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的应用 殷侃
机械设计综合实训..

设计介绍
该装置包括: 控制模块,用于检测圆草捆是否符合打捆条件; 凸轮机构与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控制输出模块,分别使引网作 业模块、缠网计数模块和切网作业模块动作的位移; 引网作业模块,与凸轮机构连接,用于根据凸轮机构输出的位 移将丝网引入到成形室内; 缠网计数模块,用于根据凸轮机构输出的位移确定何时对圆草 捆进行缠网计数操作,并对所缠网的层数进行计数; 切网作业模块分别与凸轮机构和缠网计数模块连接,用于将缠 在圆草捆上的丝网切断
机械设计综合实训----- Nhomakorabea棉花打包
小组成员: 马成海(理论计算) 马丽萍(设计分析) 刘成刚(设计说明书) 杨 枭(三维建模) 吴伟超(PPT制作) 殷 侃(辅助其他成员) 指导老师:高东明
制作背景
圆捆打捆机是将物料制成圆柱形捆状物的加工 机械,其工作过程是把物料输送喂入机具,旋 转压缩成圆捆,并采用网或绳包卷圆捆。圆捆 打捆机的优点是结构简单,使用调整方便,物 料适用性广,但与方捆打捆机相比,还存在着 作业效率低的缺点,因此,如何提高圆捆打捆 机的作业效率及作业可靠性,对圆捆打捆机的 普及和推广有着重要意义。
工作原理图
打捆原理图
棉花打捆机作业过程示意图
三维建模图(开合)
三维建模图(下网)
Thanks!
工作过程
(1)物料通过喂料机构的输送带喂入; (2)动力设备驱动主动链轮通过链条带 动从动链轮转动; ( 3)物料继续进入扇形的圆捆保持段,随着物料的 不断喂入、压实,最后形成圆捆; (4)圆捆成形并通过设置在成形舱外部的裹网机构 或者捆绳机构进行裹网或捆绳后,主动链轮停转; (5)液压缸驱动活塞杆升起,带动成形舱撑起,使 成形舱内的圆捆放出落下,一个作业循环完成。
调侃词

---------------------------------------------------------------范文最新推荐------------------------------------------------------调侃词当年叱咤球场,身强体壮骄人,博得同学吹捧,多半还是女生,原来炫耀资本,今成债务缠身。
清河累病一场,恢复元气再拼,渐行渐远观众,办公寝室宿营,屁股偏爱板凳,黑白昼夜都行,转眼五载又逝去,家庭少照顾,业务有提升,东隅虽失存遗憾,桑榆收之见真情,多年离散终聚首,工作稳定需躬耕。
老天总爱开玩笑,一波又起一波平,人还未老,腰却先衰,心存壮志斗天地,如今方觉,君子最好不与命争。
今又卧床,心急如焚,工作未完,回家不成,上负领导,下欠家人,一蹶不振最可怕,亦曲亦折亦前行,天有情、人沧桑,有朝一日重站起,加强锻炼不放松,再听听那久违的喝彩声。
调侃词(二)首先,感谢冯·诺依曼先生。
是他整出了世界上的第一台计算机,才使得我们这些后人鸟枪换炮,由“剪刀加糨糊”的“学术土匪”晋级为“鼠标加剪贴板”的“学术海盗”。
计算机,将我们从枯燥的书本中解救了出来,我们无须再在图书馆里东寻西觅,只要一敲键盘,我们就能方便快捷地搞定所需的一切。
计算机,是我们写论文的制胜法宝,是我们写论文的大功臣。
因此,他是我所应感谢的第一人。
感谢我的导师XXX教授,他们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他们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1 / 8无尽的启迪。
感谢XX、XX、XXX等同学对我的帮助和指点。
没有他们的帮助和提供资料对于我一个对网络知识一窍不通的人来说要想在短短的几个月的时间里学习并完成毕业论文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感谢我的养我的汉江水,感谢父老乡亲,感谢一把屎一把尿把我喂大的父母。
仿生学在机械工程设计中的运用

仿生学在机械工程设计中的运用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仿生学在机械工程设计中的应用逐渐被认识和重视。
仿生学是生物学与工程学的交叉学科,通过研究生物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运作原理,将其运用于机械工程设计中,可以帮助工程师解决各种设计问题,并提供创新的设计思路。
本文将介绍仿生学在机械工程设计中的运用,并探讨其优势和局限性。
一、仿生学在流体力学设计中的运用仿生学在流体力学设计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例如,借鉴鲨鱼的皮肤纹理和肌肉结构,可以设计出减阻、降噪的船舶外表面材料。
仿生学原理还可以用于改善飞机的气动性能,如模仿翅膀上的微小结构设计新型的翼面材料,降低空气湍流产生的阻力。
此外,仿生学还可以应用于涡轮机的设计中,通过研究鸟类的飞行机制来改进涡轮叶片的形状和材料选择,提高涡轮机的效率。
二、仿生学在材料科学设计中的运用仿生学在材料科学设计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工程师开发具有特殊功能的新材料。
例如,借鉴蚕丝的结构和纺丝技术,可以制造出轻巧、坚韧的仿生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此外,仿生学还可以应用于制造纳米材料,通过模仿植物叶片的微纹理来设计新型的纳米材料,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表面性能。
三、仿生学在机械结构设计中的运用仿生学在机械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可以改善机械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例如,通过仿生学原理来设计新型的车轮结构,可以减少摩擦阻力,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仿生学还可以应用于机器人的设计中,通过研究昆虫的运动机制和身体结构来改善机器人的运动能力和灵活性。
此外,仿生学还可以应用于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通过模仿树木的结构来提高建筑的稳定性和抗风能力。
四、仿生学在机械系统控制中的运用仿生学在机械系统控制中的应用可以提高机械系统的自适应性和智能化程度。
例如,通过模仿蚂蚁的协作行为来设计多机器人系统,可以实现机器人之间的协同工作,提高整个系统的效率和灵活性。
仿生学还可以应用于自动驾驶系统的设计中,通过研究昆虫的视觉和感知机制来改善自动驾驶系统的感知能力和决策能力。
机械内撑式夹具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机械内撑式夹具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机械内撑式夹具:工作原理与应用场景解析在工业生产中,夹具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工具,对于保证加工精度、提高生产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机械设计基础概论奚鹰课后答案

机械设计基础概论奚鹰课后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构件是机器的_运动___单元体;零件是机器的__制造___单元体;部件是机器的__装配___单元体。
2、平面运动副可以分成______高副__和____低副___,高副又可以分成__旋转副_____和___移动副____。
3、轮系运动时,所有齿轮几何轴线都固定不动的,称___定轴轮系____轮系,至少有一个齿轮几何轴线不固定的,称___行星轮系______轮系。
4、为确保拎传动的工作能力,通常规定小带轮的包角α≥___120°_______。
5、若键的标记为键B20×70GB-79,则该键为__B____平键,b=___20___,L=_____70___。
6、轴的促进作用就是_____车轴轴上的转动零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轴的贯穿情况相同,可以分成___传达运动和转矩____、___心轴_____、__转轴、传动轴_______。
7、凸轮机构是由_____机架_______、________凸轮____、______从动件______三个基本构件组成的。
8、在曲柄摇杆机构中,当曲柄SWEEPS旋转时,摇杆往复转动的平均速度相同的'运动特性称作___急回特性_________。
9、在蜗轮齿数不变的情况下,蜗杆的头数越少,则传动比就越_______大_____。
10、齿轮压板时,当主动齿轮的____齿根__促进从颤抖齿轮的___齿顶___,一对轮齿已经开始步入压板,所以已经开始压板点应属______从动轮齿顶圆______与压板线的交点;当主动齿轮的___齿顶___促进从颤抖齿轮的___齿根___,两轮齿即将瓦解压板,所以中止压板点为________主动轮齿顶圆____与压板线的交点。
11、滚动轴承内圈与轴颈的配合采用____基孔制__制,外圈与轴承孔的配合采用基轴制 _______制。
西安工程大学201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西安工程大学201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001 纺织与材料学院(计划95人)082101 纺织工程082101 纺织工程工学研究方向代码及名称指 导 教 师(职称)计划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备 注01 纺织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与应用李 龙(教授)孟家光(教授)孙卫国(教授)万 明(教授)王进美(教授)薛少林(教授)武海良(教授)张茂林(教授)郭 嫣(教授)沈艳琴(教授)任家智(教授)刘艳君(教授)段亚峰(教授)任学勤(教授)赵 澍(副教授)郭晓玲(教授)张 弦(副教授)张得昆(教授级高工)孙小寅(副教授)张 瑾(高工)本德萍(副教授)张 星(副教授)钱 现(副教授)吴长春(副教授)吴 磊(副教授)25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01纺织综合(A)复试科目:501纺织材料实验(理论)孟家光(教授)王进美(教授)万 明(教授)李 龙(教授)武海良(教授)张茂林(教授)郭 嫣(教授)沈艳琴(教授)段亚峰(教授)张 弦(副教授)郭晓玲(副教授)吴长春(副教授)王进美(教授)赵展谊(教授)任学勤(教授)张得昆(教授级高工)朱文俊(教授)赵 伟(高工)孙卫国(教授)薛少林(教授)李 龙(教授)任学勤(教授)张得昆(教授级高工)孟家光(教授)赵展谊(教授)许瑞超(教授)刘艳君(教授)赵 澍(副教授)朱文俊(教授)082102 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082102 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工学研究方向代码及名称指导教师(职称)计划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备 注01 纺织材料改性及功能性纺织材料研究开发姚 穆(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建忠(教授)来 侃(教授)孙润军(教授)张 辉(教授)郝新敏(高工)张昭环(副教授)陈晓刚(教授)曼彻斯特大学姚 穆(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建忠(教授)25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01纺织综合(A)复试科目:501纺织材料实验(理论)02 纺织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研究沈兰萍(教授)张一心(教授)来 侃(教授)孙润军(教授)张新安(高工)张昭环(副教授)功能性织物设沈兰萍(教授)谢光银(教授)尉 霞(教授)张 辉(教授)郝新敏(高工)奚柏君(教授)陈晓刚(教授)曼彻斯特大学沈兰萍(教授)谢光银(教授)新型纺织产品张 辉(教授)尉 霞(教授)郭会清(高工)奚柏君(教授)纺织材料测试姚 穆(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建忠(教授)张一心(教授)来 侃(教授)孙润军(教授)何志贵(研究员)谷历文(高工)郭会清(高工)桂家祥(高工)张新安(高工)082103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082103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工学研究方向代码及名称指导教师(职称)计划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备 注01 纺织品化学加工新材料、新工艺的理论及应用研究邢建伟(教授)①101思想政治理论复试科贺江平(教授)王 琛(教授)赵振河(教授)谭艳君(教授级高工)马新安(高工)习智华(副教授)02 纺织品功能性整理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和开发邢建伟(教授)贺江平(教授)王 琛(教授)谭艳君(教授级高工)习智华(副教授)马新安(高工)贺江平(教授)20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02纺织综合(B)目:502有机化学03 毛纺织品染整加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邢建伟(教授)王雪燕(教授)习智华(副教授)生物技术在纺樊增禄(教授)王雪燕(教授)王 琛(教授)郭世良(高工)王春梅(副教授)王煦漫(副教授)纺织品染色理王雪燕(教授)樊增禄(教授)谭艳君(教授级高工)王春梅(副教授)郭世良(高工)庄小雄(高工)085220 纺织工程085220 纺织工程专业学位研究方向代码及名称指 导 教 师(职称)计划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备 注李 龙(教授)孟家光(教授)孙卫国(教授)万 明(教授)王进美(教授)薛少林(教授)武海良(教授)张茂林(教授)郭 嫣(教授)沈艳琴(教授)01 纺织工艺方向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801纺织综合(A)复试科目:501纺织材料实验(理论)任家智(教授)刘艳君(教授)段亚峰(教授)任学勤(教授)赵 澍(副教授)郭晓玲(教授)张 弦(副教授)张得昆(教授级高工)孙小寅(副教授)张 瑾(高工)本德萍(副教授)钱 现(副教授)吴长春(副教授)吴 磊(副教授)赵展谊(教授)朱文俊(教25授)赵 伟(高工)许瑞超(教授)纺织材料与纺姚 穆(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建忠(教授)张一心(教授)来 侃(教授)孙润军(教授)郝新敏(高工)沈兰萍(教授)张新安(高工)谢光银(教授)尉 霞(教授)张 辉(教授)陈晓刚(教授)曼彻斯特大学张昭环(副教授)何志贵(研究员)谷历文(高工)奚柏君(教授)郭会清(高工)桂家祥(高工)纺织品化学与邢建伟(教授)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802纺织综合(B)复试科目:502有机化学贺江平(教授)王 琛(教授)赵振河(教授)谭艳君(教授级高工)王雪燕(教授)樊增禄(教授)庄小雄(高工)郭世良(高工)习智华(副教授)王春梅(副教授)王煦漫(副教授)马新安(高工)002 机电工程学院(计划77人)080201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080201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工学计划研究方向代码及名称指 导 教 师(职称)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备 注01现代制造技术研究胥光申(教授)13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03机械原理复试科目:503 机械制造工艺学陈永当(副教授)商玉林(副教授)02企业信息化工程技术陈永当(副教授)马 柯(教授)宋栓军(高工)03数控技术及应用袁建畅(教授)高晓丁(教授)马训鸣(教授)管声启(副教授)贺辛亥(教授)04工业工程理论及其应用赵小惠(教授)马 柯(教授)陈永当(副教授)李 晶(教授)刘江南(教授)王俊勃(教授)贺辛亥(教授)屈银虎(教授)080202 机械电子工程080202 机械电子工程工学研究方向代码及名称指 导 教 师(职称)计划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备 注胥光申(教授)高晓丁(教授)马训鸣(教授)张 敏(副教授)01机电控制及自动化12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03机械原理复试科目:504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汪成龙(副教授)肖 渊(副教授)管声启(副教授)赵居礼(教授)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02电液系统与控制袁建畅(教授)高晓丁(教授)马训鸣(教授)金 京(副教授)肖 渊(副教授)汪成龙(副教授)胥光申(教授)袁建畅(教授)高晓丁(教授)张 敏(副教授)肖 渊(副教授)管声启(副教授)金 京(副教授)汪成龙(副教授)080203 机械设计及理论080203 机械设计及理论工学研究方向代码及名称指 导 教 师(职称)计划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备 注01新型纺织机械与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开发研究王益轩(教授)12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03机械原理复试科目:505机械设计基础王贯超(教授)赵 宁(副教授)李 晶(教授)02机械CAD/CAE/CAM技术的应用研究王益轩(教授)王贯超(教授)赵 宁(副教授)03机械结构及系统动态设计与虚拟样机技术王益轩(教授)高晓丁(教授)李 晶(教授)04现代机械检测技术的研究王贯超(教授)高晓丁(教授)赵 宁(副教授)肖 渊(副教授)05机器人机构与王益轩(教授)高晓丁(教控制系统研究授)金 京(副教授)0802Z1 复合材料设计与控制0802Z1 复合材料设计与控制工学研究方向代码及名称指 导 教 师(职称)计划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备 注01纺织复合材料成型与应用王俊勃(教授)刘江南(教授)苏晓磊(副教授)王耀武(高工)02有色金属复合材料成型、组织结构与性能刘江南(教授)王俊勃(教授)贺辛亥(教授)屈银虎(教授)5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04材料科学基础复试科目:506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付 翀(副教授)苏晓磊(副教授)03先进材料快速成型及数字化成型技术胥光申(教授)屈银虎(教授)苏晓磊(副教授)付 翀(副教授)04模具CAD技术贺辛亥(教授)王俊勃(教授)屈银虎(教授)苏晓磊(副教授)05纳米材料制备与应用研究王俊勃(教授)刘江南(教授)付 翀(副教授)苏晓磊(副教授)0802Z2 工业设计0802Z2 工业设计工学研究方向代码及名称指 导 教 师(职称)计划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备 注01产品艺术造型设计理论和方法研究张阿维(教授)①101思想政治理论孙 薇(副教授)张敏言(副教授)02产品设计与人张阿维(教授)孙 薇(副教5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05工业设计思想基础复试科目:507工业设计原理与方法机关系研究授)张小平(副教授)03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CAID)曲双为(副教授)张阿维(教授)张小平(副教授)04视觉传达与媒体设计孙 薇(副教授)张阿维(教授)曲双为(副教授)087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087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学研究方向代码及名称指 导 教 师(职称)计划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备 注01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赵小惠(教授)10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12管理学基础复试科目:508 系统工程马 柯(教授)刘文慧(副教授)王 瑛(教授)张 彤(教授)02工业工程理论及应用郭 伟(教授)刘文慧(副教授)马 柯(教授)陈菊红(教授)03 制造业信息化陈永当(副教授)马 柯(教授)宋栓军(高工)085201 机械工程085201 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方向代码及名称指 导 教 师(职称)计划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备 注01 数控技术及应用刘江南(教授)5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复试科目:509 综合(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工程控制胥光申(教授)马 柯(教授)王俊勃(教授)贺辛亥(教授)02材料成型技术及应用屈银虎(教授)陈永当(副教授)李 晶(教授)商玉林(副教授)苏晓磊(副教授)03 机电控制及自动化付 翀(副教授)张耀平(高工)陈锻炼(高工)袁建畅(教④803机械原理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授)高晓丁(教授)04 新型纺织机械与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管声启(副教授)马训鸣(教授)张 敏(副教授)肖 渊(副教授)王耀杰(教授)05CAD/CAE/CAM技术的应用研究董领峰(高工)王益轩(教授)王贯超(教授)赵 宁(副教授)刘延武(高工)王满朝(高工)085236 工业工程085236 工业工程专业学位研究方向代码及名称指 导 教 师(职称)计划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备 注赵小惠(教授)刘文慧(副教01工业工程理论及应用5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806工业工程基础复试科目:508 系统工程授)宋栓军(高工)王 瑛(教授)陈菊红(教授)02 制造业信息化马 柯(教授)陈永当(副教授)张耀平(高工)03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赵小惠(教授)刘文慧(副教授)宋栓军(高工)苏菊宁(副教授)085237 工业设计工程085237 工业设计工程专业学位研究方向代码及名称指 导 教 师(职称)计划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备 注01工业产品设计理论和方法研究张阿维(教授)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37专业基础综合④805工业设计思想基础复试科目:507工业设计原理与方法孙 薇(副教授)张敏言(副教授)楚建安(高工)张阿维(教502产品设计与人机关系研究授)孙 薇(副教授)张小平(副教授)刘延武(高工)03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CAID)曲双为(副教授)张敏言(副教授)张小平(副教授)佘余亮(高工)04用户界面与交互设计孙 薇(副教授)张阿维(教授)曲双为(副教授)刘延武(高工)085240 物流工程085240 物流工程专业学位。
工程力学中的杆件受力分析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工程力学中的杆件受力分析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工程力学是研究物体受力及其变形规律的一门学科,而杆件受力分析是工程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杆件受力分析在机械设计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帮助工程师设计出稳定可靠的机械结构。
本文将探讨杆件受力分析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并分析其重要性和优势。
一、杆件受力分析的重要性在机械设计中,杆件承载着各种受力,如压力、拉力、剪切力等。
了解杆件的受力情况对于设计合理的机械结构至关重要。
通过对杆件受力分析,可以确定各个部分的受力情况,进一步评估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因此,杆件受力分析是机械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杆件受力分析的方法杆件受力分析可以通过数学计算、力学模型和计算机仿真等方法进行。
其中,最为常用的方法是力学模型。
通过建立合适的力学模型,可以准确地描述杆件受力的过程,并得到各个节点和部分的受力大小。
此外,还可以结合数学计算和计算机仿真的方法,对杆件受力进行进一步分析和验证。
三、杆件受力分析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1. 结构强度评估杆件受力分析可以评估机械结构的强度。
通过计算杆件的应力和变形,可以确定结构是否能够承受外部加载和工作条件下的力量。
如果杆件的应力超过了其材料的强度极限,就可能导致结构的破坏。
因此,在机械设计中,通过杆件受力分析来评估结构的强度是至关重要的。
2. 结构优化设计杆件受力分析可以帮助设计师进行结构优化。
通过对杆件受力情况的分析,可以确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例如,在杆件受力分析中发现某个部分的应力过高,设计师可以通过增加杆件的截面积或改变材料来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
通过这种优化设计的方式,可以提高机械结构的性能和可靠性。
3. 故障分析与预防杆件受力分析还可以用于故障分析与预防。
通过对杆件受力情况的分析,可以找出结构中存在的潜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
例如,在梁柱连接处的应力分析中,设计师可以评估连接是否足够牢固,并避免由于连接松动而导致的故障。
应用材料力学理论的机械设计优化

应用材料力学理论的机械设计优化引言材料力学是应用力学原理和理论研究材料的力学行为和性能的学科。
机械设计优化是通过对机械结构进行性能分析和优化来提高机械产品的性能和效能。
因此,将材料力学理论应用到机械设计中,可以进一步优化机械结构,提高其性能。
一、材料力学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原理1.强度学原理材料的强度是衡量其抵抗外部力破坏能力的指标。
在机械设计中,通过应用材料力学理论,可以对不同材料的强度进行分析,并选择合适的材料以满足设计要求。
例如,在设计高强度齿轮传动系统时,可以应用材料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等参数,选取适合的钢材,以保证系统在高载荷下不会产生破坏。
2.疲劳学原理机械结构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往往会遇到疲劳破坏。
应用材料力学理论,可以对疲劳寿命进行预测和分析,以避免机械结构在寿命期内发生疲劳破坏。
例如,在航空航天领域,对飞机发动机正压连杆的疲劳寿命进行分析和优化,可以大幅提高其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3.变形学原理机械结构在受力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变形。
通过应用材料力学理论,可以对变形进行分析,并优化设计,以减小结构的变形程度。
例如,在设计大型钢结构桥梁时,可以通过应用弹性力学和塑性力学原理,对结构的变形进行分析和优化,保证桥梁在运行过程中的正常变形范围,提高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材料力学在机械设计优化中的应用案例1.高速列车轴承的设计优化在高速列车运行过程中,轴承是承受巨大载荷和高速旋转的重要部件。
通过应用材料力学理论,在轴承的设计中可以考虑材料的强度、刚度和耐疲劳性能等因素。
通过使用高强度、高刚度的材料以及合理的轴承结构优化,可以提高列车的运行速度和安全性。
2.风力发电机叶片的设计优化风力发电机叶片作为转换风能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兼顾强度和轻量化。
通过应用材料力学理论,可以进行叶片的强度计算和优化,选择具有高强度、低密度的复合材料,提高叶片的强度和刚度,减小自重,提高发电效率。
3.汽车车身结构的设计优化汽车车身结构是承受各种载荷和冲击的关键部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设计的应用殷侃
发表时间:2019-11-11T13:51:43.43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3期作者:殷侃
[导读] 摘要:近几年,经济进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状态,社会中各个生产企业的生产效率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其中机械产品在生产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在生产领域中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
苏州东菱振动试验仪器有限公司江苏苏州 215000
摘要:近几年,经济进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状态,社会中各个生产企业的生产效率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其中机械产品在生产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在生产领域中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入了新的时期,同时社会中对各领域的要求也随之增加,为了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应该对机械产品的性能进行优化,使其能够提升生产领域中的效率。
关键词:机械设计;应用
引言
科技在不断发展和进步,市场对产品的需求不断提升,产品的竞争更加激烈,为了让机械设计产品具备更强的竞争力,需要在机械设计中不断引入新的理念以及构造方法,促进机械设计的发展。
现阶段诸多的企业开始将工业设计以及机械设计进行有机融合,让产品功能以及外观更加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对经济发展是有一定促进作用的。
1、机械设计的特点
在实际应用中机械结构具有一定的特点,其主要特点可分为以下几种:首先是机械结构设计过程中具有集成测试、系统绘图、全面计算等特点,这些特点在设计过程中有着较为明显的体现,也是该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机械结构设计的特点能够促进机械设计的成功机率。
其次,机械结构的特点能够对设计中出现的问题提供多样性的解决方案,不仅能够使机械结构的设计得到满足,还能够满足其多样化的要求。
最后,机械结构的设计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特点,在设计中需要对各特征进行交叉应用,基于此,想要实现结构设计的完整性,需要相关人员对机器的结构进行全面性的了解,并将其作为设计的重要依据进行结构的设计,这也是机械结构设计的基础要求。
2、机械设计中的材料选择和应用的重要原则
2.1、必须满足机械零件的使用要求
在整个机械设计的过程中负载能力是设计的重中之重,倘若负载能力较差,势必会对整个环节造成严重影响,从而导致其不能正常运行,造成不可逆的损害,进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因而,机械设计的选材要充分考虑其最大负载能力,与此同时,把最大负载也作为选材的一项几位重要的标准。
设想由于机械的负载能力较弱,当受到强大的外压时,机械发生弯向变形的情况,从而不能进行正常工作以至于给整个工作带来更大的损失。
因此,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在机械设计选材的时候,一定要选择较为坚固而且耐用的新型材料,确保机械零件不发生扭向变形,用以改善机械材料的抗变行性能。
如:在对机械材料进行设计加工时,可以采用中碳调制或低碳渗碳的特殊加工方式。
以这样的方式使材料的性能有所提高,从而使机械零件满足其设计要求和使用要求。
2.2、材料的选择应用应该兼具实用性与经济性
机械设计材料的选用还必须同时兼具适用性和经济性。
机械设计是一项复杂和繁重的过程,具有很高的专业能力要求,在机械材料的选择与应用过程中,必须考虑到选用材料与铸造工艺、热处理工艺、切削工艺和焊接工艺等加工处理技术的适用性。
例如在材料的选择上要符合铸造工艺所要求的具有高流动性、高收缩性和高吸气性的特点。
同时还要满足热处理工艺要求的淬透性,过热敏感性以及氧化脱碳性等特点。
与此同时,材料选用还要满足经济性的特点,这就要求在机械的设计过程中,选用的材料要满足机械设计所需要的各个性能要求,同时要在允许范围内减少各项加工成本,用有限的材料加工出高质量的机械产品。
3、机械产品结构设计的要点
3.1、创新设计内容
通常情况下,在进行机械产品的结构设计时,需要抓住设计的重点,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机械产品的功能、结构设计的反映等方面,同时就结构设计的反映而言,其可在材料、技术及使用时的状况中体现出来。
另外,设计时不仅要注重设计的效果,还要加强对设计质量的重视,设计的质量主要体现产品成品后的质量以及产品价格的表现,只有质量和价格符合标准之后才能够在市场中投放。
在进行市场扩张时,需要掌握一定的基础,那就是必须将机械结构的设计特征进行明确,使其具有现代化的特点,并准确的掌握好设计的具体要求及市场准入的标准。
除此之外,还要根据上述内容实现结构设计的创新,以此以上内容为基础,在设计的过程中,提高产品的安全性能、环保功能等,同时还要对价格进行合理的控制,使其优势更加明显,而且在设计中还要注重结构空间的建造,主要以节约材料、优化产品性能和品质为目标,从而促进其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凸显出机械产品设计的效果。
3.2、机械零件设计
在机械零件模块设计中会应用到Solidworks软件。
在该模块中各个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共同合作,充分考虑各个零件的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零件设计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的工具栏,其中包括焊接工具栏、草图工具栏、视图工具栏、标准工具栏等等,不同的工具栏包括着不同的命令。
相关设计人员要以设计需求为基础,选择相对应的命令和设计工具,然后在机械零件设计工作中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法。
Solidworks软件在机械零件设计应用的过程中,主要使用的设计思路是参数化设计思路,并且各个工具栏中的命令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在结构设计和尺寸修改方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当相关工作人员在具体的零件模块中修改某一个环节时,Solidworks软件就会快速的、自动的在与其相关联的模块中反应,例如在工程图和装配图中反应。
在具体的工程图和装配图中,如果其中一个零件发生的改变,那么在相对应的零件中就会自动反应。
因此,在机械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重点设计方案的结构,为今后方案的修改工作和设计工作提供白便利,增强设计人员在结构设计方面的可靠性和先进性。
3.3、环境设计
在开展机械设计工作时,需要以避免环境污染、降低能源消耗为出发点,尽可能的降低机械部件加工过程中对环节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
这方面不仅需要设计人员在机械产品设计开发阶段,就从机械产品的可回收性、方便维护、易于拆卸、方便再次利用等环境影响因素给予足够的重视,还需要设计人员有相关环境方面的知识,通过设计工作的不断完善,持续改进绿色设计理念。
在这方面,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构建机械产品设计的绿色指标评价体系,通过相应的产品建模,提高产品设计的科学性。
二是重视机械产品不同部位、不同模块的接口设计,对其结构功能进行模块化分割,接口设计应做到规范化与统一化,提高不同机械产品同一功能模块的可替代性。
三是构建
一系列可回收产品构件进行分类识别系统。
四是明确产品环境影响指标的量化标准与要求。
五是建立完整的机械产品的绿色设计方法理论。
3.4、对结构设计的质量进行提高
通常情况下,设计人员要将结构的强度、精度、硬度等作为机械产品设计质量提高的标准。
同时,为了避免部件对于稳定性造成影响,设计人员应对压力进行控制,使其在结构表面的传播得到有效的减少,并且要减少结构失衡的现象。
而且设计时要将阿贝原则作为设计中首要遵循的原则,以此减少结构的损坏和精确度的误差。
基于此在产品性能的提高中,机械产品设计质量的改进有着重要的意义。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应拥有自己的工业技术,进行机械设计时,充分应用先进技术,能够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生产质量以及生产进度。
但是在应用先进技术时,也会有相应的问题产生,因此,要在使用中改进,将先进技术与其他技术相融合,形成具有智能化、集成化、敏捷化的新技术,通过新技术的使用能够为相关企业带来实际的利益,进而帮助我国机械行业更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孟丹.论CAD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及机械制造技术的新发展[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16):121-122.
[2]宋晋.Solidworks软件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探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24):35.
[3]侯立伟.机械设计“绿色设计”理念探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24):78.
[4]李承.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应用发展探究[J].建材与装饰,2019(25):218-219.
[5]李福强.机械类产品结构要素设计要点浅谈[J].内燃机与配件,2019(15):1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