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孕产妇健康管理
社区卫生工作者的孕产妇健康管理工作

社区卫生工作者的孕产妇健康管理工作社区卫生工作者是基层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承担着社区居民的健康管理工作。
其中,对于孕产妇的健康管理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社区卫生工作者在孕产妇健康管理工作中的职责和方法。
一、了解孕产妇的背景信息在开展孕产妇健康管理工作之前,社区卫生工作者需要充分了解孕产妇的背景信息。
他们可以通过与孕产妇进行面谈或者是查阅相关的病历和资料来了解其基本情况,包括孕期、分娩方式、生育历史、既往病史等。
仔细了解这些信息可以帮助社区卫生工作者制定切实有效的健康管理方案。
二、进行健康评估和风险筛查为了保障孕产妇的健康,社区卫生工作者需要对其进行综合评估和风险筛查。
他们可以通过量血压、测血糖、抽血检查等方法来评估孕产妇的健康状况,并查找潜在的风险因素。
例如,他们可以对孕产妇进行产前筛查,检测孕妇是否携带染色体异常等遗传因素。
通过这些评估和筛查,社区卫生工作者可以及早发现并处理孕产妇的健康问题,降低孕产妇和胎儿的健康风险。
三、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计划针对不同的孕产妇,社区卫生工作者需要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计划。
这个计划应该根据孕产妇的身体状况和需求来设计,其中包括定期产检、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心理支持等方面。
比如,对于高龄孕妇,社区卫生工作者可以加强关于孕期营养、体重控制和胎儿发育的教育,以及提供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
通过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计划,社区卫生工作者可以促进孕产妇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四、提供相关健康教育和指导除了制定健康管理计划,社区卫生工作者还需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和指导。
他们可以组织孕产妇培训班、讲座或者座谈会,向孕产妇传授一些孕期保健知识,例如胎教、产后恢复等。
此外,社区卫生工作者还需向孕产妇提供合理的饮食指导,推广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并帮助孕产妇解答相关问题。
通过提供健康教育和指导,社区卫生工作者可以增强孕产妇的健康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五、建立有效的医疗协作机制社区卫生工作者虽然在孕产妇健康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面对一些复杂的情况,他们需要借助医疗协作机制来提供更专业的支持。
了解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孕产妇健康管理

了解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孕产妇健康管理1.服务对象辖区内常住孕产妇。
即:在辖区居住半年以上的户籍和非户籍孕产妇;孕产妇是指从怀孕开始到产后42天这时期的妇女。
2.孕早期健康管理的服务对象是指哪些人?是指怀孕13周前的妇女,即指怀孕12周+6天(12+6)前的妇女。
3.对孕早期妇女健康评估内容包括哪些?(1)询问既往史、家族史、个人史等;(2)观察体态、精神等;(3)进行一般体检、妇科检查;(4)血常规、尿常规、血型、肝功能、肾功能、乙型肝炎。
有条件的地区建议进行血糖、阴道分泌物、梅毒血清学试验、HIV抗体检测等实验室检查。
(5)开展个人卫生、心理和营养保健的指导,特别强调避免导致胎儿畸形的因素和疾病对胚胎的不良影响,进行产前筛查和诊断的宣传告知。
根据检查的结果,填写第一次的产前随访记录表。
如果发现孕妇有妊娠问题或严重并发症,医生会及时将其转到上级医疗卫生机构诊治。
4.孕早期保健指导内容包括哪些?(1)开展孕早期生活方式、心理和营养保健指导;(2)强调避免致畸因素和疾病对胚胎的不良影响;(3)告知和督促孕妇进行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
5.《孕产妇保健手册》包括哪些内容?包括孕产妇的基本信息、既往史、家族史、个人史及一般的体检,包括妇科检查和血常规、尿常规、血型、肝肾功能、乙型肝炎检查,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进行血糖、阴道分泌物、梅毒血清学试验、艾滋病(HIV)抗体检测等实验室检查。
6.孕中期保健指导内容包括哪些?怀孕13~27周为孕中期。
在16~20周、21~24周,医生做2次随访。
对孕妇健康和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评估和指导。
(1)进行询问、观察、一般体格检查、产科检查、实验室检查;(2)对孕妇健康和胎儿的生长发育状况进行评估;(3)识别需要做产前诊断和需要转诊的高危重点孕妇。
对未发现异常的孕妇进行相应的指导和出生缺陷的健康教育。
对发现异常或有高危征象的孕妇,立即将其转到妇幼保健院进行高危管理。
7.孕晚期保健指导内容包括哪些?(1)孕产妇自我监护方法;(2)促进自然分娩;(3)母乳喂养;(4)孕期并发症、合并症防治。
社区卫生工作者的工作孕产妇健康管理

社区卫生工作者的工作孕产妇健康管理社区卫生工作者的工作:孕产妇健康管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孕产妇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社区卫生工作者在保障孕产妇健康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社区卫生工作者在孕产妇健康管理中的职责和工作内容。
一、孕产妇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孕产妇健康管理是社区卫生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孕产妇的身体特点和生理变化,决定了她们在孕期、产期和产后需要特殊的关怀和管理。
良好的孕产妇健康管理可以保障母婴安全,预防妊娠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孕产妇的生育健康水平。
二、社区卫生工作者的职责1. 孕产妇信息登记与筛查社区卫生工作者负责孕产妇信息的登记和筛查工作。
对于每一名孕妇,社区卫生工作者需要详细了解她的基本信息、生活习惯和既往病史等,以便为她们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
同时,社区卫生工作者还需进行孕产妇的常规检查和风险评估,筛查出可能存在的妊娠高危因素,并及时进行干预和处理。
2. 孕产妇健康指导与咨询社区卫生工作者需要为孕产妇提供健康指导与咨询服务。
从孕前到产后,他们会向孕产妇提供科学的孕期保健知识,如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心理调适等方面的指导。
此外,社区卫生工作者还会根据孕产妇的特殊情况,提供相关的健康咨询,解答孕产妇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困惑。
3. 孕产妇监测与干预社区卫生工作者需要进行孕产妇的长期监测与干预工作。
他们会定期进行孕妇的孕期检查,包括血压、体重、子宫大小等指标的监测。
同时,社区卫生工作者还会通过定期随访,了解孕产妇在孕期、产期和产后的身体变化和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4. 孕产妇团队协作与转诊社区卫生工作者在孕产妇管理中还需要与其他医疗机构和相关专家进行团队协作与转诊。
对于发现的高危妊娠和并发症,社区卫生工作者会及时将孕产妇转诊至二级或三级医院,由专业医护团队进行进一步治疗和管理。
三、孕产妇健康管理工作的挑战与对策虽然孕产妇健康管理工作非常重要,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社区卫生工作者如何进行孕产妇健康管理和护理

社区卫生工作者如何进行孕产妇健康管理和护理孕产妇健康管理和护理是社区卫生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全面推进妇幼保健服务的背景下,社区卫生工作者需要了解孕产妇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提供全面、科学的健康管理和护理服务。
本文将探讨社区卫生工作者在孕产妇健康管理和护理中的职责和方法,并提供相应建议。
一、孕产妇健康管理1.建立健康档案社区卫生工作者应在孕妇第一次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时建立孕妇健康档案。
档案应包含个人信息、妊娠情况、疾病史、过敏史和遗传史等内容。
定期更新档案,及时记录孕妇的体格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等检查结果。
2.开展健康教育社区卫生工作者应定期开展孕产妇健康教育活动,宣传孕期营养、孕期保健和常见妊娠并发症的预防。
加强孕妇对宫内发育的认识,提醒她们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通过多种途径,如讲座、宣传栏和宣传册等向孕产妇传递健康知识。
3.监测孕期情况社区卫生工作者应每月对孕产妇进行一次体格检查,包括血压、尿常规、体重以及胎儿的心率等指标的监测。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如贫血、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等,并推荐有需要的妇婴保健机构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二、孕产妇健康护理1.心理护理社区卫生工作者应关注孕产妇的心理变化,特别是怀孕期间常见的焦虑、抑郁和恐惧等情绪。
他们可以通过倾听、谈心和心理干预等方式为孕产妇提供心理支持。
同时,也应鼓励孕产妇与家人和社区群体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增强她们的社会支持系统。
2.营养护理社区卫生工作者应指导孕产妇合理膳食,保证营养的摄入。
对于存在贫血等问题的孕产妇,应特别关注铁、叶酸、维生素B12等营养素的补充。
定期评估孕产妇的营养状况,及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以确保母婴健康。
3.产前及产后护理社区卫生工作者应提供关于孕妇分娩准备和产后护理的指导。
对于即将分娩的孕产妇,应解答她们的疑问并提供相应的知识。
对于已经分娩的产妇,应关注她们的伤口恢复、乳房护理以及产后心理调适等情况。
结语孕产妇的健康管理和护理是社区卫生工作者的重要责任。
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规范(新版)

一、服务对象辖区内常住的孕产妇。
二、服务内容(一)孕早期健康管理孕13 周前为孕妇建立《母子健康手册》,并进行第 1 次产前检查。
1.进行孕早期健康教育和指导。
2.孕 13 周前由孕妇居住地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母子健康手册》。
3.孕妇健康状况评估:问询既往史、家族史、个人史等,观察体态、精神等,并进行普通体检、妇科检查和血常规、尿常规、血型、肝功能、肾功能、乙型肝炎,有条件的地区建议进行血糖、阴道分泌物、梅毒血清学试验、 HIV 抗体检测等实验室检查。
4.开展孕早期生活方式、心理和营养保健指导,特殊要强调避免致畸因素和疾病对胚胎的不良影响,同时告知和催促孕妇进行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
5.根据检查结果填写第 1 次产前检查服务记录表,对具有妊娠危(wei)险因素和可能有妊娠禁忌症或者严重并发症的孕妇,及时转诊到上级医疗卫生机构,并在 2 周内随访转诊结果。
(二)孕中期健康管理1.进行孕中期(孕 16~20 周、 21~24 周各一次)健康教育和指导。
2.孕妇健康状况评估:通过问询、观察、普通体格检查、产科检查、实验室检查对孕妇健康和胎儿的生长发育状况进行评估,识别需要做产前诊断和需要转诊的高危重点孕妇。
3.对未发现异常的孕妇,除了进行孕期的生活方式、心理、运动和营养指导外,还应告知和催促孕妇进行预防出生缺陷的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
4.对发现有异常的孕妇,要及时转至上级医疗卫生机构。
浮现危(wei)险征兆的孕妇,要即将转上级医疗卫生机构,并在 2 周内随访转诊结果。
(三)孕晚期健康管理1.进行孕晚期(孕 28~36 周、 37~40 周各一次)健康教育和指导。
2.开展孕产妇自我监护方法、促进自然分娩、母乳喂养以及孕期并发症、合并症防治指导。
3.对随访中发现的高危孕妇应根据就诊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议催促其酌情增加随访次数。
随访中若发现有高危情况,建议其及时转诊。
(四)产后访视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在收到分娩医院转来的产妇分娩信息后应于产妇出院后 1 周内到产妇家中进行产后访视,进行产褥期健康管理,加强母乳喂养和新生儿护理指导,同时进行新生儿访视。
社区卫生工作者的孕产妇健康管理

社区卫生工作者的孕产妇健康管理社区卫生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负责为社区居民提供全面的健康管理服务,其中包括对孕产妇的关怀和辅导。
孕产妇的健康管理至关重要,可以帮助她们度过孕期和产后期的身体和心理变化,并确保母婴的健康。
一、早期孕产妇健康管理在孕产妇怀孕早期,社区卫生工作者应提供以下服务:1. 孕妇健康教育:向孕妇提供关于怀孕期间的饮食、营养、运动和生活方式的指导,以确保她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2. 产前体检:帮助孕妇进行产前体检,监测孕妇的体重、血压、血糖和其他生理指标,以及胎儿的发育情况。
3. 孕期妊娠反应缓解:对于孕妇出现的孕吐、疲劳等不适症状,提供相应的缓解措施和建议。
4. 孕妇心理支持:了解孕妇的情绪变化并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帮助她们应对焦虑、紧张和情绪波动等问题。
二、产前期孕产妇健康管理在孕产妇进入产前期时,社区卫生工作者需要提供以下服务:1. 产前检查和孕期监护:进行详细的产前检查,监测孕妇和胎儿的状态,包括监测子宫收缩情况、胎动频率等,并随时关注孕妇的健康状况。
2. 分娩准备指导:向孕妇提供分娩准备的指导,包括分娩过程的了解、麻醉方法的介绍、产后护理等方面的知识。
3. 预防孕产妇并发症:对于产前高血压、妊娠糖尿病等常见的孕产妇并发症,进行早期发现和介入,提供相应的健康管理和指导。
4. 助产知识传授:向孕妇提供有关分娩过程中的呼吸法、产后恢复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孕妇增强分娩的信心和准备。
三、产后期孕产妇健康管理在孕产妇进入产后期后,社区卫生工作者应提供以下服务:1. 产后恢复指导:向产妇提供产后恢复的指导,包括腹肌运动、乳房护理、饮食调理等方面的知识,促进产后身体的恢复。
2. 产后抑郁筛查:定期进行产后抑郁筛查,及早发现和干预产妇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
3. 母乳喂养支持:提供关于母乳喂养的知识和技巧,支持产妇进行母乳喂养,解答产妇在喂养过程中的问题和困惑。
4. 定期随访:定期与产妇沟通和随访,了解她们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及时解答问题和提供帮助。
社区孕产妇健康管理工作计划

一、前言孕产妇健康管理是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妇女儿童的健康和家庭的幸福。
为提高社区孕产妇的健康水平,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保障母婴安全,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1. 提高孕产妇健康知识普及率,增强孕产妇自我保健意识。
2. 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减少孕产妇并发症发生率。
3. 提升社区孕产妇保健服务质量,确保母婴安全。
4. 建立健全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实现孕产妇健康管理全程覆盖。
三、工作内容1. 宣传教育(1)定期开展孕产妇健康知识讲座,邀请专家为孕产妇提供孕期保健、分娩知识、产后康复等方面的指导。
(2)利用社区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普及孕产妇保健知识,提高孕产妇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度。
(3)开展“孕产妇健康知识竞赛”等活动,激发孕产妇学习健康知识的兴趣。
2. 孕期保健(1)为孕产妇提供免费孕检服务,确保孕产妇及时了解自身健康状况。
(2)对孕产妇进行孕期营养、心理、运动等方面的指导,降低孕期并发症风险。
(3)定期开展孕期访视,了解孕产妇及胎儿健康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干预。
3. 分娩及产后康复(1)协助孕产妇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提供产前咨询和分娩指导。
(2)产后访视,关注孕产妇及新生儿健康状况,指导孕产妇进行产后康复。
(3)开展母乳喂养知识培训,提高孕产妇母乳喂养率。
4. 高危孕产妇管理(1)对高危孕产妇进行重点管理,定期进行随访和评估。
(2)制定高危孕产妇应急预案,确保母婴安全。
(3)加强与医疗机构的沟通协作,为高危孕产妇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治。
5. 信息管理(1)建立孕产妇健康档案,实现孕产妇健康管理全程信息化。
(2)定期对孕产妇健康管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四、工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孕产妇健康管理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
2.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社区工作人员孕产妇健康管理业务水平。
3. 加大经费投入,确保孕产妇健康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4. 加强与医疗机构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孕产妇保健服务质量。
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项目(三版)

母乳喂养指导:帮助掌握母乳喂养技能,树立信心。 营养指导:增加鱼、禽、蛋、瘦肉和海产品的摄入,适当增饮奶类,多
喝汤水,食物要多样化,不过量等。 心理指导:多给予关爱,及时了解和解决产妇在哺育新生儿时的问题和
困难。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度运动。 个人卫生指导:要注意皮肤的清洁、会阴部清洁,要注意口腔卫生。洗
2023/4/14
胎动监护 方法:孕妇应在每天早晨、中午、晚上固定一个时间,分别数 3次胎动,每次数1h,3次的胎动数相加再乘4,即为12h胎动。 判断:若胎动计数>30次/12h为正常,<20次/12h说明胎动异 常,<10次/12h提示胎儿缺氧。或胎动计数≥3次/小时(≥6次 /2小时)为正常 ,<3次/小时 (<6次/2小时)为胎动异常。或胎动数 减少50%、胎动幅度明显减弱、或胎动频繁 之后忽然减少均提示为胎儿缺氧可能
2023/4/14
2.建立《母子健康手册》
2023/4/14
3.孕妇健康状况评估
询问(本次妊娠情况 、既往史、月经情况、预产期推 算、生育史、夫妻双方家族史和遗传病史、不良因素暴 露史 、个人嗜好)
观察( 面色是否苍白、巩膜有无黄染、体态和 步态、 发育及营养状况、精神状态(饱满、萎靡)、心 理 (焦虑、抑郁))
• 询问一般情况,有无头晕、疲乏等异常情况,询问哺乳情况, 乳汁量是否充足,询问饮食、睡眠、二便情况。
2023/4/14
观察
• 产妇精神状态、情绪(有无淡漠、焦虑等)、面色 • 恶露(颜色、量、异味)
检查
• 测量体温、血压、脉搏 • 检查乳房和乳头有无红、肿、硬结或异常隆起 • 检查子宫复旧,了解子宫底高度,有无压痛 • 查看伤口愈合情况,有无红肿、疼痛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 区 家 庭 访 视
级在产 医社后 院区健 )(康 异检 常查 在正 上常
*
*
社区在各期工作中主要的任务
做好基本保健
及早发现问题
基本保健的内容
一般检查:病史、身体检查、妇科检查、实
验室检查 保健指导:一般卫生保健,心理,营养,丈
夫、家庭、社会支持
及早发现问题
通过掌握孕产妇常见并发症和合并症的表现特
9周后至分娩称为胎儿
12周时所有内脏器官形成,四肢长出
早孕诊断技术
1、根据停经史,推算预产期和孕周 2、妇科检查 3、尿妊娠试验 4、B超检查(有条件和必要时进行)
预产期的计算方法
自末次月经开始之日起,月份减去3或加上9, 日期加上7;例如:末次月经是2006年7月1日, 月份减3等于4,日期加7等于8,孕妇的预产期是 2007年4月8日
孕晚期的特点
孕32周起,头与身体比例与足月儿相仿
体重增长明显
36 周后,常出现尿频及尿失禁;胃部不适及 气急会减轻 乳房丰满,挤压时有少量乳汁溢出
产前保健服务
一、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 二、从单纯的医疗处理到生理、心理、社会的全 面支持 三、以保健为前提,以教育、信息、咨询为主, 提高孕产妇的自我保健能力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6.9.22
目录
社区孕产妇健康管理流程 孕前保健 产前保健 产后访视
产后42天健康检查
社区孕产妇健康管理流程
社区健康管理工作流程图
对 象
和 准 新(备 婚已生 夫婚育 未 妇 的 )育夫 妇 孕 前 ( 半 年 前 ) 早 孕 ( 孕 周 )
孕 周
孕
孕 分 娩
周
周
产 褥 期 内( )出 院 天 7
分类
未发现问题 的孕妇
唐氏筛查知情选择 者 有产前诊断指征者 发现有问题的孕妇 体重和宫高增长过 快;腹痛,不规则宫 缩 ; 阴道出血 ; 日常 体力活动 即出现疲 劳、心慌、气急;上 腹痛肝功能异常;高 血压、水肿、蛋白 尿;皮肤瘙痒、轻度 黄疸 出现危急征象的孕妇
胎动不正常或消失 阴道大出血或伴休克 胸闷、气急、不能平卧 上腹痛或伴黄疸 高血压伴头昏眼花 视物不清 、无原因的恶 心或咳嗽、抽搐和昏迷
孕早期常见的并发症
1、妊娠剧吐 2、流产 3、宫外孕
孕早期需注意的合并症
心、肝、肾等主要脏器疾病
孕早期保健一般指导
避免环境中不良因素对胚胎的影响
孕早期应注意哪些
二、卫生保健
1. 注意个人卫生 2. 洗澡应采用淋浴,不宜盆浴 3. 注意口腔卫生与保健 4. 注意休息 5. 有异常情况,应当马上到医院检查 6. 有主要脏器疾病或病史者,应早转院全面检查
产前检查的次数以5次为宜
第一次 〈12周
第二次 16~20周
第三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四次 第五次
21~24周
28~36周 37~40周
孕中、晚期保健服务
时间:孕妇在孕16~20周、21~24周去社区 卫 生服务机构接受孕中期的两次产前保健服务 服务内容与方式:通过询问、观察、产科检查 、实验室检查,对孕妇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分类
征和危急征象 通过询问、观察和检查,及早发现问题,及时 转院
《孕产妇健康档案》
孕产妇的基本情况
初筛分类表
产前检查及指导记录表
产后访视记录表 产后检查记录
社区孕产妇健康信息管理
孕产妇健康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是孕产妇保
健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信息收集、报告必须有严密的管理工作制度,才
建立健康生活方式 调整避孕措施 叶酸补充指导
口腔检查与矫治牙病
指导有关疫苗接种
孕前保健指导-2
孕前营养指导
营养评估
营养指导 孕前心理保健指导 丈夫参与和家庭社会支持
第一次产前保健服务
孕早期的特点
怀孕的最初12周内(孕早期)
6周时形成脑、脊柱及中枢神经系统
8周时面部已能辨认五官
能保证它的准确性、完整性和科学性
《社区孕产妇保健服务登记本》
登记本按预产期分页,登记时填写在相应月份中
填写基本信息、孕期保健服务、转院和随访、产
后家庭访视以及健康产后检查,都必须及时登记
在相关项内
登记本的健康管理指导作用:可以通过翻阅登记
本了解孕产妇的各个时期健康管理的落实情况
孕前保健
孕前保健内容
孕前一般检查和健康评估 分类和处理
保健指导
评估分类依据
年龄>35岁 有不良因素暴露史 本人有不良生育史 双方有遗传病或家族史 体格检查或妇科检查发现异常的
分类处理
对未发现问题的妇女
进行孕前保健指导
对发现有问题的妇女转至上级医院的
孕前咨询门诊
遗传咨询门诊
或有关专科门诊
孕前保健指导-1
第二、三次产前保健服务流程图
评估
第二次产前保健 服务(孕16-20周) 询问 生理、心理情况 有无异常感觉及 特殊情况 了解胎动出现时 间 观察 体态、步态、营 养、精神状态 腹部大小、形状 一般体检和产 科检查 测体重、量血压 测量宫高、听胎 心 实验室检查 尿蛋白 识别需要作产 前筛查和产前诊 断的孕妇 必要时作心理 量表测定
产 褥 期 结 束
16-20
20-24
28-40
12
保 健 服 务
社 区 健 康 教 育
社 区 孕 前 保 健 服 务
产 前社 保区 健第 一 服 务次
产 前社 保区 健第 二 服 务次
产 前社 保区 健第 三 服 务次
生 服 务 机 构
上 级 医 院 或 社 区 卫
分生 娩服 务 机 构
上 级 医 院 或 社 住区 院卫
妇科检查早孕征象
宫颈呈紫蓝色而柔软,子宫随妊娠月份的增 加而增大变软,其前后径增加明显而呈球形。子 宫峡部更加柔软,以致在检查时感到子宫颈似与 宫体分离,称为黑格征
测量血压
孕12周前测得的血压可作为基础血压,对日后随
访血压有参考意义 虽然基础血压升高30/15mmHg已不作为诊断妊 娠高血压疾病的依据,但从保健角度要加强注意
孕早期营养指导
1. 不喝或少喝含酒精饮料
2. 食物清淡爽口、烹调多样化 3. 少量多餐 4. 摄入容易消化食物
孕早期心理保健指导
孕早期常见的心理问题
1. 过分担心
2. 妊娠反应而致的焦虑
3. 紧张不安
社区医护人员在服务中给予相应的
关心与支持
第二、三次产前保健服务
孕中期的特点
由于胎儿的生长发育,腹部隆起,出现妊娠纹 乳头及乳晕皮肤颜色变黑,乳房增大 孕18-20周经腹壁可听到胎心音 孕20周开始自觉胎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