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拿来主义》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语文必修4粤教版第6课《拿来主义》精品课件

语文必修4粤教版第6课《拿来主义》精品课件



(3)、分析“送来主义” 实质——帝国主义向中国倾销剩余物资进 行文化经济侵略的政策 做法——英国鸦片,德国废枪炮,法国香 粉,美国电影,日本小东西 后果——大受其害,对外国文化的一概排 否定送来主义
小结:


闭关主义,实行不通。 送去主义,沦为乞丐。 送来主义,大受其害。 所以,我们要——自己来拿。
怕被染污徘徊不敢走进门
指哪类人?
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逃避主义者
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
第二种错误态度
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
指哪类人?
昏 蛋
盲目排斥的虚无主义者
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
第三种错误态度
欣欣然蹩进卧室大吸鸦片
指哪类人?
崇洋媚外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者
废物
对待外来文化的错误态度
种类
孱头 昏蛋
因为
第二层:只是送去,必沦为乞丐
(要正视历史逻辑)
第三层:听凭“送来“,大受祸害
(应重视现实教训)
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
所以
“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因果论证
8-9段的论证方法
或逃避主义,或虚无主义,或投降主义,或批判继承
不敢面对 全盘否定
逃避主义是孱头 虚无主义是昏蛋 投降主义更是废物 对文化遗产要批判地继承
关于杂文
杂文是一种 文学体裁,一般 采用议论的表达 方法。简单讲“ 杂文”:散文的 一种。它是直接 而迅速地反映社 会事变或社会倾 向的一种文艺性 论文。 本文选自《且介 亭杂文》
特点:
1、短小、活泼、犀利、隽永。 2、既有议论性,又有文艺性。 3、题材广泛,形式多样。 4、大中取小,小中见大。
《且介亭杂文》缘起

高中语文 拿来主义课件 粤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拿来主义课件 粤教版必修4

3、在课文结尾,鲁迅先生指出 了拿来之后处理的方法:“我 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 灭。”如今,我们拿来之后又 该怎么办呢?请大家商量商量, 出谋划策。(小组讨论各组推 选代表发言)
4、刚才我们一起商讨了现代版 的“拿来主义”,但我们只顾 一厢情愿地“拿来”,忘了还 有“送来”的东西。在三十年 代,人们是被“送来”的东大宅子” 即继承“文化 遗产”
比喻的内涵(参阅第9自然段):
大宅子
鱼翅
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 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并存的东西 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 纯粹的糟粕
鸦片
烟具
姨太太
文中运用“大宅子”、“鱼翅”、 “鸦片”、“烟枪和烟灯”等当时人们 所熟悉的事物作比方,使如何对待文化 遗产这个抽象问题具体化,深奥道理浅 显化,将怎样“挑选”说得具体形象又 清楚透彻。尤其是对“孱头”、“昏 蛋”、“废物”、“姨太太”等形象的 勾勒,寓意丰富,耐人寻味。
比喻论证的作用?

•阅读第10段,想一想这段的五句话分别能回答什 么问题、设计好问题后请把问题和答案连在一起 读一遍,看看是否通顺,自然。 (我们究竟应当怎样对待文化遗产呢?)总之, 我们要拿来。(应当怎样区别对待呢?)我们 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正确对待文化 遗产有什么积极作用?)那么,主人是新主人, 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什么人有资格拿?) 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辩别,不自私。 (实行“拿来主义”有什么重要性和迫切性?) 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 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拿来主义》作业
所以:我们要
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有思考
有鉴别
有选择
大宅子: 文化遗产(特指旧文化)
放一把火烧光,是“昏蛋”

粤教语文必修4课件:拿来主义

粤教语文必修4课件:拿来主义

【思考】 对“横眉冷对千夫指”,你是怎 样理解的? 【提示】 文中画线部分即思考答案。
基础自主学案

6
课堂互动探究


写作素材积累


知能优化演练

美文佳作欣赏
一、字音 自诩.(xǔ) 吝.啬.(lìn sè) 譬.如(pì) 蹩.进(bié) 国粹.(cuì)
基础自主学案
磕.头(kē) 脑髓.(suǐ) 徘.徊.(pái huái) 玄.虚(xuán) 残羹冷炙.(zhì)
⑤国粹:_原___指___国___家__文___化___中__的___精___华__,_这___里_ 是反语. ⑥脑髓:_脑___筋___,_这__里___指___动__脑___思考. ⑦礼尚往来:_礼___节__上___重___视__,_有___来___有__往___._尚__,_崇__ 尚,重视. ⑧残羹冷炙:_吃___剩__的___饭___菜__,_借___指___权__贵___的___施__舍_ .炙,烤肉. ⑨冠冕堂皇:_很___体___面___,很___气_ 派.
三、词语辨析 (1)何曾·何尝 何曾:用反问语气表示过去未曾发生。 何尝:用反问语气表示过去未曾或并非。 例:生活_何__尝__不是如此?我以一个健康人的方式 在做我自己,可又_何__曾__摆脱过这一切!
(2)自诩·自许 二者都是动词,都是书面语.“自诩”强调自己,夸 大自己的才能,一般用作贬义.“自许”强调自我 称赞,自命,是中性词. 例:王守仁_自__诩___平生所为二件事:一是破山中贼, 即镇压农民和少数民族的起义;二是破心中贼,即 指其创立的“心学”的修养与传播.后被贬职到 庐山天池寺,_自__许__“野人”.
2.资料链接 本文最初发表于1934年6月7日《中华日报》副刊, 署名霍冲。后收入《且介亭杂文》。鲁迅写作该 杂文集中的作品时,居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 界筑路区域。这是被称为“半租界”的地方,故 鲁迅称自己的住所为“且介亭”,即“半租界的 亭子间”(“且”为“租”之右半,“介”为“界 ”之下半)。住在“半租界亭子间”写成的杂文, 故称为《且介亭杂文》。

《拿来主义》课件1-优质公开课-粤教版-必修四-精品PPT

《拿来主义》课件1-优质公开课-粤教版-必修四-精品PPT

明悟: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儿哪儿亮;消极 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想法决定了我们的生 活,有什么样的想法,就有什么样的未来。
自主预习 1.注字音 (1)残羹______ 鸦______片 冷炙______ 脑髓______ 鱼鳍______ 自诩______
吝啬______
譬______如
答案:徘徊 彷徨
(2)冠冕堂皇· 堂而皇之 例如:①“打官腔”指说些官场上的辞令,用 ________的话来应付、推托或责难别人。 ②他有了这个引子,就格外的打点,格外的应酬,不 到半年便放了海关道,______地带了家眷,出京赴任。 解析:冠冕堂皇:侧重指表面庄严体面或光明正大 的样子,实际上并非如此。堂而皇之:形容公开或不加 掩饰,多含贬义,也形容体面或气派大。 答案:①冠冕堂皇 ②堂而皇之
文本资料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 革命家。1918年5月,他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 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其代表作有 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 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且介亭杂文》《坟》 《二心集》《而已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 调集》等,并翻译了俄国作家果戈理的《死魂灵》,前苏联 作家法捷耶夫的《毁灭》等作品。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最初发表在6月7日的《中 华时报》副刊《动向》上,署名霍冲,后由作者编入 《且介亭杂文》。
玄______虚
国粹______
(1)ɡēnɡ/ zhì/ qí/ yā/ suǐ/ xǔ/ sè/ xuán/ cuì /pì
冠 (2) . 未冠 .
孱 . 孱 .

倘 . 徜 .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6拿来主义课件粤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6拿来主义课件粤教版必修4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一、作者视窗
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 本是一个富家子弟,却遭遇了家道中衰的突变;本可有一个 读书求功名的传统人生,却生在了一个社会骤变的时代;本可凭 着“海归”医师的招牌安稳一生,却毅然选择了从文救国的道路; 本可„„
再多的“本可”也只能造就一个庸才,只一个“却”就可成
就一座高峰!
而这些形容词却似乎不足以完全概括出她在演唱会现场摄人心魄
的巨星魅力。
(2)形式· 形势 形式:事物的形状、结构等。形势:①地势(多指从军事角度看);
第二单元——
6
拿来主义
《礼记》曰:“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中华民族崇尚“礼尚往来”,但是近百年来,我们从世界上拿来
了什么?又为世界奉献了什么?
鲁迅先生写这篇文章,旨在唤醒麻木沉睡的国民,阐明对待
本国文化和外来文化遗产的态度。批判送来送去,主张拿来,批
评了种种错误态度,指出要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即“拿来主 义”。占有、挑选、创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才是发展的正道。
斯塔克因此赢得了不少利润。
佳句咀华
鲁迅名言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2.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3.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4.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5.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血。
6.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了。
自主积累
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
《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
《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集 外集拾遗》。
二、写作背景
本文最初发表在《中华时报》的副刊上。 作者写这篇文章时正值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日本帝国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第5课:《拿来主义》课件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第5课:《拿来主义》课件

思考
• 作者要论说的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课文前半部 分写“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 ◎作者要论说的是“拿来主义”,但它是针对历史和 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来的,近代的“闭关主义”必 然导致“现在”的“送去主义”。“送去主义”是 一种有往无来的卖国行径,必然导致国势日弱,被 动挨打,从长远看,将造成亡国灭种。因此,采取 与“送去主义”针锋相对的“拿来主义”就刻不容 缓。“送去主义”和“拿来主义”是一个问题的两 个方面,“破”正是为了“立”。
用一句话概括拿来主义的 做法。 第9段第1句,或第10段第2 句
对待文化遗产 有几种不同的态度? 各有什么表现?其 实质是什么?
三种 孱头 昏蛋 废物
表现
怕被染污,徘徊不敢 孱头- 走进门 逃避主义
勃然大怒,放一把火 昏蛋- 烧光 虚无主义
废物- 欣欣然蹩进卧室,大 吸鸦片 投降主义
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并存的东西
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 纯粹的糟粕
•拿来主义者对大宅
子、鱼翅、鸦片、烟枪 和烟灯、姨太太分别应 取什么态度?课文中哪 句话表现作者的这种主 张?
拿来主义者的态度:
鱼翅——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 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吸收) 鸦片——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 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 (批判地吸收) 烟具——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 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绝大多数应清除) 姨太太——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 (坚决抛弃)
为了促进革命文化的健康发展, 1934 年 前后在左翼文艺队伍中进行了对文艺大 众化和文艺新旧形式等问题的讨论。在 讨论中,有些同志受“左”倾机会主义 路线影响,认为采用旧形式就是机会主 义,类似投降。根据文章内容来看,当 时一些青年看到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 文化侵略,出于爱国主义热情和对国家 民族前途的关心,对一切外国的东西部 有一种恐惧心理。

粤教版必修4 第6课 拿来主义 课件(50张)

粤教版必修4 第6课 拿来主义 课件(50张)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议论文
(2)多音字 冠 冕 . 冠 冠 军 . 大度 . 度 忖度 .
guān

孱 头 . 孱 弱 . 给 与 . 给 给 以 .
cà n chá n jǐ gěi
guà n dù duó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议论文
2.字形辨认 诩xǔ(自诩) 栩 xǔ(栩栩如生) (翊戴) 翊yì 崛jué (崛起) (倔强) 倔jué (挖掘) 掘jué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议论文
◆ 背景呈现 ◆ 本文写于 1934 年 6 月 4 日。当时,日本帝国主义侵占 东北之后,又企图吞占中原地区,但国民党政府却推行“攘 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对外出卖主权,对内实行军事、文化 围剿。在此背景下,各种错误思潮随之泛滥,封建遗老遗少 们叫嚣实行复古主义,国民党御用文人则鼓吹“全盘西化 论”,左翼文化队伍中对文化遗产的问题也颇多分歧。针对 当时背景,鲁迅先生写下了这篇杂文,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 丧权辱国的丑恶行径,阐明了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旗 帜鲜明地提出“拿来主义”这一主张。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议论文
◆ 知识链接 ◆ 杂 文 狭义的杂文指现代散文中以议论和批评为主而又具有 文学意味的一种文体。它是随感录、短评、杂说、闲话、漫 谈、讽刺小品、幽默小品、知识小品、文艺政论等文体的总 称。杂文是短小的文艺性社会评论。它既是说理的,又具有 文学的因素。它短小精悍,以幽默、讽刺的文笔,鞭挞丑恶, 针砭时弊,求索真理,剖析人生。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议论文
4.词义辨误 (1)人们往往认为出于不必要原因而勃然大怒 (√? ×?)只 .... 是一种坏习惯, 但医学专家说, 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心理疾病。 (2)现今一些画作故弄玄虚 (√? ×?),动辄进入哲学层面 .... 追求所谓深邃,极端者还偏好弄些病态形象,把中国人画成 愚昧、丑陋的形象。这不是美术,这是丑术。 (3)2013 年 5 月 31 日,发生在湖南浏阳安全生产宣讲会的情 形却有些讽刺意味,也令人悲愤:台上,安监部门官员冠冕 .. 堂皇 (√? .. ×?)地劝诫企业负责人履行责任;台下,不少 人却缩在座位里玩游戏或者干脆仰头大睡。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课《拿来主义》ppt课件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课《拿来主义》ppt课件

06
教师总结与课程评价
教师对《拿来主义》课程的总结与回顾
02
01
03
课程内容回顾
本文主要讲述了“拿来主义”的思想及其在当今社会 的意义。
通过学习,学生应能理解“拿来主义”的内涵,并能 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一思想。
教师对《拿来主义》课程的总结与回顾
重点
理解“拿来主义”的内涵及其在 当今社会的应用。
“抛来”“抛给”“送来”的区别与联系
这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词在文中都有“给予”的意思,但它们的语义轻重不同,需仔细辨析。
《拿来主义》中的难点问题解析
01
总结词
难以理解或容易产生歧义的问题
02
如何理解“送去主义”的实质和危害
送去主义是一种媚外卖国的思想,其危害在于导致国家文化的流失和被
外国文化同化。
03
“拿来主义”与“送去主义”的对比
精华,去其糟粕。
反对盲目排外和全盘西化
03
文章反对盲目排外和全盘西化的错误做法,认为这两种做法都
会导致本民族文化的丧失。
03
课文重点难点解析
《拿来主义》中的重点词句解析
总结词
重要词语和句子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拿来主义”的含义
指对于外国文化应该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既不盲目崇拜,也不全盘否定 。
文化背景
当时的中国文化界,存在着严重的“闭关自守”和“盲目排外” 两种倾向。鲁迅认为,这两种倾向都严重阻碍了中国文化的进步 和发展。因此,他主张“拿来主义”,即以开放的心态和批判的 精神,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同时保持对本国文化的自信和 自尊。
《拿来主义》的作者介绍
•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他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家之一,被誉为“民族魂”。他的 小说、散文、随笔、翻译及长篇小说都有深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第1—4段):揭露批判“送去主 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 第二部分(第5—9段):阐明“拿来主义” 的基本观点,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 的错误倾向。 第三部分(第10段):总结全文,指出实行 “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识和品质,以 及“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 要意义。
◎4、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来揭露国民党政府 实行“送去主义”的媚外丑态的?
)头 )
国粹( ) 蹩( )进
残羹( )冷炙( )
冠( )冕( )堂皇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拿来主义》 教学课 件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拿来主义》 教学课 件
脑髓(suǐ) 孱(càn)头 自诩(xǔ) 吝啬(lìn sè) 国粹(cuì) 蹩(bié)进 残羹(gēng)冷炙(zhì) 冠(guān)冕( miǎn)堂皇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拿来主义》 教学课 件
纪念鲁迅的对联
❖ 【陈毅挽】要打巴儿落水狗临死也不宽恕懂 得进退攻守岂仅文坛闯将 ;莫作空头文学家 一生最恨帮闲敢于喜笑怒骂不愧思想权威
❖ 【蔡元培挽】著作最谨严岂徒中国小说史; 遗言犹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
❖ 【郭沫若挽】 ❖ 方悬四月,迭坠双星,东亚西欧同殒泪; ❖ 钦诵二心,憾无一面,南天北地遍招魂。
❖ “先送”古董到巴黎展览,“不知后事如何”,即 有去无回,这是媚外的可耻行径;
❖ 几位“大师”捧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 挂过去。“捧”何其郑重、恭敬,巴结讨好之媚态 可掬;“一路的挂”,何其卖力,何其寒伧可笑; “发扬国光”,反语,讽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 “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 义’……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用这种方 式来显示一点进步,多么可怜,暗示“学艺”上的 东西已经相当贫乏。
拿来主义
鲁迅
写作背景
❖ 清朝政府开始实行“闭关主义”,结果处 处落后挨打;鸦片战争以后,清朝政府、 北洋军阀和国民党反动政府又奉行卖国政 策即“送去主义” 。
❖ 当时在文化工作者中间,在对待外国文化 问题上,存在两种错误认识,概括起来, 就是“全盘否定”(实质是“闭关主义”) 和“全盘西化” (实质是错误的“拿来主 义”) 。
主要作品: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坟》《热风》《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 《伪自由书》《准风月谈》《南腔北调集》《花边文学》 《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 集》《且介亭杂文末编》
《且介亭杂文》缘起: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 帝国主义越界筑路的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鲁 迅先生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愤懑。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拿来主义》 教学课 件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拿来主义》 教学课 件
❖ 【斯若挽】 纪念鲁迅的对联
❖ 译著尚未成书,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吶喊;先生 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 【唐弢挽】 ❖ 痛不哭、苦不哭、屈辱不哭,今年诚何年,四个月
前流过两行泪,又谁料,这番重为先生湿 ❖ 言可传、行可传、牙眼可传,斯老真大老,三十载
◎后面5段,论证 “拿来主义”(是什么,为 什么及怎么样实行“拿来主义”)。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拿来主义》 教学课 件
闭关主义 特点
表一
送去主义
实质
利弊
拿来主义
闭关主义 特点 不送不拿
实质
表一
送去主义 只送不拿
拿来主义 送去之外 还得拿来
利弊
闭关主义 特点 不送不拿
实质 惧外、排外
利弊
表一
送去主义 只送不拿
媚外、卖国
拿来主义 送去之外 还得拿来
爱国 和平交往
闭关主义 特点 不送不拿
实质 惧外、排外
利 丧权辱国 弊 割地赔款
表一
送去主义 只送不拿
媚外、卖国
文化堕落 主权丧尽 贻害子孙
拿来主义 送去之外 还得拿来
❖ 3、作者要论说的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课 文前半部分写“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
来打出一条路,待吩咐,此贵端赖后死肩 ❖ 【日本挚友佐藤村夫挽】 ❖ 有名作,有群众,有青年,先生未死; ❖ 不做官,不爱钱,不变节,是我导师。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拿来主义》 教学课 件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拿来主义》 教学课 件
鲁 迅 全 身 像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拿来主义》 教学课 件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拿来主义》 教学课 件
留 学 日 本 时 的 鲁 迅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拿来主义》 教学课 件
1925年5月时的鲁迅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拿来主义》 教学课 件
鲁迅一家(鲁迅、 许广平、周海婴)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拿来主义》 教学课 件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拿来主义》 教学课 件
基础巩固——注音
脑髓( 自诩(
) 孱( ) 吝啬(
◎这样写更有现实意义和论述的针对性。 “送去主义”和“拿来主义”是一个问题的 两个方面,“破”正是为了“立”(批判 “送去主义”正是为了论证“拿来主义” )。 两者构成对比,突出了“拿来主义”的正确 性、唯一性和必要性。
闭关主义 (排外)

送去主义 (媚外)
拿来主义
先破后立
论证思路
小结:文章结构
❖ 针对这些错误认识,鲁迅提出了“拿来主 义”的口号,阐明了对待外国文化的正确 态度。
作者介绍: 鲁迅:
(1881-1936)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 人,字豫才,鲁迅是笔名。1898年离家到南京学习,1902 年留学日本,1909年回国,1918年5月发表《狂人日记》, 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础。
❖ 作者讽刺批判的锋芒不是对着几位艺术家,而是指 向卖国媚外的反动当局及其御用文人,字里行间充 满着憎恶和鄙视。
◎5、一味奉行“送去主义”会产生什么严重后
果及危害? ❖ 作者以尼采自诩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拿来主义》 教学课 件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拿来主义》 教学课 件
❖ 1、课文的第5段在文思章考中起什么作用?
◎第5段是过渡段,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简要说说:前面4段讲的什么问题?后面5 段讲的什么问题?
◎前面4段,揭示“闭关主义”“送去主义”及 “送来主义”的危险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