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汉海权论)

合集下载

马汉海权论要点

马汉海权论要点
马汉海权论 马汉是美国杰出的军事理论家,曾两度担任美国海军学院院长,他在1890年-1905年间相继完成了被后人称为马汉“海权论”三部曲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海权对法国革命和法帝国的影响:1793-1812》和《海权与1812年战争的联系》,其有关争夺海上主导权对于主宰国家乃至世界命运都会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观点,更是盛行世界百余年而长久不衰。直至今天,《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仍被认为是历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军事名著之一。
马汉的海权论内容非常丰富,主要有以下四点: (1)海权与国家兴衰休戚与共。马汉在书中提出了一个概念,即海权。“海权即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马汉的这一论述最大程度的拓展了海权的内涵和外延。他所说的海权应该包括海上军事力量和非军事力量。前者包括所拥有的舰队,包括附属的基地、港口等各种设施,后者则包括以海外贸易为核心的,和海洋相关的附属机构及其能力,也就是国家海洋经济力量的总和。从物质形态上来说,海权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在海洋上的综合实力。建立和发展强大的海上力量对促使国家经济的繁荣和财富的积累、夺取制海权和打赢海上战争以及维护国家国际政治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此观点看,海权不仅标志着一个国家利用海洋和控制海洋的总体能力,同时也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否成为一个伟大民族。因此,马汉的海权论实际上是论述如何通过夺取制海权以达到控制世界的理论。 (2)影响海权的六个要素。一是陆路去扩张领土,而完全把目标指向海洋,比大陆国家拥有更明确的向海洋发展的战略目标,具有发展海权的优越条件。二是自然结构。致力于发展海权的国家,必须拥有漫长的海岸线,要有许多能够得到保护的深水港湾以及深入内地的大河等条件。三是领土范围。国家发展海上力量必须要有一定面积的领土作为依托,领土的大小要与国家人口的数量、资源及其分布状况相称。四是人口数量。人口以从事海洋事业的人员为主,可以为海军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兵员。五是民族特点。一个海军强国的人民一定要渴求物质利益,追求国内外有利可图的商业往来,也可概括为一个民族强烈地追求海外殖民地、追逐海外利益的民族精神。六是政府性质。政府要具有海洋意识且对海军重视,政策上具有连续性。 (3)海权与陆权之间的关系。马汉认为:海权与陆权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他非常重视陆上“依托”对海上力量的意义。 (4)海权的运用必须遵守“战争法则”。马汉在书中用大量战例具体阐释了一些重要原则,如集中优势兵力原则、摧毁敌人交通线原则、舰队决战原则和中央位置原则等。

“海权论”的主要内容

“海权论”的主要内容

“海权论”的主要内容华夏经纬网 2011-06-16 14:08:59字号:小大艾尔弗雷德·塞耶·马汉,出生在丹麦一个移民家庭,父亲丹尼斯·哈特·马汉是美国西点军校的教授,良好的家庭背景孕育了马汉对军事题材著作的兴趣。

他尤其喜欢阅读英国军官撰写的拿破仑军队海上作战的著作。

14岁那年,他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后转入安那波利斯海军军官学校。

毕业后先后担任炮舰和巡洋舰舰长之职。

在20余年的海上生活中,马汉似乎无心于热闹的舰艇生活,唯独对军事、历史题材和军事理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885年,受美国海军学院院长卢斯将军之邀,马汉进入海军学院出任海战史和海军战略及战术课程讲师。

宁静的学院生活为他潜心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1890年,美国战略理论家马汉发表《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从而正式提出了"海权论" 思想。

首先,马汉从海洋与国家兴衰的角度,率先提出并深刻阐明"海权概念及深刻内涵。

1884年,马汉随舰至秘鲁,在利马一家英国俱乐部中阅读蒙森的《罗马史》,当读到该书"第二次布匿战争"时,他对汉尼拔进军罗马的路线提出了质疑,为什么汉尼拔舍近求远,不是取道海路直取意大利半岛,而是绕远路先占伊比里亚半岛,尔后再沿地中海北岸,打击罗马?深究下去,原来伽太基人缺少一只强大舰队,缺乏对地中海的制海权。

马汉不禁扼腕兴叹,一个曾经是历上盛极一时的民族,却因为缺乏制海权而昙花一现。

进而他又发现,在历史上,还有不少帝国如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和法国等,因缺乏对海权的认识而盛极而衰。

他认识到,海洋控制是一个尚未为历史学家系统认识并加以阐述的重大历史性因素。

从另一方面看,"海洋使其本身成为最重要和最惹人注目的是其可以充分利用的海上航线。

"利用海洋的便利扩大海外贸易,寻求海外市场、输出商品、输入生产原料和进行殖民掠夺,国家才能走向繁荣富强。

马汉最初是在对什么研究的基础上萌发了海权论思想

马汉最初是在对什么研究的基础上萌发了海权论思想

马汉最初是在对什么研究的基础上萌发了海权论思想马汉最初是在对什么研究的基础上萌发了海权论思想如下:
马汉最初是在对布匿战争研究的基础上萌发了海权论思想。

布匿战争,是地中海世界两大豪强的罗马共和国和迦太基共和国之间进行的三次大战的总称,名字来自当时罗马对迦太基的称呼公元前264~前146年,两国为争夺地中海沿岸霸权发生了三次战争:
第一次布匿战争(前264年-前241年),主要是在地中海上的海战。

开始在西西里岛交战,接着罗马进攻迦太基本土,迦太基被打败。

第二次布匿战争(前218年-前201年),三个中最著名的战争。

迦太基主帅汉尼拔率6万大军穿过阿尔卑斯山,入侵罗马。

罗马则出兵马赛切断汉尼拔的补给,此时迦太基国内矛盾激发,汉尼拔回军驰援,罗马乘机进攻迦太基本土。

迦太基战败,丧失全部海外领地,交出舰船,并向罗马赔款。

第三次布匿战争(前149年-前146年),这是一场罗马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

罗马主动进攻,长期围困迦太基城,迦太基不甘被进攻,于是奋起作战。

可惜最后迦太基战败惨遭屠城,领土成为罗马的一个省份——阿非利加行省。

布匿战争的结果是迦太基被灭,迦太基城也被夷为平地,罗马争得了地中海西部的霸权。

浅析马汉的“海权论”及其影响

浅析马汉的“海权论”及其影响
5、民众特征 。即是否具有对 海上商业 利益 的渴 望和需 求 ,马汉 认 为美国人是具有这种特质的 。国民对海上贸易的意愿及航海生产 能力 的 心理因素亦极重要 。人人 以向海洋 寻求财 富为荣 ,航海事业 自然蓬 勃。 海商与海 军的结合 ,再加上殖 民地的开拓 ,终使英国成为海权 霸主。
这 种 对 海 洋 的 热 爱 。 3、领土范围。马汉认 为国土 的大小必须 与人 口、资 源及其 他权力
因素相配合。一个国家人 口的总数与海 岸线 总长度 的比例 ,具极大重要 性 。否则广大 的领土可能反而成为弱点。如面积太 大,而人 口与资源 不 成 比例 的国家 ,防守密度低 ,国家的危险性 增高 ,假使 又被河川或港 口 所 割裂 ,则 更 是 一 大 弱 点 。
4、人 口数量 。人 口数量和素 质对海权 均为重要 基础 ,海权 国家 不 仅应有相 当数量 的从事航业人 口,而其中直接参加海 洋生活的人数更应 站相当高度 的比例 。国家的平时航海事业足以决定其海 军在战争 中的持 久力。英 国即为典型例证 ,他不仅是航海国家 ,而且也是造船和 贸易国 家 ,拥有发展海权 的必要人力与技术资源。
2o14 3
浅析马汉的 “海权论 " 及其影响
文/易容 黄强
摘 要 :“海权 ” 古 就 有 之 ,从 海 洋 被 人 类 认 识 的 那 一 刻起 海 权 这 个 名 词 就 诞 生 了。 回 顾 世 界 历 史 ,我 们 不 难 发 现 曾经称霸世界的 国家都 曾是 海洋强国,比如古 时候的雅典 ,中世纪的葡 萄牙、西班牙和荷 兰,以及 近代的英 国、 日本 和 美国。“海权 论” 最早是 由美国海军历史学家马汉提 出的。该理论的 问世 立即风靡全球 ,对 当时的世 界和后世 历 史均发 挥 了 重要 的作 用 。

依据马汉海权论思想一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对发展海权的影响表现在人口越多越好对

依据马汉海权论思想一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对发展海权的影响表现在人口越多越好对

依据马汉海权论思想一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对发展海权的影响表现在人口越多越好对依据马汉海权论的思想,海权是国家实力的重要体现,是国家保障安全和发展繁荣的必要条件。

因此,许多国家都开始重视海权的发展,并寻求各种途径来增强自己的海权实力。

在这种情况下,人口数量被认为是影响海权发展的重要因素。

人口越多,就能够为国家提供更多的劳动力和经济支持,从而有助于其发展海权。

这一观点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人口数量越多,就能够提供更多的劳动力,从而有助于国家的经济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就能够更好地支持海权发展所需的经费。

* 人口数量越多,就能够提供更多的市场,从而有助于国家的工业发展。

工业发1. 什么是马汉海权论马汉海权论是由中国海军军事学家马汉提出的一种海权理论。

马汉海权论认为,海权是国家实力的重要体现,是国家保障安全和发展繁荣的必要条件。

马汉海权论提出了三个基本原则:1. 强调海权的重要性。

马汉海权论认为,海权是国家实力的重要体现,是国家保障安全和发展繁荣的必要条件。

2. 强调海权的整体性。

马汉海权论认为,海权是整体的,不能单独看待海军、海洋、海岸警卫队等单项因素。

3. 强调海权的战略性。

马汉海权论认为,海权是战略的,要统筹兼顾海军、海洋、海岸警卫队等单项因素,综合考虑海洋战略需求、海军战略需求、海洋经济发展2. 人口数量对国家发展海权的影响人口数量是影响国家海权发展的重要因素。

人口越多,就能够为国家提供更多的劳动力和经济支持,从而有助于其发展海权。

一方面,人口数量越多,就能够提供更多的劳动力,从而有助于国家的经济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就能够更好地支持海权发展所需的经费。

另一方面,人口数量越多,就能够提供更多的市场,从而有助于国家的工业发展。

工业发展能够为国家带来经济收益,并且还能够为国家海权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总的来说,人口数量越多,就能够为国家提供更多的劳动力和经济支3. 人口越多越好这一观点的依据人口越多越好这一观点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人口数量越多,就能够提供更多的劳动力,从而有助于国家的经济发展。

马汉及其《海权论》

马汉及其《海权论》

马汉及其《海权论》作者:童楚鹰来源:《资治文摘》2008年第06期马汉全名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Alfred Thayer Mahan),1840年9月27日生于美国,1914年12月1日病逝。

马汉是海权论的鼻祖,他一生先后发表过20部重要论著以及137篇论文,其中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海权对法国大革命和帝国的影响(1793~1812)》、《海权的影响与1812年战争的关系》的海权论三部曲,系统建立了适应时代的海军理论。

他的突出贡献在于对海权这一概念的创建和廓清,经受了时间的考验,体现了巨大的理论价值,对当时的世界和后世历史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马汉作为海权论的创立者,他的思想不仅把美国海军从南北战争后的毁灭中振兴,为其提供专业基础和理论方向,从而有助于引导它在1898年、1918年和1945年走向胜利,并使美国海军成长为今天足以为世界任何地点的战争提供海上支援的世界海上霸主,而且他的思想还深刻地改变了几代人头脑中固有的大陆主义的观念,使世界战争的样式与格局发生了一场海上革命。

海权论的基本观点马汉的海权论内容非常丰富,主要有以下四点:(1)海权与国家兴衰休戚与共。

马汉在书中提出了一个概念,即海权。

“海权即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

”马汉的这一论述最大程度地拓展了海权的内涵和外延。

他所说的海权应该包括海上军事力量和非军事力量。

前者包括所拥有的舰队,包括附属的基地、港口等各种设施;后者则包括以海外贸易为核心的、和海洋相关的附属机构及其能力,也就是国家海洋经济力量的总和。

从物质形态上来说,海权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在海洋上的综合实力。

建立和发展强大的海上力量对促进国家经济的繁荣和财富的积累、夺取制海权和打赢海上战争以及维护国家国际政治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此观点看,海权不仅标志着一个国家利用海洋和控制海洋的总体能力,同时也决定着一个民族能否成为一个伟大民族。

马汉海权论

马汉海权论

一、海权的六项基本要素:(一)位置:最理想的位置是居中央位置的岛屿,靠近主要的贸易通道上,有良好的港口和海军基地。

例如英国以英吉利海峡和欧陆相隔,不仅有水为屏障,且距欧陆近,因此英国不须维持大陆军,而可集中国力发展海权,以优势的海军来封锁欧陆港口,并控制出入欧洲北部的航线。

与英国成强烈对比的是法国,他不仅要维持大陆军,而其海军也必须分驶大西洋与地中海,因此在海权竞争中,法国对英国自然居于劣势。

(二)地形:一国的海岸线是其边界的一部份,凡是一个国家其疆界易于与外界接触者,其人民便较容易向外发展,与外面世界相交往。

地形平坦、土地肥沃可能使人民安土重迁,不愿投身海洋,如法国;反之,则逼使人民不得不讨海维生,如荷兰、葡萄牙。

岛国、半岛国家受限于地形上的因素,若欲发奋图强,则必须重视海权的发展。

(三)国土之大小:马氏认为国土的大小必须与人口、资源及其他权力因素相配合。

一个国家人口的总数与海岸线总长度的比例,具极大重要性。

否则广大的领土可能反而成为弱点。

如面积太大,而人口与资源不成比例的国家,防守密度低,国家的危险性增高,假使又被河川或港口所割裂,则更是一大弱点。

以美国内战时的南方为例,以人口和资源的比例而言,其面积是太大了,尤其是有了太长的海岸线和太多的内陆水道,兵力易被分割而导致失败。

(四)人口数量:人口数量和素质对海权均为重要基础,海权国家不仅应有相当数量的从事航业人口,而其中直接参加海洋生活的人数更应站相当高度的比例。

国家的平时航海事业(包括航运和贸易)足以决定其海军在战争中的持久力。

英国即为典型例证,他不仅是航海国家,而且也是造船和贸易国家,拥有发展海权的必要人力与技术资源。

(五)国民性:国民对海上贸易的意愿及航海生产能力的心理因素亦极重要。

人人以向海洋寻求财富为荣,航海事业自然蓬勃。

海商与海军的结合,再加上殖民地的开拓,终使英国成为海权霸主。

(六)政府的政策:政府必须明智而坚毅,始能对海权作长期发展。

依据马汉海权论思想

依据马汉海权论思想

依据马汉海权论思想
马汉海权论
一、概述
马汉海权论是中国现代海洋社会学和法学的经典理论,其思想主要来源于20世纪初期马汉海(Mahan)和他的学生、继承者黄善德(Huang Shande)。

它提出了国家、海洋空间与国家财富和安全之间息息相关的关系,认为海洋作为国家发展,实现海洋强国和海洋财富的必要条件。

二、基本理念
(1)强调海洋功能。

马汉海权论重视海洋的经济、科学、气候、外交等功能,指出海洋的作用是巩固国家的安全,增强国家的经济力量和实力。

(2)海洋壁垒论。

马汉海权论提出海洋壁垒的概念,强调国家的财富是本国的安全所需要的,而海洋壁垒就是这种关系的重要基础。

(3)强调海洋威慑。

马汉海权论指出,通过利用海洋抗衡敌人、威慑敌人、显示实力,提升海军强国地位,实现民族独立与国家安全。

三、重要应用
(1)经济发展。

马汉海权论指出,只有通过利用海洋资源和地理优势,才能为国家经济发展安全性、有效性和持久性提供依据。

(2)军事霸权。

海洋地位强大可以提供安全和抗衡能力,马汉海权论
强调要利用海洋作为一种“坦克陆军”,建立民族军事霸权。

(3)海洋外交。

外交形势巨变,海洋变得非常重要,马汉海权论提倡
海洋外交,维护国家利益,提高海洋国家的利益。

四、结语
马汉海权论是经典的中国法学和海洋社会学理论,它提出了实现海洋
强国和海洋财富的内在关系,建立复杂的海洋发展理论,为国家发展
与安全提供重要的理论和框架,受到了广泛的肯定和赞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到了马汉生活的时代, 资本主义正由自由竞 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 帝国主义国家对殖 民地的争夺日趋白热化, 海上的争夺和较量 也越来越激烈, 德国、意大利、日本等新兴 帝国主义国家不满足于现有的殖民地分配 格局, 大力发展海军, 试图重新分配海外殖 民地, 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展开争夺。
海主 权要 论内
美国海权兴起的特征
❖ 工业—市场—控制—海军—基地 ❖ 1898美西战争—吞并夏威夷—巴拿马运河 开凿权—门户开放 ❖“在军事计划中必须包括政治和国际关系”
日本
"欲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
日本海权意识产生
❖ 环境巨变 残酷现实 ❖ “向明而治”,海权兴起 1868“海军建设为当今第一急务,应该从速奠定基础” 1872 废兵部省,设海军省和陆军省
论海权
——以马汉海权论为基点
杨雪 杨娜 王小勃 赵吉 郑悳氾
缘起 理论 实践 评价 FOR中国
海军部有一种独特的心态,它似乎 经常从逻辑领域退入朦胧的宗教世 界,而其中海神是上帝,马汉即先 知,美国海军则是唯一正统的教会。
——亨利·史汀生
Alfred Thayer Mahan
Alfred Thayer Mahan
马汉的晚年及离世之后
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Thomas Woodrow Wilson,1856年12月28日 -1924年2月3日),1912年当选美国 第28任总统。
不要为他举行军人葬礼或穿着军 人装入葬,他将升入天堂。
Alfred Thayer Mahan
成长环境与后 天经历使马汉 超乎常人地重 视海上力量
“海权论”
核心思想:以海权称霸世界 战 略: 推行海洋扩张 手 段:战争决定一切
工 具 : 拥有大炮巨舰的舰队 总 结:利用强大舰队 , 通过战争手段 ,
达到称霸海洋的战略目标
马汉:历史加速度!
西奥多·罗斯福:知音难觅 维多利亚女王:国宴款待 明治天皇:布国威于四方 威廉二世:德国的未来在海上
海权成为日本海外扩张 的重要工具
❖ 中日甲午战争控制东亚 ❖日俄战争建立西太平洋霸权,此后独霸东亚海权
德国
亲英、联奥、拉俄、反法的“大陆政策”
德国海权的兴起
威廉二世
蒂尔皮茨
❖ “德国的未来在海上” ❖ “没有一支能够发动攻势的舰队,祖国 就不可能发展世界贸易、世界工业,以及在 某种程度上的概念公海捕鱼、世界交往和殖 民地。” ❖ “海军冒险”理论
海权兴 国家兴
lun

马汉有一个设计, 而设计被我们理解的惊奇!
海权鼻祖 美国海军之父 历史学的哥白尼
海洋圣典 海军圣经 “我所知道的这类著作当 中讲得最透彻、最有教益 的经典大作!”
资本主义300年 ——海上争霸的历史
日不落帝国 海上马车夫
新航路的开辟








戴斯 (1806-1864年) 1847年创作
马汉生平
1840年生在军官学院的某教授家; 在西点军校度过了童年; 16岁进入海军最高军校学习; 19岁参加美国内战; 20多年的海上和环球经历; 45岁年开始做海军史的教员 美国海军学院院长 1914年12月1日,马汉在华盛顿逝世。
一是 人类对海洋的认识达到了前 所未有的水平。
马汉所处的时代正是第二次工业革 命蓬勃发展的时期, 科学技术的进 步使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和驾驭能力 达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

天使从海神手中接过王冠,将要把它戴在象征英国的手持 三叉、身着黄袍红裙子的少女头上,海神骑在三匹白色骏 马背上,将永远离开英国的海岸,放弃不列颠海洋控制权
马汉的海权论是对海上战争历 史经验总结的必然产物。
“美国不能容许任何国家的海军力量对它有 所超越而占有优势。”
——马汉 (1911年10月)
摘自《海军战略·海军战略于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的运用》
二是 海权论产生的历史渊源
三是 对海上战争实践经验的总结
……
1660 —1783
法国 大革命 时期
1812 英美 海战
四是 前人对海战有了较深刻的研究和认识。
海权思想源渊于古希腊和近代军事思想中 一些有价值的观念和理论, 是对人类海战史 尤其是近代以来海战史的高度理论总结。
公元前4世纪, 色诺芬就指出: “控制海洋 对决定陆战结局会起重要作用。”
三类海权要素间的关系
自然条件:基础性条件 民族性格、政府特征:中心的一环
总结: 一、强调民族的海洋意识,要有称霸海洋 的决心 二、强调政府应采取果断的行动
海军战略原则
消灭敌人舰队(首要任务) 有利的交通线实行控制(主要目标) 建立一支由战列舰组成的舰队(实质) 集中制与中心理论
理 论 之 于 实 践
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第一章 的标题中就强调“海上势力的重要性”。
五是 美国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为海权论的 诞生提供了土壤。
海权论是新兴的美国帝国主义向外侵略和 扩张的需要。
六是 当时的国际背景。
人类文明状态处于弱肉强食的水准, 战争 暴力乃是解决争端的最后手段的状况; 二 是国民经济很大比重依赖于海外贸易; 三 是国家出现了海上生命线问题。
美国
沿岸防御战略
远洋进攻战略
以战列舰为核心的舰队
美国高层的回应
西奥多 • 罗斯福
威尔逊
❖8 ❖ 29 ❖二
❖ 海军法案
美国崛起的海权支持
❖ 建立强大海军的理论基石 ❖ 保护了美国的海外经济利益,加速了美国经济的崛起 ❖ 领土扩张的重要工具 ❖ 扩大国家政治影响力、实现国家的国际战略目标的有力工具 ❖ 削弱英国霸权的工具

强调民间商业航海以及海军军事活动 同国家利益以及国际政治之间的联系。
规定一系列可用于指导美国海军战 略决策的理论原则。
海权论的主要支撑框架
海军体系 运输体系 驻泊体系
海权的三个环节
生产:交换产品所必需 海运:用以进行不断交换 殖民地:促进扩大海运,保护海运
海权发展的要素地理位置 来自然结构 领土范围 人口 民族特点 政府的性质
海权成为德国日本海外 扩张的重要工具
❖ 侵占胶州湾 ❖ 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参与签订《辛丑条约》 ❖ 英德造舰竞赛及日德兰海战
海权成为日本海外扩张 的重要工具
❖ 德国选择挑战英国的海权战略及其扩张海军的 实践,是使英德矛盾成为欧洲核心矛盾的重要原因 之一。 ❖ 德国海权崛起并非一战爆发的主要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