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记(节选)》课文原文与同步练习

合集下载

变形记高中课文原文

变形记高中课文原文

变形记高中课文原文
《变形记》高中课文原文主要讲述了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变成甲虫的故事。

以下为部分原文:
我无忧无虑地继续行走。

但是因为我作为步行者害怕山路难以行走,所以我让道路变得越来越平坦并在远处终于下降至一个山谷。

石头按我的意愿消失,风停下来并消失在暮色中。

我迈着轻快的步伐行进,由于我走下坡路,所以我抬起了头,挺直身体,把双臂交叉在脑后。

由于我喜欢松林,所以我在松林中穿行,并且由于我喜欢默默观看布满星星的天空,所以在辽阔的天空星星们为我缓慢、从容地升起,一如它们往常的那样。

我只看见一些拉长的云,它们被一阵只在它们那个高度上刮着的风从空中卷走。

我的路对面相当远的地方,大概通过一条河与我隔开着,我让一座高山拔地而起,它的顶峰长满灌木丛与天相接。

我还能清楚地看见那些小枝
条和最高的桠杈的晃动。

当我们来到斐迪南街的时候,我发现我的相识哼唱起一首曲子来;哼得相当轻,但是我听见了。

我觉得这是在侮辱我。

他为什么不和我说话?这样一种情况使我感到高兴。

可是我却在这……。

《变形记(节选)》同步训练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变形记(节选)》同步训练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⑥但是,在我看来,卡夫卡之所以死后才享誉世界,更重要的原因是:他的生命就是他的文学创作
A.③①④②⑤⑥B.③①⑤⑥②④
C.⑤①③②④⑥D.⑤①③⑥④②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今天,学校邀请了几位校友来给我们鼓劲。第一位校友讲话很有激情,也讲到了点子上;最后一位校友滔滔不绝,但净是些隔靴搔痒的话。
10.文中三处画线部分都写到格里高尔的“爬”,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心理的不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变形记
(奥地利)弗兰茨·卡夫卡
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他仰卧着,那坚硬的像铁甲一般的背贴着床,他稍稍抬了抬头,便看见自己那穹顶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块弧形的硬片,被子几乎盖不住肚子尖,都快滑下来了。比起诺大的身躯来,他那许多只腿真是细得可怜,都在他眼前无可奈何地舞动着。
D.蓝印花布是我国民间传统工艺品之一,它格调朴素、高雅,蕴含着国人独特的生活情调和审美趣味,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变形记(节选)
卡夫卡
①大概在变形一个月以后,妹妹葛蕾特注意到了格里高尔新发现的娱乐——他的脚总要在爬过的地方留下一种黏液——于是她想到应该让他有更多地方可以活动,得把挡路的家具搬出去……
C.第⑦段写格里高尔的眼光“已经逐渐暗淡了下去”,这是因为他被父亲追、用苹果砸,从而对父亲失望、怨恨,心灰意冷。
D.由教材节选部分可知,格里高尔变成一只巨大甲虫,与他变形前承受的巨大生存压力有关,如工作上遭压榨、替父亲还债等。
8.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运用荒诞手法,描写了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凄苦无助的生活,展示出普通人生存的荒谬处境。

《变形记(节选)》同步练习1(粤教版必修4)

《变形记(节选)》同步练习1(粤教版必修4)

第11课变形记(节选)【学业达标评价】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作者为什么要具体写出墙上挂的画的内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方面是他确定他变成甲虫不是做梦的依据,另一方面也写出他内心不知所措的惶恐。

2.格里高尔为什么不辞掉令他厌烦的工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因为他必须替父母还清欠债,照顾好父母和妹妹。

3.从上文可以看出格里高尔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勤奋工作,责任感强,他为还清父债而忍辱负重,又有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标——还清欠债就辞职,争取一身轻松的自由生活。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4~6题。

4.格里高尔的处境十分艰难,他也想到要人帮忙,但最终却没有叫人,而且“想到这一层,他却禁不住透出一丝微笑”,这是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段的分析概括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联系上文,把握人物的性格。

参考答案:表现了格里高尔的善良。

在这种艰难的境况下,他首先想到的是别人,而不是自己,更不愿去打扰别人。

5.文中加点的词“沉重”有什么作用?“非常激动”反映了格里高尔怎样的心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理解这种重要词语一定不要脱离语境,同时对这种词语的含义及作用进行分析把握。

参考答案:“沉重”一词有暗示作用,暗示了社会环境令人郁闷、窒息。

“非常激动”反映了格里高尔对现实的反抗。

6.本段的心理描写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答此题重点在于理解这一自然段的心理描写展示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征,进而分析造成他这种性格的社会根源。

《变形记》同步练习(含答案)

《变形记》同步练习(含答案)

《变形记》同步练习(含答案)一、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尘封与独处张立勤某学者在一座图书馆书库中,终于看到了他早年听说过的一本书,书上面落满了灰尘,几乎看不清书脊上的文字,他是凭着直觉,朝它伸出了手臂的。

当他的手碰到这本书时,不如说碰触到了那厚厚的灰尘,那个时刻,他分明感到了什么,什么呢?尘埃飞起,土腥气,内心的酸楚,或如歌的岁月在远方已消失殆尽。

一本书的独处,尘土无情地将其覆盖得十分严实和均匀,时光或许永远都是这样从尘埃之上踏过去的,也从来都是隐蔽而小心谨慎地靠近着你,消磨着你,不管你有无生命。

书籍的独处是悲凉的,它无事可做,它要靠别人的翻阅来完成自己的使命,它只能跟阅读它的那个人一起呼吸,否则,它就只能任时光如蠹虫一样啃噬着它的肌体,一天天地变黄,衰败下去。

独处的人,却是尘封不住的。

那个写出著名的《瓦尔登湖》的美国人梭罗,他认为没有比独处更好的事了,就一个人,十分简单,十分安静地面对着那片山林,那片美丽的湖水。

梭罗逝去已一百多年了,仍有那么多的人感动于他的独处。

译者说“他的一生是如此之简单而馥郁,又如此之孤独而芬芳。

也可以说,他的一生十分不简单,也毫不孤独”。

那本绿色封面的《瓦尔登湖》,从我几年前读完它就一直摆放在写字台上,我不忍心将它塞回书柜,我一次次地翻开它,翻开它就闻到了那片树林的青涩气,偶尔,那只猫头鹰的叫声会被我想起,其实是想起了那一段“有猫头鹰是可喜”的思考。

我不由得抬起头望窗外,就觉得我家窗外的这棵树是梭罗看到的那棵树,树枝上也应该有鸟类什么的栖息。

还有卡夫卡,他认为为了写作,不是像一个隐居者,仅仅这样是不够的,而是像一个死人。

他比梭罗走得更远,而他却几乎没有离开过他的出生地布拉格。

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年,卡夫卡到维也纳,并在维也纳去世。

卡夫卡的独处更趋于内心,独处的内心与生存环境的对立,使得他的独处实际上不可能是梭罗式的。

卡夫卡说:“你没有走出屋子的必要。

你就坐在你的桌旁倾听吧,甚至倾听也不必……保持完全的安静和孤独好了。

高中语文必修下 6142 《变形记(节选)》同步练习(解析版)

高中语文必修下 6142 《变形记(节选)》同步练习(解析版)

12.2《变形记》同步练习一、基础考查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除了人会为了理想奔波迁徙以外,很多动物也有着自己________的迁徙盛举。

冬季来临,天气寒冷,食物短缺,很多动物选择集体逃离,待到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再一起回来。

动物迁徙是有确定路线的。

它们对驻地有着自己的坚守和执着,而不是________。

对于动物究竟如何确定自己的迁徙路线,科学家一直都充满好奇。

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都有独特的“助航设施”,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获得方向。

也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身体中存在磁受体,可以感应地球磁场,它们有自己的生物指南针。

更有趣的是,又有科学家发现即使是室内饲养的、从未接触过其他同伴的年轻乌鸦,也会沿着祖辈飞过的路线进行迁徙,也就是说,(),它们天生就知道去哪里寻找温暖的地方过冬。

到目前为止,关于动物迁徙路线确定的问题,科学家仍在________地进行探究,我们期待着更加________的故事出现。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波澜壮阔随波逐流宵衣旰食引人入胜B.波澜壮阔随遇而安全力以赴引人入胜C.声势浩大随遇而安宵衣旰食娓娓动听D.声势浩大随波逐流全力以赴娓娓动听【答案】B。

【解析】波澜壮阔:比喻声势雄壮浩大。

声势浩大:声威和气势非常壮大。

修饰“迁徙盛举”,用“波澜壮阔”正确。

随遇而安: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

随波逐流: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没有主见,盲目地随着别人行动。

结合“坚守和执着”“驻地”分析,用“随遇而安”正确。

全力以赴:把全部力量都投入进去。

宵衣旰食:形容政务忙碌。

结合“科学家”“进行探究”分析,用“全力以赴”正确。

引人入胜:引人进入美妙的境地。

娓娓动听:形容善于讲话,使人喜欢听。

修饰“故事”,用“引人入胜”正确。

综合B项正确。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别方向。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11课 变形记(节选)同步练习 粤教版必修4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11课 变形记(节选)同步练习 粤教版必修4

第11课变形记(节选)1.走近作者卡夫卡,1883年出生于奥匈帝国统治时期的布拉格,父亲是一位白手起家的商人,性格暴躁,精力充沛。

卡夫卡却自幼体弱多病,爱好文学,无法达到父亲对他的期望。

迫于父命攻读法律,取得法学博士学位。

后在业余工伤事故保险所任职直至病退,1924年逝世。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变形记》《判决》《司炉工》《在流放地》《乡村医生》《饥饿艺术家》等。

还有三部未完成的长篇小说《美国》《审判》和《城堡》。

其中《变形记》和《城堡》是其代表作。

他是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与普鲁斯特、乔伊斯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2.相关知识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流行于德国、法国、奥地利、北欧和俄罗斯的文学艺术流派。

1901年法国画家朱利安·奥古斯特·埃尔韦为表明自己绘画有别于印象派而首次使用此词。

后德国画家也在章法、技巧、线条、色彩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大胆地“创新”,逐渐形成了派别。

后来发展到音乐、电影、建筑、诗歌、小说、戏剧等领域。

卡夫卡的创作旺盛期正值德国表现主义文学运动的高潮时期。

他的短篇小说《变形记》可以说是表现主义的典型之作。

表现主义的创作主张是遵循“表现论”美学原则而与传统现实主义的“模仿论”原则相对立的。

它反对“复制世界”,即不把客观事物的表面现象作为真实的依据,而主张凭认真“观察”和重新思考去发现或洞察被习俗观念掩盖着的,而为一般人所不注意的真实。

1.注音(1)穹.(qiónɡ)顶晦.(huì)气重.(zhònɡ)听攒.(zǎn)钱渺.(miǎo)茫差.(chā)池忿懑..(fân mân)(2)槛⎩⎪⎨⎪⎧直栏横槛.(jiàn )门槛.(kǎn ) 扎⎩⎪⎨⎪⎧扎.(zā)腰带扎.(zhā)手挣扎.(zhá) 2.写对字形(1)⎩⎪⎨⎪⎧ru ò(偌)大nuò(诺)言 (2)⎩⎪⎨⎪⎧zh ân (震)耳欲聋zhân(振)聋发聩 (3)⎩⎪⎨⎪⎧ch â(彻)骨qì(砌)墙qī(沏)茶追本溯源,巧记汉字“讠”,古文字中多写为“言”。

《变形记(节选)》同步练习(含答案)

《变形记(节选)》同步练习(含答案)

《变形记(节选)》同步练习(含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积累古人云:“大厦之构,非一木之枝;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又云:“圣贤之学,非造次可成,须在积累。

”酒越陈越香,学问亦是如此。

一学就懂,只说明觉悟高;一学就会,也只说明其聪慧通达。

倘若不适当积累其所懂所会乃至所不懂所不会,恐怕此等学识,也如那一缕青烟,随风而散罢了。

纵观古今,文坛之名学名士,哪一个不是依其积累素要,再加酝酿成良文,而靠其闻名于世?古人的名垂青史,流芳百世靠积累;如今的亦是如此,这难道还不说明积累的重要性?书法史上的“二王”,也就是晋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和他的儿子王献之。

他们凭借着精湛的书法技艺,颇负盛名,他们的成果无一不是一点点的积累与磨练而成。

王献之书法练得烦了,请求父亲讲一道练字秘诀。

王羲之指着装满水的七口大缸言道:“水尽功自成!”献之用完水,方知积累与磨练唯成功之道也。

蒲松龄为积累素材,摆下茶摊,行人若能提供给他鬼神故事,就可免费喝茶休息。

这一举动助其收集了大量有关神鬼之说的素材,于是才有了今天所见的以揭示黑暗的社会生活为要的《聊斋志异》。

“搞学问就像滚雪球,越滚越大,不滚就化。

”这是怀着对科学无限热爱与忠诚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员贾兰坡先生的至理名言,也为他光辉的一生缀上点点星火。

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的发掘震惊了世界,在战争的背景下,贾兰坡记录了周口店发掘资料,不料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弃一空。

但正如他所说的,他依然凭借着对科学的热爱与真诚再次谱写了一个科学家的忠诚与敬业。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学习不是一次性的行为,而是一次长途的跋涉;求知要靠积累,而积累要在专与勤。

它不是一时、一地抑或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对我们恒心与毅力的最大考验。

人生之路颇多坎坷,求知生涯也苦味良多。

做一个有学问有求知欲的人,首要任务应属积累,积累经验、渠道、“水分”、材料、等等,这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1.三言两语话主题(思维发展)本文的观点是什么2.内外联系深领悟(语言建构)阅读本文,你还能联想到哪些典型事例试简要举几个例子。

(部编六语上册)习作:变形记(配套习题及答案)

(部编六语上册)习作:变形记(配套习题及答案)

习作:变形记一、在阅读中学习方法爱丽丝梦游奇境(节选)“一车什么呀?”爱丽丝想,但一会儿就知道了,小卵石像暴雨似的从窗子扔进来了,有些小卵石打到了她的脸上,“我要让它们住手,”她对自己说,然后大声喊道,“你们最好别再这样干了!”这一声喊叫后,又是一片寂静。

爱丽丝惊奇地注意到,那些小卵石掉到地板上全部变成了小点心,她脑子里立即闪过了一个聪明的念头:“如果我吃上一块,也许我会变小,现在我已经不可能更大了,那么,它一定会把我变小的。

”于是,她吞了一块点心,当即明显地迅速缩小了。

在刚刚缩到能够穿过门的时候,她就跑出了屋子,她见到一群小动物守在外边,那只可怜的小壁虎——比尔在中间,由两只豚鼠扶着,吃从瓶子里倒出的东西。

当爱丽丝出现的瞬间,它们全都冲上来。

她拼了命,总算跑掉了,不久她就平安地到了一个茂密的树林里。

“我的第一件事,”爱丽丝在树林中漫步时对自己说,“是把我变到正常大小,第二件就是去寻找那条通向可爱的小花园的路。

这是我最好的计划了。

”听起来,这真是个卓越的计划,而且安排得美妙而简单,唯一的困难是她不知道怎样才能办成。

正当她在树林中着急地到处张望时,她头顶上面传来了尖细的犬吠声。

她赶紧抬头朝上看,一只大的叭儿狗,正在瞪着又大又圆的眼睛朝下看着她,还轻轻地伸出一只爪子,要抓她。

“可怜的小东西!”爱丽丝用哄小孩的声调说,并努力地向它吹口哨。

但是实际上,她心里吓得要死,因为想到它可能饿了,那么不管她怎么哄它,它还是很可能把她吃掉的。

她几乎不知道该怎么办,拾了一根小树枝,伸向小狗,那只小狗立即跳了起来,高兴地汪、汪叫着,向树枝冲过来,假装要咬,爱丽丝急忙躲到一排蓟树丛后面,免得给小狗撞倒,她刚躲到另一边,小狗就向树枝发起第二次冲锋。

它冲得太急了,不但没有抓着树枝,反而翻了个筋斗,爱丽丝觉得真像同一匹马玩耍,随时都有被它踩在脚下的危险,因此,她又围着蓟树丛转了起来,那只小狗又向树枝发起了一连串的冲锋,每一次都冲过了头,然后再后退老远,而且大声地狂吠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⑦他飞快地转动脑子,思虑着这一切,而下不了下床的决心,闹钟恰好在六点三刻敲响, 这时有人轻轻地敲他靠近床头这边的房门。“格里高尔,”有人喊道,那是母亲的声音,“六 点三刻了,你不是要赶火车吗?”多温柔的声音!当格里高尔听到自己回答的声音时,不禁吓 了一大跳,这声音分明还是他以前的声音,然而却掺和着一种来自下面的、无法抑制的痛苦的 叽叽喳喳声,使得他的话只是一开始还听得清楚,后面的话音就被破坏得不知所云,以致听的 人都不知道是否真的听明白了。格里高尔本想详细回答并把一切解释清楚,可是在这种情况下, 他只能说这么一句:“是,是,母亲,谢谢,我这就起床。”由于隔着木板门,外面兴许觉察不 出格里高尔声音中的这种变化,因为母亲听了他的这句话就放下心来,拖着脚步走了。可是这 段简短的对话却引起了其他家人的注意,他们没想到格里高尔还在家里,于是在一扇侧门上很 快听到了父亲的敲门声,敲得很轻,但用的是拳头。“格里高尔!格里高尔!”他喊道,“你怎 么啦?”过了片刻,他又压低声音催了一遍:“格里高尔!格里高尔!”这时在另一扇侧门上 又听到妹妹的轻轻的抱怨声:“格里高尔?你不舒服?你需要点儿什么?”格里高尔朝两边回 答:“我这就好。”他说话时十分注意发音,每个词之间停顿好长时间,以便消除他声音中一 切引起别人注意的东西。父亲于是回到餐桌又吃他的早餐,可妹妹又轻轻地问道:“格里高尔, 开门呀,我在求你呢。”格里高尔却根本就不想开门,而是庆幸自己在旅行中养成的谨慎习惯: 即使在家里,夜间也要锁好所有的门。
普通高中《语文·必修下》第六单元《变形记(节选)》课文原文与同步练习
变形记(节选) 卡夫卡
①一天清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烦躁不安的睡梦中醒来时,发现自己在床上变成了一只 大得吓人的甲壳虫。他躺着,感到脊背坚硬,犹如铁甲。他稍稍抬起头,看见自己的肚子高高 隆起,棕色,并被分成许多弧形硬片,被子很难盖得住,很快就会全都滑落下来。他那许多与 他原来的身躯相比细得可怜的腿脚,无可奈何地在眼前舞动着。
⑥闹钟正在矮柜上滴答作响,他朝它看了看。“天哪!”他想。时间已经六点半了,指针不 慌不忙地往前走着,事实上已经过了六点半,都快到六点三刻了。难道闹钟没有响?他从床上 明明是看见闹钟定在四点的,它肯定响过。没错,准是响过,不过,也有可能它震天价响的时
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普通高中《语文·必修下》第六单元《变形记(节选)》课文原文与同步练习
⑧首先他想安安静静地、不受干扰地起床,穿衣,而最重要的是吃早饭,然后再来考虑下 一步怎么办,因为他觉得在床上想问题八成是想不出什么好主意来的。他想起,他在床上多次 感到隐隐作痛可能都是躺的姿势不恰当引起的,可是起床时却发现,这种微痛纯粹是幻觉所致, 因此他很想看看,他今天的许多幻觉将怎样渐渐消失。至于他的声音的变化,那无非是某种重 感胃的前兆,一种旅行者职业病的预兆而已,对此他深信不疑,
候,我竟安安稳稳地睡着而没有听见?咳,他睡得并不安稳呀,但也许因此睡得更死呢。可现 在他该怎么办呢?下一趟火车七点钟开,要赶这趟车,他得不顾一切地赶紧才是,可样品还没 有包装好,而且他自己觉得不大提得起精神,动作也不灵活。而即便他赶上了火车,也免不了 老板的一阵暴跳如雷,因为店里的听差白等了他五点钟那趟车,并早已将他误车的事向老板作 了汇报。他是老板的奴才,没有脊梁骨,也没有头脑。说他请病假如何?但这会使他十分犯难。 因为格里高尔在职五年,一次也没有病过。那样的话,老板会把管医疗保险的医生带来,因儿 子的懒惰而责备他的父母,并借助医生的意见,驳回所有的口实,因为在医生看来,世界上就 有那种完全健康而厌恶工作的人。再说,就此事而言,医生的说法难道就毫无道理吗?事实上 格利高尔除了因睡得过长而确实倦怠外,还真的感觉良好,甚至还有一种饿得发慌的感觉呢。
④“天啊,”他想,“我选了个多么艰辛的职业啊!成天都在奔波。在外面出差为业务操的 心比坐在自己的店里做生意大多了。加上旅行的种种烦恼,为每次换车操心,饮食又差又不规 律,打交道的人不断变换,没有一个保持长久来往,从来建立不起真正的友情。这一切都见鬼 去吧!”他感到肚子上面有点儿痒痒。他慢慢地蹭着后背,让身休往床头挪动,以便使头部能 更好地抬起来。他发现发痒的地方满是白色小斑点,说不好那是什么。他想用一条腿去搔一搔 发痒的地方,但马上把腿抽了回来,因为一碰到那个地方,他就浑身发冷。他又滑回到原先的 姿势。
②“我发生什么事啦?”他想。这可不是梦啊。他的房间静卧在四面颇为熟悉的墙壁之间, 那是一间可惜略微偏小、却是真正人住的房间。桌子上铺放着各种分别包装好的布料样品—— 萨姆沙是个旅行推销员——桌子上方挂着他不久前从一本画报上剪下来的画,它被嵌在一个漂 亮的、镀了金的镜框里。那是一位戴着毛皮帽子、围着毛皮围巾的女性,她直挺挺地坐着,两 只前臂完全笼在一个厚厚的皮手筒里,正对着看画的人。
③于是他把目光转向窗口,阴沉的天气完全使他变得心情忧郁——他听见雨点打在窗子挡 板上的声音呢。“要是我能多睡一会儿,把所有这些倒霉的事儿都丢在脑后,那该多好啊。” 他想。但他已经无法做到了,因为他习惯于朝右睡眠,而按他现在这种状况,他已经无法侧卧 了。不管他如何使劲向右侧身,他总是翻回到仰卧姿势。他尝试着努力了上百次,闭上眼睛, 以免看见那些乱蹬的腿脚,直到他开始感到右边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沉沉的疼痛,这才罢休。
⑤“这么早就起床,”他想,“把人弄得傻不愣登。人哪能少得了睡眠。别的推销员活得就 像后宫里的娘娘。举例说吧,当我跑着赶回旅店,以便在搞到的订单上签字时,这些先生们还 在坐着吃早餐呢。要是我在我的老板这里也这么试一把的话,我准保立刻就被解雇。不过,说 不定这对我倒是大好事,谁知道呢。假如我不考虑我父母的态度,我早就辞职了,那样我就会 走到我的老板面前,把我的所有想法都一股脑儿倒出来,他不从高高的桌子上掉下来才怪!这 也算得上是他的奇特方式,坐在桌子上居高临下地跟职员们说话,而由于他的耳朵又背,大家 必须走近他才行。眼下希望还没有完全放弃,等我攒够了钱,还清父母欠他的债——大概还得 五六年吧——我一定办理这件事。那时就会一帆风顺。不过,现在我得起床了,要赶五点的火 车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