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错误服药方法
提高药学服务 做好用药交待

做好用药交待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
1
目录
用药交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用药交待 的技巧与案例 常见的用药错误 药品知识与服用的适宜时间
2
用药交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药师应当按照操作规程调剂处方药
品:认真审核处方,准确调配药品, 正确书写药袋或粘贴标签,注明患 者姓名和药品名称、用法、用量, 包装;向患者交付药品时,按照药 品说明书或者处方用法,进行用药 交待与指导,包括每种药品的用法、 用量、注意事项等。
③3次/d:早晨、中午、晚上各1 次,相隔约8 h。 ④4次/d:早、午、晚及睡前各1次,相隔约6 h。
30
药品服用的适宜时间
适宜清晨服用的药品
适宜睡前服用的药物 哪些药宜餐前服用 哪些药宜餐后服用 哪些药宜在两餐中间吃 哪些药适于餐中或进食后服用
31
适宜清晨服用的药品
1 肾上腺皮质激素 2 勺型高血压患者 抗抑郁药 利尿药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
3
医院调剂工作是药学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而 发药交代是调剂工作的重要环节。作为一名门 诊药师能否为患者提供优质的药学服务,主要 表现在为患者提供正确的用药指导。由于门诊 药房工作量比较大,发药交代的时间比较短, 如何充分利用简短的时间来做好药品的核发和 用药交代,让患者正确、安全地使用药品,是 困扰门诊药师的一个难题。
25
错误十:服药期间不注意饮食禁忌 服药期间不合理的饮食会降低药效, 严重的还可能危及生命。如服用治疗头痛 的药物期间就要忌酒,因为酒精进入人体 后需要被氧化成乙醛,乙醛再被氧化成乙 酸在体内代谢。而治疗头痛类的药物会妨 碍乙醛氧化成乙酸,导致体内乙醛蓄积, 从而加重头痛症状。
中药常见的错误服药方法

中药常见的错误服药方法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许多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
但是,由于中药的特殊性质和使用方法的灵活性,常常会出现一些错误的服药方法,导致效果不佳甚至出现副作用。
下面将列举一些中药的常见错误服药方法。
一、剂量不当中药的剂量非常重要,药量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疗效:1.药量过大:有些人认为药量越多越好,常常会自行增加中药的剂量。
然而,药量过大容易导致中药的毒副作用增加,甚至引起中毒反应。
2.药量过小:有些人怕中药有毒副作用,为了减少副作用,会自行减少剂量。
然而,药量过小会导致中药的药性起不到作用,治疗效果大打折扣。
二、准备和煎煮过程不当中药的准备和煎煮过程对于药材的药效有直接影响:1.选择不当:一些人为了方便或节省成本,常常选择劣质的中药材。
这些劣质中药材可能受到污染,含有有害物质,应当选择正规渠道购买质量可靠的中药材。
2.煎煮过久:有些人为了追求浓煎,常常将中药煎煮时间过久。
然而,中药煎煮时间过久会导致药力逐渐减弱,甚至药性发生变化,影响药效。
3.高温煎煮:有些人为了节省时间,常常使用高温进行煎煮。
然而,高温煎煮会导致中药中的有效成分损失,药效大打折扣。
三、搭配使用不当中药的搭配使用也需要有一定的原则,否则容易出现不良反应:1.同药类搭配:一些人为了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常常将同一类药材进行搭配。
然而,同药类搭配容易引起药物的重复性作用,药性相似的中药同时使用,药效相互抵消。
2.相克药物搭配:有些人将中药和西药同时使用,却没有了解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有的中药与西药搭配使用会产生相互作用,改变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影响药效,甚至导致不良反应。
3.草率搭配:有些人在使用复方中药时,草率搭配。
复方中药是由几种中草药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草率搭配容易导致药效失效或者副作用增加。
四、服药时间不当中药的服药时间也有讲究,不同的中药在不同的时间段服用,疗效会有所不同:1.空腹服药:有些人为了追求药效,把中药空腹服用。
用药错误的防范措施与应急处理

用药错误的防范措施与应急处理导言:用药错误是指不正确的用药方法、用药时间、用药剂量等,会导致药物的疗效降低或者产生不良反应。
研究表明,每年有大量的用药错误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甚至有些错误会导致严重后果。
因此,正确用药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本文将介绍用药错误的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希望能够提高患者和医务人员的用药安全意识,减少用药错误的发生。
一、用药错误的防范措施1. 加强用药知识的学习在用药前,患者应该积极主动地学习相关的药物知识,特别是对于自己所用药物的药名、剂量、给药途径、用药时间等方面要有清楚的了解。
同时,对于不了解的药物,应该咨询医生或药师,获得专业的解答。
2. 充分了解自身情况在用药前,患者应该了解自己的病情、过敏情况、既往病史等,并告知医生或药师,以便他们能够更准确地判断用药是否适合自己。
例如,存在肝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对于某些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可能会影响,需要特别关注。
3. 严格按照医嘱用药患者在用药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来用药,不要随意更改剂量、服药时间等。
如果有任何疑问,不要轻易擅自调整用药方案,应该及时与医生或药师沟通。
4. 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有些药物之间会产生相互作用,影响用药的效果。
因此,在用药前应该告知医生或药师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以便他们能够针对个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
5. 合理选用药物在选择药物时,应根据自身情况、病因、病情等综合因素做出合理的选择。
不要盲目追求新型药物,要考虑药物的副作用、药物成本等因素,选择对自己最适合的药物。
二、用药错误的应急处理尽管我们通过加强用药知识的学习、充分了解自身情况、严格按照医嘱用药等方式来避免用药错误的发生,但是在实际应用中,难免会有一些意外情况发生。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用药错误以及应急处理方法:1. 用药剂量错误如果发现用药剂量错误,首先应该确认错误的药物是否会对患者产生危害。
如果错误的剂量过大,可能会导致毒副作用的发生。
此时,应该立即停药,并及时就医。
盘点十大恐怖的错误用药方法

盘点十大恐怖的错误用药方法作者:宁舒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2010年第02期服药禁忌都不引起大家重视,可是在我国,每年都有500万人因服药方法错误而住进医院,其中20万人还因此丧命;每年500万聋儿中也有50万是此原因所致。
此外,还有很多根本不知道是由于服药方法错误而导致的危险时时在我们身边发生。
平安健康网保健频道以做健康服务专家为己任,把一些日常服药禁忌统计出来传播出去,以便让更多人获益。
时下药品的体积越来越小,功效越来越强,口感越来越好,形状越来越多,包装也越来越精美,可说明书上对服用方法一项的介绍却数十年如一目,始终是那8个字:一次×片,一日x次,或者再加上一句一一饭前服用。
不说别的,单是和对副作用的介绍比起来就简略多了。
其实,药品的服用方法是一个和药品副作用同样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如果方式、时间不正确,与饮食的搭配不合理,不仅不利于药效的发挥,而且还可能导致各种你意想不到的危险。
以下就是上镜率最高的十大常见错误服药方法。
错误一:简单的随一日三餐服药因为药品说明书上简单写着“一日三次,饭前服用”,所以,你每日准时在三餐前服药。
事实上药品说明书上印制的这些字有科学依据吗?答案是:错!“一日三次”是药物学家根据实验测定出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速率后规定的,意思是将一天24小时平均分为3段,每8小时服药一次。
只有按时服药才能保证体内稳定的血药浓度(血液中药物的浓度),达到治疗的效果。
如果把3次服药时间都安排在白天,会造成白天血液浓度过高,给人体带来危险;而夜晚又达不到治疗效果。
“饭前服用”则是指此药需要空腹(餐前1小时或餐后2小时)服用以利吸收。
如果你在吃饭前刚吃进一大堆零食,那此时的“饭前”可不等于“空腹”。
而“饭后服用”则是指饱腹(餐后半小时)时服药,利用食物减少药物对胃肠的刺激或促进胃肠对药物的吸收。
同样,如果你在饭前刚吃进不少零食,也不必教条地非要等到饭后才能服药。
以下是一些需要在空腹或饱腹时服用的常用药:(一)空腹氨苄青霉素、青霉素G、阿莫西林、红霉素、利福平、息斯敏、胃舒平、大部分中药或中成药等。
用药错误案例分析

02 案例分析
案例一
用药情况简介
王女士,近日因感冒咳嗽,而从药店购买了某止咳糖浆,因感 觉该药有特殊气味,遂每次服用该药后,王女士都要饮一些白开水。 结果,用药3天后,王女士的咳嗽症状并没有明显好转。王女士认 为,是药店的药品质量有问题。
用药分析
本案例中,王女士服用止咳糖浆而咳嗽症状未见好转,其主要 原因是因为她在止咳糖浆的服用方法上有问题。在多数人看来,服 药后饮水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殊不知,并不是所有的药物都适 合用药后饮水。如本案中的止咳糖浆,其服用后会在咽喉部形成一 层药物膜而更好的发挥治疗作用,而用药后立即饮水,会冲淡或破 坏这层药物膜,从而无法有效发挥药物的治疗效果。类似的药物还 有胃黏膜保护剂硫糖铝、果胶铋等。
案例二
用药情况简介
邻居张大爷平时有喝烫水(高于70℃的热水)的习惯。近日因 胃部不适而到医院就诊,经诊断后,医生给张大爷开具了某多霉菌 片。张大爷服药时,同样用较烫的热水进行了送服。服用几天后, 张大爷的胃部不适症状未见明显改善。
用药分析
某些药物,热水送服会使药物破坏或失活而达不到治疗效果。 如,含消化酶的助消化药,维生素类,含活性菌类药物,活疫苗等。
用药分析
很多时候,有人误将“每8小时一次”认为是“每日3次”而随 一日三餐服用,其实不然。如某些抗生素类,为确保血药浓度持续 在有效浓度以上时,必须按规定的给药间隔给药,否则将不会发挥 预期的治疗效果。
案例六
用药情况简介
邹某,男,49岁,因病入院治疗,需每日静脉输注某药两次, 邹某希望减少一次扎针的痛苦,遂提出要将两次的药合在一起一次 性输注,遭到了医生的严厉拒绝。某日中午,邹某在服用某口服药 时,突然发现该药早晨忘记了服用,遂将两次的药物合到一起,一 次服下。服药后,邹某出现了心慌、出汗等症状。
临床常见处方用药错误及分析

给药时间错误
总结词
护士在调配药品时,未遵循正确的给药时间,影响药物 吸收和疗效。
详细描述
给药时间错误是护士调配药品的常见错误之一。不同药 物的最佳吸收时间和作用时间不同,护士在调配药品时 需遵循医嘱上的给药时间。若给药时间错误,如将只能 餐后服用的药品在空腹时给予患者,可能导致药物刺激 胃黏膜、引起不良反应等后果。此外,一些药物需要间 隔一定时间服用,以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护士在调配 药品时也需注意这一点。
3
医疗纠纷
如果错误用药导致病人出现严重问题,可能引 发医疗纠纷,甚至诉诸法律。
错误用药的分类
药物品种错误
如将甲药误用为乙药。
药物用量错误
如用量不足或过量。
给药途径错误
如将口服药用于注射,或将注射药用于 口服。
用药时机错误
如未按时给药、重复给药、未充分考虑 药物相互作用等。
错误用药的原因
医师因素
药师因素
临床常见处方用药错误及分析
目 录
• 引言 • 医生开方常见错误 • 护士调配药品常见错误 • 患者用药常见错误 • 处方用药错误的原因分析 • 防止处方用药错误的建议
01
引言
错误用药的危害
1 2
病人病情加重
由于错误用药,病人的病情可能得不到有效控 制,甚至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
药物不良反应
错误用药可能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给病 人带来额外的身体负担。
增强患者自我用药意识
患者应增强自我用药意识,严格按照医生建议使用药品,避 免因误解药品说明书而导致的用药错误。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给药途径不当
总结词
护士在调配药品时,未遵循正确的给药途径,影响药物吸收和疗效。
第四节用药错误

电子记录
强制报告
除了自愿报告系统的优势,强 工作人员实施 仅能检测到很小比例 制报告可在主治医查房和护士 访谈 的事件 交班时实施
二、用药错误的防范
(二)预防用药错误的策略(了解)
1.倡导和建立正确的用药安全文化
2.环境与流程的优化与持续改进 3.管理规范到位 4.人员培训
(二)预防用药错误的策略(了解)
说明药方和任何需预防和观测的情况,包括过敏症状、高敏反应等。
2.药品调配环节
(1)保持清新、整齐、干净和安静的环境
①合理设计调配区域——要有充足的光线、适宜的室温、适当的距离, 减少疲劳感;
②减少打扰——设置电话、来访和咨询接待岗位,保证药品调配人员 不做与调配药品无关的事; ③药品摆放——整齐有序,对于形似或声似的药品要加用醒目的标识; ④设置存放专柜——高危药品、外用药品和新药等,培训调配人调配 这些药品时须加强核对。
为是误服格列齐特缓释片所致低血糖反应。患者经对症治疗后康复。 分析:该例患者 ①差错确实发生(≥B) ; ②差错累及患者(≥D) ; ③需要住院或延长住院时间(=F) ; ④造成暂时性伤害(=E) 。 结论:该例用药错误应定义为F级。
一、用药错误的基本知识
(三)用药错误的类型(了解)
1.处方错误
【例二】
患者,男,11岁。因皮疹、鼻炎到医院就诊,医师处方氯苯那敏片(扑尔敏)等药,但收费处计价员在 向电脑传送处方时,将氯苯那敏片(扑尔敏)误输入为格列齐特缓释片(达美康),药房药师也发成达 美康。患者服用达美康第2天胃口大增,饭量猛增3倍,第3天早上突然出现嗜睡、口吐白沫,呼之不应,
出汗、四肢发冷等情况,父母立刻将其送往被告医院急诊。经检査,患者血糖大大低于正常值,医师认
正确的服药方法

正确的服药方法餐前服用:1、胃黏膜保护药:氢氧化铝或复方制剂、复方三硅酸镁、复方铝酸铋等餐前可充分地附着于胃壁,形成一层保护屏障;鞣酸蛋白餐前服用可迅速通过胃进入小肠,遇碱性小肠液而分解出鞣酸,起到止泻作用。
徐州环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陶明春2、开胃药:如龙胆、大黄宜餐前10分钟服用,可促进食欲和胃液分泌。
3、促进胃动力药:甲氧氯普胺(胃复安)、多潘立酮(吗叮林)、莫沙比利宜于餐前吃,以促进胃蠕动和食物向下排空,帮助消化。
4、降血糖药:甲磺丁脲(甲糖宁)、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吡嗪(瑞怡宁、美吡达)、格列喹酮(糖适平).5、抗骨质疏松药:为便于吸收,避免对食管和胃的刺激,口服双膦酸盐如阿仑膦酸钠、帕屈膦酸钠、氯屈膦酸钠应空腹给药,并建议用足量水送服,服后30分钟内不能进食。
6、抗生素:头孢拉定与食物或牛乳同服可延缓吸收;头孢克洛与食物同服所达血浆峰值浓度仅为空腹服用的50%~75%.另外,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的吸收受食物影响.7、滋补药:人参、鹿茸于餐前服用吸收快。
餐中服用:1、降糖药:二甲双胍、阿卡波糖、伏格波糖、格列美脲宜餐中服,阿卡波糖应随第1口饭吞服,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格列美脲宜第一次就餐时服。
曲格列酮与饭同服吸收好.约3小时血浆浓度达峰。
2、助消化药:乳生酶、酵母、胰酶、淀粉酶宜在餐中吃,一是与食物混合在一起以发挥酶的助消化作用,二是避免被胃液中的酸破坏。
3、抗关节炎药:舒林酸(奇诺力)与食物同服,可使镇痛的作用更持久。
吡洛昔康、依索昔康、氯诺昔康(可塞风)、美洛昔康(莫比可)、奥沙普嗪(诺松)与饭同服,可减少胃黏膜出血。
4、治疗胆结石和胆囊炎药:熊脱氧胆酸(护肝素)于早晚进餐时服用,可减少胆汁胆固醇的分泌,有利于结石中胆固醇的溶解。
餐中间服用:1、止吐剂:灭吐灵可加快胃蠕动,酚酞可促进肠蠕动,使胃肠内食物的排空速度增速,不利于营养的吸收,宜于两餐中服用。
2、铁剂:习惯性铁剂常主张在餐后服用,餐后服铁固然可减少不良反应,但食物中的植物酸,磷酸盐,草酸盐等影响铁的吸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的错误服药方法
在我国,据统计每年有500万人因服药方法错误而住进医院,其中20万人更因此丧命。
每年500万聋儿中也有50万是此原因所致。
此外,还有很多根本不知道是由于服药方法错误而导致的危险经常在我们身边发生。
这里,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十大错误服药方法进行分析和讨论。
1.患者不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
药品的体积越来越小,功效越来越强,口感越来越好,形状越来越多,包装也越来越精美,可说明书上对服用方法一项的介绍却数十年如一日,始终是那8个字:“一次×片,一日×次”,或者再加上一句:“饭前服用”。
和有关副作用的介绍比起来就简略多了。
其实,药品的服用方法是一个和药品副作用同样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如果用药方式、时间不正确,与饮食的搭配不合理,不仅不利于药效的发挥,还可能导致各种你意想不到的危险。
2.服药期间不注意饮
不是只有中药才讲究饮食禁忌,西药也是一样。
服药期间不合理的饮食会降低药效,严重的还可能危及生命。
以下提供了一些常用药物服用期间的饮食禁忌
●降血压药、抗心绞痛药:服用期间忌喝西柚汁、忌吃含盐高的食品。
因为西柚汁中的柚皮素可以影响肝脏中某些酶的作用,而这种酶恰与降血压和抗心绞痛药物的代谢有关。
以治疗心绞痛药物费乐的平为例,一杯西柚汁就能让体内的血药浓度上升134%,相当于服了2倍多的药,明显过量,大大增加副作用。
而食盐则会引起血压升高,降低降压药的疗效,同时加重心绞痛的程度。
●治疗头疼药:服用期间忌饮酒。
因为酒精进入人体后需要被氧化成乙醛,再进一步氧化成乙酸代谢掉。
而此类药物会妨碍乙醛氧化成乙酸,导致体内乙醛蓄积,加重头痛症状。
同时,酒精还易让人昏昏欲睡,会与这类药物中大都含有的巴比妥成分的药效重叠。
●抗抑郁药、痢特灵、抗结核药、抗肿瘤药:忌吃奶酪、香蕉、油梨、豆浆、啤酒等含酪胺较多的食物。
抗抑郁药的作用机理是抑制体内的单氨氧化酶(MAO)。
但这种MAO抑制剂容易与酪胺发生反应,产生去甲肾上腺素,聚集过多将使血压异常升高,表现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呼吸困难、头晕、头痛等不良症状,而且抗抑郁的目的也无法完成。
痢特灵、有些抗结核药(如雷米封等)和抗肿瘤药(如甲基苄肼等)中也都含有MAO抑制剂,碰到含有酪胺的食品,都容易出现麻烦。
●苦味健胃药、助消化药、中药:忌吃糖或甜食。
因为苦味健胃药和助消化药主要通过刺激末梢神经,反射性分泌唾液、胃液等消化液,以达到助消化、促
食欲的作用。
糖或甜食会掩盖苦味、降低药效。
对于中药来说,糖或甜食还容易与药物中的很多成分发生反应,减少有效成分含量,降低药效。
●钙补充剂:忌食含草酸丰富的菠菜、茶、杏仁等。
因为草酸在小肠中会与钙结合,产生无法吸收的不可溶物质,在阻碍钙的吸收的同时还可能形成结石。
●铁补充剂:忌食过多动、植物油脂。
因为油脂会抑制胃酸的分泌,影响三价铁离子转变为二价铁离子,不利于胃肠道对铁的吸收,削弱补铁补血效果。
●碘补充剂:忌食菠菜、桃、梨等。
因为这些食物会阻碍碘进入甲状腺。
3.躺着服药
躺着服药,药物容易黏附于食道壁。
不仅影响疗效还可能刺激食道,引起咳嗽或局部炎症;严重的甚至损伤食道壁,埋下患食道癌的隐忧。
所以,最好取坐位或站姿服药。
4.干吞药
有些人为了省事,不喝水,直接将药物干吞下去,这也是非常危险的。
一方面可能与躺着服药一样损伤食道,甚至程度更严重;另一方面没有足够的水来帮助溶解,有些药物容易在体内形成结石,例如复方新诺明等磺胺类药物。
5.掰碎吃或用水溶解后吃
有些人自己“吞”不下药或怕孩子噎住,就自作主张地把药掰碎或用水溶解后再服用,这样不仅影响疗效还会加大药物的不良反应。
以阿司匹林肠溶片为例,掰碎后没有肠溶衣的保护药物无法安全抵达肠道,在胃里就被溶解,不仅无法发挥还刺激了胃黏膜。
将药物用水溶解后再服用也有同样的不良影响。
所以,除非医生特别吩咐或药物说明书上写到,否则不要这么做。
但服用中成药时有所不同。
例如对于常见的大粒丸剂,就应该用清洁的小刀或手将药丸分成小粒后用温开水送服。
为了加速产生药效,还可以用少许温水将药丸捣调成稀糊状后用温开水送服。
6.用饮料送药
正确的方法是用温度适中的白水送药。
因为牛奶、果汁、茶水、可乐等各种饮料都会与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可能影响疗效,甚至导致危险。
例如用果汁或酸性饮料送服复方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药和黄连素、乙酰螺旋霉素等糖衣抗生素,会加速药物溶解,损伤胃黏膜,重者可导致胃黏膜出血;送服氢氧化铝等碱性治胃痛药,会酸碱中和使药物完全失效;送服复方新诺明等磺胺类药物,则降低药物的溶解度,引起尿路结石。
用茶送服治疗贫血的铁剂,茶中的单宁酸就会与铁结合,减弱疗效。
但以下特殊情况反而有助于发挥药效:
●绿茶水:送服降压、利尿的西药。
●淡盐水:送服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中成药。
●热姜汤:送服藿香正气片、香砂养胃丸等中成药。
●热米粥:送服调理脾胃的中成药。
7.对着瓶口喝药
这种情况尤其多见于喝糖浆或合剂。
一方面容易污染药液,加速其变质;另一方面不能准确控制摄入的药量,要么达不到药效,要么服用过量增大副作用。
8.多药同服
多药同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就很难避免,甚至还会引起一些你意想不到的麻烦。
●意外怀孕的原因也许不是漏服避孕药,而是在服用避孕药的同时服用了抗结核药物或防止脑溢血的药物,导致避孕药失效。
●抑郁症的症状得不到控制也不一定是药物疗效不好或个体差异,而是在服用治疗抑郁症药物的同时又服用了抗过敏药。
●导致治疗心脏病药物失效的原因可能是那些用来治疗咳嗽的甘草片。
●在补充甲状腺素治疗甲低的同时如果又补镁,那甲状腺素就白费了。
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很少有医师在给我们开处方的时候,或药师在卖给我们药的时候询问我们正在服用哪些药物。
所以,如果你怀疑自己正在或即将服用的几种药物可能产生不良相互作用,一定要主动向医师或药师咨询,但切记不可自行随意停药或换药。
9.喝水过多
服药后喝水过多也不行?是的,因为这样会稀释胃酸,不利于对药物的溶解吸收。
一般来说送服固体药物1小杯温水就足够了对于糖浆这种特殊的制剂来说,特别是止咳糖浆,需要药物覆盖在发炎的咽部黏膜表面,形成保护性的薄膜,以减轻黏膜炎症反应、阻断刺激、缓解咳嗽,所以,建议喝完糖浆5分钟内不要喝水。
10.服药后马上运动
和吃饭后一样,服药后也不能马上运动。
因为药物服用后一般需要30~60分钟才能被胃肠溶解吸收、发挥作用,期间需要足够的血液参与循环。
而马上运动会导致胃肠等脏器血液供应不足,药物的吸收效果自然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