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中水回用及其存在的问题
住宅小区中水回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我国中水回用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节水率已达7%;研究单位设立 中水系统节水4 %:居 民住国污水
处 理 总 量 的4 %直 接 回用 于 灌 溉 . 其 余 3 -%和 约 2 %分 别 6 33 0
中水回用 发展历 宅 区设 立 中 水 系 统 节 水3 %。 0
回 用量 达 每 年 9 m , 处理 率 达 J0 亿 0 %。
政 中水”两种 。 “ 建筑 中水 ”主要考虑生活 污水和雨水等 中水来 源 的收集 。以及 中水 输送 问题 .其 优点 是节 约 中 水的采集 费用和输送 费用 .初期投 资较 低 .是 目前中水回 用的主要 方式 ;其缺点是 规模较小 ,中水系统的管理 水平 不高 .运 行不 够稳定 ,水 质水量难 以保 证 .且 中水价 格过 高。 “ 市政 中水”考虑到 中水回用 的规 模经济优势 .初步 具备 中水 回用 产业 化 的特征 ,克服 了 “ 建筑 中水 ”的 管 理 技术问题存 在的弊端 ,其不足是管 网和运输成本 问题 等 .限制了发展空间。
业 也 比较 普 遍 在 利 用 中 水 方 面 积 累 了不 少 成 功 的 经 验 , 在 厕 所 冲 洗 . 园 林 和 农 田 灌 溉 、道 路 保 洁 .洗 车 城 市 喷 泉 冷 却设 备 补充 用水 等 都 大 量 使 用 。
3国内中水回用技术 的发展
31发展 协程 .
灌溉 景观 用水 、洗 车。 1 9 年 ,北 京市有 中水设施 1 95 5 1
个 , 日回 用 污 水达 1 ]- , 中 水建 设 已初 具 规 模 。 . 5m 2
水 回用 技术存 在的 问 ( 滤 ) 或反 渗 透 膜 处 理 。 微
题 ,提出 了相 应改 革 措施和建议 。
近 几年 。随 着国 标 《 建筑 中水 设计 规范 》 的发 布和
《2024年中水回用技术分析与研究》范文

《中水回用技术分析与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
中水回用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水资源利用方式,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研究价值。
本文旨在分析中水回用技术的原理、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中水回用技术概述中水回用技术是指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经过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用于非饮用的各种用途,如农业灌溉、景观环境用水、工业冷却水等。
中水回用技术的主要原理是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去除废水中的有害物质,使其达到回用标准。
三、中水回用技术的应用现状1. 国内外应用情况中水回用技术在国内外均有广泛应用。
在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等,中水回用技术已经成为城市水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中水回用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特别是在水资源短缺的地区,如华北、西北等地。
2. 典型案例分析以某大型住宅区为例,该住宅区采用了中水回用技术,将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用于景观环境用水和冲厕用水。
经过几年的运行,该住宅区的中水回用率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有效缓解了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四、中水回用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关键技术1. 工作原理中水回用技术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
物理处理主要是通过沉淀、过滤等方法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化学处理则是通过投加药剂,使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沉淀物或气体;生物处理则是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2. 关键技术中水回用的关键技术包括预处理技术、深度处理技术和消毒技术等。
预处理技术主要用于去除废水中的大颗粒物质和悬浮物;深度处理技术则用于进一步去除废水中的有害物质;消毒技术则是为了杀灭废水中的病原微生物,保证回用水的水质安全。
五、中水回用技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1. 存在的问题目前,中水回用技术存在一些问题,如处理成本较高、公众接受度不高、政策支持不足等。
这些问题限制了中水回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中水回用及存在的问题

・
16 ・ 7
第3 3卷 第 1 5期 20 07 年 5月
山 西 建 筑
SHANXI ARCHI TE( URE
V0. 3 No 1 13 . 5 M a . 2 07 y 0
文章编 号:0 96 2 {0 7 1 .160 10 .8 5 2 0 )50 7 .2
中水回用可节省水 资源 , 少水资 源污染 , 减 具有 良好 的社会 前 , 10 其 0 %的生活污水和 7 %的城市污水得到 了回用。 2 我国对城市污水 处理与 利用 的研 究 , 在 15 早 9 8年就开 始列
人口计, 人均 资源量 只有 22 1m , 2 3 为世界 人均 水资源量 的 14 3 国 内外 中水 回用概 况 /。
预计 在 2 1 遇 到 中等 干旱 年份 , 资 源供需 缺 口将 更 大 , 00年 水 达
国际上 , 本、 l E 南非 、 以色列 、 国、 大利亚 、 罗斯等 国早 美 澳 俄
中 图分 类 号 : 1 9 . TJ 2 3 9 文献标识码 : A
1 我国水 资源基本 状况
可节水 7 %, 0 研究单位可节水 4 %, 0 民用住宅 区可节水 3 %。深 0
的商住区 , 4万 m 以上 的办公建 随着世界经济 的迅 速发展 与人 口的剧增 , 资源的短缺和水 圳市规定建筑面积大 于 2万 m 水 l E 5 以上须设 置 中水设施 。19 92年符合 此规定 环境的恶 化 E益突 出。很 多 国家和地 区出现 的水资源 短缺 已经 筑 , 排水量 20m3 l 对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产 生 了严重影 响。1 9 9 7年 1 联合 国在 月
的有 2 0项 , 0 可节水 3 2万 m / 。采用 中水系统后 居民区的用水 . ?d 0 0 排水量 可减少 3 %~5 %, 以 中水 回用 5 0 所 《 对世界淡水资源的全面评价》 的报 告中指 出: 缺水问题将严 重制 量可节省 3 %-4 %, 使 减少 了排 向水 约 2 世纪经济和社会 的发展 , 可能导致 国家 间的冲突 , 资源 既补充 了水资源的短 缺 , 自来 水的 消耗量减 少 , 1 并 水 正在迅速演化为地缘政治的一个爆 炸性 因素 。
部分城市中水利用率低的表现

部分城市中水利用率低的表现
部分城市中水利用率低的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中水回用设施建设滞后:一些城市在中水回用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不足,导致设施数量不足或技术水平较低,无法满足中水利用的需求。
2.中水利用范围有限:部分城市仅将中水用于城市绿化、道路清洗等低质用水领域,而在高质用水领域的应用较少,这限制了中水的利用范围和效益。
3.中水水质不稳定:由于中水回用设施运行不稳定或处理技术不当等原因,导致中水水质波动较大,甚至不达标,影响了中水的利用效果和用户信心。
4.缺乏有效的政策引导和激励机制:一些城市缺乏针对中水利用的政策引导和激励机制,使得中水利用在经济上缺乏竞争力,难以得到广泛应用。
5.公众认知度和接受度不高:由于对中水利用的宣传和推广不足,公众对中水的认知度和接受度较低,存在对中水安全性和卫生问题的担忧,从而影响了中水的利用。
为了提高城市中水利用率,需要:
1.加大中水回用设施的建设投入,提高设施数量和技术水平;
2.扩大中水利用范围,推动中水在高质用水领域的应用;加强中水水质的监测和管理,确保水质稳定达标;
3.制定有效的政策引导和激励机制,提高中水利用的经济竞争力;
4.加强中水利用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公众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建筑工程中水回用技术

水污染严重水资源需求持续增长水资源短缺水资源危机定义水资源危机表现水资源危机影响03020103水回用技术应用领域01水回用技术定义02水回用技术的作用水回用技术的重要性中水定义中水又称再生水、回用水,它可用于生活杂用、农田灌溉、水景喷泉、冲洗马路等地面用水,也可用于冷却用水、锅炉用水等工业用水。
建筑中水系统可采集建筑物内或小区内人们生活中产生的污、…洗菜、洗浴、洗衣等污水,以及冷却水、雨水等非饮用水,经适当处理后回用于建筑或小区作杂用水。
要点一要点二建筑中水系统按用途可分冷却用水系统;洗涤(沐浴、冲厕等)及绿化、浇洒道路等杂用水系统;洗衣、锅炉(空调冷热水)等用水系统;其他需用水的系统。
中水来源生物化学法主要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物为无机物来净化水质,常用的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
物理化学法主要利用物理和化学的综合作用使废水得到净化。
常用的有混凝沉淀法、砂滤法、离子交换法、膜滤法等。
中水处理工艺以生物化学强化处理法为主,必要时辅以物理化学法。
中水处理工艺中水回用技术分类建筑中水回用的可行性水资源短缺经济可行储存与输送为保证回用水的稳定供应,需要在建筑内设置储存设施和输送系统,以确保在任何时候都能为建筑提供充足且稳定的回用水。
废水收集在建筑设计中,应考虑将废水收集系统与建筑给排水系统相结合,以便于集中收集建筑内的废水。
处理工艺选择根据废水的水质、水量和排放标准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
常见的处理工艺包括过滤、活性炭吸附、消毒等。
水质监测为确保回用水的水质符合标准,需要在处理过程中和回用过程中进行水质监测。
监测项目应包括微生物指标、化学指标、感官指标等。
政策支持01技术创新02宣传推广03节约水资源中水回用技术可以减少废水的排放,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减轻了污水处理厂的压力。
减少环境污染提高水资源安全性管理难度大中水回用技术的运营和管理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和设备,同时需要加强水质监测和废水处理过程的管理,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我国中水回用现状及对策

我国中水回用现状及对策联合国在2003年3月16日“第三届水资源论坛大会”召开之前发表的最新报告,对180个国家和地区的水资源丰富状况进行排名,中国以平均每人每年拥有近2260m3用水统计数字排在第128位。
中国水资源存在时空分布差异性大的特点,在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严重缺水,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我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m3。
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三废”的大量排放污染了地表水和地下水。
据2003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显示:2003年,全国工业和城镇生活废水排放总量为460.0亿t,比上年增加4.7%。
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12.4亿t,比上年增加2.5%;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247.6亿t,比上年增加6.6%。
我国相当部分的工业废水和90%以上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受纳水体,直接造成对水资源的污染。
在我国,与很多发达国家主要用中水冲厕不同,国内冲厕用水主要是洁净的自来水。
因此,我国每年有大量宝贵的水资源仅发挥了最低的功用就被浪费了。
据专家估计,仅冲厕项,我国每年就消耗大约100多亿立方米自来水,这相当于50座中型城市的年自来水用量。
我国城市污水多数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建设部有关部门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城市2003年污水处理率达到42%,不足污水排放量的一半,即使经过处理后的污水也极少回用,结果一方面导致水体受到污染,另一方面城市水资源短缺。
加上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的肆意排放,导致我国80%以上的地表水、地下水被污染。
专家们警告:“20年后我国将找不到可饮用的水资源”。
根据卫星拍摄的照片,我国数百个湖泊正在干涸,一些地方性的河流也在消失。
水资源污染、水污染加剧、地下水超采和用水效率低下,进一步加剧了有限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要保证经济和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中中水回用在国外的发展中水开发与回用技术近期得到了迅速发展,在美国、日本、以色列、英国等国家(尤以日本突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建筑中水

建筑中水回用及其存在的问题概述众所周知,我国淡水资源并不丰富,并且时空分布极不均匀,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的增加及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用水量和污水排放量急剧增加,这更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和水环境的恶化,同时也带来许多城市环境问题,并制约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中水回用,是解决城市水资源危机的重要途径,也是协调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的根本出路[,所谓中水,主要是指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经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杂用水,其水质介于上水与下水之间,是水资源有效利用的一种形式。
中水水源中水的水源较广,但对建筑中水而言,其水源一般包括盥洗排水、沐浴排水、洗衣排水、厨房排水和厕所排水等。
若考虑到处理费用和处理的难易程度,对其选用的先后顺序一般为:沐浴排水→盥洗排水→洗衣排水→厨房排水→厕所排水。
在进行建筑中水系统的设计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集流一种或多种排水作为中水水源,常见组合有以下几种情况:①空调系统排水、盥洗排水和沐浴排水等,其污染程度较轻,称为优质杂排水,在设计时应优先选择其作为中水水源;②冲厕以外的生活排水组合,其污染程度中等,称为杂排水;③所有生活排水的总称,其污染程度最重,称为生活污水,由于其处理费用较高,且难处理,所以在设计时应尽量不采用其作为中水水源。
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现有的建筑中水回用系统采用的水源几乎都是优质杂排水或杂排水。
中水处理工艺常用的中水处理工艺及其流程目前应用较多的中水处理工艺主要有混凝、沉淀、过滤、生物处理和活性炭吸附等[6]。
处理工艺需根据原水水质的不同而采用某一工艺或某些工艺的组合[5],常见的中水处理工艺流程有以下这些:(1)对于优质杂排水,其处理工艺流程一般有:①原水→毛发聚集器→调节池→微絮凝→过滤→消毒→中水;②原水→毛发聚集器→调节池→混凝沉淀→消毒→出水;③原水→毛发聚集器→调节池→微絮凝-过滤→微滤-超滤→消毒→出水。
(2)对于杂排水,其处理工艺流程一般有:①原水→筛滤→调节池→微絮凝-过滤→活性炭吸附→微滤-过滤→消毒→出水;②原水→筛滤→调节池→生物接触氧化或生物转盘→沉淀→过滤→消毒→出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中水回用及其存在的问题
【论文摘要】建筑中水回用技术是解决当前某些缺水城市水资源危机的重要途径。
本文在简要介绍建筑中水水源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前人试验和已建中水回用系统,从处理工艺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性可行性等方面出发,对建筑可用中水处理工艺进行了介绍,同时还对建筑中水回用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论文关键词】建筑中水中水回用中水处理工艺
0 概述
众所周知,我国淡水资源并不丰富,并且时空分布极不均匀,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的增加及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用水量和污水排放量急剧增加,这更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和水环境的恶化,同时也带来许多城市环境问题,并制约了地区经济的发展[1]。
中水回用,是解决城市水资源危机的重要途径,也是协调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的根本出路[2],所谓中水,主要是指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经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杂用水,其水质介于上水与下水之间,是水资源有效利用的一种形式[3]。
什么是低碳环保
1 中水水源
中水的水源较广,但对建筑中水而言,其水源一般包括盥洗排水、沐浴排水、洗衣排水、厨房排水和厕所排水等。
若考虑到处理费用和处理的难易程度,对其选用的先后顺序一般为:沐浴排水→盥洗排水→洗衣排水→厨房排水→厕所排水[4]。
在进行建筑中水系统的设计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集流一种或多种排水作为中水水源,常见组合有以下几种情况:①空调系统排水、盥洗排水和沐浴排水等,其污染程度较轻,称为优质杂排水,在设计时应优先选择其作为中水水源;②冲厕以外的生活排水组合,其污染程度中等,称为杂排水;③所有生活排水的总称,其污染程度最重,称为生活污水,由于其处理费用较高,且难处理,所以在设计时应尽量不采用其作为中水水源[5]。
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现有的建筑中水回用系统采用的水源几乎都是优质杂排水或杂排水。
2 中水处理工艺
2.1 常用的中水处理工艺及其流程
目前应用较多的中水处理工艺主要有混凝、沉淀、过滤、生物处理和活性炭吸附等[6]。
处理工艺需根据原水水质的不同而采用某一工艺或某些工艺的组合[5],常见的中水处理工艺流程有以下这些:
(1)对于优质杂排水,其处理工艺流程一般有:
①原水→毛发聚集器→调节池→微絮凝→过滤→消毒→中水;
②原水→毛发聚集器→调节池→混凝沉淀→消毒→出水;
③原水→毛发聚集器→调节池→微絮凝-过滤→微滤-超滤→消毒→出水。
(2)对于杂排水,其处理工艺流程一般有:
①原水→筛滤→调节池→微絮凝-过滤→活性炭吸附→微滤-过滤→消毒→出水;
②原水→筛滤→调节池→生物接触氧化或生物转盘→沉淀→过滤→消毒→出水。
(3)对于生活污水,其处理工艺流程一般有:
①原水→筛滤→调节池→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沉淀→过滤→消毒→出水;
②原水→筛滤→调节池→生物接触氧化→沉淀→生物接触氧化→过滤→消毒→出水;
③原水→筛滤→调节池→生物接触氧化→沉淀→微絮凝-过滤→活性炭吸附→消毒→出水。
2.2 处理工艺的技术可行性
中水处理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很多人的研究也已经无数次证明了这一点,特别是随着近几年工程技术人员对处理技术和处理设备开发,使中水处理技术又有了很大的发展。
杜茂安等采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用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工艺处理洗浴排水,在水温为10℃时,主要控制指标浊度、COD、BOD5和ABS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8.1%,95.2%,93.3%和68.2%,出水水质完全满足中水控制指标要求[7];刘中平等研究序批式活性污泥工艺(SBR)处理学校洗浴废水的工程实例得出,该工艺对洗浴废水中的COD、BOD5、SS和LAS有较高的去除率,处理后的出水水质符合《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02),且该工艺设备简单,占地少,运行方便[8];大连香格里拉大饭店中水回用工程采用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其设计规模为60m3/d,自2001年10月投产运行以来,其平均出水水质为COD=6.16mg/L,BOD=0.57 mg/L,SS=0 mg/L,这完全达到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实践证明,MBR是一种简单、高效的中水处理技术[9];北京华融大厦总建筑面积4.6万m2,中水原水为洗浴排水,水量为7.5m3/h,采用接触氧化-砂滤工艺,2000年9月经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测定,进水BOD、COD、SS和LAS分别由22mg/L、68 mg/L、14 mg/L和3.29 mg/L降低到2 mg/L、10 mg/L、5 mg/L和0.14 mg/L[10]。
2.3 处理工艺的经济可行性
莫慧等对3种居住区中水回用方案即经二级处理后回用、经三级处理后回用和经MBR 处理后回用进行了经济分析,其运行费用分别为2.82元/m3、2.63元/m3和2.67元/m3[11];张捍民等采用MBR工艺处理大连香格里拉大饭店的污水并达到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其运行成本仅为1.665元/m3[9]。
通过以上的试验分析可知,如果中水回用工程运行管理得当,其在经济上是可行的,并且随着水资源供需矛盾的进一步激化,自来水价格势必会升高,而随着处理技术的发展,中水处理费用却会降低,这更增加了中水回用的经济可行性。
2.4 处理工艺的选择
中水处理工艺的选择依据主要是根据进水水质和经济技术比较,选用在技术上可靠,经济上可行,且据有稳定出水水质的处理工艺,同时还要考虑其管理和维护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等。
3 中水回用存在的问题
建筑中水回用存在的问题较多,首先,中水系统运行往往不正常,水质水量不稳定,用户难以放心依赖,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有些工艺、设备不过关,达不到预想效果,同时对系统的运行管理水平不高,出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使水质水量常常发生较大的波动,甚至停产[12]。
其次,中水回用在实际工程中并不比使用城市给水更经济。
张雅君等对北京22个运行中的中水设施进行调研,通过分析发现普遍存在设施能力不能充分利用、运行成本过高的现象,其总运行成本有的甚至高达11.37元/m3,且平均总运行成本也为3.24元/m3,这主要是因为中水设施的设计规模得不到充分发挥[13]。
再次,中水回用水质标准太高。
目前我国建筑中水回用执行的水质标准是现行的《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该标准中总大肠菌群的要求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相同,比发达国家的回用水水质标准及我国适用于游泳区的Ⅲ类水质标准还严格,这一方面使得许多现有中水工程不达标,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建筑中水工程的推广和普及[14]。
很多人对中水的卫生性、安全性等存有顾虑,在感情上无法接受中水,从而影响了其普及。
当然当前的水价偏低也是造成中水回用成本较高从而难以推广的重要原因之一[15]。
4 展望
中水回用具有极高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它一方面可以减少环境排污量,减少环境污
染;另一方面它又能减少对水资源的开采,对我国长远的国民经济发展具有深刻的意义[16]。
并且,根据水利部《21世纪中国水供求》分析,2010年后中等干旱年的缺水量将达318亿m3,到2030年我国将缺水400~500亿m3,开发和应用投资省、见效快、运行成本低的中水回用处理技术已经凸现为确保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政策的正确引导下,合理的调整城市给水和中水的价格关系,中水回用技术将会有越来越广阔的应用前景,为城市节水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