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物学》目录.doc
2024版《植物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课程概述与目标•植物细胞与组织结构•植物生长发育与调控•植物遗传变异与进化目录•植物分类与系统发育•植物资源利用与保护•实验教学内容与要求•课程考核方式与评价标准•教材及参考书目推荐目录课程概述与目标课程性质与地位课程性质课程地位植物生物学是生物科学、农学、林学、园艺学等专业的基础课程,对于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030201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学时分配植物细胞与组织结构植物细胞基本结构位于细胞最外层,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
包裹在细胞质外的一层薄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位于细胞膜内,包含各种细胞器和细胞内液。
控制细胞生长、分裂和遗传的中心。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组织类型与功能01020304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植物器官形态与解剖茎花支持植物体,输送水分和无机盐,储存营养物质。
繁殖器官,吸引传粉昆虫,完成受精作用。
根叶果实和种子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固定植物体。
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
保护种子,传播种子。
植物生长发育与调控植物生长过程及影响因素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包括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等阶段。
影响植物生长的环境因素光照、温度、水分、土壤和空气等。
植物生长的生理基础细胞分裂、细胞伸长和细胞分化等。
1 2 3植物发育的主要阶段植物发育的调控机制植物发育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植物发育阶段及调控机制植物激素作用及信号转导途径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01植物激素的信号转导途径02植物激素在生长发育中的调控作用03植物遗传变异与进化遗传物质基础及遗传规律遗传物质遗传规律遗传信息的传递变异类型及来源变异类型变异来源变异在育种中的应用进化理论与证据进化理论进化证据进化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植物分类与系统发育分类学基础知识分类学的定义和目的研究生物分类、命名、鉴定和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旨在认识和了解生物多样性。
分类等级包括界、门、纲、目、科、属、种等,用于对生物进行分类和命名。
新人教版初中生物目录

第二节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第一章认识生物《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第一节生物圈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第四节生态系统第二节人的生殖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第三节青春期第一章观察细胞的结构第四节计划生育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第二章人体的营养第二节观察植物细胞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第三节观察动物细胞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第二章细胞的生活第三节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第一节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第三章人体的呼吸第二节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第三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第三章细胞怎样产生物体第三节空气质量与健康第一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二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第三节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第四章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四节输血与血型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第二节种子植物第二节人粪尿的处理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种子的萌发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二节植株的生长第二节神经系统的组成第三节开花和结果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第四节激素调节第一节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第二节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第三节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第二节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第三节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第一节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第一章各种环境中动物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第一节植物的生殖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第三节空中飞行的动物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四节鸟的生殖和发育第一节动物的运动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第三节社会行为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第一节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第二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第五节生物的变异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第三章生物的进化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第二节细菌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第三节真菌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第五章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第一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第二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第一章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第二章用药和急救第一节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第三章了解自己增进健康第二节从种到界第一节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第二章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第二节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第三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修订版)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总目录

(修订版)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总目录一、生物学导论1. 生物学的概念与方法2. 生物学的研究对象3. 生物学的发展历程4. 生物学与人类生活二、细胞与细胞学1. 细胞的概念与结构2. 细胞的种类与功能3. 细胞学说的建立与发展4. 细胞膜与细胞器5. 细胞代谢与遗传三、植物生物学1. 植物的结构与功能2. 植物的生长与发育3. 植物的生殖与适应4. 植物的分类与系统发育5. 植物的生态与资源利用四、动物生物学1. 动物的结构与功能2. 动物的生长与发育3. 动物的生殖与适应4. 动物的分类与系统发育5. 动物的生态与行为五、微生物学1. 微生物的概念与分类2. 微生物的结构与代谢3. 微生物的生殖与适应4. 微生物的生态与作用5. 微生物的应用与防治六、遗传与变异1. 遗传的基本规律2. 遗传物质的结构与功能3. 遗传工程与基因技术4.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5. 遗传疾病与遗传咨询七、生态学1. 生态学的基本概念2.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3. 生态平衡与生态演替4.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5.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八、生物技术与应用1. 生物技术的概念与分类2. 传统生物技术3. 现代生物技术4. 生物技术的应用领域5. 生物技术的伦理与法律问题九、生物实验与探究1. 生物实验的基本方法与技能2. 生物实验的仪器与材料3. 生物实验的设计与分析4. 生物实验的结果与报告5. 生物探究与科学思维十、生物学与健康1. 人体生物学基础2. 健康与生活方式3. 疾病与防治4. 食品安全与营养5. 健康教育与健康管理附录1. 生物学名词解释2. 生物学常用符号与单位3. 主要参考文献4. 索引。
植物学

11绪论•一、生物界的划分:•二、植物界多样性的表现形式•一) 植物种类的多样性•植物界有50多万种,约占现存生物的1/4, 包括藻类、菌类、地衣类、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二) 植物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单细胞-------群体-----多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木本(乔木、灌木、半灌木) 和草本(一年生、二年生、多年生)•三) 植物营养方式和生活周期的多样性•绿色植物(自养)、非绿色植物( 寄生、腐生、化学自养植物)•四) 植物的遗传多样性•个体水平的差异----细胞水平的差异----代谢水平的差异----分子水平的差异•五) 植物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统一•三、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矿化作用(有机物的合成和分解)•绿色植物细胞的叶绿体,利用光能,将简单的无机物(即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碳水化合物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非绿色植物(如细菌;真菌等)对死的有机物的分解,即为矿化作用.• 2 植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碳循环•氮循环• 3 植物对环境保护的作用•净化作用(对大气净化;对水域的净化)• 4 植物对水土保持的作用•四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1 植物与人类的粮食和能源• 2 植物与人类的生存环境• 3 植物资源与国民经济•农业;工业; 药用植物;野生香料植物;野生果树; 化妆品; 日用品; 育种利用;• 4 植物多样性的保护意义•五植物科学发展历史国外植物科学发展简史•公元前300年,Theophrastus在希腊雅典建立植物园,500种•罗马人Pliny Elder(公元23—79),手稿《植物历史》,参考473人研究;1469年出版,到1799年重印190次•1665年英国Hooke发明显微镜(1682《植物的新教程》;1686《植物史》;1694《植物学原理》;1694《植物的性别》;1700《植物学基础》;1717《关于花的结构》•1753年瑞典的Linnaeus双名法,《植物志属》新系统•1839年德国Schlenden和Schwann创立《细胞学说》•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1909德国Engler;1926英国Hutchinson;1954俄国Takhtajian;1958美国Cronquist 各自分类系统•1953年Crick和Watson建立DNA模型,开创分子生物学国内植物学发展简史•西汉(2000年前)—《诗经》《尔雅》记载200种植物•东汉(公元200年)—《神农本草经》记载365种植物•东汉(304年)—嵇含《南方草本状》80种南方植物•南北朝(500年)陶弘景《神农本草经》记载650种植物•南宋(1200年)《全芳备祖》我国最早的植物学词典•明朝(1578;1596?)李时珍《本草纲目》152卷,12—35为植物1173种•明朝(1639)徐光启《农政全书》,60卷•清朝(1848)吴其睿《植物名实图考》1714种•1919年,李善兰翻译《植物学》,国明党大学开设植物学,成立研究院•1980年《中国植物志》80卷125册•六当代植物学发展的主流与趋势•微观:分子•宏观:个体生态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七植物学及其主要分支学科• 1 植物学及其主要研究内容• 2 分支学科•植物形态学:•植物生理学:•植物分类学和植物系统学:•植物生态学:•植物胚胎学:•植物生物学:•植物遗传学:•植物化学:•植物资源学:•分子植物学:•八学习植物学的目的和意义•九学习植物学的方法• 1 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 理论联系实际;• 3 积极主动的态度第一章植物细胞•一显微镜与植物细胞•植物细胞是植物体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024年植物生物学教案

植物生物学教案教案植物生物学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掌握植物的生长、发育、繁殖等基本生物学知识。
2.培养学生对植物生物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好奇心。
3.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探究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植物的细胞结构:介绍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等。
2.植物的组织结构:介绍植物的组织结构,包括表皮组织、维管组织、基本组织等。
3.植物的器官:介绍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4.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介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包括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果等。
5.植物的繁殖:介绍植物的繁殖方式,包括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6.植物的生态适应性:介绍植物对不同环境的适应策略,包括水生植物、旱生植物、盐生植物等。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植物的结构和功能,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3.探究法: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展示植物图片,引起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导入新课。
2.讲授:讲解植物的基本知识和概念,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结构和功能。
3.实验:组织学生进行植物实验,观察植物的结构和功能,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
4.探究:组织学生进行植物探究活动,让他们自主探索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5.总结:通过总结,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
2.成果评价:通过检查学生的实验报告和探究报告,评价他们的学习成果和科学素养。
3.自我评价:通过让学生自我评价,评价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自我反思能力。
六、教学资源1.教材:植物生物学教材。
2.实验材料:显微镜、植物样本、实验试剂等。
新版教育部最新专业目录

【高分复习笔记】郑湘如《植物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高分复习笔记】郑湘如《植物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4.2 课后习题详解4.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五章茎的形态结构与建成过程5.1 复习笔记 5.2 课后习题详解 5.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六章叶的形态结构与建成过程6.1 复习笔记 6.2 课后习题详解 6.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七章营养器官的变态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7.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八章生殖器官(Ⅰ)——花的形态结构与建成过程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8.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九章性细胞的形成与有性生殖过程9.1 复习笔记9.2 课后习题详解9.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十章生殖器官(Ⅱ)——种子与果实的形态结构与建成过程10.1 复习笔记10.2 课后习题详解10.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二部分植物类群和演化第十一章生物多样性和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11.1 复习笔记11.2 课后习题详解11.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十二章植物界的基本类群12.1 复习笔记12.2 课后习题详解12.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三部分被子植物类群简介第十三章被子植物分科概述13.1 复习笔记13.2 课后习题详解13.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绪论0.1 复习笔记一、植物与植物界1 植物的基本特征(1)具有由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组成的细胞壁(2)营自养生活(3)可无限生长2 植物界的划分表0-1生物的分界系统3 植物的多样性(1)种类多植物界包括藻类、菌类、地衣类、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六大类群。
(2)分布广在平原、高山、荒漠、江、河、湖、海、空中、地下、生物体内都有植物生长繁衍。
(3)形态结构与习性多种多样①形态结构:个体大小从几纳米到高达几百米;从单细胞个体到有复杂结构的组织、器官的多细胞个体。
②习性:有营光合作用的绿色自养植物、非绿色化学自养植物、寄生植物、腐生植物等。
(4)生命周期不同有生活几分钟后就传代的细菌;有一年生、二年生的草本;有多年生的草本或灌木;以及寿命达数千年的多年生乔木。
初中生物学目录

初中生物学目录七年级·上册生物学(32课时)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7 课时第1章认识生物第1节生物的特征第2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第2章了解生物圈第1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2课时)第2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2课时)第3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9 课时第1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第1节练习使用显微镜第2节植物细胞(2课时)第3节动物细胞第4节细胞的生活第2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第1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第2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第3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第4节单细胞生物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16 课时第1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第1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第2节种子植物(2课时)第2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第1节种子的萌发(2课时)第2节植株的生长第3节开花和结果(2课时)第3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2课时)第4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制造者第4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制造者(2课时)探究&实践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第5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第1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2课时)第2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第6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七年级·下册生物学(30课时)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30 课时第一章人的由来人的起源和发展人的生殖(2课时)青春期《人的由来》复习课第二章人体的营养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3课时)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第三章人体的呼吸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2课时)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流动的组织——血液血流的管道——血管输送血液的泵——心脏(2课时)输血和血型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人体内废物的排出(2课时)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2课时)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2课时)激素调节(2课时)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八年级·上册·生物学目录(32课时)第五单元生物圈的其他生物27 课时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一节腔肠动物、扁形动物和线形动物(2课时)第二节环节动物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2课时)第四节鱼(2课时)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2课时)第六节鸟(2课时)第七节哺乳动物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一节动物的运动(2课时)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2课时)第三节社会行为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2课时)第二节细菌第三节真菌(2课时)第四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第五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2课时)第五章病毒第五章病毒第六单元生物多样性极其保护5 课时第一章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第一节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2课时)第二节从种到界第二章认识生物多样性第二章认识生物多样性第三章保护生物多样性第三章保护生物多样性八年级·下册生物学(20课时)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12 课时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植物的生殖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鸟的生殖和发育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人的性别遗传生物的变异第三章生物的进化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生物进化的历程生物进化的原因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8 课时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传染病与预防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的功能和计划免疫第二章用药与急救用药与急救(2课时)第三章了解自己增进健康了解自己增进健康生物的生殖复习课健康生活复习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学》目录
上册(形态部分)
绪论
1.植物在生物分界中的地位
1.1 林奈的两界系统
1.2 海克尔的三界系统
1.3 魏泰克的四界、五界系统
1.4 六界和八界系统
1.5 三原界系统
2.植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2.1 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2 植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3.植物科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
3.1 植物科学研究的对象
3.2 植物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
4.植物科学在自然科学和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意义
5.植物科学的发展简史和当代植物科学的发展趋势5.1 描述植物学时期
5.2 实验植物学时期
5.3 现代植物学时期
5.4 中国植物科学发展的简要回顾
6.学习植物生物学的要求和方法
第一章植物细胞和组织
1.细胞的化学组成
1.1 水和无机盐
1.2 有机化合物
2.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
2.1 植物细胞的发现及学说
2.2 植物细胞的形状与大小
2.3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2.4 原生质体
2.5 细胞壁
2.6 后含物
3.植物细胞的繁殖
3.1 细胞周期
3.2 有丝分裂
3.3 无丝分裂
3.4 减数分裂
4.植物细胞的生长与分化
4.1 植物细胞的生长
4.2 植物细胞的分化
5.植物的组织和组织系统
5.1 组织与器官的概念
5.2 植物组织的类型
5.3 组织系统
第二章种子和幼苗
1.种子的结构和类型
1.1 种子的结构
1.2 种子的类型
2.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形成
2.1 种子的寿命和休眠
2.2 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2.3 幼苗的形成和类型
第三章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1.根
1.1 根的生理功能和经济利用1.2 根和根系
1.3 根的发育
1.4 根的初生结构
1.5 侧根的形成
1.6 根的次生生长与次生结构1.7 根瘤和菌根
1.8 根的变态
2.茎
2.1 茎的生理功能和经济利用2.2 茎的基本形态
2.3 茎尖及其发育
2.4 茎的初生结构
2.5 茎的次生生长与次生结构
2.6 茎的变态
3.叶
3.1 叶的生理功能和经济利用3.2 叶的形态
3.3 叶的发育
3.4 叶的结构
3.5 叶的生态类型
3.6 落叶与离层
3.7 叶的变态
4.营养器官间的相互关系
第四章植物的繁殖
1. 植物的繁殖
1.1 繁殖的概念
1.2 繁殖的类型
2.花
2.1 花的经济利用
2.2 花的概念和花的组成
2.3 禾本科植物的花
2.4 花程式和花图式
2.5花序
3.花药的发育和花粉粒的形成
3.1 花药的发育
3.2 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小孢子的形成)3.3 花粉粒的发育和形态结构
3.4 花粉败育和雄性不育
4.胚珠的发育和胚囊的形成
4.1 胚珠的发育
4.2 胚囊的发育和结构
5.开花、传粉与受精
5.1 开花
5.2 传粉
5.3 受精作用与无融合生殖
6.种子和果实
6.1 种子的形成
6.2 果实的形成和类型
6.3 果实和种子对传播的适应
6.4 一些常见果的食用部分
7.被子植物的生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