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情绪与情感2
心理学基础-情绪与情感

培养孩子识别、表达和管理情绪 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其情商和社 会适应能力。
100%
激励与兴趣
通过激发积极情绪,提高孩子的 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其主动学 习和探索。
80%
心理疏导
关注和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 生的负面情绪,如焦虑、压力等 ,有助于减轻其心理负担。
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
情绪调节
心理咨询师通过情绪调节技巧 帮助来访者识别、调节和管理 情绪,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联系
情绪和情感都是感情的体验,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不可分 割。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通过情绪表达出来; 情绪的变化又受已形成的情感影响。
情绪与情感的生理基础
神经系统
情绪与情感的产生与神经系统密切相关。大脑皮层是情绪和情感的高级中枢,丘脑、下丘 脑、脑干网状结构等部位在情绪和情感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愤怒
愤怒是一种强烈的负面情绪,表现为不满、生气 和敌意。它通常与受到阻碍、攻击或不公有关, 如受到欺凌、侮辱或背叛。
悲伤
悲伤是一种消极的情绪,表现为沮丧、失落和悲 痛。它通常与失去或失败有关,如亲人过世、失 恋或事业失败。
恐惧
恐惧是一种逃避或防卫的情绪,表现为惊慌、不 安和紧张。它通常与危险、威胁或不确定性有关 ,如面对危险动物、自然灾害或社交场合的紧张 氛围。
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情绪和情感的变化。例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 胺等激素的分泌水平与人的情绪和情感状态密切相关。
自主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它们在情绪和情感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交 感神经的兴奋会导致一系列生理反应,如心跳加速、血压上升等,而副交感神经的兴奋则 会导致相反的反应。
《普通心理学》: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普通心理学》: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一、情绪和情感的区别我们一直将情绪和情感作为一个统一的心理过程来讨论,但从产生的基础和特征表现上来看,二者有所区别。
首先,情绪出现较早,多与人的生理性需要相联系;情感出现较晚,多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
婴儿一生下来,就有哭、笑等情绪表现,而且多与食物、水、温暖、困倦等生理性需要相关;情是在幼儿时期,随着心智的成熟和社会认知的发展而产生的,多与求知、交往、艺术陶冶、人生追求等社会性需要有关。
因此,情绪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但只有人才会有情感。
其次,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暂时性;情感则具有深刻性和稳定性。
情绪常由身旁的事物所引起,又常随着场合的改变和人、事的转换而变化。
所以,有的人情绪表现常会喜怒无常,很难持久。
情感可以说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稳定的态度体验,如对一个人的爱和尊敬,可能是一生不变的。
因为如此,情感特征常被作为人的个性和道德品质评价的重要方面。
最后,情绪具有冲动性和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
人在情绪左右下常常不能自控,高兴时手舞足蹈,郁闷时垂头丧气,愤怒时又暴跳如雷。
情感更多的是内心的体验,深沉而且久远,不轻易流露出来。
二、情绪和情感的联系情绪和情感虽然不尽相同,但却是不可分割的。
因此,人们时常把情绪和情感通用。
一般来说,情感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并通过情绪表现出来;反过来,情绪的表现和变化又受已形成的情感的制约。
当人们干一件工作的时候,总是体验到轻松、愉快,时间长了,就会爱上这一行;反过来,在他们对工作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之后,会因工作的出色完成而欣喜,也会因为工作中的疏漏而伤心。
由此可以说,情绪是情感的基础和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深化和本质内容。
【《。
《普通心理学》: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普通心理学》: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一、情绪和情感的区别我们一直将情绪和情感作为一个统一的心理过程来讨论,但从产生的基础和特征表现上来看,二者有所区别。
首先,情绪出现较早,多与人的生理性需要相联系;情感出现较晚,多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
婴儿一生下来,就有哭、笑等情绪表现,而且多与食物、水、温暖、困倦等生理性需要相关;情是在幼儿时期,随着心智的成熟和社会认知的发展而产生的,多与求知、交往、艺术陶冶、人生追求等社会性需要有关。
因此,情绪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但只有人才会有情感。
其次,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暂时性;情感则具有深刻性和稳定性。
情绪常由身旁的事物所引起,又常随着场合的改变和人、事的转换而变化。
所以,有的人情绪表现常会喜怒无常,很难持久。
情感可以说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稳定的态度体验,如对一个人的爱和尊敬,可能是一生不变的。
因为如此,情感特征常被作为人的个性和道德品质评价的重要方面。
最后,情绪具有冲动性和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
人在情绪左右下常常不能自控,高兴时手舞足蹈,郁闷时垂头丧气,愤怒时又暴跳如雷。
情感更多的是内心的体验,深沉而且久远,不轻易流露出来。
二、情绪和情感的联系情绪和情感虽然不尽相同,但却是不可分割的。
因此,人们时常把情绪和情感通用。
一般来说,情感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并通过情绪表现出来;反过来,情绪的表现和变化又受已形成的情感的制约。
当人们干一件工作的时候,总是体验到轻松、愉快,时间长了,就会爱上这一行;反过来,在他们对工作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之后,会因工作的出色完成而欣喜,也会因为工作中的疏漏而伤心。
由此可以说,情绪是情感的基础和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深化和本质内容。
【《。
孟昭兰《普通心理学》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情绪和情感)

第11章情绪和情感11.1 复习笔记一、概述(一)情绪和情感1.情绪的定义(1)心理现象的三个组成部分传统心理学把心理现象划分为3个方面,即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认识过程是对客观事物或事件本身属性的加工过程,它们反映着事物、事件本身所具有的感性的或理性的特性。
意志过程是认识活动的能动方面或自觉的调节方面,是认识活动的延伸。
因此,认识活动和意志活动都是以客观事件本身的特性对人起作用的。
(2)情绪的概念情绪与认识不同,情绪是以主体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形式。
主要指主体的愿望、需要、渴求的欲望、追求的目标等倾向。
情绪是个体与环境意义事件之间关系的反映。
(3)情绪的特性客观事件或情境对人的意义可有积极的性质或消极的性质,从而导致情绪与认识不同的第二个特点,即情绪有正性的与负性的或积极的与消极的之分。
凡对人有积极意义的事件引起肯定性情绪,而具有消极作用的事件则引起否定性情绪。
情绪亦可看作个体与环境意义事件之间关系的维持或改变(J.Campos,1990)。
(4)情绪的复杂性情绪的性质决定了它的复杂性。
情绪在构成上有外显行为、内在体验和生理唤醒等多种成分;在品种上有基本情绪与复合情绪;以及具有强烈或淡漠、激烈或恬静、短暂或持久等多种存在形式。
情绪的发生唤醒神经系统各水平和意识各水平的活动。
情绪是一种多成分、多维量、多种类、多水平整合的复合心理过程。
情绪的每一次发生,都兼容生理和心理、本能和习得、自然和社会诸因素的交叠。
2.情绪和情感的概念区分(1)感情感情(affection)是区别于认识活动、并同人的特定需要相联系的感情性反映的统称。
一般包含情绪和情感的综合过程。
因此,无论情绪或情感,指的是同一过程和同一现象。
在不同的场合使用情绪或情感,指的是同一过程、同一现象所侧重的不同方面。
(2)情绪情绪(emotion)代表着感情性反映的过程。
无论在动物或人类,感情性反映的发生都是脑的活动过程,或个体需要的特定反映模式的发生过程。
名词解释情绪与情感

名词解释情绪与情感
情绪与情感是心理学和神经科学领域经常讨论的概念。
情绪通常指的是一种短期的、主观的、生理上的反应,通常是对某种刺激或事件的回应。
情绪可以包括愤怒、快乐、悲伤、恐惧等等。
它们往往是突发的,持续时间较短,而且可以在不同情境下迅速转变。
情绪还可以通过面部表情、身体语言和声音来表达。
另一方面,情感是更加持久和复杂的心理体验,通常包括对某个对象或事件的认知评价和情绪反应。
情感可能更多地涉及个体的认知、评估和记忆,它们可以持续较长时间,并且更加稳定。
情感可以是积极的,如爱、幸福,也可以是消极的,如厌恶、悲伤。
情感还可以与价值观和个人经历联系在一起,对个体的行为和决策产生深远影响。
总的来说,情绪更多地强调生理和瞬时的反应,而情感更多地强调认知和长期的心理体验。
它们都是人类情感世界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个体的行为、社交互动和心理健康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实际生活中,情绪和情感常常相互交织,共同影响着我们的思维和行为。
《普通心理学》:情绪和情感的概念

通过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认识活动在我们的⽣活和成长中发挥着重要作⽤。
但有时⼈们会发现,伴随认识活动的还有其他⼀些⼼理现象。
⽐如说,当⼈们看⼀场感⼈的电影时,会激动得落泪;回想往事的时候,有时会哑然失笑;遇到违背社会公德的⼈和事,会义愤填膺;经过艰苦的思索,攻克⼀道难题,就会满⼼欢喜。
这种伴随着认识活动产⽣的喜、怒、哀、乐等⼼理现象属于⼈的情绪和情感过程。
什么是情绪和情感呢?我们说,情绪和情感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产⽣的态度体验。
情绪和情感同认识活动⼀样,仍然是⼈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只不过反映的内容和⽅式上有所不同。
认识活动反映的是客观事物本⾝,包括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以及它们的外部特征和内在联系。
情绪和情感反映的是⼀种主客体的关系,是作为主体的⼈的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
例如,长期遭受旱灾的地区降了⼀场⼤⾬,这场⾬显然符合⼈们的主观需要,⼈们会对之采取肯定的态度,产⽣满意、愉快等内⼼体验;相反,已经遭受洪涝灾害的地区仍然降⾬不⽌,造成更⼤的损失,降⾬显然违背了⼈们的主观需要,⼈们对之持否定的态度,产⽣不满、愤怒甚⾄憎恶等内⼼体验。
在⽣活中,我们经常说到⼈与⼈之间“雪中送炭”或者“雪上加霜”,指的是某些事物符合或不符合⼈的需要⽽引起不同的情绪和情感体验。
从上⾯的叙述中,我们也看到认识活动和情绪、情感在反映⽅式上的不同,前者以其特有的认知⽅式如形象、表象、概念、符号等反映客观事物,后者是以主观态度体验的⽅式来反映客观对象,并伴随有⾝体的⾏为表现和⽣理变化。
普通心理学考研章节题库-情绪与情感【圣才出品】

1 / 19
【答案】A 【解析】网状结构按功能可分成上行系统和下行系统两部分。上行网状结构也叫作上行 激活系统,它控制着机体的觉醒或意识状态,对保持大脑皮层的兴奋性,维持注意状态有密 切的关系。如果上行网状系统受到破坏,动物将陷入持续的昏迷状态,不能对刺激作出反应。
6 / 19
A.坎农-巴德学说 B.伊扎德的情绪理论 C.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 D.沙赫特-辛格的情绪理论 【答案】D 【解析】A 项,坎农-巴德学说认为情绪体验和生理变化是同时发生的,都受丘脑控制; B 项,伊扎德的情绪动机-分化理论认为,情绪是人格系统的组成部分,是人格系统的动力 核心,情绪系统与认知、行为等人格子系统相联系;C 项,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认为情绪 是由生理变化引起的。D 项,沙赫特的情绪理论认为,情绪的产生有三个因素是必不可少的。 ①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②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③相 应的环境因素。情绪唤醒模型的核心部分是认知。
3.热爱并追求真理是( )。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荣誉感 【答案】B 【解析】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热爱并 追求真理表现出的是一种对真理的强烈的求知欲,属于理智感。
4.人们对科学研究进程中出现的新现象产生好奇感,这种情感属于( )。 A.道德感 B.美感 C.认识 D.理智感 【答案】D 【解析】A 项,道德感是指按照一定的道德评价标准对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产生的主 观体验。B 项,美感是指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产生的情感体验。D 项,理智感是
4 / 19
是由对个人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引起的,重大成功之后的狂喜、惨遭失败后的绝望、亲人突然 死亡引起的极度悲哀、突如其来的危险所带来的异常恐惧等,都是激情状态。
公共普通心理学-情绪情感2

2、区分不同表情照片的难度上有差异:
如吉特等人研究发现快乐、痛苦最易识别;恐 惧、悲伤较难识别;疑心、怜悯最难识别。
3、面部表情是天生的、在全人类意义是一致 的:
如艾克曼研究发现,来自10个不同国家的人 对30张表情照片的识别出现了高度一致性。
愉快
愤怒
3、未告知组
较愉快
较愤怒
情绪的认知理论
认知因素 对过去经历的回忆和 对当前情境的评价
情绪体验
三个来源输入信 息的整合作用
刺激因素
作用于感觉器 官的外部刺激 对大脑皮层的 信息输入
内部器官和骨骼肌对 大脑皮层的信息输入
生理因素
几种情绪理论的比较
一般常识:“我颤抖是因为我害怕〞
一般常识:“我颤抖是因为我害怕〞
就在这一刻,恐惧的潮水奇迹般地退去了。
一、情绪和情感的概述
1. 什么是情绪和情感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和相应的行为反响。 2. 情绪和情感由三种组成成分构成: 〔1〕主观体验 指个体对不同情绪和情感状态的自我感受。不同情绪有不同
的主观体验,这就构成了情绪情感的心理内容。 〔2〕外部表现 情绪情感的外部表现通常称为表情,是情绪和情感状态下,身
此外还要调节情绪系统以外的认知和行为。
〔二〕情绪调节类型
体各部位的动作量化形式。包括三种表情: 面部表情、姿态表情、语调表情 〔3〕生理唤醒 情绪和情感也会引起生理反响,涉及广泛的神经系统。
一、情绪和情感的概述
2、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情绪和情感都与特定的主观愿望和需要相联系, 统 称为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韵律的啜泣
恐惧
眼发愣、脸色苍白、脸出汗、发抖、 毛发竖立
羞愧-羞辱 眼朝下、头低垂
轻蔑-厌恶 冷笑、嘴唇朝上
愤怒
皱眉、眼睛变狭窄、要紧牙关、面
部发红
姿态表情
姿态表情可分为身体表情和手势表情两种。
欢乐——手舞足蹈
悔恨——捶胸顿足
惧怕——手足无措 的人影
哑剧和舞蹈以及黑暗中
羞怯——扭扭捏捏
语调表情
二、分类
(二)情感分类 人的社会性情感主要有
道德感、 理智感、 美感活动感。
三、情绪学说
(一)詹姆士---兰格的情绪感知说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和丹麦生理学家兰格于1884年和 1885年不约而同地发表了见解相同的学说,被人称为 詹姆士—兰格学说。
他们认为,在客观环境刺激之后,首先发生身体外周 的变化,然后才引起自身的体验(情绪)。
踢猫效应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踢猫效应”:老板 骂了员工小王;小王很生气,回家跟妻子吵 了一架;妻子觉得窝火,正好儿子回家 晚了, “啪”给了儿子一耳光;儿子捂着脸,看见 自家的猫就给它狠狠一脚;那猫冲到外面街 上,正遇上街上的一辆车,司机为了避让猫, 却把旁边的一个小孩给压 死了。可见,坏情 绪是可以传染的,情绪影响个体的行为。
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速度、紧张 度和持续性,可将情绪状态分为心 境、激情和应激。
二、分类
※ (一)情绪分类
1、心境(mood):具有渲染性、微弱而持久的 情绪状态,通常称为心情。
这种情绪状态不是关于某一事件的特定体验,它 具有广延、弥散的特点。
心境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二、分类
※ (一)情绪分类
正如艾利斯所说:“那些我们持续不断地对 自己所说的话经常就是,或者就变成了我们 的思想和情绪。”
(二)情绪情感区别与联系
一、概述
区别:1、情绪这个概念既可以用于人类也可用于动物, 而情感只用于人类,特别在描述人的高级社会性情感时
常用此概念,动物一般不用。
2、情绪带有情境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当某 种情境消失时,情绪立即随之而减弱或消失。 而情感则具有深刻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等特点。
这一理论又是建立在艾利斯 对人的基本看法之上的。艾 利斯对人的本性的看法可归 纳为以下几点:
(1)人既可以是有理性的、合理 的,也可以是无理性的、不合理的。 人们按照理性去思维、去行动时, 他们就会很愉快、富有竞争精神及 行动有成效;
(2)情绪是伴随人们的思维而 产生的,情绪上或心理上的困 扰是由于不合理的、不合逻辑 思维所造成。
此学说由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等人提出。 认为情绪的产生不单纯的决定与外界刺激和机体内部
的生理变化,而是外界刺激、机体的生理变化和认知 过程三者之间整合作用的结果,并强调了认知因素的 重要作用。
※四、情绪对健康的影响
(一)、健康的情绪的标志
1、诱因明确 2、反应适度 3、稳定而又灵活 4、情绪的自制性
情绪与情感 (emotion and feeling)
主要内容: 一、概述 二、分类 三、情绪学说
四、情绪对健康的 影响
重点: 三 理解: 一、二 了解: 三
一、概述
※(一)定义 情绪是人对待认知内容的特殊态 度,它包含情绪体验、情绪行 为、情绪唤醒和情绪刺激的认知 等复杂的成分。
你是怎样感知他人 情绪的?
2、激情(intense emotion):短时间的、猛烈而爆 发的情绪状态。
通常由过度压抑或对立意向的冲突所引起。激情既可 以是正性的又可以是负性的。
二、分类
※ (一)情绪分类
3、应激(stress):有危险或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所引起 的情绪状态。
突发的重大事故,面对死亡、亲人意外伤亡及躯体严重损 伤都有可能造成机体高度的情绪反应,并伴随生理功能的 剧烈改变。
三、情绪学说
(二)坎农—巴德的丘脑学说
认为丘脑是情绪的中心。当丘脑接收到能够引起情绪反 应的刺激信号后,同时向大脑皮层和植物性中枢转发信 号,经过一系列神经过程产生情绪体验、行为变化和生 理反应。
此学说强调了丘脑在情绪中的作用,但忽视了外因变化 的意义及大脑皮层对情绪的作用。
三、情绪学说
(三)沙赫特的认知学说
情绪的三要素
主观体验--个人内心的感受 生理唤醒--内部的生理反应过程 外部表现--外部反应,情绪表达
情绪和情感的分类
1.基本情绪:喜怒哀乐 2.情绪状态:心境、应激和激情 3.情感分类:理智感、道德感和美感
基本情绪
1.快乐:追求并达到所盼望的目的。
愤怒
妨碍目的达到产生的情绪 不满-揾怒-怒-愤怒-暴怒
情绪的作用
影响工作效率(正性和负性) 影响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情感) 影响身心健康
怒“气”
曾有个简单的实验,研究情绪对健康的影响。 美国生理学家艾尔玛·辛吉斯将一支支玻璃管 插在摄氏零度、冰与水混合的容器里,以收 集人们不同情绪时呼出来的“气水”。结果 发现,心平气和时呼出来的气,凝成的水清 澈透明、无色、无杂质。如果生气,则会出 现一种紫色的沉淀物。研究者将这“生气水” 注射到小白鼠身上,几分钟后,小白鼠竟然 死了。
※四、情绪对健康的影响
(二)、情绪对健康的影响
情绪具有明显的生理反应成分,直接关系到心身的健康, 同时所有心理活动又都在一定的情绪基础上进行,因而 情绪成为心身关系的纽带。
如果负性情绪产生过于频繁或强度过高或持续时间过长 等,则会导致身体疾病或心理疾病。
※四、情绪对健康的影响
(三)、情绪调节
导致不合理情绪的原因有:绝 对化、以偏概全、糟糕至极的 观念,消除这些不良影响,可 以采用合理情绪疗法。
合理情绪疗法(Rational-emotive herapy,RET)是20世纪50年代由艾 利斯在美国创立,它是认知疗法的一 种,因其采用了行为治疗的一些方法, 故又被称之为认知行为疗法。
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主要是ABC理论,A是指诱发性事 件(Activating events);
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 Believes),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
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 (Consequence)。
通常人们会认为,人的情绪的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 A引起的,即A起了C,ABC理论则指出,诱发性事件A 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 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 更直接的原因。
除面部表情、姿态表情以外,语音、语调表情也是表 达情绪的重要形式。
你干嘛 歌唱家、演说家和诗朗诵
情绪理论
詹姆斯-兰格理论 坎农-巴德学说 情绪的认知理论
情商量表解析
81~100:EQ水平较高,情绪稳定,乐观自信,客观冷静,人际 交往、处理问题及社会适应能力较强,是一种积极健康 的心理状态. 41~80:EQ水平居中,尚需保持和发扬优势面,克服不足,不 断提高. 40以下:EQ水平偏低,情绪常波动起伏,人际交往、处 理问题及社会适应能力欠缺.但也毋需恐惧,应当找出薄 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加强自我修养和锻炼,以不断提高自 己的情商水平与综合素质.
3、情绪较为强烈,冲动性大,具有明显的外部 表现。情感一般较微弱,较少有冲动性,外部 表现也不明显。
联系:1、情绪依赖于情感,情绪的各种不同变化,一般 都受到已经形成的情感及其特点的制约。
2、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一、概述
(三)情绪情感与需要
需要是情绪、情感产生的重要基础。情绪、情感是由需 要是否获得满足产生的体验。得到满足会引起满意快乐 等体验,反之则会不满、厌恶、惊恐等。
1、调整好行为目标,建立理想与现实尽可能一致的生 活目标或行为,减少否定情绪的发生。
2、改变认知评价方式 3、改变或转换环境 4、心理防卫或应对 5、咨询和求助
本章复习题
1、情绪的定义是什么? 2、情绪的分类有哪些? 3、情绪的学说有哪些? 4、情绪和健康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一、外部表现:表情
1.面部表情:口 眼 面 戏剧当中的“生旦净末丑”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 含情脉脉,暗送秋波; 眉目传情; 抿嘴;撅嘴;面红耳赤; 怒发冲冠 咬牙切齿
情绪
面部表情模式
兴奋
眉眼朝下、眼睛追踪着看、倾听
愉快
笑、嘴唇朝外朝上扩展、眼笑
惊奇
眉眼朝上、眨眼
痛苦
哭、眼眉拱起、嘴朝下、有眼泪
悲哀
失去心爱的对象或追求的愿望破灭时产生的。
恐惧
恐惧:企图摆脱危险情景产生的。
情绪状态
心境: 人的一切活动都染上情绪色彩的较为微弱持久的情绪。 人逢喜事精神爽;
触景生情;
应激
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下所引起的情绪状态。
激情
迅猛爆发的激动而短暂的情绪状态。
二、分类
※(一)情绪分类
(3)人具有一种生物学和社会学的倾向性,倾 向于存在有理性的合理思维和无理性的不合理思 维。即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具有或多或少的不合 理思维与信念;
(4)人是有语言的动物,思维 借助于语言而进行,不断地用 内化语言重复某种不合理的信 念,这将导致无法排解的情绪 困扰。
(5)情绪困扰的持续,实际上就是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