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爸爸的花儿落了》学案

合集下载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优秀7篇)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优秀7篇)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优秀7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这里作者为大家分享了7篇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希望在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的写作这方面对您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初步学会自己查找资料,根据课后题目理解课文内容;对同一题材的小说、音乐、电影的比较感悟。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课文的学习,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作者的童年生活;体会小说所要表达的“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这一感情基调。

教学重点:爸爸是个怎样的人?对我成长的影响?爸爸的花儿落了的具体含义?文章哪一部分是插叙,作用?教学难点:对小说、音乐、电影的比较感悟教学时数:1课时课前准备:学生自己搜集作者作品资料,并对课文提出疑问。

教学过程:活动主线教师主导学生主体预期效果一、教师播放音乐《送别》一个人的童年生活无论是快乐还是忧伤,到若干年后回首都会发现是自己脑海里的一笔宝贵的财富。

专注地听联想吸引注意二、检查预习请同学来说说林海音和《城南旧事》自己介绍能够说得比较具体三、朗读请挑一段较受感动的语段来读。

接二连三积极举手激发动机,主动介绍,大胆表现。

四、重点问题讨论(问题根据文章重点和学生疑问确定)1. 爸爸是个好爸爸吗?2. 对我成长的影响?3. 爸爸的花儿落了的具体含义?4. 文章哪一部分是插叙,作用?小结:小说之美积极讨论通过活动,学生自己将问题基本解决五、《送别》歌曲赏析小结:音乐之美专注地听动情地唱谈谈体会通过对歌曲的感悟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六、电影片段欣赏与文章中的小音子像吗?有什么不同?小结:电影之美饶有兴味地观看七嘴八舌地谈论通过比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七、总结深化(再播放音乐)我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了小音子的童年生活,感受了文章里那种“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的感情基调。

2.爸爸的花儿落了(导学案)

2.爸爸的花儿落了(导学案)

2 爸爸的花儿落了课题爸爸的花儿落了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积累词语。

2.了解作者及作品。

3.了解插叙手法、事物线索、伏笔。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2.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本文父亲对“我”严中有爱的深情,并从“我”的成长中得到启示,从而更深刻地认识生活,体味亲情,理解亲情。

课前预习作者简介 林海音(1918—2001),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台湾苗栗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

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芸窗夜读》《窗》;短篇小说集《烛芯》《城南旧事》《婚姻的故事》;长篇小说《春风》。

其中,她以童年经历为蓝本创作的《城南旧事》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出版。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城南旧事》(北京出版社1984年版)。

该小说的背景是1923年到1929年间的北平。

小说营造了浓郁的京味氛围,它所描述的北京城乡习俗、杂粮面食制作、民间谚语传说、土语方言以及胡同街坊的趣闻轶事,都活现了老北京的面貌。

本文是《城南旧事》的最后一章。

林海音曾经有一个叔叔在大连参加抗日活动,后被日本人毒死在狱中。

林海音的爸爸前往大连收尸,身心俱疲,回京后不久,肺病复发,于1931年去世,本文就是从这场病写起的。

读准字音 花圃(p ǔ) 咻咻(xi ū) 肿胀(zh ǒng zh àng )叮嘱(zh ǔ) 骊歌(l í) 麻渣(zh ā)廊檐(y án ) 玉簪花(z ān ) 栅栏(zh à)恐惧(j ù) 掸子(d ǎn ) 懒惰(du ò)辨清字形 掸(dǎn)掸子 辨(bi àn )分辨 惮(d àn )肆无忌惮 辨(bi àn )分辨殚(d ān )殚精竭虑 辫(bi àn )辫子理解词语 谢词:在仪式上所说的表示感谢的话。

第2课 爸爸的花儿落了学案

第2课 爸爸的花儿落了学案

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文章主旨,抓住关键词。

2.掌握生词:心事,恼怒,擦干,消失。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理解文章中的情感细节。

4.学会用Markdown格式输出文档。

预习•请提前准备好《小学学习网》课程配套的辅导资料和文具。

导入1. 呈现画面播放一个橙黄色的花瓣落在草地上的画面。

2. 谈论文章标题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

•什么是花儿?•花儿落了,意味着什么?•爸爸的花儿落了,爸爸会有什么感受?学习1. 阅读文章请学生阅读文章《爸爸的花儿落了》,重点理解文章主旨和文中的情感细节。

2. 生词解释让学生解释生词含义并且拼读。

•心事:指内心的疑虑、困惑。

•恼怒:表示气愤、生气。

•擦干:用手或布擦去水、泪等湿润的东西。

•消失:指物体或者人物在视线中不见了,没有了。

3. 听读课文带着学生一起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音语调的表达,调整学生的朗读节奏和语感,展现文章的情感。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看见爸爸捡起花瓣,却不小心碰到了花。

我想寻求父亲的原谅,可是我太小了,却不知道该怎么做。

我知道爸爸的心事,因此我不再玩游戏,我只是安静地坐在一旁。

爸爸来到我身旁,为我擦去湿润的眼泪。

我知道他是想要给我温暖,我也知道他的心情。

爸爸恼怒地对花说:“为什么要掉落呢?”我轻声对花说:“还是要拼命开放啊,所以,只好落下来了。

”花儿说:“谢谢你,你真的很了解我。

”我慢慢地看着花儿,看着它的花瓣,逐渐消失在眼前。

4. 思考问题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爸爸为什么恼怒?2.作者为什么安静地坐在一旁?3.花儿为什么感到欣慰?4.文章的主旨是什么?5. Markdown格式输出教学如何使用Markdown格式输出文档,并要求学生将本节课的学习笔记,以及思考问题的答案,以Markdown文本格式输出。

实践完成本部分内容后,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完成写作或艺术实践,将语言和思想更好地应用和体现。

总结本节课带领学生使用Markdown格式输出文档,锻炼学生的电脑操作能力。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教案名称:《爸爸的花儿落了》学前教育教案教学目标:1.培养孩子对家庭、亲情的认识和感恩之情。

2.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3.增强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细致观察的能力。

教学内容:1.学习儿歌《爸爸的花儿落了》。

2.认识花儿的基本形态特征。

3.分析花儿凋谢的原因。

4.学习绘画花朵。

教学准备:1.儿歌《爸爸的花儿落了》音频或视频。

2.图片或实物花朵。

3.彩色画笔和纸。

教学活动:活动一:引入1.播放《爸爸的花儿落了》儿歌,帮助幼儿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引导幼儿谈论歌曲中的内容,了解故事背景和情节。

活动二:认识花儿1.准备图片或实物花朵,引导幼儿观察花朵的颜色、形状、叶子等特征。

2.通过观察和讨论,帮助幼儿认识和区分不同种类的花朵。

活动三:分析花儿凋谢的原因1.引导幼儿思考花儿为什么会凋谢。

提问:“花儿为什么会枯萎?”2.倾听幼儿的回答,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

3.提示幼儿,花儿凋谢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缺水、缺养分、气温变化等。

活动四:绘画花朵1.给每位幼儿提供纸和彩色画笔,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和观察,画出自己心目中的花朵。

2.引导幼儿关注花朵的形状、颜色和细节,鼓励他们发挥创造力。

活动五:总结1.回顾整堂课的内容,提问幼儿:“你们学习到了什么?”2.鼓励幼儿用简单的话语表达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教学延伸:1.家庭活动:鼓励幼儿与父母一起观察家中的花卉,并一起浇水、养护花儿,培养对家庭的关爱和责任感。

2.DIY活动:引导幼儿使用废旧材料制作花瓶,为绘画好的花朵制作一个漂亮的容器。

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参与情况。

2.教师收集幼儿绘画的作品,并对其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通过教唱儿歌、观察花朵、绘画等活动,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细致观察的能力,并增强了对家庭和亲情的认知。

同时,鼓励幼儿发挥创造力,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教学延伸和家庭活动的推荐,进一步促进了家庭和学校的互动合作,提升了教学效果。

《爸爸的花儿落了》学案

《爸爸的花儿落了》学案

大同市煤矿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学案(9--11)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第1---3课时)主备:李新权审核:班级:姓名__________教师寄语:父亲是一本书,你要用一生去解读。

【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插叙写法。

2、能抓住主要事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纯朴真挚的父爱。

【学习重点】1、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插叙写法。

2、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感受纯朴真挚的父爱【学习难点】正确理解不同形式的父爱。

【相关链接】《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自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部分。

《城南旧事》写的是20年代末北京城南的事情。

林海音虽然祖籍台湾,但北京却留下了她童年、少年、青年的足迹,所以作者说:“北京是我的第二故乡。

”《城南旧事》是她美好回忆的结晶,内容中处处流露出作者在北京生活的影子,甚至主人公的名字“英子”也是她的小名。

1948年,在北京生活了25年的林海音又回到了台湾老家,并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

作者想念北京,缅怀童年,所以说,《城南旧事》不仅是林海音童年及青春美梦的重温,更是她对已逝岁月的神往和深深的眷恋。

【自主学习】(1)根据拼音写汉字。

衣jīn() 懒duò( ) dǎn()子lí( )歌叮zhǔ()徘huái( ) zhà( )栏恐jù( ) 花pǔ() 玉zān()花(2)填入下列空白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英子,不要怕,________什么困难的事,_______硬着头皮去做,________闯过去了。

”A.不管只有才能B.不论只要才会,C. 无论只有就D.无论只要就(3)根据课文,在横线处填上合适的词语,体会作者描写的生动细腻,用词的准确精妙。

①爸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_______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

爸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_______起鸡毛掸子________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________,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精选6篇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精选6篇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精选6篇板书设计篇一爸爸的花儿落了说一段故事谈一点感受品一品语言悟一悟人生语文教案《爸爸的花儿落了》篇二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的思路2、认识父亲这一人物形象3、感受人间至爱亲情教学重点:通过父亲这一人物形象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课前准备:学生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放《父亲》这首歌,创设情境。

刚才我们怀着对父亲的崇敬之情聆听了一首为我们的父亲唱的颂歌。

听着这优美的旋律,感受着父爱的深沉与博大,我们怎能不去感谢给予我们生命与厚爱的父亲呢?在一篇课文里同样有一位父亲值得我们去歌颂。

板书课题。

二、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学习,教师深入到各个小组了解情况。

(一)整体感知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思考问题。

显示问题。

想一想:文中情节哪些写的是眼前事,哪些是回忆的事,如何引出的'?小组讨论交流,教师视情节引导:上下文联系起来,具体语句……(二)合作探究我们理清了文章的思路,你在阅读时还发现了哪些问题呢?请小组合作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相互质疑小组中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靠集体的智慧战胜一切困难。

灵活安排:学生可指名求教,其他学生也可自告奋勇及时求助。

(四) 教师导学通过刚才的求救及救助,我感受到了同学们思维火花的碰撞,我也遇到了一些难题,大家愿不愿意帮我去征服它们?请大家自由闯关!显示:自由闯关每人仅限一关,聪明的你闯哪一关?第1关:本文题目为“爸爸的花儿落了”有什么含义?第2关:你认为“花”在叙述构思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第3关:� 我们每个人都要长大,都含有父亲的呵护,你的父亲是如何教育你的呢?请畅说欲言。

(六)教师总结文中的父亲让我们感受到了父亲对自己的关爱,我们也体会到了我们的父亲对我们的关爱,那么,就让我们在我们成长的记忆长河中谨记:生活中,有个人叫父亲,有种爱叫父爱。

附:板书设计爸爸的花儿落了《爸爸的花儿落了》的教学设计篇三【教学目标】1、能力目标:能准确归纳课文内容,揣摩理解故事中蕴含的真情。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优秀8篇)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优秀8篇)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本文是可爱的小编有缘人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优秀8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浏览全文,理请思路,了解插叙的巧妙运用。

2、品味语言,体味父爱,感悟成长。

3、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领悟作品的内涵,丛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教学重点】感悟影响我成长的父爱。

【教学难点】理解成长的真正含义。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运用多媒体视频播放短片。

师:这是中国台湾女作家林海音在历经世事之后,回想童年的一段内心独白。

从中我们可以深切的感受到他对童年的无限怀念之情。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家的思绪,走进她的童年,看一看伴随着爸爸的花开花落,她是怎样一步步成长的。

(板书:爸爸的花儿落了林海音)二、浏览全文,整体感知组织学生快速浏览全文,弄清哪些写的是眼前事,哪些是回忆的事,回忆的事是怎样引出来的,从而了解文章内容,理清全文脉络,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了解插叙的巧妙运用。

板书:眼前事 1 ↓32↓35──35↓ 54──68回忆事2──3133──3438──53探逃爸盼闯望学爸望练爸挨爱长寄爸打花大款`三、体悟真情本文回忆了这么多往事,作者重点写的是哪一件?(逃学挨打)。

下面,我们来欣赏根据这件事拍摄的电视散文《迟到》:看完之后,思考:1、你感受较深的是什么?2、这件事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3、� 感悟影响我成长的父爱,引起情感的共鸣,得到有益的启示。

英子在风里、在雨里、在爸爸爱的港湾里漂流,再一次又一次的磨练中渐渐成长,你能找出英子成长的足迹吗?“花儿“在本文中有什麽作用?四、感悟成长1、“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呀!”你可能也有过这样的感受,试结合自己的体验与同学讨论,“我们”为什么既喜欢,又害怕变成大人?2、如何理解文中“我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五、品位语言本文叙述的都是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琐事,我们读后却被深深地感动,并产生了心灵的共鸣。

2.爸爸的花儿落了导学案及答案

2.爸爸的花儿落了导学案及答案

平安区第三中学语文七年级(下)《爸爸的花儿落了》学案一、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请根据汉字写拼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肿胀()叮嘱()皱眉()衣襟( ) 骊歌()雇()花圃()玉zān()花鸡毛dǎn()子气xiū xiū()pāi huái ( ) láng yán ( )2.解释下面词语。

(1)骊歌:告别的歌(2)徘徊:在文中指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起伏.(3)知交:知己的朋友(4)肿胀:肌肉、皮肤或黏膜等组织由于发炎或淤血充血而体积增大。

(5)叮嘱:反复嘱咐。

(6)恐惧:惊慌害怕,惶惶不安。

(7)骊歌:告别的歌。

(8)花圃:培育花儿幼株或幼苗的园地.(9)谢词:在仪式上所说的表示感谢的话。

也作谢辞。

(10)闯练:走出家庭,到实际生活中锻炼。

(11)油鞋:一种涂上桐油,于下雨天穿着的鞋。

(12)挪窝儿:离开原来所在的地方,这里指起床。

(13)鸡毛掸子:用鸡毛绑成的清除灰尘的用具。

(14)咻咻:模拟挥舞鞭子时发出的声响。

3.作者链接林海音,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

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回到台湾,当时台湾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她的父亲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在北京长大,毕业于北京新闻专科学校,后任《世界日报》记者。

1948年8月同丈夫回到台湾任报社编辑。

本文节选自《城南旧事》,《城南旧事》是一篇短篇小说。

写的是20年代末,北京城南的事情。

二、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1.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内容。

2.按时间先后顺序划分文章的结构。

3.文章写了哪些事情,其中哪些是眼前的事,哪些是过去的事?4.爸爸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5.文章以“爸爸的花儿落了”为题有什么含义?6.文中是如何暗示爸爸病得很重,将不久于人世的?7.从哪些地方看“我”已经长大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爸爸的花儿落了》学案(2课时)姓名
第一课时
一、了解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
2、朗读课文,掌握字词,初步感知文意
3、弄清楚文中所写的事哪些是眼前的事、哪些是过去的事,理解插叙的运用
4、理清课文结构
二、自主学习
了解作家作品
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听读课文,掌握字词
①给加点字注音
鸡毛掸.子肿胀
..玉簪.花
..咻.咻叮嘱
恐惧
..骊.歌花圃.挪.窝儿耻.笑
②解词
谢词:叮嘱:
徘徊:骊歌:
知交:闯练:
2、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①从时间角度来看,课文所写的事可以分哪两类?
②眼前的事主要写了哪些?
③围绕毕业典礼这条线索还写了哪些事情?
④后面的这些事情是怎样安排的?
三、当堂训练
1、阅读第14节—29节(“有一天,下大雨”——“又拿出两个铜板来给我”)回答下面问题:
①写出选文记叙的要素。

时间:___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___;人物:_____________;
事情的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情的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情的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说说“我”挨打前的流泪,挨打时的哭号,在课堂上差点儿流出泪来,原因分别是什么?
③用一句话概括选文内容。

④文中写爸爸给我穿夹袄的一连串动作,这些动词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达了爸爸什么样的感情?
⑤文中记叙的事情表现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
⑥这件事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⑦联系全文说说爸爸是个怎样的人?爸爸在“我”的生活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2、完成下面的课文结构图:
(1)毕业典礼前(2—12)回忆
(13—31)回忆
(32)毕业典礼开始(33—34)回忆
(35—37)毕业典礼进行(38—45)回忆常常有人要我做大人
(46—53)回忆
(54—68)毕业典礼后
第二课时
一、了解目标
1、能找出并理解文中爸爸病危的几处伏笔
2、结合材料分析爸爸是个怎样的人,他对“我”的成长有着怎样的影响
3、文中写花有什么作用?标题“爸爸的花儿落了”该如何理解?
4、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真的长大了?
二、自主学习
品味探究
1、课文中,“我”从爸爸的一席话引出对往事的回忆和眼前事的思考,阅读下面爸爸的三句话,看文中哪几件事与这三句话相照应?
①“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②“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到学校去,这是你在小学的最后一天了,可不能迟到!”
③“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
2、重点阅读爸爸逼“我”去上学以及毕业典礼后“我”急着回家两部分,讨论下面的问题。

①前一部分回忆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②后一部分“我”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3、从全文看,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4、文中爸爸爱花,花作为线索贯穿小说始末,请筛选有关花的材料,说明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5、文章没有正面提及爸爸病危、濒死,写得很含蓄,但文中处处有伏笔,试作点分析。

6、“爸爸的花儿落了”,是什么意思?试分析题目的含义
三、当堂训练
一、阅读第54节至结尾(“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我已不再是小孩子”)回答下面问题:
①找出文段中暗示爸爸即将去世的句子。

②选文末尾说,“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③虽然“爸爸的花儿落了”,但却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④题目“爸爸的花儿落了”有何含义?
⑤成长中的你,对于长大怀有的是向往之情还是惧怕之心呢?并说说理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