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周易》的象数图示结构(一)
周易讲解图文并茂版本PPT课件

焉」(指卦爻辞),学《易》目的是「非安其用而乐其辞」。「用」
指卜筮吉凶祸福。「乐其辞」本于<系辞>文「所乐而玩者,爻
之辞也。」因为卦爻辞含有义理,可以提高人的道德修养境界。
如其所说:「易,我后其祝卜矣,我观其德义耳也。」关于占筮,
借孔子话说:「赞而不达于数,则其为之巫;数而不达于德,则
其为之史。」……此文认为孔子学,易不同于史巫:「后世之士
一、周易的性质➢Biblioteka 远古,人们对自然、社会缺乏认
识,产生了不少迷信活动,人们想通
过各种方式认识、了解、支配社会与
自然,占卜便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种。
殷商占卜主要使用甲骨,甲骨文是占
卜情况的记录。周人主要用蓍草(民
间称蚰蜒草或锯齿草,蓍草的根状茎
短。茎直立,全株被柔毛。 )卜卦,
叫占筮,《周易》就是占筮情况的记
第一种说法认为“周”是朝代名,指周朝。 郑玄《易赞》说:“夏曰《连山》,殷曰 《归藏》,周曰《周易》。”唐代孔颖达 《周易正义》说:“又文王作《易》之时, 正在羑(you)里,周德未兴,犹是殷世也, 故题周别于殷,以此文王所演故谓之《周 易》。其犹《周书》《周礼》,题周以别 余代。”朱熹《周易本义》也说:“周, 代名也。”
CHENLI
11
“人更三圣,世历三古”
按照传统的说法,《周易》成书的过程是
“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所谓“三古”
也就是上占、中古、近古三个时代,所谓
“三圣”是指伏羲、周文王、孔子这三个
圣人。
伏羲,又名宓羲、包牺、庖牺等,是中国神
话中的人物,又被称为我国的人文初祖。伏
羲的形象在传说中大多是人头蛇身。根据学
易曰:「〔寝〕龙勿用。」孔子曰:「龙寝矣而不阳,时至矣而不,出 可谓寝矣。大人安失(佚)矣而不朝, 猒在廷,亦犹龙之寝也。其淢 而不用也,故曰:寝龙勿用。
《易经》入门讲解(一)图文版

《易经》入门讲解(一)图文版《易经》入门讲解(一)
首先,《易经》概括为一句话,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也”!
所以,从阴阳,从0和1,从二进制去理解,你会发现很多需要记忆的东西会非常简单,非常easy!
比如先天八卦图,就是
二进制“111”对应十进制“7”是“乾”卦,8-7=1,乾卦数为“1”
二进制“110”对应十进制“6”是“兑”卦,8-6=2,兑卦数为“2”
二进制“101”对应十进制“5”是“离”卦,8-5=3,离卦数为“3”
二进制“100”对应十进制“4”是“震”卦,8-4=4,震卦数为“4”
二进制“011”对应十进制“3”是“巽”卦,8-3=5,巽(xun4)卦数为“5”
二进制“010”对应十进制“2”是“坎”卦,8-2=6,坎卦数为“6”
二进制“001”对应十进制“1”是“艮”卦,8-1=7,艮(gen4)卦数为“7”
二进制“000”对应十进制“0”是“坤”卦,8-0=8,坤卦数为“8”
先天八卦图就是从“乾”卦,数字“7”“111”开始,逆时针“S”型,顺序递减,
数字“6”“110”,兑卦,
数字“5”“101”,离卦,
数字“4”“100”,震卦,
然后到对面顺时针继续递减
数字“3”“011”,巽卦,
数字“2”“010”,坎卦,
数字“1”“001”,艮卦,
数字“0”“000”,坤卦,
你把数字0和1翻译成阴阳,它就和卦相吻合了!!
今天就暂时写到这里吧,以后慢慢聊!
巴江蜀流记于成都西郊中海国际社区
2021.1.16晨。
八卦和六十四卦图表(周易,易经)

《周礼·春官》说,“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辨九筮之名”。
连山和归藏次序因为失传,不得而知。
八卦次序和卦象,自古有之。
传说是伏羲画八卦。
太极图则公认为宋·陈抟所画。
陈抟传穆修伯,穆修伯传李之才,李之才传邵康节。
邵“康节先生衍《易》作《经》,曰《皇极经世》。
其书浩大,凡十二册,积千三百余板。
以元经会二策,以会经运二策,以运经世二策,声音律吕两相唱和四册,准《系辞》而作者二册”(王湜《皇极经世节要序》)。
邵康节发明《梅花易数》的占卜方法。
邵康节传朱熹。
朱熹将卦图列在周易之前,著《周易本义》。
由于明朝皇帝姓朱,将朱熹封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周易本义》就成了官定的正本周易。
八卦有先天八卦(伏羲八卦)和后天八卦(文王八卦)之分。
卦有阴阳,这是人的大脑工作的最基本模式。
大脑工作要靠神经元。
和电脑一样,神经元工作,无非是关与开,这就是阴阳,这就是1与0。
这就是毕达哥拉斯讲“万物皆数”的物质基础,这就是我们讲“周易的本质是数”的物质基础。
易就是日月,易就是阴阳,伏羲在五千年前就画出来了;“一阴一阳之谓道”,两千多年就由孔子说出来了,六十四卦方位图,一千年前就由朱熹写在《周易本义》里了。
朱熹后六百年,法国传教士白晋把易图带到德国,莱布尼兹看到易图,恍然大悟,说他搞了二十年二进制,没搞明白,而中国在两千年前,就把二进制搞得明明白白了。
八卦与现代二进制数、十进制数互换如下:坤艮坎巽震离兑乾000 001 010 011 100 101 110 1110 1 2 3 4 5 6 7六十四卦与现代二进制数、十进制数互换如下:坤剥比观豫晋萃否00000 0 0000010000100001100010000101000110001110 1 2 3 4 5 6 7 谦艮蹇渐小过旅咸遁00100 0 0010010010100101100110001101001110011118 9 10 11 12 13 14 15 师蒙坎涣解未济困讼01000 0 01000101001010011010100101010101101011116 17 8 9 20 21 22 23 升蛊井巽恒鼎大过姤01100 0 01100101101011011011100111010111101111124 25 26 27 28 29 30 31 复颐屯益震噬嗑随无妄10000 0 10000110001100011100101001011001110011132 33 34 35 36 37 38 39 明夷贲既济家人丰离革同人10100 0 10100110101101011101101011011011110111140 41 42 43 44 45 46 47 临损节中孚归妹睽兑履11000 0 11000111001110011110101101011101111011148 49 50 51 52 53 54 55 泰大畜需小畜大壮大有夬乾11100 0 11100111101111011111101111011111111111156 57 58 59 60 61 62 63先天八卦圆图与太极图文王八卦次序图坤母兑离巽乾父艮坎震兑为少女,得坤上爻离为中女,得坤中爻巽为长女,得坤初爻艮为少男,得乾上爻坎为中男,得乾中爻震为长男,得乾初爻伏羲八卦和伏羲六十四卦是一分为二法所得。
周易的结构组成

《周易》的结构组成——摘录于兴让著《周易研究》第三章节任何事物都有它的结构组成,《周易》自然也不例外,更何况《周易》本身乃由符号错综而成,其结构就显得更为复杂。
就简略而论,《周易》的结构乃是阴阳符号变易而成。
还有,《周易》的结构乃是《乾》(☰)、《坤》(☷)、《巽》(☴)、《震》(☳)、《坎》(☵)、《离》(☲)、《艮》(☶)、《兑》(☱)八卦相摩相荡重叠而成。
如果再往详细一点,就是《周易》中的原始八卦各代表一种物象;两种物象又各互相重叠组成了新的事物象征。
也有两个原始八卦相重叠组成了新的事物象征,这种事物又由六个爻位组成;这六个爻位的容变易又赋予了这个事物的一个特定容。
就一般情况而言,这是人们所共知的常识。
《周易》的研究到了宋代,一个叫邵雍的易学大师的研究颇令人关注。
在《周易》的占卜方面,他发明了“数字起卦”法,对占卜术来说,可以说是一次变革。
除此以外,他对《周易》的卦形结构组成也颇有研究,并推出了《伏羲八卦次序图》、《伏羲八卦方位图》、《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文王八卦次序图》、《文王八卦方位图》六种图形(见图二、图三、图四、图五、图六、图七)。
我们先来看看邵雍所谈的这些结构。
这些图形被朱熹首次列入他的《周易本义》之首,并加了注译。
其图形(二)下注为:《系辞转》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邵子曰:“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也。
”《说卦传》曰:“《易》,逆数也。
”《邵子》曰“《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自《乾》至《坤》,皆未得生之卦,若逆推四时之比也。
”后六十四卦次序放此。
其图形(三)下注为:《说卦传》曰:“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
”邵子曰:“《乾》南《坤》北,《离》东《坎》西,《震》东北,《兑》东南,《巽》西南,《艮》西北。
自《震》至《乾》为顺,自《巽》至《坤》为逆。
周易象数例解

阅读感受
例如,《周易》中强调了阴阳平衡、天人合一的思想,这种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哲 学思想的发展。通过学习《周易》,我更加深入地认识了自己和自然的关系,也更加清晰地认识 了自己的内心世界。 《周易象数例解》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籍,通过它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这本书让我深刻地感受 到了《周易》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我相信,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不断地利用这本书 提供的知识和方法来认识世界、指导自己的行动和思考问题。
目录分析
目录分析
《周易象数例解》目录分析 《周易象数例解》是一本探讨《周易》象数思想与应用的著作,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易 学思想具有重要的价值。本书的目录经过精心设计,呈现了象数易学的核心内容及其实用价值。 本书的目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导论:这部分介绍了《周易象数例解》一书的背景和意义,阐述了象数易学的内涵和本书的目标。 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周易》象数思想的重要性。 彖辞分析:这部分是对《周易》六十四卦的彖辞进行详细的解析。通过从彖辞中提炼出象数思想, 结合具体的卦例,使读者能够深入理解《周易》中的象数内涵。
周易象数例解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周易
阴阳
易经
作者
应用
方法
周易象数例解
周易
通过
解释 五行
故事
数例
方式
现象
阐述
强调
学说
含义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周易象数例解》是一部深入探讨周易象数在易经解释中的应用的作品。周易象数作为中国古代 哲学的重要概念,为易经的解释提供了独特的方法和视角。通过周易象数的运用,这本书将易经 中的故事和哲学思想阐述得淋漓尽致。 周易象数是一个涵盖广泛的哲学概念,其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周易象数强调的是通过 取象比类、卦气说以及阴阳五行学说等方式,将天文、地理、人事等各个领域的现象与易经起来, 以此为依据进行解释和分析。 在《周易象数例解》一书中,作者详细阐述了如何使用周易象数的方法来解读易经。作者提到了 取象比类的运用,这种手法将易经中的符号和现实中的各种现象相对应,通过比拟和类推的方式, 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易经的含义。 作者介绍了卦气说的应用。
周易(易经)64卦数学排列规律图

周易(易经)64卦数学排列规律图展开全文(图一:《周易》64卦数学排列规律图)图二、三:叉线图1、2)1.图2-5的规律都包含在图1中,《易经》64卦在数学排列上,有着严密的对称性;2.“64卦规律图”的存在,证明了流传至今的“通行本《易经》”在卦序排列上是正确传承的。
任何不同于“通行本《易经》”的卦序都是有问题的;3.《易经》64卦不仅在数学排列上具有此严密的对称规律,在内容上,也是前后卦相连贯的(请参见鄙人作品“易说《易经》”)。
这非常神奇,肯定消耗了作者n多的脑细胞。
这也说明“通行本《易经》”的作者极有可能是一个人,最多是几位要好的史官相互合作写的,不大可能是几代人前后续写的; 4.图1否定了若干不正确的64卦规律图,其实什么“河图”“洛书”根本就是数学问题,跟《易经》毫不沾边; 5.图1的规律由“8卦”顺序决定。
我本来拟定的顺序有二,一是乾坤巽震艮兑坎离,二是乾坤艮兑巽震坎离。
我们知道乾qian代表天,坤kun代表地,巽xun代表风,震zhen代表雷,兑dui代表泽,坎kan代表水,离li代表火。
图1说明8卦的顺序必然是这两者之一,先天八卦、后天八卦都有问题,按它们画图1的话,都不能得到最简单,最简洁的图形;6.图1有助于《易经》的初学者;7.图1不能说成是“卦序图”,其实除非是从1到64按顺序排,实在找不到“卦序图”。
而图4只在局部存在卦序规律,图4可以得出图5。
8.给图1添上两条“对角轴线”,可以发现除了4组卦外,都能以某一条“对角轴线”形成“翼式对称”;而1、2;29、30;27、28;61、62等4组,不能以这两条“对角轴线”形成“翼式对称”(它们踩在某一条“对角轴线”上,按此轴线折叠后,相对的两卦不是分布于轴线两侧)。
ok,“翼式对称”的各卦,其卦符旋转180度,就是其奇偶数的卦符,如第25卦的卦符旋转180度得到第26卦的卦符;“非翼式对称”的8卦,其卦符自身上下卦相对称。
ok,这便是图5中巽和兑、震和艮同步出现的原因。
《周易》象数卷-1

《周易》象数卷-1目录治易者说(序)1第一章论易图4第一节河图4第二节洛书7第三节太极图11第四节乾坤六子15第五节先天八卦16第六节后天八卦17第七节婴儿八卦20第八节三天同辉22第九节天门地户24第节八卦纳甲26第二章易数27第一节论易数27第二节体用数27第三节天地数27第四节河洛数27第五节参两数27第六节参伍数27第七节大衍数27第八节九六数27第九节时空数27第节卦气说27第三章易象27第一节论易象27第二节阴阳象27第三节五行象27第四节干支象28第五节八卦象28第六节四画象28第七节五画象28第八节文字象28第九节机兆象28第节万物象28第四章观象28第一节观象法28第二节本体观28第三节反体观28第四节对体观28第五节变体观28第六节互体观28第七节拟议观28第八节趋时观29第九世六位观29第节八宫观29第五章占例29第一节起卦法29第二节身命占29第三节风水占29第四节财运占29第五节仕途占29第六节竞赛占29第七节病症占29第八节梦境占29第九节机兆占29第节鬼神占29执大象,法乾坤,独与天地精神往来1治易者说(序)中华文明灿若星河,大易精神如日月之经天,亦如江河之流地,万古常新,贞明如一。
《易》之为书,滥觞百家,领袖群经,经典之学无出其右者也。
誉之为“大道之源”.“帝王之书”,不为过也。
易之为道,见仁见智,莫衷一是。
有卜筮说,有历史说,有哲学说,更有迷信说。
然纷纭之众说皆盲人摸象,管窥之见也,易之为道也,无所不通,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藏一心。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故无数先贤圣哲终其一生亦不能穷其精义。
一画开天,作不言之教,伏羲之易也。
文王消息,易道周成。
仲尼发挥,羽翼乃丰。
诸子旁通,百家争鸣。
众贤引伸,易道畅通。
新易流形,复归于一。
哲学者,解释思辨之学也。
数学者,逻辑推理之学也。
哲学始于数学,科学终于数学。
故易之为道也,本正则源清,用至则流远,非哲学之智慧不能立其本,非数学之桥梁不能致其用。
易经卦象图解

易图详解(图解)先天八卦图先天八卦讲对峙, 即把八卦代表的天地风雷, 山泽水火八类物象分为四组, 以说明它的阴阳对峙关系.《周易说卦传》中将乾坤两卦对峙, 称为天地定位; 震巽两卦对峙, 称为雷风相薄; 艮兑两卦相对, 称为山泽通气; 坎离两卦相对, 称为水火不相射以表示, 这些不同事物之间的对峙. 按上述峙图式的内容, 先天八卦可分为三个周期:第一周期: 从坤卦左行, 表示冬至一阳初生, 起于北方; 从乾卦右行, 表示夏至一阴初生, 起于南方, 本周期指的先天八卦图的最内圈, 即由卦的初爻组成. 这一寒一暑, 表示太阳在一年的周期运动.第二周期: 由卦之中爻组成, 半圈阳爻表示白昼太阳从东方升起,经南天而到西方; 半圈阴爻表示太阳落山后的黑夜, 这是记太阳运行一日的周期图象.第三周期: 由卦之上爻组成, 半圈阴爻表示月亮运行的上半月, 即朔; 半圈阳爻表示月亮运行的下半月, 是为弦.由此可见,这一图象是统一年月日时周期.中天八卦图中天易的天文依据,乃本地法之晷景而来, 晷景又决定于"昼参日影,夜考极星"之历数. 参阅中天八图,我们可以了解中天八卦与节令宫辰的关系.后天八卦图后天八讲流行, 形容周期循环, 如水流行, 用以表示阴阳的依存与互根, 五行的母子相生. 后天图是从四时的推移, 万物的生长收藏得出的规律.从<<周易.说卦传>>中可以看出, 万物的春生, 夏长, 秋收, 冬藏, 每周天360日有奇, 八卦用事各主45日,其转换点就表现在四正四偶的八节上, 这就构成了按顺时针方向运转的后天八卦图.每卦有三爻, 三而八之, 即指一年二十四个节气, 于此可见这些卦图的实质了.先天八卦图与后天八卦图比较============================================================================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出自《易传·系辞》上传的第十一章,原文为:“是故,易有大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周易》的象数图示结构(一)摘要:《周易》的《易经》文本源于上古占筮,它体现着《周易》思想体系发展过程中的前哲学阶段。
取象运数是《易经》思想的一个显著特征和主要构成。
《周易》特别是《易经》对于客观认识有着一个完整的"图示"结构,在这个结构中象是基本的结构单元,数是连接这些单元的根本法则的载体。
关键词:《周易》、象数、结构、单元、载体《周易》思想的一个显著的特征和主要构成是其取象运数的思维方式,这种方式直接与筮卜有关,并且成为后世象数易学的发端。
卜筮,分别指龟卜和筮占两种占卜的方式。
卜筮在古代的占卜体系中,不同于其它的方式如天文占、式占、形法等,是一种独特的类型。
卜筮"来源于用动物之灵或植物之灵作媒介物去沟通神人的原始崇拜习俗",其起源均相当古老,仅以现有的考古发现来看,至少可以追溯到商代。
商周时期,卜筮已经是"决嫌疑,定犹与(豫)"的主要占卜形式,其思想基础在于认为"龟之言久也,十(千)岁而灵,比(此禽兽而知吉凶也。
蓍之为言蓍(耆)也,百年一本,生百茎,此草木之寿(俦)知吉凶者也,圣人以间鬼神焉",是万物有灵论的表现。
古代占卜中,蓍、龟、或筮、卜常常相提并论,这是因为在古人看来,它们是"象""数"互补的两种占卜形式,在实际占卜中,二者也常被结合在一起交替使用。
关于筮法的起源,古代文献中有许多不同的说法,始终莫衷一是。
近几年的考古成果使得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现在人们已将商周时期甲骨、铜器、陶器、石器等出土文物上的一种数字符号确认为早期的卦画,并把它们破译成功,从而证明,至少在商代,筮法就已存在。
从现有发现看,商周时期的卦画一般是用数字以竖写形式表明,所用数字包括十进制数位中的一、五、六、七、八、九六个数字,省去了二、三、四(因卦画竖写,难以辩认),不包括十(属于下一进位的"一"),并且既有作三爻者,也有作六爻者,与《周易》用阴阳二爻表示六、七、八、九这四数中的九、六不同。
早期卦画用数较多,说明其用蓍之数和揲蓍之法与《易传.系辞上》所述不尽相同"。
另外,占筮的另外两个系统,即所谓的《连山》、《归藏》,从现存资料来看,其筮法也与《周易》筮法有一定的差别,所谓"占异者,谓《连山》、《归藏》占七、八,《周易》占九、六,是占异也",《连山》、《归藏》占"彖"不占"变","彖"为筮数七、八,"变"乃筮数九、六,"《连山》、《归藏》占"彖",本其质性也;《周易》占变者,效其流动也"。
有鉴于此,可以做如下的推断:(1)中国古代的筮占从根本上讲是一种数占,它是以一定数量的蓍草作算筹,按特殊的方式排列(揲蓍),将所得余数易为卦爻(布卦),以此来占断吉凶。
"从目前的考古发现来看,这种占卜方法比骨卜出现要晚,而与龟卜约略同时,都是从商代就已存在,肯定是在《周易》产生之前"。
(2)早期筮法的蓍数和分数程序应与后世有不少差异。
(3)在易卦发展过程中,数字符号出现在前,抽象的阴阳卦画则远在其后。
至于龟卜与筮占的关系,向来有"筮短龟长","大事则卜,小事则筮","凡国之大事,先筮而后卜"等说法,究其原因,在于"易之数繁,其兴较晚,大抵殷以前但有卜,殷周之际易始兴,至周而始盛行。
……易之数精,手续简,龟之象显,手续繁,故筮卒代卜而起,当易筮之始兴也,人皆习于龟卜,重龟而轻筮,故有筮短龟长,大事卜小事筮之说,其后卜筮并重,终则卜废而筮行矣"。
因此,可以认为从龟卜向筮占的转变,是一个合乎自然和人类认识水平发展的合理过程。
钻龟取象,其裂痕乃是自然成文,而卦象是通过手数蓍草之数,按规定的变易法则推衍而成,前者出于自然,后者靠人为的推算。
再者龟象形成后,便不可改易,卜者即其纹理,便可断其吉凶;而卦象形成后,还要经过对卦象的种种分析,甚至于逻辑上的推衍,方能寻出吉凶的判断,这同观察龟兆相比,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更多的思想性。
这表明,"占筮这一形式的形成和发展意味着人们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了,卜问吉凶的人为的因素增加了。
"。
王夫之有论龟卜和筮占之别云:"大衍五十而用四十有九,分二,挂一,归奇,过揲,审七八九六之变,以求有乎理,人谋也;分而为二,多寡成于无心,不测之神,鬼谋也","若龟之见兆,但有鬼谋,而无人谋"。
王夫之此论,切中龟卜、筮占的根本之别,由于筮法重视对数的推算和对卦象的分析,重视人的思维能力,所以后来从《周易》中终于导出深邃的哲学体系,原因正在于此。
在《周易》的思想体系中,《易经》所体现的是一个"前哲学化"的阶段,在语言的体系上也还是对客观现象的某种形式的描述和模拟,尚没有完整地形成一个在语言上解析客观世界的思辩结构。
就《易经》的文本而言,由六十四卦组成,每卦包括卦形、卦名、卦辞、爻辞四个部分,其中卦形(或曰卦符)是一个独特的符号系统,而由卦名、卦辞和爻辞组成的文字系统则是在上文中所述及的筮占的综合记录。
对通行本《易经》的卦文辞内容进行条理和归纳可以看出,就文本而言,所涉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类是以自然现象的变化比拟人事的变化,如:"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无咎无誉。
"(《大过.九五》)"鸿渐于陵,妇三岁不孕,终莫之胜,吉。
"(《渐.九五》)一类是专涉社会生活,明示人事的得失,此类辞句最多,如:"乘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
"(《屯.六四》)"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
"(《剥.上九》)"迷复,凶,有灾眚。
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
"(《复.上六》)一类是单纯的占断之辞,即判断吉凶的辞名,如:"元亨,利贞。
"(《干》)"元亨,利牝马之贞。
"(《坤》)这些卦爻辞中显然透露出了占筮者所处年代的社会生活的一些风貌,也反映出了当时社会意识形态的许多侧面。
首先,作出占筮,与原始的宗教观相联系。
这种宗教相信外在自然的上天有着广义的人格和强大的、可以支配万物的能力,它可以推动宇宙的运转,并促进万物化育遵循一定的、广义的秩序,即"道",地有地道,人有人道,社会有社会之道,万物有万物之道,这些道均与天道(或曰"易")同构,并可以进行同构的体验转移,因而上天与万物、天道与万物之道之间存在着互通的"信使"-即体天地之灵的蓍草。
因此,虽然人事不可以左右天道,却可以通过祭祀、祈祷、卜问等方式体验和领悟天道,天道与人道具有一致性。
这种宗教观归根截底是一种有神论的世界观。
《易经》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对占卜的态度中体现了先民企图摆脱逆境生活的忧患意识和奋发有为的精神,这些思想对后来易学的发展发生了深刻的影响,《周易》之所以被认为是关于天人之道即世界根本原理的学问、被认为是关于事物发展变易法则的学问、被认为是关于人生修养的学问,都是由这些思想推衍出来的。
在《周易》的思想体系中,"象"有二重含义:(1)指现象、形象,是有形可见的具体器象,所谓"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易传.系辞上》);(2)指象征、法象,即《易经》用卦爻等符号象征自然变化和人事吉凶,《易传.系辞》论曰:"是故《易》者,象也。
象也者,像也","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王夫之进一步论曰:"天下有象,而圣人有《易》,故神物兴而民用前矣。
"易象在《易经》中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以至《左传.昭公二年》中韩宣子将《易经》迳称为《易象》。
易象在《易经》中有着不同的层次区别:(1)阴阳二画之象卦符(卦形)是由阴(──)、阳(──)两种符号组合而成的,这两种符号喻示着大自然万事万物矛盾对立的情状,也是万事万物最根本的两种抽象要素。
这两种符号在易学体系中又被称为"爻","爻也者,效天下动者也"(《易传.系辞下》,爻的本质特征在"效"和"动",是促使事物运动变化最基本的两种相互对立的因素。
(2)八卦之象阴爻和阳爻经过不同的组合,三迭而成八种三画的卦形,"卦"也在此有了明确的意义。
《说文解字》释曰:"卦,所以筮也,从卜,圭声"。
《周易正义》引《易纬.乾坤凿度》云:"卦者,卦也。
言悬物象以示于人,故谓之卦。
"显然,卦在《易经》中是占筮的基本符号系统。
八卦以阴阳二爻的不同组合形式象征着世界万物的八种基本物质形态,其中"干"()三阳爻相迭,象征阳气上升为"天";"坤"()三阴爻相迭,象征阴气下凝为"地";"震"()两阴爻迭于一阳爻之上,象征上两阴下降,下一阳上升,阴阳冲突,爆发为"雷";"巽"()两阳爻迭于一阴爻之上,象征两阳升腾于一阴之上,犹"风"行地上;"坎"()一阳爻置于两阴爻之间,象征上下之阴蓄中一阳,犹如"水"以阴为表,内中蕴藏阳质;"离"()一阴爻置于两阳爻之间,象征上下之阳蓄中一阴,犹如"火"以阳为表,内中蕴含阴质;"艮"()一阴爻迭于两阴爻之上,象征上为阳、下蓄阴,如"山"以坚石为表,下含丰厚的湿土;"兑"()一阴爻迭于两阳爻之上,象征上为阴形,阳蓄其中,如"泽"外表为阴湿之所,下层却含有丰富阳气。
应该说,八卦和阴阳二爻在《易经》的卦形系统中是隐而未彰的,对它们的解析在《易传》中才完整而系统地完成,后世易学在此基础上又有进一步的发展,八卦从卦名、卦形、卦象拓展到卦位、卦序、卦数等更多要素。
但是,从根本上说,后世在认识水平上所取得的深入和提高,都是以《易经》文本中卦形与其相应卦爻辞的关系为基础的,阴阳二爻(两仪)和八卦的基本取象是《易经》卦象系统的原始构成。
(3)六十四卦之象这是通常所见的《易经》卦形系统,它是由八卦两两组合排列的六爻相迭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