定及其分布
陈显求;周学林
【期刊名称】《玻璃与搪瓷》
【年(卷),期】1989(000)001
【摘要】一、前言决定高折射率玻璃微珠的质量有两类相当重要的参数,(1)必须大量地、逐个地精确定微珠的折射率,以确定代表试样群体的平均折射率及其分布;(2)大量地、逐个地精确测微珠的尺寸参数和形状参数,以衡量微珠群体试样的几何学质量。
第一类参数的确定已满地解决,对于第二类参数,我们测定了低折射率微珠的体视学参数及其分布。
【总页数】1页(P1)
【作者】陈显求;周学林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171.112
【相关文献】
1.中空玻璃微珠粒度分布与填充聚丙烯冲击断裂能的灰色关联分析 [J], 吴成宝;梁基照
2.中空玻璃微珠粒度分布分形特征及其与空隙率关系的研究 [J], 吴成宝;段百涛
3.中空玻璃微珠粒度分布与填充聚丙烯MFR的灰色关联分析 [J], 梁基照;吴成宝
4.中空玻璃微珠粒度分布与填充聚丙烯力学性能的灰色关联分析 [J], 吴成宝;梁基
照
5.髋关节的几何参数测定 [J], 薛文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测定玻璃折射率课件

临界角测量
使用临界角方法测量玻璃折射率 时,需要将样品放置在支架上, 通过望远镜观察并调节光线角度
,找到临界点。
精度控制
为了获得更精确的折射率数值, 需要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
使用掠入射法测定玻璃折射率
掠入射原理
当光线以很小的角度从玻璃表面 入射时,光线的折射角接近90度
,此时测量折射角比较方便。
阳能电池等领域。
06
参考文献与附录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1 参考文献3
参考文献2 参考文献4
附录
附录1
实验报告模板
附录3
数据记录表格
附录2
实验操作视频
附录4
实验安全须知
THANKS
感谢观看
实验结果的影响。
展望与建议
拓展实验方法
可以尝试使用其他方法来测量 玻璃的折射率,如使用干涉仪
等。
增加实验样品
可以选取不同类型、不同折射 率的玻璃样品进行测量,以验 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深入研究原理
可以进一步探讨光的折射、反 射等现象的原理,以及它们在 不同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实际应用价值
可以探讨玻璃折射率在实际应 用中的价值,如光学器件、太
测定玻璃折射率课件
目 录
• 折射率概述 • 测定折射率的方法 • 实验原理及步骤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实验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与附录
01
折射率概述
定义与意义
折射率定义
折射率是描述光在介质中传播速 度减慢程度的物理量,表示光从 一个介质进入另一个介质时发生 折射的能力。
折射率的意义
折射率是光学材料的重要参数之 一,可以反映材料对光的折射、 吸收和传播等特性。
关于玻璃微珠折射率的测试实验

关于玻璃微珠折射率的测试实验1 玻璃珠折射率跟反光強度還有回歸反射係數還有逆反射係數之間的關係關聯折射率测量光在空气中的速度与光在该材料中的速度之比率。
材料的折射率越高,使入射光发生折射的能力越强。
折射率越高,镜片越薄,即镜片中心厚度相同,相同度数同种材料,折射率高的比折射率低的镜片边缘更薄。
折射率与介质的电磁性质密切相关。
根据电磁理论,εr和μr分别为介质的相对电容率和相对磁导率。
折射率还与波长有关,称色散现象。
光由相对光密介质射向相对光疏介质。
且入射角大于临界角。
即可发生全反射2 折射率能用那種儀器直接測出來或是那種方式本实用新型涉及测量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折射率测量仪,该折射率测量仪,包括:光源组件、装载平台、一个以上的折射光接收器、电子处理模块;所述光源组件位于所述装载平台的一侧,用于向待测物发射光;所述装载平台用于装载待测物,所述待测物用于接收所述光;所述一个以上的折射光接收器位于所述装载平台的另一侧,用于接收所述光经过待测物折射后的折射光、记录所述折射光的投射位置;所述电子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投射位置计算出待测物的折射率nx。
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折射率测量仪的测量范围。
新型玻璃折射率测试仪1、一种玻璃折射率测定仪,包括平板(1)、玻璃砖(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平板(1)尺寸为32—8开纸大小,其上表面粘一尺寸与平板(1)相等的0.5~6mm厚的软板(3),平板(1)中间设一凹槽(4),下面设一使平板水平放置的支撑(5),凹槽(4)中置一上表面与平板(1)的上表面在同一水平面上的磁铁(6),下表面粘贴一薄铁片(7)的玻璃砖(2)置于软板(3)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折射率测定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平板(1),凹槽(4)和支撑(5)是塑料材料或木材的任一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玻璃折射率测定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平板(1)、凹槽(4)和支撑(5)是成型为一体的塑料制品。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玻璃折射率测定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乎板(1)、凹槽(4)和支撑(5)均采用木材,凹槽(4)的底面是直接与凹槽(4)固定连接或者是固定连接于支撑(5)上的底板的任一种方式。
物理实验方案--玻璃折射率的测定

玻璃折射率的测定一、实验任务:测定玻璃折射率二、要求:实验前认真查阅资料,要求设计6种以上测量方法,画出相应的原理图,写出实验设计方案。
三、实验方案㈠作图法测玻璃的折射率“插针法”测玻璃的折射率是中等物理教学中传统的实验方法,由于大头针有一定粗细,在不太长的距离内其粗细无法忽略,加之插针时由于木板或桌面较硬,难以保证针与纸面垂直,常常产生针位偏移,这将直接影响观测的准确性,导致实验结果误差较大。
受教学参考读物的启示,现提出作图法供参考。
实验器材玻璃砖、三角板、圆规、铅笔、白纸。
实验步骤1.在白纸上画直线作入射界面,如图1所示,过上的一点作界面的法线,并画有向线段作入射线,则为入射角;2.将玻璃砖放在纸上,使其一边与界面重合,再在玻璃砖另一侧放一三角板,使三角板的一个角紧靠玻璃砖的另一界面,透过三角板的边观察入射线,并调整三角板位置使边与线起来成一条直线,如图1所示,用铅笔尖记下角的顶点位置,移走玻璃砖作有向线段,即为在玻璃砖中的折射线,折射角,如图2所示:3.以为圆心,单位长为半径,用圆规作单位圆交的延长线于,用三角板过作的垂线交于,如图3所示,则长度就是玻璃的折射率的数值。
实验结果分析∵,又,∴。
作图法所用材料学生可自备,学校仅提供玻璃砖即可,对基层学校可在教室中完成实验,又可免去查表与计算。
㈡插针法实验原理:光线射向底面平行的玻璃砖后将在玻璃砖内发生偏转,而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平行。
由插针法可以确定入射光线与出射光线的路径,而由光线在玻璃砖底面上的入射点和出射点可以确定光线在玻璃砖内的传播路径,从而能测出光线射向玻璃砖的入射角i和在玻璃砖内的折射角i′,由n=sini/sini′即能求出玻璃的折射率。
实验仪器:玻璃砖(J2506型),钢直尺,大头针,量角器或圆规,图板,图钉或透明胶带,白纸或坐标纸。
实验步骤:1.插针将一张八开的白纸或坐标统,平铺在绘图板上,用图钉或透明胶带固定,玻璃砖平放在纸中央。
最新实验一测定玻璃的折射率PPT课件

5~10 cm .
⑤观察白光的干涉条纹.
⑥在单缝和光源间放上滤光片,观察单色光的干涉条 纹.
(2)测定单色光的波长 ①安装测量头,调节至可清晰观察到干涉条纹.
②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齐某条亮条纹的中央,记下手 轮上的读数a1,转动手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移动, 记下移动的条纹数n和移动后手轮的读数a2,a1与a2之 差即n条亮纹的间距. ③用刻度尺测量 双缝到光屏间距离l (d是已知的).
一、实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一)实验目的
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二)实验器材
木板、白纸、 玻璃砖 、 大头针 三角板、铅笔.
(三)实验原理
折射率公式n=
sinθ1 sinθ2 .
、图钉、量角器、
(二)实验器材
双缝干涉仪(包括光具座、光源、滤光片、单缝、双 缝、遮光筒、毛玻璃屏、测量头)、刻度尺.
*2.某同学在做测玻璃折射率的实验中,使用的是半圆 形玻璃砖,P1、P2、P3、P4是 按顺序插在软木板上的大头针,
如图所示.下述关于实验操作
中的做法,正确的是( BCD )
A.若任意选取P1、P2连线的方向和入射点A的位置, 都可以在圆弧右侧适当位置处插上第三个大头针,使 其同时挡住P1、P2的像 B.如果入射点A恰在玻璃砖圆心处,可不使用大头针 P4 C.可以用P1、P2连线作为入射光线,也可以用P4、P3 连线作为入射光线
(2)在所画的图上注明入射角 θ1 和折射角 θ2,并画出 虚线部分,用量角器量出 θ1 和 θ2(或用直尺测出线段 EF、 OE、GH、OG 的长度).
(3)n=ssiinnθθ12;(或因为 sin θ1=OEFE,sin θ2=GOH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