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学》第1章绪论
第1章 绪论 《公共关系学》PPT课件

1)实事求是
2)互惠互利
1.2.2 公共关系 的原则
3)全员公关 4)开拓创新 5)立足长远
6)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
1.3 公共关系的产生与发展
❖1.3.1 公共关系溯源 公共关系的源头可追溯到古代社会人类文
明开始的地方——古埃及、巴比伦、波斯 和中国等国家。虽然“公共关系”这个名 词几千年前根本没有出现,但在当时,它 作为人类的一种实践活动却已有之。
❖ ●与新闻媒体保持畅通的真实的信息交流。
❖ ●他发表了著名的《原则宣言》,明确论述了公 共关系的职业目标:公众应该被告知。
❖ 但是艾维•李的公关咨询只有艺术性而无科学性
3)伯内斯时期——双向沟通式的公共关系
❖ 公关学科化的一面旗 手; 出版了被称为公共关系 理论发展史的“第一个 里程碑”的专著── 《公众舆论的形成》; 1928年,他写出了《舆 论》一书;1952年,他 又写出了《公共关系学》 教科书。
“说真话”的基本思想,提 出了“公众必须被告知” 的公共关系基本原则。
❖ 公关职业化的第一人,赢 得了“公共关系之父”的 美誉
❖ 艾维•李的主要贡献有:
❖ ●提出了关于工商组织应把自己的利益同公众利 益联系起来,而不是对立起来的概念。
❖ ●公共关系人员要力争与组织最高决策层联系, 并赢得他们的支持。
4)卡特李普时期--“双向对称”的公共关系模式
❖卡特李普和森特在他们的代表作《有效公 共关系》中提出了“双向对称”的公共关 系模式,成为当代公共关系的重要标志。
❖所谓“双向对称”的公共关系模式,就是 在公关的目标上将组织和公众的利益置于 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在方法上坚持组织与 公众之间的双向传播与沟通。
公共关系的三大要素
1.1.3 公共关系的特征
国开(河北)00504-公共关系学-第一章 绪论 自测题-【学习资料答案】

公共关系学-
【题目】-辅导资料
【题目】公共关系特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关系。
对
错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任何组织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于社会之中,而必须与一定的环境发生关系。
公共关系意义上的环境又称社会环境,是指组织所面临的各种社会条件以及各类公众。
对
错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在公共关系学里,公众与“大众”、“群众”是没有区别的。
在公共关系学里,公众与“大众”、“群众”是没有区别的。
是泛指社会生活中的所有人或大多数人。
对
错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内部公众主要指组织的员工,还包括组织的股东和员工家属。
对
错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行动公众是由潜在公众发展而来的。
行动公众不仅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而且准备或者已经采取解决问题的某种行动。
对
错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美国学者香农提出了双向循环的传播模式。
对
错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广义的传播是指个人间、群体间或群体与个人之间交换或传递新闻、事实、意见、感情的信息过程。
这种传播是双向性的信息交流与分享。
对
错
正确的答案是“错”。
公关第一章

• 1、什么是社会组织
• 所谓社会组织,指的是由一定的社会成 员、按照一定的规范、围绕一定的目标 聚合而成的社会机构或社会团体。它是 一个与“个体”相对应的概念,是人们 有意识地为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依照 一定的结构形式而打造的有机整体。它 有领导、有目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 和职责范围,而且有工作制度和行为规 范。
• 7、传播沟通在公共关系中的作用 • 第一,利于树立社会组织的良好形象。 • 第二,利于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 • 第三节 公共关系学的研究范畴 • 一 、公共关系学的学科内涵、性质及研究对象 • 1、什么是公共关系学
• 研究公共关系一切领域和所有内容的学问,即为 公共关系学。
• 2、公共关系学研究对象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公共关系概念的基本含义 • 一、.“公共关系”一词的来源 • 新华辞典说,公共关系是指团体或者个
人在社会活动中的相互关系。“公共关 系”一词,源自英语的“Public Relations”(简称PR)。 • 公共关系定义有许多种,其中具有代表 性的定义主要有 • (1)管理职能论
• (2)传播沟通论 • (3)社会关系论 • (4)现象描述论 • (5)特征综合论 • 二、公共关系基本特征 • (1)公共关系具有公众性。 • (2)公共关系具有互利性。 • (3)公共关系具有开放性。 • (4)公共关系具有流动性。
•
• 第二节 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
• 一、公共关系的主体――社会组织
• 首先,要防止忽视社会组织形象可能产生 的压力。
• 其次,在塑造社会组织形象方面,要摆脱 急功近利的思维模式。
• 再者,在社会组织形象塑造过程中,要防 范组织内部的不协调。
4、公共关系的目标—塑造和改善社会组织形象
公共关系学章节重点

第一章公共关系学绪论。
1.什么是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有效塑造自身形象,运用传播手段实现组织与公众双向沟通的管理科学与艺术。
2.公共关系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 (三大要素: 主体,客体,媒介)1)公共关系主体一社会组织和公众人物2)公共关系客体一公众3)公共关系媒介一传播3.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区别是什么?①从主体看,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组织;人际关系的行为主体是个人。
②从对象看,公共关系的对象是与组织有关的所有对象;人际关系包含与组织无关的私人关系。
③从内容看,公共关系处理组织事务与公众事务,人际关系处理的是私人事务。
第二章公共关系历史沿革1.公共关系是由哪两个美国人创立的?艾维•李、爱德华•伯尼斯2.公共关系产生与发展的条件是什么?①商品经济的发展是现代公共关系产生与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
②社会政治生活的民主化是现代公共关系产生与发展的社会政治条件。
③传播手段和通迅技术的进步是现代公共关系产生与发展的物质技术条件。
④尊重人的需要和情感的经营管理思想的形成是现代公共关系产生与发展的社会文化心理条件。
第三章公共关系职能1.公共关系具有哪些职能?收集信息;咨询决策;传播与沟通;形象管理;宣传引导;协调关系。
第四章.公共关系主体——社会组织1.什么是社会组织?社会组织简称组织,是指由一定的社会成员按照一定的规范、围绕一定的目标聚合而成的社会团体。
2.公共关系部的类型。
(p51)①部门所属型②部门直属型③领导直属型④职能分散型3.、公共关系公司的类型。
(p53)①综合服务咨询公司②专项业务服务公司③特定行业服务公司4.公共关系人员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①诚实高尚的品德②较强的自信心③广博的知识④较强的学习能力第五章公共关系客体——公众1.公众的涵义是什么?公共关系工作对象统称为公众。
公众的特定含义是指与一个社会组织发生直接或间接关系,对该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具有现实的或潜在影响力的个人、群体和社会团体。
2.公众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p66)①整体性②共同性③相关性④多样性⑤变化性3.如何对公众进行分类?(P68)①根据公众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可划分为非公众、潜在公众、知晓公众、行动公众四种。
公共关系学 第一章 绪论345——课件PPT

主讲:修广利 2013年9月
第一章 绪论
一、了解公共关系 二、公共关系与相关活动 三、公共关系的范畴与框架
2
一、了解公共关系
1、起源: 美国艾维李1902年提出。
2、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 指一个社会为了取得相关公众的理解、支持
与合作,为了塑造组织良好形象,利用传播沟通
4
一、了解公共关系
5、基本特征(掌握): a、社会性; b、双向性 c、形象性; d、艺术性 e、战略性、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 2、公共关系与宣传 3、公共关系与广告 4、公共关系与市场营销 5、公共关系与庸俗关系
6
三、公共关系的范畴与研究框架
1、基本范畴(掌握): a、新闻宣传 b、公共关系广告 c、新闻代理 d、公共事务 e、议题管理 f、院外游说
等手段而采取的各种即具有艺术性又具有科学性
的行动,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通过传播来塑造形象的
艺术。 3
一、了解公共关系
3、公共关系的本质: 组织机构与相关公众之间的双向传播与沟通。
4、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掌握): 主体:社会组织——实施者、操作者和承担者 传播:中间环节 客体:内外部公众——对象和承受者
7
三、公共关系的范畴与研究框架
2、研究框架: a、公共关系的基础 学科发展历史、职能、原则 b、公共关系的要素 主体、客体、手段 c、公共关系的运作 公关工作程序、专题活动、危机公关、职业 和从业人员
8
谢谢!
9
公共关系学第一章

• 年轻、名车、豪宅……使得网民很难将其与红 十字会这样的慈善组织联系在一起。“人家刚 20岁就这么有出息”,“红十字会看来真的很 有钱”,陆续有网友质疑说。此外,还有网友 将其与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郭长江联系起来, “建议查查是啥关系”。尽管其认证已被腾讯 微博取消,但在个人说明里,“中国红十字会 商业总经理”仍然停留在照片旁边的显著位置。
——中山大学王乐夫教授
• 公共关系是用传播手段塑造组织自身良好形象的艺 术。
——明安香
所谓的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运用有效 的传播手段,使自身适应公众的需要, 并使公众适应组织发展需要的一种思想、 政策和管理职能。
二、公共关系的几层含义
(一)公共关系是一种状态 (二)公共关系是一种活动 (三)公共关系是一种观念 1.形象观念 2.公众观念 3.传播观念 4.协调观念 5.互惠观念
(一)公共关系与宣传
• 宣传,是社会组织有意识地把某种观念、意见、态 度和情绪,以及风格、信仰传播于社会的努力,是 一种有意控制社会心理的活动。
(四)公共关系是一门学科 (五)公共关系是一种职业
公共关系职业
• 公共关系职业产生于1904年,人们通常 把美国的新闻记者艾维·李尊为“现代公 共关系之父”。
• 艾维·李在1904年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 公共关系咨询事务所,并公开对外营业, 社会上从此出现了公共关系职业。
• 职业定义:从事组织机构信息传播、关系协调与 形象管理事务的调研、策划、实施和评估以及咨 询服务的从业人员。
(二)公共关系的客体——公众
一般分类
特殊利 媒体 益团体
政府
雇员 家属
投资者
社区
供应商
公众
(客体)
行业 协会
股东 消费者 竞争者
公共关系——理论、实务、案例、实训(第二版)章后参考答案

公共关系——理论、实务、案例、实训(第二版)第1章绪论【教学互动1-1】教学提示:巴纳姆的以赢利为目的的噱头宣传确实有些不大光彩,而且为了达到目的,他几乎无时不在编造谎言,隐瞒消息来源。
这些都是与真正的公共关系的宗旨和原则背道而驰的。
○单项选择1)D 2)C 3)C○多项选择1)ABCDE 2)ABCDEF△判断题1)错2)对3)错▲主观题△简答题1) 简述艾维·的公关思想。
艾维·李提出了“说真话”的公关思想。
他说,一个集体、一个组织、一个企业若想获得良好的名声和影响,唯有把实情公之于众,把与公共利益相关的一切情况都亮相给公众,而不是通过说假话愚弄公众或者对公众封锁消息等手段,来赢得公众对组织的信任。
假如把真实情况公之于众的确不利于组织,那么就应该积极调整公司和组织的行动,同时还要向公众解释,而不是去隐瞒真相。
2) 简述公共关系与庸俗关系的区别。
公共关系与庸俗关系的区别:两者产生的社会条件不同、两者的主体和对象不同、两者采取的手段和欲达到的目的不同。
3)简述公共关系与广告的区别。
公共关系与广告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传播的目标不同、传播原则不同、传播方式不同、传播周期不同、所处地位不同、效果不同。
△论述题1) 公共关系的原则有哪些?公共关系的原则:实事求是的原则、互惠互利的原则、全员公关的原则、开拓创新的原则、立足长远的原则、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
2) 论述现代公共关系产生的条件。
现代公共关系产生的条件有:社会政治条件——民主政治取代专制政治、社会经济条件——市场经济取代小农经济、物质技术条件——大众传播超越个体传播、社会文化条件——管理学的核心由“理性”转向“人性”。
3)举例说明公共关系与市场营销的联系与区别。
公共关系与市场营销的的联系主要在:共同的产生条件——商品生产的高度发展;共同的指导思想——用户第一,社会效益第一;相似的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
公共关系和市场营销的区别:1)目标不同2)手段不同3)范围不同▲案例分析分析提示:如果仅看表面情况,恒天然比中国企业似乎更为主动,更坦诚而且更为消费者负责,但是如果将中外企业处理危机的措施归之于道德,显然无助于了解事情本质。
公共关系学第1章 绪论

一、判断题1公共关系是一门专业性的理论科学。
错错5公共关系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
对6公众与组织之间不一定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各类公众。
对8广义的传播是指个人间、群体间或群体与个人之间交换或传递新闻、事实、意见、感情的信息过程。
这种传播是双向性的信息交流与分享。
错9就学科特点而言,公共关系学不仅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边缘性学科,在理论上还是个综合性、交叉性的学科。
对10从表面上看,庸俗关系与公共关系的协调沟通是一致的,目的都是解决问题或获取利益。
但公共关系与庸俗关系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两者产生的基础不同,两者的理论依据不同,两者的活动方式不同,等等。
对单选题D. publicati on relati on12公共关系可直接称为( a )°选择一项:A. 公众关系B. 人际关系C. 人群关系D. 社区关系13在本教材中,我们给出一个简洁的公共关系定义是(在本教材中,我们给出一个简洁的公共关系定义是(选择一项:A. 通过宣传与一般公众建立的关系,社会组织向其公众报告它的活动、政策等情况,企图建立有利的公众舆论的职能。
B. 公共关系是一种管理哲学,在所有的决策和行动上,都以公众的利益为前提。
C. 公共关系是以相互满意的双向传播为基础,以好名声和负责任的行为影响舆论的有计划的努力。
' D.公共关系是一门管理科学,主要通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双向传播,协调关系、处理危机、塑造形象,在满足公众利益的基础上求得组织自身的发展。
14公共关系观念是指(a )。
选择一项:A. 人们在公共关系实践中形成的影响人们思想和行为倾向的深层的思想意识,是人们对公共关系活动的一种自觉的认识和理解。
B. 一个组织所处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舆论的状态,即这个组织在公众心目中的现实形象。
C. 一个组织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争取公众舆论支持而采取的政策、行动和活动。
D. 表现为重视公众的利益,将公众的意愿作为决策和行动的根据,将满足公众的要求作为重要的经营方针和管理政策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关系学》第1章绪论
课本自学测试题P.25 一、名词解释:
1.公共关系P4;
2.公共关系活动P4;
3.公共关系观念P5;
4. 社会组织P9;
5.公共关系的传播模式 P17
6. 公众P11;
7.非公众P14;
8.潜在公众P14
9. 边缘公众 P.15
10. 独立公众 P.16
11. 知晓公众 P.14
二、单项选择题
1. A
2. A
3. B
4. A
5. C
四、多项选择题
1. ABCDE
2. ABCDE
3. ABE
4. ABCDE
5. CDE
五、问答题:
1.如何理解公共关系状态、公共关系活动和公共关系观念的含义?(P.4-6)
答:(1)公共关系状态。
是指一个组织所处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舆论的状态,即这个组织在公众心目中的现实形象。
一般来说,公共关系有四种状态:第一种是高知名度、高美誉度,这种状态是组织最理想的状态;第二种是高知名度、低美誉度,这是最不理想的状态,表明组织处于一种危机状态;第三种是低知名度、低美誉度,这是组织的原始状态;第四种是低知名度、高美誉度,这是组织的一种较为稳定和安全的状态,说明组织处于发展阶段,有很好的发展前程。
任何组织都会有一种公共关系状态,且属于这四种状态中的一种。
(2)公共关系活动。
公共关系活动(也称工作或实务)是指一个组织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争取公众舆论支持而采取的政策、行动和活动,主要使用协调、传播、沟通等手段,即以创造良好的公共关系状态为目的的一种信息沟通活动。
这种活动是主观见诸客观的一种社会实践。
(3)公共关系观念。
公共关系观念,是人们在公共关系实践中形成的影响人们思想和行为倾向的深层的思想意识,既有易显的公共关系观念,也有尚未被人意识的潜在观念,是人们对公共关系活动的一种自觉的认识和理解。
公共关系观念的内容主要有:①形象观念。
②公众观念。
③传播观念。
④协调观念。
⑤互惠观念。
2. 简述公共关系的特征。
(P.6-8)
答:公共关系的特征是指公共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种表现形态,科学形态的公共关系与其他任何关系都不同,有其独特的性质。
(1)情感性。
公共关系是一种创造美好形象的艺术,它强调的是成功的人和环境、和谐的人事气氛、最佳的社会舆论,以赢得社会各界的了解、信任、好感与合作。
情感性是公共关系最明显的特征之一。
(2)双向性。
公共关系是以真实为基础的双向沟通,而不是单向的公众传达或对公众舆论进行调查、监控,它是主体与公众之间的双向信息系统。
以双向沟通过程为特征的传播活动是公共关系实质性的方面。
(3)广泛性。
公共关系的广泛性包含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公共关系存在于主体的任何行为和过程中。
另一层意思指的是其公众的广泛性。
(4)整体性。
公共关系的宗旨是使公众全面地了解自己,从而建立起自己的声誉和知名度。
(5)长期性。
公共关系的实践告诉人们,不能把公共关系人员当作“救火队”,而应把他们当作“常备军”。
3.什么是“公众”?简述公众的基本特点。
(P.11-13)
答:公共关系工作对象统称为公众。
其特定含义是:与一个社会组织发生直接或间接关系,对该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具有现实的或潜在影响力的个人、群体和社会团体。
简言之,公众与组织之间必须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公众有其自身的特点:
(1)群体性。
任何组织的公众都是由各种群体相互交织、相互渗透而构成的。
(2)同质性。
即公众的形成是由一个组织的性质来确定的。
(3)变化性。
公众不是封闭僵化、一成不变的对象,而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处于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中。
(4)相关性。
公共关系所指的公众不是抽象意义上的人民大众或劳苦大众,而是指与特定社会组织相关联的个人、群体和组织。
4、如何按照公众的态度进行公众分类?(P.15)
答:我们依据公众对组织是否具有合作态度将其划分为顺意公众、逆意公众和独立公众。
(1)顺意公众,又称为支持公众,是指对组织持赞赏、支持、合作和信任态度的公众。
他们是推动组织发展变化的基本公众与主要力量。
(2)逆意公众,又称为敌对公众,是指对组织持反对意见、不合作态度,甚至采取敌对立场的公众。
他们是公共关系工作的重要对象。
(3)独立公众,又称中立公众或不确定公众,是指那些持中立态度或态度不明朗,或未表态的公众。
对于公共关系工作人员来说,顺意公众是组织的基本依靠对象,逆意公众是组织急需转化的对象,独立公众是组织值得争取的对象。
5. 说明公共关系与庸俗关系的区别。
答:公共关系与庸俗关系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两者产生的基础不同。
公共关系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现代民主制度不断发展、信息手段十分先进的产物;庸俗关系则是在封闭落后的经济条件下,生产力不发达、市场经济发育不完善、物质供应不充足的产物,带有浓厚的血缘、地缘的色彩。
(2)两者的理论依据不同。
公共关系以现代科学理论为指导,按照正确的目标、科学的方式、规范的组织形式、严格的工作程序和道德准则来进行;庸俗关系则建立在市侩经验的基础上,其方法是险恶的权术,奉行的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信条。
(3)两者的活动方式不同。
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的正当联系,主要是通过正式渠道,采取大众传播或人际传播等手段,公开地进行活动,其活动是正大光明的。
庸俗关系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不正当联系,是私人之间相互利用的一种不正当的活动。
(4)两者所要达到的目的不同。
公共关系以建立良好的组织形象、提高知名度与美誉度、维护组织与公众双方的合理利益为目标,恪守公正诚实、信誉至上的原则,从而使组织获取较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庸俗关系则是通过各种卑劣手段,来达到个人私利的目的。
前者为公共利益而奋斗,后者只是为个人的私利而投机钻营。
(5)两者产生的效果不同。
公共关系通过有计划的一系列活动,使社会组织在与社会整体利益一致的前提下不断发展,其结果是组织、社会、国家和公众都受惠:为社会创造一种以诚相见、讲求信誉、提高声望的良好风气;有利于形成和谐、友善、正常、健康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社会的发展。
庸俗关系则将人际交往商品化,使人们变得唯利是
图、目光短浅,整个社会充满市侩气,个人中饱私囊,而国家和公众的利益却遭到损害。
因此,庸俗关系严重污染社会风气,毒化人们的心灵,破坏正常的人际关系,降低社会的文明程度,对社会产生恶劣的影响,起到阻碍社会进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