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周易》的象数图示结构(一)

论《周易》的象数图示结构(一)
论《周易》的象数图示结构(一)

论《周易》的象数图示结构(一)

摘要:《周易》的《易经》文本源于上古占筮,它体现着《周易》思想体系发展过程中的前哲学阶段。取象运数是《易经》思想的一个显著特征和主要构成。《周易》特别是《易经》对于客观认识有着一个完整的"图示"结构,在这个结构中象是基本的结构单元,数是连接这些单元的根本法则的载体。

关键词:《周易》、象数、结构、单元、载体

《周易》思想的一个显著的特征和主要构成是其取象运数的思维方式,这种方式直接与筮卜有关,并且成为后世象数易学的发端。

卜筮,分别指龟卜和筮占两种占卜的方式。卜筮在古代的占卜体系中,不同于其它的方式如天文占、式占、形法等,是一种独特的类型。卜筮"来源于用动物之灵或植物之灵作媒介物去沟通神人的原始崇拜习俗",其起源均相当古老,仅以现有的考古发现来看,至少可以追溯到商代。商周时期,卜筮已经是"决嫌疑,定犹与(豫)"的主要占卜形式,其思想基础在于认为"龟之言久也,十(千)岁而灵,比(此禽兽而知吉凶也。蓍之为言蓍(耆)也,百年一本,生百茎,此草木之寿(俦)知吉凶者也,圣人以间鬼神焉",是万物有灵论的表现。古代占卜中,蓍、龟、或筮、卜常常相提并论,这是因为在古人看来,它们是"象""数"互补的两种占卜形式,在实际占卜中,二者也常被结合在一起交替使用。关于筮法的起源,古代文献中有许多不同的说法,始终莫衷一是。近几年的考古成果使得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取得了重大的突破。现在人们已将商周时期甲骨、铜器、陶器、石器等出土文物上的一种数字符号确认为早期的卦画,并把它们破译成功,从而证明,至少在商代,筮法就已存在。从现有发现看,商周时期的卦画一般是用数字以竖写形式表明,所用数字包括十进制数位中的一、五、六、七、八、九六个数字,省去了二、三、四(因卦画竖写,难以辩认),不包括十(属于下一进位的"一"),并且既有作三爻者,也有作六爻者,与《周易》用阴阳二爻表示六、七、八、九这四数中的九、六不同。早期卦画用数较多,说明其用蓍之数和揲蓍之法与《易传.系辞上》所述不尽相同"。另外,占筮的另外两个系统,即所谓的《连山》、《归藏》,从现存资料来看,其筮法也与《周易》筮法有一定的差别,所谓"占异者,谓《连山》、《归藏》占七、八,《周易》占九、六,是占异也",《连山》、《归藏》占"彖"不占"变","彖"为筮数七、八,"变"乃筮数九、六,"《连山》、《归藏》占"彖",本其质性也;《周易》占变者,效其流动也"。有鉴于此,可以做如下的推断:

(1)中国古代的筮占从根本上讲是一种数占,它是以一定数量的蓍草作算筹,按特殊的方式排列(揲蓍),将所得余数易为卦爻(布卦),以此来占断吉凶。"从目前的考古发现来看,这种占卜方法比骨卜出现要晚,而与龟卜约略同时,都是从商代就已存在,肯定是在《周易》产生之前"。

(2)早期筮法的蓍数和分数程序应与后世有不少差异。

(3)在易卦发展过程中,数字符号出现在前,抽象的阴阳卦画则远在其后。至于龟卜与筮占的关系,向来有"筮短龟长","大事则卜,小事则筮","凡国之大事,先筮而后卜"等说法,究其原因,在于"易之数繁,其兴较晚,大抵殷以前但有卜,殷周之际易始兴,至周而始盛行。……易之数精,手续简,龟之象显,手续繁,故筮卒代卜而起,当易筮之始兴也,人皆习于龟卜,重龟而轻筮,故有筮短龟长,大事卜小事筮之说,其后卜筮并重,终则卜废而筮行矣"。因此,可以认为从龟卜向筮占的转变,是一个合乎自然和人类认识水平发展的合理过程。钻龟取象,其裂痕乃是自然成文,而卦象是通过手数蓍草之数,按规定的变易法则推衍而成,前者出于自然,后者靠人为的推算。再者龟象形成后,便不可改易,卜者即其纹理,便可断其吉凶;而卦象形成后,还要经过对卦象的种种分析,甚至于逻辑上的推衍,方能寻出吉凶的判断,这同观察龟兆相比,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更多的思想性。这表明,"占筮这一形式的形成和发展意味着人们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了,卜问吉凶的人为的因素增加了。"。

王夫之有论龟卜和筮占之别云:"大衍五十而用四十有九,分二,挂一,归奇,过揲,审七八九六之变,以求有乎理,人谋也;分而为二,多寡成于无心,不测之神,鬼谋也","若龟之见兆,但有鬼谋,而无人谋"。王夫之此论,切中龟卜、筮占的根本之别,由于筮法重视对数的推算和对卦象的分析,重视人的思维能力,所以后来从《周易》中终于导出深邃的哲学体系,原因正在于此。

在《周易》的思想体系中,《易经》所体现的是一个"前哲学化"的阶段,在语言的体系上也还是对客观现象的某种形式的描述和模拟,尚没有完整地形成一个在语言上解析客观世界的思辩结构。就《易经》的文本而言,由六十四卦组成,每卦包括卦形、卦名、卦辞、爻辞四个部分,其中卦形(或曰卦符)是一个独特的符号系统,而由卦名、卦辞和爻辞组成的文字系统则是在上文中所述及的筮占的综合记录。

对通行本《易经》的卦文辞内容进行条理和归纳可以看出,就文本而言,所涉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以自然现象的变化比拟人事的变化,如:

"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无咎无誉。"(《大过.九五》)

"鸿渐于陵,妇三岁不孕,终莫之胜,吉。"(《渐.九五》)

一类是专涉社会生活,明示人事的得失,此类辞句最多,如:

"乘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屯.六四》)

"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剥.上九》)

"迷复,凶,有灾眚。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复.上六》)

一类是单纯的占断之辞,即判断吉凶的辞名,如:

"元亨,利贞。"(《干》)

"元亨,利牝马之贞。"(《坤》)

这些卦爻辞中显然透露出了占筮者所处年代的社会生活的一些风貌,也反映出了当时社会意识形态的许多侧面。首先,作出占筮,与原始的宗教观相联系。这种宗教相信外在自然的上天有着广义的人格和强大的、可以支配万物的能力,它可以推动宇宙的运转,并促进万物化育遵循一定的、广义的秩序,即"道",地有地道,人有人道,社会有社会之道,万物有万物之道,这些道均与天道(或曰"易")同构,并可以进行同构的体验转移,因而上天与万物、天道与万物之道之间存在着互通的"信使"-即体天地之灵的蓍草。因此,虽然人事不可以左右天道,却可以通过祭祀、祈祷、卜问等方式体验和领悟天道,天道与人道具有一致性。这种宗教观归根截底是一种有神论的世界观。《易经》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对占卜的态度中体现了先民企图摆脱逆境生活的忧患意识和奋发有为的精神,这些思想对后来易学的发展发生了深刻的影响,《周易》之所以被认为是关于天人之道即世界根本原理的学问、被认为是关于事物发展变易法则的学问、被认为是关于人生修养的学问,都是由这些思想推衍出来的。在《周易》的思想体系中,"象"有二重含义:(1)指现象、形象,是有形可见的具体器象,所谓"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易传.系辞上》);(2)指象征、法象,即《易经》用卦爻等符号象征自然变化和人事吉凶,《易传.系辞》论曰:"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王夫之进一步论曰:"天下有象,而圣人有《易》,故神物兴而民用前矣。"

易象在《易经》中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以至《左传.昭公二年》中韩宣子将《易经》迳称为《易象》。易象在《易经》中有着不同的层次区别:

(1)阴阳二画之象卦符(卦形)是由阴(──)、阳(──)两种符号组合而成的,这两种符号喻示着大自然万事万物矛盾对立的情状,也是万事万物最根本的两种抽象要素。这两种符号在易学体系中又被称为"爻","爻也者,效天下动者也"(《易传.系辞下》,爻的本质特征在"效"和"动",是促使事物运动变化最基本的两种相互对立的因素。

(2)八卦之象阴爻和阳爻经过不同的组合,三迭而成八种三画的卦形,"卦"也在此有了明确的意义。《说文解字》释曰:"卦,所以筮也,从卜,圭声"。《周易正义》引《易纬.乾坤凿度》云:"卦者,卦也。言悬物象以示于人,故谓之卦。"显然,卦在《易经》中是占筮的基本符号系统。八卦以阴阳二爻的不同组合形式象征着世界万物的八种基本物质形态,其中"干"()三阳爻相迭,象征阳气上升为"天";"坤"()三阴爻相迭,象征阴气下凝为"地";"震"()两阴爻迭于一阳爻之上,象征上两阴下降,下一阳上升,阴阳冲突,爆发为"雷";"巽"()两阳爻迭于一阴爻之上,象征两阳升腾于一阴之上,犹"风"行地上;"坎"()一阳爻置于两阴爻之间,象征上下之阴蓄中一阳,犹如"水"以阴为表,内中蕴藏阳质;"离"()一阴爻置于两阳爻之间,象征上下之阳蓄中一阴,犹如"火"以阳为表,内中蕴含阴质;"艮"()一阴爻迭于两阴爻之上,象征上为阳、下蓄阴,如"山"以坚石为表,下含丰厚的湿土;"兑"()一阴爻迭于两阳爻之上,象征上为阴形,阳蓄其中,如"泽"外表为阴湿之所,下层却含有丰富阳气。

应该说,八卦和阴阳二爻在《易经》的卦形系统中是隐而未彰的,对它们的解析在《易传》中才完整而系统地完成,后世易学在此基础上又有进一步的发展,八卦从卦名、卦形、卦象拓展到卦位、卦序、卦数等更多要素。但是,从根本上说,后世在认识水平上所取得的深入和提高,都是以《易经》文本中卦形与其相应卦爻辞的关系为基础的,阴阳二爻(两仪)和八卦的基本取象是《易经》卦象系统的原始构成。

(3)六十四卦之象这是通常所见的《易经》卦形系统,它是由八卦两两组合排列的六爻相迭而成的。卦象从两仪到八卦到六十四卦,完成了认识从根本要素到基本属性再到事物发展基本性状的具象化过程。六十四卦是对世界万事万物的性质和状况的直观模拟,它与卦爻辞中透露的三百八十四爻象相结合完成了对世界的结构性"图示"或"图解"。清人江永结合《易传》的阐释,在其著作《河洛精蕴.卦象考》中,对《易经》文本中所涉及的卦象做了系统的整理,并将其归纳为以下几类:

1.天文类卦象:天、日、明、月、斗、沫、云、风、雷、震、电、雨、霜。

2.岁时类卦象:十年、三年、三岁、八月、寒、月几望、旬、七日等。

3.地理类卦象:地、火、水、泽、山、西南、东北、南、田、野、城等。

4.人道类卦象:父母男女、祖妣、父子、母、王母、女、婚媾、夫妇等。

5.人品类卦象:高宗、帝乙、箕子、大人、君子、小人、幽人、武人等。

6.人事类卦象:言、履、行、涉、旅、富、市、耕、事、得失、讼、狱等。

7.身体类卦象:身、首、顶、寡发、广颡、面、鼻、目、眇、盱、视等。

8.饮食类卦象:饮食、口实、朵颐、噬肤、噬嗑、噬腊肉等。

9.宫室类卦象:宫室、屋、庐、栋、庭、阶、门、户、牖、巷、邻、旅次。

10.货财类卦象:玉、金、圭、布、帛、贝、资。

11.器用类卦象:书契、车、大车、舆、轮、辐、舟辑、匕鬯、鼎、釜等。

12.国典类卦象:庙、祭祀、用牲、亨帝、亨山、宾王、亨、锡马、锡命等。

13.师田类卦象:征伐、行师、戍、克、攻、狩、田、三驱、即鹿。

14.动物类卦象:龙、鱼、豚鱼、鲋、鳖、蟹、蠃、蚌、龟、马、白马等。

15.植物类卦象:木、株木、杞、苞桑、杨、木果、瓜、稼、苋、竹、萑苇等。

16.杂类卦象:圆、方、长、高、均、文、通、乾卦、毁折、附决、大赤、赤等。

江永的分类取舍,大都直接取材于卦爻辞,也有依据《易传》特别是《说卦》的取象方法,其归纳方式或有可议之处,但大致概括了《易传》所涉自然、社会乃至人生的各个侧面,为全面理解易象提供了线索。

通过以上对《易》象的解析可以认定,"象"在《易经》乃至整个《周易》的思想体系中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的认识范畴,有必要对其本体作深入的考查。毫无疑问,"有所感而象生",

"象"产生的基础是人类感官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所谓"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易传.系辞上》)。"外界种种经感官而成印象,印象之共相即为概念,概念亦存诸象。概念既生矣,运思其可矣,新知亦出矣",显然,在"象"的形成过程中,作为认识的主体,对外界刺激所做出的反应并不是被动的。皮亚杰(JeanPeanPiaget)的发生认识论对于认识结构的揭示有助于厘清"象"的本质所在。皮亚杰认为:"每一个刺激要引起某一特定反应,主体及其有机体都必需具有反应刺激的能力"。因此,外界事物的刺激是通过内部反应能力而起作用的,认识是依照主体能力的发展而演化的。皮亚杰又进一步提出,主体能力必须以内在结构为基础,因为结构决定功能,主体没有内在结构,就不可能具有适应外界的能力,所以,智慧本质上是一种认识结构。基于这样的认识,皮亚杰提出了一个所谓"图式"(Scheme)的概念,即主体"动作的结构或组织"。有了这样一种认识的功能结构,主体才能够对客体的刺激做出反应。皮亚杰认为:"任何图式都没有清晰的开端,它总是根据连续的分化,从较早的图示系列中产生出来,而较早的图式系列又可以在最初的反射或本能的运动中追溯它的渊源"。因此,主体所具有的第一个图式是遗传获得的图示,即本能动作的图示。这种图示在以后的活动中逐渐发展成为各种后天的认识图式。至于人类较高级的认识图示如时空、因果等概念都不是遗传的,而是主体实物动作内化的产物。这样一个发展过程被皮亚杰称为"主体的建构"(construction),客体只有通过主体结构的加工、改造才能被主体认识,而主体对客体的认识程度完全取决于主体具有什么样的认识图示。在这个意义上,客体结构是主体建立的,随着主体认识图示的发展,对客体的认识也不断深化。皮亚杰把这个过程称为客体建构。如此,认识发展实际上就是通过活动使主体和客体发生相互作用,在相互作用中进行主体和客体的双重建构。"象"正是这样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认识的"图示"(显然是直观、具象的)结构,《易》象两仪和八卦,是抽象的关于世界本质认识的主体结构。以此为基础,形成了一个具象的对世界万事万物性状的模拟结构-六十四卦系统。从这样的一个角度来说,"象"是主体对客体的一个能动的反应,六十四卦虽然包融了客观世界的各种现象,但是这些现象只有通过卦象系统的逐层解析,才能在主体的意识中形成本质性的认知。所以,"《易》象与一般之象无殊,唯须依卦始成其应。《易》之用不离象,《易》象之殊义由用《易》始显。卦有动刚象有变,六爻相互对应,卦象遂交错系联。占者意会之,《易》象乃应占事而生义,此所谓'称文小,其取类也大'"。

存在和关联是认识的两大主题,《易》象,包括其思想基础卜筮,与其它许多以预测吉凶为目的传统方术一样,其基本的结构框架都是对"存在之间的关联"的关注,这也是整个中国传统思想的基本构架,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作为结构之间相互联系的内在逻辑不尽相同(譬如许多方术的理论基础是五行的生克,与易占以阴阳时位为判断依据就有所差异)。"象"是《周思》思维模式中存在的一种基本方式,而"数"则是联系这种存在方式的根本的"逻辑"(显然不同于西方的形式、数理等逻辑系统),也是变易法则的具体、本质的体现。

数及数学的起源,如恩格斯指出的那样:"数学是从人的需要中产生的,是从丈量土地和测量容积,从计算时间和制造器皿产生的"。据学者研究,商代的数学发展已具有相当的水平,如用干支纪日,用文字纪数。至周代,对数的认识范围又大大扩展,筹算方法也已臻成熟,整数四则运算普遍开始应用。数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对自然认识开始向抽思维方向的发展,对符号的认识和理解也从此开始,人类的认识由对运动的感知阶段逐步转向运演阶段。而当运算方式逐渐完善之时,人类的认识已经达到能够形式运演的阶段。此时,思维能力已超出事物的具体内容或感知的事物,其特点是"有能力处理假设而不只是单纯地处理客体","认识超越现实本身"而"无需具体事物作为中介了"。由此,数及其运演法则成为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时间、空间运动以至发展的因果关系进行思维"处理"的基本结构体,而由于对数的认识以及数的运演法则的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结构体,因此导致了对客观世界不同模式的构建。

《周易》认识范畴中的数或曰易数,是《周易》结构模式中特定的关于数的思想,它是占筮方法的基本构成,并且在占筮定卦中应用,其中,象以数定而数以象显,构成了象数共生的范式。

《易经》的卦爻辞中,数字多有出现,如:

"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损.六三》)

"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损》)

"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需.上六》)

"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师.九二》)

"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同人.九三》)

"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蛊》)

"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明夷.初九》)

"田获三狐,得黄矢,贞吉。"(《解.九二》)

"悔亡,田获三品。"(《巽.六四》)

"贞吉悔亡,无不利,无初有终。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吉。"(《巽.九五》)

"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复》)

"震来厉,亿丧贝,跻于九陵,勿逐,七日得。"(《震.六二》)

"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临》)

从以上这些文字来看,数字大都与计时的单位如日、月、年、岁等相联系,显然这与周期存在的认识有关。至于后世学者对这些数字在广义易象上的对应,属于象数认识的进一步发展,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之内。

应该说,上面所引卦爻辞中的数字现象中体现的易数的思想结构还是相当有限的,而作为易数结构体系中基础单元的数的思想在《易经》中的体现则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

1、以六爻的组合对事物的某一特征、运动的某一过程进行模拟,而以六十四卦完成对世界的整体面貌,运动的完整过程的"数量"化构建。

《易经》文本中每卦的爻辞分别对应于以"初"、"二"、"三"、"四"、"五"、"上"命名的爻序,而从"初"至"上"又对应事物发展一个过程中由初始到终结的不同阶段,也象征着这个发展过程中所处的或上或下或贵或贱的地位、条件、身份等因素。六爻的爻位由下而上,体现着事物从低级向高级生长变化的发展规律,其基本特征为:初位象征事物发端的萌芽状况,主潜藏勿用;二位象征事物崭露头角,主适当进取;三位象征事物功业小成,主慎行防凶;四位象征事物新进高层,主警惕审时;五位象征事物圆满成功,主处盛戒盈;上位象征事物发展终尽,主穷极必反。在具体卦爻中,又各有其复杂变化和含义。就爻辞而言,又有"其初难知,其上易知","二多誉,四多惧","三多凶,五多功"(《易传.系辞下》的特征,表明在事物发展的运动变化中,不同阶段的现象虽然千差万别,但究其抽象特性而言,却是相对的统一和近似的。

以阴阳组合的六爻形式来象征事物的某一种整体特征和事物运动变化的全过程,是《易经》整体-对待思维方式的集中体现,它从自然(天地)与人的总体上,从运动变化的过程中把握客观对象的特质、界定客观对象的范畴,以天地人、宇宙万事万物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这个整体中存在着相互对立的的两个基本方面,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相互包容,是客观世界在人的主体意识中的基本的结构范式。之所以以六爻而不是其它数量来表征这种整体-对待的结构,是因为:"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材之道也。","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易传.系辞下》)

周易的结构组成

《周易》的结构组成 ——摘录于杨兴让著《周易研究》第三章节任何事物都有它的结构组成,《周易》自然也不例外,更何况《周易》本身乃由符号错综而成,其结构就显得更为复杂。 就简略而论,《周易》的结构乃是阴阳符号变易而成。还有,《周易》的结构乃是《乾》(?)、《坤》(?)、《巽》(?)、《震》(?)、《坎》(?)、《离》(?)、《艮》(?)、《兑》(?)八卦相摩相荡重叠而成。 如果再往详细一点,就是《周易》中的原始八卦各代表一种物象;两种物象又各互相重叠组成了新的事物象征。也有两个原始八卦相重叠组成了新的事物象征,这种事物又由六个爻位组成;这六个爻位的内容变易又赋予了这个事物的一个特定内容。 就一般情况而言,这是人们所共知的常识。 《周易》的研究到了宋代,一个叫邵雍的易学大师的研究颇令人关注。在《周易》的占卜方面,他发明了“数字起卦”法,对占卜术来说,可以说是一次变革。除此以外,他对《周易》的卦形结构组成也颇有研究,并推出了《伏羲八卦次序图》、《伏羲八卦方位图》、《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文王八卦次序图》、《文王八卦方位图》六种图形(见图二、图三、图四、图五、图六、图七)。我们先来看看邵雍所谈的这些结构。 这些图形被朱熹首次列入他的《周易本义》之首,并加了注译。 其图形(二)下注为:

《系辞转》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邵子曰:“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也。”《说卦传》曰:“《易》,逆数也。”《邵子》曰“《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自《乾》至《坤》,皆未得生之卦,若逆推四时之比也。”后六十四卦次序放此。 其图形(三)下注为: 《说卦传》曰:“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邵子曰:“《乾》南《坤》北,《离》东《坎》西,《震》东北,《兑》东南,《巽》西南,《艮》西北。自《震》至《乾》为顺,自《巽》至《坤》为逆。”后六十四卦方位放此。 其图形(四)下注为: 前八卦次序图,即《系辞传》所谓“八卦成列”者,此图即其所谓“因而重之”者也。故下三画即前图之八卦,上三画则各以其序重之,而下卦因亦各衍而为八也。若逐爻渐生,则邵子所谓“八分为十六、十六分为三十二、三十二分为六十四者。”尤见法象自然之妙也。

周易卦序结构的探讨 孔子的优良言行

周易卦序結構的探討孔子的優良言行 林文欽碩士 作者簡介:前任職於馬來亞大學數學系,歷任講師、副教授,於一九九七年退休。林君除專長於數學、電腦研究外,也喜愛中華文化,對易經、歷史、古典文學、中醫都有涉及。現擔任馬來西亞易經學術研究會顧問兼指導老師,及馬來西亞孔學研究會顧問。已經發表關於易經的論文有?周易占筮法的探討?、?周易占筮法的數學性質?、?從卦爻結構看周易的形成?、?周易卦序結構的探討?等篇。 …一?前言 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亦是儒家的始祖。儒家學派是由孔子弟子門人基于孔子的思想、言行、學說而發展、建立起來的。經過漫長年代的演化,原始的儒學(即孔子的思想、言行、學說)與後來的儒學,就有很大的出入,尤其是宋儒創立的禮教,在很大的程度上束縛人的言行、壓制人的思想,這是當時孔子所始料不及的。 孔子本人?述而不作‥(?論語.述而?),因此要研究孔子的思想、言行與學說,迄今最可靠、最原始的資料,應推孔子的弟子們基于孔子講授的紀錄所編纂的?論語?,其他弟子門人的儒學著作,也是重要的參考資料。 孔子的思想、言行,在今天動蕩的世局,有很多的處世方法還是值得我們學習,尤其是個人修養,入世精神,以及用溫和手段改革社會弊病的態度,都是可以幫助我們解決一些人事、甚至國際關係的問題。 …二?重視國家完整、社會安定、愛好和平 孔子行事的原則主要放眼於大局,不計較小節,這可以從以下孔子對齊桓公與管仲的評價得出: ?論語.八佾?記載: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儉乎?‥曰:?管氏有三歸,官事不攝,焉得儉?‥?然則管仲知禮乎?‥曰:?邦君樹塞門,管氏亦塞門。邦君為兩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禮,熟不知禮?‥?論語.憲問?記載:子曰:?晉文公譎而不正,齊桓公正而不譎。‥子路曰:?桓公殺公子糾,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 齊桓公在爭奪王位時,不惜殺死自己的兄弟。管仲眼見其主公子糾被殺,不能從死,後來又做了宰相,又揮霍又僭禮。這在當時不但被認為是不仁不義的行為,同時也抵觸孔子本身所提倡的禮與仁。但是孔子還是給與兩人很高的評價,因為孔子認為他們兩人合力統一齊國,擊退外來的侵略,穩定周王室的政權,從而恢复社會的秩序,保障人民的安全,使大量人民避免戰爭動亂的災難。這種造福大量人民的功德,已經完全掩蓋他們個人的不良行為,所以對他們的評價,孔子還是肯定他們對國家社會的貢獻,不必計較他們的小過節。 ? 孔子很重視社會安定、愛好和平。?論語.季氏?記載孔子極力反對那些借故侵犯他國領土、擾亂社會安定的人,同時也借題訓導弟子冉有與子路,應該開導其主人,避免興動干戈: 季氏將伐顓臾,冉有季路見於孔子曰……,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於邦內。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 以下幾則記載孔子治理國家社會的主張,他推行以溫和方式開導人民,反對用高壓、濫殺的手段,領袖本身必須建立良好榜樣,推行正道摒棄枉道,以便影響治理下的平民: ?論語.為政?載: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庄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論語.顏淵?載:季康子問政於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論語.子路?載:子曰:?善人為邦百年,亦可以勝殘去殺矣,誠哉是言也。‥ 孔子的最終理想是建立一個“大同世界”,希望人人各盡其能,互相照顧,永遠和睦相處。理想是美麗的,但到今天還是無法實現,以下是這一副美麗理想的描述: ?禮記.禮運第九?載: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三?重視人命、愛護生命、肯定人的價值 在孔子的時代,平民的生命財產,完全沒有受到保障,當政者因揮霍無度,對平民通常都是予取予求,一點憫恤都沒有。孔子很同情不幸者的遭遇,更斥責那種無理苛刻的統治為“苛政猛於虎”(?禮記.檀弓下?) ?論語.子路?記載: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証之。‥孔子曰:?吾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 粗率一看,孔子似乎不知有刑罰。同時如果當時的刑罰適當、公正,那麼孔子的做法就完全錯了。但看看韓非的記載,就可以知道孔子維護生命、推行禮治的苦心: ?韓非子.五蠹?載:?楚之有直躬,其父竊羊,而謁之吏。令尹曰:“殺之!”以為直於君而曲於父,報而罪之。以是觀之,夫君之直臣,父之暴子也。…‥ 從“季氏將伐顓臾”、“季康子問政”、“父子相隱”以及以下兩則記載: ?論語.鄉黨?載:廄。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 ?論語.衛靈公?載: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可見孔子關心人命,愛護生命,肯定人的價值。這種思想在當時的歷史環境提出來,是難能可貴的,是划時代的發明,對後人不但影響很大,還引發後來孟子提倡“民重君輕”的民本思想,進一步肯定人的價值,可惜這種思想得不到發揚,被歷代的統治者壓制下去。 …四?提升個人修養、積極參與社會活動 孔子授課講學,轉播思想,訓練學生,以便積極參與社會活動,使社會安定繁榮,人民安居樂業。他收學生的條件不

六十四卦爻象图

六十四卦爻纳甲速查表 1.乾宫八卦属金乾宫八卦姤遁否观剥而晋大有喜 乾为天天风姤天山遁天地否 父母壬戌土、世兄弟壬申金、官鬼壬午火、父母甲辰土、应妻财甲寅木、子孙甲子水父母壬戌土、 兄弟壬申金、 官鬼壬午火、应 兄弟辛酉金、 子孙辛亥水、 父母辛丑土、、世 父母壬戌土、 兄弟壬申金、应 官鬼壬午火、 兄弟丙申金、 官鬼丙午火、、世 父母丙辰土、、 父母壬戌土、应 兄弟壬申金、 官鬼壬午火、 妻财乙卯木、、世 官鬼乙巳火、、 父母乙未土、、 风地观山地剥火地晋火天大有 妻财辛卯木、 官鬼辛巳火、 父母辛未土、、世妻财乙卯木、、官鬼乙巳火、、父母乙未土、、应妻财丙寅木、 子孙丙子水、、世 父母丙戌土、、 妻财乙卯木、、 官鬼乙巳火、、应 父母乙未土、、 官鬼己巳火、 父母己未土、、 兄弟己酉金、世 妻财乙卯木、、 官鬼乙巳火、、 父母乙未土、、应 官鬼己巳火、应 父母己未土、、 兄弟己酉金、 父母甲辰土、世 妻财甲寅木、 子孙甲子水、 2.兑宫八卦属金兑宫困萃而咸继蹇谦小过归妹娣 兑为泽泽水困泽地萃泽山咸 父母丁未土、、世兄弟丁酉金、 子孙丁亥水、 父母丁丑土、、应妻财丁卯木、 官鬼丁巳火、父母丁未土、、 兄弟丁酉金、 子孙丁亥水、应 官鬼戊午火、、 父母戊辰土、 妻财戊寅木、、世 父母丁未土、、 兄弟丁酉金、应 子孙丁亥水、 妻财乙卯木、、 官鬼乙巳火、、世 父母乙未土、、 父母丁未土、、应 兄弟丁酉金、 子孙丁亥水、 兄弟丙申金、世 官鬼丙午火、、 父母丙辰土、、 水山蹇地山谦雷山小过雷泽归妹 子孙戊子水、、父母戊戌土、 兄弟戊申金、、世兄弟丙申金、 官鬼丙午火、、父母丙辰土、、应兄弟癸酉金、、 子孙癸亥水、、世 父母癸丑土、、 兄弟丙申金、 官鬼丙午火、、应 父母丙辰土、、 父母庚戌土、、 兄弟庚申金、、 官鬼庚午火、世 兄弟丙申金、 官鬼丙午火、、 父母丙辰土、、应 父母庚戌土、、应 兄弟庚申金、、 官鬼庚午火、 父母丁丑土、、世 妻财丁卯木、 官鬼丁巳火、 3.离宫八卦属火离旅继鼎为未济蒙涣而讼同人畏 离为火火山旅火风鼎火水未济 兄弟己巳火、世子孙己未土、、妻财己酉金、兄弟己巳火、 子孙己未土、、 妻财己酉金、应 兄弟己巳火、 子孙己未土、、应 妻财己酉金、 兄弟己巳火、应 子孙己未土、、 妻财己酉金、

易经卦变数学结构

易经卦变数学结构 作者:唵啊吽 定义一: 一个卦g在易经中有六爻组成,从下至上六个爻为分别定义为初、二、三、四、五和上爻位。每个爻位可以放两种爻之一,阴爻和阳爻。阴爻名六,阳爻名九。 例1.1: 乾卦的卦像就是{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坤卦的卦像就是{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 推理1.1: 一个卦g就是六维布尔空间中一个点(a、b、c、d、e、f)。 例1.2: 乾卦就是(1、1、1、1、1、1),坤卦就是(0、0、0、0、0、0)。 推理1.2: 六维布尔空间总共有64个点。这些点的集合G就是易卦空间。一个卦变f,就是G 到G的一个映射,或G到G的一个函数,或定义在G空间上的一个单元素操作。 中国易学中所有卦变F组成一个G到G的映射的集合。下边让我们整理这个中国易学卦变集合的元素。 1、消息。 定义2: 将一个卦g中的某些爻变性,得到一个新卦g’,称为消息。有阳变阴谓之消,由阴变阳为之息。如蒙卦(0、1、0、0、0、1)消二息一就变成颐卦(1、0、0、0、0、1)。 对于一个卦,总存在一个消息将其变为任意指定的另一个卦。即总共应该有63个消息操作。如果我们把零消息操作加进去,即无消无息也算作一个消息操作,那么我们就有64个消息操作。这六十四个消息组成G的共轭空间F。这样,卦像空间G 包涵64个卦象g(b),消息操作空间F包涵64个消息操作f(b),其中b是六维布尔空间的一个点。即对应于六维布尔空间的一个点b,我们可以有一个易卦 g(b)和一个消息f(b)。例如比卦(0、0、0、0、1、0)可以代表易卦空间G中的一个卦象,也可以代表消息F中的一个消息f(5),即第5爻变性的消息操作。 定义3: 当一个卦象用做代表一个G到G的映射的时候,消息象中的阳爻指示本卦相应爻位上的爻为变爻,消息象中的阴爻指示本卦相应爻位上的爻为不变爻。

卦序指六十四卦排列的顺序

卦序指六十四卦排列的顺序。为了记忆,古人编了一首卦序歌: 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兮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兮噬嗑贲,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三十备。咸恒遁兮及大壮,晋与明夷家人睽,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继,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兮中孚至,小过既济兼未济,是为下经三十四。 《周易》六十四卦的排列,有着内在的根据,按照古人说法,这种排列反映了世界产生、发展、变化的过程,以乾坤为首,象征着世界万物开始于天地阴阳,乾为阳,为天;坤为阴,为地。乾坤之后为屯、蒙,屯、蒙,象征着事物刚刚开始,处于蒙味时期。上经终于坎、离,坎为月,离为日,有光明之义,象征万物万事活生生地呈现出来。 下经以咸恒为始,象征天地生成万物之后,出现人、家庭、社会,咸为交感之义。指男女交感,进行婚配。恒,恒久,指夫妇白头到老。社会形成以后,充满矛盾,一直到最后为既济、未济。既济,指成功,完成。未济表示事物发展无穷无尽,没有终止。《周易》作者力图使《周易》六十四卦排列符合世界进化过程。 但是这种排列并不是唯一的。1973年在湖南长沙市东郊的马王堆汉墓中发现了写在帛上的《易经》叫帛书《易经》,帛书《易经》排列完全不同于今本《周易》,它是按照八卦相重的原则,把《周易》六十四卦分成八组,叫八宫,六十四卦分属于八宫。 事实上,文王演卦而作“卦辞”,他的儿子周公又祖述文王的思想而发扬扩充之,便著了《爻辞》,但根据古代宗法的观念,父子相从,因此三圣之中便不提周公了。 文王、周公用六爻卦做为“宇宙”符号,并用极其简练的语言对“易”的思维模式进行表达,这实在是十分珍贵的了。文王八八六十四卦的建立,是伏羲始八卦的发展,他的思想

八卦纳甲全图

乾宫 ▅▅▅▅▅世父母戌土▅▅▅▅▅父母戌土▅▅▅▅▅父母戌土▅▅▅▅▅应父母戌土▅▅▅▅▅兄弟申金▅▅▅▅▅兄弟申金▅▅▅▅▅应兄弟申金▅▅▅▅▅兄弟申金▅▅▅▅▅官鬼午火▅▅▅▅▅应官鬼午火▅▅▅▅▅官鬼午火▅▅▅▅▅官鬼午火▅▅▅▅▅应父母辰土▅▅▅▅▅兄弟酉金▅▅▅▅▅兄弟申金▅▅▅▅世妻财卯木▅▅▅▅▅妻财寅木▅▅▅▅▅子孙亥水▅▅▅▅世官鬼午火▅▅▅▅官鬼巳火▅▅▅▅▅子孙子水▅▅▅▅世父母丑土▅▅▅▅父母辰土▅▅▅▅父母未土 乾为天天风姤天山遁天地否 ▅▅▅▅▅妻财卯木▅▅▅▅▅妻财寅木▅▅▅▅▅官鬼巳火▅▅▅▅▅应官鬼巳火▅▅▅▅▅官鬼巳火▅▅▅▅世子孙子水▅▅▅▅父母未土▅▅▅▅父母未土▅▅▅▅世父母未土▅▅▅▅父母戌土▅▅▅▅▅世兄弟酉金▅▅▅▅▅兄弟酉金▅▅▅▅妻财卯木▅▅▅▅妻财卯木▅▅▅▅妻财卯木▅▅▅▅▅世父母辰土▅▅▅▅官鬼巳火▅▅▅▅应官鬼巳火▅▅▅▅官鬼巳火▅▅▅▅▅妻财寅木▅▅▅▅应父母未土▅▅▅▅父母未土▅▅▅▅应父母未土▅▅▅▅▅子孙子水 风地观山地剥火地晋火天大有

兑宫 ▅▅▅▅世父母未土▅▅▅▅父母未土▅▅▅▅父母未土▅▅▅▅应父母未土▅▅▅▅▅兄弟酉金▅▅▅▅▅兄弟酉金▅▅▅▅▅应兄弟酉金▅▅▅▅▅兄弟酉金▅▅▅▅▅子孙亥水▅▅▅▅▅应子孙亥水▅▅▅▅▅子孙亥水▅▅▅▅▅子孙亥水▅▅▅▅应父母丑土▅▅▅▅官鬼午火▅▅▅▅妻财卯木▅▅▅▅▅世兄弟申金▅▅▅▅▅妻财卯木▅▅▅▅▅父母辰土▅▅▅▅世官鬼巳火▅▅▅▅官鬼午火▅▅▅▅▅官鬼巳火▅▅▅▅世妻财寅木▅▅▅▅父母未土▅▅▅▅父母辰土 况为泽泽水困泽地萃泽山咸 ▅▅▅▅子孙子水▅▅▅▅兄弟酉金▅▅▅▅父母戌土▅▅▅▅应父母戌土▅▅▅▅▅父母戌土▅▅▅▅世子孙亥水▅▅▅▅兄弟申金▅▅▅▅兄弟申金▅▅▅▅世兄弟申金▅▅▅▅父母丑土▅▅▅▅▅世官鬼午火▅▅▅▅▅官鬼午火▅▅▅▅▅兄弟申金▅▅▅▅▅兄弟申金▅▅▅▅▅兄弟申金▅▅▅▅世父母丑土▅▅▅▅官鬼午火▅▅▅▅应官鬼午火▅▅▅▅官鬼午火▅▅▅▅▅妻财卯木▅▅▅▅应父母辰土▅▅▅▅父母辰土▅▅▅▅应父母辰土▅▅▅▅▅官鬼巳火 水山蹇地山谦雷山小过雷泽归妹

周易六十四卦爻辞解

现行的周易六十四卦爻辞解读次序是错误的。 孔子及其后解易说卦之人没有排演过六十四卦,想当然地认为这排卦也像起房子那样从地基开始,表现在排卦说爻,就是把初爻从下面排起,并依此说爻解卦,实际上这大错特错了! 《系辞传》说“一阴一阳谓道”。按照一阴一阳的变化,如果初爻在下,从下面往上排卦(如现行六十四卦卦爻排列),那只能是倒金字塔型: 六爻:三十二阴三十二阳 五爻:十六阴十六阳 四爻:八阴八阳 三爻:四阴四阳 二爻:二阴二阳 初爻:一阴一阳 根本不成立!下面看看从上面往下面发展的结果: 初爻:一阴一阳 二爻:二阴二阳 三爻:四阴四阳 四爻:八阴八阳 五爻:十六阴十六阳 六爻:三十二阴三十二阳 越往下面越厚实,中心的吸引力就越强。宇宙本身目前还在成长、还在向外扩张,依靠的就是它内在的强大吸引力和生长力。 所以,六十四卦各卦的六爻解读次序应该是颠倒过来的: 卦象爻辞 六爻→初爻 五爻→二爻 四爻→三爻

三爻→四爻 二爻→五爻 一爻→六爻 什么是群龙无首?为什么群龙无首吉? 群龙无首,那是它向下发展了;吉,是因为它腾出了上面的空间: 一爻进二爻,腾出了两格的发展空间; 二爻进三爻,腾出了八格的发展空间; 三爻进四爻,腾出了24格的发展空间; 四爻进五爻,腾出了64格的发展空间; 五爻进六爻则腾出了160格的发展空间。 越往下,发展空间越大,这能不大吉大利吗?! 易学难学,因为它的排序,以及对它解读的次序都错了,弄得很多东西难以自圆其说,只得寻找其他方法加以解读。其实只需要排演一遍六十四卦就可以弄明白了。 地心说 证据呢? 把六十四卦排演一遍就清楚了!只是可惜排演的图很难做——我用优派,才八卦名打上去(爻象、数字都没大),这图就超标而无法继续了,不然看演易示图也会明白。但最好是自己排演一遍。 排演之后,你就会知道,这从初爻上排到六爻的方法才是“地心说”。 精神可嘉.但结论谬之千里. 世传的释经之作中,唯一没错的正是自下而上的读经方法. QUOTE:以下是引用西京闲居士在2004-3-14 17:19:58的发言: 精神可嘉.但结论谬之千里. 世传的释经之作中,唯一没错的正是自下而上的读经方法. 不演易不知易!

论《周易》的象数图示结构(一)

论《周易》的象数图示结构(一) 摘要:《周易》的《易经》文本源于上古占筮,它体现着《周易》思想体系发展过程中的前哲学阶段。取象运数是《易经》思想的一个显著特征和主要构成。《周易》特别是《易经》对于客观认识有着一个完整的"图示"结构,在这个结构中象是基本的结构单元,数是连接这些单元的根本法则的载体。 关键词:《周易》、象数、结构、单元、载体 《周易》思想的一个显著的特征和主要构成是其取象运数的思维方式,这种方式直接与筮卜有关,并且成为后世象数易学的发端。 卜筮,分别指龟卜和筮占两种占卜的方式。卜筮在古代的占卜体系中,不同于其它的方式如天文占、式占、形法等,是一种独特的类型。卜筮"来源于用动物之灵或植物之灵作媒介物去沟通神人的原始崇拜习俗",其起源均相当古老,仅以现有的考古发现来看,至少可以追溯到商代。商周时期,卜筮已经是"决嫌疑,定犹与(豫)"的主要占卜形式,其思想基础在于认为"龟之言久也,十(千)岁而灵,比(此禽兽而知吉凶也。蓍之为言蓍(耆)也,百年一本,生百茎,此草木之寿(俦)知吉凶者也,圣人以间鬼神焉",是万物有灵论的表现。古代占卜中,蓍、龟、或筮、卜常常相提并论,这是因为在古人看来,它们是"象""数"互补的两种占卜形式,在实际占卜中,二者也常被结合在一起交替使用。关于筮法的起源,古代文献中有许多不同的说法,始终莫衷一是。近几年的考古成果使得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取得了重大的突破。现在人们已将商周时期甲骨、铜器、陶器、石器等出土文物上的一种数字符号确认为早期的卦画,并把它们破译成功,从而证明,至少在商代,筮法就已存在。从现有发现看,商周时期的卦画一般是用数字以竖写形式表明,所用数字包括十进制数位中的一、五、六、七、八、九六个数字,省去了二、三、四(因卦画竖写,难以辩认),不包括十(属于下一进位的"一"),并且既有作三爻者,也有作六爻者,与《周易》用阴阳二爻表示六、七、八、九这四数中的九、六不同。早期卦画用数较多,说明其用蓍之数和揲蓍之法与《易传.系辞上》所述不尽相同"。另外,占筮的另外两个系统,即所谓的《连山》、《归藏》,从现存资料来看,其筮法也与《周易》筮法有一定的差别,所谓"占异者,谓《连山》、《归藏》占七、八,《周易》占九、六,是占异也",《连山》、《归藏》占"彖"不占"变","彖"为筮数七、八,"变"乃筮数九、六,"《连山》、《归藏》占"彖",本其质性也;《周易》占变者,效其流动也"。有鉴于此,可以做如下的推断: (1)中国古代的筮占从根本上讲是一种数占,它是以一定数量的蓍草作算筹,按特殊的方式排列(揲蓍),将所得余数易为卦爻(布卦),以此来占断吉凶。"从目前的考古发现来看,这种占卜方法比骨卜出现要晚,而与龟卜约略同时,都是从商代就已存在,肯定是在《周易》产生之前"。 (2)早期筮法的蓍数和分数程序应与后世有不少差异。 (3)在易卦发展过程中,数字符号出现在前,抽象的阴阳卦画则远在其后。至于龟卜与筮占的关系,向来有"筮短龟长","大事则卜,小事则筮","凡国之大事,先筮而后卜"等说法,究其原因,在于"易之数繁,其兴较晚,大抵殷以前但有卜,殷周之际易始兴,至周而始盛行。……易之数精,手续简,龟之象显,手续繁,故筮卒代卜而起,当易筮之始兴也,人皆习于龟卜,重龟而轻筮,故有筮短龟长,大事卜小事筮之说,其后卜筮并重,终则卜废而筮行矣"。因此,可以认为从龟卜向筮占的转变,是一个合乎自然和人类认识水平发展的合理过程。钻龟取象,其裂痕乃是自然成文,而卦象是通过手数蓍草之数,按规定的变易法则推衍而成,前者出于自然,后者靠人为的推算。再者龟象形成后,便不可改易,卜者即其纹理,便可断其吉凶;而卦象形成后,还要经过对卦象的种种分析,甚至于逻辑上的推衍,方能寻出吉凶的判断,这同观察龟兆相比,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更多的思想性。这表明,"占筮这一形式的形成和发展意味着人们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了,卜问吉凶的人为的因素增加了。"。

周易卦序

伏羲先天六十四卦圆图与《周易》卦序的关系(文:李守力) 第6-1节:破译《序卦传》的象数规律:伏羲先天图与《周易》卦序的关系 序言 刘大钧先生在为李尚信著《卦序与解卦理路》一书作的序言中说:“《周易》古经有两个难解之谜:一个是《周易》古经的卦序(今本卦序)是怎么排列出来的,它要表达什么思想?另一个是《周易》古经卦爻辞是如何编纂出来的,六十四卦卦爻辞究竟在讲些什么?可以说,这两个问题最少困扰了人们两千余年,因为至少从汉代起人们对这两个问题就已不甚了了。汉代易学家尽管坚持了以象解《易》的思路,但对于这两个问题的回答仍然非常不能令人满意。此后的两千余年中,尽管各种解读多如牛毛,其中亦不乏很有价值的作品,但就卦序的本来构造与卦爻辞本义解读而言,确实皆未能很好地抓住问题的实质。” 李学勤在其《出土文物与<周易>研究》中说,对传世本卦序,“迄今为止有两个最好的推导方法,一个是已故的沈有鼎先生的推法,另一个是山东大学的李尚信先生的推法”。 本文追溯商末周初《周易》成书时代的岁年、月相、日食等天文历法知识和时人重于形象直觉的思维特征,以伏羲先天六十四卦圆图为基础,结合沈有鼎先生、李尚信先生的重于演绎逻辑的解卦思路,基本破译了《周易》卦序的排列规律。 一、先天八卦图与《周易》卦序之16主卦: 《说卦传》“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把它画成图就是先天八卦图。这是《周易》卦序的最先定位法则,周易卦序的节点应该有乾、坤、艮、兑、震、巽、坎、离八经卦组成的八重卦(八纯卦),和天地否卦、地天泰卦、山泽损、泽山咸、雷风恒、风雷益、水火既济、火水未济(八交卦)。按“非覆即变”原则,乾坤为一对,泰否为一对,坎离为一对,既济未济为一对,咸恒为一对,损益为一对,震艮为一对,巽兑为一对,一共16个主卦。 《周易》卦序上经始于乾、坤,终于坎、离;下经始于咸、恒,终于既济、未济。乾、坤为“天地定位”;咸卦下艮上兑,为“山泽通气”、恒卦下巽上震,为“雷风相薄”;上经终坎、离、下经终既济、未济,为“水火不相射”。符合《说卦传》第三章“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的体例。 《周易乾凿度》曰: 孔子曰:阳三阴四,位之正也。故易卦六十四,分而为上下,象阴阳也。夫阳道纯而奇,故上篇三十,所以象阳也。阴道不纯而偶,故下篇三十四,所以法阴也。乾坤者,阴阳之根本,万物之祖宗也,为上篇始者,尊之也。离为日,坎为月,日月之道,阴阳之经,所以终始万物,故以坎、离为终。咸、恒者,男女之始,夫妇之道也。人道之兴,必由夫妇,所以奉承祖宗,为天地主也,故为下篇始者,贵之也。既济、未济为最终者,所以明戒慎而存王道。孔子曰:泰者,天地交通,阴阳用事,长养万物也。否者,天地不交通,阴阳不用事,止万物之长也。上经象阳,故以乾为首,坤为次,先泰而后否。损者,阴用事,泽损山而万

八宫六十四卦全图

八宫六十四卦全图 乾为天乾宫五行属金 乾为天天风姤天山遁天地否 '戌土父母世'戌土父母'戌土父母'戌土父母应'申金兄弟'申金兄弟'申金兄弟应'申金兄弟 '午火官鬼'午火官鬼应'午火官鬼'午火官鬼 '辰土父母应'酉金兄弟'申金兄弟″卯木妻财世'寅木妻财'亥水子孙″午火官鬼世″巳火官鬼 '子水子孙″丑土父母世″辰土父母″未土父母风地观山地剥火地晋火天大有'卯木妻财'寅木妻财'巳火官鬼'巳火官鬼应'巳火官鬼″子水子孙世″未土父母″未土父母 ″未土父母世″戌土父母'酉金兄弟世'酉金兄弟 ″卯木妻财″卯木妻财″卯木妻财'辰土父母世″巳火官鬼″巳火官鬼应″巳火官鬼'寅木妻财 ″未土父母应″未土父母″未土父母应'子水子孙 兑为泽兑宫五行属金 兑为泽泽水困泽地萃泽山咸 ″未土父母世″未土父母″未土父母″未土父母应'酉金兄弟'酉金兄弟'酉金兄弟应'酉金兄弟 '亥水子孙'亥水子孙应'亥水子孙'亥水子孙 ″丑土父母应″午火官鬼″卯木妻财'申金兄弟世'卯木妻财'辰土父母″巳火官鬼世″午火官鬼 '巳火官鬼″寅木妻财世″未土父母″辰土父母水山蹇地山谦雷山小过雷泽归妹″子水子孙″酉金兄弟″戌土父母″戌土父母应'戌土父母″亥水子孙世″申金兄弟″申金兄弟 ″申金兄弟世″丑土父母'午火官鬼世'午火官鬼 '申金兄弟'申金兄弟'申金兄弟″丑土父母世″午火官鬼″午火官鬼应″午火官鬼'卯木妻财 ″辰土父母应″辰土父母″辰土父母应'巳火官鬼 离为火离宫五行属火 离为火火山旅火风鼎火水未济'巳火兄弟世'巳火兄弟'巳火兄弟'巳火兄弟应″未土子孙″未土子孙″未土子孙应″未土子孙 '酉金妻财'酉金妻财应'酉金妻财'酉金妻财 '亥水官鬼应'申金妻财'酉金妻财″午火兄弟世″丑土子孙″午火兄弟'亥水官鬼世'辰土子孙 '卯木父母″辰土子孙世″丑土子孙″寅木父母山水蒙风水涣天水讼天火同人'寅木父母'卯木父母'戌土子孙'戌土子孙应″子水官鬼'巳火兄弟世'申金妻财'申金妻财 ″戌土子孙世″未土子孙'午火兄弟世'午火兄弟 ″午火兄弟″午火兄弟″午火兄弟'亥水官鬼世'辰土子孙'辰土子孙应'辰土子孙″丑土子孙 ″寅木父母应″寅木父母″寅木父母应'卯木父母

周易结构

周易 一、易经(六十四卦) 二、易传 《易传》是一部战国时期解说和发挥《易经》的论文集,其学说本于孔子,具体成于孔子后学之手。周易思想是老子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之一,而老子思想又影响了《易传》。《易传》共7种10篇,它们是《彖传》上下篇、《象传》上下篇、《文言传》、《系辞传》上下篇、《说卦传》、《序卦传》和《杂卦传》,十篇统称“十翼”。 1、系辞:系辞,一般上是指《易传·系辞》或《周易·系辞》。亦称《系辞传》,分为上、下两部分。《系辞》 是《十翼》中的两篇。《易传》思想的主要代表作,“系”为系属之义。 2、彖传:《彖传》为《易传》中的一部分,是解释六十四卦卦辞的。分《上彖》﹑《下彖》两篇,内容为论 断六十四卦卦名﹑卦辞的意义。本自成篇,列于经后,今通行注疏本分列于六十四卦,凡卦内"《彖》曰"即是。《彖传》:彖是兽名,有利齿。《彖传》主要解释各卦的卦名和卦辞,从六爻的整体形象,说明该卦的意义。《彖传》附在六十四卦下,各卦都有。 3、象传:《象传》分《大象传》、《小象传》。《大象传》解释卦辞,主要从卦象来阐释社会伦理道德意义。《小 象传》解释爻辞,说明爻象或爻辞的意义《彖传》和《象传》二者的共同点是:通过阐释卦象、爻象所蕴涵的道理,告知人们如何正确决定自己的行动。解释64卦卦名卦义的有64条称为"大象";解释386爻爻辞的有386条称为"小象"(64卦,每卦6爻辞,共384爻爻辞,此外再加是用九、用六二爻,共386爻爻辞。)解释卦名﹑卦义的都以卦象为根据解释爻辞的也多以爻象(包括爻位)为根据因此题其篇曰"象"。也称象辞。 4、文言传:《文言传》是专门解说乾坤二卦的文字。乾坤二卦在易经六十四卦当中具有特殊地位,是理解《易 经》的关键。其中,解释乾卦的称《乾文言》,解释坤卦的称《坤文言》。 5、说卦传:是记述解说乾、坤、艮、兑、坎、离、震、巽八经卦所象征的各类事物,以及阐述六十四卦卦序 排列原理和各卦的属性意义,以辅助占断吉凶的,故名“说卦”。 6、序卦传:是对《周易》六十四卦的推衍关系的总括。它依据卦名的含义,把《周易》六十四卦看作是一个 或相因、或相反的因果联系序列而加以诠释。 7、杂卦传:亦称《杂卦》,《十翼》之一,说明各卦之间的错综关系,以相反相成观点把六十四卦分为三十二 对,两两一组,一正一反,用一两个字解释其卦义和相互关系,与《序卦传》互相补充印证,一般认为与《序卦》相同,都是晚出作品,可能出于汉人之手。

六十四卦爻相全图

六十四卦爻相全图 乾宫八卦属金 乾为天天风女后 天山天地否 父母戌土世父母戌土父母戌土父母戌土应 兄弟申金兄弟申金兄弟申金应兄弟申金 官鬼午火官鬼午火应官鬼午火官鬼午火 父母辰土应兄弟酉金兄弟申金妻财卯木世 妻财寅木子孙亥水官鬼午火世官鬼巳火 子孙子水父母丑土世父母辰土父母未土 风地观山地剥火地晋火天大有 妻财卯木妻财寅木官鬼巳火官鬼巳火应 官鬼巳火子孙子水世父母未土父母未土 父母未土世父母戌土兄弟酉金世兄弟酉金 妻财卯木妻财卯木妻财卯木父母辰土世 官鬼巳火官鬼巳火应官鬼巳火妻财寅木 父母未土应父母未土父母未土应子孙子水 兑宫八卦属金 兑为泽泽水困泽地萃泽山咸 父母未土世父母未土父母未土父

母未土应 兄弟酉金兄弟酉金兄弟酉金应兄弟酉金 子孙亥水子孙亥水应子孙亥水子孙亥水 父母丑土应官鬼午火妻财卯木兄弟申金世 妻财卯木父母辰土官鬼巳火世官鬼午火 官鬼巳火妻财寅木世父母未土父母辰土 水山蹇地山谦雷山小过雷泽归妹 子孙子水兄弟酉金父母戌土父母戌土应 父母戌土子孙亥水世兄弟申金兄弟申金 兄弟申金世父母丑土官鬼午火世官鬼午火 兄弟申金兄弟申金兄弟申金父母丑土世 官鬼午火官鬼午火应官鬼午火妻财卯木 父母辰土应父母辰土父母辰土应官鬼巳火 离宫八卦属火 离为火火山旅火风鼎火水未济 兄弟巳火世兄弟巳火兄弟巳火兄弟巳火应 子孙未土子孙未土子孙未土应子孙未土 妻财酉金妻财酉金应妻财酉金妻财酉金 官鬼亥水应妻财申金妻财酉金兄

弟午火世 子孙丑土兄弟午火官鬼亥水世官鬼亥水 父母卯木子孙辰土世子孙丑土子孙丑土 山水蒙风水涣天水讼天火同人 父母寅木父母卯木子孙戌土子孙戌土应 官鬼子水兄弟巳火世妻财申金妻财申金 子孙戌土世子孙未土兄弟午火世兄弟午火 兄弟午火兄弟午火兄弟午火官鬼亥水世 子孙辰土子孙辰土应子孙辰土子孙丑土 父母寅木应父母寅木父母寅木应父母卯木 震宫八卦属木 震为雷雷地予雷水解雷风恒 妻财戌土世妻财戌土妻财戌土妻财戌土应 官鬼申金官鬼申金官鬼申金应官鬼申金 子孙午火子孙午火应子孙午火子孙午火 妻财辰土应兄弟卯木子孙午火官鬼酉金世 兄弟寅木子孙巳火妻财辰土世父母亥水 父母子水妻财未土世兄弟寅木妻财丑土 地风升水风井泽风大过泽雷随

周易六十四卦

龙隐周易术数网 《周易六十四卦详解》 按上下卦查阅

简易占卜法: 1.随机(比如翻书,抽扑克,看时间,随心报数...)取三个数,可以是三个均一位的数,也可以是三个多位数。然后以第一个数为上卦,第二个数为下卦,第三个数为动爻,根据上表求出卦象和动爻。比如482,则上卦为4为震,下卦为8为坤,得雷地豫卦。动爻为2,然后查看动爻的爻辞和白话注解即可大概知道吉凶。雷地豫卦二爻:六二:介于石①,不终日。贞吉。《象》曰: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 2.上下卦数大于8的,除以8取余数作为卦数;动爻数大于6的,同样除以6取余数作为动爻。比如17,25,19,得乾为天初爻(动爻数余1看“初爻”,即是第一爻;动爻数余6看最后一爻,即是“上爻”)动。求出乾为天初爻爻辞为:初九①:潜龙勿用②。 3.对爻辞含义的理解必须找出字面意思与所测事情的内在合理联系,不可望文生义。因为爻辞只不过是古代人们根据当时的社会生活内容和他们自己的理解给卦爻添加的注释,并未穷尽卦爻本身的丰富内涵,更不可能在字面上包含现代生活的内容。 4.爻辞的理解可以结合一些辅助的规则进行更深入的判断: a.“内卦为体,外卦为用”:内卦代表求测的主体,代表自己,我方;外卦代表求测的客体,外界环境,对方。动爻在外卦,那么爻辞主要反映外界环境,或者对方的情况和状态;动爻在内卦,则爻辞主要反映我方的信息。 b. “老阳为过去之事,老阴为将来之事”:阳为实,阴为虚,所以阳爻(▄▄▄▄▄)表示已经成型已经发生的事情,阴爻(▄▄▄▄)代表尚未成型尚未发生的事情。 5.卦爻辞只能大概占测事情发展趋势,如果需要更精细更专业的预测,请到“龙隐周易术数论坛”注册发帖。会有很多热心易友帮忙的。 《周易六十四卦详解》> 按易经原文卦序查阅 按卦序查阅:上经 1.乾为天 2.坤为地 3.水雷屯 4.山水蒙 5.水天需 6.天水讼 7.地水师 8.水地比

周易六十四卦卦象卦序图

周易六十四卦卦象卦序图 一、按顺序:

二、按八宫排序:

若两钱为背,以两竖“‖”记之,此为阴爻; 若三钱全为背,以○或△记之,此为老阳; 若三钱全为交,以×记之,此为老阴。 若遇老阳则化为少阴,遇老阴化为少阳。 若占得的卦无老阴、老阳,称为静卦。 若占得之卦有老阴、老阳,称为动卦,将由原来的卦变为另一卦,原卦称为“本卦”,变出的卦称为“之卦”。 三、装卦 纳甲筮法,起卦后先要装卦。装卦之前,需先弄懂下列术语: 一、八卦纳甲(十个天干分别纳于八卦之中) 所谓纳甲,是指将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分纳于八卦之中。其具体排列为: 乾卦内三爻纳甲,外三爻纳壬。 坤卦内三爻纳乙,外三爻纳癸。 艮卦内外卦皆纳丙。 兑卦内外卦皆纳丁。 坎卦内外卦皆纳戊。 离卦内外卦皆纳己。 震卦内外卦皆纳庚。 巽卦内外卦皆纳辛。 可看出,此法是以十干分纳于八卦中,而举天干之首“甲”以概其余,故人们名之曰“纳甲”。 二、八卦纳支 在纳甲筮法中,不仅以十天干分纳于八卦中,十二地支亦配合天干而纳于八卦之中。 具体排法: 乾震坎艮坤兑离巽 壬戌庚戌戊子丙寅癸酉丁未己巳辛卯 壬申庚申戊戌丙子癸亥丁酉己未辛巳 壬午庚午戊申丙戌癸丑丁亥己酉辛未 甲辰庚辰戊午丙申乙卯丁丑己亥辛酉 甲寅庚寅戊辰丙午乙巳丁卯己丑辛亥 甲子庚子戊寅丙辰乙未丁巳己卯辛丑 八卦纳支的简单记法: 将十二地支作如下排列: 巳午未申 辰酉 卯戌 寅丑子亥 凡乾、震、坎、艮四卦,以顺时针方向每隔一位由初爻起装入卦中。乾、震两卦由“子”始,每隔一位装之入卦;坎卦由“寅”始,艮卦由“辰”始,皆以顺时针方向装卦。坤、兑、离、巽四卦则以逆时针方向

《周易六十四卦详解》--乾宫八卦卦辞详解--山地剥

山地剥 【原文】剥① : 不利有攸往。 【译文】剥卦: 有所往则不利。 【注释】① 剥,卦名?本卦是异卦相叠(坤下艮上)。本卦上卦为艮,艮为山,下卦为坤,坤为地。高山屹立于大地,风雨侵蚀,山石剥落。警诫君王提防小人与政,侵凌君子,剥蚀国家。所以卦名曰剥。剥,《释文》引马云: “落也。” 【原文】《彖》曰: 剥,剥也,柔变刚也① 。“不利有攸往”,小人长也。顺而止之,观象也 ② 。君子尚消息盈虚③ ,天行也。 【译文】《彖辞》说: 剥,剥落,意思是阴柔太盛,使阳刚剥落。“有所往则不利”,因为爻象表明小人势力正强。下卦为坤,义为顺,上卦为艮,义为止,委曲求全,静止无为,这是观察形势作出的结论。君子应该遵循消长盈虚的规律,因为这是天道。 【注释】① 柔变刚,本卦五阴爻在下,一阳爻在上,是阴柔太盛,足以压倒阳刚。② 象,卦象所显示的恿义。③ 尚,遵循,尊尚。消,消散,消亡。息,生长。 【原文】《象》曰: 山附于地,剥。上以厚下安宅① 。 【译文】《象辞》说: 本卦上卦为艮为山,下卦为坤为地,山在地上,风雨剥蚀,这是剥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以山石剥落,岩角崩塌为戒,从而厚结民心,使人民安居乐业。

【注释】① 下,指庶民百姓。厚下,犹言厚结民心。安宅,犹言安居。 【原文】 初六: 剥床以足① 。蔑贞② ,凶。 《象》曰: 剥床以足,以灭下也。 【译文】 初六: 床足脱落。无须占问,这是凶险之象。 《象辞》说: 床足脱落,这是自毁根基。 【注释】 ① 剥,脱落。剥床以足,xx: 犹云剿床之足也。”②蔑,《释文》引马云: “蔑,无也。”蔑贞,犹言无须卜问。或读蔑为梦,蔑贞,梦之占问。译文不取。此爻“剥床以足”及六二“剥床以辨”,六四“剥床以肤”皆为象占之辞,即这种现象皆梦中所见,为其异常,故拈蓍以占其凶吉。 【原文】 剥床以辨,蔑贞,凶① 《象》曰: 剥床以辨,未有与也②

几种八卦的卦序

几种八卦的卦序 (2010-03-12 06:34:25) 转载 《周易》六十四卦的排列,有着内在的根据,按照古人说法,这种排列反映了世界产生、发展、变化的过程,以乾坤为首,象征着世界万物开始于天地阴阳,乾为阳,为天;坤为阴,为地。乾坤之后为屯、蒙,屯、蒙,象征着事物刚刚开始,处于蒙味时期。 于是,传说中就有了两种卦序 一、先天八卦的卦序,这是与河图是盖天派概括天地自然的一种模式图。 因为盖天派定义了天为阳,地为阴。所以,先天八卦把天(乾)定位在上(南),把地(坤)定位在下(北)。一乾、二兑、三离、四震、五巽、六坎、七艮、八坤。 二、文王后天八卦的卦序 以离南坎北,震东兑西,后天八卦是讲流行。后天八卦图又称文王八卦图,即震卦为起始点,位列正东。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为巽卦,东南;离卦,正南;坤卦,西南;兑卦,正西;乾卦,西北;坎卦,正北;艮卦,东北。如象征节气,则震为春分,巽为立夏,离为夏至,坤为立秋,兑为秋分,乾为立冬,坎为冬至,艮为立春。 但是这种排列并不是唯一的。1973年在湖南长沙市东郊的马王堆汉墓中发现了写在帛上的《易经》叫帛书《易经》,帛书《易经》排列完全不同于今本《周易》,它是按照八卦相重的原则,把《周易》六十四卦分成八组,叫八宫,六十四卦分属于八宫。

另外,在后来的学者们手中,还有一种卦序,尽管知道的人不多,但在学术上也很重要。这个卦序是,一乾,二坎,三离,四震,5巽,六坎,七艮,八坤。 这是清代陈梦雷的易图中排列的卦序,属于易学在清代的学术发展水平的代表。 陈梦雷对易图的研究,可以说是集前人之大成,其中最有数理意义的是“方图纵横八卦图”和“方图纵横贞悔图”,其中这个卦序就是“方图纵横贞悔图”中的卦序,用于对称分析。

周易六十四卦爻相全图

【易经八卦】六十四卦爻象全图乾1 兑2 离3 震4 巽5 坎6 艮7 坤8 乾宫八卦属金: 乾为天天风姤天山逐天地否 父母戌土、世父母戌土、父母戌土、父母戌土、应 兄弟申金、兄弟申金、兄弟申金、应兄弟申金、 官鬼午火、官鬼午火、应官鬼午火、官鬼午火、 父母辰土、应兄弟酉金、兄弟申金、妻财卯木、、世 妻财寅木、子孙亥水、官鬼午火、、世官鬼巳火、、 子孙子水父母丑土、、世父母辰土、、父母未土、、 风地观山地剥火地晋火天大有 妻财卯木、妻财寅木、官鬼巳火、官鬼巳火、应 官鬼巳火、子孙子水、、世父母未土、、父母未土、、 父母未土、、世父母戌土、、兄弟酉金、世兄弟酉金、 妻财卯木、、妻财卯木、、妻财卯木、、父母辰土、世 官鬼巳火、、官鬼巳火、、应官鬼巳火、、妻财寅木、 父母未土、、应父母未土、、父母未土、、应子孙子水、

兑宫八卦属金: 兑为泽泽水困泽地萃泽山咸 父母未土、、世父母未土、、父母未土、、父母未土、、应兄弟酉金、兄弟酉金、兄弟酉金、应兄弟酉金、 子孙亥水、子孙亥水、应子孙亥水、子孙亥水、 父母丑土、、应官鬼午火、、妻财卯木、、兄弟申金、世妻财卯木、父母辰土、官鬼巳火、、世官鬼午火、、官鬼巳火、妻财寅木、、世父母未土、、父母辰土、、 水山蹇地山谦雷山小过雷泽归妹 子孙子水、、兄弟酉金、、父母戌土、、父母戌土、、应父母戌土、子孙亥水、、世兄弟申金、、兄弟申金、、兄弟申金、、世父母丑土、、官鬼午火、世官鬼午火、 兄弟申金、兄弟申金、兄弟申金、父母丑土、、世官鬼午火、、官鬼午火、、应官鬼午火、、妻财卯木、 父母辰土、、应父母辰土、、父母辰土、、应官鬼巳火、

离宫八卦属火: 离为火火山旅火风鼎火水未济 兄弟巳火、世兄弟巳火、兄弟巳火、兄弟巳火、应子孙未土、、子孙未土、、子孙未土、、应子孙未土、、妻财酉金、妻财酉金、应妻财酉金、妻财酉金、 官鬼亥水、应妻财申金、妻财酉金、兄弟午火、、世子孙丑土、、兄弟午火、、官鬼亥水、世子孙辰土、 父母卯木、子孙辰土、、世子孙丑土、、父母寅木、、 山水蒙风水涣天水讼天火同人 父母寅木、父母卯木、子孙戌土、子孙戌土、应官鬼子水、、兄弟巳火、世妻财申金、妻财申金、 子孙戌土、、世子孙未土、、兄弟午火、世兄弟午火、 兄弟午火、、兄弟午火、、兄弟午火、、官鬼亥水、世子孙辰土、子孙辰土、应子孙辰土、子孙丑土、、父母寅木、、应父母寅木、、父母寅木、、应父母卯木、

周易64卦详解完整版

周易64卦详解完整版

【周易64卦详解完整版】 乾为天第一 【原文】乾①。元亨、利贞②。 【译文】乾卦:大吉大利,吉利的贞卜。 【注释】①乾,卦名。《周易》以卦为单位,全书共六十四卦。每卦有四个组成部分。即卦画、卦名、卦辞、爻辞。易卦的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最小的单位是爻,基本单位是经卦,每卦由二个经卦,或者说由六爻组成。经卦有八个,即乾,坤、坎、离、巽、震、艮、兑。它们分别代表八种类别的自然物质,如乾代表天文之事,坤代表地理之事,卦象是比较单纯的。八个经卦互相重迭构成六十四卦。经卦两两相重就产生了具有内部关系的复合卦象。根据八个经卦所代表事物的物理属性,从而形成了相制相克、相和相应的一系列矛盾,用以象征性地概括表示自然、社会的种种现象。卦辞、爻辞,以及《彖》、《象》,即是从不同角度对这些矛盾进行解说,从而判定物象人事的凶吉。组成各卦的两个经卦,又依其位置称为上卦与下卦。上卦又称为外卦,下卦又称为内卦。这种位置区分与卦象、爻位联系起来,也是分析卦、爻意义的重要的结构关系。本卦是同卦相叠(乾下乾上)。六画都是阳爻(阳爻,参见本卦初九爻题注),用以象天,喻龙,比喻有才德的君子。后人说《易》多附会,将其象征意义广泛推衍,用以代表纯阳刚健的事物,以及与此相关联的人伦义理概念(可详《说卦》各篇)·②元亨、利贞,是两个贞兆辞。《易卦》的卦、爻之辞可以从很多角度上进行分析。大概可归纳为三种类型:一是贞事辞,它记录着占筮的具体事情;二是贞兆辞,它指占筮时神灵感应的兆示,如吉、凶之类;三是象占辞,它记录着日常生活中一些异常现象,比如说梦境中的现象,用以向神灵卜问其吉凶。元,大。亨,通。利贞,《说文》:“贞,卜问也。”利贞,犹言吉利的贞卜。 【原文】《彖》曰①:大哉乾元②,万物资始③,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⑤。态呀终笔⑥,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⑦。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⑧。首出庶物,万国咸宁⑨。 【译文】《彖辞》说:伟大啊,上天的开创之功。万物依赖它获得生命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