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尘-《大气污染》课程设计指导书(精)

合集下载

大气污染控制课程设计-除尘系统的设计

大气污染控制课程设计-除尘系统的设计

目录一、课程设计任务书 (2)二、集气罩的设计 (3)2.1集气罩的基本形式 (3)2.2集气罩的设计原则 (4)2.3集气罩的选择 (4)2.4集气罩的参数确定 (4)三、除尘器的设计 (7)3.1冶金粉尘的介绍 (7)3.2除尘器的类型及优缺点 (7)3.3除尘器的选型 (7)3.4电除尘器的设计和选型 (8)四、确定计算环路进行除尘系统管网阻力计算 (9)4.1相关参数 (9)4.2管径和压力损失计算 (10)4.3并联管路压力平衡 (14)4.4除尘系统总压力损失 (14)五、选择通风机和电动机 (15)5.1公式介绍 (15)5.2选择通风机和电动机 (16)参考文献 (16)一、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题目:除尘系统的设计 二、设计参数和指标:某冶金车间除尘系统管道布置如图所示,系统内的空气平均温度为20℃,该地区大气压力为1.013×105Pa 。

1、 设计参数有三个集气罩1、2、3,其流量分别为4850m 3/h 、3450 m 3/h 、3350m 3/h 。

2、 设计指标 气体的含尘浓度为10g/m 3,η≥93%。

三、设计内容: 1、 集气罩的设计;2、 除尘器的设计,确定除尘器的型号;3、 确定计算环路,进行除尘系统管网阻力计算;4、 风机、电机的选择。

四、课程设计结果:书面报告1、 正文:宋体,5号字;1号标题小四号字;2、 行间距:20磅;3、 页眉(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页码:如 -1-;4、 所有公式必须用公式编辑器进行编辑;5、 表格必须三线表。

化工学院盐湖系 环境工程教研室123二、集气罩的设计2.1集气罩的基本形式按罩口气流流动方式可将集气罩分为两大类:吸气式集气罩和吹吸式集气罩。

利用吸气气流捕集污染空气的集气罩称为吸气式集气罩,而吹吸式集气罩则是利用吹吸气流来控制污染物扩散的装置。

按集气罩与污染源的相对位置及围挡情况,还可以将吸气式集气罩分为密闭罩、排气柜、外部集气罩、接受式集气罩。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方案设计书(除尘器的方案设计书)[2]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方案设计书(除尘器的方案设计书)[2]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题目:除尘系统的设计二、设计参数和指标:某水泥车间除尘系统管道布置如图所示,系统内的空气平均温度为20℃,该地区大气压力为1.013×105Pa,水泥的静止堆积角为30°-45°。

1、设计参数有三个集气罩1、2、3,其流量分别为4800m3/h、3200m3/h、2800m3/h。

2、设计指标:气体的含尘浓度为10g/m3,η≥96%。

三、设计内容:1、集气罩的设计;2、除尘器的设计,确定除尘器的型号;3、确定计算环路,进行除尘系统管网阻力计算;4、风机、电机的选择。

四、课程设计结果:书面报告1、正文:宋体,5号字;1号标题小四号字;2、行间距:20磅;3、页眉(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页码:如 -1-;4、所有公式必须用公式编辑器进行编辑;5、表格必须三线表。

一、设计时间:2008年11月12日 ~ 2008年11月19日(11月20日交)化工学院盐湖系环境工程教研室2008-11-10三、设计内容:1、设计要求:①管道编号并注上各管段的流量和长度。

②选择计算环路,一般从最远管段开始计算,本题是从管段①开始。

③水泥车间的粉尘为水泥粉尘及灰土,按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二版表14-2取水平管内流速为18~22s m . ④计算管径和压力损失。

2、集气罩的设计: 【选择理由:】a 、由于在水泥厂中,污染源不集中,水泥粉尘扩散范围较大,从而不能用密闭罩,只能在污染源附近设置外部集气罩。

b 、通过较大的气流运动实现污染物的捕集。

因此根据集气罩的方位和集气的效果:①、②、③集气罩均用外部集气罩(四周有边圆形罩口),c 、为了提高集气罩的控制效果,减少无效气流的吸入,罩口增加法兰边,而且集气罩的扩张角α不应大于60°。

【参数确定】 ① 号集气罩:由已知排风量h m 34800Q =,0.75C =;查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书表13—2),控制速度设为s m v x 5.1=,控制距离m x 2.0=根据公式x A x C Q υ)10(02+=可得 5.1)42.010(75.03600480022⨯+⨯⨯=d π 解得:m d 0001.1=,取m d 1=反算排风量:h m Q /25.479936005.1)4114.32.010(75.0322'1=⨯⨯⨯+⨯⨯=② 号集气罩:假定最小排风量h m 33200Q =,0.75C =查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书表13—2),控制速度设为s m v x 5.1=, 控制距离m x 2.0=。

除尘课程设计指导书

除尘课程设计指导书

《工业通风与除尘》 课程设计指导书前言除尘课程设计是安全工程专业的实践课。

许多工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同时生产大量的粉尘,如冶金、机械加工、建材生产、电站锅炉、工民用锅炉等多生产粉尘。

若不采取有效的防尘措施,任其自由扩散,将严重地污染工作环境和大气。

粉尘对人体有极大的危害,它能引起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皮肤、眼目及神经系统等疾病。

漂浮在大气中的粉尘妨碍太阳的照射,对人体的健康和寿命以及动、植物的生长都有很大危害。

此外,粉尘落入机械或电器等设备内使设备使用寿命缩短或发生事故;落至建筑物上会造成腐蚀或 压坏建筑物;落到农田或树木上将影响农、林业产生的发展;牲畜吸入或食入体内会使牲畜致病。

可见,粉尘不仅对人的健康和寿命有极大的危害,而且严重地影响工业和农、林、牧、副业的生产,所以粉尘是社会的饿一大公害,必须认真治理。

建立科学有效的通风除尘系统,采取科学合理的综合防尘措施,是防止粉尘危害,改善劳动条件和保护环境的保证。

第一章 粉尘及其基本性质第一节 粉尘的性质一、粉尘及其分类粉尘——分散与气体介质中的微小颗粒的固体物质,通常称为粉尘或灰尘。

粉尘的分类——按粉尘特性分类见见文献[6]表2-1。

二、粉尘的性质1、粉尘的粒经分布作为除尘的主要对象,其粉尘粒经通常在0.1~100µm范围内。

粉尘的粒经分布是指粉尘中各种粒经的尘粒所占质量或数量的百分数。

按质量计的称为质量粒经分布,按数量计的称为计数粒经分布,在除尘中通常用质量粒经分布。

文献[4]表19-4列出了铸造工艺设备粉尘的质量粒经分布。

2、粉尘的真密度、容积密度粉尘真密度是已去除所含气体和液体的粉尘,在单位体积下所具有的质量。

真密度的大小与沉降速度、磨损性和除尘器的除尘效率有关。

粉尘的容积密度是指粉尘在自然状态下包括尘粒之间和尘粒之中全部空隙在内的单位体积粉尘的质量,它是设计灰斗和运输设备的依据。

某些粉尘的真密度和容积密度详细见文献[4]表19-5。

3、 粉尘的爆炸性当粉尘的表面积大为增加时,其化学活泼性会迅速加强,在一定的温度和浓度下,某些在堆积状态下不易燃烧的可燃粉尘可能发生爆炸。

除尘环保课程设计方案

除尘环保课程设计方案

除尘环保课程设计方案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中粉尘的危害,理解除尘环保的重要性;2. 掌握常见的除尘方法及其工作原理;3. 了解我国环保政策及除尘技术在工业和生活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学会设计简单的除尘装置;3.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学会查找相关环保资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积极参与环保行动的责任感;2.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关注空气质量,关爱生命健康的情感;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在小组合作中互相尊重、互相帮助。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科学实践活动课程,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环保意识为核心。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化学知识基础,对环保问题有一定了解,好奇心强,善于合作,求知欲旺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以实践为主,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使学生在实践中达成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粉尘危害及环保意义:介绍粉尘的定义、来源、危害,以及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政策,让学生理解除尘环保的重要性。

- 教材章节:环境保护概述、大气污染防治- 内容列举:粉尘定义、来源、危害;环保政策简介2. 常见除尘技术及其原理:讲解旋风除尘器、布袋除尘器、电除尘器等常见除尘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 教材章节: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内容列举:旋风除尘器、布袋除尘器、电除尘器原理及优缺点3. 除尘装置设计制作:指导学生设计简单的除尘装置,并进行实验操作,验证除尘效果。

- 教材章节:实践操作与创新能力培养- 内容列举:设计原则、实验操作步骤、除尘效果验证4. 环保意识培养: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除尘技术在工业和生活中的应用,提高环保意识。

大气污染工程课程设计

大气污染工程课程设计

大气污染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成因及危害,掌握我国大气污染的现状和主要污染物。

2. 使学生掌握大气污染治理的工程措施和技术,了解其工作原理和应用范围。

3. 帮助学生了解大气质量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学会分析大气污染案例。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大气污染防治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操作技能。

2.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数据、撰写报告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树立绿色发展的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严谨治学,追求真理的精神,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3. 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健康,提高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大气污染工程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课程目标旨在让学生掌握大气污染防治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关注环保、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热情。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精神,为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贡献力量。

二、教学内容1. 大气污染基本概念:大气污染的定义、成因、分类及危害。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一节2. 我国大气污染现状与主要污染物:介绍我国大气污染的现状,分析主要污染物及其来源。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二节3. 大气污染防治工程措施:讲解大气污染治理的技术措施,如除尘、脱硫、脱硝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4. 大气质量评价与监测:介绍大气质量评价的标准、方法及监测技术。

教材章节:第三章5. 大气污染防治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大气污染案例,探讨治理措施及效果。

教材章节:第四章6. 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实验,加深对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的理解。

教材章节:第五章教学内容按照课程目标进行系统组织,注重科学性和实用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根据教学大纲安排进度,结合教材章节内容进行讲解,确保学生掌握大气污染防治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

除尘课程设计

除尘课程设计

第一章绪论 (7)1.1车间粉尘性质 (8)1.2 车间粉尘危害及治理 (9)1.2.1 粉尘危害 (9)1.2.2 碳黑治理方法 (10)1.2.3 旋风除尘器的原理 (10)1.3 除尘系统 (11)1.4 课程设计背景、主要内容、意义与预期目标 (13)1.4.1 主要内容课程设计背景 (13)1.4.2 主要内容 (13)1.4.3 课程设计意义 (13)1.4.4 课程设计预期目标 (14)第2章数据分析 (15)2.1 已知数据 (15)2.2 风量确定 (16)2.3 净化设备选择或设计 (16)第3章集气罩设计 (17)3.1集气罩设计的设计原则 (17)3.2设计方法选择 (18)3.2.1控制风速法原理 (18)3.2.2 控制风速选择 (18)3.3 集气罩选择 (19)3.3.1 集气罩集气原理 (20)3.3.2 集气罩类型和选择 (20)3.3 风量计算 (20)3.3.1 风量计算方法选择 (20)3.3.2 风量计算 (20)3.4 集气罩的尺寸 (22)第4章管道、弯头及三通设计 (23)4.1 管道设计 (23)4.1.1 管道速度选择 (23)4.1.2 管径选择 (24)4.2 弯头、三通管的设计 (26)第5章管道阻力计算及风机的选择 (27)5.1各管道的阻力计算 (27)5.1.1计算最不利环路的压力损失 (27)5.1.2 并联管路压力损失计算 (29)5.2选择风机和电动机 (31)第6章除尘器的设计 (32)6.1 除尘器的分类及选择 (32)6.1.1除尘器的分类 (32)6.1.2 除尘器的选择 (33)6.2 旋风除尘器尺寸 (35)总结 (36)《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一、目的: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巩固和加深课程理论知识,并能结合实践,学以致用。

本设计为车间除尘系统的设计,使学生得到一次综合训练。

特别是:1.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步骤,技术资料的查找与运用;2.基本计算方法和绘图能力的训练;3.综合运用本课程及其有关的理论知识,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4.熟悉、贯彻国家环境保护法及其有关政策。

大气污染课程设计

大气污染课程设计

大气污染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成因及危害;2. 了解我国大气污染的现状及主要污染物;3. 掌握防治大气污染的基本措施。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大气污染相关数据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公民意识;3. 引导学生树立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活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自然科学领域,以环保为主题,结合学生所在年级的知识深度,旨在提高学生的环境素养。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基础,对环保问题有一定了解,但缺乏深入认识。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大气污染基本概念:污染物种类、污染途径及危害;2. 我国大气污染现状:污染分布、主要污染物及污染源;3.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政府法规、企业治理及个人行动;4. 环保案例分析:国内外成功治理大气污染的案例及启示;5. 实践活动:调查学校周边大气污染情况,提出解决方案。

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课时:大气污染基本概念及危害;第二课时:我国大气污染现状及主要污染物;第三课时: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及环保法规;第四课时:环保案例分析及实践活动;第五课时:总结与反思,提升环保意识。

教材章节关联:第一章:空气与呼吸系统疾病;第二章:大气污染与环境保护;第三章:环境污染案例分析。

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程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环境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大气污染脱硫除尘课程设计(精)

大气污染脱硫除尘课程设计(精)

目录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设计概述 (2)2.1 设计任务 (2)2.2 相关排放标准 (2)2.3设计依据 (3)第三章工艺设计概述 (4)3.1 方案比选与确定 (4)3.1.1 除尘方案的比选与确定 (4)3.1.2脱硫方案比选和确定 (5)3.2 工艺流程介绍 (10)第四章工艺系统说明 (11)4.1 袋式除尘系统 (11)4.1.1 袋式除尘器的种类 (11)4.1.2 滤料的选择 (11)4.2 脱硫系统 (11)4.2.1 石灰石-石膏法 (11)4.2.2石灰石、石灰浆液制备系统 ................................................................................124.2.3 脱硫液循环系统 ...................................................................................................124.2.4 固液分离系统 .......................................................................................................12第五章主要设备设计 (13)5.1 袋式除尘器设计计算 (13)5.1.1 过滤气速的选择 ...................................................................................................135.1.2 过滤面积A ...........................................................................................................135.1.3 滤袋袋数确定n ....................................................................................................135.1.4 除尘室的尺寸 .......................................................................................................135.1.5 灰斗的计算 ...........................................................................................................135.1.6 滤袋清灰时间的计算 ...........................................................................................145.2 脱硫设计计算 (14)5.2.1浆液制备系统主要设备 ........................................................................................145.2.2脱硫塔设计 ............................................................................................................155.2.3浆液制备中所需石灰的量 ....................................................................................155.2.3浆液制备中所需水的量 ........................................................................................155.2.4浆液制备所需乙二酸的量 ....................................................................................165.2.5脱硫液循环槽(浆液槽)体积计算 ....................................................................165.2.6石灰贮仓体积计算 ................................................................................................16第一章绪论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燃煤锅炉排放的二氧化硫严重的污染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消化和巩固本课程所学内容,并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培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净化系统设计的初步能力。

通过设计,了解工程设计的内容、方法及步骤,培养学生确定大气污染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设计计算、绘制工程图、使用技术资料、编写设计说明书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计算说明1、烟气量、烟尘和二氧化硫浓度的计算 (1)标准状态下理论空气量Q a ’=4.76×(1.867C Y +5.56H Y +0.7S Y -0.7O Y ) (m 3/kg)式中:C Y , H Y , S Y , O Y -分别为煤中各元素所含的质量分数。

(2)标准状态下理论湿烟气量(设空气含湿量12.93g/m 3)Q ’s =1.867(C Y +0.375S Y )+11.2H Y +1.24W Y +0.016Q ’a +0.79Q ’a +0.8N Y (m 3/kg)式中:Q ’a -标准状态下理论空气量,m 3/kg ; W Y -煤中水分所占质量分数,%;N Y -N 元素在煤中所占质量分数,%。

(3)标准状态下实际烟气量Q s =Q ’s +1.016(a -1) Q ’a (m 3/kg)式中:a -空气过量系数 Q ’s -标准状态下理论烟气量,m 3/kg ;Q ’a -标准状态下理论空气量,m 3/kg 。

注意:标准状态下烟气流量Q 以m 3/h 计,因此,Q = Q s ×设计耗煤量 (4)标准状态下烟气含尘浓度sYsh Q A d C ∙=(kg/m 3) 式中:d sh -排烟中飞灰占煤中灰分(不可燃成分)的质量分数,排放因子,%; A Y -煤中灰分(不可燃成分)的含量,%;Q s -标准状态下实际烟气量,m 3/kg 。

(5)标准状态下烟气中二氧化硫浓度的计算6108.022⨯⨯=sY SO Q S C (mg/m 3)式中:S Y -煤中含可燃硫的质量分数;Q s -标准状态下燃煤产生的实际烟气量,m 3/kg 。

2、除尘脱硫装置的选择设计注:可以选择湿式脱硫除尘一体化装置,亦可采用先除尘后脱硫工艺。

(1)除尘脱硫装置应达到的净化效率:CC s-=1η 式中:C -标准状态下烟气含尘、SO 2浓度,mg/m 3;C s -标准状态下锅炉烟尘、SO 2排放标准中规定值,mg/m 3。

(2)除尘器的选择根据烟尘的粒径分布和种类、工况下的烟气量、烟气温度及要求达到的除尘效率确定除尘器的种类、型号及规格。

确定除尘器的运行参数,如气流速度、压力损失等。

(3)脱硫装置若采用先除尘后脱硫工艺,本设计建议脱硫设施采用填料塔进行吸收净化,只确定其塔径和填料层高度。

具体步骤如下:①吸收剂的选择。

本设计选用石灰石浆液作为吸收液。

②填料的选择。

填料可为气体液两相提供良好的传质条件。

选用的填料应满足以下基本条件:○1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润湿性;○2具有较高的孔隙率(多在0.45-0.95);○3对气流的阻力较小;○4尺寸适当。

通常不应大于塔径的81101~;○5耐腐性、机械强度大、造价低、堆积密度小、稳定性好等。

几种填料的特性见表1。

表1 填料特性(二)液泛气速与填料塔的压降液泛气速是填料塔正常操作气速的上限。

当空塔气速超过液泛气速时,填料塔持液量迅速增加,压降急剧上升,气体夹带液沫严重,填料塔的正常操作被破坏。

填料塔的压降影响动力消耗和正常操作费用。

影响压降和液泛气速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填料的特性。

气体和液体的流量及物理性质等。

埃克特(Echert )等人提出的填料塔压降。

液泛和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见图1。

图1 填料塔液泛点与压降的通用关系图图中最上方的三条线分别为弦栅、整砌拉西环及各类型乱堆填料的液泛线,三条线左下方的线为等压降线。

图中横坐标为G L L G W W 5.0)(ρρ,纵坐标为LLG g u ρμφψρ2.020 其中,GLW W ——液气比 G ρ、L ρ——气体、液体密度,kg/m 3L μ—— 液体粘度,Pa ·s;φ—— 填料因子,m -1ψ—— 水的密度与液体的密度之比; 0u —— 空塔气速,m/s g —— 重力加速度(三)填料塔塔径的计算填料塔直径D 取决于处理的气体量Q 和适宜的空塔气速0u ,即:D=4u Qπ Q (m 3/s )一般由生产任务所给定;0u 一般由填料塔的液泛速度确定根据生产经验,0u 取值可由填料塔的液泛速率t u 确定,即0u =0.66~0.80t u ,也可从有关手册中查得。

0u 小则塔径大,动力消耗少,但设备投资高;反之,0u 大则压降大,塔径小,动力消耗大,但是设备投资少。

由上式计算出的塔径应按照国内压力容器公称直径标准(JB-1153-73)圆整,直径在1m 以下时,间隔为100mm ;直径在100mm 以上时,间隔为200mm 。

(四)最小吸收剂用量m in S L 的计算 设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C bB A →+物料衡算: )()()(212121A A s B B sG G B C C L C C bL C C G -+-=- 对于快速反应与瞬间反应,)(21A A s C C L -可忽略不计,吸收剂最小用量相当于C B1=0时的吸收剂用量:221min )(B G G B S C b C C G L -=式中 1A C 、2A C —分别为气体入口与出口处溶液中组分A 的摩尔浓度,kmol/m 3;1B C 、2B C —分别为气体入口与出口处溶液中组分B 的摩尔浓度,kmol/m 3; 1G C 、2G C —分别为气体入口与出口处溶液中组分C 的摩尔浓度,kmol/m 3;(五) 伴有化学反应的吸收塔高的计算塔高的推导(详见教材)。

塔高按下式计算:⎰-=12A A P P Ai A AG P P dP aP k G z⎰=12B BC C AiBLL C dC a L z βργ当传质过程由气相控制时,0=Ai P ,由上式得:21ln A A G P P aP k Gz =3、确定除尘脱硫设备、风机和烟囱的位置及管道的布置 (1)各装置及管道布置的原则根据锅炉运行情况和锅炉房现场的实际情况确定各装置的位置。

一旦确定了各装置的位置,管道的布置也就基本可以确定了。

对各装置及管道的布置应力求简单,紧凑,管路短,占地面积小,并使安装、操作和检修方便。

(2)管径的确定vQd π4=(m ) 式中:Q -工况下管内烟气流量,m 3/s ;v -烟气流速,m/s ,(可查有关手册确定,对于锅炉烟尘v =10~15m/s )。

管径计算出以后,要进行圆整(查手册),再用圆整后的管径计算出实际烟气流速。

实际烟气流速要符合要求。

4、烟囱的设计 (1)烟囱高度的确定首先确定共用一个烟囱的所有锅炉的总的蒸发量(t/h ),然后根据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中的规定(见表2)确定烟囱的高度。

表2 锅炉烟囱高度表(3)烟囱直径的计算 烟囱出口内径可按下式计算uQd 0188.0= (m ) 式中:Q -通过烟囱的总烟气量,m 3/h ;u -按表3选取的烟囱出口烟气流速,m/s 。

表3 烟囱出口烟气流速(m/s )烟囱底部直径:H i d d ⋅⋅+=221 (m)式中:d 2-烟囱出口直径,m ; H -烟囱高度,m ;i -烟囱锥度,通常取i=0.02~0.03。

(3)烟囱的抽力:P t t H S pk y )27312731(0342.0+-+= (Pa )式中:H -烟囱高度,m ; t k -外界空气温度,℃;t p -烟囱内烟气平均温度,℃;P -当地大气压,Pa 。

5、系统阻力的计算 (1)摩擦压力损失对于圆管: 22u d L p L ρλ∙=∆ (Pa )式中:L -管道长度,m ; d -管道直径,m ; ρ-烟气密度,kg/m 3; u -管中气流平均速率,m/s ;λ-摩擦阻力系数,是气体雷诺数R e 和管道相对粗糙度dK的函数。

可以查手册得到(实际中对金属管道λ值可取0.02,对砖砌和混凝土管道λ值可取0.04)。

(2)局部压力损失22v p ρξ=∆ (Pa )式中:ξ-异形管件的局部阻力系数,可在有关手册中查到,或通过实验获得; u -与ξ相对应的断面平均气流速率,m/s ;ρ-烟气密度,kg/m 3。

6、风机和电动机选择及计算 (1)风机风量的计算Pt Q K Q py 325.101273273)1(1⨯+⨯+= (m 3/h ) 式中:K 1-考虑系数漏风所附加的安全系数。

一般管道取K=0.1;除尘管道取K=0.1~0.15; Q -标准状态下风机前标态下风量,m 3/h ;t p -风机前烟气温度,℃,若管道不太长,可以近似取锅炉排烟温度;P -当地大气压力,kPa 。

(2)风机风压的计算pT TpS h K S h K p y y y 00202))(1())(1(-∆+=-∆+=∆∑∑ρρ(m 3/h ) 式中:K 2-考虑管道计算误差及系统漏风等因素所采用的安全系数。

一般管道取K=0.1~0.15,除尘管道取K=0.1~0.2;∑△h -系统总阻力,Pa ;S y -烟囱抽力,Pa ;ρ0、p 0、T 0-风机性能表中给出的标准状态的空气密度、压力、温度。

一般说,p 0=101.3kPa ,对于引风机T 0=200℃,ρ0=0.745kg/m 3。

ρ、p 、T -运行工况下进入风机时的空气密度、压力、温度。

计算出风机风量Q y 和风机风压△p y 后,可按风机产品样本给出的性能曲线或表格选择风机的型号。

(3)电动机功率的计算2110003600ηηβ⨯∆=y y e p Q N (kW )式中:Q y -风机风量,m 3/h ; △p y -风机风压,Pa ;η1-风机在全压头时的效率(一般风机为0.6,高效风机约为0.9);η2-机械传动效率,当风机与电动机直联传动时η2=1,用连轴器时η2=0.95~0.98,用V 形带传动时η2=0.95;β-电动机备用系数。

对引风机,β=1.3。

根据电动机的功率,风机的转速,传动方式选择电动机型号。

三、课程设计进度安排第1天:分发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明确设计任务;第2天:查阅资料,初步确定设计方案;第3~4天:确定处理工艺,各处理主体设备或构筑物设计计算;第5~7天:编制设计说明书,绘制工艺流程图及主体设备图;四、课程设计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课程设计结束时,要求提交课程说明书1份(附相关图纸);考核的内容包括:说明书和图纸的质量;完成题目的难度;独立完成设计情况。

成绩评定:一般采用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记分制。

五、课程设计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1、课程设计教材郝吉明,马广大等编著.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第1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2、主要参考资料①蒲恩奇,任爱玲等编.大气污染治理工程.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②张殿印,王纯主编.除尘工程设计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3.9③黄学敏等主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