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程(大作业)
《计算机基础》大作业A(答案).doc

操作要求:4. 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和应用:(1)桌面外观的设置,基本的网络配置。
(2)熟练掌握资源管理器的操作与应用。
(3)掌握文件、磁盘、显示属性的查看、设置等操作。
(4)中文输入法的安装、删除和选用。
(5)掌握检索文件、查询程序的方法。
(6)了解软、硬件的基本系统工具。
三、文字处理软件的功能和使用1. Word的基本概念,Word的基本功能和运行环境,Word的启动和退出。
2. 文档的创建、打开、输入、保存等基本操作。
3. 文本的选定、插入与删除、复制与移动、查找与替换等基本编辑技术;多窗口和多文档的编辑。
4. 字体格式设置、段落格式设置、文档页面设置、文档背景设置和文档分栏等基本排版技术。
5. 表格的创建、修改;表格的修饰;表格中数据的输入与编辑;数据的排序和计算。
6. 图形和图片的插入;图形的建立和编辑;文本框、艺术字的使用和编辑。
7. 文档的保护和打印。
四、电子表格软件的功能和使用1. 电子表格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功能,Excel 的基本功能、运行环境、启动和退出。
2. 工作簿和工作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工作簿和工作表的建立、保存和退出;数据输入和编辑;工作表和单元格的选定、插入、删除、复制、移动;工作表的重命名和工作表窗口的拆分和冻结。
3. 工作表的格式化,包括设置单元格格式、设置列宽和行高、设置条件格式、使用样式、自动套用模式和使用模板等。
4. 单元格绝对地址和相对地址的概念,工作表中公式的输入和复制,常用函数的使用。
5. 图表的建立、编辑和修改以及修饰。
6. 数据清单的概念,数据清单的建立,数据清单内容的排序、筛选、分类汇总,数据合并,数据透视表的建立。
7. 工作表的页面设置、打印预览和打印,工作表中链接的建立。
8. 保护和隐藏工作簿和工作表。
五、PowerPoint 的功能和使用1. 中文PowerPoint 的功能、运行环境、启动和退出。
2. 演示文稿的创建、打开、关闭和保存。
江苏房屋建筑和政基础设施工程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实施细则2024版

江苏房屋建筑和政基础设施工程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实施细则2024版江苏房屋建筑和政基础设施工程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实施细则是为了加强对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的规范,提高工程施工安全水平而制定的具体细则。
以下是江苏房屋建筑和政基础设施工程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实施细则的主要内容:1.安全管理责任制度:明确工程项目各相关责任主体的安全管理职责,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责任体系。
各责任主体应明确安全目标,制定安全管理措施,提供必要的安全培训和技术支持,并定期进行安全检查与评估。
2.安全技术交底:在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明确工程项目的安全要求、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等。
施工人员必须经过技术交底并掌握相关知识后方可上岗。
3.施工现场管理: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与秩序。
施工单位应设立专人负责现场安全管理,制定施工现场安全制度,并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
4.高处作业管理: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高处作业,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施工单位应提供必要的安全设施和安全防护装备,组织培训并进行技术交底,确保施工人员具备安全操作的技能。
5.脚手架搭设与使用管理:脚手架的搭设、使用必须符合相关安全规定,并经过专业人员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施工人员必须经过相关脚手架安全培训后方可上岗操作。
6.施工机械与设备管理:施工机械与设备必须具备相应的安全检测合格证书,并经过日常维护和定期检修。
施工单位应对施工机械与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安全运行。
7.临时用电管理:临时用电必须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施工和使用,并具备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施工单位应设立专人负责临时用电的安全管理,定期检查和维护临时用电设施,并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
8.危险性较大作业安全管理:对危险性较大的作业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和防护措施,并经过专项审批。
施工单位应制定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指定专人负责危险性较大作业的安全组织和管理。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大作业哈工大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Ⅰ课程大作业设计人:段泽军学号:10院系:机电工程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1208108:目录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题目一:信号的分析与系统特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课程大作业任务书...............................................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方波信号的数学表达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方波信号的时域表达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时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频率成分分布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系统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条形基础模板施工方案

条形基础模板施工方案篇一:基础施工方案(条形基础)恩施耿家坪廉租房三标段A4栋工程基础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单位:重庆渝海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编制人:审核人:编制日期:二OO九年七月二十八日恩施耿家坪廉租房三标段A4栋工程基础分部工程专项施工方案我公司承建的恩施耿家坪廉租房三标段A4栋工程,基础为条形基础,为了确保优质、低耗、安全、文明、高速完成该分部工程,根据设计图纸、施工组织总设计及现场实际情况编制,是指导基础分部工程施工的重要文件。
一、基础概况1、该工程为条形基础,持力层根据设计地勘为泥质粉砂岩②2层。
极限端阻力为200Kpa;2、该工程条形基础为C15毛石混凝土,地圈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采用商品砼浇筑,钢筋采用一、二级;4、基础砌体为水泥砂浆砌C15混凝土实心砌块。
5、基础设计为一道地圈梁,在-处一道。
二、施工组织1、主要管理人员及特殊工种的组成:公司领导兼技术负责人朱明文,项目经理肖人常,现场管理兼质检员张大明,施工员谭帮安,安全员杨家祥,材料员何泽芳,资料员汪前梅,塔吊司机李仲奎,电工机修程勇。
2、劳动力的组织计划:土石方砼班15人,木工班10人,钢筋班8人,泥工班20人,按照生活区的布置住宿安排到位。
3、机械设备的进场、就位、试用、报验等工作。
(按施工组织总设计的机械计划落实到位)。
4、物资投入计划是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使业主和监理工程师有足够的时间对进场的材料进行抽检和验收签证。
5、技术组织,现场红线点、轴线控制、水平标高专人负责,组织质量员、施工员、资料员等相关技术人员,熟悉审查施工图纸,并进行图纸会审、技术交底工作,形成纪要。
三、进度计划地基基础总工期控制在20天。
1、施工顺序定位放线→机械挖基坑→基底清理→地基验槽→C 15毛石砼条形基础浇筑→基础砌体(C15混凝土实心砌块)→地圈梁绑扎→隐检签证记录→地圈梁支模→地圈梁浇筑→拆模→基础梁弹定位轴线→回填土。
2、施工流向考虑工程实际情况,条形基础施工从1—37轴开始,再从38—74轴开始依次进行开挖。
广西大学 土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土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专业代码:土木工程080703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土木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性较强的宽厚型、复合型土木工程高级技术人才,要求学生能同时适应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和岩土工程等领域的人才要求,具有较强的适应面和应变能力。
毕业生能从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管理以及技术咨询和教育教学工作,具有初步的项目规划和科研工作能力。
二、培养规格1.品德和政治思想要求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具有艰苦奋斗、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主要知识和能力要求(1)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和素养:在哲学及方法论、经济学、法律等方面具有必要的知识,对文学、艺术、理论、历史等进行一定的修习。
(2)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高等数学,了解当代科学技术的主要方面和应用前景。
(3)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工程力学、流体力学、结构工程和岩土工程的基本理论,掌握工程规划与选型、工程材料、结构分析与设计、地基处理、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工程测量、测试与试验的基本技能。
(4)具有工程制图、计算机应用、主要测试和试验仪器使用的基本能力,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包括外语)查询资料、获取信息的初步能力。
(5)了解土木工程的一般技术工作、主要政策法规和主要成就,具有进行工程设计、试验、施工、管理和研究的初步能力,具有较广泛的工作适应性。
(6)具有宽厚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个人文化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适应社会发展对创新性人才素质的要求。
3.身体素质要求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机械制造基础大作业

金属材料的强韧化原理和方法摘要:本文系统地论述了金属材料的强韧化原理和方法,以便指导实际生产中的加工。
关键词:金属材料强韧化介绍:强度是指金属材料在静载荷作用下,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韧性是指金属材料在断裂前吸收的断裂变形功和断裂功的能力。
一、金属材料的强化从金属材料的强化途径来看,金属材料的强化方法主要有两大类:一是提高合金的原子间结合力,提高其理论强度,并制得无缺陷的完整晶体,如晶须。
已知铁的晶须的强度接近理论值,可以认为这是因为晶须中没有位错,或者只包含少量在形变过程中不能增殖的位错。
这种强化方法只有在几种特殊的金属中才得到应用。
另一强化途径是向晶体内引入大量晶体缺陷,如位错、点缺陷、异类原子、晶界等,这些缺陷阻碍位错运动,也会明显地提高金属强度。
事实证明,这是提高金属强度最有效的途径。
对工程材料来说,一般是通过综合的强化效应以达到较好的综合性能。
具体方法有固溶强化、形变强化、沉淀强化和弥散强化、细化晶粒强化、择优取向强化、复相强化、纤维强化和相变强化等,这些方法往往是共存的。
下面简要的予以介绍:1、结晶强化结晶强化就是通过控制结晶条件,在凝固结晶以后获得良好的宏观组织和显微组织,从而提高金属材料的性能。
它包括:(1)细化晶粒。
细化晶粒可以使金属组织中包含较多的晶界,由于晶界具有阻碍滑移变形作用,因而可使金属材料得到强化。
同时也改善了韧性,这是其它强化机制不可能做到的。
(2)提纯强化。
在浇注过程中,把液态金属充分地提纯,尽量减少夹杂物,能显著提高固态金属的性能。
夹杂物对金属材料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采用真空冶炼等方法,可以获得高纯度的金属材料。
2、形变强化也叫加工硬化,金属材料经冷加工塑性变形可以提高其强度。
这是由于材料在塑性变形后位错运动的阻力增加所致。
如铜合金。
3、固溶强化通过合金化(加入合金元素)组成固溶体,使得融入固溶体中的原子造成晶格畸变,晶格畸变增大了位错运动的阻力,使塑性变形更加困难,从而使合金固溶体的强度与硬度增加的现象。
工程造价大作业课程设计

工程造价大作业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工程造价的基本概念,理解工程造价的构成要素及其计算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给定工程项目的预算进行编制,并分析其中的成本构成。
3.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政策法规,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中。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工程量清单的编制,熟练运用工程量计算规则。
2. 学生能够运用工程造价软件进行预算编制,提高工作效率。
3. 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协作,完成大型工程项目的造价计算和分析,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对工程造价专业的热爱,增强职业认同感。
2.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注重诚信,遵循职业道德,为我国建筑事业贡献力量。
3. 学生能够认识到工程造价管理在工程项目中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工程造价计算与管理的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建筑工程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职业道德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工程造价基础知识- 工程造价定义、构成要素及计价方式- 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原则与方法2. 工程量清单编制- 工程量清单的概念、作用及编制方法- 工程量计算规则及运用3. 预算编制- 预算编制的基本步骤与方法- 工程项目预算的编制与审核- 工程造价软件的应用与实践4. 工程造价管理政策法规- 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政策法规体系- 政策法规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实例5. 大型工程项目造价计算与分析- 大型工程项目造价的特点与计算方法- 团队协作在大型工程项目造价计算与分析中的作用- 工程项目造价分析报告的撰写方法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工程造价基础知识学习第二周:工程量清单编制方法学习与实践第三周:预算编制方法学习与实践第四周:工程造价管理政策法规学习第五周:大型工程项目造价计算与分析实践第六周:课程总结与考核本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主体工程施工 习题

主体工程施工习题一、地基基础施工1.地基工程包括地基的基础处理和基础的施工。
在进行地基的基础处理工作之前,必须对地基情况进行详细的勘察和分析,以确保地基能够承受建筑物的荷载。
2.地基处理的方法主要有挖土、填土、夯实等。
在进行土方施工时,应根据设计要求和地基情况选用合适的机械设备和施工方法。
施工现场应具备坚固的地基支撑和安全防护措施。
3.基础施工的方法主要有浇筑混凝土、预制构件安装等。
在进行基础施工时,应保证混凝土的配合比及浇筑质量符合要求,并保证基础施工质量和进度。
4.地基的基础处理和基础施工完成后,应进行验收并做好记录,以便后续的结构施工和装修施工。
二、框架结构施工1.框架结构施工是建筑工程中最为重要的工程之一,其质量和安全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
2.在进行框架结构施工时,应根据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选择合适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
施工过程中应保证施工质量、施工进度和施工安全。
3.框架结构的施工主要包括梁柱的浇筑、梁柱的钢筋加工和安装、楼板的浇筑等。
在进行框架结构施工时,应做好材料的验收、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和安全防护等工作。
4.框架结构施工完成后,应进行验收并做好记录,以确保框架结构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三、外立面施工1.外立面施工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外观和品质。
外立面包括外墙、屋面和窗户等部分。
2.在进行外立面施工时,应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施工工艺。
外墙的砌筑应符合设计规范,屋面的防水和保温应做好,窗户的安装应牢固可靠。
3.外立面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材料的质量和施工的细节,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同时,施工现场应保持整洁,保护环境,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4.外立面施工完成后,应进行验收并做好记录,以确保外立面的施工质量和外观效果符合设计要求。
总结:主体工程施工是建筑工程中最为重要和基础的阶段,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整体质量和安全性。
在进行主体工程施工时,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对桩的布置方案有影响的因素是( ABC )。
A.桩的中心距;
B.上部结构布置;
C.荷载分布;
D.承台标高和其材料性能
2. 在极限承载力下,桩顶荷载主要由桩侧阻力承担的桩称为(CD )。
A.摩擦端承桩;
B.端承桩;
C.摩擦桩;
D.端承摩擦桩
3. 减少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的建筑措施包括下述( ABC )
A建筑物体型力求简单; B 适当设置沉降缝;
C 合理确定相邻建筑物的间距;
D 设置圈梁
4.某地区标准冻深为1.9m,地基由均匀的粉砂土组成,为冻胀土,场地位于城市市区,基底平均压力为130 kPa,建筑物为民用住宅,基础尺寸2.0m×2.0m,基础的最小埋深( B )m。
A 1.2;
B 1.15;
C 1.25;
D 1.9
5.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市区建设高层建筑,适宜采用的桩型有( AC )。
A.静压式预制桩;
B.打入式预制桩;
C.钻孔灌注桩;
D.挖孔灌注桩
6. 淤泥、淤泥质土、湿陷性黄土等地基的浅层处理,宜采用( D )。
A堆载预压法; B 强夯法; C 振冲法; D 换填法
7. 对于基底压力分布下列说法中( BCD )正确。
A柔性基础底面的接触压力是均匀分布的;
B 柔性基础基底反力分布与作用荷载分布相同;
C 刚性基础在中心荷载作用下沉降均匀,基底的沉降处处相等,基底保持水平;
D刚性基础当中心荷载不大时,基底反力呈马鞍形分布
8混凝土灌注桩的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 D )
A C35;
B C25;
C C20;
D C15
9.地基基础设计为甲级的建筑物,在进行地基基础设计时,需要进行的计算和满足的是(ABCD)
A.持力层地基承载力;
B.软弱下卧层地基承载力;
C.地基变形设计;
D.地基的抗冻胀要求
10. 部分挤土桩中包括( BD )。
A混凝土预制桩; B 钢管桩; C 沉管灌注桩; D 预钻孔打入式预制桩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刚性基础有哪些主要特点?
受荷后基础部产生挠曲,当基础顶面承受的外荷载合力通过基底形心时基底沉降处处相等。
它的的优点是稳定性好施工方便 能承受较大荷载,缺点是由于受到刚性角的限制而使基础高度较大材料用量多。
有钢筋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和钢筋混凝土墙下条形基础。
适用于6层和6层以下的民用建筑和砌体承重的厂房以及荷载较小的桥梁基础。
台阶宽高比的限值与基础材料和基底反力大小有关。
2.地基处理方法有哪些?
(1)换填法:当建筑物基础下的持力层比较软弱、不能满足上部结构荷载对地基的要求时,常采用换土垫层来处理软弱地基。
(2)预压法:预压法是一种有效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3)强夯法:即用几十吨重锤从高处落下,反复多次夯击地面,对地基进行强力夯实。
(4)振冲法:是振动水冲击法的简称,按不同土类可分为振冲置换法和振冲密实法两类。
振冲法在粘性土中主要起振冲置换作用,置换后填料形成的桩体与土组成复合地基;在砂土中主要起振动挤密和振动液化作用。
振冲法的处理深度可达10m左右。
(5) 深层搅拌法:利用水泥或其它固化剂通过特制的搅拌机械,在地基中将水泥和土体强制拌和,使软弱土硬结成整体,形成具有水稳性和足够强度的水泥土桩或地下连续墙,处理深度可达8~12m。
施工过程:定位—沉入到底部—喷浆搅拌(上升)—重复搅拌(下沉)—重复搅拌
(上升)—完毕
(6) 砂石桩法:振动沉管砂石桩是振动沉管砂桩和振动沉管碎石桩的简称。
振动沉管砂石桩就是在振动机的振动作用下,把套管打入规定的设计深度,夯管入土后,挤密了套管周围土体,然后投入砂石,再排砂石于土中,振动密实成桩,多次循环后就成为砂石桩。
也可采用锤击沉管方法。
桩与桩间土形成复合地基,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防止砂土振动液化,也可用于增大软弱粘性土的整体稳定性。
其处理深度达10m左右。
(7)土或灰土挤密桩法:土桩及灰土桩是利用沉管、冲击或爆扩等方法在地基中挤土成孔,然后向孔内夯填素土或灰土成桩。
3.何谓中性点?有什么特点?
正负摩阻力变换处的位置即为中性点。
由于某种原因,桩侧土体下沉量有可能在某一深度处与桩身的位移量相等,此处的桩侧摩阻力为零,而在此深度以上,桩侧土下沉量大于桩体的位移,桩侧摩阻力为负;在此深度以下,桩侧土下沉量小于桩体的位移,桩侧摩阻力为正.
4.何谓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其常用的确定方法有哪些?
答:定义:指由载荷试验测定的地基土压力变形曲线线性变形段内规定的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其最大值为比例界限值。
修正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即设计值f)的确定方法有三种方式:1)按地基载荷试验确定; 2)根据土的类型及土工物理试验指标(如密实度、孔隙比、液限指数含水量)或原位测试指标(如,动探、静探等) 3)根据土的抗剪强度指标以理论公式计算.
5. 以矩形基础为例,在初步选定基础类型和埋置深度后,如何确定基础底面尺寸?
三、计算题(30分)
某柱基荷载及土层情况如图所示,柱在地面处轴向力设计值F=800kN,自重G=240kN,基础宽度为2.0m×3.0m,淤泥质粉土地基承载力为
fao=80kPa,θ=23º,试验算地基下卧层的承载力。
ψf=0.95
层号土层名称厚度
(m)天然重度
(kN·m-3)
压缩模
量
1素填土 1.617.2
2黏性土119.2
3粉质黏土 3.219.89
4淤泥质黏
土
2.53
【解】
⑴求基底的附加应力和自重应力:
基底面积A =2×3=6m2
基底处压力为
p =(F +G )/A =(800+240)/6=173.3kN/m2
基底处自重压力为
p c=1.6×17.2+0.4×19.2=35.2kN/m2 图1.2.2
⑵求软弱下卧层承载力特征值:由地层剖面知,地基下卧层为淤泥质粉土层,f ak=76kPa。
下卧层顶面以上地基土平均重度为:
γm=(1.6×17.2+1.0×19.2+3.2×19.8) /(1.6+1.0+3.2) =110.08/5.8=19.0kN/m3
下卧层承载力的深度修正系数可查规范(GB5007-2002)表5.2.4得ηb=0,ηd=1.0,按规范(GB5007-2002)第5.2.4条的规定计算修正后的下卧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
f az=f ak+ηbγ(b-3)+ηdγm(d-0.5)=76+0×(2-3)+1.0×19.0×(5.8-
0.5) =176.7kPa
⑶下卧层顶面承载力验算:由图中可知下卧层顶面离基础底面的深度z =3.8m,则
z /b =3.8/ 2=1.9>0.5;z /l =3.8/ 3=1.27>0.5;E s 1 / E s 2 =9 / 3=3查规范(GB5007-2002)表5.2.7得地基压力扩散角θ=
23°,
下卧层顶面处的自重压力值为:
p cz=17.2×1.6+19.2×1.0+19.8×3.2=110.1kN/m2
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压力值p z可按规范(GB5007-2002)第5.2.7条的规定计算:
p z=lb(p k- p c)/[(b+2z tanθ)( l+2z tanθ)]
=3×2×(173.3-35.2)/[(2+2×3.8×tan23°) ×(3+2×3.8×tan23°) ]
=828.6/ (5.23×6.23) =25.43 kPa
下卧层顶面处的总压力值为p z+p cz
p z+pcz=25.43+110.1=135.5 kPa<f az=176.7kPa (OK)
下卧层承载力满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