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声》教案3
《掌声》获奖教案

《掌声》获奖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掌声的来源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2)运用想象和联想,培养学生对掌声的感知和理解。
(3)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掌声的尊重和珍视,明白掌声对他人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鼓励他们在困难面前不轻言放弃。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会生字词。
难点:理解掌声的来源和意义,培养学生对掌声的尊重和珍视。
三、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掌声》2. 生字词卡片3. 教学录音机或音响设备4.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课文原文的录音,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词可以查阅字典或向教师请教。
2. 学习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生字词,确保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并理解词义。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讨论掌声的来源和意义。
(3)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将课文中的场景表演出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拓展练习(1)教师设计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学生运用所学的生字词,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口语表达。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课文内容,分享自己对掌声的理解。
2. 家长协助学生查阅字典,巩固所学的生字词。
3.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写一篇关于掌声的短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发言积极性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和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 拓展练习评估:通过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评估他们对掌声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小学语文《掌声》教案

《掌声》教学设计执教者: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
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段,深入理解课文,懂得课文中两次“掌声”的含义。
3、领会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与鼓励。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
2、通过神态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掌声》这一课,请同学们伸出手来跟我一起写课题。
(齐读课题)二、走近文本,感受人物变化掌声代表着欢迎,包含着鼓励,也改变了英子的生活,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英子的生活。
(一)感受英子的忧郁、自卑1、以前的英子是个怎样的孩子?你能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吗?是啊,掌声前的英子是忧郁的,怎么理解忧郁?课文哪个自然段表现了英子的忧郁?2、在这一自然段中,你是从哪个词看出英子的忧郁?3、课件出示句子:“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默默地”4、小结理解词语的方法,指导朗读句子。
5、再读这段话,还有哪些词也让你们有感受?6、学生谈体会。
(二)感受英子的开朗、自信1、读第四段,感受英子的变化。
2、学生交流体会。
3、指导读出高兴的心情。
三、读文感悟,领悟掌声内涵自主学习要求:读一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2、3自然段。
画一画:用“——”画出描写英子动作和神态的语句,多读几遍。
说一说:从这些神态和动作中体会到了什么?当时英子是怎么想的,在小组内说一说。
交流预设:(一)掌声前的英子句一:轮到英子上台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1、抓住“低头”这个动词谈体会。
2、指导带着体会去朗读。
句二:“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1、抓住“犹豫”谈体会。
2、指导朗读。
句三: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老师引读,体会走上讲台的艰难(二)体会两次掌声的含义1、你能找找文章写掌声的句子么?文章一共出现了几次掌声。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掌声》教案三篇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掌声》教课设计三篇篇一学习目的:认识“麻、症”等 10 个生字。
会写“愿、姿”等13 个字。
能正确读写“掌声、娴静、愿意”等16 个词语。
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尊敬他人、关爱他人。
培育阅读能力。
教课重难点:学会尊敬他人、关爱他人教课过程:第一课时一、启迪讲话,提示课习题我们每个人都听过掌声,有些掌声是你给他人的,有些掌声是他人给你的。
掌声响起来,你的心情如何?(让学生自由谈谈)今日我们一同来学习一篇课文,出示课习题:“掌声”,齐读课习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①学生一读课文(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碰到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碰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顺畅。
②学生二读课文(和同座合作读),能够每人读一节,互相指正读错的地方。
③学生三读课文(指名读或开火车读),每人一个自然段,读后请学生进行评论。
指出长处和不足。
④学生四读课文(默读),想想:课文环绕掌声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引学生谈谈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领悟人物的变化①屏显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内容,让学生自由读,读后谈谈英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②屏显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内容:指读,读后让学生谈谈这时的英子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联系第一自然段,理解“郁闷”的意思。
)③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和第四两个自然段。
④课文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呢?指引学生提出:英子为何会有这么大变化呢?这个问习题提出来以后,可作为下一阶段学生自主阅读的目的。
培育学生边读边疑边悟的能力。
四、指导认字和写字①屏显本课的生字。
②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识记要求认识的字。
③指引察看要求写的字。
要点商讨“姿、势、吞、烈、普”这 5 个上下结构的字的写法。
老师板书给学生看。
④学生练习写 13 个字。
实时展现学生写的字,进行评论、指点。
五、拓展活动学生持续采集相关反应人与人之间互相尊敬、关爱的名言或谚语。
第二课时学习目的:认识“麻、症”等 10 个生字。
《掌声》教案及反思

《掌声》优秀教案及反思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掌声的含义,懂得掌声是一种鼓励、一种肯定、一种关爱。
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技巧。
1.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珍惜友情,关爱他人,懂得感恩,树立自信。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掌声》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关于一个小女孩的故事。
小女孩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许多挫折,但她始终没有放弃。
在她最需要鼓励的时候,她的朋友们给予了她掌声,使她重新找回了自信。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掌声不仅是一种鼓励,更是一种关爱和肯定。
2.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主人公的情感变化,体会掌声的力量。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或情境,引出掌声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学生默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3.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主人公在获得掌声前后的情感变化,体会掌声的意义。
3.4 展示交流:学生代表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点评。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评价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
4.2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对方在课堂上的表现,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4.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提出改进意见。
第五章:教学反思5.1 教学效果:5.2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接受程度,收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5.3 改进措施:针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情境创设:教师通过图片、音乐、故事等多种方式,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6.2 互动提问: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6.3 情感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使他们懂得珍惜友情,关爱他人。
第七章:作业设计7.1 课后作业:布置与课文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掌声》教案15篇

《掌声》教案15篇《掌声》教案1【主题】诗意语文主张以价值引领为灵魂,以文化传承为血脉,以精神诉求为旋律,以生命唤醒为光华,以感性复活为情怀,以个性高扬为风采,以智慧观照为神韵,以心灵对话为境域,主张将生命融于语文教育,将语文教育融于生活,让语文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
笔者认为,这一“诗意”缘于“情意”,因为语文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情感对于一个人的认知操作活动具有调节功能,所以只有充满“情意”的语文课堂,才有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诗意”栖息。
【背景】随着以王崧舟为代表的“诗意语文”教学流派的兴起,诗意课堂成为了众多教师的追寻目标。
前不久,笔者以诗意语文的教学理念,执教了《掌声》。
对于诗意语文,沉静后有了些许感悟。
【情境描述】一、诗意语文:以感性复活为情怀师:大家觉得是什么力量改变了英子?生:掌声。
师:我也同意,可我还有些纳闷。
难道仅仅是掌声改变了英子吗?藏在掌声背后的究竟是什么?请同学们再读读第3自然段,并用”“划出直接描写掌声的句子。
找到了吗?谁来读一读。
生1: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
生2: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我们先来看看第一次掌声。
谁再来读一读?其他同学想思考:“那一刻”指的是哪一刻?(学生理解不到位,教师配乐旁白,让学生闭眼想象。
)就在四十多双眼睛的注视下,英子低着头,眼圈红红的,她一摇一晃地,一瘸一拐地,艰难地朝讲台前挪动。
顷刻间,整个教室显得异常安静,我们似乎可以听到英子急促的心跳。
这不足十米长的教室,此刻对英子来讲,好象比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还要长。
怎么走也走不到头,一秒过去了,两秒过去了,五秒……十秒……四十秒……终于,英子终于站定了……你看到了吗?看到什么了?生1:我看到英子走的很艰难;生2:我看到英子脸红红的,快哭出来了;生3:我看到英子很害怕的样子;……师:“那一刻”英子的心情怎样?此时,她最需要的是什么?生1:很紧张;生2:忐忑不安;生3:此时,她最需要鼓励;……师导读: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女生接着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就在英子忐忑不安的那一刻,(男生接着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就在英子最需要鼓励的那一刻,(大家一起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掌声教学设计一等奖5篇

掌声教学设计一等奖第1篇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的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
教学难点:通过语言和动作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上课前我们来玩一玩,说一说自己,看谁把自己说得最棒,能赢得我们大家的掌声?有胆量试吗?学生纷纷叙述,随机请个别学生说说得到掌声后的感受。
二、直接导课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掌声》这篇课文,齐读课题。
三、学习第一和第四自然段1、快速地默读课文,想一想原来的英子是个怎样的小女孩?(可怜、自卑、缺乏自信)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随机出示: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了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
A出示这段话,让学生自由读读,此时说说你们还感受到了什么?如、默默地地坐在那儿(内向,不善于交谈,孤独,随即指导读句子)“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了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
”体会怕别人歧视她,自卑的心理,同时让孩子联系实际说说,你们在下课的时候都喜欢干什么,心情怎么样?可英子呢?B此时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英子,再一次去真真切切地感受英子的内心世界吧。
齐读这几句话。
2、刚才大家边读先想体会到了英子不愿意与大家交流,不愿意让大家看到她走路的姿势。
她是多么的孤独、寂寞啊,课文中有一个词概括了英子的这些表现,大家找一找!(忧郁)板书:忧郁3、那后来的英子又变得怎么样了呢?板书:开朗出示:从那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
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甚至在一次联欢会上,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
掌声第二课时优质课教案设计A、指名读,说感受。
B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象说话:操场上我们能见到英子活跃的身影;课堂上能见到她那高举的小手;庆祝会上也能见到英子……是啊,此时的英子活跃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她是多么快乐呀!C指名读。
《掌声》的优秀教学教案

《掌声》的优秀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情境,理解“掌声”的意义和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讨论、小组分享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讨论、小组分享等方式,理解掌声的意义和作用。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情境,感受掌声的特殊含义。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品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掌声的意义。
(2)学生分享对掌声的理解和感受。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学生通过讨论、小组分享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3. 字词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
(2)学生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巩固生字词。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小组分享等环节。
2. 阅读理解能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字词掌握情况: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课文内容,并讨论掌声的意义。
2. 拓展作业: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身边的人,写一篇关于他们的小故事,并描述一次他们给予或收到的掌声。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小学语文《掌声》教案

小学语文《掌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的心理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文章所传达的温暖和关爱,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2)懂得珍惜身边的人和事,学会感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难点:(1)通过细节描写分析人物的心理和情感。
(2)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体会文章所传达的温暖和关爱。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带或视频。
2. 生字词卡片。
3. 黑板、粉笔。
4. 小组讨论表格。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带或视频,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简单介绍文章的主要情节。
2. 学习生字词:(1)根据课文内容,挑选出几个重点生字词。
(2)引导学生朗读生字词,讲解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3. 分析课文:(1)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如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小结与反思:(1)让学生谈谈对本课的收获和感悟。
(2)引导学生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体会文章所传达的温暖和关爱。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2. 拓展作业:(1)收集有关关爱和感恩的故事,与同学分享。
(2)观察身边的人,记录下一件让自己感动的事情,学会珍惜和感恩。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意识,对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进行评价。
2. 课文理解评价: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把握文章的主旨和情感。
3. 生字词掌握评价:通过默写和运用练习,检测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巩固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设:谢谢你们的掌声,它让我充满了信心;谢谢同学们给我的鼓励和赞扬。今天我知道了我也可以很棒……)
现在英子的心情怎么样呢?(开心、自信)你准备用什么样的语气读这句话?
来试一试吧?读: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讲台。
过渡:由自卑忧郁变得自信开朗,同学们的掌声是鼓励也好,是赞美也好,其实,都是同学们对英子浓浓的……关爱、关心。板书(画爱心)
⑥现在,请把你们对英子浓浓的关爱表现在脸上,溶进你们的声音里,一起读一读第三段,请女生读前半部分,男生读后半部分,看谁最能读出英子的心情。(男女生比赛读)
3、经过这两次掌声,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她变成什么样子?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齐读第四段)
你们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这句话呢?
预设1:缓慢、低沉的语气
预设2:没人能回答,或者偏离主题可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讲一讲自己紧张、害怕的时候说话是怎么样的引导孩子回答预设1。如果还是没回答出,可以给出选项让学生选择。
谁能把英子的心情读出来?请两、三个孩子读。
过渡:就在英子万般无奈,无比痛苦的时候,英子听到了什么?(掌声)
③同学们,如果你是英子的同学,你想通过掌声告诉她什么?(理解第一次掌声的含义。)
预设1:我想告诉英子我们都支持她,没有人会歧视她。
预设2:英子,你很棒,加油!
④你们说了这么多,都是对英子的一种什么?
引导孩子说出此处的掌声是一种鼓励,板书。
⑤英子收到了大家的鼓励,她是一种什么反应?
在书本找出句子: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
③如果你是英子的同学,想通过第二次掌声对英子说什么?
预设1:英子,你的普通话说得真好;
预设2:英子,你太棒了,故事讲得真好,我被感动了……
④可文中的同学们什么也没说,只是用掌声表达,这掌声中包含着他们的什么?(预设:掌声中有同学们的赞赏,掌声中有同学们的表扬,掌声中有同学们的鼓励……)板书:赞美/表扬
白板出示课文关键词,让学生选择词语填入合适的括号里。
课文讲述了一个叫英子的女孩,由于小时候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所以一直很(忧郁)和(自卑),在一次故事会上,老师让她上台讲故事,她一开始很(犹豫),同学们的(掌声)给了她极大的(鼓励),从此以后,她变得(自信)和(开朗)起来。
3、提问:以前的英子是什么样子?随机板书:(自卑、忧郁)现在的英子又是什么样子的?随机板书:(自信、活泼)
此时的英子,她在想些什么?
预设1:同学们看到我走路的样子一定会笑话我的。
预设2:同学们为什么都看着我?
你觉得她当时的心情是怎么样?
预设:她很紧张、害怕、无奈,痛苦,委屈
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得?(找出关键词犹豫、慢吞吞、眼圈红红的、终于、一摇一晃)同学们一边找词语,一边理解意思,如:你什么时候眼圈红红的?
英子为什么会流泪?还是紧张、害怕吗?(理解这里是感动的泪水)
(2)品读第二次掌声。
①第二次的掌声又是哪一句,指名找读第二次掌声。
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②第二次,同学们又是在什么情况下给英子掌声的?故事讲完了
故事讲得怎么样?(好)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学生找出相关句子:
她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声音也十分动听。
是什么让英子有了这么大的改变? (掌声)
二、精读课文,聚焦掌声。
过渡:真是没有想到,掌声拥有这么神奇的力量,会改变一个人,让我们回到那次难忘的故事会中。
1、请同学们齐读第二段。
一天,老师让同学们轮流上台讲故事。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起投向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老师是刚刚调来的,还不知道英子的情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5《掌声》 人教部编版(第二课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根据课文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的变化。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心、鼓励他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难点是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并将这种变化读出来。
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什么?
预设1:我读出英子此时非常窘迫。
预设2:我知道了老师是刚来到,所以不知道英子的情况。
过渡:英子到底上台了吗?让我们一起接着往下看。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
思考:同学们给了英子几次掌声?用不同的符号标记出来。每次掌声的含义一样吗?和你的小伙伴们讨论一下!
(1)品读第一次掌声。
掌声
掌声是一束阳光,它带给我们无限温暖;
掌声是一场春雨,它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掌声是一缕清风,它驱散我们心中的愁云;
掌声是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自信的天空。
珍惜别人的掌声吧,
也不要忘记,把掌声送给别人。
因为,那是爱的音符,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
(此处时间允许,可以让孩子们也读一读,感受一下!)
想象一下,除了文中写的游戏、跳舞……,英子还会有什么样的举动?
预设1:英子会和我们一起开展课外活动
预设2:英子会和我们一起上学、放学……不再是孤孤单单一个人。
过渡:是呀,那次故事会以后,英子不再自卑于自己的残疾,而是和普通人一样,去体验多姿多彩的生活。
四、总结课文,升华主题。
掌声的力量真的太神奇了,杨老师也被感动了,想要赞美一下这掌声,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小诗《掌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巩固字词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掌声》的第一课时,现在老师要检查一下同学们掌握字词的情况
白板出示字词,同学们以开火车的形式接力读字词。
掌声 文静 愿意 姿势 轮流 情况 慢吞吞
注视 热烈 持久 平息 普通话 动听 讲述 鼓励
2、大家掌握地都非常好,请把赞美的掌声送给自己!现在请同学们回忆课文内容尝试用白板上词语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①指读描写第一次掌声的句子。
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②同学们是在什么情况下给英子掌声呢?
预设:在英子上台的时候
英子是怎么走上台的?(在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白板出示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