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1)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课件(3)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课件(3)

有利于节省运费,降低成本
充沛的水源
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水量充沛, 充沛的水源与煤炭结合,促进了
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鲁尔区化学工业的发展
便捷的水陆交通
鲁尔区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 路口,地理位置优越;人工运河联成一 体,直通海洋(北海)
便捷的水陆交通为鲁尔区原料 运入和产品运出提供条件
广阔的市场
德国以及西欧发达的工业,为鲁尔区 促进了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
精品PPT
(2)衰落原因:生产结构单一;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 革命的冲击;重化工业集聚带来的环境污染、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等问题。 (3)整治措施:调整工业结构与布局、发展第三产业和优化环境等。 【思维启迪1】 鲁尔区在产业调整中,将炼铁高炉建到荷兰的海边,其目的 是什么? 【答案】 鲁尔区将炼铁高炉建到荷兰海边,主要是为了就近获得通过鹿特 丹港口进口的铁矿石,以节约运输费用,降低成本,同时也有利于鲁尔区的产 业升级与环境保护。 二、新工业区 1.兴起时间:20世纪50年代之后。 2.特征: 中小型 企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3.分布地区: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德国南部地区、美国“硅谷”等。
交通运输方便
便于原料的输入和产品输出,降低运输成本
国际经 济环境
20世纪70年代原料和能 源大幅度涨价
促使厂家生产消耗能源、原材料少的产品
国内经 济环境
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 国内经济高度开放;政 府的大力支持
新工业区兴起的资金保障;利于外向型经济 的发展;新兴工业区形成和发展有政策保障
精品PPT
2.刺激美国“硅谷”崛起的因素
硅谷文化广泛的包容性及其推崇创业、宽容失败、鼓励冒险的社 会文化观念,极大地激发人们的创新和奋斗精神,为“硅谷”企业 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第3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优质课件(共37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第3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优质课件(共37张PPT)
作 者 曹 雪 芹 如果不 是家道 中落,看 透了人 情冷暖 、世态 炎凉,他 写不出 《红楼 梦》, 作 者 把 他 对 人生的 看法和 感悟,都 融于小 说里,他 用心写 了一部 不朽的 名著,我 认为 《 好 了 歌 》 是作品 的中心 思想,人 生只有 一世,到 生命的 尽头,名 、利 皆是空 ,不要为
自主学习
一、传统工业区
阅读课本,完成下列思维导图
资源: 丰富的煤炭资源,充足的水源,运入铁矿
开发条件 市场: 德国与西欧发达的工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交通: 便利的水陆交通
运入铁矿
钢铁工业
发展特点:结构单一 丰富的煤炭资源 煤炭工业
电力工业
机械工业
衰落原因
资源枯竭、
充足的水源 化学工业
自然环境 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
阅读P67活动 辽中南工业区,5分钟独立完成,3分钟小组讨 论并整合答案
1、辽中南工业区有哪些区位优势?
①煤、铁、石油、海洋盐业资源丰富,②交通便利,③接近市场。
2、辽中南工业区衰落原因
①生产结构和体制单一,②资源枯竭,③污染集中,三废排放 量大。④产品老化,市场竞争力差。⑤生产技术落后,生产设 备陈旧⑥水资源严重短缺
铸铁厂旧址改造科技产业园区
旧厂改造的现代商业园区
钢铁厂废墟上新建的展览馆
杜伊斯堡的生态景观公园
整治前的发电厂
整治后的发电厂
4、美化环境
寂静街道
清澈河流
自主构建
一、传统工业区 结合以上所学,及参考课本,自主完善下列思维导图
资源: 丰富的煤炭资源,充足的水源,运入铁矿 开发条件 市场: 德国与西欧发达的工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自主构建1、阅读课本P65——67,完成下列思维导图

人教版高中地理 必修二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新学指南)

人教版高中地理 必修二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新学指南)

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知识梳理】第一节工业的区位选择一、工业区位因素1.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2. 工业的区位因素影响工业生产和分布的因素,就是工业的区位因素。

工业的区位因素很多,主要有原料、动力、劳动力、交通运输、市场、土地、水源、政策、环境等。

这些因素对工业生产和分布的影响是不同的,我们要逐步了解这些区位因素对工业生产和分布的影响。

决策者在进行工业区位选择时,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如右图所示:区位因素主要影响自然因素土地工业需要一定数量、适合建筑的用地,土地的数量、质量和价格是影响工业区位的重要因素水源工业生产需要有近便的、丰富优质的水源,需水量大的工业应考虑靠近河湖分布原料原料的种类、数量、质量及运输成本对工业区位影响很大社会经济因素劳动力工业生产需要一定数量和一定技术的劳动力,一个地区的劳动力资源和劳动力的文化水平、劳动技能、工资水平等,对工业区位的选择都有影响政策政府通过政策、法规、税收、用地、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影响工业的生产和分布动力充足的动力供应是工业生产的必要条件之一,消耗大量能量的工业应考虑接近能源供应地交通运输工业原料、燃料的输入,产品的输出,都需要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沿海、沿江港口和铁路枢纽地区,对工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市场工业靠近消费市场,可以节省运费,及时获得市场的供求信息集聚效应集聚便于企业共用基础设施,加强交流与协作个人偏好个人的兴趣、爱好、乡土情感等影响工业区位环境因素环境条件环境质量成为现代工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3. 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影响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很多,但不同的工业部门由于各自的特点不同,区位选择时所要考虑的主导因素也不同,如下表所示:工业区位类型主导区位因素主要部门特点区位选择原则原料导向型原料制糖工业、水产品加工业、水果罐头加工业原料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原料成本较高应接近原料产地市场导向型市场啤酒制造业、家具制造业、印刷工业、石油化工工业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产品成本较高应接近消费市场动力导向型能源电解铝工业、炼铜工业需要消耗大量能量应接近火电厂或水电站劳动力导向型劳动力成本普通服装工业、电子装配工业、包带、制伞、制鞋等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应接近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技术导向型知识和技术飞机制造、集成电路、精密仪表、卫星等工业技术要求高应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在确定工业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时要结合具体工业地区进行分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

传统工业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传统工业区的分布、主要特点和存在问题。

2.分析鲁尔区的区位优势、衰落的主要原因,了解其综合整治措施。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培养学生读图、分析、思维等综合能力,并了解相关的区位条件。

2.对比分析我国辽中南工业区与德国鲁尔区的发展等有何异同,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2.关注全球的、我国的、当地的传统工业和环境现状,增强全球意识、爱国家和爱家乡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求变意识;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传统工业区存在的问题及其综合整治途径。

[教学难点]运用地图和资料对传统工业区的区位条件、衰落的原因、及综合整治进行分析。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探究法、讨论法[教具安排] 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大家都知道德国在二战初期战无不胜,除了德国将领先进的闪电战的战术,还有一个条件,使德国横扫欧洲战场,那就是德国的工业,那我们现在就来看一下素有“德国工业的心脏”之称的鲁尔区,并思考这是一种怎样的工业地域,是新产生的?还是历史比较悠久了。

(播放视频,城市的远见—鲁尔工业区的蜕变节选)同学们迅速阅读教材P65页课文第一段,结合视频,回答什么是传统工业区?传统工业区有什么特征呢?一、传统工业区传统工业区的概念是什么?请同学们在书本上划出来(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工业企业为核心,逐渐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域)。

从它的概念中,我们可以了解到1、传统工业区的概念2、特征:区位因素:一般在煤、铁资源丰富的地区工业部门:以纺织、钢铁、机械、煤炭、化工为主生产规模:大型化工业分布:高度集中以降低运费和能耗3、课件展示“世界工业分布图”,找出传统工业的代表性地区。

(德国的鲁尔工业区和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中国辽中南工业区)二、德国鲁尔工业区刚才分析的概念是传统工业区的一般特征。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第3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优质课件(共23张)(共23张PPT)[可修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第3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优质课件(共23张)(共23张PPT)[可修
5、市场稳定——军事订货。
6、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
高新技术工业与传统工业比较的特点
高技术工业 传统工业
科技人员比例


产品增加值


生产增长速度


产品更新换代周期 短

投入研究开发费用 多

“硅谷”以_微__电__子___工业为主导,集 中了数千家__电__子___工业企业,是美国 以至世界__电_子___工业的中心。
⑥小城镇用地用水方便 2.意大利⑦新交工通业运区输方便
(1)发展条件:①大批廉价劳动力;②原料、能源大幅度涨价; ③发达的银行体系;④高度开放的经济;⑤政府的大力支持等。
(2)主要特点:①以中小企业为主;②以轻工业为主;③生产高 度专业化;④一个镇或村集中了大量同类或相关企业;⑤生产过程 以分散为主。
对比项目 美国“硅谷”
意大利新工业区
相 出现在二战后,在交通便利、没有传统工业区位 同 优势地区形成工业地域,以中小企业为主。
生产结构 高新技术产品
轻工业产品为主
生产特点
不 同 分布特点 点
劳动力技 术条件 政府因素
增长速度快,产品 更新周期短,研究 开发费用高。
接近高等院校、环 境优美的地方。
从业人员具有高水 平的知识与技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第3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优质课件(共23张)(共23张PPT)
一 、传统工业区:(自主学习)
1、基础:一般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上,
2、部门:以纺织、煤炭、钢铁、机械、 化
工等传统工业为主
3、规模:以大型工业企业为轴心。
4、分布:高度集中
举例:
德国鲁尔区
英国中部工业区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1)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1)

4.3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传统工业区的分布、主要特点和存在问题2.分析鲁尔区的区位优势、衰落的主要原因,了解其综合整治措施3.了解新兴工业区的兴起和分布,了解意大利工业区的特点、条件4.掌握美国的“硅谷”兴起的主要原因及区位条件过程与方法:联系本地实际,以广州钢铁厂为例进行案例教学,并让学生通过计算机模拟软件进行工业区位选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树立科教兴国的观念,激发学生发奋读书的热情;2.联系家乡的具体情况,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信念和决心二、教学重点1.传统工业区存在的问题及其综合整治途径2.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为代表的新兴工业区的特点3.分析美国“硅谷”的区位因素三、教学难点1.传统工业区存在的问题及其综合整治途径2.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为代表的新兴工业区的特点3.分析美国“硅谷”的区位因素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五、课时安排 3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新课:由学生说出影响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提出问题:如果给一个工业区的实例,你能否分析它形成的优势条件吗?下面我们就以案例分析的形式来学习工业区位条件和发展的特点的分析方法。

板书:第三节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一、传统工业区(指导学生阅读教材65页第一自然段,了解传统工业区的分布和特点)“一”一个核心:大型企业“二”两个区位条件:煤、铁总结:传统工业“三”三个问题:原料能源消耗大,运输量大,污染严重“四”四个典型地区“五”五个工业部门德国鲁尔区:指导学生读“德国鲁尔工业区图”,思考下列问题:(1)在图中找出鲁尔区的位置(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帮助学生形成心理地图)(2)分析鲁尔区有哪几方面的优越的区位条件?(从资源、交通、市场分析)(3)鲁尔区工业集聚带来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会对鲁尔区的经济带来什么的影响?(4)分析鲁尔区衰落的原因是什么?(5)鲁尔区综合整治的采取了哪些措施?师生探讨:①结合课文和图4.9说一说鲁尔区的主要矿产是什么?②鲁尔区没有铁矿,它邻近的其它国家有没有铁矿?③找出流经鲁尔区和其附近的河流,有没有运河?这能说明什么问题?鲁尔区的水上交通便利,陆上交通如何?④鲁尔工业区分布欧洲的哪一部分?这里的经济状况如何?对鲁尔区的工业产品销售有何影响?总结板书: 丰富的煤炭资源离铁矿区较近鲁尔工业区的区位条件充沛的水源便利的水运广阔的市场师生探讨:①煤炭在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有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②煤炭工业衰退对钢铁工业有什么影响?钢铁工业衰落还有其它什么原因?③鲁尔区的工业集聚会产生什么问题?这些问题对当地的经济活动有什么影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生产结构单一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鲁尔工业区衰落原因的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的冲击环境污染师生探讨:20世纪60年代鲁尔区对症下药开始了综合整治。

高中地理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3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3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3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3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3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第3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第1课时【课标要求】用案例分析和对比的方法,理解传统工业区形成的区位条件、衰落的主要原因,新工业区形成的区位条件和发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会分析矿产资源与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2。

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工业图表和工业数据的技能.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工业信息,尝试运用所学的工业区位因素的知识和技能对工业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运用学习过程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关注全球的、我国的、当地的传统工业和环境现状,增强全球意识、爱国家和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传统工业区衰弱的原因和整治措施。

【教学难点】传统工业区改造过程中观念的转变及知识的迁移.【教学过程】【自主探究】-课前预习一.传统工业区的基本状况:世界传统工业区代表性地区,例如、、、等。

很多传统工业区都是在丰富的、资源基础上,以、、、、等传统工业为主,以为核心逐步发展起来的。

目前普片存在、、等问题.二、新工业区的基本状况20世纪50年代之后,在的同时,国家一些没有的乡村地区,形成以的中小型企业为主的工业地域.例如:、,以及美国等。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一.课标分析1.课标要求:A、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B、结合实例说明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课标层次:最低要求:学会分析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结合工业区的分布图分析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通过案例认识工业生产活动本身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最高要求:学生自已收集有关工业区的图文资料分析其形成的条件与发展特点;联系本地工业实际分析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不同版本的课标体现:A、人教版:通过德国鲁尔工业区与辽中南工业区的案例分析传统工业区的形成条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通过意大利工业小区与浙江温州乡镇企业的比较及美国“硅谷”的案例分析新工业区的区位条件。

B、山东版:通过知识窗“亚洲硅谷”班加罗尔、高新技术产业与环境污染反映影响工业区位的形成条件及新工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通过活动“辽中南工业基地的形成”分析传统工业区的形成条件及传统工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C、湖南版:通过阅读“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和活动“想一想,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专业镇兴起的原因是什么?它们有哪些发展特色”实现“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的发展特点”这一课标;通过课文“工业与环境”及活动、阅读实现“结合实例说明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一课标。

D、中图版:以探索“中关村为什么成为科技园区的首选”及案例研究分析工业区位的条件通过课文内容实现“工业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这一课标要求。

二、我的设计思想:1、我的学生使用的是人教版教材,我利用教材德国鲁尔工业区为案例与学生共同分析其形成的优势区位条件和衰落的原因,然后让学生用“美国五大湖工业区”与“辽中南工业区”为案例对比分析中外传统工业的形成条件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学会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通过布置课外探究作业:“调查增城新塘镇仙村许多水泥厂是如何发展起来又为什么停产关门”和“山西省能源基地经济发展慢的原因分析”达到课标要求的最高层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3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传统工业区的分布、主要特点和存在问题
2.分析鲁尔区的区位优势、衰落的主要原因,了解其综合整治措施
3.了解新兴工业区的兴起和分布,了解意大利工业区的特点、条件
4.掌握美国的“硅谷”兴起的主要原因及区位条件
过程与方法:联系本地实际,以广州钢铁厂为例进行案例教学,并让学生通过计算机模拟软件进行工业区位选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树立科教兴国的观念,激发学生发奋读书的热情;2.联系家乡的具体情况,培养学生热爱家乡、
建设家乡的信念和决心
二、教学重点
1.传统工业区存在的问题及其综合整治途径
2.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为代表的新兴工业区的特点
3.分析美国“硅谷”的区位因素
三、教学难点
1.传统工业区存在的问题及其综合整治途径
2.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为代表的新兴工业区的特点
3.分析美国“硅谷”的区位因素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3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由学生说出影响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提出问题:如果给一个工业区的实例,你能否分析它形成的优势条件吗?下面我们就以案例分析的形式来学习工业区位条件和发展的特点的分析方法。

板书:第三节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
一、传统工业区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65页第一自然段,了解传统工业区的分布和特点)
“一”一个核心:大型企业
“二”两个区位条件:煤、铁
总结:传统工业“三”三个问题:原料能源消耗大,运输量大,污染严重
“四”四个典型地区
“五”五个工业部门
德国鲁尔区:指导学生读“德国鲁尔工业区图”,思考下列问题:
(1)在图中找出鲁尔区的位置(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帮助学生形成心理地图)
(2)分析鲁尔区有哪几方面的优越的区位条件?(从资源、交通、市场分析)
(3)鲁尔区工业集聚带来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会对鲁尔区的经济带来什么的影响?(4)分析鲁尔区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5)鲁尔区综合整治的采取了哪些措施?
师生探讨:①结合课文和图4.9说一说鲁尔区的主要矿产是什么?②鲁尔区没有铁矿,它邻
近的其它国家有没有铁矿?③找出流经鲁尔区和其附近的河流,有没有运河?这能说明什么问题?鲁尔区的水上交通便利,陆上交通如何?④鲁尔工业区分布欧洲的哪一部分?这里的经济状况如何?对鲁尔区的工业产品销售有何影响?
总结板书: 丰富的煤炭资源
离铁矿区较近
鲁尔工业区的区位条件充沛的水源
便利的水运
广阔的市场
师生探讨:①煤炭在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有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②煤炭工业衰退对钢铁工业有什么影响?钢铁工业衰落还有其它什么原因?③鲁尔区的工业集聚会产生什么问题?这些问题对当地的经济活动有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生产结构单一
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鲁尔工业区衰落原因的世界性钢铁过剩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环境污染
师生探讨:20世纪60年代鲁尔区对症下药开始了综合整治。

从图4、13可以看出针对工业结构单一、工业分布过于集中、经济的单一化、环境污染等方面分别采取措施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调整工业结构
鲁尔工业区综合整治的措施调整工业布局
发展第三产业
优化环境
知识拓展:我国辽中南工业区有哪些区位优势?影响其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什么?比较它与德国鲁尔区区位条件的异同。

投影:辽中南工业区地图
(学生看图思考)
总结:辽中南的煤铁、石油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接近市场。

资源条件是辽中南工业区的主导因素。

与鲁尔区相比,两个重工业区煤炭资源、交通、市场条件都很优越,但是鲁尔区内铁矿资源不丰富。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传统工业区的分布和特点,以鲁尔区为例,分析它的区位条件、衰落原因及整治措施,同时与辽中南工业区对比,为它的改造献计献策。

教学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