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寝兴目存形,遗音犹在耳。”原文、赏析

合集下载

2012清明节古人悼念亡妻诗词精选

2012清明节古人悼念亡妻诗词精选

2012清明节古人悼念亡妻诗词精选悼亡诗是古代哀祭文、悼亡诗词统称,“哀祭”和“悼亡”,都是生者祭奠、悼念死者的文字,但从文体分类的角度看,“悼亡”多归诗词,还专指悼念亡去的妻妾而言,与文体分类无关而多约定俗成的成分在内。

故悼亡诗词多为诗人即兴抒情之作。

《辞源》对“悼亡”的解释:“晋潘岳妻死,赋《悼亡》诗三首,后因称丧妻为悼亡。

”该辞典也收“潘岳”条,其释文中有:“工诗赋,辞藻艳丽,长于哀诔之体,《悼亡》诗三首最著名”的内容。

潘安之前,中国古代文学并无‘悼亡’一说,正是潘安所做《悼亡》三首,开中国悼亡诗歌之先河。

《诗经邶风绿衣》之: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心之忧矣,曷维其亡!被一些学者认为是中国第一首‘悼亡诗’,和《葛生》一样,其在中国诗歌史上是否归属悼亡范畴亦有争论。

旧说谓诗的主旨是卫庄姜伤己,《毛诗序》云:“妾上僭,夫人失位,而作是诗也。

”诗经唐风葛生葛生蒙楚,蔹蔓于野。

予美亡此。

谁与独处!葛生蒙棘,蔹蔓于域。

予美亡此。

谁与独息!角枕粲兮,锦衾烂兮。

予美亡此。

谁与独旦!夏之日,冬之夜。

百岁之后,归於其居!冬之夜,夏之日。

百岁之后,归於其室!【译文】:葛生长覆盖住荆条,蔹蔓生在田野。

我的爱人葬身此地,谁来陪伴孤独的居处?葛生长覆盖酸枣树,蔹蔓生在坟头。

我的爱人葬身此地,谁来陪伴孤独的睡眼?角枕灿烂啊,锦缎被子鲜明啊。

我的爱人葬身此地,谁来陪伴孤独的白日?夏季的天酷长,冬季的夜漫漫。

只有百年以后,到这儿共同居住!冬季的夜漫漫,夏季的天酷长。

只有百年以后,到这儿共同居住!第二首诗经邶风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里。

心之忧矣,曷维其已!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心之忧矣,曷维其亡!绿兮丝兮,女所治兮。

我思古人,俾无陨兮!絺兮绤兮,凄其以风。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译文】:绿衣裳啊绿衣裳,绿色面子黄里子。

心忧伤啊心忧伤,什么时候才能止!绿衣裳啊绿衣裳,绿色上衣黄下裳。

心忧伤啊心忧伤,什么时候才能忘!绿丝线啊绿丝线,是你亲手来缝制。

潘岳悼亡诗初探

潘岳悼亡诗初探

潘岳悼亡诗初探作者:肖立生周小喜来源:《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03期[摘要]潘岳悼亡诗开“悼亡”诗题先河,对前代悼亡类诗有继承,有发展,对后代悼亡诗产生了深远影响。

潘岳悼亡诗感情真挚饱满,情景水乳交融,注重辞藻雕饰,擅长运用时空意象表达细腻情感,创造特定艺术效果。

[关键词]潘岳;悼亡诗;时空意象;艺术特色[中图分类号]1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763(2010)03—0089—04潘岳的诗作,实际流传下来、较为完整的仅15题共19首,在西晋重要诗人张华、陆机、左思等人中仅略多于左思。

数量虽少,但潘岳的诗作仍值得我们重视,特别是他的悼亡诗。

潘岳诗按内容大致可分三类。

一为奉和应制诗,包括《关中诗》、《为贾谧作赠陆机》、《北芒送别王世胄》、《家风诗》、《于贾谧坐讲汉书》、《金谷集作诗》、《离合诗》等七首。

二为羁宦诗,包括《河阳县作二首》、《在怀县作二首》、《内顾诗二首》。

三为悼亡类诗,包括《悼亡诗三首》、《杨氏七哀诗》、《思子诗》。

第一类多四言诗,二、三类率为五言。

此外潘岳还有一首《阁道谣》(又作《阁柱诗》),以歌谣的形式,用漫画式的手法,讽刺了当朝诸臣,表达了一种不满情绪。

相对说来,三类诗中以悼亡诗及羁宦诗艺术成就较高,其中又以悼亡诗为最。

探讨潘岳悼亡诗,有必要对他之前的悼亡诗做个简短回顾。

一、潘岳之前的悼亡诗悼念亡妻之诗,潘岳之前,流传下来较有影响的大致有三首。

《诗经·邶风》中的《绿衣》可能是今存最早的悼念亡妻之诗:绿兮衣兮,绿衣黄里。

心之忧矣,曷维其已?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心之忧矣,曷雏其亡?绿兮丝兮,女所治兮。

我思古人,俾无尤兮!缔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这首诗以亡妻留下的一件绿衣起兴,物在人亡,睹物兴情。

它以诗经民歌特有的复沓章法,反复吟唱,倾吐衷情,并以亡妻生前的言止自励,不做有负于亡妻之事。

最后由身上所穿亡妻生前亲手缝制的葛布衣的清凉沁心,回忆起其妻许多可心之事,深感其妻与自己是多么情投意合。

十大悼亡诗词

十大悼亡诗词

中国古代十大悼亡诗第一首——《诗经·唐风·葛生》之:百岁之后,归於其居!百岁之后,归於其室!葛生蒙楚,蔹蔓于野。

予美亡此。

谁与独处!葛生蒙棘,蔹蔓于域。

予美亡此。

谁与独息!角枕粲兮,锦衾烂兮。

予美亡此。

谁与独旦!夏之日,冬之夜。

百岁之后,归於其居!冬之夜,夏之日。

百岁之后,归於其室!【译文】:葛生长覆盖住荆条,蔹蔓生在田野。

我的爱人葬身此地,谁来陪伴孤独的居处?葛生长覆盖酸枣树,蔹蔓生在坟头。

我的爱人葬身此地,谁来陪伴孤独的睡眼?角枕灿烂啊,锦缎被子鲜明啊。

我的爱人葬身此地,谁来陪伴孤独的白日?夏季的天酷长,冬季的夜漫漫。

只有百年以后,到这儿共同居住!冬季的夜漫漫,夏季的天酷长。

只有百年以后,到这儿共同居住!【背景】:这首诗被后人认为是…悼亡诗之祖‟。

关于这首《葛生》的主旨,历代学者多有争议。

至清郝懿行首先揭示了“角枕”、“锦衾”为收殓死者的用具,指出:“《葛生》,悼亡也。

”今人多取其说。

显然,凭“亡此”、“于域”、“角枕”、“锦衾”、“其居”、“其室”、“独处”、“独息”、“独旦”等词语证本诗悼亡之旨,是有说服力的。

后世对这首诗评价极高,今人认为本篇“不仅知为悼亡之祖,亦悼亡诗之绝唱也”(朱守亮《诗经评释》),又认为“后代潘岳、元稹的悼亡诗杰作”,“不出此诗窠臼”(周蒙、冯宇《诗经百首译释》)。

就本诗的艺术魅力和对后世悼亡诗歌的创作影响而言,这种评价是当之无愧的。

诗从葛藤写起,或者正是坟墓之地,触动情思,两相分离各自独处,倍感伤心。

诗写亡人的独处无人陪伴,正是为了写活着的人的孤独无亲,从而见出生前的相亲相爱,同心同德,以致于发出死后同穴的悲号。

诗反复抒写无法忍受的独处的时日,都是为了表达当初同处和和谐美好。

《葛生》可以被看作是中国悼亡诗的滥觞,那生死不渝的爱情绝唱,可以穿越时空,成为每个时代人们心中的梦想与期许。

第二首——《诗经·邶风·绿衣》之: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诗经》、苏轼、元稹、潘岳、沈约及国外作者悼亡诗,详细译文、赏析、对比阅读。

《诗经》、苏轼、元稹、潘岳、沈约及国外作者悼亡诗,详细译文、赏析、对比阅读。

《悼亡诗研究课题》作者:吴亭慧巫悦郭欣璐(惠州一中)悼亡诗导语:“我们都是红尘中人,一定承受着尘世之苦”法国味道作家巴尔扎克说过这样的花,大概是岁月在任何人脸上都会留下年轮,相濡以沫。

感情无论在什么东西上都留下痕迹,穿越空间。

明代散文家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写下“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怀着怎样的心情?昨日夫妻举案齐眉,现在生离死别,以后的日子怎么过?所以革命勇士林觉民《与妻书》有这样的感慨“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

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继承着《绿衣》而来,苏轼,元稹,潘岳,沈约等一起陷入悲痛之中,如果亡者能听到这样的诗句,相信一定会幸福的泪流满面。

诗人写下诗,也是痛苦的暂时释放。

1、诗经·邶风·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里。

心之忧矣,曷维其已!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心之忧矣,曷维其亡!绿兮丝兮,女所治兮。

我思古人,俾无訧兮!絺兮绤兮,凄其以风。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译文:绿衣裳啊绿衣裳,绿色的面子黄色的里子,心忧伤啊心忧伤,什么时候才能止住我不忧伤?绿衣裳啊绿衣裳,绿色的上衣黄色的下衣。

愁肠百转新千结,何时才能忘掉这忧伤?绿丝线啊绿丝线,是你牵手来缝制。

我思念亡故的贤妻,使我平时少过失。

细葛布啊细葛布。

夏天的衣裳在秋天穿上,自然觉得冷。

我思念我的亡妻,实在体贴我的心。

一个刚刚从深深的悲痛中摆脱出来的男人。

看到故人制作的东西,便又唤起刚刚抑制住的情感,重新陷入悲痛之中。

女人面对失去丈夫感性的居多,孟姜女失去丈夫,她的眼泪能够摧毁长城,白娘子与许仙分离,可以发下誓言让雷锋塔倒西湖水干。

也有这样一位女子哭悼亡夫:唐风葛生葛生蒙楚,蔹蔓于野。

予美亡此,谁与独处!葛生蒙棘,蔹蔓于域。

予美亡此,谁与独息!角枕粲兮,锦衾烂兮。

予美亡此,谁与独旦!夏之日,冬之夜。

百岁之后,归於其居!冬之夜,夏之日。

百岁之后,归於其室!译文:葛藤生长覆荆树,蔹草蔓延在野土。

清汪中吊黄祖文序赏析

清汪中吊黄祖文序赏析

(清)汪中《吊黄祖文·序》赏析(清)汪中《吊黄祖文·序》原文:往寻祢生遗事,辙羡其荣遇,故北海忘年而下交,章陵跣足而请命。

懿彼两贤,是云死友,固无德而称矣。

若夫孟德威振天下,屈意于狂夫之言。

刘表坐谈西伯,忍耻于细人之谮。

旷世高举,异人同情,盖若有天相焉。

即其遭命江夏,终陨国宝。

后之君子,摅怀旧之想,悼生才之难,莫不扼腕斗筲,伤心五百。

然观衡为黄祖作书,轻重疏密,各得体宜。

祖持其手曰:“处士,此正得祖意,如祖腹中之欲言”。

则犹有赏音之遇也。

夫杯酒失意,白刃相雠,人情所恒有。

至于临文激发,动色相咨,解带写诚,欢若亲戚。

其冲怀远识,岂可望之今世士大夫哉。

虽枉天年,竟获知己。

嗟乎祢生,可以不恨。

余束发依人,蹉跎自效。

逮于长大,几更十主。

何尝不赋鹦鹉于广筵,识丰碑于道左。

而醉饱过差,同其狷狭。

飞辨骋辞,未闻心赏。

其于黄祖,盖犹得其恶而遗其善焉。

古有三疾,今也则亡。

论者不察,猥使祖于千载之下独受恶名,斯事之不平者也。

用述斯篇,诏来雪往。

这个序是一篇畸文。

说的也是畸人祢衡跟黄祖的故事。

所谓畸人,《庄子》解释是“畸于人而侔于天”,即不同俗流,与世人格格不入,却能明悟天道之人。

明悟天道其实太难,能做到横而不流,性情又狂狷不群的,已称得上“畸人”。

祢衡桀骜难驯,眼高一世,当其时已被目为“狂士”,只对孔融跟杨修略有认可,但却说:“大儿孔文举(孔融),小儿杨德祖(杨修)。

余子碌碌,莫足数也”。

这在祢衡眼中算赞誉了。

但孔融比他大二十岁,杨修也仅小他两岁,在世人看来,与侮辱无异。

孔融倒很欣赏这位后生,亦佩服他的文才,非但不以为忤,反与祢衡相交,成了好朋友,并亲自写《荐祢衡表》举荐他,又屡次在曹操面前对他称赞不绝。

曹操相信孔融的眼力。

清代骈文大家洪亮吉曾说:“东汉人之文,以孔北海(孔融)为最”。

孔融作为文章巨擘,他所赞赏的人,曹操自然感兴趣。

然而祢衡秉性刚正,看不起曹操这等人,摆明窃国,却非要文饰。

于是在公开场合再三羞辱他。

关于悼词的诗句

关于悼词的诗句

关于悼词的诗句中国古代十大悼念诗词第一首——《诗经·唐风·葛生》之:百岁之后,归於其居!百岁之后,归於其室!——诗经·唐风葛生蒙楚,蔹蔓于野。

予美亡此。

谁与独处!葛生蒙棘,蔹蔓于域。

予美亡此。

谁与独息!角枕粲兮,锦衾烂兮。

予美亡此。

谁与独旦!夏之日,冬之夜。

百岁之后,归於其居!冬之夜,夏之日。

百岁之后,归於其室!【译文】:葛生长覆盖住荆条,蔹蔓生在田野。

我的爱人葬身此地,谁来陪伴孤独的居处?葛生长覆盖酸枣树,蔹蔓生在坟头。

我的爱人葬身此地,谁来陪伴孤独的睡眼?角枕灿烂啊,锦缎被子鲜明啊。

我的爱人葬身此地,谁来陪伴孤独的白日?夏季的天酷长,冬季的夜漫漫。

只有百年以后,到这儿共同居住!冬季的夜漫漫,夏季的天酷长。

只有百年以后,到这儿共同居住!【背景】:这首诗被后人认为是?悼亡诗之祖?。

关于这首《葛生》的主旨,历代学者多有争议。

至清郝懿行首先揭示了“角枕”、“锦衾”为收殓死者的用具,指出:“《葛生》,悼亡也。

”今人多取其说。

显然,凭“亡此”、“于域”、“角枕”、“锦衾”、“其居”、“其室”、“独处”、“独息”、“独旦”等词语证本诗悼亡之旨,是有说服力的。

后世对这首诗评价极高,今人认为本篇“不仅知为悼亡之祖,亦悼亡诗之绝唱也”(朱守亮《诗经评释》),又认为“后代潘岳、元稹的悼亡诗杰作”,“不出此诗窠臼”(周蒙、冯宇《诗经百首译释》)。

就本诗的艺术魅力和对后世悼亡诗歌的创作影响而言,这种评价是当之无愧的。

诗从葛藤写起,或者正是坟墓之地,触动情思,两相分离各自独处,倍感伤心。

诗写亡人的独处无人陪伴,正是为了写活着的人的孤独无亲,从而见出生前的相亲相爱,同心同德,以致于发出死后同穴的悲号。

诗反复抒写无法忍受的独处的时日,都是为了表达当初同处和和谐美好。

《葛生》可以被看作是中国悼亡诗的滥觞,那生死不渝的爱情绝唱,可以穿越时空,成为每个时代人们心中的梦想与期许。

第二首——《诗经·邶风·绿衣》之: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出自魏晋的《悼亡诗三首》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

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

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帏屏无髣髴,翰墨有馀迹。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怅恍如或存,回惶忡惊惕。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

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春风缘隙来,晨霤承檐滴。

寝息何时忘,沈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

皎皎窗中月,照我室南端。

清商应秋至,溽暑随节阑。

凛凛凉风升,始觉夏衾单。

岂曰无重纩,谁与同岁寒。

寝兴目存形,遗音犹在耳。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寝兴目存形,遗音犹在耳。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寝兴目存形,遗音犹在耳。

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寝兴目存形,遗音犹在耳。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寝兴目存形,遗音犹在耳。

出自魏晋的《悼亡诗三首》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

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

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帏屏无髣髴,翰墨有馀迹。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怅恍如或存,回惶忡惊惕。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

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春风缘隙来,晨霤承檐滴。

寝息何时忘,沈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

皎皎窗中月,照我室南端。

清商应秋至,溽暑随节阑。

凛凛凉风升,始觉夏衾单。

岂曰无重纩,谁与同岁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寝兴目存形,遗音犹在耳。

出自魏晋的《悼亡诗三首》
原文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

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

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帏屏无髣髴,翰墨有馀迹。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怅恍如或存,回惶忡惊惕。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

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春风缘隙来,晨霤承檐滴。

寝息何时忘,沉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

皎皎窗中月,照我室南端。

清商应秋至,溽暑随节阑。

凛凛凉风升,始觉夏衾单。

岂曰无重纩,谁与同岁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