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吞药片损伤食道 警惕十种错误服药方法

合集下载

这些服药习惯要不得

这些服药习惯要不得

这些服药习惯要不得
不少人认为服药就是喝水把药片吞下去这么简单的事,然而一些容易被忽视的不良服药习惯有可能影响药效,或给身体造成伤害。

酒后服药喝完酒后再服药,酒与药物发生作用,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热水服药部分药品遇热后会发生反应,影响药效,尤其是助消化类、维生素类、止咳糖浆类药物,不适合用热水送服。

服药时应以温开水或凉开水为宜。

干吞药片有些人图方便习惯干吞药片,这样容易使药物尤其是胶囊类药物粘在食管壁上,损伤食道。

一般来说,固体药物可用200毫升~300毫升水送服,服用胶囊类药物可稍微多喝点水。

服药猛仰头有些人在服药时,总习惯含着药物,喝一口水,仰头把药物猛地咽下,这样服药很容易呛水,而且颈椎病患者还可能出现头晕症状,因此服药时仰头动作应轻柔一些。

一些药物比重小于水,喝水仰头猛咽,容易造成水喝下去、药还留在咽喉的情况,因此服用这类药时最好低头咽。

多种药同时服大多数情况下,多种药同时服用,药物之间互相反应,会影响药效甚至产生副作用。

需要服用多种药物时,最好咨询医生。

服药后马上躺下有些人习惯在晚上临睡前服药,或躺在床上服药。

其实,服药时最好坐着或站着,让药物顺利通过食道。

服药后不要立即躺下,站立或走动一会儿,能够帮助药物完全到达胃部,利于吸收。

十种错误的服药方法

十种错误的服药方法

错误六
对着瓶口喝 一般多见于糖浆或合剂。一方面污染瓶口,一方面无法 掌握剂量,或者达不到药效,或者加大副作用。
错误七
多药同服 多药同服会产生相互作用或冲突,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意外怀孕有可能是与避孕药同时服用了抗结核药或防止脑溢血药。
抑郁症控制不佳有可能是因为同时服用了抗过敏药。
治疗心脏病的药可能因为同服甘草片而失效。 在补充甲状腺素治疗甲低的同时,又补镁,甲 状腺素就白费了。
错误四
掰碎吃或用水溶解后吃 这样不仅影响疗效, 还会加大药物的不良反应。例如 阿斯匹林肠溶片没有了肠溶衣,就无法安全地达到肠道, 在胃里就溶解了。 一些缓释药片掰碎后,加速溶解,就不可能慢慢释放。 用水溶解也有同样的不良反应。 除非医生有嘱咐,或说明书允许,一般不可这样做。
错误五 用饮料送药 正确的方法是用温度适中的白水送药。茶水、果汁、牛奶、 可乐都会与药物发生作用,影响疗效,甚至发生危险。
附:饮料瓶底隐藏的秘密
这是很多人没有注意到的、关乎人体健康的大问题! 有媒体报道,一个阿联酋12岁女孩 因连续16个月使用同一个矿泉水瓶 得了癌症! 真可怕!
专家说,一般矿泉水瓶是用高分子材料PET制造的,用一 次,是安全的,如果你重复使用,就很难说了。
我们都喜看看瓶底。
矿泉水和碳酸饮料都是这种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 制造的,耐热至70º C,只适合装暖饮或冻饮。装高温液体或 加热后易变形,并有有害物溶出。有科学家发现,这种塑料 制品用过10个月后,可能释放出致癌物质,对人体有毒性。 因此,用完后就丢,不要再用作水杯或作为容器储物。
原来有一个三角形的符号!
在超市看看所有饮料瓶的瓶底,发现只有《农夫山泉》 不透明的大桶的标识是“2”,其它不论多么漂亮的瓶子, 都是“1”。它的含义究竟是什么?

干吞药片危害大

干吞药片危害大

很多人吃药时会干吞药片,但这种做法对身体危害极大。

1.引起恶心、呕吐。

有些药物具有特殊的味道,如果干吞,刺激性更明显,容易导致恶心呕吐。

2.容易误吸。

食管和气管离得很近,如果干吞药片,很容易引起误吸。

尤其是老人和小孩,一旦药片吸入气管,很可能引起窒息,威胁生命。

3.伤害肾脏。

磺胺类抗菌药等药物,在经过肾脏排泄时容易在尿液中析出结晶,可能对肾脏造成损伤。

促进尿酸排泄的抗痛风药(如苯溴马隆),服用后会使尿液中尿酸浓度增大,容易形成尿酸结晶。

如果服这些药时喝水不够,甚至干吞,很可能影响药物排泄,伤害肾脏。

4.刺激食道、胃肠。

如果干吞药片,药片有可能在食道局部停留过长,如四环素、氯化钾等药物刺激性很强,干吞时使局部浓度过高,刺激胃肠黏膜,诱发胃溃疡。

干吞药片危害极大,因此,大家在吃药时一定要注意用水送服。

那么,吃药时究竟该用多少水送服呢?一般口服剂型的药物,用200-300毫升的温开水送服即可。

水温应在40-50摄氏度,如温度过低,容易使胃部产生不适。

饮用中药冲剂每次用水约150毫升就可以了。

但西药中的散剂不在此列,例如蒙脱石散只需50毫升水冲服即可。

由于胶囊是由胶质制成的,遇热水容易变软变黏,服用后易附着在食管壁上。

因此,送服胶囊时要避免水温太高,且要多喝水,一般不少于300毫升,以保证药物被送达胃部。

服用抗菌药、退烧药等要大量饮水。

最后,建议服药时选用白开水或纯净水,或用药品说明书提到的其他液体,按医生嘱咐服药。

干吞药片危害大立秋时节,自然界处于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过渡时期,而身体同自然界一样,处在从“夏长”到“秋收”的过渡时期,所以此时养生宜遵循“养收”的原则,以保养内守之阴气。

立秋养生话养肺《素问·脏气法时论》中指出“肺主秋”,需收敛肺气防秋燥。

秋季干燥是伤害肺脏的一个主要原因。

秋季由于早晚较凉、温差较大,干冷的空气容易侵害和损伤黏膜导致呼吸道疾病。

老年人、儿童、体弱者,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糖尿病、心脏病患者,以及长期疲劳、生活不规律等所致的亚健康状态者,这些人抵抗力低下,对季节变化的适应能力弱,易被秋季的燥邪所伤。

几种不正确的服药方法

几种不正确的服药方法

几种不正确的服药方法干服药片或药丸不少人嫌吃药用温开水送服麻烦,或因当时没有开水,不论药片或药丸,采取干咽的方式,殊不知这种服药方法害处很多。

因为许多药物对食管黏膜都有较强的刺激性,如四环素、阿司匹林、氯化钾、硫酸亚铁等,如果不用温开水送服而是干咽,药物有可能停留在食管内,造成食管黏膜损伤,轻者发生浅表性溃疡,重者可致出血。

所以,不论是药片还是药丸,都必须用温开水送服,至少要喝100ml水,以充分冲洗食管,避免药物残留。

躺着或半躺着服药曾有医生通过X线对服药病人进行仔细观察,发现站立或坐位服药只需喝少量水,几秒钟内药片或药丸便可进入胃里。

而躺着或半躺着服药,喝大量水,药片或药丸只有一部分进入胃里,一部分则在食管中溶解。

这样不但影响到药物功效的充分发挥,而且还会刺激食管,造成食管黏膜损伤,引起不良后果。

此外,还会有误入气管的可能,引起呛咳。

用茶水服药茶中含有大量鞣酸和咖啡因,鞣酸与铁、钙、钴等金属离子的药物相遇,就会发生沉淀,从而妨碍药物的吸收,并能引起腹痛、便秘。

鞣酸与乳酶生、胃蛋白酶、多酶片等药物相遇,会使酶失去活性而降低药物疗效。

鞣酸与红霉素、氯霉素、四环素等抗生素相遇,则会影响这些药物的抗菌活力。

鞣酸与阿托品、麻黄素、黄连素、奎宁、可待因等含生物碱药物相遇,会发生沉淀,影响吸收,降低药物疗效。

鞣酸与大黄苏打片、健胃片、小儿消食片等含碳酸氢纳的药物相遇,可发生分解反应,使且药物降效。

此外,巴比妥、安定、速可眠、三溴片等镇静药,苯海拉明、扑尔敏等抗组胺药,咳必清等镇咳药,都能与茶中的咖啡因产生拮抗作用,使药物疗效降低。

用饮料服药饮料中大多含有维生素C和果酸,这些酸性物质容易导致多种药物提前分解或溶化,以致药物有效成分到不了小肠,不被小肠吸收,而且使药物疗效降低。

如乙酰螺旋霉素、红霉素、黄连素等糖衣片,在酸性環境中会加速糖衣的溶解,这样不仅对胃黏膜造成刺激,而且使药物未进入小肠就失去作用。

有的药在酸性环境中会使不良反应增加,对人体产生不利因素。

服药10大常见错误

服药10大常见错误

服药10大常见错误错误一:简单的随一日三餐服药一日三次就是将一天24小时分成3段,每8小时服药一次。

如果全部按照吃饭一样服药的话,白天的浓度过高,给人带来危险,晚上又达不到治疗浓度。

只有按时服药才能保证体内稳定的血药浓度,达到治疗的效果。

“饭前服用”指服药需要空腹(餐前1小时或餐后2小时)如大部分中药或中成药、阿莫西林、利福平等;“饭后服用”指饱腹(餐后半小时)服用,如阿司匹林、安定、帮助消化的胃蛋白酶等。

错误二:躺着服药药物容易粘附于食道壁引起刺激而造成损伤,最好取坐位或站姿服药。

错误三:干吞药干吞药一方面容易造成食道损伤;另一方面药物没有得到溶解在体内容易形成结石。

如服用新诺明片。

错误四:掰碎吃或用水溶解后吃这样服用的话不仅影响疗效还会加大药物的不良反应,如阿司匹林肠溶片,掰碎后在胃里就溶解,无法抵达肠道而起作用,还刺激了胃粘膜。

(但一些中成药,如大粒丸剂可用小刀切开后服用)。

错误五:用饮料送药牛奶、果汁、茶水、可乐等各种饮料都会与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可能影响疗效,甚至导致危险。

(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反而有助于发挥药效:绿茶水送服降压、利尿的西药;淡盐水送服六味地黄丸等中成药;热姜汤送服霍香正气丸等中成药;热米粥送服调理脾胃的中成药)。

正确的方法是用温度适中的白水送服。

错误六:对着瓶口喝药一方面容易污染药液;另一方面控制不好所需的剂量(量少达不到疗效,量多增大副作用)。

错误七:多药同服产生相互作用使药效降低等。

建议你在看病时或购药时主动向医师或药师咨询,切记不可自行随意停药或换药。

如服避孕药的同时吃抗结核药,导致避孕失败;服用治疗心脏病药物的同时最好不要吃甘草制剂等。

错误八:喝水过多会稀释胃酸,不利于药物的溶解吸收。

一般来说固体药物一杯水就足够了;对于糖浆制剂特别是止咳糖浆,喝完5-15分钟之内不要喝水。

错误九:服药后马上运动药物服用后一般需要30-60分钟才能被胃肠溶解吸收、发挥作用,如果马上运动会导致胃肠等脏器血液供应不足,药物的吸收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十种错误服药法

十种错误服药法

十种错误服药法
伊笛
【期刊名称】《农村新技术》
【年(卷),期】2006(000)007
【摘要】1.简单地随一日三餐服药。

应该注意看药品说明书,因为有的药需要空腹时服用,有的则要饱腹时服用。

2.躺着服药。

会影响药品的疗效。

3.干吞药。

如无足够的水来帮助溶解,有的药容易在体内形成结石。

4.将片状药品捣碎或用水溶解后才吃。

不仅影响疗效还会加大药物的不良反应。

5.用饮料服药。

很多饮料会与药物发生相互作用。

甚至导致危险。

6.对着瓶口喝液体状药物。

容易污染药液,或因摄入量不准确而达不到药效和增加副作用。

7.多药同服。

药物可能产生不良的相互作用,令人麻烦不堪。

8.喝水过多。

会稀释胃酸,不利于对药物的溶解吸收。

9.服药后马上运动。

会导致胃肠等脏器血液供应不足,药效自然大打折扣。

10.服药期间不注意饮食禁忌。

【总页数】1页(P45)
【作者】伊笛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72.59
【相关文献】
1.错误服药法种种 [J], 郭旭光
2.错误服药法种种 [J], 郭旭光
3.英语写作中十种常见的语言错误分析 [J], 曾燕
4.警惕十种错误的喝奶方式 [J], 中国新闻网
5.蔬菜十种错误吃法 [J], 陈思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十种最常见的错误服药方法会严重危害你的健康

十种最常见的错误服药方法会严重危害你的健康

引导语:服药禁忌大家都不引起重视,可是在我国,每年都有500万人因服药方法错误而住进医院,其中20万人还因此丧命;每年500万聋儿中也有50万是此原因所致。

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下面,公子乘龙就向大家介绍一下最恐怖的十种服药方法:切忌干吞药片错误一:一日三餐前后服药药品说明书上简单写着“1日3次,饭前服用”,所以。

一些人便每日准时在三餐前服药。

事实上,这种方法是错误的。

“1日3次”是药物学家根据实验测定出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速率后规定的,意思是将一天24小时平均分为3段,每8小时服药一次。

只有按时服药才能保证体内稳定的血药浓度(血液中药物的浓度),达到治疗的效果。

如果把3次服药时间都安排在白天,会造成白天血药浓度过高,给人体带来危险,而夜晚又达不到应有的血药浓度。

“饭前服用”则是指药物需要空腹(餐前l小时或餐后2小时)服用以利吸收。

因此,如果在饭前吃了一大堆零食,那么'此时的“饭前”便不等于“空腹”。

反之,“饭后服用”则是指饱腹(餐后半小时)时服药,以利用食物减少药物对胃肠的刺激或促进胃肠对药物的吸收。

同样,如果在饭前刚吃了不少零食,也不必非要等到饭后才服药。

错误二:躺着服药躺着服药,药物容易黏附于食道壁,不仅影响疗效,还可能刺激食道,引起咳嗽或局部炎症,严重的甚至损伤食道壁,埋下患食道癌的隐忧。

因此,最好是站着或坐着服药。

错误三:干吞药片一些人为了省事,在服药时不喝水,而是直接将药物干吞下去。

其实,这也是非常危险的:一方面,可能与躺着服药一样损伤食道,甚至程度更严重;另一方面,没有足够的水来帮助溶解,有些药物容易在体内形成结石,例如复方新诺明等磺胺类药物。

不要将药片掰碎错误四:将药片掰碎或以水溶解后服用一些人吞药困难或怕孩子噎住,就自作主张地把药片掰碎或用水溶解后再服用,这样不仅影响疗效,还会加大药物的不良反应。

以阿司匹林肠溶片为例,掰碎后由于没有肠溶衣的保护,药物无法安全抵达肠道,在胃里就被溶解,不仅无法发挥疗效,还易对胃黏膜造成刺激。

服药的错误方式

服药的错误方式

服药的错误方式一、服药的错误方式错误一:把1日3次当成三餐前后因为药品说明书上简单写着1日3次,饭前服用,所以。

一些患者便每日准时在三餐前服药。

事实上,这种方法是错误的。

1日3次是药物学家根据实验测定出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速率后规定的,意思是将一天24小时平均分为3段,每8小时服药一次。

只有按时服药才能保证体内稳定的血药浓度(血液中药物的浓度),达到治疗效果。

如果把3次服药时间都安排在白天,会造成白天血药浓度过高,给人体带来危险,而夜晚又达不到应有的血药浓度。

饭前服用则是指药物需要空腹(餐前l小时或餐后2小时)服用以利吸收。

因此,如果患者在饭前吃了一大堆零食,那么此时的饭前便不等于空腹。

反之,饭后服用则是指饱腹(餐后半小时)时服药,以利用食物减少药物对胃肠的刺激或促进胃肠对药物的吸收。

同样,如果患者饭前刚吃了不少零食,也不必非要等到饭后才服药。

错误二:躺着服药躺着服药,药物容易黏附于食道壁,不仅影响疗效,还可能刺激食道,引起咳嗽或炎症,严重的甚至损伤食道壁,埋下食道癌隐患。

所以,最好站着或坐着服药。

错误三:干吞药片一些患者为了省事,在服药时不喝水,而是直接将药物干吞下去。

其实,这也是非常危险的:一方面,可能与躺着服药一样损伤食道,甚至程度更严重;另一方面,没有足够的水来帮助溶解,有些药物容易在体内形成结石,例如复方新诺明等磺胺类药物。

错误四:将药片掰碎或以水溶解后服用有些人自己吞不下药或怕孩子噎住,就自作主张地把药掰碎或用水溶解后再服用,这样不仅影响疗效还会加大药物的不良反应。

以阿司匹林肠溶片为例,掰碎后没有肠溶衣的保护,药物无法安全抵达肠道,在胃里就被溶解,无法发挥疗效,还刺激了胃黏膜。

所以,除非医生特别吩咐或药物说明书上标明,否则不要这么做。

不过这个针对西药,服用中成药时则有所不同。

例如常见的大粒丸剂,就应该用清洁的小刀或手将药丸分成小粒后用温开水送服。

为加速产生药效,还可用少许温水将药丸捣调成稀糊状后送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干吞药片损伤食道警惕十种错误服药方法
导语:错误一:一日三餐前后服药药品说明书上简单写着1日3次,饭前服用,所以。

一些人便每日准时在三餐前服药。

事实上,这种方法是错误的。

1
错误一:一日三餐前后服药
药品说明书上简单写着“1日3次,饭前服用”,所以。

一些人便每日准时在三餐前服药。

事实上,这种方法是错误的。

“1 日3次”是药物学家根据实验测定出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速率后规定的,意思是将一天24小时平均分为3段,每8小时服药一次。

只有按时服药才能保证体内稳定的血药浓度(血液中药物的浓度),达到治疗的效果。

如果把3次服药时间都安排在白天,会造成白天血药浓度过高,给人体带来危险,而夜晚又达不到应有的血药浓度。

“饭前服用”则是指药物需要空腹(餐前l小时或餐后2小时)服用以利吸收。

因此,如果在饭前吃了一大堆零食,那么‘此时的“饭前”便不等于“空腹”。

反之,“饭后服用”则是指饱腹(餐后半小时)时服药,以利用食物减少药物对胃肠的刺激或促进胃肠对药物的吸收。

同样,如果在饭前刚吃了不少零食,也不必非要等到饭后才服药。

错误二:躺着服药
躺着服药,药物容易黏附于食道壁,不仅影响疗效,还可能刺激食道,引起咳嗽或局部炎症,严重的甚至损伤食道壁,埋下患食道癌的隐忧。

因此,最好是站着或坐着服药。

错误三:干吞药片
一些人为了省事,在服药时不喝水,而是直接将药物干吞下去。

其实,这也是非常危险的:一方面,可能与躺着服药一样损伤食道,甚至程度更严重;另一方面,没有足够的水来帮助溶解,有些药物容易
生活常识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