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权论

合集下载

马汉海权论要点

马汉海权论要点
马汉海权论 马汉是美国杰出的军事理论家,曾两度担任美国海军学院院长,他在1890年-1905年间相继完成了被后人称为马汉“海权论”三部曲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海权对法国革命和法帝国的影响:1793-1812》和《海权与1812年战争的联系》,其有关争夺海上主导权对于主宰国家乃至世界命运都会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观点,更是盛行世界百余年而长久不衰。直至今天,《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仍被认为是历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军事名著之一。
马汉的海权论内容非常丰富,主要有以下四点: (1)海权与国家兴衰休戚与共。马汉在书中提出了一个概念,即海权。“海权即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马汉的这一论述最大程度的拓展了海权的内涵和外延。他所说的海权应该包括海上军事力量和非军事力量。前者包括所拥有的舰队,包括附属的基地、港口等各种设施,后者则包括以海外贸易为核心的,和海洋相关的附属机构及其能力,也就是国家海洋经济力量的总和。从物质形态上来说,海权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在海洋上的综合实力。建立和发展强大的海上力量对促使国家经济的繁荣和财富的积累、夺取制海权和打赢海上战争以及维护国家国际政治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此观点看,海权不仅标志着一个国家利用海洋和控制海洋的总体能力,同时也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否成为一个伟大民族。因此,马汉的海权论实际上是论述如何通过夺取制海权以达到控制世界的理论。 (2)影响海权的六个要素。一是陆路去扩张领土,而完全把目标指向海洋,比大陆国家拥有更明确的向海洋发展的战略目标,具有发展海权的优越条件。二是自然结构。致力于发展海权的国家,必须拥有漫长的海岸线,要有许多能够得到保护的深水港湾以及深入内地的大河等条件。三是领土范围。国家发展海上力量必须要有一定面积的领土作为依托,领土的大小要与国家人口的数量、资源及其分布状况相称。四是人口数量。人口以从事海洋事业的人员为主,可以为海军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兵员。五是民族特点。一个海军强国的人民一定要渴求物质利益,追求国内外有利可图的商业往来,也可概括为一个民族强烈地追求海外殖民地、追逐海外利益的民族精神。六是政府性质。政府要具有海洋意识且对海军重视,政策上具有连续性。 (3)海权与陆权之间的关系。马汉认为:海权与陆权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他非常重视陆上“依托”对海上力量的意义。 (4)海权的运用必须遵守“战争法则”。马汉在书中用大量战例具体阐释了一些重要原则,如集中优势兵力原则、摧毁敌人交通线原则、舰队决战原则和中央位置原则等。

根据马汉海权论思想一个国家的领土面积不会对国家发展海权构成影响

根据马汉海权论思想一个国家的领土面积不会对国家发展海权构成影响

根据马汉海权论思想一个国家的领土面积不会对国家发展海权构成影响这是错误的马汉的海权论内容非常丰富,主要有以下四点:(1)海权与国家兴衰休戚与共。

马汉在书中提出了一个概念,即海权。

“海权即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

马汉的这一论述最大程度的拓展了海权的内涵和外延。

他所说的海权应该包括海上军事力量和非军事力量。

前者包括所拥有的舰队,包括附属的基地、港口等各种设施,后者则包括以海外贸易为核心的,和海洋相关的附属机构及其能力,也就是国家海洋经济力量的总和。

从物质形态上来说,海权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在海洋上的综合实力。

建立和发展强大的海上力量对促使国家经济的繁荣和财富的积累、夺取制海权和打赢海上战争以及维护国家国际政治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此观点看,海权不仅标志着一个国家利用海洋和控制海洋的总体能力,同时也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否成为一个伟大民族。

因此,马汉的海权论实际上是论述如何通过夺取制海权以达到控制世界的理论。

(2)影响海权的六个要素:一是地理位置。

如岛国,既不靠陆路去保卫自己,也不靠陆路去扩张领土,而完全把目标指向海洋,比大陆国家拥有更明确的向海洋发展的战略目标,具有发展海权的优越条件。

二是自然结构。

致力于发展海权的国家,必须拥有漫长的海岸线,要有许多能够得到保护的深水港湾以及深入内地的大河等条件。

三是领土范围。

国家发展海上力量必须要有一定面积的领土作为依托,领土的大小要与国家人口的数量、资源及其分布状况相称。

四是人口数量。

人口以从事海洋事业的人员为主,可以为海军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兵员。

五是民族特点。

一个海军强国的人民一定要渴求物质利益,追求国内外有利可图的商业往来,也可概括为一个民族强烈地追求海外殖民地、追逐海外利益的民族精神。

六是政府性质。

政府要具有海洋意识且对海军重视,政策上具有连续性。

(3)海权与陆权之间的关系。

马汉认为:海权与陆权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他非常重视陆上“依托”对海上力量的意义。

海权论读后感500字

海权论读后感500字

海权论读后感500字(原创版2篇)目录(篇1)1.引言2.海权论的概念和背景3.海权论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4.结论正文(篇1)一、引言海权论是一种强调海上力量对于国家繁荣和安全重要性的理论。

它起源于19世纪末,由美国海军战略家马汉提出。

海权论的出现,对于当时的海洋国家如美国和英国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海权论的概念和背景海权论认为,一个国家要想获得繁荣和安全,必须拥有强大的海上力量。

海上力量不仅仅是指海军,还包括海上贸易、海上运输、海洋科研等方面。

海权论的出现,与当时的海上霸权争夺密切相关。

三、海权论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海权论对于当时的海上强国如英国和美国来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它帮助这些国家认清了海上力量的重要性,并制定了相应的战略。

在当今世界,海权论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海上贸易和海上运输成为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同时,海上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海上力量的建设对于国家的安全保障至关重要。

四、结论海权论是一种强调海上力量对于国家繁荣和安全重要性的理论。

它对于当时的海洋国家如美国和英国来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在当今世界,海权论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海上贸易和海上运输成为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目录(篇2)1.引言2.海权论的概念和背景3.海权论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4.结论正文(篇2)一、引言海权论是一种强调海上力量对于国家繁荣和安全的重要性的一种理论。

它起源于19世纪末,由美国海军历史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汉提出。

海权论的核心思想是海上力量的四个要素:海军、海上贸易、海上防御和海上进攻。

二、海权论的概念和背景海权论是在工业革命之后兴起的,随着全球贸易的快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贸易成为了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时,海上力量成为了国家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海权论的提出,正是为了解释为什么有些国家能够在海上掌握主导地位,而有些国家则处于劣势。

马汉海权论

马汉海权论

一、海权的六项基本要素:(一)位置:最理想的位置是居中央位置的岛屿,靠近主要的贸易通道上,有良好的港口和海军基地。

例如英国以英吉利海峡和欧陆相隔,不仅有水为屏障,且距欧陆近,因此英国不须维持大陆军,而可集中国力发展海权,以优势的海军来封锁欧陆港口,并控制出入欧洲北部的航线。

与英国成强烈对比的是法国,他不仅要维持大陆军,而其海军也必须分驶大西洋与地中海,因此在海权竞争中,法国对英国自然居于劣势。

(二)地形:一国的海岸线是其边界的一部份,凡是一个国家其疆界易于与外界接触者,其人民便较容易向外发展,与外面世界相交往。

地形平坦、土地肥沃可能使人民安土重迁,不愿投身海洋,如法国;反之,则逼使人民不得不讨海维生,如荷兰、葡萄牙。

岛国、半岛国家受限于地形上的因素,若欲发奋图强,则必须重视海权的发展。

(三)国土之大小:马氏认为国土的大小必须与人口、资源及其他权力因素相配合。

一个国家人口的总数与海岸线总长度的比例,具极大重要性。

否则广大的领土可能反而成为弱点。

如面积太大,而人口与资源不成比例的国家,防守密度低,国家的危险性增高,假使又被河川或港口所割裂,则更是一大弱点。

以美国内战时的南方为例,以人口和资源的比例而言,其面积是太大了,尤其是有了太长的海岸线和太多的内陆水道,兵力易被分割而导致失败。

(四)人口数量:人口数量和素质对海权均为重要基础,海权国家不仅应有相当数量的从事航业人口,而其中直接参加海洋生活的人数更应站相当高度的比例。

国家的平时航海事业(包括航运和贸易)足以决定其海军在战争中的持久力。

英国即为典型例证,他不仅是航海国家,而且也是造船和贸易国家,拥有发展海权的必要人力与技术资源。

(五)国民性:国民对海上贸易的意愿及航海生产能力的心理因素亦极重要。

人人以向海洋寻求财富为荣,航海事业自然蓬勃。

海商与海军的结合,再加上殖民地的开拓,终使英国成为海权霸主。

(六)政府的政策:政府必须明智而坚毅,始能对海权作长期发展。

《海权论》读书心得稿子

《海权论》读书心得稿子

《海权论》读书心得稿子第一篇:《海权论》读书心得稿子尊敬的各位领带、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与大家分享的是《海权论》读书心得。

1890年,美国著名海军战略家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总结了大不列颠这个“日不落帝国”海上霸主地位的确立,提出了海权理论,“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该著作的产生影响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个国家的海军伴随着一支和平运输的船队应运而生,随海运的发展而兴盛、随海运的消失而消散,海权的存废不在于海军的强大或者海上贸易的兴旺,而是这两者的结合体,海军的强大保障了海上贸易的兴旺,而海上贸易的兴旺又给耗费巨大的海军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和发展的动力。

下面大家看这张图,这是总书记在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思。

“一带”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通过欧亚铁路连接东亚、西亚、欧洲的陆路交通贸易网,“一路”是“海上丝绸之路”串联东南亚和亚欧非经贸一体化。

现在中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国际贸易,也越来越离不开航路的通畅,通过海洋,中国从中东运回石油,从澳大利亚运回铁矿石,向国外出口中国制作的商品,我们现在所需的石油三分之二靠进口,百分之八十要经过东南亚的马六甲海峡,但我们对海外贸易线的保护几乎无能为力,这对当代的中国来说是致命性的,诸多严峻现实表明,中国要维护自身的海洋权益,必须大力发展海权。

借海强身,以海兴国,建立海洋强国是中国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带一路”的背后是中国工业“走出去战略”的具体实现,一要疏散过剩产能,二要创新升级“工业2.0”计划。

这一切的背后都离不开高端技术人才的培养,国家持续关注职教的发展,加大职教投资力度,都是为了顺利实施“一带一路”计划,培养高端技术人才,我们责无旁贷,要趁着好形势,加快发展步伐,与时代看齐。

下面我们看《海权论》的主要内容“影响海权发展的六大要素” 地理位置、形态构成、领土范围、人口数量、国民特性、政府特性第一方面:地理位置。

依据马汉海权论思想

依据马汉海权论思想

依据马汉海权论思想
马汉海权论
一、概述
马汉海权论是中国现代海洋社会学和法学的经典理论,其思想主要来源于20世纪初期马汉海(Mahan)和他的学生、继承者黄善德(Huang Shande)。

它提出了国家、海洋空间与国家财富和安全之间息息相关的关系,认为海洋作为国家发展,实现海洋强国和海洋财富的必要条件。

二、基本理念
(1)强调海洋功能。

马汉海权论重视海洋的经济、科学、气候、外交等功能,指出海洋的作用是巩固国家的安全,增强国家的经济力量和实力。

(2)海洋壁垒论。

马汉海权论提出海洋壁垒的概念,强调国家的财富是本国的安全所需要的,而海洋壁垒就是这种关系的重要基础。

(3)强调海洋威慑。

马汉海权论指出,通过利用海洋抗衡敌人、威慑敌人、显示实力,提升海军强国地位,实现民族独立与国家安全。

三、重要应用
(1)经济发展。

马汉海权论指出,只有通过利用海洋资源和地理优势,才能为国家经济发展安全性、有效性和持久性提供依据。

(2)军事霸权。

海洋地位强大可以提供安全和抗衡能力,马汉海权论
强调要利用海洋作为一种“坦克陆军”,建立民族军事霸权。

(3)海洋外交。

外交形势巨变,海洋变得非常重要,马汉海权论提倡
海洋外交,维护国家利益,提高海洋国家的利益。

四、结语
马汉海权论是经典的中国法学和海洋社会学理论,它提出了实现海洋
强国和海洋财富的内在关系,建立复杂的海洋发展理论,为国家发展
与安全提供重要的理论和框架,受到了广泛的肯定和赞誉。

“海权论”的主要内容

“海权论”的主要内容

“海权论”的主要内容“海权论”的主要内容艾尔弗雷德·塞耶·马汉,出生在丹麦一个移民家庭,父亲丹尼斯·哈特·马汉是美国西点军校的教授,良好的家庭背景孕育了马汉对军事题材著作的兴趣。

他尤其喜欢阅读英国军官撰写的拿破仑军队海上作战的著作。

14岁那年,他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后转入安那波利斯海军军官学校。

毕业后先后担任炮舰和巡洋舰舰长之职。

在20余年的海上生活中,马汉似乎无心于热闹的舰艇生活,唯独对军事、历史题材和军事理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885年,受美国海军学院院长卢斯将军之邀,马汉进入海军学院出任海战史和海军战略及战术课程讲师。

宁静的学院生活为他潜心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1890年,美国战略理论家马汉发表《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从而正式提出了"海权论" 思想。

首先,马汉从海洋与国家兴衰的角度,率先提出并深刻阐明"海权概念及深刻内涵。

1884年,马汉随舰至秘鲁,在利马一家英国俱乐部中阅读蒙森的《罗马史》,当读到该书"第二次布匿战争"时,他对汉尼拔进军罗马的路线提出了质疑,为什么汉尼拔舍近求远,不是取道海路直取意大利半岛,而是绕远路先占伊比里亚半岛,尔后再沿地中海北岸,打击罗马?深究下去,原来伽太基人缺少一只强大舰队,缺乏对地中海的制海权。

马汉不禁扼腕兴叹,一个曾经是历上盛极一时的民族,却因为缺乏制海权而昙花一现。

进而他又发现,在历史上,还有不少帝国如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和法国等,因缺乏对海权的认识而盛极而衰。

他认识到,海洋控制是一个尚未为历史学家系统认识并加以阐述的重大历史性因素。

从另一方面看,"海洋使其本身成为最重要和最惹人注目的是其可以充分利用的海上航线。

"利用海洋的便利扩大海外贸易,寻求海外市场、输出商品、输入生产原料和进行殖民掠夺,国家才能走向繁荣富强。

海权论读后感

海权论读后感

海权论读后感《海权论》是美国军事理论家马汉的经典之作,这本书对于理解海洋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性,以及海权对于国家兴衰的影响,具有深远的意义。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马汉对于海洋战略的深刻洞察和独到见解。

他强调了海权不仅是军事力量的体现,更是一个国家经济、政治和外交等多方面综合实力的反映。

海权的核心在于对海洋的控制和利用,这种控制不仅仅局限于军事上的优势,还包括了商业航运、资源开发以及对海上贸易路线的掌控。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许多强大的国家都曾经凭借着强大的海权崛起。

例如,英国在 19 世纪成为了“日不落帝国”,其强大的海军力量保障了全球范围内的贸易和殖民地的统治。

通过控制海上交通要道,英国能够获取丰富的资源,拓展海外市场,从而推动了国内经济的繁荣。

而那些忽视海权的国家,则往往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甚至面临着被侵略和剥削的命运。

马汉认为,一个国家要想获得强大的海权,必须具备几个关键因素。

首先是地理位置。

拥有良好的海岸线、天然良港以及靠近重要的海上贸易通道的国家,在发展海权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

其次是人口素质。

一个拥有勇敢、富有冒险精神和海洋意识的民族,更容易建立强大的海军和发展海洋事业。

再者是政府的政策支持。

政府需要投入足够的资源来建设海军、发展航运业,并制定有利于海洋发展的法律法规。

在当今世界,海权的重要性依然不可忽视。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国际贸易的不断增长,海洋成为了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命脉。

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的运输,以及大量商品的进出口,都依赖于安全稳定的海上通道。

同时,海洋中还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如渔业资源、矿产资源等,对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我国而言,海权的发展也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我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广阔的海域,海洋资源丰富。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外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海上运输安全成为了保障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同时,维护我国在南海、东海等海域的主权和海洋权益,也是我国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权论》中的理论是一种主张拥有并运用具有优势的海军和其他海上力量,去控制海洋,以实现己方战略目的的军事理论。

也有人译作“海上实力论”。

马汉的海权论,是在美国资本主义开始进入垄断阶段时产生的,它适应了美国垄断资本重新瓜分世界的政治需要,成为当时美国政府制定海洋政策和海军发展政策的理论依据,并对其他海军强国的海洋战略发生重大影响。

近年来,海权的概念逐渐为中国人所熟知。

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争取强大的海权,是中国从地域强国走向世界强国的必要因素。

而说到海权,最经典的著作莫过于美国人马汉所著的《海权论》,可以说,是马汉提出了海权这一概念,并将之发扬光大。

一、要读懂《海权论》首先要了解的是该书的时代背景。

《海权论》讲述的是木帆船时代的故事,马汉出生在这个时代。

在他的后半生,海军经历了一场技术革命:军舰普遍装备了爆破弹和有来复线的大炮;煤炭取代风力成为军舰动力;钢材取代木材成为军舰制造材料。

军舰的攻击能力、防护能力和机动能力都大大提高。

马汉看到了这个时代。

在《海权论》中,他用了不少篇幅讨论帆船和钢铁战舰在战术应用上的区别。

海权论体现了美国人马汉的视角。

海权不是孤立的,它在与陆权的对抗中存在。

美国位于北美大陆,却是地缘政治学意义上的岛国,远离最大的陆地欧亚大陆。

美国仅有的两个陆地邻国——加拿大和墨西哥——都太弱,不会对它的安全构成威胁,况且它们的关系还不错。

在马汉写作《海权论》的时候,美国人已从东海岸杀到西海岸,完成了大陆扩张。

为美国大陆扩张做总结的是历史学家弗里德里克·杰克逊·特纳。

在1893年宣读的一篇论文中,特纳提出“边疆理论”。

他指出,不断向西的陆地扩张塑造了美国的国家性格。

这样性格的国家肯定不会满足于守成。

位于两大洋之间的美国需要新的扩张目标,马汉站出来,引导它把目光转向海洋。

二、本书可以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论述海权对历史的影响具体提出了海权的几大要素。

一是位置:最理想的位置是居中央位置的岛屿,靠近主要的贸易通道上,有良好的港口和海军基地。

二是地形:地形平坦、土地肥沃可能使人民安土重迁,不愿投身海洋,如法国;反之,则逼使人民不得不讨海维生,如荷兰、葡萄牙。

岛国、半岛国家受限于地形上的因素,若欲发愤图强,则必须重视海权的发展。

三是国土之大小:马氏认为国土的大小必须与人口、资源及其他权力因素相配合。

一个国家人口的总数与海岸线总长度的比例,具极大重要性。

四是人口:人口数量和素质对海权均为重要基础,海权国家不仅应有相当数量的从事航业人口,而其中直接参加海洋生活的人数更应站相当高度的比例。

五是国民性:国民对海上贸易的意愿及航海生产能力的心理因素亦极重要。

六是政府的决策:政府必须明智而坚毅,始能对海权作长期发展。

第二三四部分则分别论述了对于欧洲、亚洲、美国而言应当如何建立强大的海权。

作者在书中举出了几处战略要地:丹麦的日德兰半岛与西兰岛控制北海与波罗的海的航道咽喉;直布罗陀海峡紧扼大西洋与地中海的交通;苏彝士运河为地中海与印度洋的海运衢道,若能掌握这些战略要地,就可发挥以海制陆的优势。

有意思的事,作者在书中的亚洲部分着重叙述了关于中国的问题,作者认为,亚洲问题的中心是中国,为了保证美国的利益,必须在保证中国门户开放,尤其是长江流域开放的同时遏制住中国的发展。

因此,马汉在1893年鼓动吞并夏威夷群岛。

他说:中国一旦从沉睡中醒来,将产生种种冲动,向东突进。

要防止这种威胁,美国必须占领夏威夷。

1898年,美国正式吞并夏威夷。

日本反对,中国没有说话,这毫不奇怪。

马汉预见到中国崛起带来的威胁,但中国的发展严重滞后于他的判断。

直到今天,中国军舰没有威胁夏威夷——我们在为家门口的钓鱼岛生气。

美国从夏威夷开始海上扩
张。

两年后,马汉满意地说:“美国的扩张最近实现了决定性的飞越。


三、海权论的影响
(一)美国:一九0一年老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後,极受马汉海权思想之影响,致力发展海权。

除舰队的扩建及积极夺取太平洋各战略岛屿外,且开凿并控制巴拿马运河及加勒比海之战略海上基地,成为当今海权霸主。

(二)英国:英国对马汉之海权思想推崇备至,在一八八九年英国政府提出海军扩充计划时,马汉的理论成了最强力的辩护理由。

(三)法国:法国很重视马汉对于法国海军政策的批评,并且称赞其思想具有真正的创造性。

四、海权之于中国
现如今美国海军几乎控制着全球所有的重要水道,反观中国,至今未走出第一岛链的封锁。

随着国家的持续发展壮大,仅仅是对于安全的诉求也会要求我们扩大自己的海权。

亚丁湾护航,开拓巴基斯坦、朝鲜的补给港,第一艘航母服役,一系列的动作昭示着我国发展海权的决心。

怎样扩大自己的海权?我认为,首要问题是突破第一岛链。

第一岛链是指北起日本群岛、琉球群岛,中接台湾岛,南至菲律宾、大巽他群岛的链形岛屿带。

美国著名军事家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甚至把第一岛链称为“不沉的航空母舰”,因为该岛链仅距中国160公里,从这里能够向整个中国大陆东部沿海地区投射力量。

第一岛链上最关键的点就是台湾,它位于第一岛链的的中间,具有极特殊的战略地位,掌握了台湾岛就能有效地遏止东海与南海的咽喉战略通道。

也有了与“第二岛链”内海域的有利航道及走向远洋的便捷之路,从地图上看,台湾就仿佛一艘正在驶向太平洋的航母,一旦台湾问题得到解决,想阻止中国进入太平洋发展远洋海军就成为了天方夜谈。

第一岛链的封锁,在马六甲海峡被锁住的咽喉,南海纷争,钓鱼岛问题等。

不管什么样的海洋压力,背后通通都来自于美国。

特别是08年经济危机以来,中美经济联姻逐步瓦解,美国容忍中国发展的条件消失,中国面临的海洋压力陡然增加。

2012年沸沸扬扬的中日钓鱼岛之争,就是美国压制中国海权增长的一步棋。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要沉着应对,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坚定的向着太平洋挺进,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不断前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