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印象教学案例设计
石窟艺术试讲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了解石窟艺术的起源、发展及代表性作品。
- 掌握石窟艺术的基本分类、特点及其艺术价值。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对石窟艺术的直观感知能力。
- 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分析、比较、评价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 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 理解石窟艺术的起源、发展及其代表性作品。
- 掌握石窟艺术的基本分类、特点及其艺术价值。
2. 难点:- 分析石窟艺术在历史、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价值。
三、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 小组讨论法- 多媒体教学法- 实地考察法四、教学准备- 教材、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实地考察地点的安排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石窟艺术?它有什么特点?2. 教师简要介绍石窟艺术的起源、发展及其在我国历史中的地位。
(二)知识讲解1. 石窟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介绍石窟艺术的起源、发展历程,重点讲解石窟艺术在各个时期的代表性作品。
2. 石窟艺术的基本分类:- 根据石窟艺术的题材、风格、技法等进行分类,如佛教石窟、道教石窟、摩崖石刻等。
3. 石窟艺术的特点:- 从造型、构图、色彩、题材等方面分析石窟艺术的特点。
(三)案例分析1. 选择代表性的石窟艺术作品,如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引导学生分析其艺术价值。
2.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实地考察1. 安排学生参观石窟艺术遗址,如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等。
2. 在实地考察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石窟艺术的特点,并拍摄照片或视频。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石窟艺术的基本知识,强调其在我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
2. 学生分享实地考察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文化遗产。
六、课后作业1. 撰写一篇关于石窟艺术的调查报告。
教案四大石窟

教案四大石窟教案标题:教案四大石窟教案目标:1. 了解中国四大石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2. 探索石窟艺术的特点和艺术价值;3. 培养学生欣赏和评价艺术作品的能力;4. 提高学生的研究和表达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中国四大石窟(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大足石刻)的外观和一些代表性艺术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向学生介绍石窟的概念和历史背景,解释石窟艺术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主体活动: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石窟进行深入研究。
每个小组需要了解所选择石窟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建筑结构和艺术特点等方面的信息。
4.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所选择的石窟的研究成果,包括图片、文字介绍和相关资料等。
其他学生可以提问和讨论。
5. 艺术欣赏:通过展示石窟中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和欣赏,讨论作品的构图、线条、色彩和主题等方面的特点。
6. 艺术评价:引导学生对石窟艺术作品进行评价,讨论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观点和理由进行讨论和辩论。
总结活动:7. 总结讨论:回顾学生的学习成果,总结四大石窟的共同特点和独特之处。
8. 个人反思:要求学生写下他们对石窟艺术的个人感受和认识,以及他们在研究和讨论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教案评估:- 学生小组展示的研究成果和讨论表现;- 学生在艺术欣赏和评价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学生个人反思的内容和思考深度。
教案扩展: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石窟或艺术展览,进一步感受和了解石窟艺术;2. 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比较中国四大石窟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石窟艺术,探讨其异同和影响;3.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亲自参与石窟保护和修复工作,增强对石窟文化的认同和责任感。
第二课堂教学设计5

三、学生谈视频欣赏后的感受
四、本课小结
第二课堂教学设计5
教学
目标
通过介绍及观看山西云冈石窟的视频资料,了解它的概况及历史。
教学
内容
山西云冈石窟
教学
准备
关பைடு நூலகம்山西云冈石窟的视频资料
教
学
过
程
一、山西云冈石窟的概况
山西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麓,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三大石窟群之一,也是世界闻明的艺术宝库。因石窟建在武周山麓,而其最高处名云冈,故取名为云冈石窟。现存洞窟53个,石雕造像5万1千余尊。大佛最高者17米,最小者仅几厘米。武周山南崖,东西伸展一公里,云冈石窟的佛龛,象蜂窝密布,大、中、小窟疏密有致地嵌贴在云冈半腰。这里石佛聚会,石人、石马、石刻,浮雕群集,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石雕群之一。云冈石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始建于公元453年(北魏兴安二年),由当时的佛教高僧昙曜奉旨开凿。大部分完成于公元495年,历时40余年,加上其余小窟,先后近50年时间。参加开凿人数,多达四万余人,连当时的狮子国(斯里兰卡)的佛教徒,也参与了这一举世闻名的艺术创作。
石窟艺术试讲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石窟艺术的起源、发展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 认识石窟艺术的主要类型和代表作品。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 增强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石窟艺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石窟艺术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 认识石窟艺术的主要类型和代表作品。
2. 教学难点:- 分析石窟艺术中的宗教、文化内涵。
- 理解石窟艺术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情境导入:- 展示石窟艺术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其独特魅力。
2. 问题导入:-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美丽的壁画和雕塑出自哪里吗?它们背后又有哪些故事呢?”(二)新课讲授1. 石窟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介绍石窟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重点讲解石窟艺术的形成背景和主要特点。
2. 石窟艺术的主要类型:- 以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为代表,介绍石窟艺术的主要类型,如佛教石窟、道教石窟、儒教石窟等。
3. 代表作品分析:- 以莫高窟的《西方净土变》为例,分析石窟艺术中的宗教、文化内涵。
4. 石窟艺术的影响:- 讲解石窟艺术对后世的影响,如对雕塑、绘画、建筑等领域的影响。
(三)课堂活动1.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石窟艺术的特点和代表作品,分享自己的见解。
2. 绘画创作:- 让学生以石窟艺术为题材,进行绘画创作,表达自己对石窟艺术的感受。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总结:- 总结石窟艺术的起源、发展、特点和代表作品。
2. 拓展延伸:- 鼓励学生课后参观石窟艺术遗址,进一步了解石窟艺术。
四、板书设计1. 石窟艺术概述- 起源与发展- 主要类型- 代表作品- 影响五、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石窟艺术的起源、发展、特点和代表作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云冈石窟的教案

云冈石窟的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云冈石窟的历史与文化教案目标:1. 了解云冈石窟的历史背景、地理位置以及其在中国艺术史上的重要性。
2. 探索云冈石窟中的艺术特点、雕刻技法以及文化内涵。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创造力。
4.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展示一些云冈石窟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描述这些图片中的内容和特点。
2. 提问:你们对云冈石窟了解多少?你们对这些石窟的艺术和文化有什么想法?知识讲解:3. 介绍云冈石窟的历史背景和地理位置,包括其建造的时期、目的以及所处的地理环境。
4. 解释云冈石窟在中国艺术史上的重要性,包括其对佛教艺术和中国传统雕刻技法的影响。
5. 分析云冈石窟中的艺术特点,如造型、线条、色彩等方面,并解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实践活动:6.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幅云冈石窟的壁画或雕刻作品进行深入研究。
7. 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选择的作品,并解释其艺术特点、文化内涵以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8. 鼓励学生通过绘画、模型或其他创意方式,展示他们对云冈石窟艺术的理解和再创作。
总结与评价:9. 回顾学生的学习过程,总结云冈石窟的重要性和艺术特点。
10. 评价学生的参与度、表现和创意,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11. 引导学生思考:云冈石窟对于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延伸活动:12.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一步研究云冈石窟,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并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悟。
13.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博物馆或艺术展览,以拓宽他们对中国传统艺术的视野。
教案评价:通过这个教案,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云冈石窟的历史、艺术和文化内涵,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通过学习云冈石窟,学生也能够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这个教案设计了多种互动和实践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延伸活动也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他们对中国传统艺术的深入探索。
七年级美术上册《石窟艺术的宝库》优秀教学案例

小组合作学习将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将被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研究不同的石窟艺术主题,如石窟的历史、艺术特点、保护现状等。小组成员需要共同收集资料、讨论分析、制作报告和展示成果。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能让他们在交流互动中深化对石窟艺术的理解。
(四)反思与评价
3.思考石窟艺术在现代社会中如何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并提出具体的建议。
Hale Waihona Puke (四)总结归纳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邀请各小组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我会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强调石窟艺术的核心价值和艺术特点,同时指出他们在讨论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最后,我会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系统总结,强调石窟艺术在我国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阶段,我将采用引人入胜的故事来激发学生对石窟艺术的兴趣。我会讲述一位古代艺术家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在岩石上创作出令人惊叹的石窟艺术作品。这个故事将让学生对石窟艺术产生好奇,渴望了解更多关于它的知识。接着,我会展示一些精选的石窟艺术图片,如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等,让学生初步感受石窟艺术的魅力。通过这样的导入,学生将带着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进入新课的学习。
4.分析石窟艺术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价值,引导学生关注其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石窟艺术主题,如佛像、壁画等,分析其艺术特点和创作技法。
2.探讨石窟艺术在我国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5.反思与评价相结合,提升学生自我认知
本案例将反思与评价贯穿于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同时,通过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学生能够全面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提高自我认知,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教师招聘面试人教版高中美术《云冈石窟》教案

教师招聘面试人教版高中美术《云冈石窟》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我国四大石窟、掌握雕塑的材质以及分类、初步掌握云冈石窟的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分组探讨理解在宗教盛行的历史时期,宗教对人的精神影响和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热爱家乡雕塑建设,爱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具有保护古建筑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四大石窟、云冈石窟的艺术特色。
【难点】
能够简单评析云冈石窟的雕塑作品
三、教学方法
欣赏教学法、情境法、体验感悟法、讨论法。
四、教学准备
教材、多媒体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
a、世界上三大主流宗教是哪三个?(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石窟艺术教案试讲模板范文

####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石窟艺术的起源、发展及其特点,掌握石窟艺术的代表作品及艺术风格。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 教学重点1. 石窟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2. 石窟艺术的代表作品及艺术风格。
#### 教学难点1. 石窟艺术的创作手法及艺术价值。
2. 学生对石窟艺术的审美体验。
####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一幅石窟艺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2. 引导学生思考石窟艺术与佛教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1. 石窟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介绍石窟艺术的起源,如印度佛教传入我国,石窟艺术随之兴起。
- 讲解石窟艺术的发展历程,从南北朝、隋唐到宋元明清,石窟艺术不断演变。
2. 石窟艺术的代表作品及艺术风格- 以敦煌莫高窟为例,介绍其历史背景、艺术风格及代表作品。
- 比较其他著名石窟,如龙门石窟、云冈石窟等,分析其艺术特色。
3. 石窟艺术的创作手法及艺术价值- 介绍石窟艺术的创作手法,如雕刻、壁画等。
- 分析石窟艺术的艺术价值,如宗教、历史、艺术等方面的价值。
三、课堂讨论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石窟,讨论其艺术特点及价值。
2. 小组汇报: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四、实践环节1. 观察并临摹一幅石窟壁画,体验石窟艺术的创作手法。
2. 以石窟艺术为主题,进行绘画创作,展现自己的审美感受。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石窟艺术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
#### 教学反思1.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结合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 板书设计石窟艺术一、起源与发展二、代表作品及艺术风格三、创作手法及艺术价值---以上为石窟艺术教案试讲模板范文,具体教学过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冈石窟印象》教学案例
大同位于山西北部,内外长城之间,晋、冀、蒙交界处,地下煤炭资源丰富,被誉为中国煤都。
全市面积14152平方公里,辖四区七县,人口300余万,距北京340公里。
大同是一座驰名中外的历史文化古城,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历史文化古城。
早在1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栖居,公元前3世纪赵武灵王建置云中、雁门、代郡,至今已有2400多个春秋。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大同曾是北魏京都、辽金陪都、明清重镇,古代劳动人民为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
上、下华严寺、善化寺、九龙壁等古建筑、古遗址多达300余处,堪称国宝。
北岳恒山,是国家首批公布的44处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海拔高度为五岳之首,在流云漫雾的衬托下,群峰奔突,众岭攒动,有的像飞舞的巨龙,有的像游缰的骏马,有的像漫步跋涉的驼队,无不显示着流动的行进之感。
悬空寺居恒山十八景之首,始建于北魏,飞挂于翠屏峰百丈崖岩,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崖岩暗托,凌空欲飞,被徐霞客誉为“天下巨观”。
上、下华严寺,始建于公元1062年,这座具有独特风格和高度艺术水平的辽金建筑,在我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大雄宝殿是我国现存最大佛殿,殿内金碧辉煌的檀香木佛像,鲜艳如初,内涵丰富的大型壁画保存完好,国内罕见。
薄伽教藏殿内保存完好的31尊辽代塑像,或站、或坐、或正、或侧、身态优美,容貌丰满,表情生动,衣饰飘带流畅自然,是国内辽塑中少见的精品。
其中辽塑合掌露齿菩萨被誉为“东方维纳斯”。
左下方为郭沫若题词
九龙壁始建于明代,是明太祖朱元璋第13子朱桂代王府前的照壁。
是我国现存九龙壁中建筑年代最早、尺度最大而又最富艺术魅力的一座。
1997年4月1日--1999年5月1日,国家邮政局陆续发行万里长城普邮,全套21枚,第14枚为大同灵丘县平型关,第15枚为大同城北得胜口。
此外,还有善化寺、觉山寺、鼓楼、观音堂、雁塔、木塔等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云冈石窟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石窟群之一。
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12月1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郊16公里处的武周山北崖。
石窟周围山峦起伏连绵如云,在长约一公里的断崖前,窟室星罗棋布景色静寂,好似一处佛国世界。
唐代诗人宋昱在赞美云冈石窟诗中写道:“梵宇开金池,香龛凿铁围,影中群像动,空中众灵飞”。
云冈石窟是中国石窟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开创了我国全石化佛窟之先河,在继承秦汉传统雕塑艺术的同时,汲取北方各少数民族和外来佛教艺术的有益成份,中外合壁,超越世俗,用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铸凿成了“云冈模式”,成为中国石窟艺术发展变化的一个转折点。
云冈石窟用艺术的形式记载佛教、赞美佛教,所出现的许多有异于印度、中亚石窟的艺术风格又极大地影响着龙门、敦煌及中国北方各地的佛教石窟造像,在中国雕刻艺术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印度阿旃陀石窟、阿富汗巴米扬石窟群并称为世界三大石雕艺术宝库,是世界石窟艺术史壮丽辉煌、璀璨夺目的篇章。
此外云冈石窟是运用雕刻艺术语言揭示宗教艺术特征、从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佳例。
同时也相继完成了从“胡貌梵相”到“改梵为夏”转变的过程。
(以20窟为代表显示出“胡貌梵相”的造像特点,以第6窟为代表的中原风格。
作为中国北魏时期雕刻艺术的代表作,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建筑形制、服饰样法、乐舞风格及平城佛学之流变特点,无论在形象气质、衣冠服饰、雕刻手法还是题材内容、审美情趣等方面均有突破,为研究北魏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宝贵资料。
云冈石窟开凿于北魏中期,从文成帝和平元年间(公元460年)开始大规模营造到竣工,前后共计60多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现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造像51000余尊,最大佛像17米,最小仅2厘米。
云冈石窟分为东、中、西三部分,大小洞窟疏密有致地分布在云冈半腰中。
从现存洞窟的形制和雕刻艺术特色来看,可分为早、中、晚三期。
早期的昙曜五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淳朴的西域情调。
中期石窟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显示出复杂多变、富丽堂皇的北魏时期艺术风格。
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瘦骨清像”的缘起。
徜徉于千座窟龛、数万佛像间,依稀可以听见当年工匠在洞中的凿凿之声。
纵观古今中外的宗教造像,人类无不是把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赋予自然。
石头只是一块,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力量,云冈亦如斯,往事越前年,在浩瀚的历史里,在生命的幻想里,有那么多无法抗拒的魅力,美如云冈。
云冈--永远等着你………….
《云冈石窟印象》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最近,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把发扬民族传统精神、弘扬祖国传统文化作为教育主导方针之一,这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奠定新一代公民在价值观念、文化修养、行为规范等方面应有的热爱祖国的基本情感,祖国传统文化才能代代相传,崇洋媚外、妄自菲薄、自我否定的消极心态才能消除,社会的统一、进步和发展的历程才会顺利。
那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优秀传统艺术宝藏的价值,使之与中国现代美术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使其发扬光大,真正在当代社会得到延伸和发展,拓展一条与现代艺术审美方式有机结合的路径是十分必要的。
●教学目的:欣赏大同云冈石窟艺术,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石窟艺术的情感。
在此基础上进行联想、迁移、创新,将自己对石窟艺术的情感表现出来。
用多种手法表现出石窟的美,表达对石窟的感受和印象。
●教学准备:大同云冈石窟图片、录像资料。
各种绘画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一、讨论导入,了解石窟:
在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大同云冈石窟资料,现
在我们来做一个抢答游戏,看谁能最快回答老师
问题:中国三大石窟有哪些?哪个是最早、最大
的石雕佛像群?云冈石窟地处哪里?开发于哪个
年代?现存洞窟多少个?石窟现存最大和最小的
佛像分别高多少?五华洞飞天浮雕造型各有什么
特点?用词形容它的颜色,局部图中有什么乐器
和图案花纹,你还观察到了哪些细节?等等。
二、欣赏感知,激发情感:
欣赏石窟佛像和壁画资料,一起感受云冈石窟的多姿多彩。
静态的佛像高大庄严,清新的菩萨神情恬淡,威武的天王雄姿勃勃,俊秀的飞天飞扬飘逸。
云冈石窟是集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于一体的民族瑰宝,它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内容丰富、雕刻精细、品位高雅、无与伦比,造型刚劲,驰名中外,是我国四A级旅游景区,世界文化遗产。
三、发挥想象,表达感受:
在对石窟佛像和壁画进行了充分的欣赏和了解之后,引导学生进行联想、迁移、创新。
先临摹石窟资料,尝试表现自己喜欢的石窟的一角,体味云冈石窟艺术的内在神韵,以便将对石窟的感受和印象融入自己的创意设计。
在表现手法上可采用单纯的平涂,亦可表现丰富的笔触肌理;在色调的处理上可把握石窟古朴典雅的色彩感觉,也可大胆使用对比强烈的色彩达到一定的装饰效果;可采用手绘、版画加拼贴,把佛像与大同地理版图(形如展翅凤凰)、书法、游人拜佛、石窟文字等资料打乱、重组、结合进行再加工,也可充分发挥想象将其置于可具对比的现代图形、几何抽象空间,以增加画面的新颖和创意性,更好地烘托主题。
此课题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独特的构想,使描绘的画面内容丰富、布局有序、主次分明,具有较强烈的节奏感和层次感。
四、针对具体,辅导作画:
你准备画那个部分,表达什么感受,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效果好,怎样组织画面构图,把握整体视觉效果,老师针对画面具体问题提出发展画面建议,给予适当的提示和指导。
以下是学生作品
在上这节课之前,老师布置作业,查阅有关石窟的相关资料
所用材料:色卡纸、吹塑纸、宣纸、水粉颜料、油画棒、明矾、固体胶
所用材料:珠光笔、彩色打印纸、宣纸、丝网、刷子、固体胶
所用材料:色卡纸、吹塑纸、水粉颜料、漆笔、固体胶
所用材料:水粉颜料、素描纸
所用材料:水粉颜料、素描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