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31船舶设计原理
船舶设计原理)

船舶设计原理)
首先,船舶结构设计是船舶设计的基础。
船舶结构设计包括船体的外
形设计、船体材料的选择和结构计算等。
外形设计需要考虑船舶的用途和
载货能力等,以确保船舶具有良好的航行性能和稳定性。
船体材料的选择
需要根据船舶的用途、航行环境和造船成本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结构计
算包括了船体的强度计算和稳定性计算等,以确保船舶具有足够的结构强
度和稳定性。
其次,流体力学是船舶设计中的重要内容。
流体力学研究船舶在水中
的运动规律,包括阻力的计算、船舶速度的预测以及船舶操纵性能的分析等。
阻力的计算是船舶性能预测的关键,其结果直接影响船舶的运行效率
和船载性能。
船舶速度的预测需要考虑到船舶的形状、推进系统和载荷等
因素。
船舶操纵性能的分析需要考虑到舵、推进器和船体的流体力学特性,以确保船舶具有良好的操纵性能和船舶安全性。
最后,船体抗浪性能是船舶设计中的重要考虑因素。
船体抗浪性能包
括抗浪稳性和抗浪能力两个方面。
抗浪稳性是指船舶在受到外界波浪作用
时的稳定性能,需要通过分析船体的动态特性来评估。
抗浪能力是指船舶
在恶劣海况下的耐波性能,需要通过船体结构设计和防浪设备的选择来保证。
综上所述,船舶设计原理是船舶设计中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船舶结构
设计、流体力学和船体抗浪性能是船舶设计原理的重要内容。
船舶设计原
理的应用可以保证船舶具有良好的航行性能、结构强度和抗浪能力,从而
提高船舶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船舶设计原理

船舶设计原理1. 引言船舶设计原理是指在设计船舶时需要遵循的一系列原则和规范。
船舶设计是将船体及其配套设施按照一定的航行、载重和舒适性要求进行布置和设计的过程。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船舶设计原理和考虑因素。
2. 载荷和排水如何影响船舶设计载荷和排水是决定船舶设计的关键因素之一。
载荷是指船舶能够携带的货物、燃料、乘客和所需设备的总重量。
排水是指船舶在水中排开的体积。
船舶的设计需确保良好的浮力和稳定性,同时考虑船舶的载重能力和吃水线。
3. 船体设计原理船体设计原理是指船舶外部结构的设计。
船体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稳定性:船体的稳定性是指船舶在各种力和环境条件下保持平衡的能力。
设计师需要考虑船舶的桨叶、重心和船体形状等因素,以确保船体稳定性。
•水动力性能:船舶需要具备良好的水动力性能,包括航行速度、推进效率和操纵性能等。
设计师需要考虑船体船型、排水量和航行条件等因素,以优化水动力性能。
•舒适性:船舶的舒适性是指船员和乘客在船舶上的舒适程度。
设计师需要考虑船舶的抗震性、船舱布局和通风等因素,以提供良好的舒适性体验。
4. 推进系统设计原理推进系统设计原理是指船舶的动力来源和推进装置的设计。
推进系统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主机选择:主机是船舶的主要动力来源,设计师需要根据船舶的型号、尺寸和用途等因素选择合适的主机类型和数量。
•螺旋桨设计:螺旋桨是船舶的主要推进装置,设计师需要考虑螺旋桨的直径、叶片数和螺距等因素,以提供足够的推力和效率。
•推进效率:设计师需要优化推进系统的设计,以提高推进效率和减少燃油消耗。
这包括减少阻力、提高螺旋桨效率和优化船舶的船体形状等。
5. 船舶系统设计原理船舶系统设计原理是指船舶上各个系统的设计和布置。
船舶系统包括船舶结构、电气系统、水系统和排污系统等。
设计师需要考虑系统的功能需求和相互之间的协调性,以确保船舶的安全性和正常运行。
6. 船舶性能评估和验证船舶设计完成后,需要对船舶的性能进行评估和验证。
船舶设计原理课程设计

船舶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一、选题背景随着海洋产业的不断发展,船舶工程专业也成为重要的学科之一,船舶设计原理也是其中极为关键的部分。
为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本文将以船舶设计原理为主题进行课程设计。
二、课程设计目标本课程设计的目标在于帮助学生:1.理解船舶设计原理和基本概念;2.掌握船舶设计方法和流程;3.熟悉船舶结构和材料;4.能够自主设计和优化船舶结构。
三、课程设计内容1. 船舶设计原理基础船舶设计原理是船舶设计的基础,包括船体的水动力、气动力、结构设计原理、船舶性能分析、计算方法等方面。
本章将介绍船舶设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船舶设计方法和流程船舶设计流程包括需求分析、规格制定、总体设计、详细设计和生产等环节。
本章将介绍船舶各设计阶段的方法和流程,以及船舶设计中的风浪、平稳性、操纵性、装备、发动机、承载等相关设计要点。
3. 船舶结构和材料船舶的主要结构包括船体、底部、船首、船尾、设备舱和船舱等。
本章将介绍船舶的主要结构和材料,并讲解材料力学知识和应力应变分析。
4. 船舶优化设计船舶设计中的优化是非常重要的,不仅与船舶性能、载货能力等关系密切,还与节约资源、降低成本等方面相关。
本章将介绍船舶设计中的优化问题,并帮助学生掌握优化设计方法。
四、课程设计要求1.学生需要从网上或书本上查找一些船型的基本数据和设计参数;2.学生需要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应用;3.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出一艘满足基本要求的船舶。
五、课程设计总结通过本次船舶设计原理课程的学习,学生深入学习了船舶设计原理,掌握了船舶结构和材料的基本知识,也了解了船舶设计中的流程和方法,并且通过自己的设计经历,体会到了设计的复杂性和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
同时,本次课程设计也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船舶设计原理

船舶设计原理船舶设计原理是指在设计和建造船舶时所要遵循的一系列原则和规范。
这些原理不仅包括船体结构设计,还包括船舶机电设备的选择和安装,船舶稳性和操纵性的考虑等方面。
在船舶设计中,船体结构、船型布置和机电设备的可靠性都是设计的核心内容。
本文将重点介绍船舶设计原理的第3章。
第3章主要是关于船体结构的设计原理。
船体结构是船舶的骨架,承受着风浪、船载荷等外力的作用,因此在设计中应该注重结构的强度和刚度。
船体主要由船壳、船底、甲板和船舱等部位组成,每个部分的设计都要考虑到船舶性能和使用要求。
船壳是船舶的外部壳体,其主要作用是保护船舶内部设备和货物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船体结构设计时,需要确定船壳的材质和厚度,以及不同部位的承载能力。
船壳的材料一般采用钢材或铝合金,其选择应根据船舶类型、用途和航行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
船底是船舶的底部结构,承受着船舶自身重量和水压等力的作用。
船底结构设计时,需要考虑到船舶的稳定性和良好的浮力性能,并确保船舶在各种条件下的安全性。
船底的设计还要考虑到船舶的航行性能,如减小阻力、提高航速等因素。
甲板是船舶的上部结构,承受着甲板上的设备和货物的重量,并提供船员的工作和活动空间。
甲板结构设计时,需要考虑到甲板的强度和稳定性,以及甲板上的设备布置和船员的工作需求。
甲板的设计还要考虑到船舶的不同航行状态和环境下的安全性。
船舱是船舶内部的空间区域,用于存放货物、设备和提供船员的居住和工作空间。
船舱结构设计时,需要考虑到货物的稳定存放和船员的安全需求。
船舱的设计还要考虑到货物的装载和卸载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总之,船舶设计原理中的船体结构设计是船舶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合理设计船壳、船底、甲板和船舱等结构,能够保证船舶的强度、稳定性和安全性,提高船舶的航行性能和经济效益。
未来随着船舶技术的不断进步,船体结构设计原理也将不断完善和发展,以满足船舶设计的需求。
船舶设计原理课程设计 (2)

船舶设计原理课程设计摘要本次船舶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主要涉及船舶的规划和设计。
船舶是一种高度集成的系统,包括机械、电气、水利、控制、结构等多个方面。
船舶的设计必须考虑经济性、稳性、安全性、舒适性及环保等方面。
在本次课程设计中,我们将以轮船设计为例,介绍一些基本原理和设计流程。
简介一般来说,船舶设计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包括船型设计、推进系统设计和船体结构设计。
船型设计是确定船体长度、形状和吃水线等基本参数的过程。
推进系统设计则是根据船型设计确定船舶所需的主机、螺旋桨和转向装置等设备的技术规格和安装位置。
船体结构设计则是根据船型设计和推进系统设计完成船舶的框架、甲板和舱室等结构的设计。
在本次课程设计中,我们将以船型设计为主要内容,介绍船舶的基本参数和基础理论。
设计流程1. 确定设计要求在进行船舶设计之前,需要确立一些基本的设计要求,包括以下方面:•载重量和载员人数•航行速度和航行距离•航行区域和船级社要求•载重线和吃水线要求•船舶基本尺寸和结构布置要求•推进系统要求2. 进行初步设计初步设计是确定船舶大致外形和主要参数的过程。
该过程需要进行以下工作:•选定船型类型;•估算船舶载重量和船型参数;•确定船体长度、型深和吃水等主要尺寸;•初步选定主机和相应的推进系统;•初步设计甲板和舱室。
3. 进行详细设计在完成初步设计之后,需要进行详细设计,具体包括以下内容:•通过数值计算的方法完善船舶的外形;•完善船舶结构和甲板和舱室的布局;•确定船舶所需的各种机械、电器设备及管道系统等;•精确计算船舶的吃水线和载重线等重要参数;•确定船舶的性能和环保等特性。
在进行详细设计的过程中,还需注意以下事项:•完善船舶的航行性能和安全性能;•确定船舶的排水量和稳性;•确定船舶的船舶所需马力和能源消耗;•确定船舶要满足的国家和国际标准等。
4. 进行建造过程在完成详细设计之后,需要对船舶进行建造,完成船舶的制造和装配工艺。
建造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细节:•完整记录和管理各种技术规范和设计文件;•确定船舶建造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和安全事项;•进行厂验和海试;结论船舶设计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经济性、稳性、安全性、舒适性及环保等方面。
船舶工程设计的原理和技术

船舶工程设计的原理和技术船舶作为人类交通与贸易的重要工具之一,其设计与建造无不体现着科学原理和技术实践的结合。
本文将以船舶工程设计的原理和技术为主题,探讨其背后的复杂性与创新性。
1. 船舶工程设计的原理船舶工程设计的首要原理是船身的稳定性。
船舶航行时受到各种力的作用,如浮力、重力、惯性力和风浪等。
合理设计船体形状和分布重量,以确保船舶在不受外力干扰时,能够始终保持稳定性,避免倾覆的危险。
其次,船舶的流体力学原理也是船舶工程设计的基础。
船舶在水中航行时,会受到阻力、推力和风力的影响。
设计师需要根据航行条件、船型和用途等因素,合理选取主机参数、推进器类型和推进效率等,以确保船舶在各种环境下都能够有效航行。
另外,船舶工程设计还需要考虑船体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
船舶在航行过程中,不仅会承受海浪的冲击和航速的振动,还可能受到碰撞、冰块以及货物和设备的载荷等外界因素的影响。
设计师需要合理选用材料、计算结构受力情况,确保船舶在各种环境下都能够承受外力并保持结构的完整性。
2. 船舶工程设计的技术在现代船舶工程设计中,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流体力学(CFD)等技术已经广泛应用。
CAD可以实现船舶三维建模和设计绘图,大大提高了设计的精确度和效率。
而CFD技术则通过对流场、阻力和推力等参数的数值模拟,为设计者提供了更准确的数据分析和优化。
此外,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的应用也为船舶工程设计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设计师可以在虚拟环境中实时观察和调整船舶的设计,从而提前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
增强现实技术则可以在实际环境中提供设计信息的叠加,帮助设计者更好地理解和操作设计。
此外,船舶工程设计还需要考虑船舶的节能与环保。
通过应用先进的能源管理系统、节能型推进器和抗污染技术等,可以降低船舶的能耗和排放,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 船舶工程设计的挑战与前景船舶工程设计的挑战在于巨大的复杂性和多变的环境。
船舶设计原理第1章

§1-3 设计工作方法
二 在借鉴与继承的基础上创新
在新船设计时,设计者常采用一种行之有效的 方法—母型改造法。所谓母型,即与新船在主要方 面相近的实船或已设计好的船,将其各项要素按 设计船的要求用适当的方法加以改造变换,即可得 到新船的相应要素。这是一种既方便又可靠的设计 新船的办法,至今仍披人们广泛应用。 但是.借鉴并不是不加分析地生搬硬套,继承 也只能继承过去的精华。要结合新船的特点,考虑 到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在新船上的应 用,做到有所创新、有所前进。
§1-2 设计技术任务书
3. 船型 这是指船的建筑持征,包括上层建筑、 机舱部位、货舱划分、甲板层数、甲板间高 等。 4. 船级 这是指按什么规范、哪一级设计新船。 要注意不同规范从不同角度提出的要求。走 国际航线的船舶、还应符合有关的国际规则 与公约,以及有关国家、地区、运河等颁布 的待殊规则。
1.运输类型的论证 1.运输类型的论证 运输有五种形式:水运、铁路、公路、航 空、管道等。要完成所需的运输任务,首先 要研究采用哪一种运输形式或哪几种联运的 形式、使得投资最少,经济效益最好。这一 论证涉及的面比较广,一般由国家某部门或 某地区才能完成。
§1-2 设计技术任务书
2. 船型论证 承担某一运输任务,如货运,可供选择的 船型有:货舱、集装箱船、顶推分节驳、载 驳船等。在具体选取时要进行技术经济论证。 如果确定用普通货船来承运,还要探讨船 舶的大小、航速的高低。要以最适用最经济 的方案作为制定任务书的基础。
§1-1 船舶设计阶段的划分
1. 报价设计 根据船东提出的技术要求或招标说明书 进行设计。其主要内容为:初步确定新船的 技术条件和形状、提供总布置简图、主要设 备清单、简要说明书、估算造价。报价设计 的目的是设计方向船东提出报价,力争中标, 并使船东了解新船概貌及船价,挑选中标单 位。报价设计是商谈定船合同之前的一项设 计环节,它不作为最终签订造船合同的技术 附件。
01231 船舶设计原理 自考考试大纲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船舶设计原理课程代码:01231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船舶设计原理》是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学习者对先修课程和知识的总结和综合应用,是培养学习者船舶设计能力、独立工作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和初步科研能力的综合性理论教学课程,是学习者走向社会从事相关工作前最后一个理论教学环节。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课程目标:帮助学习者掌握船舶总体设计的基本原理、特点及方法,初步具有综合分析和解决船舶设计中的技术、经济等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船舶设计与制造、船舶检验等相关专业技术工作奠定必要的专业知识基础。
基本要求:1、初步了解相关技术方针政策,树立正确的设计指导思想。
2、了解船舶设计工作的内容和方法;3、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利用资料进行民用船舶的总体设计;⑴初步具有分析设计船技术经济矛盾的能力;⑵掌握确定排水量、主尺度和船型系数的方法和过程;⑶初步具备型线设计和总布置设计的能力;⑷学习使用有关规范、规则及部分标准;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专业教学的最后一个理论教学环节。
先修课程有:船舶静力学、船舶推进、船舶阻力、船舶操纵与摇摆、船体强度与结构设计、船舶技术经济学、船舶建造工艺学、船舶制图、计算机基础知识等。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绪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船舶设计工作的特点、方法及基本要求;初步了解船舶设计阶段的划分,并熟悉船舶设计任务书的制定过程及其内容;了解计算机辅助船舶设计的基本情况。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船舶设计阶段划分(重点)识记:设计阶段划分:A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设计完工设计 B 制定产品设计技术任务书报价设计初步设计详细设计生产设计编制完工文件船舶设计程序:首先由船东编制设计任务书,作为设计依据。
理解:各设计阶段基本内容及特点A初步设计:初设是按设计任务书进行的,是船舶设计的主要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称:船舶设计原理课程代码:01231(理论)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船舶设计原理》是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学习者对先修课程和知识的总结和综合应用,是培养学习者船舶设计能力、独立工作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和初步科研能力的综合性理论教学课程,是学习者走向社会从事相关工作前最后一个理论教学环节。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课程目标:帮助学习者掌握船舶总体设计的基本原理、特点及方法,初步具有综合分析和解决船舶设计中的技术、经济等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船舶设计与制造、船舶检验等相关专业技术工作奠定必要的专业知识基础。
基本要求:1、初步了解相关技术方针政策,树立正确的设计指导思想。
2、了解船舶设计工作的内容和方法;3、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利用资料进行民用船舶的总体设计;⑴初步具有分析设计船技术经济矛盾的能力;⑵掌握确定排水量、主尺度和船型系数的方法和过程;⑶初步具备型线设计和总布置设计的能力;⑷学习使用有关规范、规则及部分标准;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专业教学的最后一个理论教学环节。
先修课程有:船舶静力学、船舶推进、船舶阻力、船舶操纵与摇摆、船体强度与结构设计、船舶技术经济学、船舶建造工艺学、船舶制图、计算机基础知识等。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绪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船舶设计工作的特点、方法及基本要求;初步了解船舶设计阶段的划分,并熟悉船舶设计任务书的制定过程及其内容;了解计算机辅助船舶设计的基本情况。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船舶设计阶段划分(重点)识记:设计阶段划分(P1)理解:各设计阶段基本内容及特点(二)船舶设计技术任务书(重点)识记:航区、试航速度、服务航速、续航力、自持力(P3)理解:设计技术任务书构成内容(三)船舶设计工作方法(次重点)理解:设计工作方法特点、母型改造法、逐步近似法(P5)(四)计算机辅助船舶设计简介(一般)第二章船舶重量与重心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理解船舶重量方程式、浮性方程式、民船典型载况;船舶重量重心估算的目的与意义;掌握船舶空船重量重心(钢料、木作舾装、机电) 和船舶载重量的估算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重量方程式(重点)理解:船舶重量分类与船舶空船重量归类(P8、P11)(二)民船典型载况(重点)理解:出港、到港(P8)(三)重量重心估算的重要性(重点)理解:重量重心估算不准可能产生的影响、重量重心计算的特点与方法(P9)(四)空船重量的分析与估算(重点)理解:影响各项空船重量的主要因素、空船重量的主要估算方法、固定压载与排水量裕度(P10~P18)应用:重量方程式、浮性方程式、百分数法、平方模数法、立方模数法、修差法(五)载重量估算(重点)识记:载重量(P19)应用:载重量各项计算(六)重心估算(重点)理解:重心估算方法(P21)第三章船舶容量与登记吨位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船舶容量对船舶尺度、性能、经济等的影响,掌握船舶容量方程式、积载因素、舱容系数等基本概念;掌握舱容及型深估算公式和方法;明确载重型船舶和布置型船舶不同的容量计算方法;绘制容量图和舱容要素曲线图;理解船舶登记吨位概念。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货船的容积(重点)识记:积载因数、型容积利用系数、散装舱容、包装舱容(P25)理解:船舶主体型容积计算方法、容量校核(P26)应用:货舱容量方程式(P28)(二)客船的甲板面积(次重点)(三)容量图与舱容要素曲线(重点)理解:容量图、舱容要素曲线(P30)(四)船舶登记吨位(重点)识记:登记吨位、总吨位、净吨位(P32)应用:吨位计算方法第四章船舶性能预报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能将船舶原理基础理论知识用于船舶设计实践,掌握船舶尺度系数对各项性能的影响及分析方法;掌握各项性能计算、校核方法和规范的应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船舶快速性(重点)识记:海军系数法(P36)理解:快速性的含义、推进系数构成、设计中保证快速性的措施(P37、P39)应用:快速性估算方法(P36)(二)船舶稳性(重点)识记:初稳性、大倾角稳性、完整稳性、破舱稳性(P39~P45)理解:选取初稳性高应考虑的因素(P39)、大倾角稳性基本衡准(P42)应用:完整稳性计算及衡准(三)耐波性(一般)识记:船舶耐波性(P45)理解:设计中对横摇、纵摇、升沉及甲板淹湿性与失速的考虑(P45、P46、P47);良好耐波性要求(P45)(四)船舶最小干舷(重点)识记:船舶最小干舷(P48)、载重线标志的含义(P51)、最小干舷船、富裕干舷船、变吃水船(P52)理解:最小干舷的基本着眼点、规范的基本精神(P48)应用:船舶最小干舷计算(五)船舶操纵性(次重点)识记:船舶操纵性(P52)理解:设计中对操纵性的考虑(P53)第五章船舶经济性与船型论证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对船舶经济性问题有基本了解,基本掌握船舶经济性各指标的定义和估算方法,初步了解船型综合论证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船舶经济性基础数据(重点)识记:船舶经济性(P55)理解:年运量(P56)、船价(P57)、年运输成本(P58)、年收入与年利润(P59)应用:年营运成本、收入分类及计算(二)船舶经济性指标(重点)识记:单位运输成本、净现值(NPV)、净现值指数(NPVI)、平均年度费用(AAC)、必要货运费率(RFR)、内部收益率(IRR)、投资偿还期(PBP)(P60~P63)应用:各指标计算(三)船型对经济性的影响规律(一般)理解:各参数对经济指标的影响(P65~69)(四)船型论证(一般)理解:船型论证的一般步骤(P69)、敏感性分析(P71)第六章船舶主要要素的确定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和运用,学会确定船舶排水量、主要尺度要素的理论和具体方法、步骤;掌握方案优化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船舶主要要素及确定步骤(重点)识记:船舶主要要素(P78)、经济船长(P80)、经济方形系数(P82)、载重型船、布置地位型船(P83)、载重量系数(P83)理解:载重型船主要要素确定步骤(P83)、布置地位型船主要要素确定步骤(P87)应用:诺曼系数法(二)选择主要要素的综合分析(重点)应用:选择船长应考虑的因素(P80)、选择船宽应考虑的因素(P80)、选择吃水应考虑的因素(P81)、选择型深应考虑的因素(P81)、选择Cb应考虑的因素(P82)(三) 主尺度优化(次重点)理解:主尺度优化的基本概念与内容(P89)、优化尺度的常用方法(P90)应用:变值法优化尺度的分析方法(P92)第七章船舶型线设计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船舶型线设计的基本方法,特别是型线要素选择、自行设计、型船改造、数学船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从理论上分析型线对船舶性能的重要影响;初步具有从事新船型研究的能力。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横剖面面积曲线(重点)识记:横剖面面积曲线特征参数(P95)理解:棱形系数CP和中剖面系数Cm的选择(P96)、浮心纵坐标的选择(97)、平行中体的作用(P98)、最大横剖面位置的选择(P98)、横剖面面积曲线端部形状与速度关系(P99)应用:横剖面面积曲线修改方法:1-Cp法(P108)、迁移法(P109)(二)设计水线(重点)识记:水线特征参数(P99)理解:水线特征参数与速度和其它参数配合关系(三)首尾轮廓线及甲板线(重点)理解:横剖面形状特征及适用范围(P100)、各种尾形优缺点(P101)、球鼻艏减阻机理及适用范围(P103)、球尾作用(P103)、甲板线的设计考虑(P105)(四)型线绘制(重点)理解:型线设计注意事项(P95)、型线绘制一般方法、型线绘制一般步骤(P105)应用:中横剖面设计(P106、P111)、一般横剖线设计(P106)、改造母型船设计法(P107)第八章船舶总布置设计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初步具备船舶总体布局规划、分舱、纵倾调整、设备布置等的思路和技巧。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总布置设计的工作内容(重点)理解:总布置设计遵循的基本原则(P113)、总布置设计一般步骤(P114)、总布置设计主要工作内容(P114)(二)总体布局区划(重点)理解:总体布局区划的主要内容(P114)、尾机型优缺点(P116)、典型运输货船剖面特征(P117)、散货船顶边舱与底边舱的设计理由(P118)、油水舱设计注意事项(P119)(三)纵倾调整(重点)理解:纵倾调整作用与方法(P122)(四)舱室及梯道布置(一般)理解:舱室的分类、各类舱室布置一般原则(P126~136)、通道及梯道布置注意事项(P138)(五)设备选型与布置(次重点)应用:舾装数、锚泊设备及定位、系泊设备选择与布置第九章典型船舶设计实例(略)第十章新船舶与新技术在船舶设计中的应用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部分节能船型与节能装置及在船舶设计中的应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节能船型(一般)理解:平头涡尾船型设计特点及节能机理(P175)、双尾(鳍)设计特点及节能机理(P178)、不对称船型设计特点及节能机理(P181)、隧道尾型船型设计特点及节能机理(P182)(二)节能装置(一般)理解:前置导管设计特点及节能机理(P184)、进流补偿导管设计特点及节能机理(P186)、反应鳍设计特点及节能机理(P188)、最佳纵倾航行节能原理(P189)第三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一、考核的能力层次表述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理解”“应用”三个能力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
各能力层次要求为递进等级关系,一般情况下,后者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是:识记:要求考生能够对大纲中的知识点,如设备定义、类型、作用等有清晰准确的认识和表述,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要求考生能够对大纲中各种设备的特点和性能、工作原理、计算公式等有一定的理解,清楚它与有关知识点的联系与区别,并能做出正确的表述和解释。
应用:要求考生对大纲中种设备的特点和性能、工作原理、计算公式等熟悉和理解的基础上,能解决简单的计算、校核或应用问题,也可运用多个知识点,分析、计算或推导解决稍复杂的某些问题。
二、教材1、指定教材:《船舶设计原理》方学智、刘厚森、刘增荣编著,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年10月第1版2、参考教材:《船舶设计原理》主编:王世连、刘寅东出版社:大连理工大出版社,2000《船舶设计原理》主编:冯恩德、席龙飞出版社:大连海运学院出版社,1990《船舶设计基础》主编:席龙飞出版社:武汉水运工程学院,1978《船舶与海上设施法定检验规则》出版社:人民交通出版社《计算机辅助船舶设计》主编:陈宾康、董元胜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现代舰船设计》主编:〖美〗托马斯·C·吉尔默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Ship design for efficiency and economy》主编: Hschneekluth出版社:Butter-worth & Co.(Publishers)ltd, 1987三、自学方法指导1、在开始学习教材某一章之前,先翻阅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知识点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目标,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