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教学目标学习目标:1.能说出教学目标的含义、特点、功能;2

合集下载

简要说明教学目标的含义及基本功能

简要说明教学目标的含义及基本功能

简要说明教学目标的含义及基本功能
教学目标的含义:
教学目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通过教育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学科、技能、态度等方面的预期结果。

它明确了教育教学活动的目标和方向,是教育过程中的引导性、规划性目标。

教学目标反映了教育者对学生发展的期望,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方向。

基本功能:
1. 指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基础,它为教师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通过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更好地规划和组织教学活动,确保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2. 评价学习成果:教学目标提供了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的标准。

通过与教学目标进行对比,教师可以评估学生在各个层面上的学习水平,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和提供个性化的支持。

3. 激发学习动力: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学生在知道自己学习的目标和方向后更容易保持专注和积极性,有助于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4. 指导教育评估:教学目标不仅是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标准,也是对整个教育系统的评价标准。

通过分析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可以为教育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

5. 引导教育改革: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反复思考和调整,可以为教育改革提供指导。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教学目标的设定需要与时俱进,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需求。

简要说明教学目标的含义及其基本功能

简要说明教学目标的含义及其基本功能

简要说明教学目标的含义及其基本功能
教学目标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希望学生能够达到的预期结果或具备的能力和技能。

教学目标的含义及其基本功能在教育教学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的含义是指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所期待学生能够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教学目标可以明确表达学生需要达到的具体学习成果,有助于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明确地了解学习的目标和方向。

教学目标的基本功能包括指导教学过程、评价学习成果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教学目标可以指导教师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活动,确保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同时,教学目标也是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标准,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有效的评估和反馈。

此外,教学目标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教学目标的制定应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教学目标应具体明确,能够清晰描述学生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教学目标应该是可衡量的,即能够通过评价和测量来验证学生是否已经达到了目标。

此外,教学目标应该是可达到的,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水平,确保目标对学生而言是可行和具有挑战性的。

教学目标应该是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教学目标的含义及其基本功能对于教育教学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指导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明确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活动、评价学习成果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因此,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我们应该充分重视教学目标的制定,并且根据具体教学需求和学生实际情况来合理设定和调整教学目标,以提高教学效果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目标的含义及其特点

教学目标的含义及其特点

教学目标的含义及其特点一、文献综述教学目标是近三四十年来出现的一门新兴综合应用学科——教育技术学的专门术语。

最早应用这个术语的是美国教育家。

早在1920年前后,鲍比特(Franklin Bobbit)和查特斯(W.W.Charters)就曾经试图通过对“成人社会”的“活动分析”来确定目标。

到1934年以后,查特斯的门生、俄亥俄州立大学的教授泰勒(Ralph Tyler)首次明确提出教学目标这一概念。

进入60年代,在梅格的推动下,随着程序教学的发展,这一概念受到广泛的重视,并成为教育技术学的专门术语,后来经布卢姆等人的发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一)关于教学目标的涵义吴红耘、皮连生在2011年第03期“试论语文教学设计中的目标分类及其教学含义”一文中指出: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的学习结果”,它是外在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转变为学生内在的能力。

豆宏健在2004年7月第20卷第03期“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的分类与表述”一文中提到: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设置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首要环节,合理的教学目标是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目标往往描述的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而忽略了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落脚点是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要着眼于学生的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要描述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不是学习的过程。

马复在2003年第03期“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一文中指出: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者希望通过数学教学活动达到的理想状态,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结果,更是数学教学设计的起点。

李光树在2003年第63期“小学数学教学论”一文中指出:教学目标是人们对教学结果的一种预先规定。

陶林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一文中指出: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教学之前制定的,通过教学后学生可以达到并且能够用现有条件或手段测评的教学效果。

它是学生通过学习以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表现为对学生学习结果及终结行为的具体描述。

教学目标的含义及其基本功能

教学目标的含义及其基本功能

教学目标的含义及其基本功能稿子一:教学目标的含义及其基本功能嗨,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教学目标这个话题。

那教学目标到底是啥呢?其实呀,教学目标就像是我们旅行中的地图。

比如说你想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游玩,总得先知道目的地在哪儿,对吧?教学目标也是这样,它就是老师和同学们在学习这趟旅程中要到达的那个“地方”。

简单来说,教学目标就是老师期望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达到的具体成果。

它可不是随便定的哦,是经过深思熟虑,根据课程标准、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出来的。

那教学目标有啥基本功能呢?这可重要啦!它就像一个指南针,能给老师指明教学的方向。

老师知道了目标,就知道该怎么教,重点在哪儿,要把学生带到哪儿去。

对于学生来说呢,教学目标就像一盏明灯。

让学生清楚自己努力的方向,知道自己学完这部分知识应该会啥,心里有底,学习起来更有劲儿。

而且呀,教学目标还是检验教学效果的尺子。

学完之后,用教学目标一量,就知道学得好不好,老师教得有没有成效。

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可太重要啦,就像一个指挥官,指挥着老师和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顺利航行!稿子二:教学目标的含义及其基本功能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好好唠唠教学目标是啥,还有它都有啥作用。

你想啊,教学目标就好像是一场游戏里的通关任务。

老师和学生一起玩这场学习的游戏,得先知道要完成啥任务才能算赢。

它其实就是对教学活动预期结果的一种明确表述。

比如说这节课要让学生学会某个数学公式,或者能写出一篇不错的作文,这就是具体的教学目标。

那它有啥功能呢?它能帮老师做好规划。

老师就知道每一步该咋走,先讲啥后讲啥,心里头清清楚楚的。

对学生来讲,教学目标就是个小鞭子,督促着他们努力前进。

知道自己要达到啥标准,就会更主动地去学习。

还有哦,教学目标也是评价的标准。

就像考试打分一样,看看老师教得好不好,学生学得怎么样,都靠它来衡量。

另外呀,教学目标还能让教学变得更有针对性。

就像医生看病,知道了病症,才能对症下药。

老师知道了目标,就能针对学生的情况,用最合适的方法教。

教案中的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

教案中的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

教案中的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是教案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们是指导教学的指南,旨在帮助教师和学生实现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本文将探讨教案中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的定义、特点和编写方法。

一、教学目标的定义和特点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实现的预期结果。

它直接反映了教师所期望的学生在某个学习活动中能获得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教学目标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明确性: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指导性强。

它应该清晰地描述学生将会达到的预期结果,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的方向。

2.综合性:教学目标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水平,还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

它应该综合考虑学科的基本知识与能力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激发性:教学目标应该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的作用。

通过设立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

二、学习目标的定义和特点学习目标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的预期结果,是教师制定教学目标的基础。

学习目标应该与教学目标一致,能够明确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努力方向。

学习目标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可操作性:学习目标应该是具体、明确和可操作的。

学生应该能够根据学习目标自主地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实现自主学习。

2.个性化:学习目标应该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特点。

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学习目标应该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3.评估性:学习目标应该是可以评估和检测的。

通过评估学生的学习目标的达成程度,可以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学调整提供依据。

三、编写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的方法编写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是教案设计的重要环节,它们的合理编写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实现。

以下是一些编写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的方法:1.明确课程标准:教师在编写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之前,应该先明确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和要求。

教案中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

教案中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

教案中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教学目标是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制定的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实现教学目标的具体指导方向或结果。

学习目标则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达到的预期成果。

一、教学目标的定义和作用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它直接决定了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评价的标准等方面。

教学目标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明确性: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可以被学生和教师共同理解。

2.可操作性:教学目标应该是可以通过明确的方法和教学策略来实现的。

3.有针对性:教学目标应该与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要求和教材特点相适应。

教学目标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指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可以为教师提供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应用以及评价方式的确定等方面的指导。

2.促进学生学习:教学目标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有效地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

3.提高教学效果:教学目标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明确学习目标并持续努力。

二、学习目标的设计与实施学习目标是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考虑教材内容、学生特点和学科要求等因素后制定的,具有明确指导意义的学生终极任务。

学习目标的设计应该符合以下要求:1.与教学目标一致:学习目标应与教学目标相一致,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实现教学目标。

2.具体明确:学习目标应该具体明确,防止出现模糊的表述,使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

3.层次分明:学习目标应具备递进性,分为基础性目标和拓展性目标,帮助学生逐步提高。

学习目标的实施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进行具体的教学活动。

1.明确任务:教师应该明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任务,使学生清楚自己需要达到的目标。

2.选择教学策略:根据学习目标的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给予反馈: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学习成果的反馈,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改进学习方法。

总结:教案中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教学目标可以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指导,并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目标则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实现的学习任务,通过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实施策略,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第四章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能说出教学目标的含义、特点、功能; 2

第四章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能说出教学目标的含义、特点、功能; 2

第四章教学目标学习目标:1.能说出教学目标的含义、特点、功能;2.能描述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3.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布卢姆、加涅、巴班斯基、奥苏贝尔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并分别做出简要评析;4.能用自己的话阐述我国教学目标的分类;5.掌握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原则和一般步骤;6.能准确陈述教学目标,并能把握陈述时应注意的问题;7.自选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制定一份教学目标;8.掌握教学实践中教师制定教学目标的误区及其改进策略。

第一节教学目标概述人的活动是一种目的性的活动。

马克思说过:“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

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教育是一种目的性活动。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因此,教学也是一种目的性活动,即每一次教学活动,每一堂课,甚至每一个教学言语行为都具有一定的目的,这就是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的概念国内外学者对教学目标的理解:1.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B.S.Bloom)认为:目标就是预期的结果;2.美国课程论专家泰勒(R.E.Tyler)认为:形形色色的行为方式的变化,就是教学目标;3.有学者认为: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教和学双方都应共同遵循的,对教师来说这是教授的目标,对学生来说则是学习的目标。

4.有学者认为: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后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可分为课程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

我们的观点:教学目标是教师和学生立足于当下基础上的,以具体的教学活动为依托,指向于未来时空的一种结果。

理解这一概念,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教师和学生。

二是教学目标是在当下的基础上指向于未来时空的一种结果。

三是教学目标以一定的教学活动为依托。

四是教学目标是一种更加具体的、微观的概念,有些情况下具有一定的操作性。

二、教学目标的特点(一)预期性从概念可以看互联网,教学目标是在当下基础上指向于未来时空的一种结果。

教学目标的含义

教学目标的含义

教学目标的含义关于教学目标的报告报告人:骐骥小组摘要: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必须以教学大纲所限定的范围和各科教材内容所应达到的深度为依据。

它具有预测性、全面性、层次性、可行性、灵活性、时限性的特点。

本文重在探究教学目标的含义、特点,教学目标的表述及它同教学目的的区别。

关键词:教学目标特点表述区别1.关于教学目标的含义的阐述及其作者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主体预先确定的,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利用现有技术手段可以测度的教学结果。

[1]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

它在指引教学方向、指导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运用以及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激励学生的学习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一词,表示预先确定的、通过教学可以达到并用现有技术手段能够测度的教学结果。

[3]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后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或标准。

[4]教学目标指学生通过教学后应该达到的行为状态。

教学目标包括两类,一是结果性目标——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5]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方向。

教学目标确定后,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实现该目标的教学策略,不同层次和不同特点的教学目标可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6]小组观点: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必须以教学大纲所限定的范围和各科教材内容所应达到的深度为依据。

2.关于教学目标的特点的描述闫艳:课堂教学目标的基本特征,微型性,层次性,全面性,类型性刘要悟:1、既有客观性又有主观性。

2、具有系统性和层珠性。

在教学实践中,教学目标常常由许多目标构成一个目标群。

3、既有动态性又有稳定性.教育随社会发展而发展,教学目标也随社会需要而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教学目标学习目标:1.能说出教学目标的含义、特点、功能;2.能描述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3.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布卢姆、加涅、巴班斯基、奥苏贝尔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并分别做出简要评析;4.能用自己的话阐述我国教学目标的分类;5.掌握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原则和一般步骤;6.能准确陈述教学目标,并能把握陈述时应注意的问题;7.自选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制定一份教学目标;8.掌握教学实践中教师制定教学目标的误区及其改进策略。

第一节教学目标概述人的活动是一种目的性的活动。

马克思说过:“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

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教育是一种目的性活动。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因此,教学也是一种目的性活动,即每一次教学活动,每一堂课,甚至每一个教学言语行为都具有一定的目的,这就是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的概念国内外学者对教学目标的理解:1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B.S.BIoom)认为:目标就是预期的结果;2•美国课程论专家泰勒(R.E.Tyler)认为:形形色色的行为方式的变化,就是教学目标;3.有学者认为: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教和学双方都应共同遵循的,对教师来说这是教授的目标,对学生来说则是学习的目标。

4.有学者认为: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后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可分为课程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

我们的观点:教学目标是教师和学生立足于当下基础上的,以具体的教学活动为依托,指向于未来时空的一种结果。

理解这一概念,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教师和学生。

二是教学目标是在当下的基础上指向于未来时空的一种结果。

三是教学目标以一定的教学活动为依托。

四是教学目标是一种更加具体的、微观的概念,有些情况下具有一定的操作性。

二、教学目标的特点(一)预期性从概念可以看互联网,教学目标是在当下基础上指向于未来时空的一种结果。

因此,教学目标具有预期性的特点。

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认为教学应该在学生现有水平基础上和学生能达到最高水平之间进行教学努力。

(二)生成性教学目标虽然是对教学结果的一种预测,但是,这种预测并不是一成不变、固定僵死的,而是在对教学结果有个大概的预测框架内保留一定的生成空间。

教学目标一般分成预设性目标与生成性目标两类:预设性目标指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预计要实现的目标,是规划好的。

如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书写5 个英文单词。

生成性目标指在在教学活动之前没有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冒”出来的目标,是非预期性的。

如学生在学习书写规定的5 个单词时,某学生发现这五个单词有共同的特点,教师借此机会进一步与学生讨论了这个规律,并表扬这个同学善于观察,结果大学都多学到这个知识点,这个学生对学习英语产生了浓厚兴趣。

新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整体性教学目标作为一个整体是一个事实,只有作为整体而存在的教学目标才是教学目标的真实状态。

举例:冷漠背后(《读者》2005年第16 期):在南方某个城市,小学四年级要考试数学了,同学们忽然发现,班里数学成绩最棒的那个女孩子没有考试,同学们正奇怪,老师说她的爷爷去世了,她请假了。

同学们听后立即一片欢呼声,说她数学之所以考第一,因为她爷爷是个数学教授,我们没有办法超过她,现在她爷爷可死了,我们可以超过她了。

小孩子们兴奋得又是敲桌子又是跺脚……当对分数的追求超越了对生命的敬畏,依靠一个扭曲的心灵,如何去走完自己的人生?由此,学生智力与人格的协调发展必须成为教育的应有之义。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言语信息、认知策略、智力技能、动作技能、态度。

教学目标要求通过某一个教学活动,使学生尽可能在各个方面都或等发展,具有整体性。

举例: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毕业生?家长说:我的孩子今年高考失利了,我们很痛苦,也很迷茫。

孩子从小学到高中12 年的时间里都在努力学习,希望通过高考改变自己的命运。

现在没考上,我们也明白,上大学并不是孩子唯一的出路,他可以从事某项工作。

但他这十几年来所学的知识只对考大学有用,对他未来的生活和工作没有多少帮助。

所以,如果孩子考不上大学我们一家的努力就前功尽弃了。

企业经理人说:这几年做企业人事工作,我感触最深的是,应聘的人才似乎“满腹经纶”,却一无是处。

他们只会做题、应付考试,或者复述书本上的东西,一旦遇到实际问题就不知道如何解决了。

(四)可操作性、可测量性教学目标是符合具体的班级、学生、教师的实际情况的,是可以通过教学活动的展开而得以实现的,具有相当程度的可操作性。

具有可操作性、可测量性的教学目标表述举例:学生能够在10 分钟内流利地背写出本节课所学的生词。

学生可以在5 分钟内流利的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

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些词语与人进行交流。

教学目标设计中经常使用的行为动词:知识:了解——说出、背诵、辨认、列举、复述等;理解——解释、说明、归纳、概述、推断、整理等;应用——设计、辩护、撰写、检验、计划、推广等。

技能:模仿——模拟、再现、例证、临摹、扩(缩)写等;独立操作——完成、制定、解决、绘制、尝试等;迁移——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参与、交流、分享、访问、考察等;反映——遵守、接受、欣赏、关注、摒弃等;领悟——形成、具有、树立、热爱、坚持等。

三、教学目标的功能(一)导向功能导向功能,指引着教学活动的方向(二)激励功能激励功能,教学目标对师生双方都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

(三)评价功能评价功能,教学活动中所进行的各种评价都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

(四)聚合功能教学目标能够对教学系统内的其他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协调,使整个教学系统能够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一)知识本位主要观点:以知识作为制定教学目标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因素。

(二)社会本位主要观点:教学目标关注教学对社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教学之所以得以存在是因为教学能够为社会服务。

知识本位与社会本位的不足:忽视了人的存在,使教师成了传递知识的容器,学生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

(三)人本位(针对知识与社会本位的缺陷提出来的)主要观点: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以人作为根本的出发点。

不足:容易导致教学缺少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

我们的观点: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

一是学生的发展不仅仅是知识的掌握,同时,也有探究知识的过程与方法的提高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参与。

二是学生发展的间接指向是为社会服务,不应把学生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对立起来。

三是学生发展的价值取向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它是知识、社会、人本三种价值取向的结合。

第二节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教学目标分类是个很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在当代教学理论领域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并就此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理论观点,对教学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国外的有: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巴班斯基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分类理论;鲍良克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板元昂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梶田叡一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国内的有:唐文中主编《教学论》中的教学目标分类观点;李秉德主编《教学论》中的教学目标分类观点;青浦县教改中的教学目标分类观点;阜新市教改中的教学目标分类观点;山东省教改中的教学目标分类观点。

一、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一)理论简介本杰明S布卢姆简介:布卢姆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生于宾夕法尼亚州兰斯富。

1935年2月和6月先后获得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文学学士学位和理学硕士学位。

1940年在芝加哥大学考试委员会任职。

1942年获该校博士学位,其后30余年由讲师逐级晋升至教授。

1965-1966年任美国教育研究协会主席。

1967 年任测试问题邀请会主席。

创立国际教育成绩评价协会和国际课程协会,任常委。

1968年以其成就获约翰杜威学会颁发的杜威奖金。

1972年获美国心理学会授予的桑代克纪念奖。

1986年9月本杰明S布卢姆到华东师范大学讲学。

主要贡献:著作有《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分册,认知领域》(1956)、《掌握学习》(1968)和《人类特性与学校学习》(1976)等。

他的思想观念新颖,教学策略较实用,因此他的理论影响整个世界,成为许多国家课程编制、教材编写、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依据和教师教学的指南。

在我国,除了凯洛夫的传统教育学外,就要数布卢姆的教育理论对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影响最为广泛而深刻了。

美国以布卢姆为首的一个委员会于1956年、1964年和1972年先后公布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心因动作技能领域的教学目标分类。

2 •情感领域的目标分类(1964年,价值内化的程度)3 •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分类(1972,辛普森的分类)(二)对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理论的评析1 •优点:(1)它是教学领域的一场革命。

(2)细化得比较具体,把教学目标分为认知领域(6级)、情感领域(5级)、动作技能领域(7级),便于理解,目标使用了可操性语言,为实践操作提供了参照标准。

2•不足:(1)把一个完整的教学目标分割成彼此互不联系的部分,破坏了目标系统的完整性;(2)关于各个领域内不同层次的分类有些不科学。

(3)以学习者的学习结果和能力可以通过可见的行为表现出来为前提假设,这种假设有些问题。

学生的情感体验一般是内隐的。

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系统(一)理论简介加涅将学习结果分为五种:1•言语信息(命名、用简单命题表述事实、知识群)2•智力技能(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3.认知策略(调节内部过程的技能)4 •动作技能(动作程序、实际的肌肉运动)5.态度(期望达到的教育目标、一般态度、有关公民身份的)理论评析:加涅与布卢姆的分类系统异同的比较:共同点:一是两分类系统在三大领域的划分上完全相同,只是用词不同。

二是两个分类系统都对认知领域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都把认知领域的学习分成不同的层次,把智力技能分为由低到高的不同层次。

层次的分类是积累性的。

不同点:一是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主要是导测评,但不能很好地导学和导教;加涅学习结果分类既能导测评,又能导教和导学。

二是布卢姆的目标分类适用于较大的教学单元的目标设置。

对于小的教学单元或课时教学目标,可用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指导教学目标的陈述。

例如: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的人物曹操、诸葛亮,了解文学描写与历史真实之间的不同。

(2)了解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3)说出其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系。

(4)简述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以及它对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5)指出三国的地理位置,提高识图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利用历史教学挂图,直观形象地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有关史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