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声》教学设计
《掌声》教学设计15篇

《掌声》教学设计15篇《掌声》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⒈理解文中所体现的团结、拼搏、奋进的体育精神,从而认识到“祖国的荣誉高于一切”的民族精神。
⒉掌握多角度塑造人物的方法。
⒊揣摩文中议论和抒情的作用。
⒋培养学生发表个人见解,表达个人情感体验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所体现的团结、拼搏、奋进的体育精神,从而认识到“祖国的荣誉高于一切”的民族精神。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发表个人见解,表达个人情感体验的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奥运会上,女排姑娘获得了奥运会的金牌,五星红旗在高昂的国歌声中徐徐身升起,我们激动兴奋,我们为中国而骄傲,我们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但同学可知道1981年11月,中国女排夺得了第三届世界杯女排赛的桂冠;1982年夺得第九届世界杯女排锦标赛冠军;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再登冠军奖台,实现了几代人梦寐以求的“三连冠”宏愿。
那时的女排令全国人民为之热血沸腾,女排的精神鼓舞着亿万探索前进的人们。
女排的精神就是敢于拼搏的中华民族精神。
女排之所以取得这样辉煌的成绩,离不开当时的女排队长孙晋芳。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她,看看她究竟有什么法宝,让女排成为中国人心中的长城。
二、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并扫除字词障碍。
(让学生找不认识的字及读不准的字及值得积累的词语)一锤cuí定音从容不迫pò化险为夷yí眼花缭lióo乱梦寐mèi以求袅袅niǎo青烟亲昵yī婉wǎn转璀cuǐ璨càn饶恕sù暗礁jiōo默契qì一锤定音:比喻凭某个人一句话把事情最后决定下来。
从容不迫:做事得心应手,不紧张,不忙乱。
化险为夷:眼花缭乱:看到纷繁或新奇的东西而使眼睛发花,感到迷乱。
梦寐以求:睡梦中还在寻找追求,形容愿望十分迫切。
袅袅青烟:回旋上升的青色烟气璀璨:(珠玉等)光亮鲜明。
默契:形容彼此无需用语言表达,即可心灵相通。
饶恕:宽恕;该处罚而不给予处罚。
《掌声》教学设计

《掌声》教学设计《掌声》教学设计(通用7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掌声》教学设计(通用7篇),欢迎大家分享。
《掌声》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从“爱”入手,谈话揭题一年前,我们学校为奉化市楼岩患重病的张伟浩小朋友进行了一次捐款。
现在张伟浩同学的身体怎么样了呢?这是大家一直关心的问题。
前些日子,我在电视台的“新闻”中看到了小伟浩,他的身体好多了,已经能和我们一样背起书包上学了。
听了这个消息,你有什么想法?同学们,这就是爱的力量。
爱无处不在,她是老师鼓励的话语,她是小伙伴为你擦泪的手绢。
爱躲在同学借给你的橡皮中,爱还会藏在哪儿呢?(板书:掌声)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篇课文,感受爱的力量。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自由读课文,媒体出示生字词,指导认读。
读中理解:①“小儿麻痹症”。
你见过吗?一般会落下什么残疾?②“落”在这里读什么?2.指名分别读五个自然段,说说一开始,英子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在以后的生活中,是什么让英子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呢?三、对比学习,感受变化1.自由读课文第一段。
同学们都说,英子给我们留下的第一个印象是自卑、孤独的,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说说你是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2.指名回答并出示相应句子:“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
”(1)“默默地”就是____。
“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里”是怎么样的?(别人说笑的时候,她____;别人放声歌唱的时候,她____;别人欢呼雀跃的时候,她____。
)这么大的一个教室,只有她总是默默地坐在“一角”,我们不禁要问:英子,英子,你在担心什么?你为什么不去玩呢?(2)句子帮助:我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每天(最早)来却(最晚)走,因为我担心____________。
《掌声》教学设计通用15篇

《掌声》教学设计通用15篇《掌声》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本课的学习,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正确地看待自己。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以及掌声的内在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以疑导入1.同学们,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个怎样的小英?板书:忧郁、自卑2.小英为什么会忧郁、自卑?3.因为她小时候生病,一条腿落下了残疾,所以——“她不愿意让人看到她走路的样子”。
因为可怕的病魔带走了她的欢乐,带走了她与人交流的勇气,所以——“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4.孩子们,面对如此孤独、忧郁、自卑的小英,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或者说你最大的希望是什么?5.你们都是善良,富有爱心的好孩子。
后来,小英真的像你们期望的那样变了。
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到116页,听老师读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请大家边听边想:小英变得怎样了?6.学生交流,板书:开朗、自信7.那么你们是从哪里看出小英变得开朗、自信的?仅仅是这些变化吗?(不是)你是怎么知道的?“……”里面包含着丰富的内容。
那么还会有哪些变化?8.看到小英这么大的变化,我们真为她感到高兴!谁来读读这个自然段。
评:看你读着读着笑了,是不是也为小英的这种变化而感到高兴?谁还愿意来读一读?评:听了你的朗读,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那个活泼可爱的小英姑娘。
齐读9.那么是什么让小英有了这么大的变化?(掌声)板书:—→过渡:那掌声到底有什么魔力呢?现在让我们一起回到那次的演讲课上,看看在那次的演讲课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二.精读感悟,理解掌声内涵1.自读课文第四小节,看看在演讲课上掌声响起了几次?找出具体描写掌声的句子,并用直线把它划下来。
2.交流:课件出示(1)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
《掌声》教学设计通用15篇

《掌声》教学设计通用15篇《掌声》教学设计通用1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掌声》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掌声》教学设计1一、复习导入谈话:小朋友们,欢迎钱老师来给大家上课吗?怎么表示啊?(学生鼓掌)在学习、生活中,掌声除了表示欢迎,还能表示什么?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对掌声会有更深的感悟。
把课题读好了——齐读课题1、还记得这些词语吗?你会读吗?课件出示:忧郁犹豫渐渐平息讲述交谈经久不息2、我这还有几个短语呢!谁会读?出示:落下了残疾刚调来的变了个人似的(正音落、调、似的)3、课文写谁给谁掌声,结果怎么样?谁能用一句话来说说。
4、这一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近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我们的同龄人——(小英)二、前后对比,感受小英变化1、通过第一自然段【出示】的学习,你知道小英曾经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呢?板书:自卑让我们通过朗读再来体会小英曾经的心理,齐读。
2、过渡:多么可怜的小英呀!她对自己已失去了信心,但有一件事却彻底地改变了她,让我们先来看看改变后的小英。
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自由读读第五自然段。
【出示】说也奇怪,从那次演讲以后,小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她不再忧郁,开始和同学们一起交谈、游戏,甚至还走进了学校的舞蹈房……3、小英和以前相比有哪些变化呢?(“一起交谈、游戏”,“甚至”)师:真“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现在的小英变得怎样了?(活泼、开朗、自信)板书:自信4、结尾处有个省略号,想象一下小英还可能有哪些变化。
5、看到小英有这么大的变化,大家的心情怎样?(真替小英的变化感到高兴呀),就让我们高兴地来读读第5段吧,读出小英的自信!6、小英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想知道答案吗?课文第六自然段会告诉你的。
生自读。
7、指名回答。
(是掌声让小英有这么大的变化)再来读读小英的来信,我们还能从中知道些什么?【出示】“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次掌声,它使我鼓起了生活的勇气。
《掌声》教学设计(通用5篇)

《掌声》教学设计(通用5篇)《掌声》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名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掌声》教学设计(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掌声》教学设计1教材简析:《掌声》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课文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女孩小英因为小时候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残疾,从此内心很自卑,“总是默默地独自坐在一角”。
一个偶然的机会老师让她上台讲故事,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
当她犹豫再三“一摇一晃”走上讲台正紧张害怕的时候。
想不到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
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了生活的勇气,走出了困境,打开了向往美好生活的心扉,变得乐观开朗,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
课文以小英的感情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言简情浓,透过描写小英动作神态的词句,展现了两次“掌声”带给小英的内心变化过程。
表现了同学之间的关爱、鼓励和尊重,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教学目标:依托本单元的结构特点和本文的行文特色,以及三年级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水平,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第七自然段。
2、学会文后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凭借文本语言材料,感悟“要珍惜别人的掌声,更要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的内涵。
4、品读课文,学习“对比”的手法,尝试练笔。
其中,目标1为教学重点,目标3为教学难点。
设计理念:《课标》20xx版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以读为主,读中悟文,读中悟情,在读中思,在读中探。
同时,既关注文章写了什么,又关注文章为什么这样写,初步感知“对比”的写作方法,并尝试练笔。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歌曲导入,揭示课题1、播放《掌声响起来》,学生凝神静听。
《掌声》教学设计【优秀5篇】

《掌声》教学设计【优秀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掌声》教学设计【优秀5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掌声》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困境、愿意、轮流、情况、注视、热烈、持久、情绪、讲述、经久不息、渐渐平息”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变化。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10个生字,掌握重点字词的意思。
2、难点: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小英的变化。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质疑导入1、同学们,有人给你鼓过掌吗?因为什么给你鼓掌?得到别人掌声你心情怎样?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掌声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过渡:刚才同学们提了许多问题,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1、自由读全文,圈出生字词。
2、出示生字卡片。
3、小组开火车读。
4、你们觉得这些生字哪个字最难写?教师相机指导书写。
5、课文还有一些要求我们会认的字,我们也来认一认吧。
出示词语卡片。
6、你知道这些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吗?困境、珍惜、犹豫、注视、持久、轮流、讲述、经久不息、渐渐平息学生回答,师生共同学习。
7、明白了词语的意思,我们来给这些词找近义词、反义词吧。
近义词:注视(注目、注意);骤然(突然);珍惜(珍视、爱惜);轮流(依次)反义词:犹豫(坚决);忧郁(开朗)8、同学们,如果把这些词语放到课文当中你们会读吗?指名读课文。
掌声包含着鼓励和支持,代表着信任和关心,掌声改变了小英的生活。
老师这里有一封小英的来信,想看吗?出示小黑板。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
)三、走近小英,感受变化1、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第1自然段。
并思考问题:读了这一段,你能看出从前的小英是个什么样的孩子?(2)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
《掌声》教案【7篇】

《掌声》教案【7篇】《掌声》教案篇一谈话:今天这么多老师来听课,同学们欢迎吗?用什么方式来欢迎?看到有老师听课,同学们紧张吗?但是老师现在有点紧张,你们有什么办法让我不紧张一些呢?听了你们的掌声,老师真的没那么紧张了。
一、导入1、其实掌声是一种语言,它可以表示欢迎,也可以表示鼓励,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小英,去聆听她的故事。
2、齐读课题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用自己的话简单的说说发生在英子身上的故事?二、学习课文1、5、6小节1、今天小英给我来信了,想知道信上写了什么吗?出示: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次掌声,它使我鼓起了生活的勇气,我永远感谢这掌声。
2、同学一起读3、那一次掌声之前,小英是什么样的?带这这个问题默读第一小节4、交流:小英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5、她总是默默的坐在教室的一角,会想些什么呢?6、小英是那样的自卑,孤独,谁能通过朗读告诉大家。
同学起来读——齐读7、后来自卑的小英鼓起了生活的勇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课文哪一小节告诉了我们?(第5小节)谁愿意读?8、后面还有一个省略号,小英还会干什么事?9、这时的小英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活泼、开朗)10、让我们一起读出小英的活泼开朗。
三、学习课文2、3、4小节1、过渡:是什么让小英有了这么大的变化?(掌声)对!就是那一次掌声让小英永远也忘不了。
让我们再次走进那次演讲课。
同学们给了小英几次掌声?(两次)同学们为什么要给小英掌声,请同学们自由读2~4小节,画出描写小英表现的句子。
{投影出示: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的站了起来。
我们注意到,小英的眼圈儿红了。
小英在大家的注视下,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同学齐读这三句话(1)谁来读第一段话?小英为什么立刻把头低了下去?在那一刹那,小英会想些什么?(不想上台演讲,不想让同学看到她走路难看的样子,紧张,怕讲不好,受到同学的嘲笑。
掌声教学设计(通用16篇)

掌声教学设计掌声教学设计(通用16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掌声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掌声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29课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爱的奉献”。
所以《掌声》有着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
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感受爱,更要让学生学会奉献爱。
《掌声》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英子,在掌声的激励下,鼓起生活的勇气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
课文以英子的感情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言简情浓,透过描写英子动作神态的词句,展现了两次“掌声”带给英子的内心变化过程。
表现了同学之间的关爱、鼓励和尊重,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设计思路:1.与文本对话,注重品味(复习导入,整体感知英子的前后变化)。
2.与人物对话,深化体验(细细品读,品词析句,互动交流,深化主题,情感升华)。
3.与自己对话,联系生活,升华认识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段,深入理解课文,懂得课文中两次“掌声”的含义。
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2.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掌声的深刻内涵,了解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
懂得珍惜别人的爱,奉献自己的爱。
教学重点:1.通过对描写两次掌声的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英子的心理变化过程。
2.感悟“掌声”的内涵。
教学难点: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谈学法:1.朗读感悟法。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知识获得是自主习得的过程。
”因此,要在自主阅读、自由品读、自悟表达中体会情感,让学生在扎实的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2.想象体会法。
挖掘教材空白处,让学生开启想象的闸门,抒发内心情怀,发表独立见解,揣摩人物内心,产生情感共鸣。
3.联系生活法。
将课堂与生活有效整合。
教学方法:1.多媒体演示2.启发点拨3.创设情境4.抓重点词和读写相结合教学流程:第一个环节:课前交流,引出掌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掌声》教学设计
执教:淮阴师范学院第二附属小学范军武
教学目标:
1.能联系课文理解文中“犹豫、忧郁、经久不息”等生字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抄写最后一节;
3.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正确地看待自己。
【设计意图:对重点词语的理解不仅能有助于学生积累词语,更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感受小英心理变化过程。
从而懂得面对身处困境的人,应该予以鼓励与帮助。
】
教学重点:
通过表演,感受文中的人物动作、语言,体会小英的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
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正确地看待自己。
教学准备:PPT
课时划分: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掌声》一课,大家还记得课文讲述的是谁的故事吗?(小英)小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自卑、忧郁、勇敢、开朗)
二、走进文本
㈠学习课文1-3节
1.按要求自读课文
要求:默读课文一到三节,画出文中能体现小英自卑的语句或词语,体会小英当时的想法。
⑴指名读要求,明确要求。
⑵学生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并体会
2.讨论交流文中能体现小英自卑的词句,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走进
小英的忧郁的内心世界。
重点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读好:⑴她总是默默地
...
坐在教室的一角
...让人..。
⑵因为小时候生病,一条腿落下了残疾,她不愿意
看到她走路的样子。
⑶小英犹豫
...地站了起来。
我们
..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
注意到,小英的眼圈儿红了
.....。
3.角色扮演
⑴找人扮演小英,小英和同学们要明确角色转换并正确定位。
引导“小英”说出自己的担心。
引导同学们说说:作为小英的同学,我们应该怎么做?
⑵说说大家要通过你的目光中表达什么样的意思?
⑶“小英”能从大家的目光中读懂什么?
㈡学习课文第四节
1.小英“一摇一晃”地走上讲台,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鼓掌。
(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
)
2.采访:
同学们:你们用掌声告诉小英什么?(鼓励)
小英:你从大家的掌声里读懂了什么?
3. “小英”读文中的话替代讲故事。
(掌声渐渐平息,小英也镇定了情绪,开始讲述她童年的故事。
故事十分动人,她的普通话也很好。
)
4.教师引导:当她结束演讲的时候,班里又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大家鼓掌)
5. 采访:
同学们:你们这一次又用掌声告诉小英什么?(赞扬)
小英:你从大家的掌声里读懂了什么?你想对大家说什么?此时的心情怎样?(感谢、高兴)
6.小英在大家的掌声里“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同学们的掌声里微笑着走下讲台。
”
7.女生读第四节,整体感受小英的心理变化过程。
㈢学习第五、六节
1.教师引读:说也奇怪,从那次演讲以后,小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她不再忧郁……
2.读了课文,你还知道,小英去了哪儿?做了什么?
总结:此时的小英已经由原来的自卑、忧郁变得勇敢、开朗。
思考:是什么改变了小英?(掌声),你知道掌声里包含了什么?
掌声里包含了(),
掌声里包含了(),
掌声里包含了(),
掌声里包含了()
……
3.出示第六节“我永远也忘不了……我永远感谢这掌声。
”(齐读)
㈣学习第七节
1.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出示第七,齐读课文
4.抄写第七节。
5.再读第七节。
(是啊,人人都需要掌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
三、总结布置作业。
1.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
让我们应该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2.请大家课后将课文的最后一节背上来,并努力做到。
四、板书设计:
自卑鼓励勇敢
掌声
忧郁赞扬开朗
感谢
【设计意图:这样的板书设计能使学生对文本内容一目了然,对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也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同时,透过板书,也可以看出“掌声”是多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