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感知觉的发展PPT课件
合集下载
婴幼儿感知觉发展ppt课件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3.注视和追视 婴儿球随着物体运动
3个月时可追寻活动的玩具或人的所在, 头眼反射建立,即眼球在随注视目标转动时,头部也跟着活动
婴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育婴师培训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0-3岁婴幼儿发育
1
发育与营养
2 日常生活及疾病防治
3
教育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感知觉特性
感受性 感觉的适应性 相互作用
感觉对比 感受性与训练
感觉 知觉
• 知觉的理解 性
• 知觉的整体 性
• 知觉的恒 常性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婴幼儿感知觉发展
3~5岁是视力提高最快的阶段,特征如下: ※ 1岁,视力为0.2~0.4。视觉功能进一步发展,手、眼及身体
的协调更自然,视力为0.1~0.3。 ※ 2岁时视力可达到0.5~0.6。 ※ 3岁,视力为0.6~0.8,能达到1.0以上者大约有60%~70%,立
体视觉的发育接近完成。 ※ 4岁为0.8~1.0。 ※ 5岁,达到1.0以上者达83%。 ※ 6岁时视力大致可达到成人的水平,为1.0。
婴幼儿感知觉的发展ppt课件

婴儿视觉的发展 ——颜色视觉的发展
研究婴儿颜色视觉发展的方法 1、视觉偏好法 2、脑电记录法 3、用“配色法”研究儿童掌握颜色的
顺序。
婴儿视觉的发展 ——婴儿的视觉偏好
• 奇特的偏好: 婴儿偏爱鲜艳的色彩、运动中的物体、物 体轮廓线密集的地方、物体黑白对比鲜明 处、正常人脸、同心圆等等;
• 婴儿视觉偏好的意义 婴儿对外部事件具有选择性,注意承载
婴儿的深度知觉
• 关于婴儿的深度知觉的争论: 儿童的深度知觉是天赋的,还是习得
的?实质是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的对 立;
这一争论体现了认识论上经验论和唯 理论对立。
关于婴儿深度知觉的研究
• E.J.Gibson&R.R.Walk,1960.1961)的研究倾向于证明深度知 觉生而有之;发现6-7个月大的婴儿已经具有深度知觉;
婴儿视觉的发展 ——视敏度的发展
研究婴儿视敏度的方法: 1、视觉偏好法 2、视动眼球震颤法 3、视觉诱发电位测量法
4.婴儿视觉的发展 ——颜色视觉的发展
婴儿颜色视觉发展之特点
1、新生儿无颜色感觉;黑白灰 2、2个月时,已对某些不同的波长作区分; 3、3个月时,颜色视觉的基本功能接近成人,能 区分彩色和非彩色; 4、红色特别能引起婴儿的兴奋; 5、4—8个月的婴儿喜欢暖色,不喜欢冷色;喜欢 明亮的颜色,不喜欢暗淡的颜色; 6、儿童掌握颜色的顺序:黄色、红色、绿色、蓝 色、紫色、橙色。
感觉
• 感觉是属于普通心理学的范畴,早在两千多年
前就有人将人类的感觉划分成五种基本感觉,即 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
• 现代心理学根据刺激物性质及所作用的感官性 质,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外部感觉:接受 外部世界的刺激,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 皮肤感觉等。其中视觉、听觉、嗅觉接受远距离 的刺激,又叫距离感觉。内部感觉:接受机体内 部的刺激(机体自身的运动与状态),如运动觉、平 衡觉、内脏感觉等。
第一节婴幼儿感知觉的发展PPT课件

第二章 幼儿认知的发展
第一节婴 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课程大纲
一、婴幼儿的感觉
1、肤觉 1. 2、前庭觉 2. 3、嗅觉与味觉 3. 4、听觉的发展 4. 5、视觉的发展 二、多通道感和自我效能 感 三、感觉剥夺和感觉轰炸
婴幼儿的知觉 形状知觉 深度知觉 方位知觉 习惯化与可知度
一、相关名词 1、认知
4、听觉的产生
• 婴儿在出生前已开始有听觉。最清晰地传递到胎儿 的声音是母亲的言语声。 • 用塑料玩具狗发出的“唧唧”声为刺激,对42名 出生24小时内的新生儿测试: 一次刺激引起反应19名(45.2%) 两次刺激引起反应16名(38.1%) 三次刺激引起反应5名(11.9%)
听觉的发展
• 4-5到7岁儿童的听觉阈限值比成人高27dB; • 13岁以前儿童听觉敏度在所有频率上都很 低,6-7dB,经过发展,听觉阈限也会随 年龄增长而下降。 • 14-19岁之间,这段时间儿童听力最好。
3、嗅觉和味觉
• 来自鼻腔与口腔味蕾的感觉。 新生儿已能区分好几种气味,并产生各种反应: 改变面部表情、不规则的深呼吸、脉搏加强、打 喷嚏、头躲开、四肢和全身不安宁地动。出生一 周的婴儿已能辨别母亲的气味和其他人的气味。 出生不到12小时的新生儿对草莓和香蕉的味道表 示满意,对臭鱼和臭鸡蛋的味道表示拒绝,这表 明区别味道的能力有可能是天生的。
• 婴儿从出生起似乎便有了某种对视觉刺激 的主动需求。 • 原因一,可能是视觉皮层的正常发展必须 要有相应的视觉刺激输入。婴儿运用视觉 能力的先天倾向具有高度的适应性。 • 原因二,可能在于婴儿所倾向于注意的环 境信息,正是那些对他们的发展而言最重 要的刺激,如母亲的面孔等。
应用:儿童视觉缺陷
• 无论是人还是动物,若视觉缺失发生在大 年龄,伤害不会持久,若发生在早期,尤 其是视觉发展的关键期,影响非常深远。
第一节婴 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课程大纲
一、婴幼儿的感觉
1、肤觉 1. 2、前庭觉 2. 3、嗅觉与味觉 3. 4、听觉的发展 4. 5、视觉的发展 二、多通道感和自我效能 感 三、感觉剥夺和感觉轰炸
婴幼儿的知觉 形状知觉 深度知觉 方位知觉 习惯化与可知度
一、相关名词 1、认知
4、听觉的产生
• 婴儿在出生前已开始有听觉。最清晰地传递到胎儿 的声音是母亲的言语声。 • 用塑料玩具狗发出的“唧唧”声为刺激,对42名 出生24小时内的新生儿测试: 一次刺激引起反应19名(45.2%) 两次刺激引起反应16名(38.1%) 三次刺激引起反应5名(11.9%)
听觉的发展
• 4-5到7岁儿童的听觉阈限值比成人高27dB; • 13岁以前儿童听觉敏度在所有频率上都很 低,6-7dB,经过发展,听觉阈限也会随 年龄增长而下降。 • 14-19岁之间,这段时间儿童听力最好。
3、嗅觉和味觉
• 来自鼻腔与口腔味蕾的感觉。 新生儿已能区分好几种气味,并产生各种反应: 改变面部表情、不规则的深呼吸、脉搏加强、打 喷嚏、头躲开、四肢和全身不安宁地动。出生一 周的婴儿已能辨别母亲的气味和其他人的气味。 出生不到12小时的新生儿对草莓和香蕉的味道表 示满意,对臭鱼和臭鸡蛋的味道表示拒绝,这表 明区别味道的能力有可能是天生的。
• 婴儿从出生起似乎便有了某种对视觉刺激 的主动需求。 • 原因一,可能是视觉皮层的正常发展必须 要有相应的视觉刺激输入。婴儿运用视觉 能力的先天倾向具有高度的适应性。 • 原因二,可能在于婴儿所倾向于注意的环 境信息,正是那些对他们的发展而言最重 要的刺激,如母亲的面孔等。
应用:儿童视觉缺陷
• 无论是人还是动物,若视觉缺失发生在大 年龄,伤害不会持久,若发生在早期,尤 其是视觉发展的关键期,影响非常深远。
第二章 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PPT课件

第二章 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研究困难所在: 1、幼儿言语表达能力的低 2、幼儿言语理解能力也较低
第一节 婴幼儿感知觉研究的方法
一、视崖 二、注视偏好 三、习惯化和去习惯化 四、高振幅吸吮技术法 五、操作性条件反射法
视崖
由吉布森夫人研究婴儿深度知觉发展的装置。 自变量:视崖的深浅 因变量:爬与不爬(防御行为或肌肉紧张、心率) 控制变量:有无深度知觉经验 另一种设计: 中间有由宽变窄的木板图形,看婴儿爬向哪?
(二)条件性转头法 是根据婴儿能够学会将某种反应与某种特定 刺激联系起来。
视觉强化物
实验程序: 桌子 E1 玩具 E2 1、训练阶段 2、条件化阶段 3、测试阶段
操作性条件反射法
优点:1、转头可作为听觉功能的指标 2、结果可区分刺激物还是强化物的反应; 3、检测婴儿的听觉障碍;4、可用于研究被试 的听觉发展。 缺点:1、损失率大,要找特定的被试的强化 物,很难做到。2、呈现刺激的时间长,则 不灵敏。
操作性条件反射法
(三)泛化法 即把已经学会的对某个刺激的反应,运用于 相似的刺激中。
第二节 儿童视觉发展
一、视觉的发展; 二、视知觉的发展;
视觉的发展
一、视觉生理机制的发展 妊辰22周对光有反应,23周视杆和视锥细胞 能分辨出来,视觉成熟最晚, 二、基本视觉过程的发展 1、视觉模式的适应能力 新生儿对近物体不能聚焦,6个月达正常。 2、视觉敏锐程度
操作性条件反射法
根据斯金纳的原理为基础。 三种形式:饱和法、条件性转头法、泛化法 (一)饱和法 是指某些强化结果一再出现,他的价值就会 降低的现象。 与习惯化-去习惯化的区别: 习惯化是定向反应行为随刺激的反复出现而 消失;饱和是强化效果随强化物的反复出现 而消失。
研究困难所在: 1、幼儿言语表达能力的低 2、幼儿言语理解能力也较低
第一节 婴幼儿感知觉研究的方法
一、视崖 二、注视偏好 三、习惯化和去习惯化 四、高振幅吸吮技术法 五、操作性条件反射法
视崖
由吉布森夫人研究婴儿深度知觉发展的装置。 自变量:视崖的深浅 因变量:爬与不爬(防御行为或肌肉紧张、心率) 控制变量:有无深度知觉经验 另一种设计: 中间有由宽变窄的木板图形,看婴儿爬向哪?
(二)条件性转头法 是根据婴儿能够学会将某种反应与某种特定 刺激联系起来。
视觉强化物
实验程序: 桌子 E1 玩具 E2 1、训练阶段 2、条件化阶段 3、测试阶段
操作性条件反射法
优点:1、转头可作为听觉功能的指标 2、结果可区分刺激物还是强化物的反应; 3、检测婴儿的听觉障碍;4、可用于研究被试 的听觉发展。 缺点:1、损失率大,要找特定的被试的强化 物,很难做到。2、呈现刺激的时间长,则 不灵敏。
操作性条件反射法
(三)泛化法 即把已经学会的对某个刺激的反应,运用于 相似的刺激中。
第二节 儿童视觉发展
一、视觉的发展; 二、视知觉的发展;
视觉的发展
一、视觉生理机制的发展 妊辰22周对光有反应,23周视杆和视锥细胞 能分辨出来,视觉成熟最晚, 二、基本视觉过程的发展 1、视觉模式的适应能力 新生儿对近物体不能聚焦,6个月达正常。 2、视觉敏锐程度
操作性条件反射法
根据斯金纳的原理为基础。 三种形式:饱和法、条件性转头法、泛化法 (一)饱和法 是指某些强化结果一再出现,他的价值就会 降低的现象。 与习惯化-去习惯化的区别: 习惯化是定向反应行为随刺激的反复出现而 消失;饱和是强化效果随强化物的反复出现 而消失。
《幼儿感知觉的发展》课件

触觉感知觉
幼儿通过皮肤和其他触觉感受器官感知和理解外界物体的触感。
视觉感知觉的发展
幼儿的视觉感知觉从出生开始就得到发展。他们逐渐学会聚焦目光、追踪物 体的运动,并逐渐认识和理解世界的各种视觉信息。
听觉感知觉的发展
幼儿的听觉感知觉在出生后不久就开始发展。他们逐渐学会辨别声音的来源、 区分音调和节奏,并通过听觉感知来理解语言和交流。
《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PPT课件
在这个PPT课件中,我们将探索幼儿感知觉的发展,并了解幼儿感知觉在他们 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幼儿感知觉的定义
幼儿感知觉是指幼儿通过感觉器官获取外界信息的过程。它包括视觉、听觉、 触觉等多个感知通道。
感知觉的发展过程
1
3个月至6个月
2
幼儿开始发展更复杂的感知能力,能够
触觉感知觉的发展
幼儿的触觉感知觉从接触到外界物体的第一刻开始发展。他们通过触摸和其他触觉感受器官感知和理解物体的 形状、质地和温度。
教育环境对幼儿感知觉发展的影响
幼儿在丰富的教育环境中成长,能够获得更多的感知觉刺激,促进感知觉的全面发展。
区分颜色和音调。
3
1岁至3岁
4
幼儿的感知觉继续发展,对物体的细节 和运动更加敏感。
出生至3个月
幼儿开始对周围环境做出简单的反应, 对声音和光线敏感。
6个月至1岁
幼儿的感知能力进一步增强,开始对物 体的形状和质地有更清晰的认识。
幼儿感知觉的类型
视觉感知觉
幼儿通过眼睛感知和理解世界。
听觉感知觉
幼儿通过耳பைடு நூலகம்感知和理解声音。
幼儿心理学第二章幼儿认知的发展PPT课件

最好的记忆策略:对材料深刻的理解
CHENLI
49
5)提取策略:回忆、再认 例:当你回忆一件事情时,你就运用了提取策略
当你参加各种考试时,你也运用了提取策略 当你表演节目时,你也运用了提取策略
小结:幼儿的记忆策略以复述为主,向特征定位策略&组 织性策略发展,幼儿记忆策略的运用与他们的年龄及成人 对他们的指导有关
CHENLI
50
第三节 幼儿的思维
一、概述 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应 特点:
1)间接性:思维借助已有的经验和方法来了解未知事物 例:重庆的冬天早晨如果有大雾、中午会怎样?
一个乒乓球掉在了一个很深很紧的管里-大概有30厘米长, 管子埋在了水泥地里,只有1厘米露出地上面,所以你不可 以移动它。管子只是比乒乓球宽那么一点点,所以你不能 把手伸进去。你怎样才能把它完好无损地拿出来呢?
CHENLI
20
9、习惯化与可知度
1)习惯化:一种刺激反复、多次出现,个体对刺激所产生反 应会逐渐减弱
生活中的例子:新老师
新学生
婴儿如果对某件事物形成习惯化,则表明他对该事物形有
了记忆
2)去习惯化:当个体感知到出现一个新刺激时,反应更加强 烈
CHENLI
21
3)可知度:婴儿从出生后就开始对各种刺激的变化进行加 工,并从中整理出不变、共同的特征,从而形成对外部世 界的认识
肤觉的性别差异: 女孩比男孩更敏感
CHENLI
6
3)温觉:皮肤对外界温度的感觉 用手触摸桌子和同学的额头,哪种温度更低? 新生儿怕冷不怕热 补充: 生理零度:皮肤表面的温度,高于生理零度引起温觉, 低于生理零度引起冷觉 身体不同部位对温度刺激的敏感程度不同:额头、手的 生理零度为28摄氏度,衣服内的生理零度为37摄氏度
CHENLI
49
5)提取策略:回忆、再认 例:当你回忆一件事情时,你就运用了提取策略
当你参加各种考试时,你也运用了提取策略 当你表演节目时,你也运用了提取策略
小结:幼儿的记忆策略以复述为主,向特征定位策略&组 织性策略发展,幼儿记忆策略的运用与他们的年龄及成人 对他们的指导有关
CHENLI
50
第三节 幼儿的思维
一、概述 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应 特点:
1)间接性:思维借助已有的经验和方法来了解未知事物 例:重庆的冬天早晨如果有大雾、中午会怎样?
一个乒乓球掉在了一个很深很紧的管里-大概有30厘米长, 管子埋在了水泥地里,只有1厘米露出地上面,所以你不可 以移动它。管子只是比乒乓球宽那么一点点,所以你不能 把手伸进去。你怎样才能把它完好无损地拿出来呢?
CHENLI
20
9、习惯化与可知度
1)习惯化:一种刺激反复、多次出现,个体对刺激所产生反 应会逐渐减弱
生活中的例子:新老师
新学生
婴儿如果对某件事物形成习惯化,则表明他对该事物形有
了记忆
2)去习惯化:当个体感知到出现一个新刺激时,反应更加强 烈
CHENLI
21
3)可知度:婴儿从出生后就开始对各种刺激的变化进行加 工,并从中整理出不变、共同的特征,从而形成对外部世 界的认识
肤觉的性别差异: 女孩比男孩更敏感
CHENLI
6
3)温觉:皮肤对外界温度的感觉 用手触摸桌子和同学的额头,哪种温度更低? 新生儿怕冷不怕热 补充: 生理零度:皮肤表面的温度,高于生理零度引起温觉, 低于生理零度引起冷觉 身体不同部位对温度刺激的敏感程度不同:额头、手的 生理零度为28摄氏度,衣服内的生理零度为37摄氏度
第三章-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PPT课件

第一节 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概述
2、知觉的分类,根据知觉对象不同,可以分为: (1)空间知觉:对物体大小、形状、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
的知觉。 (2)时间知觉: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3)运动知觉: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产生的知觉。 (4)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不正确的知觉。
-
14
-
15
-
26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视觉
❖
弱视的特征及其治疗:治疗最佳期3-5岁。
❖ 要注意到幼儿期儿童视敏度发展的特点,来为他们创造
合适的学习条件。例如:在制作教具和图片时对于年龄小的
幼儿,文字图片要大些。
3、颜色视觉:指视觉区别颜色细微差异的能力,也称辨色力。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视觉
新生儿最愿意听母亲的声音;新生儿爱听柔和的声音,爱听 高音调的声音。
-
30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听觉
❖保护婴幼儿的听力是很重要的。学前教育机构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减少噪声,保护儿童的健康。 (2)及时发现孩子听力方面问题。
-
31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皮肤觉
三、皮肤觉的发展:包括触觉、温度觉和痛觉。 (一)儿童触觉的发展 ❖儿童从出生时就有触觉反应,许多种天生的无条件反射,也都有触觉参加,
的鸟儿正在吱吱地叫个不停。她打开窗户,一阵微风
吹来,使她感到凉爽极了。她尽情地吸了几口清新的
空气,似乎嗅到了一股花香,便猜想这花香大概是从
不远处的花园里吹来的。她还记得,花园里有许多花,
现在也许已开花儿了。今天休息,她很高兴,便在脑
子里盘算着今天如果去花园玩儿,该多么惬意啊!她
很喜欢花,已有好多天没有去花园了,应该去一下。
幼儿心理学第四章-感知觉PPT课件

(2)观察持续时间不长;
研究表明,3—4岁幼儿坚持观察图片,一次的持续时间乎均只 有6分8秒,5岁增加到7分6秒,6岁可达12分3秒。总的来说, 幼儿持续的观察时间都比较短。
52
(3)观察的细致性不够;
幼儿观察事物,往往有两种偏向:注意轮廓,忽视细节;或者注 意某些细节,而忽视整个轮廓。如幼儿画人像,往往画了一个大 体上完整的人,却忽视了画人的脖子把头和躯干直接连在一起。 这是因为脖子夹在头和躯干之间,是个不大为孩子注意的细节。
40
41
(三)知觉的理解性
人总是根据以往知识经验来理解当前 的知觉对象,并用词把它标志出来,这 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理解性是以知识经验为基础的, 知识经验越丰富,对知觉对象理解越深 刻、越全面。
42
43
(四)知觉的恒常性
❖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 变了的时候,被知觉的对象仍 然保持相对不变。
常见的知觉恒常性有:
❖ 形状恒常性; ❖ 亮度恒常性; ❖ 方向恒常性等。
44
大小恒常性
45
形状恒常性
错觉
❖错觉是指人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 事物产生的歪曲的知觉现象。
❖错觉的种类:大小错觉、形状错觉、 方向错觉、运动错觉、时间错觉等。
46
大小错觉
47
形状错觉
48
运动错觉
49
异次元庭院
50
(五)幼儿 观察力的发 展与培养
5
(一)视觉 眼睛是人最重要的感觉通道,80%左右 的信息通过眼睛这个视觉感受器输入大脑。 1、 视敏度即视觉敏锐度,是指人分辨 细小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细微部分的能力。 即通常所称的视力。
6
2、颜色视觉(俗称辨色力)
l 定义:即区分颜色细微差别的能力 l幼儿初期(3~4岁) 幼儿能辨认红、黄、蓝等基本颜色, 但辨认近视色较困难,也难以说出颜色的正确名称。 ●幼儿中期(4~5岁) 大多数能认识基本色、近视色, 并能说出基本色的名称。 l幼儿晚期(5~6岁)不仅能认识颜色,而且在画图时, 能运用各种颜色调出需要用的颜色,并能正确地说出 黑、白、红、蓝、绿、黄、棕、灰、粉红、紫等颜色 的名称。
研究表明,3—4岁幼儿坚持观察图片,一次的持续时间乎均只 有6分8秒,5岁增加到7分6秒,6岁可达12分3秒。总的来说, 幼儿持续的观察时间都比较短。
52
(3)观察的细致性不够;
幼儿观察事物,往往有两种偏向:注意轮廓,忽视细节;或者注 意某些细节,而忽视整个轮廓。如幼儿画人像,往往画了一个大 体上完整的人,却忽视了画人的脖子把头和躯干直接连在一起。 这是因为脖子夹在头和躯干之间,是个不大为孩子注意的细节。
40
41
(三)知觉的理解性
人总是根据以往知识经验来理解当前 的知觉对象,并用词把它标志出来,这 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理解性是以知识经验为基础的, 知识经验越丰富,对知觉对象理解越深 刻、越全面。
42
43
(四)知觉的恒常性
❖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 变了的时候,被知觉的对象仍 然保持相对不变。
常见的知觉恒常性有:
❖ 形状恒常性; ❖ 亮度恒常性; ❖ 方向恒常性等。
44
大小恒常性
45
形状恒常性
错觉
❖错觉是指人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 事物产生的歪曲的知觉现象。
❖错觉的种类:大小错觉、形状错觉、 方向错觉、运动错觉、时间错觉等。
46
大小错觉
47
形状错觉
48
运动错觉
49
异次元庭院
50
(五)幼儿 观察力的发 展与培养
5
(一)视觉 眼睛是人最重要的感觉通道,80%左右 的信息通过眼睛这个视觉感受器输入大脑。 1、 视敏度即视觉敏锐度,是指人分辨 细小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细微部分的能力。 即通常所称的视力。
6
2、颜色视觉(俗称辨色力)
l 定义:即区分颜色细微差别的能力 l幼儿初期(3~4岁) 幼儿能辨认红、黄、蓝等基本颜色, 但辨认近视色较困难,也难以说出颜色的正确名称。 ●幼儿中期(4~5岁) 大多数能认识基本色、近视色, 并能说出基本色的名称。 l幼儿晚期(5~6岁)不仅能认识颜色,而且在画图时, 能运用各种颜色调出需要用的颜色,并能正确地说出 黑、白、红、蓝、绿、黄、棕、灰、粉红、紫等颜色 的名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0-3岁婴幼儿教育的特点
1、通过感官学习
2、会主动进行学习 3、注意力不易集中 4、需要重复教育
5
0-3岁婴儿教育原则
尊重婴儿发展权利的原则
促进婴儿全面和谐发展的原则
以情感体验为主体的原则
保教并重的原则
关注个体差异、促进婴儿个性发展的原则
6
0-3岁婴幼儿教育的关键 感知觉发展
27
二、听觉的发展
1983年廖德爱、黄华建研究结论,出生第一天婴儿 已有听觉反应。新生儿的听觉反应时极其充分的, 能声音定位 、区别不同强度和时间的声音等。婴儿 对声音的反应至少有三种不同的方式:感受抚慰、 警觉、痛苦的反应。
26
3.注视和追视 婴儿出生后的第2个月就能协调地注视物体, 并在一定的范围内眼球随着物体运动
3个月时可追寻活动的玩具或人的所在, 头眼反射建立,即眼球在随注视目标转动时,头部也跟着活动
4~5个月开始能认识母亲,看到奶瓶等物时表现出喜悦。 如果在此期间上述反应没有出现,或表现出无目的寻找,则说 明其可能视力不佳或有眼球运动障碍。
21
焦距的稳定性要依赖双眼视觉神经及眼肌的成熟。 焦距稳定后,注意力才能比较集中, 阅读能力才开始逐渐提高。 通常焦距的稳定大约在3~4岁左右。 在这以前,幼儿的中心视力无法完全协调成一个影像。
22
(四)视力发育特征
小儿视力发育随年龄增长而发育,但不是无限增长 如果正常人读书距离约35cm 那么1个月大的新生儿要拉近到约6cm 4个月,约12cm 8个月,约24cm 前8个月为视力高度发育时期
相互作用
感觉对比 感受性与训练
知觉
• 知觉的恒 常性
12
13
婴幼儿时期是感知觉发展的关键期
孩子出生伊始,通过听觉、视觉、味觉、触觉、嗅觉等
感觉认识和感知外在世界,并在感知觉的作用,逐渐对 外在世界形成自己的认识和判读,在逐渐的探索过程中 ,儿童的智力和心理同时得到了发展。
14
感知觉在婴幼儿心理活动中的作用
力;是智力的基础; 感觉:眼、耳、鼻、舌、皮肤等感觉器官,通过看、听、 闻、味觉、触觉接触外在世界,将获得的信息进行编码 传送到大脑; 知觉:大脑对感觉器官获取的信息编码整理解释并输送 神经系统的过程; 婴幼儿多感官学习:感觉-知觉
8
认知发展:通过动作和感知觉信息认知世界,通过语
言符号和直观的问题解决认知世界与自己的关系、逻 辑思维、推理)
眼球运动控制发育规律: ※首先是水平方向追视功能的发育, ※其次是垂直方向追视功能的发育, ※最后是斜向追视功能的发育
0~2个月 3 ~ 6个月 7个月
20
(二)视觉发育特点
※ ※ ※
1.周边视力比中央视力好。 2月龄的婴儿能将注意力指向物体的多个特征。 婴儿视力的强制性注意(3~6个月)。
※ 人类双眼视觉发育的关键期为生后6个月。 ※ 3~6岁时基本完成视觉功能的发育。 ※ 视觉成熟最重要的是焦距
23
3~5岁是视力提高最快的阶段,特征如下:
※ 1岁,视力为0.2~0.4。视觉功能进一步发展,手、眼及身体 的协调更自然,视力为0.1~0.3。 ※ 2岁时视力可达到0.5~0.6。 ※ 3岁,视力为0.6~0.8,能达到1.0以上者大约有60%~70%,立 体视觉的发育接近完成。 ※ 4岁为0.8~1.0。 ※ 5岁,达到1.0以上者达83%。 ※ 6岁时视力大致可达到成人的水平,为1.0。
9
感知觉关系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没有感觉也就没有知觉,感觉越精
细、越丰富、知觉就越准确、越完整; 离开知觉的纯感觉是不存在的,人总是以知觉的形式直 接反映事物,感觉只是作为知觉的组成部分存在于知觉 之中。
10
感知觉特性
11
感知觉特性
感受性 感觉的适应性
感觉
• 知觉的理解 性 • 知觉的整体 性
3
3、早期教育对婴儿成长的作用 1)婴幼儿天生具有好奇、探索的能力、特别需要接受教 育和学习; 2)婴幼儿智力发展的关键在于接受教育的环境,决定婴 幼儿之间智力差异、个性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接受教育的 时间和程度。 3)早教教育的核心 4)早期教育的误区 早期教育=智力开发 期望过高、标准不切合实际 过早进行专业训练
※ 婴幼儿视觉功能发育的关键期是出生后前半年, 眼球运动的自由控制能力在出生后6个月左右完成。
※ 视觉功能首先发育,引导了精细运动能力的发育。 ※ 1岁前是婴幼儿视觉发育的黄金时期。 外界环境不断刺激下逐渐发育成熟, 9岁发育基本完善。
18
(一)视觉发育过程
视觉定位
注视
追视
视线转移
19
1.视觉信息反馈处理阶段 2.物体辨认阶段 3.精细辨认物体阶段
1
0-3岁婴幼儿发育
1
发育与营养
2
日常生活及疾病防治
3
教育2Leabharlann 0-3岁的早期教育有意义吗?
1、婴儿教育的生理基础
人的成长发育取决于脑细胞刺激的程度、人脑的发 展是婴儿接受教育的物质基础,也为婴儿心理的迅速 发展提供了生理基础。
2、婴儿教育的心理基础
潜能 关键期:大脑发展的关键期 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感觉发展的关键期
语言发展 0-3岁的教育 动作发展 社会性行为发展
7
需要了解的几个概念
思维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和概括的反应,是
一种高级的认识过程; 智力开发主要是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婴儿的认知能力; 认知在婴儿时期成为适应性行为,是婴儿对外界物质刺 激的综合反映;
认知能力: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力等多种能
1、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 2、2岁前主要依靠感知觉认识世界(哈洛实验)
15
有关爱的实验
16
一、婴幼儿的感觉
•视觉
•听觉
婴幼儿感觉的发展 •嗅觉 •味觉 •触觉:神经体系的营养 •前庭感觉:大脑功能的门槛 •本体感:自信心和创造力的 根
17
※ 视觉是个体最重要的感知觉之一, 个体对外部环境的大多数感知信息都由视觉提供。
24
(五)婴儿视觉功能发育顺序
新生儿,有分辨人面孔能力; 出生1周内视力0.01~0.02,即正常人的1/6。
25
1.单眼遮盖试验 用于辨别单眼视力情况。 当被遮盖的眼视力弱或失明时,患儿不会出现反抗; 当被遮盖的眼没有问题时,患儿会躁动不安,出现反抗动作。 重复数次,以便得出正确的判断。
2.光觉反应 出生时就有光觉反应,强光可引起闭目、皱眉; 2个月时对光觉反应已很强。 如果对强光照射无反应,说明其视觉功能可能存在严重的障 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