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华南理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随堂作业答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 (单选题)我们研究哲学的性质,目的是()A 、使人们认识到学习哲学在人生中的意义B 、为了掌握一门生产知识C 、为了认识科学之科学D 、使人们一劳永逸答题:A. B. C. D. 参考答案:A2. (单选题)世界观是()。
A 、关于世界的观点B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C 、世界上的所有观点D 、世界大观的简称答题:A. B. C. D. 参考答案:B3. (单选题)方法论是()。
A 、关于方法的理论体系B 、一种方法C 、方法和理论的对立统一D 、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答题:A. B. C. D.参考答案:D4. (单选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B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 、真理和谬误的关系问题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答题: A. B. C. D.参考答案:D5. (单选题)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
A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D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答题: A. B. C. D.参考答案:C6. (单选题)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A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B 、世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C 、世界是物质的D 、世界是统一的答题:A. B. C. D.参考答案:C7. (单选题)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是(A 、辩证法的观点B 、形而上学的观点C 、唯心主义的观点D 、可知论的观点答题:A. B. C. D. 参考答案:D8. (单选题)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是(A 、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B 、可知与不可知有无同一性C 、先知与后知有无同一性D 、矛盾有无同一性答题:A. B. C. D. 参考答案:A9. (单选题)包含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着作是()A 、《资本论》B 、《矛盾论》C 、《实践论》D 、《共产党宣言》答题:A. B. C. D. 参考答案:D10. (多选题)哲学的性质有()。
2022年华南理工大学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华南理工大学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2、“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3、实践的中介是()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B.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4、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A.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B.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C.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意识的能动活动D.证明了意识可以在高度发展的物质中产生5、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的标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D.一元论和二元论6、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都存在的经济关系是()A.实行生产资料的社会公有制B.实行按劳分配原则C.实行按需分配原则D.实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体制7、“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是()A.相互矛盾的B.完全不同的两回事C.有着内在联系的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8、实现社会主义的必要政治前提是()A.建立无产阶级专政B.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C.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D.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9、列宁对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是()A.提出了新经济政策B.提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D.提出了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过渡社会主义的理论10、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A.纯粹偶然的B.纯粹必然的C.偶然与必然的统一D.有的是偶然有的是必然11、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12、资本是一种运动,资本循环是从()A.资本运动的形式和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B.资本运动的速度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C.资本运动的实现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D.资本运动的矛盾性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13、资本主义地租是()A.平均利润转化来的B.超额利润转化来的C.垄断利润转化来的D.企业利润转化来的1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是()A.发展缓慢不稳定B.发展迅速且持续稳定C.发展迅速但不稳定D.时而削弱,时而发展15、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借助于()A.“代理制”B.“个人联合”C.“企业联合D.参与制”二、多项选择题16、党的十八大四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次作业

B、運動是客觀の,靜止是主觀の
C、運動是重要の,靜止是次要の
D、運動是永恒の,無條件の,靜止是暫時の,有條件の
答題: A. B. C. D.
參考答案:D
11.作為哲學範疇の物質是指()。
A、客觀存在の物體
B、各種具體物質形態、結構和層性
C、一切自然現象
D、客觀實在性
答題: A. B. C. D.
C、為了認識科學之科學
D、使人們一勞永逸
答題: A. B. C. D.
參考答案:A
3.方法論是()。
A、關於方法の理論體系
B、一種方法
C、方法和理論の對立統一
D、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の根本方法。
答題: A. B. C. D.
參考答案:D
4.哲學の基本問題是()。
A、世界觀和方法論の關系問題
B、物質和運動の關系問題
C、真理和謬誤の關系問題
D、思維和存在の關系問題
答題: A. B. C. D.
參考答案:D
5.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の標准在於是否承認()。
A、世界是普遍聯系の
B、世界是運動、變化、發展の
C、世界是物質の
D、世界是統一の
答題: A. B. C. D.
參考答案:C
6.火是萬物本原の觀點是屬於()。
A、唯心主義の觀點
參考答案:D
12.世界の統一性在於()。
A、它の矛盾性
B、它の可知性
C、它の物質性
D、它の存在性
答題: A. B. C. D.
參考答案:C
13.意識の本質是()。
A、人腦分泌の一種物質
B、客觀事物
C、一種特殊の物質
华南理工大学《63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官方]历年考研真题(2014-2017)完整版
![华南理工大学《63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官方]历年考研真题(2014-2017)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83b740e3852458fb760b5614.png)
631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试卷上做答无效,请在答题纸上做答,试后本卷必须与答题纸一同交回)科目名称: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适用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技术哲学共2页一、原著分析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无论历史的结局如何,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他们的历史,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作用的合力,就是历史。
”请分析说明这段话的哲学意义。
2、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请分析说明这句话的涵义。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1、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2、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3、认识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4、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关系是什么?5、为什么说社会意识既依赖于社会存在,又具有其相对独立性?三、材料分析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下面是关于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材料:材料1: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材料2: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
——摘自《毛泽东选集》第3卷材料3: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讲,正确的政治领导的成果,归根结底是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第1页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
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
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是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资料整理版

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资料整理版●不定项选择题(2×10)●辨析题(8×5)(要先判断对错再说明,应较好的阐述相关知识点的内容)●综合分析题(20×2)综合分析题应理论与现实相结合展开论述绪论1.马克思主义的定义和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从不同的角度看,马克思主义有不同的定义:(1)创造者、继承者: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由其后各个时代、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阶级属性: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研究对象和内容: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及其表现: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
这种科学性主要体现在:a) 批判地继承了人类的全部优秀文化遗产。
b) 以可靠的科学知识和历史材料为依据,是对世界本来面貌的全面而深刻的反映。
c) 以实践为基础,紧密结合实际。
(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决定了彻底的革命性。
a) 从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出发,不承认任何永恒不变的东西,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否定的理解,而在本质上是批判的、革命的。
b) 从阶级上讲,马克思主义具有彻底的革命性是因为它是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它的阶级性与科学性、真理性、人民性是完全一致的,因为无产阶级作为最先进的生产方式的代表,其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趋势一致,是最彻底的革命的阶级。
(3)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
马克思主义既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又尊重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所以其科学性与革命性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4)二者关系:科学性是革命性的前提,革命性是科学性的必然结论,二者统一于实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二次作业·平时作业2019秋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答案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第7至11章,回答下列问题:一、判断题(判断“正确”或“错误”,将字母写在括号里。
每题1分,共20分。
)1、“吃梨子”也是一种实践活动。
请判断:(A )A、正确B、错误2、一切唯物主义的认识论都是能动的反映论。
请判断:(B )A、正确B、错误3、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但其内容却是客观的。
请判断:(A )A、正确B、错误4、唯心史观的两大缺陷:没有发现思想背后的物质原因和人民群众的作用。
请判断:( A )A、正确B、错误5、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
请判断:(A )A、正确B、错误6、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请判断:(A )A、正确B、错误7、群众路线实际上也是一种认识路线。
请判断:(A )A、正确B、错误8、群众路线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请判断:(A )A、正确B、错误9、“自由王国”就是没有任何约束的社会状态。
请判断:(B )A、正确B、错误10、“按需分配”就是“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请判断:(B )A、正确B、错误二、单选题(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正确的答案,将字母写在括号里。
每题3分,共30分)1、人类认识的总规律是(B )。
A、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B、感性具体——抽象具体——理性具体C、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知性认识D、从分析和综合到归纳和演绎2、实践是指(C )。
A、人们主观的活动B、人们的一切运动C、人们改造、保护和恢复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活动D、人们适应环境的活动3、哲学史上的唯理论和经验论的共同特点是(A)。
A、认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的统一B、夸大理性认识的重要性,否认感性认识的作用C、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D、夸大感性认识的作用,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4、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B )。
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C、社会环境和社会本身的关系问题D、社会经济和社会政治的关系问题5、社会历史观是(A )。
华南理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随堂练习—答案(2016年)资料

華南理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隨堂練習—答案(2016年)答题: A. B. C. D.答题: A. B. C. D.答题: A. B. C. D.答题: A. B. C. D. 答题: A. B. C. D. 答题: A. B. C. D. 答题: A. B. C. D.答题: A. B. C. D. 答题: A. B. C. D. 答题: A. B. C. D. 答题: A. B. C. D.答题: A. B. C. D. 答题: A. B. C. D.A. B. C. D.A. B. C. D.A. B. C. D.A. B. C. D.A. B. C. D.A. B. C. D.A. B. C. D.当前页有5题,你已做5题,已提交5题,其中答对5题。
A. B. C. D.答题:对. 错答题:对. 错答题:对. 错答题: A. B. C. D. 答题: A. B. C. D. 答题: A. B. C. D.答题: A. B. C. D. 答题: A. B. C. D. 答题: A. B. C. D. 答题: A. B. C. D. 答题: A. B. C. D.答题: A. B. C. D. 答题: A. B. C. D. 答题: A. B. C. D. 答题: A. B. C. D.答题: A. B. C. D. 答题: A. B. C. D. 答题: A. B. C. D. 答题: A. B. C. D.答题: A. B. C. D. 答题: A. B. C. D. 答题: A. B. C. D. 答题: A. B. C. D.A. B. C. D.A. B. C. D.A. B. C. D.A. B. C. D.A. B. C. D.A. B. C. D.A. B. C. D.A. B. C. D.A. B. C. D.A. B. C. D.A. B. C. D.答题:对. 错答题:对. 错答题:对. 错答题:对. 错答题:对. 错答题: A. B. C. D.答题: A. B. C. D. 答题: A. B. C. D. 答题: A. B. C. D. 答题: A. B. C. D.答题: A. B. C. D. 答题: A. B. C. D. 答题: A. B. C. D. 答题: A. B. C. D.答题: A. B. C. D.当前页有10题,你已做10题,已提交10题,其中答对10题。
华南理工网络教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平时作业

2015-2016年度第一学期平时作业一、客观题(每题2分,共40分)1、我们研究哲学得性质,目得就是(A )。
A、使人们认识到学习哲学在人生中得意义B、为了掌握一门生产知识C、为了认识科学之科学D、使人们一劳永逸2、凡运动都就是物质得运动,就是指( D )。
A、运动就是绝对精神得自我运动B、万物都在概念中运动C、一种纯粹精神运动D、离开物质得运动就是不存在得3、“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说明( A )。
A、任何事物与现象都就是彼此联系得B、任何事物与现象都就是彼此孤立得C、事物与现象之间得联系就是主观随意得D、事物之间就是互不影响得4、设想没有运动得物质观点就是( C )。
A、主观唯心主义B、朴素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不可知主义5、有个驼背得人去求医,问能否治好她得驼背。
医生说:“可以。
”随后就叫她趴在地上,然后用门板压在她背上,医生站在门板上面用脚使劲往下压,驼子叫苦连天,直到把背压直,而人却被压死了。
驼子家属要医生偿命。
医生争辩说:“我只负责治病,不管什么救人。
”这笑话( B )。
A、就是对医生得不敬B、深刻地讥讽了形而上学得思想方法C、说明古代得医生不会瞧病D、形而上学必然导致唯心主义6、唯物辩证法得实质与核心就是( A )。
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世界得物质统一性原理7、抓中心环节带动其她,用抓重点推动全盘得工作方法就是根据( C )。
A、矛盾普遍性得原理B、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关系原理C、矛盾得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及其相互关系原理D、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及相互关系原理8、分析形势得好与坏得方法论根据就是( C )。
A、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得原理B、矛盾普遍性与特殊及其相互关系得原理C、矛盾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及其相互关系得原理D、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及其相互关系得原理9、事物发展得周期性就是指(CD )。
A、事物又回复到原来得出发点B、在原来得基础上作周而复始得循环运动C、事物仿佛回复到原来得出发点,但这就是在更高阶段上得回复D、在外力推动下,事物作机械运动10、规律得客观性表现在( AD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作业一、客观题(每题2分,共40分)1、我们研究哲学的性质,目的是(A )。
A、使人们认识到学习哲学在人生中的意义B、为了掌握一门生产知识C、为了认识科学之科学D、使人们一劳永逸2、凡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是指(A C D)。
A、一切形式的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主体B、万物都在概念中运动C、没有脱离物质运动的纯粹精神运动D、离开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E、运动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3、“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说明(A )。
A、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联系的B、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孤立的C、任何事物和现象之间的联系是主观随意的D、事物之间是互不影响的4、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观点是(B )。
A、主观唯心主义B、朴素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不可知主义5、有个驼背的人去求医,问能否治好他的驼背。
医生说:“可以。
”随后就叫他趴在地上,然后用门板压在他背上,医生站在门板上面用脚使劲往下压,驼子叫苦连天,直到把背压直,而人却被压死了。
驼子家属要医生偿命。
医生争辩说:“我只负责治病,不管什么救人。
”这笑话(B C D )。
A、是对医生的不敬B、深刻地讥讽了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C、说明形而上学思想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D、形而上学必然导致唯心主义E、说明古代的医生不会看病6、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C )。
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7、抓中心环节带动其他,用抓重点推动全盘的工作方法是根据(C )。
A、矛盾普遍性的原理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关系原理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及其相互关系原理D、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及相互关系原理8、分析形势的好与坏的方法论根据是(C )。
A、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9、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是指(C D )。
A、事物又回复到原来的出发点B、在原来的基础上作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C、事物仿佛回复到原来的出发点,但这是在更高阶段上的回复D、经过两次否定,事物发展到更高阶段E、在外力推动下,事物作机械运动10、规律的客观性表现在(A C D E )。
A、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能够在思维中实现它C、不能被消灭和创造D、能够认识和利用它E、违背了它就要受到惩罚11、实践是指(C )。
A、人们主观的活动B、人们的一切运动C、人们改造、保护和恢复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活动D、人们适应环境的活动1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A B C D )。
A、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和目的B、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C、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E、实践由认识指导的1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和空间是(A )。
A、运动着的物质的唯一属性B、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C、整理认识材料的主观工具D、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14、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认为(A B D )。
A、世界的本原是金、木、水、火、土B、世界的本原是气C、世界的本原是存在D、世界的本原是原子E、世界的本原是无15、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联系是指(D )。
A、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一切都是“亦此亦彼”B、每一事物和现象都同其他事物和现象相区别C、相互区别的事物和现象彼此都是孤立的D、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之中16、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被称为社会基本矛盾,(A)。
A、是因为它们贯穿整个人类社会的始终B、它们互相配合C、它们相互渗透D、它们互相决定17、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因为(A B C D )。
A、生产方式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根本标志B、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是社会运动的物质承担者C、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D、生产方式的变化决定着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和社会形态的更替E、生产方式决定自然界的变迁18、智能化生产力中的劳动者完全是(A )。
A、脑力劳动者B、群体劳动者C、体力劳动者D、个体劳动者19、人的全面发展是指:(B )。
A、整个人类都得到全面发展B、人的各方面素质和潜能的普遍提高和充分发展C、部和外部都得到全面发展D、物质利益得到全面提高E、产品分配更加全面20、度的含义可以分述如下(A B C D )。
A、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B、由量变到质变的关节点C、事物的质和量的统一体D、两个临界点之间量的活动区间E、事物质的活动围二、主观题(每题6分,共60分)1、哲学为什么能给人以智慧?答;哲学作为一种特殊的的思维方式,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是对人处理和驾驭外部生活世界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成果进行反思,总结与概括。
可见哲学是爱智慧,是研究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是使人聪明的学问,学习和研究哲学可以使人获得更多智慧。
可以使人在实践活动中逐步聪明起来。
哲学能给人以智慧,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方式的概括和总结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不是具体的科学技术知识,生产知识,是一种大智慧,大学问,懂的了哲学道理,就抓住了事物的根本,抓住了事物根本,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当然就显得更加聪明。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最主要的自然科学基础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其自然科学基础。
19世纪,自然科学已经由“主要是搜集材料的科学”发展为“本质上是整理材料的科学”。
地质学、胚胎学、动植物生理学和有机化学等一大批说明自然界联系和发展的科学,纷纷建立和发展起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这三大发现和自然科学的其他巨大进步,使人们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周围世界成为可能,因而,从哲学上概括自然科学的成就,全面、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唯物辩证性质的条件已经成熟。
3、如何理解“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答;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先进生产力的创造者,二、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的源泉决定力量三、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和制度创新的4、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给了我们什么启示?答:一、“实事求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方法论二、“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关键三、“信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结果5、如何正确把握“对立统一”?答: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又叫斗争性,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连接的属性,趋势,又叫“同一性”它有两种情形,矛盾的第一种情形,矛盾双方在一定情形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统一的第二种情形,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
总之对立和统一是不可分割的,对立是统一中的对立,统一是对立面的统一6、根据唯物史观,社会基本规律有哪些?答:按照唯物史观点,它由社会基本矛盾来决定的。
社会基本矛盾有两对;一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矛盾;二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这两对矛盾贯穿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因此叫做社会的基本矛盾。
人类社会的每个阶段,从原来社会一直到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都贯穿着这两对基本矛盾,由于这两对基本矛盾的作用,也产生了两条社会发展规律7、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有哪些?答:一、哲学思想举要二、哲学思想概述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其他哲学思想8、简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答: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关系。
其共性是矛盾存在于一切过程中,并贯串与一切过程的始终,矛盾即是运动,即是事物。
即是过程,也即是思想。
否认事物的矛盾就是否认了一切。
这是共同的道理,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所以它共性,是绝对性。
然而这种共性。
即包含于一切个性之中,无个性即无共性。
假如除去一切个性。
还有什么共性呢?因为矛盾的各各特殊。
所以造成了共性。
一切个性都市有条件地存在的。
所以是相对的。
这是一个共性。
9、联系实际谈谈:列宁的物质定义是否过时了?答:我们认为,现代科学的新发展和新发现正在不断充实、丰富和发展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学说,但是,列宁的物质定义的基本观点没有过时,也不会过时。
因为这一切都没有改变物质的“客观实在性”的科学结论,而是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结论的科学性⑴现代自然科学对物质层次结构的认识,在认识了物质的分子及原子结构之后,又发现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强子和核子以下层次是夸克粒子(我国称为层子),还发现了二百多种微观粒子,在的研究前沿是探索轻子和夸克粒子以下层次的问题。
尽管物质结构的各个层次千差万别、性质各异,而且越来越小,但它们都是物质,都具有客观实在性,只是物质形式不同而已。
⑵现代螳证实物质的基本形态不但有实物,而且有场。
如电磁场、引力场等。
场与实物是物质存在的两种最基本的物理形态,它们相互转化、不可分割地联结在一起。
任何物质,都是实物和场的统一。
尽管物质形式无限多样和复杂,但它们都符合列宁的物质定义,表现出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⑶自然科学认识了反物质,进一步证明只有客观实在性才是物质的惟一普遍的特性。
物理学发现,所有的粒子,都有与其质量、寿命、自旋、同位旋相同,但电荷、重子数、轻子数、奇异数等量子数异号的粒子存在,即某种粒子的反粒子。
据此,有些科学家提出反粒子组成的是反物质的世界。
有人想由此得出否定物质客观实在性的哲学结论,其实自然科学已经说明反物质存在并不是说它们是非物质的东西,而只是物理性质不同而已,它们仍然具有客观实在性。
⑷对暗物质的研究。
宇宙学和物理学还发现,银河系里有一个圆球形的星系群,那里有3/4的物质是我们看不见的,这就是暗物质。
暗物质占有了我们宇宙中的绝大多数质量,为总密度的9%,有很高的能量产生。
虽然我们发现了它们的存在,但对它们还认识得很少,而且基础物理学并不排除迄今未知的物质形态的存在。
⑸广义相对论对“真空即空的空间”提出了质疑,提出真空不过是引力场的一种特殊状态,真空不空,物质无所不在。
宇宙学也排斥了绝对虚空的观点,宇宙在大爆炸之后的瞬间,是以真空的形式存在,而不是空无物质,我们观测所及的无限宇宙最初也是以物质的形式存在的,区别只是在它们是某种特殊的物质形式和能量而已。
⑹20世纪的自然科学用物理学和化学的方法研究生命现象,发现生命也有物质基础,生命乃是蛋白质和核酸这两种高子化合物的存在形式。
生命的遗传现象则是由去氧核糖酸这种遗传物质支配的,遗传物质的分子排列储存着生物遗传密码,从而解开了千百年以来的遗传之谜。
高级生物――人的思维现象则是由脑细胞的复杂活动来决定的,是脑的一种属性和现象10、如何理解“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答:○1对立统一规律解释了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根本容,揭示了变化发展的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