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文化
徐州的传统文化作文

徐州的传统文化作文
徐州,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在这里有着许多历史悠久的传统
文化。
徐州有很多很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徐州三怪”:“一怪”是徐州人说话喜欢蹦着说;“二怪”是徐州人说话喜欢夹着说;“三怪”是徐州人说话喜欢提三个问题。
在我还没上小学时,爸爸妈妈就经常带我去彭城公园玩。
我
非常喜欢那里的风景,特别是公园里的那片竹林。
每当秋天到了,竹子便会长得绿油油的,十分茂盛。
我在竹林里穿梭着,还常常
会跟小伙伴们比赛爬竹子。
有时,还会躲在竹林里听爸爸妈妈讲
那些历史故事呢!
爸爸妈妈还经常带我去云龙湖玩。
一到云龙湖,我便迫不及待地下了车,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
来到了湖边。
湖里的水很清很清,在阳光下,波光粼粼,就像撒
了一层碎金子。
湖里还有许多小鱼呢!我伸手去抓小鱼,可小鱼
好像故意和我作对似的,刚一靠近它便跑得无影无踪了。
于是我
只能垂头丧气地坐在湖边的石椅上。
过了一会儿,我又再次抬头
看向湖中的小鱼时,发现它们好像比刚才更加机灵了。
—— 1 —1 —。
徐州的风土人情介绍

徐州的风土人情介绍徐州,这座位于中国江苏省的城市,拥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
徐州地处南北方的交界处,其独特的位置和历史背景赋予了该地区独特的文化氛围。
这篇文章将向您详细介绍徐州的地理环境、历史沿革、风土人情以及旅游景点,希望能让您对徐州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地理环境徐州位于江苏省北部,黄河下游南岸,紧邻山东省。
这里的地势平坦,河流密布,是一个典型的平原城市。
徐州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优质的土壤,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同时,徐州也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煤炭、电力、化工等产业发达。
二、历史沿革徐州自古以来就是一块兵家必争之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
春秋战国时期,徐州属于宋国领土,后为楚、齐、魏等国相继统治。
秦统一六国后,徐州隶属泗水郡。
汉朝时期,徐州改为楚国,是汉朝的重要藩国之一。
此后,徐州历经了数个朝代的更迭,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变迁。
三、风土人情1. 饮食文化:徐州的饮食文化独具特色,以淮扬菜系为主,兼收并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这里的美食以鲜、咸、微辣为主,如徐州油条、徐州锅贴、徐州蒸饺等,都是当地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
此外,徐州还有许多特色小吃,如蜜三刀、麻花等,深受游客喜爱。
2. 方言文化:徐州的方言属于中原官话区,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徐州方言的发音与普通话存在较大差异,语调独特,韵律感强。
当地人热情好客,善于言谈,喜欢用方言交流,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3. 民俗文化:徐州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形式多样。
其中,汉文化是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文化之一。
汉代时期,徐州是楚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汉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扬。
此外,徐州的剪纸、泥人、糖人等民间艺术也独具特色,深受游客喜爱。
4. 节庆习俗:徐州的节庆习俗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农历正月十五是徐州的传统节日——元宵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等活动。
此外,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在徐州也有着独特的习俗和传统文化。
徐州

徐州的历史沿革
• 古代
– 1、夏商时期:4000多年前帝尧时 建立的大彭氏国 、夏商时期: 多年前帝尧时 把全国分为九州, 夏禹治水时 把全国分为九州,徐州为 九州之一。 九州之一。 – 2、春秋战国时期:彭城为宋邑,徐国国都、楚国国都。 、春秋战国时期:彭城为宋邑,徐国国都、楚国国都。 – 3、秦汉之际:西楚霸王项羽建都彭城 、秦汉之际: – 4、西汉设彭城郡, 设彭城郡, 、西汉设彭城郡 – 5、东汉设彭城国、建都彭城。 、东汉设彭城国、建都彭城。 设彭城国 – 6、东汉末年,曹操迁徐州刺史治彭城,始称徐州。 、东汉末年,曹操迁徐州刺史治彭城,始称徐州。 – 7、魏晋南北朝各代曾设彭城国或徐州,都城或治所多 各代曾设彭城国或徐州, 、魏晋南北朝各代曾设彭城国或徐州 在彭城。 在彭城。 – 8、隋时设徐州,后改彭城增添郡,治彭城。 、 时设徐州,后改彭城增添郡,治彭城。 – 9、五代时各朝置有徐州,治彭城,领7县 时各朝置有徐州, 、五代时各朝置有徐州 治彭城, 县
两汉文化
• 历史背景
–徐州,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也是其发迹之地。公元 前206年4月项羽封刘邦为汉王以后,经过四年多楚汉 战争,于公元前202年10月刘邦在定陶行皇帝礼,此时, 强大的汉王朝与西方的古罗马帝国遥相响应,成为当 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
• 内容
– 汉朝盛行厚葬,两汉四百年间,徐州共有十三位楚王、 五个彭城王,应有十八座王陵墓葬,西汉时期徐州地 区流行的是崖洞墓,东汉时期,盛行的是汉化石像墓。 汉画像石雕刻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徐州 是中国汉画像石的集中分布地之一。
徐州内外城布局图
子城布局图
4.明清时期:徐州城的建设 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
• 历史背景
– 明洪武年间形成修城高峰,为加强南京北边边门户徐 州的防护,在其原址上重建徐州,并历经多次修建, 城市布局日趋合理功能日趋完善。 – 由于洪水泛滥,徐州城毁,崇祯元年,在其旧址按原 有布局和规模重建,于是形成如今的“叠城”奇观。
关于徐州的冷知识

关于徐州的冷知识徐州位于江苏省中部,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城市。
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到抗日战争期间,徐州先后经历过多个历史时期,历史事件在这里留下了浓重的印记。
除了众所周知的历史遗迹外,你可能还不知道以下徐州的冷知识:一、第一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徐州的井岗山拳是中国武术的一种传统拳种,据说这个武术诞生于徐州水浒传的“好汉”武松。
2006年,井岗山拳被列为第一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获得了国家重视和认可。
二、中国第一个免检区徐州是中国第一个免检区,这意味着企业在这里生产的产品无需经过质量检测就可以打上“免检”标志,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免检区的成立为徐州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便利,也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企业前来落户。
三、曾是中国最大的盐产地徐州曾经是中国最大的盐产地之一,因为盐水资源非常丰富。
早在汉代,徐州就有盐场和制盐业,到唐代时期,徐州的盐场已经发展到了10多个,每年的盐产量达到了100万石以上。
现在,虽然盐产量不再是徐州的主要经济来源,但在当地仍有重要的地位。
四、中国最大的钢铁企业之一徐州是中国钢铁产业的重要基地之一,它拥有国内最大的钢铁企业——徐钢集团。
徐钢集团创建于1958年,现在已经成为一个以钢铁、机械、建材、电力、煤气等多元化业务为主的大型国有企业,有着重要的经济地位。
五、世界罕见的全龄段书法班徐州有一个世界罕见的全龄段书法班,学生们年龄不分大小,从小学生到老年人都可以参加。
在这里,你可以找到世界一流的书法大师,学习到优美的书法技巧和艺术魅力,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六、徐州牛肉面口感鲜美徐州牛肉面是徐州的传统美食之一,它以牛肉为主料,配以鲜嫩的面条和香辣的调料,口感十分鲜美。
徐州的牛肉面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令人回味无穷,在市场上颇受欢迎。
以上是徐州的一些冷知识,这里既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也有现代的经济和文化活力。
如果你有机会来徐州,一定不要错过这些独特的体验和美食。
对徐州的介绍

对徐州的介绍徐州,地处中国东部,是江苏省下辖的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徐州自古以来就是军事要塞和商业重镇,素有“九州锁钥”之称。
古徐州是两个大文化圈的结合地带——东岳文化与西岳文化。
东岳文化因长江三峡的巫山及伏龙二山,向东至黄海孟姜女祭海的三枚石牌坊,向南至状元商盖潜龙床地区的墓府群而膨胀,铸就了一个绚丽的宗教文化、地方文化、民俗风情文化的完整世界体系。
西岳文化则以华夏水族源自江汉四明齐山一郡,以白鹿上山、灵呼岛影为源程序、驮家名人士为参照几何体、国音故里为精华几何体,完美了南京诗词风华、岳阳各类峻岭旅游商品、黄山鸿学名著、九华山天然花旗雕像矿、洞庭湖作为新江海首次方形湖泊的魅力。
这两大文化在徐州融汇贯通,共同增添了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徐州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而闻名于世。
在该市境内有着许多著名的古迹,如云龙湖、淮海战役纪念馆等。
这些古迹见证了徐州多年来的兴衰变迁,也体现了该市悠久的历史底蕴。
其中,云龙湖是徐州的地标性建筑之一,湖水清澈、景色宜人,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玩。
淮海战役纪念馆则是为了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淮海战役中取得的伟大胜利而修建的,展示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事迹,也向世人展示了徐州人民的爱国品质。
这些古迹不仅让游客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也让他们对徐州这座城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徐州还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经济优势而著称。
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徐州是连接华北和华东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这一地理位置让徐州成为了中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之间的重要经济枢纽,也为该市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徐州的经济以工业为主导,尤其以钢铁产业为主要支柱。
徐州的钢铁产量在全国居于前列,是中国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
除此之外,徐州还以农业、纺织等产业为主要支持,形成了多元化的经济结构。
这种独特的经济优势让徐州成为了一个繁荣发展的城市,也为该市的居民带来了丰盛的物质生活。
除了在经济发展方面表现出色,徐州在文化和教育方面也有着出色的表现。
徐州历史文化之旅

徐州历史文化之旅徐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位于江苏省中部,东临淮河,西濒大运河,地理位置优越。
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徐州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索其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
一、汉代文化之旅徐州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汉代。
在徐州市区内的云龙山,是中国着名的“建业故城”遗址,也是东汉建安年间刘备在此建立蜀汉政权的核心区域。
云龙山博物馆陈列着大量与东汉历史相关的文物和史料,游客可以通过观赏展品了解到当时徐州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
另外,徐州还拥有着著名的汉代水利工程——汴京运河的遗址,这条运河曾经是古代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贸易通道,连接着长江和黄河,对于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游客可以在徐州的汴京运河博物馆中了解到这一水利工程的历史和特点。
二、战国秦汉文化之旅徐州不仅在汉代有着丰富的历史,战国和秦汉时期也是其历史文化的重要阶段。
舞阳县、邳州市是两个具有非常重要历史地位的地方,舞阳县是孔子曾经流亡的地方,也是《封神演义》中著名的“舞阳之举”发生地,这里保存着丰富的孔子故居和文化遗迹。
邳州市则是赵国故都,是中国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邳州八百诸侯墓群”就位于这里,这座墓群为秦国建于公元前206年,著名的英勇将领嬴政(即秦始皇)为约束各地方势力修建的。
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历史体验。
三、三国时期文化之旅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国时期战役发生地,徐州成为了众多游客了解和追寻三国历史的圣地。
在徐州市区内的曹娥江畔,便有着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宛城之战的发生地。
游客可以参观位于曹娥江畔的历史文化遗迹,倚江而建的徐州博物馆内还有大量的三国文物和历史资料,向游客展示了三国时期徐州的历史风貌。
此外,徐州的兵棋推演基地《决战徐州》,通过模拟三国时期战役,为游客展示了三国历史的战略争夺,让游客亲身参与其中,深入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四、抗战文化之旅徐州是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场之一,徐州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战役之一。
徐州民俗文化

民俗博物馆从古民居、民间工艺品、地方 戏曲、曲艺、传统生产生活、婚育习俗、 民间艺术表演等六个方面展示了徐州地区 的民俗民风,馆内还设有茶社、棋牌等休 闲场所,并提供传统的婚嫁、做寿等服务。 民俗馆下辖的民间艺术团,随时可对外提 供传统戏曲、曲艺演出以及喜庆乐舞庆典 服务等。
邳州纸塑狮子头
是一种集雕塑、裱糊、扎制、绘画于一体 的综合造型艺术,极具苏北地方特色和民 间工艺特色,据史料记载已有500多年历史。 纸塑狮子头造型夸张,形象活泼,色彩鲜 艳、对比强烈,有着北方塑艺的粗犷豪放, 且兼具诙谐幽默,具有极高的艺术研究价 值。
香包
历史至少可以上溯到战国时期,制作和佩 戴香包的习俗在我国由来已久。徐州香包 从造型上看,以新、奇、美、真为特色, 形状敦实淳朴,色彩对比强烈,立体造型 栩栩如生,有较高的观赏、收藏价值。它 造型多样,有:心形、圆形、菱形、元宝 形、蝴蝶形、花瓶形(保平安)、水滴形、 长方形、人物娃娃形等。
东坡肉
东坡肉的原型是徐州回赠肉, 为徐州 “东坡四珍”之一。
北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秋,黄河决口, 七十余日大水未退。徐州知州苏轼亲率全 城吏民抗洪,终于战胜洪水,并于次年修 筑“苏堤”。百姓感谢苏东坡为民造福, 纷纷杀猪宰羊,担酒携菜送至州府感谢苏 公。苏公推辞不掉,将这些肉加工成熟后
糖人贡,俗称“供品”,主要用于传统丧葬祭祀活动。其 工艺特点为模具注塑。主要原料为优质白糖、食用色素 (包括胭脂红、食用绿、食用黄),主要生产工具及设施 为木质模具(祖传)、铝锅、水缸、火炉子、木头案子。 简单生产过程为:先将模具用清水泡湿,用束子将模具扣 好放在案子上,将白糖加水、化浆,熬至170—180摄氏 度,迅速倒入模具中,冷却后拆模、冷却、上色即为成品。 作品色泽鲜艳、造型优美,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糖人贡题 材多取自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由于受道教影响,略带 一些迷信色彩。
徐州历史文化素材

徐州历史文化素材一、地理位置与历史沿革1. 地理位置徐州地处华北平原东南部,淮河下游,北邻山东,南接安徽,东濒黄海,西靠河南。
自古以来,徐州就是交通要道、军事重镇,有“五省通衢”之称。
2. 历史沿革(1)原始社会末期:6000 多年前,徐州的先民就在此生息劳作。
(2)夏商周时期:徐州地区先后建立了徐、邳等国。
(3)春秋战国时期:徐州属宋,后归楚,战国时楚国在这里设立了彭城。
(4)秦统一后:设彭城县,归属楚国。
(5)楚汉时期:西楚霸王都彭城,设彭城郡。
(6)西汉:设彭城国,都彭城。
(7)东汉:设彭城国,都彭城。
(8)三国时期:曹操迁徐州刺史部于彭城,从此称徐州。
(9)魏晋南北朝:各代曾设彭城国或徐州,都城或治所多在彭城。
(10)隋代:设徐州,后改彭城郡,治彭城。
(11)唐代:徐州与彭城郡名称多次互易,中后期徐州为节度使驻所。
(12)宋代:徐州升为次府,属京东路。
(13)金代:徐州属归德府,后升为徐州市。
(14)元代:徐州属河南行省,为散府。
(15)明代:徐州降为州,属南京。
(16)清代:徐州升为府,属江苏省。
(17)民国:徐州先后属江苏省、安徽省。
(1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徐州划归江苏省,现为江苏省辖市。
二、历史文化名人1. 彭祖:传说中的烹饪始祖,被誉为“厨圣”。
2. 墨子:墨家学派创立者,主张兼爱、非攻、节用等思想。
3. 汉高祖刘邦:西汉开国皇帝,祖籍徐州。
4. 楚霸王项羽:秦末起义军领袖,建都彭城。
5. 关羽:三国时期蜀汉名将,生于徐州。
6. 曹操: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曾迁徐州刺史部于彭城。
7. 唐代文学家、散文家:韩愈,曾任徐州刺史。
8. 宋代诗人:苏轼,曾任徐州知州,创作了大量描绘徐州风光的诗篇。
9. 明代文学家:吴承恩,曾在徐州任职,创作了《西游记》。
10. 清代名臣:李卫,曾任徐州知府,推行改革,深受百姓爱戴。
三、历史文化名胜1. 彭祖庙:位于徐州市区,为祭祀彭祖而建。
2. 墨子故居:位于徐州市铜山区,墨子诞生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州美食徐州的特产众多:易牙五味鸡、符离集烧鸡、霸王别姬、鸳鸯鸡、葱烧孤雁、乐天鸭子、纪妃伴龙颜、地锅草鸡、古沛郭家烧鸡、徐州三鲤、徐州四孔鲤鱼、龙门鱼、梁王鱼、彭城鱼丸、愈灸鱼、金蟾戏珠、鱼腹藏羊肉、鱼汁羊肉、鼋汁狗肉、东坡回赠肉、新沂捆香蹄、太虚丸子、开阳炒苔菜、众星捧月、冬瓜四灵、西楚贡菜、油炸金蝉、长寿面、烙馍、蝴蝶馓子、小孩酥、蜜三刀、稚羹、啥汤、辣汤、丸子汤、热粥、帝王粥、古邳粥、云母羹、龟打,桂花楂糕、苔干、丰县苹果,沛县冬桃、沛县广电冷面,徐州两来风辣汤,睢宁香肠,邳州银杏,睢宁盐豆子等。
徐州名胜古迹汉墓彭园皇藏峪云龙山戏马台云龙湖乾隆行宫徐州汉画像石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淮海战役纪念馆北洞山汉墓兵马俑博物馆土山汉墓范增墓狮子山西汉楚王陵快哉亭公园故黄河公园小龟山汉墓徐州文化简介徐州历史悠久,6000多年前,徐州的先民就在此生息劳作。
原始社会末期,尧封彭祖于今市区所在地,为大彭氏国,徐州称彭城自始起。
春秋战国时,彭城属宋,后归楚,秦统一后设彭城县。
楚汉时,西楚霸王都彭城。
西汉设彭城郡,东汉设彭城国、都彭城。
三国时,曹操迁徐州刺史部于彭城,彭城自始称徐州。
魏晋南北朝各代曾设彭城国或徐州,都城或治所多在彭城。
隋时设徐州,后改彭城郡,治彭城。
唐初,徐州与彭城郡名称多次互易,中后期徐州为节度使驻地。
五代时各朝置有徐州,治彭城,领7县。
宋元两朝都置徐州,隶属和辖领变化较频。
明初徐州曾直隶京师,后属南京。
清初,徐州先后为江南省和江苏省所属直隶州,雍正末年升为徐州府,辖领1州7县。
民国初,府废,徐州府地附郭铜山县,后曾设徐海道,治所在铜山(徐州)。
日伪时由铜山县析置徐州市,曾为伪淮海省省会。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仍置徐州市,属江苏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保留徐州市,初为山东省辖市,后划回江苏省,并同时成立徐州专区,驻徐州市,辖11县市。
此后,徐州市和徐州专区并存,不同时期辖属有所变化。
1983年,江苏省实行市管县体制,撤徐州专区,将所辖6县划归徐州市。
徐州市现辖5区6县(市)。
徐州古称彭城,已有6000年灿烂文化。
帝尧时建大彭氏国。
有2500多年建城史,是江苏境内最早出现的城邑。
夏禹治水时,把全国疆域分为九州,徐州即为九州之一。
徐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汉高祖刘邦的故乡,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
尤其是两汉文化遗存十分丰富,其中的汉墓、汉俑、汉画像石并称“汉代三绝”。
两汉彩绘兵马俑,是继咸阳和西安兵马俑之后的第三批重要发现。
为开发利用汉文化资源,组织成立徐州市两汉文化研究会,筹建修复了北洞山汉墓、龟山汉墓、白集汉墓、狮子山楚王陵、汉兵马俑博物馆、汉画像石艺术馆等一系列重要文物景点。
徐州还是南北朝宋武帝刘裕的故乡,唐代白居易,宋代苏东坡、文天祥,清代方孝儒、潘季驯,当代国画大师李可染和著名音乐家马可都曾在徐州任职或生活过。
徐州交通发达,基础设施较完备,素有“五省通衢”之称。
是中国第二大铁路枢纽,京沪、陇海两大铁路干线在此交汇。
境内公路四通八达,有国道5条,省道20条,正在建设中的京沪、霍连高速公路通过徐州。
京杭运河穿境而过,沿岸建有四个内河大港。
徐州市位于华北平原的东南部,域内除中部和东部存在少数丘岗外,大部皆为平原。
丘陵海拨一般在00-200米左右,丘陵山地面积约占全市9.4%。
丘陵山地分两大群,一群分布于市域中部,山体高低不一,其中贾汪区中部的大洞山为全市最高峰,海拔361米;另一群分布于市域东部,最高点为新沂市北部的马陵山,海拔122.9米。
平原总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降低,平均坡度1/7000--1/8000,平原约占土地总面积的90%,海拨一般在30-50米之间。
徐州市地处古淮河的支流沂、沭、泗诸水的下游,以黄河故道为分水岭,形成北部的沂、沭、泗水系和南部的濉、安河水系。
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湖沼、水库星罗棋布,废黄河斜穿东西,京杭大运河横贯南北,东有沂、沭诸水及骆马湖,西有夏兴、大沙河及微山湖。
拥有大型水库两座,中型水库5座,小型水库84座,总库容3.31亿立方米,以及众多的桥、函、渠、闸等水利设施,初步形成具有防洪、灌溉、航运、水产等多功能的河、湖、渠、库相连的水网系统。
徐州市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由于东西狭长,受海洋影响程度有差异,东部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西部为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受东南季风影响较大。
年日照时数为2284至2495小时,日照率52%至57%,年气温14℃,年均无霜期200至220天,年均降水量800至930毫米,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56%。
气候资源较为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主要气象灾害有旱、涝、风、霜、冻、冰雹等。
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雨热同期。
四季之中春、秋季短,冬、夏季长,春季天气多变,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潮频袭。
徐州近代名人事迹近代著名历史学家萧一山(清史和近代史专家、社会活动家),徐州人(铜山县人);北洋政府的国务院秘书长徐树铮,徐州人(他的老家在徐州南三十里,今属肖县)。
尤其徐树铮,段其瑞的大内总管,北洋政府实权人物,曾亲自率兵收复了外蒙古,谁写到这段历史或者提到北洋政府的政绩时,都不能不提到徐树铮。
十年前,一位台湾的国民党中常委要员乘火车从上海到北京,路经徐州时,说到:“徐州近代最出名的人物就是徐树铮了……”有感而发,写了一篇有关徐树铮的文章在《联合报》上发表,《参考消息》全文转载过。
郭影秋(铜山县人)。
郭解放后任云南省第一任省长,后主动辞官办教育,先后担任南京大学和人民大学校长。
著名哲学家孙叔平教授,解放前曾在丰县中学教书,解放后担任过南京大学副校长,他也是徐州人(肖县人)。
李可染,著名画家,以画牛闻名于世。
(1907-1989),原名永顺,生于徐州。
13岁是由从乡贤钱食芝学习传统山水画。
16岁考入上海美专。
18岁考取杭州国立西湖艺术院校研究生,师从林风眠和法籍教授克罗多,专攻素描和油画。
1940年开始画水墨山水和牛,创作了《牧牛图》、《牧童短笛》、《风雨归牧》、《五牛图》等作品。
1947年,先后拜齐白石、黄宾虹为师。
两位大师的艺术观和创造方法,对其后期绘画风格的形成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1949年,李可染当选为全国美协理事,次年在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任副教授、教授,终生为培育新一代国画人才呕心沥血。
李可染汇中西艺术之长,致力于中国画的艺术变革,提倡师法造化,将生活与传统融为一炉。
1959年10月,中国美协为李可染举办《江山如此多娇》水墨写生画展,并到上海、天津、南京、广州等8大城市巡回展出,同年在捷克斯洛伐克举办《李可染画展》。
70年代起,李可染开始创造巨幅山水画,为人民大会堂作《万山红遍》,为民族饭店作《漓江》,为外交部绘制《阳朔生境图》等等。
1981年11月1日中国画研究院在北京成立,李可染任院长。
李可染一生为祖国河山立传,以其精湛的艺术为中国画赢取了国际声誉。
1985年徐州修复李可染旧居,李可染捐献牛图、人物、山水和书法作品30余幅。
马可,(1918-1976)现代作曲家、音乐学家。
徐州人。
幼时家境贫寒。
1935年考入河南大学化学系学习,抗日战争爆发后,曾参加一二·九运动及抗日救亡歌咏活动,并创作了他的第一首抗战歌曲《游击队》。
1939年赴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工作,创作了秧歌《南泥湾》、歌剧《白毛女》和《小二黑结婚》等著名作品。
解放战争时期,在东北解放区从事音乐工作,又创伤了歌曲《咱们工人有力量》、《我们是民主青年》和管弦乐《陕北组曲》等作品。
建国后,担任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兼中国歌舞剧院院长,主编《人民音乐》、《戏曲音乐》等作品。
1976年7月日在北京逝世,被誉为振兴民族音乐的典范。
胡卫东,篮球国手,有中国的乔丹之称。
杨颖,阎森,乒乓球世界冠军。
李保田,著名影视表演艺术家,塑造了刘罗锅这一经典形象。
王馥荔,著名影视演员,有“中国第一嫂之称”。
韩兰成,曲艺杂谈编辑韩月乔(80年代四中的)张伯英(1871-1949),原名启让,字匀圃,号云龙山人、东涯老人,生于徐州,近代书法家、碑贴学家。
18岁,参加乡试、中举人。
1924年,出任段祺瑞北洋政府临时执政府副秘书长,因目睹官场的腐败黑暗,毅然引退,不再涉足政坛,专心地方公益与教育事业。
张伯英书法造诣极深,尤以行楷成就最大,自成一家。
与赵声伯并称南北二家,与王书衡、傅增湘、华世奎、郑孝胥齐名,时称书法四大家。
其著述的碑贴学著作《法书提要》,列举了自宋至清贴刻512种,详细分析论及了各家书法流派的优点与不足,为我国书法碑贴学界权威名著。
张伯英还是一位博古通今的学者,曾主编《黑龙江省志稿》,共62卷,140余万字,堪称鸿篇巨著,对地方志和乡土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胡秀英,原籍徐州市,1911年生,1949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博士,曾任哈佛大学阿诺树木园高级研究员和终身教授王澄清,祖籍徐州市,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二战后与吴人存等合作创办森美工业公司,主要经营药品、化工、重工业投资及粮食贸易等,逐渐发展成为美国较大的华人财团,吴等人去世后,一直担任公司董事会主席。
朱德群著名华裔艺术家、法兰西学院院士,他1920年生于江苏省徐州萧县白土镇一个具有文化修养的医生世家,1935年进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学习西画,1944至1949年任教于南京中央大学工学院,1951至1955年任教于台湾师范学院。
1955年,他为追求自己的艺术发展而赴法国,从此在巴黎定居至今。