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脾两虚中医辨证治疗审批稿

合集下载

刘爱东教授治疗心脾两虚型心悸验案1则

刘爱东教授治疗心脾两虚型心悸验案1则

中医临床研究2017年第9卷第15期-1-刘爱东教授治疗心脾两虚型心悸验案1则Professor Liu Aidong’s experience in treating 1 case of type of deficiency of both the heart and spleen palpitation李洪禹1隋永朋1徐杉1赵妍1张娇1刘爱东2*(1.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长春130117;2.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长春130021)中图分类号:R25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860(2017)15-0001-02证型:ABGD【摘 要】心悸是临床常见疾病,发病率较高,病因多种多样,刘爱东教授认为心悸病与肝、脾二脏关系最为密切,可表现为肝气不舒,肝郁乘脾,心脾两虚等不同的证候,治疗过程中当根据病机的异同择用舒肝、健脾、理气、养心之法,方可达到临床治疗效果。

笔者跟师学习过程中,见其治疗心悸病有其独特见解,故整理1则验案说明其辨证用药特点。

【关键词】心悸(中医);心脾两虚(中医);刘爱东【Abstract】Palpitation is a common clinical disease, the incidence rate is high, and there are many causes. Professor Liu Aidong holds that the palpit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liver and spleen, which manifests in the stagnation of liver qi, liver qi invading spleen, and deficiency of both the heart and spleen, therefore, in the treatment process, soothing the liver, tonifying spleen, regulating qi and nourishing heart based on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he pathogenesis could achieve the effect of clinical treatment.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from the teacher, the authors finds Professor Liu’s unique opinion on the treatment of palpitation and cites 1 case to illustr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alectical medication.【Keywords】Palpitation (TCM); Deficiency of both the heart and spleen; Liu Aidong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7.15.001刘爱东,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吉林省中医药学会心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从事心血管临床与教学工作20余载,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治疗心悸病方面造诣较高,临床中强调辨证论治,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故整理其验案1则,说明其遣方用药的独特性。

执业中医师实践技能考试 第一站:辨证论治

执业中医师实践技能考试 第一站:辨证论治

例题1:谢某,男,60岁,退休。

2010年6月7日就诊。

患者近2年来咳嗽咳痰反复发作,每年持续3~4个月。

近1周加重,痰多,咳声重浊,痰出咳平,痰粘稠而厚,色白,于每天早晨起床后及进食油腻甘甜食物后则咳甚痰多,胸闷,脘痞,呕恶,纳少,神疲体倦,大便时溏,遂来就诊。

舌苔白腻,脉滑。

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例题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助理医师不测试此项内容):请与咳喘相鉴别。

参考答案:主诉:咳嗽咳痰反复发作2年,加重1周。

现病史:患者近2年来咳嗽咳痰反复发作,每年持续3~4个月。

近1周加重,痰多,咳声重浊,痰出咳平,痰粘稠而厚,色白,于每天早晨起床后及进食油腻甘甜食物后则咳甚痰多,胸闷,脘痞(注:pǐ),呕恶,纳少,神疲体倦,大便时溏。

现症见:咳嗽痰多,痰白而粘,胸闷,脘痞,呕恶,纳少,神疲体倦,大便时溏。

(突出时间变化,最后总结现症状,此处不要写舌苔变化)既往史、个人史、过敏史、婚育史、家族史:无异常。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以咳嗽咳痰为主症,诊断为咳嗽。

患者咳嗽痰多,咳声重浊,痰出咳平,痰粘稠而厚,色白,于每天早晨起床后及进食油腻甘甜食物后则咳甚痰多,胸闷,脘痞,呕恶,纳少,神疲体倦,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滑,辨证为痰湿蕴肺证。

其病因病机为:脾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

(患者久病脾虚生痰,壅遏肺气而咳嗽痰多,痰白而粘;脾气虚弱,运化无力而见食少,体倦乏力,大便时溏;痰湿中阻,气机不畅,故胸闷,脘腹痞满,呕恶;舌苔白腻,脉滑亦为痰湿之象。

)这四点都要有,特别不要忘了最后一点中医病证鉴别:咳喘与咳嗽均可见咳嗽症状,咳喘可见于各种急慢性疾病中,以咳喘并作,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咳嗽日久不愈,可转变为咳喘。

咳嗽仅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不伴喘证。

诊断:中医疾病诊断:咳嗽。

中医证候诊断:内伤咳嗽(痰湿蕴肺证)中医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方剂: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中医辨证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

中医辨证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

中医辨证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A study on treating insomnia of the Xinpi Liangxu type by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张海文(山东省邹平市精神卫生中心,山东 邹平,256218)中图分类号:R25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020)32--04【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2017年5月-2019年5月本院门诊接诊的60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

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实验室相关指标[包括血清皮质醇(Cortisol,Cor)、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多巴胺(Dopamine,DA)、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

结果:治疗2周,观察组临床疗效相比于对照组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体虚、健忘、乏力、腹胀、便溏等中医症状积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or、NE、DA水平低于对照组,5-H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治疗较西药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效果更佳,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调节临床相关指标水平,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关键词】失眠;心脾两虚型;中医辨证治疗;睡眠质量【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linical efficacy of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n insomnia of the Xinpi Liangxu type (心脾两虚型). Methods: 60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30 case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The clinical efficacy, TCM syndrome scores, and laboratory related indicator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2 weeks of treatment, the efficac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TCM syndrome scores (including physical weakness, forgetfulness, fatigue, abdominal distension, loose stools, etc.) in two groups were lower than before treatment, and th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Cor, NE and DA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and 5-HT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PSQI sco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P<0.05). Conclusion: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on insomnia of the Xinpi Liangxu type shows good effect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adjust the level of clinical related indicator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atients’ sleep.【Keywords】Insomnia; The Xinpi Liangxu type;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Sleep qualitydoi:10.3969/j.issn.1674-7860.2020.32.027失眠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系指不充分睡眠或不完全睡眠,其发生率呈逐年递增趋势。

中医说心脾两虚最难医

中医说心脾两虚最难医

中医说心脾两虚最难医中医理论中,心脾两虚是一种常见的体质状态,它指的是心脏和脾脏的功能不足,导致身体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

在中医的视角下,心主血脉,脾主运化,两者相互依赖,共同维持人体的气血平衡。

当心脾两虚时,不仅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还会影响到人的精神状态和身体机能。

首先,心脾两虚的症状表现多样。

患者可能会感到心悸、气短、乏力、面色苍白、食欲不振、腹胀、大便溏泄等。

这些症状的出现,往往与心脾的气血生化功能减弱有关。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中心,脾脏则是气血生化的源头,两者功能不足,会导致气血生成不足,进而影响到全身的气血运行。

其次,心脾两虚的治疗需要综合调理。

中医治疗心脾两虚,通常采用补益心脾、调和气血的方法。

常用的中药有人参、黄芪、白术、茯苓、当归、龙眼肉等,这些药物能够补益心脾,增强气血生化功能。

同时,中医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个性化的调理,如加入安神、健脾、利湿等药物,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此外,心脾两虚的调养也非常重要。

除了药物治疗外,患者还需要注意饮食调养,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等不利于脾脏运化的食物。

同时,适当的运动和休息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散步、太极等温和的运动,可以帮助促进气血运行,改善心脾两虚的症状。

最后,心脾两虚的预防同样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都有助于预防心脾两虚的发生。

同时,保持乐观的心态,减少精神压力,也是预防心脾两虚的重要方面。

综上所述,心脾两虚虽然在中医看来难以治疗,但通过合理的药物调理、饮食调养和生活方式的改善,患者仍然可以有效地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的全面调理理念,为心脾两虚的治疗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方法。

不寐心脾两虚型患者的辨证施护

不寐心脾两虚型患者的辨证施护

不寐心脾两虚型患者的辨证施护关键词失眠辨证施护不寐心脾两虚型睡眠是人生命的基本需要失眠症严重地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给不少患者的身心带来困扰。

不寐又称失眠。

是指入睡困难或睡而不酣或时睡时醒或醒后不能再睡或整夜不能入睡的一类病症。

病位主要在心、与脾、胃、肝、肾等脏腑有关。

多因机体气血及脏腑功能失调所致。

近年来收治不寐心脾两虚患者例临床护理观察发现在口服中药及针灸治疗基础上针对不同证型辨证施护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例男19例女例年龄8~7岁病程1.5~1年心脾两虚者多表现为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伴头晕目眩四肢倦怠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辨证施护:⑴药物调理:归脾汤或养心汤加减以补益心脾养心安神。

口服中药宜温热服。

日1剂次/日。

饭后服7~1剂1疗程。

不寐较重者加五味子、夜交藤、龙骨以安神镇静服药期间注意休息避免情绪激动情志舒畅更好发挥药效服后注意观察患者反映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⑵针刺疗法:①体针:主穴:神门、内关、百会心脾两虚者加心俞、脾俞、三阴交。

②耳针:主穴:神门、皮质下心脾不足加心、脾。

③耳穴埋豆神门、脾心穴嘱患者每天按压数次~5天更换1次。

⑶饮食护理:①忌食油腻、醇酒等助湿困脾之品多食莲子、山药、扁豆、大枣及黄芪粥等以健脾益气生血养血安神。

②晚饭宜有营养易消化食物适量忌过饱睡前半小时不吸烟不饮酒浓茶和咖啡等。

⑷情志调护:①此型患者大多身体较虚弱心神不安疑虑重重责任护士加强病房巡视满足患者的需要尽量为其解决实际问题使患者感到温暖注意适当休息顾护心神让患者多参加集体活动如练气功太极拳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

②消除思想顾虑避免过度紧张兴奋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保持心情舒畅。

③睡眠环境宜安静舒适睡前避免从事紧张和兴奋的活动。

④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定时睡觉睡前可听舒缓的音乐也可用温水泡双足然后按摩双侧足心涌泉穴每晚1次。

⑤按摩是祖国医学中颇具价值的医疗保健方法能消除疲劳改善血液循环沟通表里达到阴阳平衡。

名老中医治疗心脾两虚经验

名老中医治疗心脾两虚经验

名老中医治疗心脾两虚经验心脾两虚是中医学中常见的一种辨证类型,其表现为心脏和脾胃功能的衰弱,常伴有疲乏无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心悸失眠等症状。

名老中医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了一些治疗心脾两虚的经验,以下将进行介绍。

一、调整饮食心脾两虚的患者应注意调整饮食习惯,多食用易于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煮熟的蔬菜等。

同时,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和油腻食物,以免加重脾胃负担。

此外,适量补充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和豆类,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和营养摄入。

二、运动调理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心脏和脾胃功能的恢复。

建议患者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心脏功能。

此外,适当的运动还可以促进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帮助身体吸收充足的营养。

三、中药调理名老中医在治疗心脾两虚时常常采用中药调理的方法。

常用的中药有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等,这些中药有益气健脾、补心安神的功效。

患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体质的中药进行调理,但在使用中药前应咨询专业中医医生的建议,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四、情绪调节心脾两虚的患者常常伴有情绪不稳定、易怒、焦虑等症状。

名老中医建议患者要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可以通过读书、听音乐、与亲友交流等方式来放松心情,有助于改善心脾两虚的症状。

五、养生保健心脾两虚的患者要注意养生保健,如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不熬夜。

此外,要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保持心情舒畅。

还可以尝试一些养生方法,如按摩、针灸、艾灸等,有助于调理心脾功能。

治疗心脾两虚需要综合调理,包括饮食调整、运动调理、中药调理、情绪调节和养生保健等方面。

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应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在专业中医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希望以上经验对于治疗心脾两虚的患者有所帮助。

浅谈心脾两虚证的辨证施护

浅谈心脾两虚证的辨证施护

浅谈心脾两虚证的辨证施护
祁兆琍
【期刊名称】《青海医药杂志》
【年(卷),期】1989()4
【摘要】心脾两虚证见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健忘、食少、腹胀、便溏、倦怠、乏力、面色萎黄、或皮下出血、月经量多色淡、崩漏、或经少经闭、舌淡苔白、脉细弱。

在各种心脏病、消化道疾病、功能性子宫出血、月经不调及各种原因贫血等病中均可见心脾两虚之证。

自我科建立病房以来,突出中医特色,对心脾两虚证的
中医护理简述如下:
【总页数】2页(P47-48)
【关键词】心脾两虚证;辨证施护;中医护理;面色萎黄;便溏;月经不调;消化道疾病;脉细;中医特色;情志护理
【作者】祁兆琍
【作者单位】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
【相关文献】
1.浅谈中药保留灌肠结合辨证施护在肠痈患者中的应用 [J], 聂云玲
2.浅谈毒蛇咬伤的临床辨证施治与施护 [J], 林碧霞;林更新
3.浅谈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中医辨证施护 [J], 曹娩玲
4.浅谈孕妇保胎运用中医辨证施护的作用分析 [J], 乔国莉
5.浅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辨证施护 [J], 马娟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总爱胡思乱想 焦虑多疑感觉障碍中医辨证文章案例

总爱胡思乱想 焦虑多疑感觉障碍中医辨证文章案例

以下是一篇关于总爱胡思乱想、焦虑多疑、感觉障碍的中医辨证文章案例:
患者李先生,42岁,因长期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近年来逐渐出现胡思乱想、焦虑多疑、感觉障碍等症状。

他常常感到心情不宁,思绪纷乱,容易担心未来的事情,对周围的人和事也多疑敏感。

同时,他还伴有头痛、失眠、食欲不振等身体不适。

经过中医辨证,李先生的症状属于“肝郁气滞、心脾两虚”证型。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若情志不舒,肝气郁结,则会导致气机不畅,引发各种症状。

同时,心脾两虚也会导致心神不宁、多疑焦虑等症状。

针对李先生的病情,中医采用疏肝解郁、养心安神的治疗方法。

具体方药包括柴胡疏肝散、归脾汤等。

同时,配合针灸、推拿等外治法,调理气血,缓解症状。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李先生的症状明显减轻。

他的胡思乱想、焦虑多疑等症状得到缓解,头痛、失眠等身体不适也有所改善。

他表示,中医治疗不仅让他的症状得到缓解,还让他对整个身体状态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调理。

这个案例提示我们,面对类似的症状,中医辨证治疗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调理手段。

当然,每个人的病情和体质都是不同的,治疗也需要个性化定制。

因此,如果您有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和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脾两虚中医辨证治疗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心脾两虚中医辨证治疗
别名中医:
虚劳,心悸,怔仲,不寐,健忘,血证,眩晕,西医:风心病,慢性肠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肾炎,功能性子宫出血,出血性疾病
中医释名:
本证多因久病虚弱,或慢性失血,或思虑过度,劳倦太过,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导致心血耗伤,脾气亏虚。

中医病机:
本证多因久病虚弱,或慢性失血,或思虑过度,劳倦太过,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导致心血耗伤,脾气亏虚。

本证病位主要在心脾,多为心血不足,脾气亏虚,病情发展严重时,可致气虚血脱的危急重证。

体征:
心悸怔忡,失眠健忘,面色萎黄,食少倦怠,腹胀便溏,气短神怯,或皮下出血;妇女见月经不调,经量多色淡,甚至崩中漏下,或经少渐至经闭、舌质淡嫩。

苔白,脉细弱。

中医治疗原则
补益心脾,益气生血。

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1.基木方药:(1)归脾汤加减:炙党参15克、炙黄芪15克、白术10克、茯神10克、当归10克、龙眼肉12克、木香6克、酸枣仁10克、生姜3片、大枣5枚,本方适用于心脾两虚偏于脾气虚弱者。

(2)天于补心丹合四物汤加减:熟地10克、炙党参15克、玄参10克、丹参15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柏子仁12克、枣仁10克、远志10克、石菖蒲10克、麦冬10克、炙甘草6克。

本方适用于心脾两虚偏于心血不足者。

以上方药浓煎取汁200~300毫升,每日1剂。

温服,1日3次。

2.加减变化:若兼见脾胃虚,食少便溏者,于基本方(1)中加苡仁15克、芡实12克、砂仁6克以健脾止泻;若兼见大便干结者加郁李仁10克、麻仁12克以润肠通便;若兼见气短、自汗甚者加浮小麦30克、瘪桃干10克以收涩止汗。

兼见心惊不宁,夜梦易惊者于基本方(2)中加珍珠母24克、琥珀末6克以镇心安神;若兼见心悸忡、心胸疼痛隐隐,宜加丹参10克、赤芍l0克、益母草15克以活血宁心止痛。

若兼见血虚及阴,致心脾气阴两虚,症见心悸怔仲,神疲乏力外,还会出现口干咽痛,午后潮热,面红升火手足心热等症,于基本方(2)中加银柴胡10克、胡黄连6克、山药15克、白芍15克以清虚热益脾阴。

若兼见衄血、便血、尿血、皮下出血、女子崩漏等,血色淡红,面红无华,唇甲色白者,于基本方(2)中加阿胶10克、鹿角胶10克、炒蒲黄10克、黄精15克以养血止血。

(三)饮食疗法
参苓粥:取人参3~5克(或党参15~20克)、茯苓15~20克、粳米100克、生姜3~5克:先将人参(或党参)节成薄片,把茯苓捣碎,浸泡半小时,共煎取药汁,再将粳米、生姜加适量水共入砂锅内煮熟,分早晚两次服食;本粥有益气补虚,健脾养胃作用。

施治要点:
(一)心脾两虚所致的心悸、怔仲、心痛时,常兼脾虚生痰,或气虚血瘀,心脉痹阳,痰瘀内滞,心脉不通则痛。

此时虽有痰瘀等实邪,治疗时宜慎重。

祛痰浊不宜峻剂,如加用温胆汤、瓜蒌薤白半夏汤之类即可;逐瘀不宜用猛剂,如丹参、当归、郁金、鸡血藤、琥珀之类。

屡治其标,正气更虚,给后期治疗造成困难。

(二)心脾两虚有心痛症时,常伴有消化道症状,治疗中要辨证准确,以心痛为主,伴见脾胃症状,应以治心痛采用活血理气通脉法为主,兼理脾胃。

以脾虚为主,伴见心悸心痛症状,则以健脾益气法为主,兼通心气。

这样有针对性的治疗,脾胃症状消失,心痛亦可防止复发。

(三)心脾两虚兼有肝郁气结生痰,日久又化火为患。

多见青春期的精神分裂症。

在躁动不安,神明迷乱之时,当运用凉血降火,荡热泻实,法以行气开窍,活血润燥用当归承气汤加味,药用当归、大黄、枳实、玄明粉、甘草、桃
仁、红花、黄芩、丹参、香附、郁金等。

此症控制后,一定要开导患者,药物攻病虽暂安一时,然而隐曲不伸,终将有复发之虑,须宽胸畅怀,安心静养,移情易性,方能根治。

中药
针灸 1.针刺:取穴心俞、脾俞、神门、三阴交,其手法不宜过强,多采用补法,留针10~15分钟,轻捻提插2次,每日一次。

2.艾灸:可选上穴进行艾条灸,每穴灸3~5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1.心脾两虚症见心悸失眠时.在临睡前不宜情绪激动,不要喝浓茶,吸烟等。

2.表现为食少便溏时,除少进肥甘厚味及甜腻之品外,如果水泻量多时,应适当多饮糖盐水,注意腹部的保暖等。

3.本证表现为出血量多时,瞩病人绝对卧病休息,忌搬动,少说话,使病人情绪安定,有利于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